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2024-06-26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共8篇)

篇1: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近年来,休闲农业逐渐为人们所熟识,并与旅游、度假、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相互结合,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从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据农业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14个省市区,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4303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823家,年实现收入806.7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159.5 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2 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还是提供休闲体验最适当的旅游资源。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因此,生产、生态、生活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准则,传统农业也正一改以往的掠夺式生产模式,逐渐向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转型,日益成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是根植于农业、农村、农民并服务于城乡居民的产业。欧美等国家已发展农业旅游100多年,我国已发展了20多年。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并已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产、学、研等各方面的关注。

一、国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1、韩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 “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昧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再者,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

2、亚洲发达国家——生态交流型

相对于欧美,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的亚洲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却极其迅速。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在当今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需要高涨的背景下人气非常旺盛,因此生态交流型的乡村旅游在该地区受到欢迎。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拍摄地点而闻名日本全国,每年吸引约120万访客旅游。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可借鉴之处:宣传手段,通过影视作品来促进休闲农业地发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休闲农业经营者宣传促销的重要性。

3、欧洲——乡野农庄型

欧洲国家休闲农业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迎合休闲旅游者需求。可借鉴之处:增加休闲农业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休闲农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4、法国普罗旺斯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5、澳洲葡萄酒庄园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二、国内休闲农业规划经典案例

1、江苏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休闲农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丰富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可借鉴之处: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体现了乡村特色。

2、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休闲农业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休闲农业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休闲农业开发的典范。可借鉴之处: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嘉善休闲农业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可借鉴之处:休闲农业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休闲农业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4、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坝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和全国100个万亩大坝之一,是余庆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可借鉴之处:水资源是开展休闲农业不或缺的资源之一,流动的水能有效地带活乡村旅游,让乡村充满活力;亲水性的旅游项目,更容易让游客体验最为原始的乡村生活场景。所以本次设计充分依托余庆县自身的山、水景观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炼地段中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有机的设计使人在规划区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从而形成深刻的旅游印象。

篇2: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导语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随着现代人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休闲农业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案例一宜兰休闲农业 项目介绍

宜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6.6万。农业一向是宜兰的重要产业,主要作物为稻谷。渔业是宜兰另一项重要产业,绵长的海岸线使得南北渔业发达。宜兰是个多山的县,山的环抱致使兰阳平原形如畚箕,宜兰森林茂密,乔木丛林栉比。近年,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发展规划

1、健全的协会组织。宜兰现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宜兰县休闲农业策略联盟、宜兰县国际会议展览协会、宜兰县乡村民宿发展协会。

2、丰富的会展活动。现有宜兰绿色博览会、宜兰国际绿色影展、宜兰好礼农产展售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宜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3、拓展培训产业。宜兰开展台湾休闲农业“休闲农场管理”培训以及新兴科技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职业培训等,已经形成拓展培训产业链。

4、丰富的节事体验活动。仲夏宜兰农村夏令营、2007罗东溪休闲艺术节、罗东运动公园定向越野嘉年华、2005东山茶米节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观光活动。

5、宜人的休闲环境。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永兴茶园休闲农场、乡村休闲教育农场、古忆庄休闲农场构成了宜兰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借鉴

宜兰以休闲农业搭建科技农业与服务业之桥,拉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通过贯穿全年的节、会、展、演、赛以及以特色文化元素叠加促进休闲农场的体系构建。依托专门组织进行休闲农业、会展观光业的整体营销,开发创意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案例二福寿山农场 农场简介

福寿山农场位于台湾台中县台家梨山南侧,海拔1800-2584公尺,群山环抱,视野开阔,总面积803公顷。云雾变化万千,加上拥有独特的田园景观,被誉为“台湾小瑞士”。农场以生产寒温带水果与高冷蔬菜为主,种类包括了苹果、水蜜桃、奇异果、人参、菠菜、甘蓝菜及高山茶等。旅游服务项目及活动安排

农场依托田园景观,提供各式旅游与餐饮服务。新落成的旅游服务中心,备有旅游咨询与住宿旅馆登记处;餐饮服务方面,备有福寿山农场餐厅及长春阁茶艺馆,提供农场特色佳肴;可容纳150人的会议简报室,除了定时播放农场多媒体简报,并提供各公司、团体租借,举办各式活动使用。此外,还提供定时导览解说服务。

旅游活动以观赏、体验为主,主要有富士苹果、阳光苹果、新世纪梨的认养;果树观察区:种植各种梨、桃、苹果、李、梅、板栗、胡桃、猕桃、榛果、蓝梅近两百种不同种类果树。每个种类前面均放置详细解说牌,供教学或参观使用。制茶厂/茶园:除了可以品味福寿长春茶之外,于制茶期间参观知名福寿长春茶采茶与制茶的过程,看制茶师傅精湛手艺。露营烤肉区:除露营、烤肉外,还是极佳的观星场所。开发模式借鉴

