医保政策及制度

2024-04-28

医保政策及制度(精选8篇)

篇1:医保政策及制度

14、医保政策员工培训制度

为严格执行有关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法规,规范医院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就医服务管理,提高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质量,根据州、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员工培训制度。

一、医保办负责全院性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学习培训工作.二、对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实施的医保政策法规及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医保办应及时组织全院有关人员学习培训。

三、医保办每年对医院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新进员工方可接诊医保患者。

四、对州、市医保中心发布的有关通知,医保办应及时在院周会上传达并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协调落实。

篇2:医保政策及制度

1、熟悉职责范围涉及的相关文件和要求,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医院管理工作。

2、负责与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向医院相关管理部门通报医保管理信息。

3、负责参保人员就医的审核及费用报销,做好相关财务数据工作。

4、配合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医疗临床科室执行医保管理要求的情况作不定期检查。协助医疗临床科室按各医保管理要求对医保病人做好服务工作。

5、积极参加医保管理工作学习,及时掌握医保管理要求与信息。

6、负责医保管理办公室各项月报表工作。

二、就诊管理制度

1、公布医保就医程序,方便参保病员就医购药。

2、设立医保挂号、结算专用窗口。

3、职工办理门诊挂号或住院登记和费用结算手续时,应认真核对人、证、卡相符,杜绝冒名就诊或冒名住院现象。

4、参保人员建立门诊和住院病历,就诊记录清晰、准确、完整,并妥善保存备查,病情诊断要与用药相符。

5、落实首诊负责制,不无故拒收、推诿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病员。

6、贯彻因病施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不得挂名、分解、冒名住院。

7、参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在医疗服务补充协议规定的控制比例内。

三、诊疗项目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医保诊疗项目,不得将医保范围外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

2、使用医保目录外服务项目应征得参保病员或家属同意,并逐项签字。

四、用药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医保用药规定,基本医疗药品品种齐全,使用符合协议规定。

2、使用医保目录外药品应征得参保病员或家属同意,并逐项签字,住院病人甲、乙类药品的比例符合医疗服务协议的规定。

3、严格执行医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原则上不允许病人在住院期间外购治疗性药品和材料,如病人确实因病情需要外购治疗性药物或材料,必须经病人、科主任和分管院长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产生费用及时上报并计入住院总费用。

五、结算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不得擅立项目收费、分解医疗收费项目、提高医疗收费标准。

2、参保人员门诊挂号和医疗费用结算时,使用定点医院统一发票医疗保险规章制度医疗保险规章制度。

3、认真做好补充医疗保险,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或弄虚作假。

篇3:统筹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设计及建议

1 统筹城乡医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推进城乡医保一体化建设,是制度内在机理的要求,是医保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宁夏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发展较快,早在2008年就在全区范围实现了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覆盖,三项制度的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医疗保险从无到有的城乡百姓,无不盼望从有到好。这里所说的“好”,其内涵不仅是指对保障水平的期待,也有对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但最本质、最核心的是盼望城乡间、制度间、人群间的公平享有。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分设、分建、分别管理和分头经办,使城乡居民只能根据所属户籍被动地加入相应的保障制度,强化了城乡户籍观念,固化了二元社会差距。这不仅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不相协调,而且老百姓感觉既不方便,更不公平。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流动人员医疗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还造成重复参保或断保、漏保并存的现象,既加重了财政负担,也极不利于维护城乡百姓的社会保障合法权益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于2010年将新农合职能整体划转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统一,为推进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之所以先抓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并轨,是因为这两项制度在基本原则、保障要求、政府补助标准、经办方式等方面基本一致,具备整合的基础。目前,各县级新农合职能、人员编制整体并入同级医保中心;市辖区新农合经办机构更名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和缴费等具体业务。

2 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具体政策设计

2.1 缴费档次及筹资标准注重两项制度平稳衔接

在参保缴费上,打破城乡户籍界限,不按身份参保,实行有弹性、能选择的政策。在筹资标准上,通过“一制三档”的路径,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同时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现有政策平稳衔接,确定了三个缴费档次标准:一档340元、二档470元、三档60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统一为300元。个人缴费一档为40元,与新农合现行缴费水平持平,相当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74%,不会增加农村居民的缴费负担。二档170元,略低于城居医保现行缴费水平,相当于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4%,居民能够承受。三档3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主要是为重病患者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设计。

