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2024-06-23

读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精选7篇)

篇1:读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读后《爱的教育》有感“爱”,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我们的心中,都有爱。爱究竟是什么呢?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可以使一个人去包容或宽恕另一个人。爱还是教育的源泉。假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过的很没趣。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到爱的滋味。然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才真正地领悟出爱的境界。《爱的教育》这本书是埃・德・阿米琪斯写的。他出生于意大利,陆军学校毕业后参军服役。在军中他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最初的短篇小说发表在《意大利军报》上,广受读者的欢迎,而这本《爱的教育》则是埃・德・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在目前已有100多种文子的译本,成为公认的世界文学名着。《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学校。班级。家里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写了安利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当中,唯有“侠义的行为”这个故事令我对甘伦的行为由衷的佩服。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葛禄西左手残疾,而有些同学竟不可怜他,还戏弄他。然而甘伦看不过去,跑去卫护葛禄西。可在这时,葛禄西那个墨水瓶扔向他们班的淘气鬼,没想到扔到了老师。老师问是谁扔的。甘伦却好不犹豫地说是他扔的,他想为葛禄西顶罪。可葛禄西不想,跟老师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也原谅了所以人。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汕头中也有很多乐于助人的人,他们很多人做好事都不曾留名的。如雷锋叔叔,他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可以说数也数不清。可老天却让雷锋叔叔早早地就过世了。汕头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我们应该让这个美丽的城市保持美丽。虽然现在得汕头已经很美丽,但却把“爱”给疏忽了。现在得人。为了那么点利益就不顾去伤害别人的身体,如那些小零食,有些一毛钱。五毛钱。小孩一看这么便宜啊!实际那些东西是不可以吃的。吃多了会对人体不好。那些无良的商人为了这么小小的利益,而不顾一切。而有些卖猪肉的,他买的不是我们活生生宰的猪肉,而是那些死猪肉,你说,那些卖猪肉的人,他们会觉得良心不安吗?我们应该把爱放在第一位。在这一个月左右,有一个叫郑益龙的人,他用爱救了一个叫陈永标的人。却不幸牺牲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一个不认识的人。相信我们这个美丽的汕头会变得更好的!

六年级:纪静凝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爱的教育》读书笔记_900字

在这个充满欢快与喜气的寒假里,我在大大的`书柜里找到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或许她的封面并不怎么引人注意,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吸引住了我。当我读到里面的一篇文章:《佛罗伦萨的少年抄写者》时,觉得吉利欧非常关心自己的爸爸。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吉利欧的青少年,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家里并不怎么富裕。父亲什么事情都可以对自己的孩子宽容,但只要一提起学习要求一向都非常严肃。爸爸为了贴补家用,每天要抄500多封信但也只能挣3个里拉,儿子吉利欧看爸爸太辛苦了,晚上等爸爸睡觉偷偷去帮爸爸抄信。好景不长,由于吉利欧白天要上学,晚上又偷偷替爸爸抄信,他不关已经疲惫不堪,而且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了,爸爸看见吉利欧的不爱学习对他非常失望。直到一天晚上,爸爸才知道了真相,他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吉利欧,心里感到十分内疚。

读到这里,我的心中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因为故事中的爸爸知道错怪了自己的儿子。我想吉利欧一定会很高兴的,因为爸爸会因此夸他。和吉利欧相比,我的家庭条件比他好得多。要什么有什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的生活。学习成绩也非常好,通常考班里的第一名。

记得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和姐姐、弟弟出去玩的时候,我活蹦乱跳,高兴极了。而当我痛痛快快的玩好回到家中时,妈妈叫我去写篇作文。

因为是放假,而且有出去玩的痛痛快快的,就不想写作文。我皱着眉头,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还沉浸在刚才的快乐中的我嘟着嘴赌气地说:“我不写。”

“每天只顾着玩,叫你玩高兴的不得了,叫你学习就不高兴。”妈妈十分生气。

一听妈妈骂我,我眼泪刷刷地就下来了。妈妈看到我这副模样,就缓和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妈妈并不是有意责备你,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妈妈只想让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认真专注的做事态度。”