旅游开发模式特征为田园旅游的模式。独具特色的田园景观是福寿山农场成功的关键。为游客提供原生宜人的乡村环境,完善接待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扶风的活动安排。案例三花莲新光兆丰休闲农场 农场简介

花莲新光兆丰休闲农场为一结合农、林、畜牧、观光、鸟园的综合性花莲民宿与饭店的休闲农场,位处花莲县凤林镇,占地约726公顷。农业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农、林、畜牧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空间;功能综合性强,具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生态教育、动植物养育等功能;可承办一些节庆活动或社区活动。旅游服务项目及活动安排

农场内规划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区,如:森林游乐区、农业体验区、可爱动物园区、水生植物生态区、沙漠植物园区、生态鸟园区、欧式庭园、水屋区、亲子戏水区、乳牛区、温泉区、果园、鹿苑、迷你马场、侏罗纪公园、荷兰村度假木屋、玫瑰园度假村等等,不论是哪个年龄层的客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设有中西餐厅、停车场、游客中心、会议室等配套服务设施,客房提供上网服务。开发模式借鉴

篇3:河北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刍议

一、河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资源概述

在组成地区旅游发展的各要素中, 资源是决定因素, 这是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现实的展现, 更是资源赋予理论的阐述, 乡村旅游发展亦是如此。河北省作为全国区域旅游发展核心地区之一,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 在发展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事业中也拥有诸多优势, 其中, 资源是尤为重要的表现。

1. 以自然为基础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以自然为基础的休闲农业环境是由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生物等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底, 更是休闲农业核心景观特征之一。河北省发展农业旅游的地理位置优越, 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休闲农业资源。这里是我国惟一兼有高原、丘陵、平原、湖泊、海洋等多样地貌类型的区域:素有“坝上高原”之称的张北农牧业资源、素有“燕山根基”之称的冀北山地资源、素有“华北粮仓”之称冀西北山盆和冀中平原资源, 都为河北成为农业旅游大省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2. 以人文为基础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文化是休闲农业活动的特色, 缺少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就如同失去灵魂, 没有生命力, 因此, 以人文为基础的休闲农业资源对区域农业旅游也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众多可与农业相联系的文化发掘点。传统农耕文化、田园诗词文化、民间乡土工艺、淳朴民风民俗、乡间美食文化等都能成为休闲农业开展的有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2000多个、特产之乡115个, 魏县的剪纸、武强的年画、白洋淀的苇编、迁西板栗、沧州小枣、坝上口蘑等具有特定人文历史的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这些以人文为基础的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二、河北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吸引物的形态, 让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乡村旅游资源的状态大部分是以分散的、专一化的形式存在的, 在当今潜在旅游者对旅游整体需求日益提升的态势下, 就必然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资源开发和整合, 使其更能适应旅游者对乡村游的期望值。当前,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众多, 依托河北乡村旅游资源特点, 笔者认为以下开发模式可能更适合当前乡村游的发展状态。

1.“以点带面“依托模式

“以点带面”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或以“著名景区为依托”进行圆点发散式乡村游开发。此种开发模式要重点考虑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特色、区位和功能等因素, 开发中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具有多样性和特色化开发, 要涵盖到产品开发的各个层面, 比如整体景区的可进入性等因素。河北省各地区拥有众多的乡土资源,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行政辖区划分的二级城市或重点地区为依托, 适时适度的发展以参与、观赏、品尝、购买等类型的乡村游产品, 借以提高乡村游的知名度。比如, 秦皇岛昌黎的葡萄沟地区, 紧邻河北省的二级城市, 依托所在地位于全球优质葡萄产地区域和当地的葡萄文化, 大力开发葡萄产品及其二次产品, 每年夏秋季节, 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公司农户”共赢模式

此种经营模式更适用于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 通过引进有市场经营能力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 改造村镇的硬件设施, 指导乡民开发餐饮住宿接待、组织特色民族风情活动, 形成具有特色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从而招徕更多旅游消费者。“公司农户”共赢模式充分考虑农户利益, 利用企业资金和经营优势, 发挥特色村镇乡村旅游资源的最大作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在壮大乡村旅游过程中, 积极引进休闲企业娱乐项目, 利用地方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 一系列大项目不断落户此地, 为永清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助推了本地旅游向高层次迈进。

3.“政府主导”带动模式

旅游活动作为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举措之一, 有地方政府在财力、政策等方面的倾斜, 必然会对旅游的进一步开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即由地方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组建政府管理下的乡村旅游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建立民间团体组织协调村民参与导游、特色乡村演出、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负责整体客源的招徕及市场开拓;协调公司或团体与民众利益分配等活动。政府要发挥主导带动作用, 积极协调各方利益, 促进本地整体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贵州平坝县天龙镇在发展乡村游时就借鉴了此种模式, 本地自2009年政府主导开展乡村游之后, 农户整体收入提高近五成, 同时带动此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使整个乡村呈现出勃勃生机。

