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2024-05-16

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精选14篇)

篇1: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在本乡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认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在本乡区域内发生的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5、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乡卫生院: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技术方案;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传达市级专家组,急机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好患者的调查和配合上级救治工作;对现场进行卫生处置,配合上级落实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以外的其他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产品质量。乡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协助做好全镇各自学校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负责落实学校内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

各村卫生室:发动、组织、协调本村及有关单位与人员参与辖区内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配合协助市级工作组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工作;开展有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发动、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生活环境;积极组织改水、改厕,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实现污水、垃圾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6、疫情处理专业技术机构(一)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主要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配合上级医疗单位救治工作。(二)乡防保站

主要负责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应急处理,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三)各村卫生所医生

主要负责对疫情发生地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工作进行协助上级执法监督。

三、监测、预警(一)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二级监测网络:镇卫生院(防保站)一级;村卫生室二级。(二)设置监测点

根据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按疫情发展需要,可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三)监测信息报告

乡防保站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执行“零报告”制度。其他医疗机构要按照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镇防保站报告,乡防保站对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核实、汇总,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市疾病中心报告。

四、应急响应

1、按上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中规定执行

2、疫情报告

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乡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县卫生局在接到重大传染病疫情报

告后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与核实,并在规定时限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3、消毒处理

卫生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4、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疫点、疫区的确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5、医疗救治

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配合上级医疗单位开展救治工作,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接诊、收治和转运。

五、保障措施

1、在对病人隔离的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2、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排除为非病人的,其隔离和接受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3、物资保障

卫生院、工商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治疗等工作所必须的治疗、抢救药品、器械、疫情控制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4、人员保障

医疗救护、疫情处理、实验室检验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队伍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实习演练,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篇2: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院的传染病,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传染病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一步扩 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传染病领导小组

组长:张云(院长)

副组长:方贵文(副院长)、李振民(副院长)、龙妙(副院长)

成员:张银华(办公室主任)、王秀文(医务科主任)、庞小莲(护理部主任)、骆燕(防保科主任)、宁伟(门诊部主任)卢小玲(后勤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防疫防控疫报组、后勤保障组、应急办公室等。应急办由张银华负责日常工作事宜,办公室电话:2078825。24小时值班电话2057460。

1、医疗救治组

组长:李振民(副院长)

副组长:龙妙(副院长)

成员:王秀文(医务科主任)庞小莲(护理部主任)、宁伟(门诊部主任)苏伟(检验科主任)蒋文杰、唐燕、叶丽章、叶秋梅。

2、防疫防控疫报组

组长: 方贵文(副院长)

副组长:骆燕(防保科主任)、成员:邹才琨、潘贤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卢小玲(后勤科科长)

成员:彭定华、林宏峰

二、预警预测

防疫防护组负责开展突发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工作,包括:自然疫源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重点传染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消杀等工作。

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监测报告信息向海城区卫计委应急办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由某某某卫生局海城区卫计委根据情况对突发传染病进行预警信息发布,调整和解除。

三、信息报送

辖区内村卫生所发现突发传染病,在2小时内拨打报告卫生院应急领导小组,防疫防控疫报组须在 2小时内向海城区卫计委和北海防疫疾控中心报告。

四、应急处置

院应急领导小组接到辖区内突发传染病信息、海城区卫计委或市疾控中心的突发传染病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高德中心卫生院突发事件和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院应急办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传染病的处理,积极配合某某某卫生局应急办采取疫情控制措施。医疗救治组根据院应急办要求立即开赴现场开展求援工作.同时及 时向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传染病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伤亡(危害)程度、能否控制、是否需要增援力量、救治物品补充和转送交通工具等。

2、院应急领导小组应靠前指挥,及时向海城区卫计委或市疾控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和其它部门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3、防疫防护组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对传染疾病病人、疑似病

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严格按要求进行转诊;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应急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做好医院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

4、信息宣传组应及时准确了解救援-线信息, 并在第-时间向海城区卫计委或市疾控中心报送信息。及时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疏通道路,劝离无关人 员,保证救护车辆顺利通行。