为了体现城乡公平,规定城镇成年参保居民按二、三档缴费,其目的在于避免城镇居民选择较低的缴费标准,依然享受城市较好的医疗资源就医,而医疗成本不会下降的现象,保证城镇居民原有的待遇不降低和基金收入的稳定;参保农民可选择一、二、三档缴费;为预防患病才选择高档缴费标准享受高待遇的行为,规定家庭中的成年人选择同一档次参保缴费。

2.2 政府补(资)助标准体现对城乡特困人员的公平性

统一财政补助标准。在财政普惠补助方面,将自治区财政对川区市县城镇居民的补助标准与对农村居民的补助标准拉平,减轻了市县财政负担;在对特困人员参保缴费补助方面,将自治区及市县财政对农村成年和未成年特困人员每人每年的参保缴费补助标准与对城镇特困人员的补助标准拉平,提高了农村特困人员待遇水平。

统一民政资助标准。对按照一、二档参保缴费的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农村五保对象、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员、享受民政高龄老人津贴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的民政资助标准全部拉平;对选择三档参保缴费的城乡特困人员不予资助。

2.3 保障范围和待遇水平注重政策创新和新旧制度平稳过渡

2.3.1 住院待遇标准与原制度相当。

按照缴费义务与权利相对等、平稳过渡和充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原则,在住院待遇上,按照不同缴费档次分别设定不同的报销比例。一档的住院待遇标准与新农合现有水平相当,二档的住院待遇标准与城居医保待遇水平相当,三档的住院待遇标准高于一、二档,但低于职工医保待遇。住院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按一、二、三档缴费分别为5万元、10万元、14万元。为解决重病患者大额医疗费负担,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5万元以上,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可按70%报销。

2.3.2 门诊大病保障政策全区统一。

建立了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大病统筹制度,全区首批公布了13个病种,要求各地可以增加病种,不能减少病种。门诊大病起付标准、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实行全区统一,即门诊大病起付标准为300元,起付标准以上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照缴费档次,设置40%-55%不同的基金报销比例,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不高于1.5万元。

2.3.3 开展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

普通门诊统筹主要用于支付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从参保居民筹资标准中每人每年拿出40元,不设起付线,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50%-60%,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260元。实行“总额预付、超支自付、结余留用”的结算办法,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总费用年度增长幅度原则上不超过5%。建立医疗费用风险共担机制,调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和医生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取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2.3.4 统一“三个目录”管理。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一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及耗材目录,实现了与城镇职工医保资源共享,可选择的定点医院更多,大幅增加了农村居民用药品种。

2.3.5 统一未成年人缴费标准。

原城镇居民医保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实行分别费率,但未成年人享受成年人同等待遇,整合制度中将农村和城镇未成年人缴费与待遇标准保持一致,明确城乡未成年人及大中专学生按一档标准缴费,享受二档医疗保险待遇,大幅提高了农村未成年人医保待遇。

2.3.6 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

组织研发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搭建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统筹城乡居民医保软件已上线运行,2011年已发卡150万张,2012年持卡人数将达到450万张,2013年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58.8万人,参保率为97.2%,有10.2万多名农村居民选择了二、三档缴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较整合前原制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参保居民从改革中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

3.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中央部门管理分离给地方一体化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由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管理职能仍分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部,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计和财务报表仍然要对原有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和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分别核算中央补助资金,分别报送相关部委,增加了各级经办机构的工作量。建议加强国家顶层设计,按照社会保险法要求,将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3.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

引导参保人员到基层就医面临诸多实际困难,最主要的是缺乏群众信任的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品种少,再加上筹资标准低,基金规模小,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空间有限。推进城乡医保制度并轨,特别是建立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亟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扩大二级及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中治疗门诊慢性病的药品品规,引导群众就医下沉,降低门诊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3.3 基层经办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基层医保经办人员配置及专业结构不合理,随着参保人数倍增,人均管理服务对象达到近1.5万人,服务范围从城市扩大到村卫生室。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建议按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相应人员和给予经费保障。

摘要:宁夏是全国率先推进统筹城乡医保制度建设的省级地区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的政策设计和稳健的实施步骤,使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凸显公平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全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58.8万人,参保率为97.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较制度整合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拥护。但中央部门管理分离给地方一体化管理带来诸多麻烦,亟待加强顶层设计。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东进.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历史跨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篇4:医保政策对医院的影响及解读