4.“户户结合”自营模式

偏远地区的村民在远离市场的形式下, 往往对外部公司介入投资共同开发乡村游有一定的顾虑, “户户结合”即为农户自行联合发展农村旅游的模式。这些地区在“示范户”的带动下, 以土地或资金的形式加入到乡村游的经营接待中, 从“开拓户”学习经验技术, 短暂磨合后形成“户户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湖南汉寿县的“鹿溪农家”即由“示范户”带动, 全村大部分农户加入到乡村旅游接待中, 并逐渐形成了“绿色蔬菜户”“家禽养殖户”“民俗表演队”等专业旅游服务组织, 河北省张北及承德坝上地区, 民风纯朴, 特色突出, 可借鉴此种经营模式, 实现了偏远农区的整体致富。

总之,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整体旅游大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形式, 是地方特色旅游的有益补充。河北省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的大背景下, 应以特色休闲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形式为补充, 以各项农业休闲旅游模式为借鉴, 积极发展本地乡村旅游, 在提升农村整体效益的同时, 为河北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3, (1) :5.

[2]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 2003, (2) :11~16.

[3]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 :122~124.

[4]谭豹.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途径[N].中国旅游报, 2006-05-19.

篇4:国内休闲农业与创意体验案例分析

1.1 朱胜萱先生刚进入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山区的时候是2011年,当时莫干山存在很多问题:

这里有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但景区属于浙江省,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门票收益;该地又作为湖州水源保护地,所有产生污染的畜牧业、加工业都被清退。整个乡村,几乎没有更多除了小农耕作之外的收入来源;小农户经营一年,劳动力投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小农经济已衰落,年轻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们宁愿离开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区被废弃,没有业态发展。

2 方法

他看到乡村凋敝的现实,引入了台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建设模式,力图在莫干山建立农垦、乡居加集镇的乡村生态圈。

他们2011年开始推行“山间民宿、山腰农耕、山下休闲”的联动经营模式,分别对应三个项目:清境原舍、清境农园、庾村文化市集,位置分散在山间、村里、镇上。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莫干山体现的玲离尽致。

2.1 农园:恢复土地产能

他们采用标准的自然农法种植。由此,清境农园诞生。他们还制定出了一份详尽的农业运营计划。比如,会员馈赠制度,会员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我们的应季农品。这些制度都非常新颖、灵活。

2.2 原舍:营造乡情

对原舍建筑景观的设计,他们要求,营造回到乡村的感觉。这是一大特色,很多失败的乡村建设失败原因都是失去了乡村的本色。而且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地化的主人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2.3 文化市集:以交流激发活力

他们提出文化“市集”的概念,即将空间、场所、舞台、市场、作坊等元素及其职能进行聚集,以之作为城乡互动的空间节点、物资集散的商业节点以及邻里关系的社区节点等,并凸显当地文化价值。

3 尝试引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

3.1 莫干山一带有很多骑行者,由此,我们植入自行车主题,以一位台湾收藏家的20件藏品做展览,营造骑行氛围。装点好餐厅后,我们又招聘厨员,开始运营。由我定菜系,观察村民饮食特色,采摘当地有机食材,根据不同时节引入当地的做法,加上大厨的创意,列为餐厅菜品。切合当地的口味,又提升了传统的品质。

3.2 他们做了一间“属于乡村的书屋”,布置上简单亲近,便于乡间孩子随意进出。

3.3 咖啡厅、面包坊、青年旅社等。

二 乌镇模式

1 乌镇成为了一个古镇开发保护的新样本。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乌镇的保护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或者天赋异禀,而是随着保护理念的推进,不断在与时俱进。

2 乌镇保护发展的三个阶段:

2.1 初步阶段:1999年,乌镇的开发保护正式开始,当时以观光旅游为主。不能在古镇上选几个点,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一定要强调整体风貌的保护。比如,很多古镇的天际线,几乎都被杂乱的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乌镇一律采取管线地埋。(所以现在的乌镇,你几乎看不到一根错乱的电线,视觉感觉很好。)还重新整理了水系,把曾经填掉的河道重新疏通开来,让水乡里的水真正流动起来。把作坊请回街区,比如酒作坊、布作坊等,请本地人在景区里展示手艺,这样既可以作为一个参观点,也可以成为展示乌镇风貌的一扇窗。古镇发展不能光靠门票收入。还需要其他的消费来带动古镇的发展。古镇的的改造是由表及里的,如直饮水管道、消防管道、雨水管道的排置。

2.2 发展阶段: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来过乌镇的人,都对西栅的街道从早到晚几乎一尘不染、卫生间干净整洁赞不绝口。好的度假环境,离不开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细节很重要。东栅、西栅他们都采取管线地埋。统一用装饰设计過的垃圾桶,所有空调、消防栓,都做了木架子,与古镇风貌协调。这给游客带来高质量的视觉体验,从内心感受到乌镇带来的缓慢,悠闲的古镇气息。乌镇的服务水准也非常的高,比如说,景区里所有餐馆,菜价统一,还有统一标准,标准细到番茄炒蛋这道菜必须放满3只鸡蛋,2只都不行。这让游客产生了对乌镇最直接的好感,不像其他景区,物价高出几倍,有种被宰的不好影响。而在乌镇,你可以彻底放松,不用怕被宰。无论酒店还是民宿,全部都由乌镇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入口,统一分配,不能私下接待游客。

