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发展意见建议

2024-05-21

公司经营发展意见建议(通用6篇)

篇1:公司经营发展意见建议

对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公司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对公司管理的几点建议

我到公司已经近一年了,通过这一年以来对公司的观察了解,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小建议,希望为公司的发展尽绵薄之力。首先,企业文化的创造氛围不够浓厚,需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精神引导弥补管理制度的不足,是一种柔性的因素。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逐渐通过价值观形成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企业较强的凝聚力,最终对企业绩效发挥作用,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其次,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个别部门主管对培训工作不重视,每次培训总找各种理由拒绝参加,以致部门集体缺乏培训意识和积极性,培训后续反馈与评估机制脆弱,导致培训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新老员工之间缺乏沟通,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过程中老员工对新员工缺乏教导、培养。

第四,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够,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士气表现在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员工对工作是否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跟上司之间的关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和措施建议: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设立总经理信箱、总经理开放日。

目的在于两点:1)广开言路。主管领导多和大家接触,多听听各层级员工的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进行管理。比如管理者邀请所有的

下属,就“如何提高公司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利润”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旦员工的建议得到采纳,就通报表扬,同时根据其建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个人能够畅所欲言、提出建议,得到上级的积极反馈,他的士气就会极大提高。

2)让员工对公司建设、管理有参与感,有主人翁的感觉。所以这一举措一旦实行,就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落到实处。总经理信箱可匿名投递,总经理开放日指在每月的指定日期,开设谈心室,公司任何人员可直接与总经理面对面沟通。对于员工意见,公司一定要予以处理,对于好的意见及开创性的建议,予以奖励;对于投诉和抱怨予以回复,以安抚民心。

2、设立公司图书室,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图书室,放置公司订阅的图书、报刊,并鼓励员工把自己平时爱看的与职场、管理、专业相关的书捐赠出来(离职后书可带走),放入图书角,供大家翻阅分享。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适时进行总结。在整个公司内部,营造学习的氛围。

二、加强员工培训。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与培训流程,加强培训考核与激励,建立培训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健全培训管理与实施体系,每月定期举行培训。建立公司培训公告栏,利用公告栏与短信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深入宣导公司的发展史、组织构架、企业文化、开发项目、企业荣誉、公司规章制度、员工日常行为规范、5S与品质意识等,让新进员工能快速融入公司环境。深化执行《员工福利制度》和其他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营销管理部负责公司一线销售员工的产品知识培训,顾问式销售技巧、沟通技巧的培训、客户管理、档案管理、合同管理等,综合管理部辅助进行个人效能管理(时间、目标管理)、打造高绩效团队培训、员工综合素质培训等培训活动,解决销售人员专业技能的欠缺和提升业绩。

三.提高企业凝聚力。

加强基层员工管理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学习。组织学习员工手册,各部门规章制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加大内部引导力度,促进员工之间的人际交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逐步消除员工之间的交流障碍。通过促进交流,逐渐统一共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位员工思想意识,强化团队理念,树立团队精神,使之形成凝聚力,战斗力!

具体措施如下:

1、新员工进来的时候,人力资源专员要带新员工到各个部门熟悉一下同事和工作环境,互相简单介绍,增进了解。

2、指定一个老员工为新员工的辅导老师,并且让老员工的考核和新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这样老员工会主动帮助新员工。

3、如果新员工比较多,可举行一些新老搭配的竞赛活动或者组合PK,评选黄金搭档,激励新老员工团结协作。4.在工作中建立一定的模板,如工作计划、各类通知、值班表、会议纪

要等,新员工上岗后能快速高效地投入工作中。

四.注重改善上下级关系,激发员工积极性

畅销书《关键朋友》的作者汤姆·拉思认为,那些能跟经理成为好朋友的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其他同事的2.5倍。

拉思指出,要想成为出色的经理人,秘诀之一,就是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性格,据此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全世界最优秀的经理人,并不是精通系统或流程的专家,而是真正懂得下属的人,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那些关心员工感受、注重处理和员工之间复杂关系的公司,通常会更成功。换句话说,提升士气,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管理者关心人性,而不是简单地制定制度或奖励金钱。具体措施如下:

1.在工作之余,主管要和员工打成一片。下班后可跟员工们一起下班,周末一起去打打球、吃个饭、逛逛公园什么的,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主管的亲和力。日子久了,员工会管自己的直属主管叫“老大”,做事会很积极。只要这群人积极了,其他人就好办了。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主管不能拿自己做不到的是要求员工,要求他们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得到。

3.公私分明。跟员工的私交可以很好,但公事上要一板一眼,而且主管要把这个想法经常告诉员工们。别利用公务之便给谁牟利(更不能给自己牟利),也别看谁不顺眼就公报私仇。

4.用公司的标准制度管理员工。对于犯错的人不停地拿制度去念,日子久了他就算嘴上不服,实际行动还是会照做。当然,制度不光是要求员工,也是要求主管的,所以主管也要严格遵循(以身作则)。

