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心得体会,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2024-06-21

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心得体会,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精选4篇)

篇1: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心得体会,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专门就青年一代承担使命、接续奋斗提出了期许,“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特别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云:“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书写新篇章!

全面学习拥抱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广大青年要加强学习,深学悟透十九大报告,深刻认识其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把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雷厉风行,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决有力。青年人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硬本领,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

立德铸魂书写新篇章。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青年一代要把“立德”作为立身之本,坚定理想信念,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蓬勃的朝气,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身。要注重培养高尚品德和锤炼高尚品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在全社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展现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青年一代拥抱新时代,书写新篇章,做历史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必然能在新时代成就精彩人生、辉煌业绩!

做一名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多次殷切寄语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真理的认同和追求;展现了中国青年立志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1848年,正当欧洲资产阶级为他们建立的所谓“永恒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举杯相庆时,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决然向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学说在1848年欧洲的工人运动中“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学说销声匿迹,只有“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19爆发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是其真理性的最佳证明。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揭示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事实上,共产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两千多年来,“天下为公”的世界“大同”始终是中华民族受压迫者心底的憧憬;五百年前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提出的“乌托邦”,则是投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第一把“标枪”。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正是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使得人类社会从荒蛮走向文明,延绵不绝,经久不衰。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突出贡献不仅在于将共产主义视作美好的理想,更在于它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矛盾运动必然促使人类社会从低级的社会形态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演变。更进一步,马克思主义指明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实现这一革命的具体力量——无产阶级,从而将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

客观地说,当今部分群众特别是一些青年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心,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共产主义概念的片面理解,仅把共产主义看成一种未来的制度安排。事实上,共产主义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价值观,代表着人类对正义、平等及自身彻底解放的价值追求。如何理解这一价值观的内涵?马克思的中学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它将会永远发挥作用。”今天的中国青年,只要具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和愿为天下人服务的价值追求,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是共产主义者!

做新时代奋进有为新青年

日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在今年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他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既是青年的人生际遇,也是人生考验,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坚定爱国信仰、立鸿鹄志、求真学问、躬耕力行,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用炙热点亮爱国红心。爱国最为根本的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不同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在战乱不息、山河破碎、疮痍满目、民不聊生的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体现在为了民族独立奋起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而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在建国初期,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如华罗庚、钱学森等,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克服重重阻力,回到了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祖国,充分展现出那个时代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改革时期,滚石上山、闯关夺隘,逆水行舟、过滩涉险,是那个时期的爱国情怀;进入新时代,对广大青年而言,爱国主义更多体现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待学业日益精进、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这就是今天最朴实的爱国主义。

用伟大立下鸿鹄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马克思17岁就写下为人类而工作的伟大梦想,才有了《共产党宣言》,才有了这位“千年思想家”;周恩来总理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这些为世人所敬仰、爱戴的伟人,无一不是胸怀坚定而光荣的梦想,凭着不懈奋斗的拼搏勇气,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书写自己辉煌的一生。青年时期是人生大厦奠基的关键时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遭遇一时的不公正待遇,遇到高低不平的路障,难免有人会心生动摇、停步不前,我们要常立志、立长志、立大志,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实现个人梦想与民族未来、国家命运的使命与担当。

用积累求得真才实学。“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青年而言,学习知识无疑是最有回报的投资,求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才能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全球化浪潮下与时俱进、“与狼共舞”。习近平总书记在长达7年的知青岁月里,不论生活多么艰难、农活多么繁重,他始终不放弃学习,孜孜以求“真学问、真本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学习求真知,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重在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此才能打好学问根基,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为青春搏击积蓄充足的能量,让人生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从容。

用力行谱写人生华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时代青年要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栋梁之材,落脚点还在于躬耕力行。“本禹志愿服务队”扎根基层,致力于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及社会困难群体,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取得了佳绩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娟的“励志”故事引发人们关注,她身残志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不平凡事迹;外卖小哥雷海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上成功夺冠,谱写出实现个人梦想的成功典范……这些奋进的青春故事,无一不是知行合一、实干力行的力量。