我点了点头,用手背擦去眼泪,忽然吉利欧的身影仿佛在我眼前出现,我坚定了信心骄傲的对妈妈说道,“我这就去写作文。”

读完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吉利欧,一个12岁的孩子便能承担起养家的重任,而我也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不要说养家,就连学习自觉也做不到,真是太不应该。从今往后,我一定要以吉利欧为榜样,向他学习,成为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加油!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四年级:吴嘉怡

关于读书笔记的作文:世间有爱_读后《爱的教育》有感_600字

这是第一本让我觉得奇怪的书。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名字是,脑海里立刻产生了疑问:爱是可以教育的吗?爱本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它是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让我们慢慢懂得,可这并不算是教育呀……玉石我带着疑问,轻轻地翻开第一页……

不知不觉,这本厚厚的书被我看完了。里面的每一个文字似乎都把我征服了,令我产生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整本书一口气吞进肚子里。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逼迫着我去领悟,领悟的每一刻拥有足够的时间让我感动。

因为爱,是最令人感动的!

每一篇日记,都记录着安利柯都社会的赶出,他的身边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爱而影响,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兄弟姐妹的爱,朋友,老师,甚至是一些不认识的陌生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爱。还记得里面有不少是安利柯的父母血的日记吗?小小年纪的安利柯,竟然愿意与他的父母共用一个日记本,而且还真实地把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卸载上面。世上的家庭,能有多少个会像这一家人一样的和谐?

因为爱,是对父母的信赖!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像安利柯一样多的爱,只是我们没有他细心,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这个世界。扶老奶奶过马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扶起跌倒的小朋友……这些都是爱,即使那些事情再怎么微不足道,也要有爱才能做出。小小年纪的安利柯能够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爱,就连细心的科学家也未必能比他及时发现。他是多么的善良!

若每个人都像他一样,那这个世界就会有许多爱,如同孔子说的“大同”社会,社会安定,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这会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爱,的确是不可以教育的,但可以用心去感悟,最后,你便会被它所感动。

初二:李雪婷

篇2:《爱的教育》读后感

卡罗菲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老职员的眼睛。尽管他当时非常害怕, 但还是在同学的鼓励下, 来到受伤者家中, 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他强忍眼泪, 把最心爱的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送给了老人, 作为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出人意料, 老人康复后, 又把邮票还给了卡罗菲, 还送给他三张更加珍贵的邮票。

是啊, 这就是爱!如果没有同学的耐心开导和鼓励, 卡罗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 那就将有无辜的人当替罪羊。正是同学的关爱使卡罗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卡罗菲也以爱心和诚意得到了老人的谅解。老人不但归还邮票而且又赠送邮票, 这难道不是更伟大的爱吗?故事充满了爱, 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发展、升华……

于是, 我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继续传递吗?现在的我们,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 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忽视了身边的爱而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 即使别人来借, 也编出充分的理由不借;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 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是循循善诱, 呕心沥血, 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反观这一切, 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爱, 而是我们心中没有爱。故此, 无论世界有多美好, 我们仍然感觉苍白。所以当“吾日三省吾身”, 从我做起, 去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去关心身边的事物, 去拥抱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像故事中的人学习, 学会爱, 敞开心扉去爱。让爱在你、我、他之间传递延伸, 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指导教师:刘富红)

篇3:其实听懂了爱的表白

左小白常想,那年夏天,她在广场上看了无数场露天电影都没碰到孙祁伟,可偏偏在放映《罗马假日》后她哭红眼睛的那一刻撞上了。

那个晚上飘着蒙蒙细雨,广场上看电影的人比路灯还稀少。影片结束时,17岁的左小白差不多把眼睛哭成了棉桃。一边抹眼泪儿一边走路的她,就这样稀里糊涂撞到了孙祁伟的胸前。

她说了好几声对不起,可对方竟然没吭声,她抬起头看他,突然扑哧笑了:“原来我撞的是棵树啊。”孙祁伟为了避雨折的柳条帽子还戴在头上呢。孙祁伟也笑了,无声地笑。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左小白的爸爸是个酗酒汉,妈妈在省城,两个月回来看她一次,她没什么朋友。孙祁伟刚考上了省重点大学,这是他人生中最安逸的一个孤单暑假,先天的声带缺陷让他只能发出一些简短模糊的音节,而他也习惯于倾听。