关键词:医保政策;医院;影响及解读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民医保的大面积推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趋突出,面对这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医院该如何冷静地分析并正确解读医保政策,从而努力寻求相应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对策,并依此深化内部改革,进而达到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降低社会言论对医院的负面影响,打造和谐的医、保、患三方关系,已成为医院经济管理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我院在执行医保政策过程中如何控制使用有限的医保基金及打造和谐医、保、患三方关系等问题做一探讨。

本院是某市唯一由国家认证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又是该市社保局第一批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市民医疗、保健、预防和教学科研工作。医院现有各类工作人员1046人,临床、医技科室50多个,实际开放床位数781张。2007年完成门诊诊疗人次81.45万人次,其中,门诊参保15.70万人次;出院20666人次,其中,参保出院8535人次,平均住院日11.14床日,住院医保病人实际费用为6,333万元,门诊医保实际费用为2,574万元。

1、完善组织架构,实现管理到位

众所周知,工作的开展与推行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本院上年度医保结算超支较为严重的状况下,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医保工作的重要性,由院长亲自布署,常务副院长牵头,临时调任专职管理人员成立医院医保管理小组。小组承担院内医保制度执行情况的上传下达任务,组织解读医保政策,即时纠正不规范医疗行为,协助临床科室为参保人员服务,同时与市医保管理部门进行即时沟通并起到解释协调相互工作关系目的。临床各科室由科主任指定科室医保专项管理员,专项管理员负责科室内医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即时纠正并向科主任及管理小组汇报情况,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保政策,提高医务人员执行政策的能力与觉悟。至此本院建立起了畅通的医院医保三级管理体系,施行月会制,月会上通报各临床科室医保指标的完成状况,交流先进管理经验,指出努力方向,学习医保新政策,从而达到医保政策在本院顺利运行的目标。

2、医保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体会

2.1 医保政策的推行起到规范医院管理的作用,通过几年来医保政策在本院的运行,我们深切体会到医保政策设制的严谨性与操作的规范化,这对本院在施行医疗管理制度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对医务人员行医行为提出规范化要求,同时还对查处不合理医疗操作设定了具体办法,从而帮助医院提高了管理水平。

2.2有限的医保经费与指标超控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日趋尖锐化。医保资金筹资的有限性和参保病人无限的医疗需求,导致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本院近五年来超支不补的医疗费用近160万元,超标费用由医院包揽下来,给医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影响了参保病人特别是重危参保病人的收治(因为病人医药费超过付费标准的部分必须由医院承担),最终导致医院停滞不前。

2.3平均定额标准偏低。2008年普通参保住院病人平均定额标准为5820.00元,超标的部分不予支付。仅上半年运营下来,我院实际住院病人均次费用为706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5%,但按照平均定额计算,全年仍处于超标状态。

2.4专项病种目录范围需扩大完善,部分专项病种结算标准偏低。由于采用了多元化、复合式的结算办法,今年医保下达给本院的专项定额为30个,按项目结算为8类。今年上半年本院共收治专项病种参保病人920人次,总收入1151.6万元。仅上半年我院单病种超支情况就比较严重,按最典型10个专项病种计算,上半年超定额41万元。

2.5基础药品目录需完善。按目前医保基金确认的基本药品目录中药品已不能满足参保人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谈不上对医学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眼科用药除常使用的第一线抗菌素和抗病毒眼药是医保基础用药外,绝大部分是非医保用药,而在临床上起决定性治疗作用药物被放在了乙类*号或自费药类中。举个例子:白内障是一个常见多发病,是致盲的首要疾病,目前治疗白内障使用较多的药物白内停滴眼液是基础用药,依士安滴眼液是自费药,卡林-U眼液是乙类药。白内障发展到后期药物治疗就达不到复明的效果,因此要施行手术,但手术中必须使用的缩瞳药物卡米可林注射剂是自费药。