对于新时代的新青年而言,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青年一定能创造出彩人生、成就有益于时代和人民的事业。

篇2: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心得体会,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复华控股,拥有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产运营三大业务板块的大型控股集团,作为母公司,复华控股旗下的诸多子公司如复华资产、复华投资均在不同领域取得骄人胜绩,共同推动复华前进的步伐。

在中国,拥有大量财富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复华资产应运而生。复华资产,是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领先平台,帮助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高净值人群提供专业、精准的财富管理方案,以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等目标。复华资产依托于复华控股强大的实力,凭借领先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曾荣获“中国资产管理金贝奖”,成为最具成长力财富管理品牌。

复华投资,是专注于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不仅拥有优秀的投行团队,专业的管理团队,而且坐拥丰富的合作资源,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大银行。因此,复华在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市值管理、股权投资等方面,成绩斐然。2018年,复华投资主导投资的一个企业在“第九届金鼠标国际数字营销节“上斩获“数字媒体整合类金奖”。复华投资专业的投资能力、敏锐的前瞻视角由此可见一斑。

篇3:青年一代要拥抱新时代心得体会,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关键词】传统出版社;人才培养;战略

【作者单位】蒋海鸥,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出版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技术发展的进步,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今天的激光照排、大数据、互联网+,出版业正在进行着从“铅与火”进入“电与网”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出版理念、出版模式、经营模式甚至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出版企业人才的竞争,这也是传统出版企业能否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次考验。

一、出版的融合和融合的出版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元年”的概念浮出水面。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时代行动计划列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贯穿到出版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坚持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

出版的融合发展,将带来知识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快速增长、传播效能的极大提升,以及传播样式和模式的根本改进,尤其是“自媒体”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使得出版的界域逐渐模糊。在这个过程中,出版企业在能否引入新技术,使知识传播的效能和方法、知识接受的效能都得到全面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传统出版企业不去做,就会有技术公司取而代之去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作为就会被踢出局。

二、文化的坚守与坚守文化

出版文化,是出版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一种精神,一种使命,一种追求。老一辈出版家的出版文化思想滋养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出版人,越是在充满变化的新时代,我们越应该冷静地坚守。

1.出版的使命要坚守

面对“互联网+”,2015 年9 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再一次明确了出版社当前的出版使命。过去我们一直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次中央突出了将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强调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就是强调其精神属性,强调其要给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无论市场多么纷繁杂乱,出版人要有沉得住气,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这也是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的出版人必备的精神。

2.出版人的文化情怀要坚守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那些最耀眼、最光亮的一定是文化,在当下时代潮流发展中,能够掀起波澜的也还是文化。出版人就是文化的挖掘者、传承者、发展者,出版人的文化情怀就是要始终关注出版的本质与功能,遵循出版的规律,把握出版的尺度,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紧紧咬住而不放松、不游离、不偏移。有了文化情怀,才能站在高处看风景,才能穿越历史的尘埃,穿越功利的迷雾。

3.出版内容的质量要坚守

不论在什么时代,内容质量都是衡量一家出版企业的重要标准,没有好的内容,出版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可持续地发展。越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信息量爆炸式增长、信息传播渠道立体化的时代,越是对出版人严把出版质量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出版人要头顶有剑、心中有衡,加强自身政治素养,严格遵守出版“三审三校”流程,牢守政治底线和质量底线。

三、人才的数字化和数字化人才

企业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竞争。2016年伊始,习总书记的讲话就提到,“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出版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将对出版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出版物形态、编印发流程、营销推广渠道等的改变,对出版人的能力、知识技能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有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思想

出版人要有认清出版的内在规律,理解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大势所趋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触手可及让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碰撞让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思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数字时代与互联网发展中创新、发展。出版人是时代信息的引领者,要有“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勇气,更要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魄力,才能为读者出版紧扣时代脉动的作品。