2.3 第三个阶段:文化转型阶段

乌镇是平台,是一个能承接现代艺术、科技、文化的平台,通过乌镇的平台,向周边地区的产业链和经济发展辐射,而不仅仅是旅游观光之后,简单的农家乐。 他们以戏剧为入口,是因为它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文化需求。

2.4 “乌镇模式”可以借鉴的地方

首先必须要有中长期的目标,切忌急功近利。其次,乌镇不教条,而是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突破口。第三,乌镇一直谨慎平衡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摘自甜梦文库,2016-10-11)

篇5: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休闲农业规划和养生都是时下很热门的词,与养生结合的的休闲农业主题很多,例如生态养生、花草 养生、森林氧吧等等。除此之外,中华养生专著、宗教养生等也都是 比较新颖的办法,以下就针对目前我院已有项目中的典型案例为您解析

开发模式上的新案例: 大连国际生态有机农场项目

大连国际生态有机农场,该农场面积35公顷,定位为中国北方第一家定位于提供全时有机体验的特色农业度假项目。专家提出让游客充分感受有机蔬菜和农作物的系列创意,建立有机生态体验生活馆,设计有机食物链,让有机融入每个人,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创造一种有机生活前提下的可持续居住模式。

在该休闲农业规划的项目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生态有机在休闲农业项目中的运用,提出研有机(研究最新的有机科技和有机理念)、学有机(学习有机概念,有机产品,有机生活理念)、吃有机(有机蔬菜,有机果品)、住有机(帐篷、木屋,最贴近自然)、行有机(步行、人力车,远离拥堵、尾气)游有机、(沉浸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购有机(把有机食品带回家)娱有机、(在自然中嬉戏,自然中沉静,在自然中品味人生)体有机、(从事有氧体育活动,给身体最自然的)、悟有机(回归大自然,感悟天人合一)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生态有机养生理念在项目设置中的细致应用。

根据规划,已经完成土壤改良和有机认证工作,绿化及水系景观根据规划,已经完成土壤改良和有机认证工作,已经建设完成,月正式开放。已经建设完成,预计项目将在2012年5月正式开放。

在生态养生开发中的典型案例: 福建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

1、发展背景——区域佳、资源好、联动差

洋畲村位于龙岩新罗区,距离中心城市西南方15公里,海拔650米,耕地面积415亩。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农家乐发展已经成型。经过调研走访,发现目前洋畲村及其周边区域存在的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

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问题。

2、发展思路——产业为魂,原乡为本,升级带动

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是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是福建乡村旅游 的明星村。洋畲村 2006 年开始发展旅游,柑橘采摘和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

一、区域发展 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

深入调研并与各级领导、当地专家深度沟通后提出了打造“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的项目定位;并提出通过“四大转变”带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即通过对洋畲村种植业、农林业、旅游业以及品牌建设方面的重大转变,来实现洋畲村的村落生态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休闲化、区域联动化、“洋畲”品牌化的目标;在产品设置上,提倡在突出生态,优化环境的基础上,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乡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

在特色主题养生开发中的经典案例: 山东济南小人参养生休闲营

该休闲旅游规划项目所在的董家镇,地处济南市近郊,距市中心17.5公里,北临济南国际机场,南依胶济铁路大动脉,西接济钢工业区,东连著名的龙山古文化发源地和白云湖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周边已形成“一横四纵”的发达公路交通网络。因此,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对项目地块的具体考察,我们发现目前本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发展定位档次较低,缺乏特色与识别性,完全没有结合济南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

结合场地特征,我们确定了“一心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个旅游接待核心:在目前确定的 200 亩地设置接待服务中心,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入口区。主要包括接待服务中心、科普展厅、购物、餐饮、住宿度假设施等。

四个功能区:

1、“小人参”加工场——胡萝卜美食、保健品、艺术品作坊。

深度开发与胡萝卜有关的各种艺术品、食品、保健品,既作为旅 游活动项目,又能生产旅游纪念品,提高附加值。以创新、创意性的大棚为主要接待设施,满足游客动手参与的需求,自己动手,乐在其中。

2、萝卜头休闲营地——汽车影院,自助烧烤

是一处户外的开场空间,主要针对自驾车游客市场,开辟汽车影院,自助烧烤,田园露营等项目,与旅游接待核心区相对接,主要作为晚间活动场所。

3、乡间游戏场——田园迷宫、田园迷你高尔夫、田园CS真人战场

以大面积的农田为背景,设置乡间游戏场,增加户外游乐功能,让城市游客体验田园风光的同时,品味田园乐趣。

4、胡萝卜也艺术——观光体验,田园大地艺术,特色景观

以大面积的胡萝卜田为背景,通过创意性的景观设计,营造本项目的大地艺术logo形象,并选点设置特色景观,结合科普展示,吸引观光客的眼球。

篇6: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布局案例解读

——山合水易“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概念性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休闲农业项目该如何规划布局,才能更具吸引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对北京蓝调国际庄园进行概念性规划时,就成功的对这个休闲农业项目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布局。