五、响应结束

1、突发传染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 或末例传染病病例

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可以终 止响应。

2、做好事件村(居)民及家属的安抚与善后处理工作,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3、查清原因后以书面形式作出全面报告,分析情况明确责任,总结教训提出预防整改措施。

海城区高德中心卫生院

篇3: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7-2009年间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10所高校、8所中专、11所职业教育中学、48所中学、35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贵族)学校、1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现场查阅各项预案、制度、记录材料,对所检查学校情况逐个进行评分及意见反馈,统一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参评的115所学校均设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卫生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总务主任和校医或保健教师为主要成员,建立各项卫生规章制度;有89所学校设有卫生室并配有专职校医。 见表1。

2.2 制度落实情况

校医室内均设有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3所学校设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小学均设有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调查记录,其他类型学校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3 应急预案报告体系

有110所学校制定了本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2所学校在预案中有疫情报告流程图,33所学校在预案中有报告人或单位电话号码。

2.4 应急措施

有38所学校制定的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具体应急措施内容,如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如何阻断中毒的具体措施等。

2.5 防范措施

有30所学校在制定本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有防范措施内容,如开展传染病日常监测的晨检、午检登记、学生因病缺勤登记。

2.6 应急演练方案

分别有1所高校和1所职业教育中学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主要是以食物中毒为例的演习,其中职业教育中学还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演习点评。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各校均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校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应急预案内容的设置仍存在一定问题:(1)首先是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制定。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各级学校的应急预案千篇一律[1,2],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直接从网上下载应急预案后就放入资料卷宗内,针对性很差。(2)各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所制定的内容不全面或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3)有60.87%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报告体系,如报告流程图或报告程序、报告机构的电话号码等。(4)有66.96%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应急处理措施,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该采取什么控制事态发展的具体办法。(5)有73.91%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没有制定常规的防范措施。(6)98.26%的学校没有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和演习活动。参加“广西卫生优秀学校”评估的学校办学条件和硬件配套设施在当地是比较好的,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卫生设施的投入,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也较全,但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应急预案在临战时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框架。

综上所述,当前各级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仍较高。为了减少卫生安全隐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各级学校制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且要有针对性,每项措施都要具体详细;制定常规的防范措施和演练方案;应急预案的报告体系一定不能缺项,否则就不算完善,也无法操作;提高各级学校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制定预案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资料,放在档案盒里;在醒目的位置张贴,让从业人员、师生员工都能了解其内容,掌握相关的操作要领,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28.

篇4: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1]以病人短时间内先后发病,病人多,集中在一个科室治疗护理为特点,是对急救护理、应急与管理能力的考验。我分院于2009年10月2日收治了一小区的23名集体食物中毒的物业管理人员,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后陆续就诊,我分院经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院领导亲自到场指导,药房、设备、总务等部门作好物质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安排检验、药房、后勤等科室协助救治工作,人力、物力上的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病人按食物中毒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给予补液、解痉、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危重患者在两侧手腕系红布条。做好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该起食物中毒系本市一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共23例,男22例,女1例,年龄19-22岁,平均20.11±1.23岁。经抗感染、降温、补液治疗,23例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5天

1、2临床表现:该23例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均有恶心、腹痛、腹泻、全身乏力等表现,其中12例伴发烧,7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荨麻疹。

2、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了提高应付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院医务科、护理部特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当发生群体食物中毒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该起突发食物中毒,最早就诊时间为凌晨4时,当收治到第4名患者时,四时二十分,值班护士立即电话报告总院总值班,分院院长、总护士长。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当日恰逢国庆长假期间,分院部分医务人员已外出度假。总院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调配应急人员到分院配合工作[2],物品准备,补充各类急救用品、药品及抢救设施。第一批医护人员四时四十分到位,五时二十分全部急救人员到位,一切物品齐全并处于应急状态。