左小白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忠实得像吸音壁的听众,听她发泄父母离异的怨气,听她唱喜欢的情歌,听她讲17岁女生的白日梦。

两个月后,她安静地跟他在车站说一路顺风、学业进步之类的祝福话,然后目送他离开。

2

上了大学,孙祁伟跟从前没什么区别,只是头发鬓角长了些,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那是唯一一处不说话是美德的场所。

有人重重拍了他的肩膀,他回头看见的是一个日韩打扮的女孩,脸上的妆活像舞台剧演员。孙祁伟有点慌张,赶紧退后两步一脸你认错人的表情。

女孩惊天动地地笑起来:“我是左小白啊,你这么快就把我忘了?”孙祁伟这才放下戒备,迅速带她离开图书馆。

迎着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孙祁伟把左小白带到了校门外。

一路上,左小白流水账般地汇报完了这半年的生活。爸爸发酒疯,她吓得躲在外面,回来探亲的妈妈撞到这一幕,流着眼泪带她来省城,托关系把她安排进文工团,做了一名合唱演员。她这次来是为了文工团在孙祁伟他们学校礼堂的演出。

孙祁伟用手势加写字板告诉她:“你在同学们的面前最好说是我朋友的朋友,这样比较稳妥。”左小白认真点点头,下一次直接找到他班里去,有人问她是他同学还是朋友,她狡黠地笑着摇摇头:“不是,我们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你信不?”

3

孙祁伟正在上医学系里课堂纪律出了名严格的老教授的课,左小白却像只花蝴蝶般粘在窗户玻璃上挤眉弄眼地冲他招手。

他知道,她根本没什么正经事,不过是要他跟她去淘几款既能当演出服又能穿着吃火烧的衣服,或者是这次演出活动请了个二流明星,找他去帮忙提衣拿鞋。

有一回,孙祁伟假装看不见窗户外的左小白,她急了,消失几分钟,然后推开了教室门,梨花带雨地冲老教授耳语了几句,老教授气得直哆嗦:“孙祁伟,我可以容忍缺课、成绩差的学生,但我绝对不能容忍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学生出现在我课堂上,去解决好你的问题再来上课。”

孙祁伟被骂得一头雾水像个受气小厮跟着左小白走出教室,左小白的肩头还在兀自轻颤着。他递过去一张纸巾,嘴巴张开再也合不住了,这个妖女竟然是在笑!

左小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抛过去一只甘油瓶子:“我们团里的道具,比眼泪还感人,你要不要试试?”孙祁伟怒气冲冲问:“你跟教授说了什么?”左小白眨了眨眼睛:“这是个秘密。”说完把他扯上一辆出租车,她今天发工资了,带他去西餐厅开开洋荤。

4

左小白跟老教授说的话成了全系公开的秘密。人人都知道,她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他考上医学院就不理她了,她坐了四个小时火车,再转了一个半小时的汽车来看他,希望挽回这段感情……

他到底是个不能正常说话的人,这点瑕疵不足以影响他的学业、生活,却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他的自尊。

左小白再来找孙祁伟时,他拉上了室友霍琦凑成三人行。左小白并不介意,反而跟霍琦处得哥们一般。

一天,孙祁伟回到宿舍,发现落在床头的手机上一串未接电话,有三个是左小白打的,剩下的全是霍琦的短信,原来左小白得了急性肠胃炎,打电话给他没人接就打给了霍琦,霍琦替他送左小白去了医院,现在已经输液了。

孙祁伟碰翻了水杯,楼梯上撞了两个同学,甚至在出租车上跟司机报错了医院名称,他从没这么慌过,虽然左小白不过是肠胃炎。

他几乎每天都去医院探望,渐渐发现霍琦比他跑得勤快些,比他先到,一口一口喂左小白吃火龙果。霍琦问好吃不,她就用宠物般的眼神望着他,很甜。只有相爱的人才能品味到的甜,孙祁伟这样想着,就收回了脚步。

左小白出院后,孙祁伟成了霍琦的忠实听众,听他眉飞色舞地说他和左小白的每一场约会,每一次吵闹。他涩涩地想,霍琦给她的幸福,是自己给不了的那一种。爱的表白,爱的倾诉,她应该得到。

孙祁伟把自己泡在课堂上,泡在实验室里,连老教授都感慨,十多年没遇到像孙祁伟这么用功的学生了。

5

大三下学期,孙祁伟抱着资料路过校园的桂花树,看到霍琦正搂着一个女子亲吻。他触电般转过身本能地往相反方向走去,突然又停下了脚步,霍琦怀里的那个女孩不是左小白!