2.要有驾驭数字技术的能力

数字出版的日新月异带来了信息资源的海量输入和编辑出版流程的改变。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编印发业务,数字出版要求出版人能够根据内容的表现方式、网络化传播渠道、读者阅读体验等进行多媒体、跨平台的策划、设计和运作;另一方面,数字出版要求出版人具备用户思维和大数据思维,能够透过数据看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效地搜集和筛选信息。

3.要有跨界的综合知识体系

出版的融合带来了跨行业、跨媒体的人才需求,尤其是跨界综合素质高、懂出版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一是他们熟悉数字化出版的工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出版物市场、策划选题,发现作者,和读者互动交流等;二是他们具有基于产业链竞争的营销思路,包括上下游资源整合、同业联合、产业链横向纵向一体化等,构建多方共赢平台;三是他们能够树立版权经营意识,最大化挖掘作品内容潜力,进行“全媒体版权运营”和国际视野的版权引进和输出等。

nlc202309081713

四、人才培养战略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迫使出版业进行变革,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没有成熟的范式参考,人才培养也没有适合的经验可以遵循。然而,变革已在路上。传统出版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行业进步,最终提高整个出版产业的影响力、传播力。

1.做好内部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团队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收筛选、加工和传递者。这些“编辑”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差异巨大,造成了现有数字出版作品的良莠不齐,因此,优秀的出版团队始终是出版物内容质量的保障。以传统出版业务为主培养起来的一批批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人员,依然是出版社要留住的宝贵人力资源。人才培养首先应该对这些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人才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企业内有序流动,培养适应融合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适应企业产品线发展的人才队伍。

对内部人才的培养,要借力于员工培训和机制创新。通过邀请新媒体技术专家授课、组织员工围绕融合发展课题进行研讨、安排编辑到数字出版岗位轮岗、指派复合型人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其他员工、选派员工到融合发展转型较为成功的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等,针对员工岗位及发展方向对他们进行差异化培养。此外,出版社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为他们实现“干中学”。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出版、网络营销等项目工作,促使员工在经营工作中学习融合发展知识,完成转型。

2.加强外部人才引进,长期战略助力转型

传统出版社要从战略角度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人才的引进,早做早主动,不要只停留在操作层面,引进几个技术人员或是销售人员就了事,而应当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关键人才,以便在数字出版工作中能取得好的结果,甚至在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是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干事业的平台,尊重其合理发展数字出版的战略构思。不能受社内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影响,要让其在出版社内打好数字出版基础,做大数字出版业务,扩大品牌影响。二是为了引进和留住人才,一定要提供合理的薪酬。三是根据IT互联网业企业规律,要为关键岗位和领军人物提供股权或期权。当前,出版产业正在进行深化改革,出版社也在探索尝试职业经理人制度,为此,在数字出版部门已成立公司或将要成立公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数字出版领军人物和关键岗位人才以股权或期权。有恒产才有恒心,有股权或期权,人才就不会有短期行为,从而投身于让数字出版业务做大做强的事业中。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打造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建立唯贤、唯能、唯绩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各类人才提升自我、贡献才智、发展事业提供平台,用事业留住人才,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一是可以通过调整绩效考核方法,设置数字出版考核指标,激励员工学习新知识,开发新技能。二是可以树立典型,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环境。如对在传统出版和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成绩的员工进行表彰,举办数字出版知识比赛等。三是可以实行分权履责的目标责任制,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其产生孵化效应,利于领军人才的成长。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是出版产业不可扭转的趋势,转型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勇于直面和融入的企业将快速成长,而畏难不前的必将被时代所抛弃。对于新时代环境下人才的培养,传统出版社必须快速应对,积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在摸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

篇4:勇做新时代有为青年心得体会

步入新时代,城乡发展呈现“马太效应”,城市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发展同步齐进,必须要更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为乡村振兴而奋斗。随着“精准扶贫”一声令下,打响了扶贫攻坚战的第一枪,湖北省恩施州结合州情,要求每村必有“尖刀班”,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万众一心攻城拔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派出“先遣队”,积极做好摸排工作,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新时代有为青年要广泛学习,仔细探究,谨慎思考,明确辨别,坚持贯彻落实好每项任务。