5.多为员工创造一些沟通机会,比如每周部门会议,每月一次员工座谈会,每季一次部门聚会,每年一两次户外活动等。

6.员工活动。利用午间、晚间、周末等时间举办一些趣味活动,甚至公司经费允许的话可以请外面的表演团体来公司举办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不但要照顾员工的口袋,也要照顾他们的心理,多办些活动可以有效增进凝聚力,让员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人文关怀。

倡议不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行动,落到实处,并使之行之有效。所以,改善及管理,应该从总经理做起,从管理层做起,贯彻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言必行,行必果。篇二:对于公司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于公司管理方面的建 议

自本月17日入职以来一周的时间,通过认真了解,与公司人员沟通各方面情况;个人认为,需要改善的在于三大方面:作为企业生存之根本的品质(生产、产品和服务品质),执行力,凝聚力。

部门沟通不畅、脱节及布置工作任务偏差、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效率不高,在于执行力的强化;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在于企业凝聚力的打造。

以上种种,依赖于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再辅以贴心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打造高效率的团队。

执行并持续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应该是制度化的硬性管理和人性化的柔性政策相结合,约束和激励双管齐下,解决人心的问题。

鉴于此,对于内部管理改善,初步构想及建议如下:

首先,我就看到的后勤职能部门员工执行力及工作心态方面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是什么,其制定的目的、意义何在?如何去执行公司制度,工作流程?我想目前公司的大多数员工会持消极负面的心态来看待,于是阳奉阴违,相互推诿,唯领导命是从,工作拖沓甚至不做,优秀员工敢怒不敢言,于是有了诸如此类“工作做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做多了反而错误更多”“欺下瞒上”等怨言。员工抱怨情绪过重,执行力差。

二,导致以上情况的原因有:

1、个别员工个人素质差,工作态度差,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习惯于散布负面情绪、负面信息。

2、对于制度、流程的理解无人解读引导和传承。

3、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较差,看问题不能从大局出发,曲解和执行错误的信息和流程。

4、较多的员工是通过熟人介绍入职,关系户较多,客观上增加了管理难度。

5、部分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培训的相关内容不能很好的吸收运用,导致占据岗位的人员没有合适的工作方法、流程,工作能力低下,为其他部门或员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带来负面效果。

6、执行力和部门沟通不畅首先是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即各部门主管)的问 题,要使员工有凝聚力须先从部门主管入手。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精神引导弥补管理制度的不足。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通过企业主流价值观规范和约束

员工行为,形成较强的企业凝聚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其次,对于企业文化方面我想说些个人看法及改进措施,一、新人入职进行为期一天的企业文化等相关培训,并设定相关试题进行考核评分,列入试用期员工考核项目。

二、早上班前会(晨会)诵读,建议不仅仅局限于几句话,学习完整的企业文化。之后可安排做早操或者是唱振东公司歌曲,凝聚战斗力,或者选取更合适的晨会流程。

三、后勤职能部门人员的卫生清扫工作可调整为早上上班之前或下午下班之前,班前会时间固定为早7:20或者是7:30,员工上班前刷完卡未到开会时间可在办公室打扫卫生或者整理办公台面。目前的情况是在开会之前的10至20分钟员工无事干,扎堆聊天,聊些对公司,对工作不利的内容,抱怨等,建议公司尽可能不提供传播负面思想的平台。

四、开通总经理信箱或其他绿色投诉通道,员工可以匿名方式给公司提意见或建议,杜绝在公共场合抱怨或以不良方式发泄个人情绪,负面信息等。

五、在公司日常管理制度上加入无抱怨相关规定,对于思想负面,喜欢抱怨的员工给予警告,经警告不改,责令离职。

再次,对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建议,一、招聘面试尽可能做到人岗匹配,入职培训中加入岗位胜任要求及工作纪律要求。

二、部门负责人做好人员的分工配合,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三、由企管部牵头人力资源及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将公司各岗位/工种进行工作分析,做出岗位量化分析表(细分常态工作项和突发工作项,阶段性工作项等并赋予工作权重,清晰工作的轻重缓急,便于员工合理安排工作),梳理各岗位工作流程;由部门负责人负责传达学习。

四、加强日常管理,对员工工作状态进行监督,适时指导。建议员工做出当日工作总结及第二天工作计划,量化到工作项完成的时间(小时/分钟)。将工作

纪律及工作态度作为员工绩效考核指标,适时进行考核,对于不适合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后上岗或解聘。

五、评选优秀员工,树立模型(评选标准从业绩、效率、责任心、特殊贡献等多方面进行评核),形成向模范,向标准,向规范学习的风气。

六、实施人员筹备计划为公司培养、储备管理人才、骨干人才、技术人才,避免因人才流动给公司带来影响,构建有层次的人才团队,使公司有序、高效发展。

七、周例会召开时间建议为周一或周末,参会人员确定在中层管理者及以上,生产系统可根据需要确定参会人员,后勤管理部门不必全员参加;会议内容可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主持会议人员提前整合会议内容,避免开长会开无效会;至于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可由部门负责人传达并监督执行。