孙祁伟拿着被他揍肿了脸的霍琦给的地址找到左小白。意外的是,她并没有像个小怨妇似的扑上来跟他倾诉咒骂,反而挽着他的胳膊问他吃了吗,考试成绩如何,哪朵校花对他示好来着。

左小白越是云淡风清孙祁伟越是担惊受怕,她变了,变得让他心疼。

孙祁伟上衣口袋里暗暗装了面小镜子,独处时对着镜子练口型,他紧张地收缩口型发出一个单声母——o,听起来有点像火车鸣笛声,他搓搓潮湿掌心发出双韵母——ai,自己都几乎听不清楚,还有最后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单拼音节——ni……

孙祁伟出现在左小白集体宿舍,她正守着电视看加菲猫慵懒地眯着眼睛跟笨狗欧迪说,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左小白夸张地大笑起来,孙祁伟看着自己鞋尖说出:O——ai——ni。

左小白笑得咳嗽起来,肩头微微颤动,孙祁伟沮丧地想,她怎么可能听懂这么走音的表白。

左小白离开这个城市,去了北京。

明信片成了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第1张明信片上她写道她终于做了个三流歌手,第5张明信片上她交了一个做监制的男友,第12张明信片换成了民营企业家,第19张明信片又变成了不得志的插图画家……

6

孙祁伟穿上让很多女人迷恋的白大褂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时,左小白的妈妈找到了他。她眼里巨大的哀伤让他心一沉,她说:“去看看小白吧,她很可怜。”

两天后,孙祁伟站在左小白病床前,她并没有做成小歌手而是在迪厅领舞,从舞台上失足坠落,腰椎以下没了知觉。没掉一滴眼泪的她只是一声声地喊着孙祁伟的名字。

左小白脸色苍白,身上插满了管子,她看到孙祁伟的第一个反应竟是捂住脸,她说自己样子很丑,不想让他看到。

孙祁伟给她削苹果时,说:“我的声带问题已经动手术解决了,很不幸的是我用功过度有1200°的近视,不戴眼镜根本看不清。”

左小白的傲气又重现在脸上,她翻动手机图片:“这是我男友,老外,很帅吧。”孙祁伟认真看了看:“是很帅,但这招数太烂了,你换个新招数可能对我有效。”

左小白秀气的鼻翼开始翕动,眼泪大颗大颗滚落:“为什么我每次遇到你,都是在我最倒霉的时候,如果我不能在自己最骄傲的时候遇到你,那至少希望在你心里永远做一个骄傲公主。两年前你的爱情表白我听懂了,所以才选择离开。”

篇4:读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不准嘲笑别人的发言, 不准说风凉话, 比赛输了, 应该说:‘下次再赛。’不准对别人撇嘴、翻白眼。”这是我制定的25条规定中的第四和第七条内容。把克拉克老师的第5条与第8条进行了改造, 简洁的语言更利于学生记住。这两条规定在班上收到了微妙的效果。以前, 许多孩子都有羡慕或嫉妒别人的情况发生, 这是很自然的。但这些不积极的东西会制约孩子们的进步, 必须严厉制止。每当有孩子违反规定后, 必然会受到我的惩罚, 这个惩罚很简单, 但也很麻烦, 那就是把“25条规定”读一遍。渐渐地许多孩子在休息时宁愿互相追逐, 也不愿意把休息的一半时间耗费在朗读“规定”上, 久而久之, 班风正, 同学之间相处融洽了。

