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2024-06-24

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精选13篇)

篇1: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二首 杜甫-曲江二首其二赏析

导读:

这组诗以曲江为意象,寓意着大唐国运的盛衰,表明了世事变迁。其原文如下:

曲江二首

杜甫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二首阅读答案:

(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

答: 飞花 暮春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① 以小见大,以景物写人事。②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③练字:巢 卧 ④ 以实写虚 以动写静

(3)诗中 “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①惜春伤春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③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曲江二首翻译:

(一)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二)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曲江二首字词解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浮名:虚名。

(10)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11)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12)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13)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14)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15)违:违背,错过。

曲江二首背景: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曲江二首中心大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伤春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曲江二首赏析:

(一)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一联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是对尾联哲学的阐述。如果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要对古代文人道家归隐思想有所了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可看出杜甫的手笔已经十分成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二)

第二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 诗人对这这究竟是为什么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r

篇2: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典衣买醉,叹息江头。为何要尽日熏熏呢,诗人没有明说,但从二句看来,弦外之音隐约可闻。大凡醉酒不为狂喜,定为销愁。联想诗人一生坎坷际遇,不难从字里行间,窥视酒后的悲愁。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诗人这种及时行乐的苦衷,谁人明了?飞蝶晴蜓,春光无限,对于满身酒渍的诗人,也许是稍稍的安慰吧。

寄于景,含蓄自然。诗二句、三句写得尤其神妙。

译文:

篇3:略论杜甫的曲江诗

一、曲江诗之辨

杜甫涉及曲江的诗, 约有二十首左右, 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曲江之景事明确纳入写作内容、并展现于纸上的诗歌, 如《曲江三章章五句》、《九日曲江》、《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等, 然而实际上, 杜甫的曲江诗中似乎并没有纯粹以曲江本体为创作对象的作品, 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借景抒怀的作品。另一类诗歌中没有具体提及曲江之景, 而是以曲江为背景, 笼统地借曲江的繁荣表现王朝宴游之乐、讽刺奢靡之事, 并借曲江今昔之比表现时代的变迁。

二、诗性阐释:杜甫曲江诗独有的诗歌体貌

1. 超越盛世之诗的丰富思想底蕴

(1) 复杂的个体思绪

如《乐游园歌》中的此番陈情:

却忆年年人醉时, 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 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 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在极尽欢宴之时, 展现对自身命运、前路的担忧, 却又不时显露自己对圣朝隐隐的期待。这一情怀在杜甫早期的曲江诗中多有涉及, 以展现不第之悲, 而其后历经安史之乱, 杜甫的目光渐渐由感慨自身转向关注社会, 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思考。

如《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中“近侍即今难浪迹, 此身那得更无家”已显去官之意, “见尸位不可, 去官不能, 进退两难也” (1) , 这种两难在其后无限蔓延。“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曲江二首》) 中显露的及时行乐, 日日酒醉的人生取向, 《曲江对酒》中“纵饮久判人共弃, 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 老大徒伤未拂衣”、“日纵饮, 懒朝参, 见入世不能。沧洲远, 未拂衣, 又见出世不能” (2)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朱瀚语) , 看似放达适意, 却将愁苦愤懑的内心郁结托于酒醉行乐, 转向曲江花草。尽管如此, 我们依旧能够想见其后诗人不得实现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 而杜甫身上“忧国忧民的内质” (3) 注定了他只能够始终处在去留之间不得脱。

(2) 鲜明的王朝时代之思

曲江作为一个地理性的标志, 在诗歌中大多指向长安, 由此, 它与帝都及与整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指出, 杜甫是“把曲江作为反映唐王朝盛衰的晴雨表来写” (4) , 尚且不论诗人是否一开始就在主观上有这个创作意图, 最起码, 从文本及创作轨迹, 乃至情感倾向上看, 曲江确是具有这样的客观效果的。“面对现实的态度是构成杜甫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密切地注视着时局的发展, 用诗歌及时地反映每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 不断提出自己的褒贬, 以求对政治发生积极的作用” (5) , 正是出于对现实的密切关注, 杜诗才会显示出鲜明的王朝之虑与时代之思。

《丽人行》中在对杨氏兄妹曲江宴游着意讽刺之余, 还表现了对唐王朝的忧虑及蕴含大时代中深刻的忧患意识;《曲江对雨》一诗是乱事之后的无限低吟, “何时诏此金钱会, 暂醉佳人锦瑟旁”, 念君伤时之心自显, 这是对战乱之前君臣之乐的怀思, 更是对时代的怀思, “林花著雨胭脂湿, 水荇牵风翠带长”, 苑中冷落, “江上彩舟绝迹” (《杜诗详注》引朱瀚语) (6) , 与此前“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詄荡荡, 曲江翠幙排银牓” (《乐游园歌》) 之盛是两幅光景, 展现出诗人对王朝之衰与时代之变的主观感受。