一要“博学之”。“无一非吾事,要在博所学”,农村工作枯燥无味,繁琐冗杂,这是每个尖刀班成员的共同感受,如何顺利开展农村工作?尖刀班同志必须要多学,向老前辈学习,很多前辈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们往往是活的教科书,年轻的同志有学历但不一定有阅历,可能理论知识十分丰富,但是开展实践工作时就不知所措。只有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只有认真学习开展农村工作的技巧,既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才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类疑难杂症,促进建设美好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

二要“审问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开展农村工作,必然有很多情况是需要向老百姓了解的。作为新时代有为青年必须多向老百姓询问,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民间疾苦。向老百姓询问时,要学会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和颜悦色,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告诉我们真实的想法和困难。我们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把好“贫困脉”,方能对症下药。

三要“慎思之”。“学而不思则罔”,唯有在思考中才能成长。要认真思考如何破解农村发展瓶颈。实现乡村振兴,尖刀班干部要常思考农村发展的现状,结合村情,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不可盲目从众,而要结合自身特点,走自己的路。农村发展必须求稳,不可贸然选择,要科学发展,合理规划。慎思方能走向幸福、实现乡村振兴。

四要“明辨之”。“欲无毫厘差,要在明厥辨。”精准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关键在明辨,很多时候出现的贫困识别不准、不精确,造成扶贫的“奶酪”没有让真正贫困的老百姓享受到,有的人是“伪贫困”,装贫困,不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说给帮扶干部。这就需要扶贫干部檫亮眼睛,让真正的贫困百姓享受到扶贫的“奶酪”。

五要“笃行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扶贫事业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有为青年要务实,不可浮躁,“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新时代有为青年要让“脚上沾泥、腿上沾灰、头上冒汗”成为常态,安安心心干基层,脚踏实地解民忧。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解决贫困难题的根本之道。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勇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牢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努力干一番新时代革命事业,为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新时代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十分关注,作过多次重要讲话和批示,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努力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要坚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今人才竞争,不是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局部竞争,而是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以及“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抓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战略布局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是我们党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落实党的“一把手”亲自抓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有助于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和保证青年人才优先发展的问题,扎实推动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要正确引导青年人才健康发展。优秀青年人才,并非“与生俱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抓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时,首先要给他们“压担子”,给予与其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岗位职责。只有在经受肩挑重担、独当一面的历练之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才可能成长为堪当大任的“青年英才”。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次,还要解决青年人才的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调动他们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来。总之,应该坚持把工作上的严格要求与生活上的倍加关怀结合起来,使青年人才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三要着力推动青年人才尽快成长。伟大的事业需要大批杰出人才支撑。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加迫切需要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参与其中。这就需要综合施策推动青年人才尽快成长。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政策支持。只有人才政策及其评价发挥正能量,才能引导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其次,建立健全加快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方面,加强对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第三,积极营造有助于优秀青年人才尽快成长的社会氛围。

四要不拘一格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对年轻干部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熟较早的,也要敢于大胆破格使用”。在确保程序公正、过程透明和结果公开的前提下,我们要坚持发展的眼光,为提拔使用优秀青年人才闯出路子,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更多机会,努力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势所趋,也是基于我国人才战略面临挑战的应对之策。

俗话说得好:“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人才因素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宝贵财富,青年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后备军。我们必须多措并举,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不忘初心 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会主题,将“不忘初心”贯穿到了大会的始终,并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战略部署。青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要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责任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青年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理论敏感度,要密切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前沿和理论前沿,做到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要不断加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在学习中努力做到三要:一是要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二是要坚定政治立场,同党中央保持思想、政治上高度一致;三是要端正思想作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上一篇:鲤鱼二年级作文200字下一篇:工程催款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