北京蓝调国际庄园项目位于北京市郊区,地处朝阳区楼梓庄村南,比邻CBD,交通便利,项目总占地约1000亩。

在蓝调国际庄园的四大分区中,每个区域都有其特色产品。

1.“蓝莓果庄”现代农业示范区:

“蓝莓果庄”是进入蓝调国际庄园后的第一站,因此它兼顾有游客接待服务的功能,包含“蓝莓果庄”游客服务中心、及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有前台接待、科普展示、特色餐厅、水果品尝区、采摘打包结算、办公室能功能。

蓝莓果庄”的主要功能是水果采摘体验,设计师们对原本简单的温室采摘大棚进行了改造,扩大了温室大棚内部通道的面积,增加了“即采即品”的功能,将大棚改造成了品新鲜果品的场所,并为大棚的外立面精心包装,使原本普通的温室大棚穿上了新衣,为传统采摘增添了乐趣。该区主要产品有:温室采摘大棚、瓜果长廊、音乐草莓休闲吧等。

2.“蓝色工坊”创意农业体验区:

“蓝色工坊”是蓝调国际庄园内的创意工坊,其功能包括:参观、手工DIY体验、特色餐饮、娱乐等。这里充满了创意,是体验者的极乐世界。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参与制作果酱、果品、果酒、蛋糕、冰淇淋等美食甜品,加工后成品再以不菲的价格售卖给亲手制作它的游客们,富有纪念意义。

设计师为了营造这种创意的氛围,将工坊这个标志性建筑设计成地堡式(半地下),屋顶覆土植草,建筑立面处理得简单而时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创意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在设计这个创意建筑时,也不忘考虑其在冬季的景观效果,建筑在外立面上采用简单的白墙处理,冬季到来时,屋顶的绿草已不复存在,但换来的是冬雪的覆盖,白雪与白墙搭配,使建筑的景观效果别有一番风味。

3.“情迷布鲁斯”花卉艺术观光区:

“情迷布鲁斯”是花的海洋,在设计中,设计师利用薰衣草、鼠尾草等代表浪漫的蓝紫色花卉将这片土地打造成片花海,整个花海的面积将近300亩,营造一种异域的浪漫氛围。花海中还增加一些景观构筑物,如喷泉、欧式小火车、铁轨道、茅草屋等。走进伊甸园即走进了一个浪漫的世界,这里将成为了一处表达爱情、传递爱意的极佳场所。为此,这其中策划了很多活动节目,包括婚礼、婚庆、求婚等节庆活动,还有企业聚会、庆典、户外会议等商务活动。

这里也是摄影的最佳场所,很多北京及北京周边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感受京郊难得的花海奇观。同时,蓝调国际庄园还与婚庆公司合作,现在每天有30多对新人到这里进行婚纱摄影。这里已经成了京郊极具特色的婚纱摄影场所。

4.“蓝调湿地”公园区:

蓝调湿地公园位于项目地的东北角,它是利用项目地的地下水资源,营造的一个小型生态湿地,这里是蓝调国际庄园的户外休闲娱乐区,重点项目产品有:垂钓池、滨水游乐设施、露营位、运动场、野餐自助烧烤区等。这里还是蓝调国际庄园夜间举办篝火聚会活动的场所。

5.“香泉花园”主题温泉度假区:

“香泉花园”主题温泉度假区是以温泉养生、温泉娱乐为特色的度假产品组团,它处于蓝调国际庄园的东南角,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它是蓝调国际庄园的高端度假产品,能够独自运营接待游客。同时,作为蓝调国际庄园的一部分,它的整体风貌也是与其他区域相统一的,整体景观同样是以花卉来营造,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古典欧式花园。主要项目有:温泉度假酒店、温泉会所、温泉spa、温泉水游乐、温泉度假木屋等。

篇7: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好现象,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概括起来,中国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一)盲目建设,遍地开花:很多地方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时,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求成。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二)政府包办,作秀道具:不少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或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很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作秀道具,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对休闲观光农业理解不透,或决策脱离实际。

(三)管理不善,环境超载:大多数地方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税费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四)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目前,中国许多休闲观光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同一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

(五)良莠不一,效益迥异:目前在一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如广东,已出现两极分化,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管理规范的企业效益不错,反之则有的刚好能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自行退出。市场是十分残酷的,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定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六)规模较小,项目单一: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多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七)圈地运动,缺乏规划:政府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事特点、民风民俗,建立相应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整套休闲观光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

(八)规范不够,潜力不足:总体上来说,中国休闲观光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或有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出台,但还不够完善。在一个地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让其自由发展或自生自灭,势必潜力不足,来去一阵风,几家高兴几家愁。