3 护理急救工作管理

3、1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凌晨4时起有患者陆续就诊,将护士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分别安置在不同岗位[3]:不集中在护士站,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预检分诊组设2名护士,在病区入口处进行登名、发大小便标本杯及血标本试管、安排床位;治疗组6名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如建立静脉通道、抽血、皮试、肌注等;护理组3名护士,负责采集大小便标本,并送检各类标本,更换患者因急性腹泻弄脏的被服;观察组4名护士,负责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呕吐、腹痛、腹泻情况,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次数及量,以及心电监护,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观察情况,以确保治疗措施。由于该起食物中毒除一名女患者,其余22名为青年男患者,衣着单调,短时间就诊,护士不易区分,且患者先后就诊,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与病情不符,如一男患者入院3小时出现荨麻疹,9名患者入院1-2小时才出现发热或原有发热症状加重,7名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出现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混住一间病房,部分重症患者不靠近护士站。我们根据医嘱给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便于加强观察病情。

3、2 心理护理: 23名患者均为年青未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由于突发性事件,多无心理准备且无家属陪伴,往往表现为恐惧、紧张,对预后甚为担忧,由于心理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使自觉症状加重。而发生事件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则表现为紧张、不知所措、怕负责任。这时医务人员给予充分理解,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病人的恐慌、烦躁不安、紧张等思想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3 健康教育: 23名患者在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以腹痛、腹瀉、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没必要进行催吐及洗胃。轻症病人可以多饮盐水、姜糖水,吃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白稀饭。重症病人应禁食6-8小时,待病情好转后再进食米汤、白稀饭等易消化食物,2-3天内不吃油腻食物。平时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做好厨房的卫生消毒,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蝇虫叮爬,要将生、熟食品分开,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4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地方卫生部门对食物样品的取样、封存、中毒原因调查或传染源、传播情况等调查。

4、 讨论

争取抢救时间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对策[4],当收治到第4名相同病史的患者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管理小组统一指挥、调配,相关部门及时到位,参与抢救,如检验科、药房、后勤等,开启绿色通道,发挥通讯工具的作用,电话通知药房、库房、食堂所需药品、物品、治疗餐等,送至病房,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效率高。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抢救指挥系统,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分组进行,采取流水作业法,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责任,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严格"三查七对",使组织内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团结协作,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确保了群体性食物中患者的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2-483.

[2] 陈秀荣,张利岩,王颖,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01.

[3] 董淑华,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21.

[4] 聂翀,王荣,对农村群体性聚宴引发食物中毒与传染病流行的思考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02.

篇5:传染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病)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㈠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 ㈡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㈢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㈣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㈤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㈥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㈦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工作原则

㈠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区的传播和蔓延。

㈡依法防控。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㈢及时处置。对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㈣属地管理。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卫生监督所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红桥区卫生监督所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殷耀运 副组长: 徐荣清

成 员: 裴建国 孙宏升 谢岭 电 话:0719-6225448 主要职责:

㈠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㈡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㈢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㈣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㈤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㈥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㈦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㈧监督检查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索证; ㈨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㈩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四、疫情的分级

根据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强度,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分级控制措施以疾病是否传入、是否形成传播链、是否发展为暴发和流行为基本特征,实行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控制措施。

五、疫情应急响应

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预案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在工作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做好我区重大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六、监测与控制的监督

㈠建立监测网络。根据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建立监测网络。各监测点医院要根据重大疫病的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执行“零报告”制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汇总有关情况上报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㈡预防控制措施。

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工作原则上要由两名流调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时,要追踪调查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的关系、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并做好记录。

⒉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在对病人(包括流动人口)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由公安部门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⒊消毒处理。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公共场所以及疫点、疫区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⒋划定控制区域。疫点、疫区的确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⒌紧急措施。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它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源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

⒍开展群防群治。街道、乡镇以及居委会和村委会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⒎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形式,针对性开展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并积极配合和参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㈢疫情动态报告。定点医疗机构收治重大疫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病人救治情况要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日报告;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随时报告。

监测点医疗机构收治重大疫病留院观察病例后,也要按上述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日报告和随时报告。

八、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重大疫病预防、监督等工作所必须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二)人员保障

应急处理人员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实习演练,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工作要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使每位参与重大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员都能熟悉业务、掌握各种法律法规,胜任本职工作。

郧西县卫生监督局

篇6: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实施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三、工作领导小组