八、树立中层管理者的权威,各项工作做到层层监管,同时要求和提升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及个人领导魅力,真正起到部门领头人的作用。

以上是对于公司整体管理方面的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董事长批评指正。最后,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对人公司人资管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公司现有的人资管理,我依然在学习和分析当中;不过,我就自己对于人资管理浅薄的资历提一些个人看法,如下:

一、对于招聘方法、流程的建议,目前沿用的招聘方法:

建议考虑阶段性、地域性招聘需要,对用工量大的生产岗位人员的招聘,可考虑以下方式:

二、对于新员工入职流程的建议:

1、人力资源部对新人入职前的个人职业规划详细询问,了解其对于公司,对于新岗位工作的认识。

2、人力资源部在入职当天向新人介绍工作方向。用人部门负责介绍新人,介绍部门工作范围、人员分工、入职岗位工作流程及岗位要求(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方面);指定专人负责帮带新员工;用人部门及帮带人员负有培训新人责任及造成人员流失相关责任;同时设置一定额度的帮带奖金,计入月工资奖金项。

3、人力资源部定期组织新人培训,内容为企业文化、公司规章制度、生产流程、安全等。

4、人力资源部在新人入职的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分别做出试用期谈话和考核;在新人转正前做出转正考核,考核分数上报并存档。

5、人力资源部及时跟踪新人入职后的工作状态及心理动向,适时与用人部门沟通新人工作情况(包括用人部门对新人的评价),及时调整,做到人岗匹配,提升员工满意度。

三、对于新员工流失原因及改善建议

目前公司的情况是新人办完入职手续之后,基本上进入自学自熟阶段,间或会有老员工给予指点,但同时附赠些公司的负面信息给新人,造成新人对于公司及个人发展的迷茫,找不到归属感的占大多数。

于此,建议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对新人进行持续跟踪和扶持“软着陆”。具体执行可从新员工正式报道开始,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跟踪新员工至完全适应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为止,作为对新人跟踪扶持的考核周期,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同时负有培养新人责任,纳入人力资源部及用人部门考核指标。

新员工流失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爱不够,环境压力大,从老员工那里受到负面影响,新进员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等。

于此,我的建议是:

1、用人部门领导的正面关怀,适时与员工谈话,了解其压力来自精神上还是工作上,适时解决或帮员工解压;

2、用人部门安排优秀员工帮带新员工,避免负面信息的传达。对于一些心态不端正的老员工进行单独沟通,做思想工作,影响原则的问题,可劝退。

3、人力资源部在面试阶段清楚了解应聘者的应聘目的,过滤筛选掉跳槽倾向大、忠诚度低的应聘者,除了关注人才的能力外更注重人品。

4、招聘者向应聘者如实反映公司情况,切忌为招募优秀人才而夸大公司实力,为人才的流失埋下隐患;面试时向应聘者讲清胜任要求及岗位技能要求,准确辨别,适才适岗。

5、对于 “抱着试试看”心态入职的新员工可设置为期一周的试工期,此一周期间无薪资,顺利度过试工期后,此一周工资可纳入当月工资按时发放。

四、对于注重留人,减少人员流动方面的建议。

1、完善落实好薪酬福利制度。尽量使支付的薪资福利与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相一致,与区域主流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持平衡,在同行业中保持相当的竞争力。注重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物质、精神等),使企业人才济济,一派繁荣景象。

2、加强企业内部沟通。通过搭建沟通渠道(总经理信箱,投诉建议,文稿

篇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1 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董事会确定一个短期的战略目标,因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着企业的作为。

二、选配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决定企业要选配一个什么样的领导班子与这个目标相适应。一个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之后, 领导企业实现这个目标的班子的整体素质, 就是企业成败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水准, 领导决策能力, 专业技术水平, 廉洁自律能力和奉公敬业精神等方面。做为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创建起来的新企业能不能发展起来, 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无论是企业内部, 还是企业外部, 主要都是看你企业高层人员整体素质怎么样, 企业高层人员的整体素质高, 预示着企业的未来有希望和前途, 一个有希望和前途的企业, 政府自然愿扶持, 朋友敢帮忙, 伙伴愿合作, 人才愿加盟, 员工有干劲。否则, 则相反。

三、领导班子必须要带出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目标要求的中层领导及产业工人队伍, 这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全面实现的基本保障。

四、企业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经营机制, 向机制要发展,要效益。

五、企业必须走靠科技和人才兴企之路, 向科技和人才要发展、要效益。重视科技, 重视人才是企业低投入、高产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胜不衰,保持持续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六、企业要认真研究, 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政策, 向政策要发展、要效益。

七、为了保证企业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议主要采取以下各项措施:

1、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在企业的治理机制上,由原来单一企业的治理机制转变为由董事会和公司共同治理。

二是在经营层次上,由原来的产品经营逐步转变为资本经营。

2、实施二大战略

一是实施以水泥高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增产、提质、降耗、利废增效战略; 二是实施以招标采购为重点,以抑价增效为目标的阳光工程战略。