2.6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办法需改进。现行医保政策中针对医用消耗材料使用产生费用的结算办法是以单价3000元为界线,单价3000元以下医材费用在医保定额内结算,单价3000元以上(包括3000元)医材费用由医保基金与病人各承担50%。由于绝大部份高值医用耗材是由临床医生在手术中完成它的使用,因此我们仅以住院医保手术病人来说明问题。2007年度医保病人在本院手术室手术总例数为1910人次,在手术室产生的总费用为683.57万元,其中医用耗材总费用为214.72万元占31.4%。医保病人在本院手术室产生的医材总费用中医材单价在3000元以上有38类,费用合计68.75万元,占手术医材总费用的32.02%。医材单价在2999-1000元之间的有26类,费用合计28.86万元,占手术医材总费用的13.44%。单价在999元以下的费用合计117.11万元,占医材总费用的54.543%。从数据表达的内容可看出3000元以下耗材的使用比例近七成,由于其占用治疗指标,因此给治疗过程中指标的控制造成压力,为使指标得以控制,将国产耗材替换为进口耗材等不合理使用耗材现象就不难理解了,而如此行为无疑加大了手术参保病人的负担。为使医用耗材得到合理使用,减轻参保人员负担,本院采取了‘手术耗材使用合理性评定制’,制订《医保病人手术耗材登记表》,表中分麻醉类、手术类、临床类耗材,并将耗材品名列由表中,每例手术均记录数量、价格、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科室、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麻醉师、巡回护士、手术医生等信息,一式三份,由手术科室、麻醉科及医保管理小组各留存一份。医保管理小组审核耗材使用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即时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汇报院主管领导及通知使用科室。通过这一做法本院手术耗材使用的合理性已大大提高,但因超标这一瓶颈问题横呈于面前,因此医用消耗材料使用结算办法应进行调整。

3、医院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3.1建议提高住院病人平均定额标准,以缓解医院超支压力,对长期门诊治疗花费较多的大病、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纳入统筹基金范围,不仅能有效控制医保费用的流失,又能起到缓和医患关系。另外,由于医院基本上是年年自行消化巨额扣款,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均衡发展,而且会降低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这一做法有失公允,政府财政对超标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偿。这样一来可以杜绝医院推诿参保病人的行为,防止大医院收治危重病人越多反而越亏本的现象。

3.2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控制考核,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三首负责制”(首院、首科、首诊),对病人礼貌用语,热情周到,一视同仁,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参保病人。

3.3针对本院部分科室参保病人人均费用高,用药档次高的情况(如ICU),一方面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狠抓定额结算标准的控制,为控制不必要的用药与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科室实行参保药品绝对值考核办法,加大医保费用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3.4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方法,检查各科室《关于临床用药的有关规定》、《关于特殊检查、治疗分级审批的规定》、《关于加强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院科两级质量考核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门诊考核到个人,病区考核到医疗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5:大病医保政策解读及分析

8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保部、民政部和保监会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明确将在我国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其核心在于:通过开展大病保险,在基本医保已报销基础上,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再次报销,要求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意见》中明确大病保险将由商业保险机构来承办无疑是健康险业务的一次巨大变革,蕴含巨大商机。

一、政策解读 政策出台背景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但人民群众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后个人负担仍比较重。大病医疗保障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的一块“短板”。同时,基本医保基金存有不少结余,累计结余规模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专门针对大病的保险制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大病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以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医疗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大病保险保障人群

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是我国参加了基本医保的城乡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人。从基本医保层面来讲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保险制度,一是职工医保,二是新农合,三是城镇居民医保。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数达到10.32亿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意见》并未提及城镇职工的保障情况。目前城镇职工这一块的报销比例大概能达到80%~90%,而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相比起城镇职工医保是比较低的。因此,此次医保新政的意义就是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较低的报销比例,尽量与报销比例较高的职工医保拉近一些。目的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这部分人群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相关数据:来自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以老人和儿童为参保主体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近1200万人,覆盖率达97%。新农合参保人数约4300万人。南京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50多万,南京市8个涉农区县2010年数据将共有近200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操作模式

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政府将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在参保患者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其基本医保报销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大病支出报销。

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要求

《意见》对商业保险机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商业保险机构的基本准入条件。即:“符合保监会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

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二是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三是要求商业保险机构不断提升大病保险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意见》中明确规定承办大病医疗的商业保险机构要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

大病的界定标准

大病保险所指的大病“不是一个医学上病种的概念”。《意见》中没有简单地按照病种区分规定大病的种类和范围,而是根据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与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对比进行判定。只要参保患者自付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年人均收入,就可以享受大病保险。相关数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341元;南京为32200元;江苏省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805元,南京为13108元.。

大病报销比例

参保城乡居民一旦患上大病,除去原有的基本医保报销外,个人自付部分还将报销至少一半以上。大病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患大病越严重,治病所花费用越高,报销比例也越高。各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作为当地家庭大病医疗支出的标准,当参保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这个标准时,大病保险对这部分人群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已经报销的基础上再次给予报销,要求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这里的合规医疗费用不局限于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但为避免浪费和过度负担,不是基本治疗所必需的项目不列入报销范围。