长:宁远华 副组长:毛华李海霞

成员: 朱云云 刘亚玲 刘彦玲 李德玲 吴丹 毛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长室)、宣传组(副校长办公室)、监测与疫情处理组(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健康教育组(校工会)和后勤保障处(总务处)。明确各人员的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

职责分工:

1、组长抓总体工作,副组长负责分管工作的落实。

2、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及卫生的整治、购置有关器械和药品,消杀(除“四害”)以及防控物品保障等具体工作。

3、少队负责学校班级卫生工作检查督促,各班晨、午检的检查监督与管理、指导疫情处理等。政教处做好平时防控的督查、数据统计、上报等临时办公室工作。

4、工会、少队: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组织在校内和班级宣传,组织联系社区宣传。

5、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晨、午检和平时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学校,必要时要协助疫情处理等。

6、工会:负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师生尽快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

7、校办公室:负责学校与上级机关及其他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以及相关信息的上传下达等工作。

四、工作职责

1、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3、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导、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学校校长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五、预防: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橱柜、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学校师生自我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办公室、进行定期消毒。

3、坚持晨、午检制度。晨、午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坚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5、做好疫苗针对性疾病的控制。学校应做好水痘、风疹、流感等既是学校多发、好发传染病又是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针对性疾病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工作,以有效地建立学校的免疫屏障。

六、疫情报告: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七、控制

1、凡发现甲、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均应立即安排转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跟踪了解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2、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校医务室指导相关人员做好终末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3、校医务室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和医务室内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发生室内感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八、应急准备

1、学校应逐步加强学校医疗救治、卫生防护工作的物质条件,做好“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四落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定期对各班主任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发事件的业务能力。

九、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教育主管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2、学校在接到属地政府、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按照属地管理得原则,不折不扣地实施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应急预案启动后,学校相关部门应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报请上级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校医务室应立即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治。医护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给予支援。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配合校医及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校医务室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防止医源性感染和校内感染。校医应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5、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学校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学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杨地镇中心小学

篇7: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急处理预案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及时应对我校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研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会对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学生、教职员工健康的事件。

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成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和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涛

员:赵存发

刘菲菲

何明艳 第三部分

监测、预警和报告

一、监测网络

1、建立由校长、教导、营养餐管理人员、各班班主任等组成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2、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主的学校卫生工作督查组,随时督查各校区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寻找薄弱环节,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更严、更细、更实。

二、报告

1、建立学校传染病监控与报告制度。为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德育处及时掌握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病人,及时与学校医务室联系,由专职报告人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制度

(1)学校师生员工或值班老师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时应立即向学校校长报告。

(2)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食物中毒病人时,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6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三、控制

1、凡发现学校无法确诊的传染病或疑似病人、食物中毒病人,均应立即转定点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应跟踪了解病人诊断和治疗情况。对诊断明确,学校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学校医务室应指派相关人员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对与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第四部分

日常预防措施

学校是学生聚集学习的场所,人数众多,人口密集,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卫生工作应明确职责、及时防范,不能掉以轻心。

1、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加大防治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班会、晨会、网络、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健康导报等方式,丰富教师学生的防病知识。并将宣传面扩大到每个家庭。同时教育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勤洗手。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增强免疫力。

2、加大学校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的力度。针对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特别是经呼吸道和肠道两个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在学校范围内实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项目,对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堂要整改,设立学生洗手区、卫生室隔离观察室,建立和制订学校流行病发病季节的预警监测机构、防治的措施、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应急机制和预案等。

3、切实搞好消毒工作。定期对校园内、教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严格彻底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对操场和校园内其它场地普遍喷洒清水,防止扬尘。完善学校公共卫生场所洗手设备,为师生提供流动水和肥皂。

4、坚持晨检制度、消毒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晨检及门卫值班制度由德育处与各年级班主任教师完成,消毒制度由后勤处与校医务室共同完成。

5、学校办公室、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部门做到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6、营养餐管理员加强对食堂卫生的监督检查。要求饮食中心负责人对食堂员工严格做到每天对就餐场所和餐具、餐厅进行消毒,认真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把好食品采购、贮藏、加工、销售关,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防止带病上岗,上岗一律持健康证、按规定着装、并保持个人卫生。