时代的急剧变化, 安史之乱的爆发, “曾经被盛唐诗人们热烈歌唱过的一些题材, 像边塞、游侠, 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已经失去了光彩, 而战乱所造成的新的局面, 他们又难以立即熟悉认识”。 (7) 在杜甫的诗中, 曲江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 而且是一种精神载体, 更是一种王权的象征, 是大唐文化的缩影。对其孜孜不倦的描写, 是对自身命途的吟咏与嗟叹, 对盛世荣华的追思与念忆, 而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后者更甚, 由个体转向时代, 是杜甫思想的升华。

2.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有机整合

在曲江诗中, 诗人通过体裁的创造, 章法的严密, 以颂为刺等形式, 表现特定客观环境中的主观情绪。

(1) 体裁的创造

如《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萧条秋气高, 菱荷枯折随波涛, 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 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 长歌激越捎林莽, 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 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全诗三章, 一气直贯而来, 体式之杂正与情感之回环相应和, 以曲江萧条之景起兴, 兴中有比, 三章之间诗人的情感由哀鸿独叫的悲慨, 到激越长歌的放旷, 再到看射猛虎的愤激, 行文之法的萦回丝丝紧扣思想的层层深入, 王嗣奭《杜臆》言之“三章气脉相属, 总以九回之苦心, 发清商之怨调。此公学三百篇, 遗貌而传神者也。观命题可见。而自谓非今非古, 意可知矣” (8) , “遗貌而传神”。在这首诗中杜甫艺术形式上的独创正是与其思想抒发的主观需求相整合的, 体现了高度的相关性。

(2) 章法的严密

杜甫的曲江诗中体现了完整严密的章法结构, 如《九日曲江》:

缀席茱萸好, 浮舟菡萏衰。百年秋已半, 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 荆门此路疑。晚来高兴尽, 摇荡菊花期。

前两联意在“九日”, 后两联点“曲江”。首联将“茱萸之好”与“菡萏之衰”交叠来写, 点出悲秋之意, “江水清源曲, 荆门此路疑”, 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 尾联“摇荡”与首联“浮舟”遥应, 由今日之游, 又生身世之感, 与颔联“兼悲”之言暗合, 全诗章法错落有致, 却极富整体性, 将悲秋、悲己, 伤景、伤情双双流泻而来, 语虽平直, 内在曲折, “一景一情, 两截重叙” (9) , 正得其旨。

又如《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黄白山评之“一气转下, 势若连环, 格法甚别” (10) ;《曲江对酒》中, 黄生有言“前半即景, 后半述怀, 起云坐不归, 已暗与后半为针线;花落鸟飞, 宦途升沉之喻也, 又暗与五六为针线” (11) 。此类种种都呈现出了杜甫曲江诗作中章法结构的严密与整饬, 在抒情上又展现了错综丰富的思想内容, 顿挫曲折, 开阖有度, 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感慨盛衰之别、今昔之变, 自伤年华易逝、仕不得志的怀思。

(3) 客观描写:以颂为刺

杜甫这种以颂为刺的手法很大程度上与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相关, “从现实出发并忠于现实, 用精密的文体对现实作真实的客观的描写, 而不作或很少作抽象的主观的叙述或论断……” (12) , 出于对社会真实的揭露, 往往如实地描写客观事物、现象本身, 能够达到比任何主观艺术渲染都更震撼及直观的效果, 这在《丽人行》中表现得较为突出。这首古体诗继承汉魏乐府, 篇幅体制宏大, 对人物、场景的塑造极为生动、具体、详细, 如: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极言丽人姿态之美, 服饰之华, 而后写馔饮之盛, 杨氏兄妹的种种神情、言行, 看似泛泛写来, 实皆意有所指:“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杜甫对诸杨宴曲江之事并未刻意地作自己的评判, 而是细致精确地刻画人物、环境本身, 这些文字的描摹极尽客观写实, 不作褒贬, 意在一“刺”字。这便是浦起龙之谓“无一刺讥语, 描摹处, 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 点逗处, 声声慨叹” (13) 。

(4) 以“乐”写“哀”

如在《曲江二首》其一中“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行乐之说, 看似旷达, 实则以旷达之笔抒写忧思与不平, 正是其仕不得志的自慰之语;其二中“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种尽醉与玩赏之乐, 恰恰是其哀戚心境的反映, 于“乐”中更凸显“哀”之甚。

参考文献

[1]杜甫著.杨伦笺注.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3, (1) .