“老师递东西给你, 你要说:‘谢谢!’3秒钟之内不说, 老师就收回东西!收到不喜欢的礼物, 不准表示出来。”刚开始执行这两点的时候, 的确费了几番周折。先是接到别人递过来的东西后, 忘记了说“谢谢”, 许多孩子就这样被我收回了到手的奖品。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奖品落入了老师的大嘴, 许多孩子永远也忘不了说上一声“谢谢”。让所有孩子刻骨铭心的是这样一件事情:我承诺给孩子们, 只要他们的“综合科”统测平均分高于同级其他班级10分以上, 将会有一个巨大的蛋糕送到教室, 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一年, 孩子们很努力, 他们的“综合科”统测平均分高出了同级其他班10分以上, 孩子得知这个消息后, 全班沸腾了———这意味的是一个大蛋糕将在教室里出现!我定制的蛋糕还没有送到的时候, 居然有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跑来确认这件事情:“老师, 你一定会买来的, 是不是?”全班愕然, 大家知道这个愚蠢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即使这个蛋糕送到了教室里, 我也不能再分发给全班的孩子!我立马打电话退订了这个蛋糕, 我要让孩子们明白:承诺过的就一定要办到!包括那个蛋糕, 包括履行那个“不准索要礼物的规定”。我爱孩子们, 所以我为他们准备了这样一个大蛋糕;我爱孩子们, 所以我退订了这样的一个大蛋糕!

2011年, 无数次的蛋糕分发之后, 我的孩子们也步入了毕业的行列。而我, 却病倒了。听说一个偏方比较有疗效, 所有孩子都加入了找药的行列。每天我的讲台上都堆满了一味草药———紫花地丁。所有的紫花地丁堆起来, 需得用麻袋来装。他们不知道的是, 这些紫花地丁是救治不了我的病体的。不过, 足够了, 有什么药能比得上这一堆又一堆的紫花地丁?我知道, 即使我从此再也无法睁开眼睛, 我所有的图画已经散发出了无法描绘的异彩, 我的“25条规定”已经在爱的土壤里成长并结下了累累硕果, 一切的一切, 将伴随所有的孩子走进人生的旅程,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呢?

篇5:我听到了爱的声音

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里,女儿竟还没吃晚饭。母亲也没吃,她带回了一盒元宵。

过了一会儿,母亲煮好了元宵,盛在两只碗里,女儿一碗,自己一碗。

女儿呆呆地望着碗,不动筷子。

母亲就很奇怪,拿起筷子,困惑地问:“怎么了,你不饿吗?”

女儿低声说了一个字:“饿。”

“既然饿,为什么看着不吃?不爱吃?”

“……”

“我记得你是爱吃元宵的啊。”

“妈妈,我怕。”

“怕!”——母亲更奇怪了,“怕什么?”

“怕你在元宵里下了毒……”

女儿抬起头,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眼中已噙满了泪。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妈妈,你把筷子放下吧!我不想死,我也不愿你死……”

“可我……”

“可我觉得你肯定在元宵里放了毒……”

女儿的眼泪,吧嗒吧嗒掉在桌上,掉在碗里。

母亲缓缓放下了筷子,表情一时变得异常严肃。她也目光定定地望着女儿问:“你今天究竟是怎么了?你头脑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荒唐的想法?''

“妈妈,我今天听来家里玩的同学讲,别的中学里有一名女生和我一样爸爸也死了,妈妈下岗了。下岗的妈妈就买了一盒元宵,煮时下了毒,结果她和她女儿吃了以后都死了……妈妈我知道你也下岗了,只不过你一直装出每天都去上班了的样子……妈妈我真的很怕死,也不愿你死……”女儿说罢,哭了起来。

而母亲则起身走到了女儿身旁,女儿扑在母亲怀里,双手紧紧搂抱住母亲。

母亲抚摩着女儿的头,用特别温柔的语调说:“好女儿呀,妈妈有多么爱你,你是知道的。妈妈怎么会忍心毒死你呢?妈妈才四十多岁,小时候挨过饿,十六七岁下乡,整整10年后才返城,结婚了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你10岁时我们终于有了房子,你爸爸又病了多年……妈妈的命虽苦,可妈妈珍惜自己的命,才不愿死呢……”

母亲也流泪了,眼泪掉在女儿脸上、手上……

母亲又说:“好女儿呀,不错,妈妈是下岗了,妈妈是一直在瞒着你这件事。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就是去找工作的呀!”