篇8: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对象

德阳市内10家不同性质、规模的厂矿企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导则》[5]、企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总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

1.3 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检查表法对照预案编制总则等内容逐项对比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10家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了我市10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这10家企业包括机械、化工、烟草、有色金属4个行业, 企业规模和性质均不一样。为表述方便, 将企业以代号表示。具体见表1。

2.2 10份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检查结果

按照《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导则》、企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总则要求内容[6], 将预案分为19个方面, 对10份预案逐项对照检查, 按“好、较好、中、差、无”5级标准进行判定。“好”是指有专项标题, 内容完善, 操作性强;“较好”是指有专项标题, 内容较全面, 有较强操作性;“中”是指无专项标题, 但有此方面内容, 操作性较差;“差”是指无专项标题, 且内容极不完善, 操作性差;“无”是指预案内无此项内容。判定结果见表2。

从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10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制定的内容良莠不齐, 但均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4家预案中无危险源分析章节, 有6家没制定预警预报内容, 有8家预案中无对应急预案如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总体上看, 10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制定较好的有4家, 差的有4家。

3 评价分析

(1) 10家企业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各自企业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说明企业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 本身也比较重视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对事故应急的处置作了一定的准备和布置。

(2) 10家企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内容有好有差, 从行业上讲, 化工企业由于重视程度高, 预案制定相应比较符合要求;从企业条件上讲, 大型、国营企业由于管理模式完善, 管理体系健全, 所制定的应急预案也比小型、民营企业规范。

(3) 通过检查, 可以看出10家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预案缺陷较多的主要在危险源分析、应急救治监测网络建立、事故预警预报、信息报告、奖惩以及对应急预案的管理等方面。缺少危险源分析必然导致预案针对性不明确, 相应的专项预案制定就缺乏依据来源, 给专项应急准备带来不便。事故的预警预报应该是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预防事故的发生、扩散是应急的第1步, 因此, 必须建立预警预报体系, 同时按要求开展事故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应在应急预案中进行明确。应急救援监测网络, 除了企业内部的救援体系外, 还应包括社会救治和监测部分, 很多企业在编制预案时缺少此部分, 可能会给事故的及时调查、人员的救治等带来时间上的延误。信息报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报告时限和报告对象的不明确方面, 一些预案仅仅说明要向当地政府或上级部门及时报告, 但未说明报告的具体对象 (如卫生局、安监局) 等, 也未给出报告方式和联系方法, 使得信息报告渠道不能有效畅通。

(4) 一些预案中对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较少, 甚至一笔带过, 在应急保障方面, 特别是物质装备保障和技术、经费保障上也没有明确, 可能使得应急准备不整或应急物质不齐, 应急人员缺少锻炼, 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应急能力的缺乏, 一旦发生事故, 不能及时应对。同时10家企业有8家在预案中没有提到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宣传等方面内容。对应急预案的维护、更新、改进、保管、使用等无具体管理措施, 使得应急预案跟不上企业发展情况的变化, 最终导致预案不适用, 成为一纸空文。

(5) 建议: (1) 企业应重视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按照预案编制内容要求逐条完善, 才能使应急预案具有真正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 企业应向职工宣传、讲解应急预案, 使每个工人都了解、熟悉。一方面, 可以更好地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 也可在事故发生后使工人做到自救和及时报告等。做到应急工作不仅仅是应急人员的事, 也是企业每个职工的事。 (3) 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将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纳入管理重点内容进行督查。 (4) 探讨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对“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内容进行定性分级评价的方式方法, 可使评价结论更有参考依据和准确性。

摘要:目的通过对10家不同情况企业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的对比分析, 评价德阳市厂矿企业该方面预案的完善程度, 找出其在制定预案中的不足, 提高企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水平, 加强企业在职业卫生急性事故方面的应对处置能力。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照预案编制总则等内容逐项对比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0家企业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制定内容均有不完善的地方。总体上看, 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制定较好的有4家, 中等2家, 差的有4家。结论10家企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编制水平良莠不齐, 针对预案检查分析和评价情况, 可为帮助企业制定适用性、操作性强的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贺青华, 李涛, 俞文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培训教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145-1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05-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04-17.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 .2004-04-01.