3、建全四个体系

一是建全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建全从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入库、仓储管理到出库领用全过程的物资管理责任体系;

三是建全适应企业运行机制要求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体系;

四是建全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与监督体系。企业规章制度监督体系分三个层次,即行政监督、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董事会向企业派驻企管监察员,监察企业规章制度完善和实施情况。

4、完善五个机制

一是完善对管理人员和管钱管物的特殊岗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对其它管理人员和管钱管物的特殊岗位,也要制定相应的约束和交流机制; 二是完成市场价格到算,目标成本否决机制;

三是完善工资分配机制,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工资,每月发保底生活费,年终根据效益指标和各自的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一次性兑现年薪工资;中层以下管理人员实行职务工资,每月按照各自承担的经济指标和责任指标完成情况,逐月考核兑现;操作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对全厂的操作岗位进行测评,按技术难易和苦脏累程度把岗位分成若干类别,对个别岗位工资不合理的要进行适当调整。

四是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对中层以下管理人员的基本用人原则和制度是“三公”竞争上岗,对不具备竞争上岗条件的采取总经理直聘的办法上岗,上岗后试用期三个月,三个月后不称职的给予解聘。

五是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承包机制。

5、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重点抓好企业的综合治理、达产达标工作;

二是重点抓好管理人员立体定位为核心的三项制度建设,即:管理人员职务责任制度、职能部门专业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是重点抓好以强化监督为目地的“三权”分离的严肃到位工作,即:物资购销权和物资管理权分离,财务收支支配权和财务收支审核把关监督权分离,工资分配权和工资发放权分离; 四是重点抓好对员工的分层次培训工作;

五是重点抓好对员工的家庭化管理工作;

六是重点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研究、争取和落实到位工作。

以上建议如有不妥请指教,谢谢

篇2:公司经营发展意见建议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公司发展的关键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公司就生存不下去,制订公司发展规划有利于建立公司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1、社会在高速发展,在工作岗位中,很多职工都在单一型工作,只负责自己熟悉的领域,因此,公司应加大职工的多元化培训,使每位职工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控制成本效益,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公司自2017年以来,实行信息化管理、办公,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线下手续时间,这很大效果的提高了办公效率,广受职工欢迎。

3、目前,安全、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严,然而在施工一线,大多数注重形式,安全、质量教育工作,并未做到人人参与,建议公司加大对职工及施工工人的安全培训,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时时盯着施工过程,发现错误及时整改。

4、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公司应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人才,多策并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发展留足后劲。

5、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经营与管理,可以使公司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司形象,使公司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6、制度建设要从小事抓起。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只要认真,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7、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8、加强党的建设,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实事求是,教育党员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解决好人生观、权力观的问题。

9、明责、知责、担责。及解决好为什么落实责任的问题、解决好责任是什么的问题、解决好责任主体是谁的问题。

10、为有效预防和制止腐败,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加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谢谢!

中铁十八局集团三公司昌吉州公路项目经理部

篇3:公司经营发展意见建议

作为注册会计师履行其鉴证职责的最终成果,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成为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各种决策、规避风险的重要依据,而高质量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则成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决策有用的必要条件。在准则规范之下,许多审计判断并不存在客观的、可计量的外部标准来衡量其结论的准确性,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仍需要注册会计师依靠自身的经验、知识以及职业能力作出主观的专业判断;而在准则规范之外,现有研究已证实,面临来自被审计单位与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等的压力以及诉讼、丧失声誉和失去客户等预期审计风险也将对注册会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且审计实务中尚存在若干未能引起重视的对于持续经营审计判断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因素,需要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不断发现和积累以作为新的审计判断证据。可见,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有用性及可信度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质量上目前仍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本文将关注于可能导致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审计判断证据,在现行持续经营审计准则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准则规定之外,包括以往研究成果以及审计实务积累中可以统计发现的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相关事项,试图从中提炼出新的有价值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以期对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判断行为、提高审计判断质量、完善审计准则对于重大疑虑事项的规范、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督察作用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国外对于持续经营审计的相关研究中集合了大量有关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影响因素所覆盖的范围较为宽泛,其对于注册会计师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出具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可以是直接根本性的,也可以是间接参考性的。前者对于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结论的形成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的直接依据作用,是被审计单位自身特征中可以准确反映被审计单位现实持续经营能力或未来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状况的判定因素;而后者仅仅对注册会计师在权衡审计风险与经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的倾向性产生不同程度的次级影响作用,往往表现为经济依赖性、客户重要性、审计任期等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可以说,就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而言,其判断证据作为影响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存在。Anandarajan, Kleinman and Palmon(1999)研究了报表外的非财务指标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疑虑的保留意见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的样本包括173个得到清洁意见以及61个得到持续经营疑虑保留意见的公司,并选取6个非财务指标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包括z值、坏消息、债务违约、好消息、是否进入重组程序以及是否连续亏损等。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6个指标在清洁样本与非清洁样本之间都能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对清洁样本达到100%,对非清洁样本达到96.7%。Brian and Mayhew(2001)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将鼓励董事更加真实地披露公司的持续经营状况。研究发现,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较高的审计师声誉可以对董事更加真实地披露持续经营状况产生约束,由此也将促使更为可靠和一致的审计意见的形成。