三、值得注意的若干方面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应区别于旅游度假村和宾馆、饭店

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与旅游度假村、宾馆、饭店和一般的游览参观有较大的区别,要紧紧围绕“农业”做文章,体现农村的幽美、质朴、古淳等特色,而不是追求高档化、城市化、现代化。具体地说,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可将重点放在以下一些方面:①农村自然景观,如油菜花、溪涧、田间小路、石桥等;②农村人文艺术,如民间花灯花会、狮子舞、剪纸、社戏等;③文物、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如梭油瓶、水车、风磨、蓑衣等;④农村风味食品和野味、野菜品尝,如烤番薯、臭冬瓜、野猪肉、马兰头等;⑤垂钓;⑥农村集市;⑦参观农舍及其室内布置;⑧果园、菜园、花圃、茶园、桑园观光与采摘;⑨家畜家禽喂养;⑩干农活,等等。

(二)休闲观光农业应向多目标利用型、综合经营型和规模型方向发展

台湾在经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有些游客对农产品成熟度缺乏了解,幼嫩果实和成熟果实一起采摘,使业主蒙受重大损失;二是由于内容和服务项目单一,或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设施的综合利用;三是当大量游客蜂拥而至时,由于管理人员不足,造成混乱和某些设施使用不当,致使场内物品丢失或毁坏。鉴于以上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在开发和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时,首先应把多目标利用(健身、教育、休憩、商务等)、综合经营(观光、采摘、购物、饮食、住宿等)和规模化(要求面积较大,成带连片)纳入规划之中。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台湾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如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堪称岛内经营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该中心占地86hm2,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湖泊。内设野餐区、牧场、牛车站、山地文化荟萃、茶艺馆、农家花园等,是一、二日游的好去处。游客可在中心内看瀑布、戏湖水、露营烤肉和品尝农家菜肴。中心备有帐篷、睡袋,可出租给游客使用,生牛肉由当地饲养户直接提供,盆景由当地农民自行种植制作,农产品展售中心供应山区妇女编织的手工艺品。上述设施和服务项目均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三)农业院校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

由于休闲观光农业所涉及的部门较多,相关的专业领域不下十余个,故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可以说,目前这种全面型人才还没有或相当少。农业院校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该专业可由环境、旅游、生态学、农业、文化艺术、园艺和农学等系或学科合办,挂靠在农业

经济系(或经济与贸易学院)。课程的设置应包括旅游学、园林学、生物学、环境学、农业考古学、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民俗学、农产品加工、烹饪等。

四、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即一是经营者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农村发展、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高度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意义、特点及相关知识,使人们逐渐从单纯的公园和风景点游览走向多元化的集观赏、健身、长见识的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与现有的公园和风景点一起,将极大地丰富城乡人民的业余生活。

(二)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其一,可在原有农场(或农庄)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投资,把其改建成集观光、采摘、野餐、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观光场所。如浙江省金华市北山生态实验场在上阵垄水库上游,经过数年的努力,将昔日荒山秃岭低洼地建成了鸟语花香、果硕鱼肥、绿树成荫的富庶园。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建设垂钓区、乡村别墅、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以形成垂钓、采摘、观赏、农家菜品赏和农家生活体验一体化服务的休闲观光农场。其二,利用某类农副产品可直接供人品尝的特性以及生产这类产品所具有的临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展以品尝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活动。如位于杭州西湖边的龙井一带,可利用杭州市民喜爱喝茶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心理,在茶园里搭棚造屋,表演茶道艺术,供前来游玩的城里人在品茗龙井茶和观赏郊区茶园景色的同时,能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可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中国的生态农业于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生态工程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它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与其它类型的替代农业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精华建立起来的,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模式。生态农业建设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无污染的安全保障。所谓绿色农产品,是指从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到销售过程中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能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无毒、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总称,它可以是粮食、蔬菜、水果、畜禽、蛋类和饮料等食品类,也可以是服装、工艺品、草席、纸张等用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及轻工业原料,还包括绿肥及饲料类等。在休闲观光农业区内开辟水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基地,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为游客提供新鲜、美味、无污染的各类食品,可谓是一举两得。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利互惠,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管理机构,增加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与建设的投入

目前,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旅游、文化艺术、卫生检疫、建筑业、科研、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财政及商业等诸多环节或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可组成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国家、省(市、区)、地区(市)、县(市、区)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实施的整体协调性。在加强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同时要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并逐步推动形成较明显的规模化效益。

