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一年级练习题

2024-06-24

奥数一年级练习题(精选8篇)

篇1:奥数一年级练习题

一年级奥数练习题题目

1.6个小朋友分一袋苹果,分来分去多2个,问这袋苹果至少有几个?

2.一根6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53.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4.小虎学写毛笔字,第一天写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3个,四天一共写了多少个?

5.小云今年8岁,奶奶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62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篇2:奥数一年级练习题

在1、2、3、4、5、6、7之间放几个“+”号,使它们的和等于100,试试看。

1 2 3 4 5 6 7 =100

解:对这类题目一是要大胆尝试,边想边写,千万不要只想不写!二是可以先考虑与目标值(此题是100)较接近的大数,再考虑用较小的`数进行调整、修正,使式子的得数逐渐接近目标值,也就是使之转化为较简单的情况。

(1)对此题可考虑先在67前面放一个“+”号,这样比100还小33,也就是说,转化成了较简单的情况:

12345=33

再考虑在23前放个“+”号,它比33还小10,这样问题又转化为:

145=10

这就很容易看出来了:1+4+5=10

所以最后可以确定组成的算式是:

1+23+4+5+67=100

(2)此题还可以有另外的解法,边看边想可得出:34+56=90

剩下的三个数:

1+2+7=10

所以最后可以组成如下的算式:

篇3:奥数一年级练习题

队列队形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 目前队列队形练习内容枯燥, 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效果较差。特别是学生总是忘记自己的站队位置, 常常为自己的位置争得面红耳赤。笔者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们排好队伍, 并教他们识记前后左右的同伴, 但仍效果不佳。如何让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进行队形队列练习, 如何让队形队列练习不再枯燥乏味,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想到儿歌、童谣浅湿易懂, 琅琅上口, 生动有趣, 为低年级儿童所喜爱。何不用儿歌加深孩子们的练习记忆呢?于是, 笔者进行了尝试。

二、案例情节

在四路纵队集合练习时, 笔者一改以往严肃的语气, 富有激情地问学生:“大家想跟老师去郊游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笔者告诉他们去“郊游”应该和朋友一起分享, 现在我们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找到自己伙伴手拉着手排好队, 然后出发。“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学生们唱着歌迅速地寻找自己前后左右的伙伴, 笔者也唱着歌帮助忘记位置的学生, 找到伙伴的学生也积极地帮着寻找 (通过唱《找朋友》的歌, 学生有了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的意识, 在寻找自己位置的时候, 少了以往的推、挤现象,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有目的性) 。学生的脸上闪着兴奋喜悦的光芒, 歌一遍又一遍地唱着直至全部找到自己的位置。笔者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 并告诉他们可以去“郊游”了, 又一起唱着《郊游歌》踩着节奏:“走, 走, 走走走, 我们小手拉小手, 走, 走, 走走走, 一同去郊游, 白云悠悠”笔者带领学生绕过榕树, 经过升旗台, 穿过篮球场, 又回到原地 (教学点评:这个情境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行进途中与前后左右的伙伴多交流, 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加强记忆。) “郊游回来啦, 同学们开心吗?!”“开心!”学生们话音里全是喜悦。教学实践证明, 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趁热打铁, 笔者又问学生还想不想再“郊游”一次, “想!”回答声震耳欲聋。笔者立刻把队伍解散, 紧急集合, 学生们又唱着儿歌, 迅速寻找前后左右的伙伴, 这次集合的时间比上次缩短了一分钟, 有了明显的进步, 笔者告诉学生们他们的超级记忆让老师很佩服, 学生们手拉着手挺着胸神气极了, 等待着老师的带领。于是, 笔者又教学生如何把队伍对整齐, 并在郊游的路上也要注意保持前后左右距离。

因为学生年龄小易受外界的干扰, 在“郊游”途中有的学生会掉队, 或者踩到前面同伴的脚, 这也需要教师及时地提醒。接下来的几次集队练习, 笔者不断改变“郊游”路线, 采取不同的“郊游”地点, 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使重复的练习不显得的枯燥, 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玩中学、玩中练的教学方式。在行进途中又发现踩着音乐节奏的自然便步走学生精神饱满, 能为以后的齐步走练习做好铺垫, 一举三得 (教学点评:低年级学生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利用儿歌和情节设置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教得也轻松。)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队列训练不能按严格的《队列条例》进行, 笔者把队列口令军事化转变成儿歌, 使学生熟记在心, 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课上没有“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等军事化的口令, 而是以自编的童谣:“1-2挺起胸, 挺胸立正站得直;3-4前平举, 举起手来调距离;5-6右叉腰, 头向右转来对齐, 快对齐, 快对齐, 快把队伍对整齐;7-8向前看, 前后左右都对齐”来替代。先教会学生这首童谣, 再以宏亮的声音、规范利落的动作示范, 赢得学生们的喜爱, 学生也积极主动地模仿起来, 边唱童谣边配动作练习, 轻而易举地做到集队三要素:快、静、齐 (教学点评:童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身心, 培养兴趣, 调节情感, 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和个性的发展, 提高练习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 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起到良好的效果。现行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将快乐带进课堂, 把健康留给学生。)