(二)国内文献李平、朱雁(2007)以2005年沪深股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持续经营能力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而现金流量比率与审计意见类型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绩差公司确实比绩优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遵循了审计准则的要求,关注了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各项指标。陈朝晖(1999)指出,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因素除了体现在财务指标中的因素外,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外部环境等难以量化的信息因素也应在持续经营评估时予以考虑。田利军(2004)就某些注册会计师针对持续经营能力发表的审计意见存在定性不准的问题,对持续经营能力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界定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依据,当会计主体出现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时,虽然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意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这种主观性依然是以客观因素为依据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持续经营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主营业务萎缩程度甚至停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将产生重大不确定性,公司的成长潜力有限,发展阶段也可能接近或已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注册会计师出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可能对被审计单位出具较为严厉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据此,可以提出假设1:

假设1:主营业务萎缩或停滞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严厉程度正相关

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而反映盈利能力最直观的指标即是公司当年实现盈利还是亏损。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已将“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列为“重大疑虑事项”的主要判断证据之一,而被审计单位“当年发生巨额亏损”也频频出现在近几年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说明中,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风险的预先控制意识加强。据此,可以提出假设2:

假设2:当年发生巨额亏损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严厉程度正相关

被审计单位可能因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而计提巨额的预计负债,或者因已判决的诉讼事项而可能被强制执行部分主要经营性资产,二者都将可能造成被审计单位的营运资金短缺,从而会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出于审计风险最小化的目的,对于涉及的法律仲裁或诉讼事项越为严重的上市公司,越可能出具性质严厉的审计意见。据此,可以提出3:

假设3: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严厉程度正相关

持续经营审计报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项疑虑事项是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产生这一疑虑事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债务违约、诉讼事项、担保连带责任,甚至是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而这一疑虑事项可能造成的后果则是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将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影响。注册会计师可能依据被审计单位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的股权或经营性资产的重要程度,对上市公司出具严厉程度不同的审计意见。据此,可以提出假设4:

假设4: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严厉程度正相关

持续经营审计准则规定,管理层应首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应对计划,注册会计师应在计划阶段对此进行复核和评价。若注册会计师判定管理层所提出的改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实质性进展不明,对于持续经营能力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或无法显现,则将继续保持对该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疑虑,甚至认为管理层可能无力改变持续经营能力重大不确定性的现状,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性质较为严厉的审计意见。据此,可以提出假设5:

假设5: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严厉程度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将样本数据锁定在2007-2012 年度,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照如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标准审计意见样本。本文主要研究因涉及持续经营问题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因此只保留涉及持续经营出现重大不确定性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按照审计意见严厉程度自缓至强的顺序,具体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法表示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以及否定意见6 种表述形式。其中,由于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法表示意见出现频率较低,因此,分别将其纳入保留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当中合并计算。(2)剔除数据不全样本。实证分析中的所有原始变量在每个样本年份中应该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取得的,如果某个样本年份数据缺少任何一项变量数据,那么该样本将在后续的统计检验中被剔除。

(三)变量选择任何准则的制定都有其现实依据,现行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对于以“重大疑虑事项”作为注册会计师主要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同样来自于对大量审计实务中的经验积累的提炼。同理,准则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也应以在审计实务中累积新的判断经验为基础。鉴于本文的最终研究目的是寻找到现行准则之外的新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于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说明完全表明了对于可能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的各项疑虑事项的关注,同时,关注程度的高低又可以反映出该事项对于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变量的选取将集中在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疑虑事项上。此外,考虑到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已经给出了财务、经营以及其他等三方面的25 项最可能发生的重大疑虑事项,以往的大量研究成果更是对其中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给出了实验证据的支撑,为了保证模型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预测的准确性,控制变量的选取将依此为借鉴依据,选择其中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主要财务及经营状况特征的变量指标。(1)解释变量与指标选择。变量指标的具体选取如下:PORGR,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LOSS,当年出现巨额亏损;LITIG,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MFS,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IMPRO,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具体如表(1)所示。(2)控制变量与指标选择。根据变量所反映的特征不同,将本文实证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控制变量与反映上年度审计意见的控制变量两大类。控制变量———反映财务状况:从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负债水平、获现能力以及管理效率等5 个方面选取6 个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另补充加入“是否连续亏损”这一是非判断证据,用以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变量指标的具体选取如下:CACL,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LEV,资产负债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NITA,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NWTL,权益负债比率,反映负债水平;CFCL,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获现能力;NSRE,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管理效率;NLOSS,是否连续亏损,是为1,否为0。控制变量———反映上年度审计意见:鉴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与本年度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负相关,将反映上年度审计意见的控制变量按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分为两个:PREMOD,上年度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PREQUA,上年度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具体见表(2)所示。

(四)模型构建本文采用模型如下:

其中,上市公司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时,因变量Qi分别取值为0,1,2;β为回归系数,若该系数为正,表明随着该变量的数值增大,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性质较为严重的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加。

数据来源:根据SPSS V16.0软件的统计分析结果整理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以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的严重程度为序进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准则之外新发现的疑虑事项所反映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严重程度与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在趋势上基本一致。其中,唯一的指标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PORGR)———随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无法表示意见组的样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值甚至为负数,表明主营业务出现萎缩甚至停滞的状况越为严重,上市公司越易被出具性质严重的审计意见;其余4 个解释变量均为哑元变量,可以看出,当年出现巨额亏损(LOSS)、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LITIG) 以及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MFS)等3 项疑虑事项在审计意见性质越为严重的样本组中出现的频度越高。唯一例外的是变量IMPRO(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均值显示,该疑虑事项在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组中出现的频度最高,在保留意见组中的出现频度甚至低于无法表示意见组。可能的解释是,此变量的设计是以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为1,否则为0,需要说明的是,在变量值为0 的样本中却包含有并未披露拟采取的持续经营能力改善措施的上市公司,而不仅仅是已披露的改善措施表现出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改善作用的样本,前者对于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明显大于后者。

数据来源:根据SPSS.16.0软件的统计分析结果整理

从表(3)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看,LOSS(当年亏损)、LITIG(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MFS(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以及IMPRO(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等变量在不同审计意见之间存在5%水平下的显著差异,表明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过程中,以此为评判标准,可以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较为一致的判断结论。当然,严格的结论还有待于下面的Logistic回归分析。此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PORGR)在不同的审计意见之间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在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的基础上出具了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综合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考虑,可以看出,变量PORGR在不同审计意见组的取值范围之间存在较大的重合区间,表明注册会计师在依据“主营业务萎缩或停滞”这一疑虑事项实施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时存在差异,甚至有变通不同严厉程度的审计意见以达到避重就轻目的的嫌疑。

(二)回归分析为了尽可能控制其它因素对单变量分析的影响,需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作进一步的研究。三分类Logistic回归将以某类审计意见作为基准,建立两套参数估计值,表(4)是以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为基准的逻辑回归结果。根据表(4)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实证结果:(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负相关。回归系数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负相关,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越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出现萎缩或停滞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被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性质较为严厉的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大。但从显著性水平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一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指标,仅在无法表示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之间表现出了5%水平下的显著差异,但在保留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明显较差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更易使上市公司获得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且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此的审计判断结论趋于一致。结合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对该变量在两对比组中显著性不同的原因加以分析,可能的解释是,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不同审计意见组的取值区间来看,保留意见组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组之间的取值范围重合度远远高于无法表示意见组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组,同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无法表示意见组的均值已为负数,即使是最大值也仅为0.55,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过程中仅仅对于主营业务已明显停滞的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判断结论的一致性,而在对于主营业务增速放缓的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判断过程中,存在在保留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之间变通的可能与嫌疑。(2)当年是否出现巨额亏损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正相关,但其判断证据作用并不显著。回归系数显示,当年未出现巨额亏损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负相关,反过来说,当年出现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更易被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性质较为严厉的审计意见,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两对比组中,该变量均未显示出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严厉程度的显著性影响作用,这表明,注册会计师依据被审计单位当年出现巨额亏损作出审计判断的结论尚未达成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对于“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的判断证据作用给予了法规上的明确,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过程中,对于被审计单位当年是否出现巨额亏损的关注程度不够,从而对这一疑虑事项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程度尚未形成同一的看法。(3) 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正相关,但其判断证据作用同样并不显著。回归系数显示,不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负相关,反过来说,被审计单位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事项的严重程度越高,越易被出具性质严厉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从显著性水平来看,该变量同样也未显现出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严厉程度的显著性影响作用,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事项的识别并不足以形成一致的审计判断结论。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被审计单位涉及法律仲裁或诉讼的缘由多为债务违约或担保连带责任,而审计准则对于将这两种事项作为“重大疑虑事项”的判断证据都已分别作出了规范性明确,由于准则在实务中的运用时间尚不足够长,因此,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单位涉及诉讼事项的重视程度不足。(4)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显著正相关,但在两对比组中的显著性水平不同。回归系数显示,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未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负相关,反过来说,被审计单位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的股权或经营性资产重要性越高,被出具性质严厉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显著性水平来看,该变量在无法表示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之间存在5%水平下的显著差异,而在保留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之间也存在接近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差异度。尽管该变量在两对比组中的审计判断作用显著性水平有所差异,但综合而言,将该变量作为一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的作用得到了注册会计师较为一致的认可。(5)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相反。回归系数显示,未被注册会计师识别出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的被审计单位更易被出具性质较为严厉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反之,被注册会计师复核评价为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的被审计单位反而更不易被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性质严厉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从显著性水平来看,该变量在两对比组中作为重大疑虑事项判断证据的影响作用都在5%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与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对此可能的解释是,本文对此变量的设计是将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定义为1,否则为0,而在变量值为0 的样本公司中除了未被注册会计师识别出改善措施的实质性进展不明的情况外,还包含有部分管理层未披露任何应对计划和改善措施的样本,后者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决策将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