(五)优先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篇8:国内外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经典案例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水休闲旅游作为我国北方现代休闲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掀起了温泉度假村、滨海度假村、城市滨水景区开发建设的热潮,各种形式的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国内关于水休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某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城市景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其中有关水休闲旅游与省级区域规划开发的关联性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能够探析其对区域发展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更是缺乏。本文利用2015年针对沈阳出行的省内游客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对水休闲旅游与辽宁省区域规划开发的关联性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剖析当前我省水休闲旅游产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政府及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选取辽宁省内营口、鞍山、辽阳、葫芦岛、丹东和大连六大城市,将从沈阳出发参加省内水休闲度假旅游的游客作为被调查对象。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这六个城市与沈阳的距离在500km范围内,游客的到访率可能会比较高,选择其进行调查可能会更加激起受访者的兴趣。其次,所选取的六个城市在省内及省际水休闲旅游线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丹东和大连是省内“沈阳—丹东—大连”金三角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葫芦岛在“沈阳—关外”旅游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口、鞍山和辽阳是目前水休闲旅游线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因此,我们选取这六个城市和沈阳游客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共持续75天,分别是2015年7月10日—8月20日和9月30日—11月4日,既包含了夏季滨海休闲旅游旺季,也涵盖了秋季黄金周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的旺季,既有高峰期黄金周也有平常工作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问卷的广泛性。在沈阳火车站、高速服务区及部分旅行社调查了包括旅游者个人特征、出游次数、停留天数、交通方式、出游动机、对水休闲旅游相关景区的评价、满意程度、不满问题、开发规划合理性等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8份,收回问卷259份,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达到80.3%,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分析处理,可得样本的置信度为95%(Z=1.96),样本误差为33%(P=0.33),允许误差为5%(E=0.05),调查数据基本客观。

二、辽宁省水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一)水休闲旅游发展总体概况

2015年,辽宁省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已成为拉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722.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5.5%,同比增长12.5%。接待国内旅游者3.97亿人次,增长1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22.7亿元,增长12.8%。接待入境旅游者264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4亿美元,增长1.3%。鞍山、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虽然旅游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全省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旅游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休闲业态进一步突出。截至目前,共引进旅游项目(亿元以上)101个,完成投资650.23亿元。从项目和投资额类别分析,休闲度假类居主导地位,传统的观光和乡村旅游项目大幅下降。投资50亿以上的大项目包括投资200亿元的大连香州田园城,投资50亿元的沈阳碧尤潭温泉小镇,投资50亿元的葫芦岛觉华岛综合项目等仍集聚在沈阳、大连、鞍山及葫芦岛等地。沈阳的七星海世界、仟睿达水上世界等休闲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全国优秀旅游项目名录。

辽宁省目前水休闲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温泉休闲度假区、滨海城市旅游度假区和各城市滨水休闲景区的建设。其中盘锦成立的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经济区和红海滩度假区三个开发区,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经营,实现了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的分离。以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老虎滩海洋公园为基础,联合成立的东北旅游景区联盟,共同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

(二)各类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温泉休闲度假旅游

辽宁省的地热温泉旅游开发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为止所有省内各市均有地热资源发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温泉资源接近70处,开发潜力居全国前十。温泉不论埋藏深度还是水温都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主要以中高温泉体为主,储量大,分布密集,主要沿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城市旅游发展相对集中的一线分布。近几年对地热资源的开发从单纯的温泉旅游到水休闲系列产业的综合开发,温泉度假村和温泉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温泉水中的各类微量元素对康体休闲旅游的发展十分有益,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很多市民每年换季都有到附近温泉度假村小住一周到两周的旅游习惯。目前已开发的温泉旅游区33处,待开发的温泉旅游资源31处,主要温泉旅游景区集中在鞍山、丹东、兴城、大连等地。其中调查问卷显示的数据,沈阳游客出行最常去的温泉休闲度假村为辽阳弓长岭汤河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本溪汤沟温泉三地,游客满意度以辽阳温泉度假村最高。

目前辽宁北方冬季旅游的魅力已经为广大游客周知,温泉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冰雪旅游之上,作为组合产品进行销售,没有突出的民族特色,也没有形成是助兴游购娱系列服务体系。造成游客冬季到北方旅游就是观雪、玩雪,泡温泉,忽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局限在景区的单一发展,没有最大限度的突出水休闲旅游的休闲、疗养、度假、康体、养生等方面,周围区域的规划开发配套设施不够齐全,没能很好达到休闲度假区的标准。问卷调查中游客最普遍的停留时间为1天,没有真正的体现水休闲旅游的休闲度假的本质。

2、滨海休闲度假旅游

辽宁省滨海城市一共有六个,分别是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滨海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海岸线曲折蜿蜒,自然风光旖旎,海蚀地貌妙趣横生,人文景观穿插期间,有古老的明代古城,有新颖奇特的传说故事,形成了四大滨海旅游服务的节点城市,其中资源开发最好也是问卷中沈阳游客首选的滨海旅游城市是大连。目前已经开发的有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仙峪湾旅游度假区、旅顺度假区等滨海休闲景区。问卷调查中滨海旅游游客停留的平均时间为2.15天,说明省内滨海旅游停留时间相对较短,相对我国亚热带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村没有高质量的配套服务是明显的不足。但大连目前将康体运动与滨海休闲旅游结合进行了效果较好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