[2]浦起龙.读杜心解.北京:中华书局, 1961.10, (1) .

[3]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 1979.10, (1) .

[4]王嗣奭撰.杜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8, (1) .

[5]萧涤非.杜甫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1980.12, (1) .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 (3) .

[7]谭文兴.杜甫诗中的曲江.杜甫研究学刊, 1994, 1.

[8]梁桂芳.唐代曲江诗探幽.殷都学刊, 2006, 1.

篇4:杜甫诗词《曲江对酒》的诗意赏析

《曲江对酒》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诗前两联是曲江即景,接写坐时所见,然后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最后抒写愁绪。全诗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之情。

《曲江对酒》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唐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满腹牢骚。这首《曲江对酒》便是在此种心境下创作的。[2]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抱报国之心,不免满腹牢骚。这首《曲江对酒》便是诗人此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

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这个“不”字很有讲究,如用“坐未归”,只反映客观现象,没有回去:“坐不归”,则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可见心中的情绪。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接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似乎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已向晚,故而宫殿霏微。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看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透露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跟作于安史之乱以前的《丽人行》作过比较,指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花’、‘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即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则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与此适成对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短短一联,形、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极写落花轻盈无声,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两句衬托出诗人的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杜甫 “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由拟人法改为描写法。何以有此改?就因为“桃花欲共杨花语”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这一联用“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本句的某些字词也相对。此处“桃”对“杨”,“黄”对“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杨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杨花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之“细逐”和鸟之“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的动人景象,把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落英缤纷,固然赏心悦目,但也很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和愁绪。

先写牢骚:“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判,读潘,“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这显然是牢骚话,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这里所说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之辈,牢骚已经发到了肃宗李亨的头上。诗人素以“忠君”为怀,但失望过甚时,也禁不住口出微辞。以此二句,足见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气。

篇5:杜甫《曲江》鉴赏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诗鉴赏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为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然而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为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发觉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吹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描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由此引出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

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对此,蒋弱六评论说: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就写到了人事。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 翡翠鸟筑起了窝,荒凉之状可知;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

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自此,被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流转,而又细针密线。日日典春衣,并非窘困潦倒所致而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

接着诗人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

因此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又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激愤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叶梦得曾评道: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 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 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意为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

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就是含畜,就是有神韵。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联想。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斧凿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并不明言,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意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饮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

篇6:《曲江对酒》杜甫唐诗鉴赏

一年之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享,受职左拾遗。

由于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此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

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不免心中不平。这首《曲江对酒》就是诗人这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

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且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足见心中郁闷。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续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似乎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间已晚,故而宫殿朦胧。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见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说明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与作于安史之乱之前的《丽人行》作过比较,认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花’、‘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就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可见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短短一联,形、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描写落花轻盈无声,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

两句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

这一联用“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句中自对。此处“桃”对“杨”,“黄”对“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杨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杨花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之“细逐”和鸟之“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的动人景象,将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转写心中的不满和愁绪。

先写不满:“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参朝,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不满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最后抒发愁绪:“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篇7: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体裁:七律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篇8: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春草

作者:郑谷朝代:唐 花落江堤蔟暖烟,雨余草色远相连。

篇9: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春望

作者:卢纶朝代:唐体裁:七绝 菖蒲翻叶柳交枝,暗上莲舟鸟不知。

更到无花最深处,玉楼金殿影参差。

翠黛红妆画o中,共惊云色带微风。

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鳌

泉声遍野入芳洲,拥沫吹花草上流。

篇10: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早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七绝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篇11: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春

作者:张乔朝代:唐体裁:五律 寻春与送春,多绕曲江滨。一片凫p水,千秋辇毂尘。

篇12: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曲江秋,曲江秋无名氏,曲江秋的意思,曲江秋赏析 -诗词大全

曲江秋

作者:无名氏朝代:元体裁:词 如何是道。这一点、古今寻求颠倒。人人有分,个个不亏少。皆因动念错,染着处、便生烦恼。若也般般放下,有何微奥。随分随缘且过,究本来面目,直须分晓。寒炉冷灶。对虎龙吟啸。目前便是了。更不向、外边寻讨。不问神仙与佛,共同觉照。

篇13:曲江 杜甫-曲江其二赏析

春日游曲江

作者:张乔朝代:唐体裁:七绝 日暖鸳鸯拍浪春,蒹葭浦际聚青O。

上一篇:提高工作能力演讲稿下一篇:php面试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