“找到了吗,妈妈?”

“暂时还没有。”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这是妈妈应该考虑的,这你不必发愁。你同学对你讲的事,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即使是真的,那个母亲的做法也是种罪过的,妈妈才不会那样呢!”

“妈妈,我错了,我不该胡乱瞎猜疑你。可……可我们以后究竟该怎么办呢?……”

“女儿,你先放开妈妈……"

女儿放开了母亲,母亲就又回到桌子那一边坐下去了。女儿仍像刚才那样目光定定地望着母亲,但眼中已充满了信任。

母亲慢言细语地说:“好女儿,如果我们要鼓起勇气生存下去,那么,你就得和妈妈共同接受另一种现实。”

女儿说:“妈妈,不管那另一种现实是什么样的,我都有勇气和你共同面对它。”

“其实那另一种现实无论对我还是对你,都并不多么可怕。”

“妈妈,你就说吧。我做好种种心理准备了!”

“我们住的这个两室的单元房,你爸爸活着时我们不是已经买下了吗?首先,我们把它卖了。而且妈妈已找到了买主。那么,我们就有十几万元钱了……”

“可……我们住哪儿呢?”

“我们将用一半的钱买一处一居室。所以你以后不可能再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你同意吗?”

“这……我听妈妈的。”

“在那一间房子里,我们要摆一张双人的大床……”

“我高兴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

“双人床上还要想办法架一张单人床,你将睡上边的单人床……”

“为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呢,妈妈!双人床上架一张单人床,看上去多古怪呀!”

“必须那样。因为,将有一个男人和妈妈睡在双人床上

“……”

“女儿,听明白妈妈的话了吗?”

“妈妈,你要给我……找一个后爸!”

“是的。他比妈妈年龄大,五十多岁了。他是一个有技能的人,善于修理家电。剩下的钱中,妈妈将动用两万,租一个门面,向他學习家电修理,与他共同开一个家电修理部。其余的钱,为你储蓄着,留作你上高中上大学的学费,女儿,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妈妈本不打算在今天晚上和你说这些,但是你想得太多了,妈妈只好现在就讲……”

女儿眼圈一红,又低下了头。

“他……那个男人,会对你好吗,妈妈?你们不会整天吵架吧?”女儿的声音比母亲的声音更低。

“妈妈怎么会找一个对妈妈不好、整天和妈妈吵架的男人呢?”

“他……也会对我好吗?……”

“妈妈保证他也会对你好,只要你能渐渐习惯于接受他。”

“他……不酗酒吧?……”

“他偶尔也喝,但是绝不酗酒……”

“他赌钱吗?我讨厌赌钱的男人……”

“妈妈怎么会找一个赌徒呢?”

“妈妈,你可要看准人呀!”

“妈妈已经四十多岁了,不是那么容易被男人的假相欺骗的。”

“那么,妈妈,这一个现实,我也接受。”

女儿抹了一下眼泪,抬起了头,她望着她的母亲,见她的母亲脸上也和自己一样正淌着泪。

母亲抹了一下眼泪,嘴角微微一动,似乎笑了一下。

女儿觉得母亲真的是笑了一下,于是自己也笑了一下。

女儿低声说:“妈妈,咱们吃元宵吧,要不凉了。”

母亲说:“对,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于是女儿首先拿起了筷子。

“女儿,吃出了什么馅儿的了吗?”

“山楂馅儿的,酸甜,我爱吃。”

“女儿呀,咱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命运就像这元宵做成的过程一样。做元宵不是首先得有馅儿吗?咱们就是元宵馅儿。咱们被放在社会那只大簸箕上摇啊摇啊,渐渐地黏满江米面,一个个元宵就做成了,那就是咱们的命运形成了呀。咱们不能被摇散了,咱们应该经得起摇,摇散了的馅儿还怎么能滚成元宵呢?只要咱们自己不散,只要咱们本身酸甜酸甜的,咱们的命运就也会像元宵一样,有自己的滋味儿。你说对不对?”

“妈妈,你不但说得对,而且比喻得好极了。以后我要把你的话写进作文里!”