五、政策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准则对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的可操作性。对重大疑虑事项界定的不确定性以及依据重大疑虑事项出具审计意见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差异的主要原因。现行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虽几经修订,但对可能导致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事项的规定仍包含了诸多“重大”、“巨额”、“大量”、“过度”等难以指标化的表述,如何确定这些疑虑事项对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影响的重要性水平,准则并未作出详细规定;此外,注册会计师如何根据这些重大疑虑事项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的规定同样不明确。因此,上述工作中的过多主观判断,必然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过程中的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判断质量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准则对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规范的表述的可操作性,有待于政策制定部门在今后的修订过程中加以完善。(2)提升审计行为和审计质量。本文研究结论证实了准则所列举的若干重大疑虑事项并未能穷尽现实中的相关事项,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尚不完备。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经验的不断累积,新的重要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也将不断地引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的关注和认可,相应地,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规范,其在修订过程中也应对自身的不完备性和或缺性适时加以完善和补充。因此,切实提高审计判断质量需要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双管齐下,在完备的职业行为规范和严格的审计质量审查两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摘要:本文选取2007-2012年度共457份涉及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审计报告为研究样本,对其统计筛选出的疑虑事项作为准则之外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重要补充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主营业务停滞以及股权或主要经营性资产被抵押、冻结或依法查封作为准则规范之外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证据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已在实务中得到注册会计师较为一致的认可。准则所列举的若干重大疑虑事项并未能穷尽现实中的所有重要性事件,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尚不够完备,有待于加以补充和完善。

篇4:公司经营发展意见建议

摘 要 為清晰准确地认识证券公司经营现状,并依此寻求提高公司经营水平,改善行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如下对策建议:(1)增强资本实力,拓宽融资渠道;(2)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3)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4)丰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5)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市场化运作。

关键词 证券公司 经营水平 提升 对策建议

一、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发展存在的问题

将我国的证券公司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资产和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相比相距甚远。

二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主要依靠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以及承销业务获得盈利,特别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涵盖了股票、债券的承销,财务顾问,自营,证券经纪,公司重组、并购,财富管理,直接股权投资以及市场研究等多种业务。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不合理,盈利增长模式单一,差异化竞争不突出。

三是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少,尤其缺乏长期融资,资本积累和筹集较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业务的发展。

四是我国证券公司由于法规、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业务主要局限在国内市场。而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本市场,不仅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也不利于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在重要经济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在当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开展各项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增长点并分散经营风险。

二、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资本实力,拓宽融资渠道

1、上市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并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进行直接融资。2、债券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他与上市融资同样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但比上市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3、增资扩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发行股票、引进新股东或者老股东增资,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4、政府注资。是地方性中小券商增加资本实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地方性券商应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以此获得政府资金支持。5、并购重组。通过与其他证券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新的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合并重组后通过规模效应以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水平。并购重组可以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和弱弱联合,关键在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证券公司应加快业务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的通道型业务转变为服务型业务模式。对于传统业务,证券公司应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以服务收费为利润”的新兴业务模式。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和系统管理平台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客户的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进行特色化增值服务,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推动行业进入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竞争时代。

积极开展高附加值业务,努力发掘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证券公司应发展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业务,形成业务多元化、风险分散化,进而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经营水平较高的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精细化,从而实现竞争差异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细分化、差异化和一体化创新服务,是实现差别化经营、形成经营特色和优势业务的关键。各券商间虽有竞争,但由于各具特色,对彼此的冲击较小。对于业务种类齐全的综合性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强化传统业务的优势地位并拓展各项创新业务,把相关业务做细做精,与行业其他证券公司融合和互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经营水平较低的证券公司多是资本规模较小、营业网点及股东背景具有区域性的公司,应充分发挥其区域性优势,着力从事以当地客户为主的经纪业务,再通过公司各项业务的协作机制,挖掘客户新需求。或者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立专项分公司或子公司专注于某项业务,实现特色化经营,构筑自己的业务品牌。

(四)丰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证券公司应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证券公司应树立合法合规经营和防控风险的意识,完善征信体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发挥合规管理的前置作用,倡导全员合规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决策程序和风险监控流程:事前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评估和预测,执行严谨的议事规则和业务运作系统,实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措施,建立起严密的事前风险控制机制;事中应及时传递和处理实时监控的预警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构建起完备的事中风险控制机制;事后应通过财务核算、内部稽核等措施建立有效的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灾难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五)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市场化运作

篇5: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就业、鼓励创业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继续坚持“两个不低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目标,在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全年货币信贷总量的前提下,优化信贷结构,腾挪信贷资源,在盘活存量中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增量,在新增信贷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细化“两个不低于”的考核措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比例、贷款覆盖率、服务覆盖率和申贷获得率等指标,定期考核,按月通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合理分解任务,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并由主要负责人推动层层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