篇9: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部门的突发卫生安全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部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2、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3、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O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O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4、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四、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六、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篇10: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疫情发生前的预备

(一)建立幼儿园传染病领导小组,健全网络。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好本项工作,制定专项的防控方案;班级、部门及医务室要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强化思想认识,各班级、部门要正确认识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三)和卫生主管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了解传染病突发情况,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医务室人员要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个人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技术、疫情处置等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传染病的应急能力。

(四)利用学校宣传栏、电视、广播和大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科普知识,使全校师生、幼儿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要抓好幼儿园卫生工作,消除卫生死角,教育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后勤部门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定期对教室、寝室、食堂、等人群密集地进行消毒。

(六)有一定的传染病物资准备。总务部门和医务室要准备好必要的医疗和防止物品,以应对突发性的传染病发生情况。

(七)在传染病发生期间,门卫要严格把好园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寝室、教室等人员集中区域。

二、疫情的报告与公布

(一)疫情发生后的报告

如出现突发传染病疫情,各班级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报告时限及程序进行报告,各班发现情况后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园长办公室在报告园防控领导小组后及时向县教育局报告。

传染病疫情公布经园长办公会议研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方可公布。

(二)疫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1、我园幼儿及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手足口等传染性的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入园、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并出示由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才能入园、上班;

2、幼儿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到隔离室休息,保健医生立即通知家长带到医院诊治。如果是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立即到医院诊治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报告疾控中心并回家隔离,病愈后出具由疾控中心开具的证方可恢复上班。

3、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疾控中心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园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

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园内一切活动。停止园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县教育局的处理意见。

②疫点消毒。

对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疾控中心操作,(简单的操作由保育教师进行)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

应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篇11: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适应范围

在生产现场遇到传染病时执行本预案。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通知的精神,为加强我单位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效应急和处置办公区域和生产现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保证我公司生产有序的进行,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为达到公司安全生产目标,根据国家、省、市、集团公司有关安全操作规定指定本预案。

二、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

1、成立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小组

由安全生产部、技术质量部、资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保卫保障部等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职责:及时准确掌握公司几施工现场的所有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预防和控制工作。对职工每年一次身体检查,登记注册。发现传染病携带者立即隔离治疗。

三、预防工作

开展全体职工爱卫生活动,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大力整顿施工现场和公共场所的卫生,清垃圾、除“四害”,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和转播的条件。

四、处置工作

要求所有与传染病接触的人到医院进行检查,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对传染病人用过的一切物品进行销毁。防止疾病转播。

五、紧急情况处理

如发现传染病状的人,发现者立即向传染病领导小组汇报,出办公室负责人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进行检查。

六、事故发生后,安全员上报公司安全科,并如实记录现场发生伤亡,损失情况,统计后填记月份报表,上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公司安全生产部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视情况上报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并分析事故发生单位,由单位负责人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安全科、安全生产部备案。

篇12:梅花卫生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5 月-2015 年6 月收治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230 例, 男175 例, 女55 例。230 例患者中, 火灾烧伤67例、呼吸道灼伤17例、交通事故骨折76例、胸部外伤9例、腹部外伤10例、颅脑外伤6例、食物中毒引起脱水30例以及电解质失衡15例。

治疗:医院对火灾烧伤的67 例患者实施了创面处理, 对因火灾致呼吸道灼伤的患者实施了氧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其中严重灼伤的6 例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治疗。对交通事故中骨折的76 例患者实施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石膏固定以及手法复位, 其中接受石膏固定与手法复位治疗30 例, 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0 例, 其余患者均接受了人工骸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交通事故中的9 例胸部外伤患者作抽气、抽液处理, 其中5例患者接受了胸腔闭式引流;10例腹部外伤患者接受了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以及肝破裂修补手术。食物中毒患者45例均接受了补液治疗。