女儿的语调乐观起来了。

“还吃吗?”

“妈妈,再给我盛一碗!”

在正月十五,有一个人听到了这母女二人的全部对话。

那一个人是我们都不太相信存在着的上帝。

上帝被母女二人的相互理解感动了。于是上帝使那个将要介入她们命运的男人的心肠变得更好,性情也变得更好。

篇6:读了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爱的教育》用质朴的笔法、娓娓动听的故事, 带给孩子们正直、勇敢、坚强、勤奋, 更应当引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思考。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好书, 重读《爱的教育》, 在以下三个方面, 我颇受启发。

学校里, 人人是平等的

一个因为父亲是上等人就高傲的孩子, 吵闹中对卖炭者的儿子说出:“你的父亲是个叫花子!”当这位绅士闻知此事, “脸红了起来”, 问明情况, 不仅要求自己的儿子要向同学道歉, 而且“把手向卖炭的伸去, 卖炭的就握着大摇起来”, 而卖炭者对于绅士道歉的“很对不住的样子”以及“不敢当”的卑微感就此消失。[3]

这样感人甚至是让你的心灵为之一震的故事在《爱的教育》中不断出现, 没有过多的说教, 但时刻传达着这样一个声音:“学校里, 人人是平等的”, 而平等的前提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这种尊重不是被要求的, 而是发自内心的, 不仅要尊重每个孩子的身心特点, 而且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种族、宗教信仰。更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 而且是对社会每个人的要求, 当然也包括家长。

确实, 一个个圣洁的婴孩来到这世界上的时候, 不仅携带了遗传基因, 而且有了家庭背景, 但是这并不应该蒙上人们的眼睛, 让这个孩子的自身消逝在这些外在的、他们不可决定的因素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大大的这个圣洁的孩子, 我们应该尊重这个孩子, 与这个孩子建立起沟通, 而不是其他的一切。对于一个纯净的孩子, 一旦潜意识中我们区分了阶层、种族, 就很难想象我们建立在这样的意识基础上的行为会不会失去公平与公正, 造成罪恶。

孩子的伙伴

主人公安利柯每周都会邀请班里的小伙伴来做客或者和小伙伴的家人一起出游。是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吗?是为了丰富生活驱赶寂寞吗?不是的, 不是的。我想这是作者基于平等的爱每一个孩子的理念自然而然引申而来的, 安利柯也邀请家境较好、父母为“上等人”的同学, 但更多的是一些贫寒的“下等人”子弟。我很佩服主人公的父亲。为残疾的孩子来访, 他去掉一张可能让那个孩子难堪的装饰画;制止安利柯擦掉石匠的儿子落下的石灰, 而是自己偷偷地抹去;他示意儿子将心爱的小火车送给一个从来没有过玩具的同伴。可敬的父亲, 让儿子学会关心、疼爱需要爱的每一个人, 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从别人那里学到孝敬、勤奋与刻苦。

当今时代, 越来越“人与群分”了。精英自然与精英聚集, 更多的人在跑步向精英靠拢, 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故乡, 然后就背离自己曾经的阶层, 甚至厌恶、唾弃自己原来生存的环境。精英与大众的接触是什么?或者说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对话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进行?共生于这个世间, 有多少是从心底发出的尊重?关怀与支持又有多少是给予而不是施舍?如今我们有多少人主动或者仅仅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下等人”?我们为孩子创造的空间环境是不是正在加剧这种对话的不可能或是对话的不真诚?

身体的强健与自然教育

这不是《爱的教育》所探索的, 虽然《爱的教育》中也不断地出现过身体的健康问题、出现过死亡。而《续爱的教育》[4]直接以“安利柯的失败”开始, 这个好学、勤奋的孩子由于好学与勤奋病了。正因如此, 他接受到了舅父白契——这位人生阅历丰富的老船长的自然教育。

身体健康的问题在《续爱的教育》中虽然只是一个引子, 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为重视自然教育的问题, 或者说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关系的问题。

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学校教育, 在这种重视中孩子的身体与孩子的经历在不断地被忽视。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作为父母, 当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表现出聪明、智慧、知识丰富的时候, 我们肯定是骄傲的, 或者说这更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但是, 你会因为孩子的强健而引以自豪吗?也会。但对于如今大多数的人来说, 这种愉悦感是远远比不上孩子智力表现出的优秀带来的愉悦的!