三、案例反思

篇4:关于一年级的写话练习

【关键词】用拼音写话 写完整的话 句式训练 创设情境说写

低年级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教师应有目的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指导学生写话的突破口,常年的一线教学,我发现习作训练起步越早越好。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说话写话的起步训练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用拼音提前写话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把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还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兴趣爱说乐说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说话。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培养、扶植,给予引导。利用说话课,给孩子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讲话干脆、利落,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了,态度也大方了。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便逐步提高了。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一句一句教的方法,让他们先敢说,学说,再自己练习说。 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首先学习重复老师说的话,告诉他们这样的话就叫完整话,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他们在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并放手让学生评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提高。

四、常见的句式练习

1 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

“三素句”——谁 ? 在哪 ?干什么;“四素句”,——什么时间 ? 谁 ? 在哪儿 ? 干什么?“五素句”。——什么时间 ?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2.练写10种句式

即“……有……”“……在……”“……听……”“……看……”“……是……”“……把……”“……被……”“……感……”“……想……”“……说……”例如:

(1) 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3)我听见了一阵敲门声。(4)我看见他把地上的纸捡了起来。(5)我是小学生。(6)老师把作业判完了。(7) 艾乐乐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8)今天听写我全对,我感到很高兴。(9) 我心想:我们班一定要的第一呀!(10)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真棒!”

五、提供丰富资料,创设直观情景。

一年级学生大都六七岁,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情景,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说和写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说话、写话训练收到实效。由于图片能展示一定的生活场景,比较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利用图片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我经常给孩子们搜集一些主题鲜明的图让他们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六、充分利用教材,适时进行写话训练。

一年级的教学以识字为主,在识字的同时积累词汇,对于这些教学任务,我除了要求他们会读会写之外,还要求注意积累、运用,进行仿写训练,在仿写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刚开始学生不会,我采取在每课听写词的时候,先由老师用出现的词说一句话,学生写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同时,我说的句子都与班中的人或事有关,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话,写诚实的话,这是我们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根本。

七、鼓励学生写日记。

在班中开展“一双亮眼睛,发现身边事;一颗敏感心,体悟身边事;一支小妙笔,记录身边事”活动。学生的兴趣高涨,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小文。例如:

(1)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流鼻血了,我好怕呀!很替他担心。下课老师带她去医院了,回来后他爸爸把他接走了。我祝他身体健康起来,快点儿回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学习。

(2)今天老师说“做好事的同学有一颗火热的心,做坏事的同学有一顆冰冷的心,火热的心一定会融化冰冷的心。”我一定会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3)今天我看新闻了,四川地震死亡人数一万多人,我很为他们难过,妈妈也流眼泪了。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们现在能在舒适的家中,在父母的身边,真是太幸福了。我也希望他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篇5: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答案:按规律填数,常常是已知一些数,让你填出空缺的数,而这些已知的数之间都是有联系、有规律的,只有找准规律,才能正确填数。

如何按规律填数呢?

1。仔细观察,已知的数的顺序是什么?从小到大排还是从大到小排的,还是看来有些杂乱的;

2。再看看已知的数中前后两个数或者间隔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逐个增加几,还是逐个减少几;增加或者减少的数之间有没有规律等。

3。最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分析出所要填的数。

篇6:奥数一年级练习题

1.像右边竖式那样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顺序相颠倒的一对二位数相加之和是99,问这样的两位数共有多少对?

答案:4对

2.教学楼门前共有4级台阶。若规定一步只能登上一级或两级,问上这个台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法?

答案:4种(参看仁华课本上册第十讲例4)

3.将3、4、6、7、8填入下图的五个空格中,使横行和竖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答案:3种(参看仁华课本上册第十一讲例5)

4.用分别写着1,2,3,4的四张纸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如果你觉得第一问难不倒你,好,我们再做一个稍微难一些的,请问这四张卡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答案:(1)12,13,14,21,23,24,31,32,34,41,42,43共9个

(2)百位为1的有:123,124,132,134,142,143共6个,同理百位为2,3,4的三位数应该各有6个,所以一共6×4=24个

篇7:小学六年级奥数练习题

有一个四位数,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的和是12,十位数字与千位数字的和是9,如果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互换,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新数就比原数增加2376,求原数.

答案与解析:

设原四位数为abcd,则新数为cdab,且d+b=12,a+c=9

根据“新数就比原数增加2376”可知abcd+2376=cdab,列竖式便于观察

abcd

2376

cdab

根据d+b=12,可知d、b可能是3、9;4、8;5、7;6、6。

再观察竖式中的个位,便可以知道只有当d=3,b=9;或d=8,b=4时成立。

先取d=3,b=9代入竖式的百位,可以确定十位上有进位。

根据a+c=9,可知a、c可能是1、8;2、7;3、6;4、5。

再观察竖式中的十位,便可知只有当c=6,a=3时成立。

再代入竖式的千位,成立。

得到:abcd=3963

篇8:奥数一年级练习题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上一篇:感恩母亲六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重新学习《邓小平文选》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