保费的筹集渠道

大病保险所需资金将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

二、承办大病保险的机遇与风险

大病医保项目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来办理,无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大利好。从眼前来看,大病保险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巨额的保费收入。从长远来看,通过提供经办服务,可以培养医疗保险团队,掌握医疗保险相关数据,积累医疗保险风险管理经验,提高健康保险险服务能力,提高公司品牌价值,并借此带动其他商业性业务的发展,对开拓未来的医疗保险市场极为有益。

另一方面,大病保险的经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激增的受众人群、经营上盈亏风险,与医保、卫生部门的协调等都是巨大挑战。

1、受众面广,对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很高

按照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颁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大病保险的保障人群是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群,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合作期限原则不低于3年。全面铺开涉及人数巨大。如何通过专业化运营,提升医保服务能力,服务普通大众,这对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非政策性亏损,保险公司将独自承担。

作为准公共性产品,大病保险将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控制商业保险机构盈利率,保费要单独核算,保险合同中可以对超额结余及政策性亏损建立相应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如果不是政策性亏损,那么,保险公司将独自承担亏损。

目前,医疗费用高企是导致保险公司“触礁”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病保险中容易出现包括“空挂床”、“过度使用药物”、“重复收费”等不合理、不规范现象,将增加保险公司的支出成本。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效应,将考验保险公司的风险防控制力。

3、协调好当地医保、卫生等部门。

作为承办方,险企需要积极协调当地医保、卫生等部门,争取在费率厘定、报销政策制定、医疗服务监控和不合理医疗行为惩罚上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篇6:医保政策及制度

医保付费方式改变对医院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国内医保政策的改革主要是医保机构与医院结算方式改变,目前,国内医保主要付费方式有按住院床日付费、按诊次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以前我市均采取按照人头付费,现在,对住院和门诊医保结算方式均实行总额预付。

总额预付是指由医疗保险部门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来确定医疗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费用的总额预算,医疗机构向参保人员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并相对自主地确定预算款的使用。这种付费方式需要医保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量有高度的控制权。总额预付要求医院自觉控制医疗费用,有利于医保部门控制基金总额支出,总体上有益于医保机构的管理,避免医保机构的基金风险。

一、总额预付医疗机构具体结算方式及指标解释

(一)结算方式:年初确定该各医疗机构的结算方式,按月结算、年终清算。

1、总额预付月结算:每月根据其截至上月末当期预算额和月结算的累计实际发生额情况,按以下方式结算:

(1)对其当期累计统筹基金实际发生金额小于或等于当期累计预算额的,当月统筹基金应支额=当期累计实际发生总额-截止上月末累计实际支付总额。

(2)对其当期累计统筹基金实际发生金额大于当期累计预算额的,当月统筹基金应支额=当期累计预算额-截止上月末累计实际支付总额。

2、总额预付年终清算:

(1)全年统筹基金应支额=全年统筹基金发生额-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年初下达住院统筹基金报销率指标-住院实际统筹基金报销率)

注:当年初下达住院统筹基金报销率指标≤住院实际统筹基金报销率时,则全年统筹基金应支额=全年统筹基金发生额。

(2)住院统筹基金应支额=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年初下达住院统筹基金报销率指标-住院实际统筹基金报销率)

注:当年初下达住院统筹基金报销率指标≤住院实际统筹基金报销率时,则住院统筹基金应支额=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

举例说明:

医院全年统筹基金发生额为100万,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为60万,年初下达的报销率为50%,实际报销率为48%。

则全年统筹基金应支额=全年统筹基金发生额(100万)-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60万)*(年初下达住院统筹基金报销率指标50%-住院实际统筹基金报销率48%)

全年住院统筹基金应支额=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60万)-住院统筹基金发生额(60万)*(年初下达住院统筹基金报销率指

标50%-住院实际统筹基金报销率48%)

对完成考核指标且全年统筹基金应支额小于预算额的,以统筹基金应支额作为预算执行额,并按结余预算额的一定比例结转其下年使用。

对未完成考核指标的,以全年统筹基金应支额作为预算执行额,结余的预算额不结转,纳入统筹基金统一管理使用。

(3)定点医疗机构全年统筹基金应支额大于预算额的,按以下办法对超支额进行考核计算:

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应得金额=预算额度+(超支额-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补偿系数 ①超支额的考核计算