护理应急预案的应用: (1) 救护程序: a.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 急诊科预检护士首先报告了护士长, 而后再由护士长向护理部报告情况, 同时通知应急护理小组做好准备, 各应急护理小组接到准确通知后迅速组织、安排一组人员到达现场, 其余人员则在医院急诊科等待患者和准备护理用具。一组人员到达现场分别耗时10 min、 25 min ( 交通事故事发地位于医院所在市的山区) 、10 min。b.医院与交通部门合作, 由警车护送开通救护通道, 三次应急救护均按时或提前到达, 对至现场救护的小组,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划分为不同的救护小组, 包括预检分诊组、清创组、物资组等, 对现场伤员进行了简单护理与病患分类。 (2) 急救措施:a.现场救护小组按照患者受伤程度与类型对其进行了分类, 并分别做了不同的标记, 安置在不同的救护车上, 指挥轻伤患者自行处理, 电话通知医院急救现场的情况, 并酌情安排手术。现场医护小组对有呼吸道症状患者实施了呼吸道检查与清理, 并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依据患者受伤情况和病情变化, 做好了心肺复苏、呼吸机治疗等准备, 对严重失血患者做血容量补充。b.对骨折、颅脑损伤、吸入性哮喘等伤情严重的患者率先安排手术, 并依据病情安置在手术室外等待抢救, 骨折患者已做好固定与复位, 对食物中毒者做催吐洗胃治疗。c.将病情较轻的患者统一安置在输液大厅, 并依据病情和类型做清创、输液或包扎处理。 (3) 重视专科护理应急预案的应用:黄金1 h, 白金10 min是急性创伤患者最宝贵的急救时间, 在这一时间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与治疗能够降低因伤致残率, 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1], 因此, 实施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对处置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升处置能力是最为有效的。 (4) 重视医护人员心理鼓励与抚慰工作:心理应急对医护人员, 尤其对处在急救状态的医护人员尤为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劳动强度大, 稍有不慎, 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且救护场面十分惨烈, 需要医院对应急救护小组实施心理支持, 树立心理应急意识, 使之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撑, 降低其职业压力。

结果

本院收治上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受伤患者前均接到急救电话, 并及时启动了护理应急预案, 整个收诊过程忙而不乱, 来院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医院所收治的230 例患者, 其中10 例来院即死亡, 其余219例均得到了有效治疗, 1例患者因伤势过重, 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救护应急预案的实施可以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处理[2]。本院护理部实施的每一次护理应急预案都依据提前制定好的方案以及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救护过程中, 各护理应急小组能够保持通信畅通, 对于救护不合理的地方, 各小组组长以及护士长、院领导及时进行了沟通, 并调整工作方案。即使在不明确事发具体情况的条件下, 医院也能尽量将事故伤亡、伤残率降到最低。应急预案中, 任何细节的实施与操作都关系到整个救护局面的稳定和秩序。在日常工作中, 医院要随时抽检人员的应急能力, 切实保障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保护人们生命健康与安全, 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 应当依据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现代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各类型和各级别护理应急预案, 进一步提升医院护理应急预案的实践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230例, 实施护理应急预案。结果:医院成功救治患者219例, 死亡11例, 其中因伤势过重, 来院即死亡10例。结论: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有效救治患者, 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实际价值。

关键词:护理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晓燕, 李娟, 陆皓.应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救护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4) :213-214.

篇13: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全面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一、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邓杰

副组长:陈思勇

薛波

组员:汪丽平、邓小燕、陈有为 王自平

陶秀明及各班班主任

2、主要职责

(1)学校上下人人重视,层层把关,领导起带头作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2)学校要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3、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1)晨检 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的应急措施

(1)班主任或上课老师一旦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应马上向学校汇报,经医院初步判断核实后,立即将其隔离,不得让其与其他学生接触。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通知医院。医院给出初步意见后,按医嘱立即通知出现传染病症状学生的家长。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篇14: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 长:陈跃峥 副组长:张贺星

组员: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

-1-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五、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或联校报告。

(2)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时内向属地防疫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上报。

2、应急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疾机构诊治。

(2)经医疗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同学、同

-2-

事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2016年9月

碾张中学

上一篇:曲靖市人事人才信息网下一篇:一生从容林清玄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