增强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产品,是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支小助微的服务理念,动员更多营业网点参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业务范围,加大创新力度,增强服务功能;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特点,不断开发特色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全面提供开户、结算、理财、咨询等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抵贷款质押业务;推动开办商业保理、金融租赁和定向信托等融资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创新资金运用安排,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加快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是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导致融资难的关键举措。积极搭建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注册登记、生产经营、人才及技术、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用水用电、节能环保等信息资源。加快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注重用好人才、技术等“软信息”,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审机制。建立健全主要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体系,由地方人民政府参股和控股部分担保公司,以省(区、市)为单位建立政府主导的再担保公司,创设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指导相关行业协会推进联合增信,加强本行业小微企业的合作互助。充分挖掘保险工具的增信作用,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范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建立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是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促进竞争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坚持立足当地、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进一步做深、做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大中型银行加快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和向下延伸服务网点,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银监会牵头)

五、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解决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的必由之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适当放宽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启动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建立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称“新三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在创业板、“新三板”、公司债、私募债等市场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的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机制。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小微企业改制、挂牌、定向转让股份和融资,支持证券公司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为小微企业提供挂牌公司推荐、股权代理买卖等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适时出台定向发行、并购重组等具体规定,支持小微企业股本融资、股份转让、资产重组等活动。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小微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等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小微企业,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证监会、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不合理收费,是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必然要求。继续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收费定价行为,通过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合理降低费率。继续治理金融机构不合理收费和高收费行为,开展对金融机构落实收费政策情况的专项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金融机构要严肃处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是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小微企业划型标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支持政策更好地聚焦小微企业。充分发挥支持性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正向激励;在简化程序、扩大金融机构自主核销权等方面,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给予支持。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细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标准,完善对各类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准入、风险资产权重、存贷比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用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将盘活的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相应调整绩效考核机制。继续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推进完善有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将保险服务纳入小微企业产业引导政策,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全面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

推进金融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促进小微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健全法治、改善公共服务、预警提示风险、完善抵质押登记、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投资(咨询)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等机构的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惩处力度;减少对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帮助维护银行债权,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地方金融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小微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6: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先进城市民营企业的先进经验,我们发现当地政府均能够有效地利用街道办事处建立与企业有效沟通的渠道。收到了较好的.反馈效果。因此,建议政府能够有效调动基层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性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做为企业与各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桥梁之一,把政府基层服务落到实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工商注册企业类型对应到新注册企业各自行业对口管理上级单位,这样实现真正的对口直通。第一可以有效的让上级管理单位能够了解到具体的企业情况。第二可以让新注册企业能够找到自己的“婆家”,以后申请相关扶持政策及获取本地行业指导都会有相当大的便利。这样能够有效增强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及竞争力。

二、抓好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民企发展的竞争力

一是建议政府继续打造好特色园区、特色街的建设,以人气较高的商业氛围,促进招商引资。二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邀请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专家进行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讲座与宣传,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科研成果与资本的对接;三是建议政府不定期组织企业到各高校开展项目对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四是建议政府加强科技奖励机制和科技人才引进机制方面,提高奖励额度,鼓励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的积极性;五是建议政府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六是建议政府鼓励“抱团”突破技术壁垒。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采取由一家龙头企业挑头,其它企业辅助、政府奖励的“抱团创新”模式,突破技术壁垒,减轻创新风险品牌效益逐步放大。七是建议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创造企业、产品品牌,与南方的先进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品牌的培育,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民企发展的推动力

面对危机影响,积极制定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和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创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协作区的作用,多渠道传达和宣传国家、省市区的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诚信评价服务体系。抓好百强企业、过亿元企业、成长型企业、创意企业等骨干企业的信用建设,增强金融意识,提高企业信用等级,使中小企业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三是建议相关部门继续推进企业联络员制度,协调解决对中小企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四是建议政府能够抓好骨干企业的培育,每年从民营及中小企业中,积极推荐、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有重点的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附加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增强经济拉动作用。

四、抓好运行预测分析,增强民企发展的调控力

一是加强与统计、发改、工商、税务等各部门间的联系沟通,广泛交流信息,及时准确把握国家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市场变化。二是对部分企业进行定期走访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主要行业的运行动态和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密切关注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变动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研究投资、消费、金融等宏观形势的变化对工业企业经济的影响,并在重要节点完成较高质量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研究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特点和问题,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五、抓好创业载体建设,增强民企发展的保障力

紧紧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大格局中取得突破,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载体和发展保障。青岛市高新区、蓝色硅谷经济区、黄岛开发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繁荣。

六、抓好优势产业引导,增强民企发展的带动力

一是以优势产业为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创新力。充分发挥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作用,完善服务外包有关配套政策,健全服务外包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制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尽快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二是以扩大投资为着力点,加强项目建设推动力。以项目工作为“生命线”、“中轴线”,充分依托七大载体资源和新建重点项目,加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招商力度,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

七、结合民企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各自优势项目发力。

上一篇:数学不等式求最值下一篇:追寻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