定点医疗机构予以支付的超支金额=定点医疗机构超支额-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

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住院统筹基金应支额*[(次均医疗费用-年初下达次均医疗费用指标)/次均医疗费用+A(年初下达住院大病率指标-住院大病率)+(人次人数比-年初下达人次人数比指标)/人次人数比]+特病统筹基金发生额*[(月人均医疗费用-年初下达月人均医疗费用指标)/月人均医疗费用+B(年初下达特病大病率指标-特病大病率)] A=4.0(一二级医疗机构);B=1.4(各级医疗机构)注:如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为负数时,则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为零;如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超过本医疗机

构超支总额,则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等于超支总额。

②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缓付金金额=a+b+c+d+e a=住院统筹基金实际发生总额×(次均医疗费用-年初下达次均医疗费用指标)/次均医疗费用

b=住院统筹基金实际发生总额× A(年初下达住院大病率指标-住院大病率)c=住院统筹基金实际发生总额×(人次人数比-年初下达人次人数比指标)/人次人数比

d=特病统筹基金实际发生总额×(月人均医疗费用-年初下达月人均医疗费用指标)/月人均医疗费用

e=特病统筹基金实际发生总额× B(年初下达特病大病率指标-特病大病率)] 举例:

一、如果发生指标综合评估在规定的范围内,则缓付金全额支付。

某二级医院预算额度为1200万,实际发生金额为1500万(住院发生1000万,特病发生500万),则预拨金额为1200万。

年初下达考核指标:住院次均费用指标为5000元,住院大病率为1%,住院人次人数为1.2,特病月人均费用600元,特病大病率为5%,报销率50%。

实际发生:住院次均费用指标为4500元,住院大病率为1.1%,住院人次人数为1.18,特病月人均费用550元,特病大病率为4%,报销率50%。

年终则通过清算公式对全年的费用进行清算,得出实际补拨金额。报销率扣除=1000万*(50%-50%)=0 该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1000 万-0)× [(4500-5000)/4500+4(1%-1.1%)+(1.18-1.2)/1.18]+500 × [(550-600)/550+1.4(5%-4%)]=1000 ×(-13%)+500 ×(-7.6%)=-168万

注:如出现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为负数或零时,则超支金额全额支付。

举例

二、如出现指标综合评估超过规定范围,则按超出比例进行相应扣减。

某二级医院预算额度为1200万,实际发生金额为1500万(住院发生1000万,特病发生500万),则暂未支付金额为300万;

年初下达考核指标:住院次均费用指标为5000元,住院大病率为1%,住院人次人数为1.2,特病月人均费用600元,特病大病率为5%,报销率为50%。

实际发生:住院次均费用指标为6000元,住院大病率为2%,住院人次人数为1.22,特病月人均费用700元,特病大病率为4%,报销率49%。

年终则通过清算公式对全年的费用进行清算,得出实际补拨的超支金额。

报销率扣除=1000万*(50%-49%)=10 该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1000万-10万)×

[(6000-5000)/6000+4(1%-2%)+(1.22-1.2)/1.22]+500 × [(700-600)/700+1.4(5%-4%)]= 217万

则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为217万,予以支付的超支金额为290-217=83万。

注:如定点医疗机构不予支付的超支金额超过本医疗机构暂未支付金额总额,暂未支付金额全额不予支付。

(2)补偿系数=总额预付调节金额/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需补拨的超支金额之和。

注:总额预付调节金额≤0时,不补拨超支金额;补偿系数>1时,按1计算。

(3)总额预付调节金额=年初预计备用金-项目实付和单病种结算超预算金额

二、总额付费存在以下问题:

(一)加大医院的资金风险:

医疗机构可能承担过多的资金风险,多看病人,可能意味着医院垫付给病人的统筹基金不能完全收回(目前我市医保报账均采取是由医院网上垫付直补),原因为:一是医保统筹发生额超过医保支付能力,二是医保规定的各项指标不一定能完全完成。

(二)削弱医院的竞争力

优质医院为了防止总额预付资金超支,保证医保资金的总额完全到位,医院可能采取不收治费用高,治疗难度大的疑难患者,甚至可能采取少收治或不收治医保患者,导致医保患者只能选择有足够总额

预付基金的医院就医,削弱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力。

(三)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由于受医保资金的限制,可能少用或者不用药,少检查甚至不检查,引起治疗不足;由于实行总额预付,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自觉性得以提高,但同时可能会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医疗服务质量。

三、针对医保付费方式政策改变的对策:

(一)认真分析前几年医保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计数据指标,与医保部门讨价还价,有理有据,同时还要注意医院业务增长情况进行预测,便于制定预付总额。

(二)制定相应的对策,根据医保规定的考核数据,对各科室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制定奖惩措施,与绩效挂钩,现就我院对医保付费方式改变的对策与大家分享:

1、规范门诊及住院病人日常用药: ①门诊患者日常用药:

所有门诊病人注射治疗药品费用低于150元/人/天,原则上每次只开一天药品,且不允许院外带药,口服药物低于300元/次(处方量限一周内),不允许分解开药。急救部和急诊科属抢救病人的限三天内可不受此限制,但必须有抢救记录。

医保重大疾病特病、慢性病特病及农合重大疾病特病处方单张处方给药剂量不超过31天的实际用量,一个自然月份累计处方给药剂量不超过33天的实际用量;农合慢性病特病口服药物低于300元/次(年报销金额为1000元)。

② 住院患者日常用药:

除医嘱为病危病人及禁食病人以外,所有住院病人每天注射用药不得超过250元。

口服药物从处方之日起算,一次处方量不得超过一周常规用量,且一周内不得再次开具处方。

出院带药,以第一诊断疾病所需药物为主,不得带与本次住院所患疾病无关的药品,且不超过7天用量,特病不超过14天用量,不超过5种药物,合计金额不得超过500元(原则上不允许带注射药物)

2、制定科室每月考核指标:

根据医保指标要求情况,对各科室制定了相应指标,主要从增加出院人次、降低次均费用、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药占比(含医保,农合)等方面入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制定并落实奖惩措施: 1)违反药占比奖惩措施:

①惩罚:严格按照科室核定药占比执行,对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及个人,按以下标准处罚到科室医师。

每月总收入×药占比核定指标=每月核定药品收入; 每月实际药品收入-每月核定药品收入=超额药品收入; 超额药品收入×30%=每月处罚绩效工资总额; 经抽查违反门诊病人日常用药,按每人次100元处罚; 经抽查违反住院病人日常用药,按每人次200元处罚。②奖励:全院每月扣发绩效工资总额,按完成指标的科室及个人总数奖励给完成指标的科室及个人。

全院处罚绩效工资总额÷全院完成药占比核定指标总数=每完成药占比1%应得奖励;

每完成药占比1%应得0奖励×超额完成药占比总数 =每月奖励绩效工资总额;

每月全院所有集体临床科室及个人门诊医师分别核算。③调节: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及个人,可以在次月开始的二个月内努力调节,总数三个月内平均如完成指标,由院方返还被扣绩效工资,平衡月份以每年自然季度为准。

④完成全年指标的科室及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及个人给予适当惩罚,具体奖惩幅度由院长办公会决定。2)违反各项指标奖惩措施:

住院病人每月考核指标严格按照规定指标执行,完成任务者,按每项指标奖励科室编制人数100元/人/项。

达不到指标者:

按每科室编制人次100元/人/项扣发绩效工资。超过比例20%以上者,按200元/次/项扣发。超过比例30%以上者,按400元/次/项扣发。任何一项指标超过比例40%以上者,科主任免职。

医保月均出院病人低于5例(含5例)实行只惩不奖。住院病人每月考核指标奖惩必须同时执行到医生、护士个人。

篇7:医保考评及奖惩制度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医疗政策,把医院医保工作做得更好,根据目前医保工作情况,特制以下考评奖罚制度: 1. 2. 无医保病人自费项目同意书,每例罚款50元。

特殊检查(MRI、CT、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等)、特殊治疗未签字或在病程记录中未详细说明理由,无检查报告单每例罚款50元,同时承担所检查费用。3. 杜绝挂床住院和冒名顶替住院现象,违规者,每例罚款200元,如科室杜绝了冒名顶替住院情况,每例奖励100元。4. 抗生素使用合理:不合理合使用药效相同的药物者;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昂贵抗生素;每例罚款50元。5. 6. 出院带药未上医嘱,超标准带药的,每例罚款100元。所有内置材料,科室未填写内置材料审批表,未经医保办或医保中心审批,每例罚款200元。如医保中心拒付,科室承担内置材料费用。7. 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85%,罚款100元,>95%以上奖励100元。8. 将以下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疾病纳入医保,每例罚款200元,并扣除该病人住院总医疗费(美容、非功能障碍性疤痕整形术、工伤、交通事故、自杀、他杀、误服、故意伤害、与职业有关的所有疾病、斜视、性病)。

医保人员工作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和医保中心的指导下,具体实施本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定期分析检查医疗质量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2、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端正医德医风,提高服务质量,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服务。

3、积极做好医疗保险差错事故的防范工作,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调查,并向主管院长及医保中心汇报,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质量。