精细动作的发展、智力的提升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这些内容很多是成人世界给予孩子们的或者是强制给予孩子们的, 不管孩子们是否愿意, 我们都会自然不自然地强制每个孩子提升智力, 甚至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孩子的大运动能力、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亲身体验这些儿童成长自发的内容往往要受到压制。

事实上, 作为一个要生存的人, 他首先肯定是要强壮身体, 而这种强壮一定是一种适应, 是一种探索。他要知道冷或者是热、他要知道道路和田野, 他要犯错误、他要碰钉子。而不是我们给他穿上肯定不会让他受冷的衣服, 不是我们抱着他跨过马路, 不是我们告诉他摔倒了会疼他就知道什么是疼, 不是我们为他阻挡了困难他就可以一帆风顺的。

身体的强健与生命的体验一定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发展却并不一定与强健的身体和生命的体验有直接的意义相关, 更说不到促进。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问心无愧地对孩子说, 我们的教育是充满着爱的,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爱是什么?”什么是“爱的教育”?

注释

1[1]《爱的教育》1923年被介绍到我国, 由《东方杂志》连载;192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

2[2]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到了现在, 真空虚了。但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 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 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 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 有人说四方形好, 有人说圆形好, 朝三暮四的改个不休, 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 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 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 就成了无水的池, 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3[3][意大利]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7:24.

篇7:爱的教育

十六七岁的学生正当青春年华, 生理上的迅速变化常使他们情绪烦躁, 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为了调整学生这种情绪上的通病, 笔者特意在学生的周记本上设计了一个“与老师说说悄悄话”栏目, 它不仅使学生难以言传的情绪得以表达, 还可以让老师借助于评语和学生交谈, 加强师生情感。如有的同学成绩很低, 自己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说“我怎么这么笨, 老师, 我对不起家长, 也对不起您”等等, 笔者就给他留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成绩的不如意, 只是暂时的, 先不要和别人去比较分数, 只要自己能够战胜自己一点点, 就是你最大的进步, 我们共同期待着!”有的同学为运动会上没有为班级体争得荣誉而伤心, 就用这样的评语安慰他:“这份仅有的荣誉上凝聚着你多少汗水啊, 这一点老师和班里的同学都记得, 别难过, 下次运动会看你的!”这样的评语看起来一般, 但是学生却非常在乎, 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是理解他们的。老师越是信任他, 他学习就越勤奋, 自信心就越强, 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老师再辅之予帮助, 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爱, 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 没有这种爱做基础, 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有一个学生转入笔者所带的班级, 他上课心散, 不爱发言, 对学习缺乏信心, 对父母、老师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多方了解得知, 原来他的父母关系不和, 于是找他谈心, 赢得了他的信任。他终于愿意说话, 人也自信多了, 能与同学和谐相处, 甚至还说:“老师, 只有你才能关心和理解我, 我一定要争气, 决不辜负你的希望”。

就如冰心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只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变成学生心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那么教育学生的目的便达到了。但是, 爱学生不是纵容学生, 也绝不是不讲原则。中学生大多数处在少年迈向青年的过渡时间或青年初期, 此时他们希望独立但又不能完成自立, 要求民主又缺乏主见, 渴望交友又不知如何交往。由于受到文化知识水平、伦理道德认识、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限制, 他们往往暴露出自控制力差的特性, 出现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等违章违纪现象。此时老师如果一味地走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路线, 将宽容视为纵容, 将包办视为关爱, 将关爱视为溺爱,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 出现的往往是廉价的表扬, 听到的是泛滥的掌声。在这种错误的“关爱”下, 学生的心理素质会越来越脆弱, 变得固执、任性。教师所谓的“爱”就变成了“糊涂的爱”, 会导致学生的虚荣心加强, 成绩下降, 甚者使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下降。所以, 老师一定要根据各人的个性差异, 摸清根源, 设计最佳教育方案,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上一篇:乒乓球赛作文600字下一篇:商标战略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