4、5、负责实施对医疗保险相应业务科室的政策指导和培训工作。接待参保人员的来信、来访和投诉,协助医保中心做好调查核实工作。

篇8:陕西省大学生医保政策现状及分析

陕西省有关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及具体要求为:大学生医保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 其中个人缴费不高于20元/年;个人参保缴费部分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 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可根据自身财力给予适当补助;对于城乡低保、残疾人家庭、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等特殊群体的上学子女, 中央和省 (市) 级财政分别再按5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计算。

截至目前, 陕西省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实施了近四年, 这项政策的实施, 对充分保障陕西省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现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实行的大学生医保工作益处多多:第一, 参保学生涵盖范围广、个人缴费少、参保门槛低、参保手续简便, 使得我国为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满足覆盖城乡居民及各个层次的人群医疗保障体系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第二, 陕西省内各类高校 (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 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及非在职研究生均可自愿参保, 这项政策对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广大学生来说, 凸显了教育的公平。同时我们要看到, 在陕西省各高校具体实施大学生医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急需改进和完善。

一、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经济基础较差, 自愿参加医保意识不强。

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 生活费用主要依靠家庭提供, 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从事社会兼职等方式来养活自己, 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同时每年4000元到13000元不等的学费, 对于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通过对陕西省各类高校 (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院) 在校生日常生活费用调查, 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并不多, 据统计:月生活费用在500~1000元之间的约占50%左右, 1000~1500元之间的约为30%, 1500元以上的约为15%, 还有5%的学生月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

大学生在校上学期间正处于人生中朝气蓬勃的时期, 身体都比较健康, 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重大疾病距离自己和身边的同学都非常遥远, 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自己完全可以对付, 所以大学生对医保政策并不十分关注, 对参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缴费数额虽小但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由此导致大学生主动参加医保的意识非常淡薄。

2. 高校在参加医保方面宣传教育不到位。高校内负责大学

足, 校医院常常只满足于做好基本的医疗保障工作, 在宣传国家医保政策方面的力度不够, 使得医保政策宣传并不到位, 宣传手段单一, 没有真正被大学生所熟知;尤其是医保政策涉及报销比例、报销程序等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宣讲不够, 广大学生对医保政策往往一知半解。

通过对陕西省内几所高校的调查, 虽然每年的参保费用只有10~20元, 但广大学生对医保政策不熟悉, 未发生疾病时不关心, 真正疾病 (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大疾病) 发生时才想到医保, 所以大学生医保实施四年以来, 各高校学生参保率并没有达到100%全覆盖。

3. 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设施落后, 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高校校医院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医疗硬件水平在不断提升, 但是专业器械配备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经验的全科医师较少。究其原因, 校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发展空间小, 职称、职务的上升空间小, 但高校医院进入的门槛并不低, 硕士学位的人分不进来, 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对高校校医工作又不感兴趣, 所以想来的人分配不进来, 想要的人又不愿意来, 造成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 只能处理简单的头疼脑热, 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就需要转诊地方医院, 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小病去药店, 大病去医院”的局面。

二、完善陕西省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议

1. 由政府财政出资, 为在校大学生统一缴纳医疗保险费。

2012年8月16日发布的陕西省政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省教育厅专场中介绍, 全省现有高等学校116所, 在校人数133万人, 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按照每生缴纳10~20元医保费核算, 国家 (省) 财政只需要拿出2500余万元, 就可以将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费用全覆盖, 实现大学生参保率100%。

2. 鼓励大学生量力而行, 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大学生除了参加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 学校可根据学生家庭条件、本人的身体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具体情况, 采取自愿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3. 提高校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加大对校医院软、硬件服务设施的投入。通过采取引进、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 吸收引进高素质医师;开展对校医院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其成为业务精良的全科医生, 改变目前校医院小病人不来、大病治不了的窘境, 促使校医院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等方面都有提升, 实现校园内部的医疗服务, 辐射校区周边社区, 成为学校周边社区居民放心、信任、小毛病首选的社区医院。

高等教育是陕西一张亮丽的名片,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 陕西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科技贡献率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保持和巩固了在全国的教育优势地位, 有力支持了国家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好陕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 使大学生医保政策真正深入每个大学生心中, 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 对消除在校大学生后顾之忧, 全心全意投入到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学习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陕西省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始于2009年9月, 经过四年的实践,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解决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环节急需改进和完善。

上一篇:映山红范文下一篇:房地产营销策划书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