3、城市滨水休闲旅游

辽宁14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滨水景区规划开发,其中沈阳的浑河沿岸景观开发最为问卷调查的游客所熟悉和认可。开发沈阳的“五河(浑河、蒲河、辽河、南运河、北运河)五湖(丁香湖、卧龙湖、财湖、仙子湖、珍珠湖)等水上生态资源,结合沿线公园、滨水大道、高尔夫球场等,深度开发游船、滨水游憩、森林氧吧、运动休闲等项目,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品牌是沈阳旅游“十二五”规划的旅游精品建设项目。目前浑河两岸已有多处自然景观规划开发,市民周末多全家出行到景观带休闲,但是沈阳的浑河滨水开发缺乏与浑河相关的历史文化韵味,配套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应进行系统地开发,打造浑河文化,在浑河沿岸建设一条历史文化景观带,让人们了解浑河水运历史。

三、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

(一)不同旅游者对水休闲旅游影响区域开发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首先通过“您认为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程度较大的城市是”的问题让受访者从辽宁省内14个城市中甄选出7个核心水休闲旅游城市,并以这7个城市水休闲旅游发展为准,对这几个城市“水休闲旅游影响区域开发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轮流打分,打分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很不重要1分、不重要2分、一般3分、重要4分、很重要5分。通过Euclidean距离模型对7个城市休闲旅游对区域开发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以获得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不同受访者有不同的年龄、职业、收入和消费额、出游时间和频率、旅游偏好等等样本特征,所以最后得出的估算结果也是不同的,根据样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在影响程度认识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两者均值误差之比为1:1.046。出游频率较高的受访者7个城市的选择和重要性程度认识非常相似。游客认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多为滨海城市,分别是大连、丹东、营口、鞍山、辽阳、葫芦岛、盘锦。

2、受访者在经常到达并熟悉的沈阳地区,他们对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判断更倾向于实际的滨海休闲旅游和温泉休闲旅游,而忽略本市的城市滨水休闲旅游的影响。

(二)水休闲旅游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分析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从区位与区域基础、环境与度假资源、功能与度假产品、配套设施与服务、市场结构与形象、管理与服务品质等6个大方面考评度假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因此,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区域规划开发的影响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对区域基础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辽宁省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影响的就是区域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环境治理工作。以大连水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开发为例,2015年以来,大连全域城市化得到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污染减排和大气、水环境、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污染物平均减排2%以上,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39%和43%。全年植树造林60.3万亩。经过4年的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林木绿化率达到44.5%。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旅顺龙河治理、庄河三河入海口生态绿化、花园口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2015年长海现代海洋牧场和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沿海经济带19个重点产业园区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占大连市的39.1%、75%和80.1%,对全市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对区域配套设施规划开发的影响

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城市配套设施规划,以沈阳浑河滨水休闲旅游带为例,伴随着2003年沈水湾公园的建成,沈阳浑河沿岸城市配套设施规划开发建设的速度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地区。2016年由沈抚交界到西三环,绵延38公里的浑河南岸,将建起七座各具特色的公园,形成三条季相、林相各异的滨河景观带,浑河南岸“三带七区”滨水景观建设正式启动。规划开发后市民就可以漫步浑河南岸,欣赏滨河迷人景观。浑河南岸滨河景观带规划范围东起沈抚交界,西到西三环,全长38.4公里,总规划面积22.72平方公里。浑河南岸景观规划为“三带七区”,在七个公园中,城市湿地公园由沈抚高速路到三环高速路,水岸线长8.2公里,包括浑河水上活动带、浑河湿地风光带、城市休闲滨河带;时尚运动公园由三环高速路通过新立堡桥到三八隧道、东塔桥,水岸线长6.4公里;浅水湾公园由东塔桥至长青桥,水岸线长3.8公里;城市滨河公园由长青桥过富民桥到青年桥,水岸线长4.4公里;高尔夫公园由青年桥到三好桥,水岸线长5.3公里;三好桥过工农桥到胜利桥、长大铁路为体育公园,水岸线长2公里;由成大铁路过燕塞湖桥至西三环为森林公园,水岸线长6.9公里。浑河南岸绿化将把造林与造景有机结合,同时为游人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并根据防洪和生态要求,合理配置种植密度,突出植物的层次、季相、林相等景观效果,在浑河南岸营造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湿地森林,使这里成为沈阳又一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滨水休闲区。

3、对区域市场结构与形象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仅大连旅游产业总量实现倍增发展。2015年旅游总收入11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00.03%,相当于GDP,由2010年的10.66%上升到2015年的13%。滨海休闲游成为新消费热点,康体旅游、游艇旅游、邮轮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已经形成。大连旅游正由观光型向观光和度假并重转变,国家首批“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大连旅游美誉度持续提升,“浪漫之都”形象深入人心。

4、对区域管理与服务品质的影响

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旅游经营向国际标准、优质服务转变。从而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建旅游品牌、开拓旅游市场、规范旅游管理。

四、结论与对策

(一)重视对省内品牌项目的建设

首先积极参与国家级各类景区评优、高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打造辽宁省对外知名景区,增大对省外和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其次通过提供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和旅游配套商品提升辽宁省特色旅游线路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再次开展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做出节庆品牌,重点提升、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营口滨海温泉国际旅游节、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大连赏槐会暨、东北亚国际旅游文化周、中国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拓展我省旅游市场

通过政企联动、各级市县政府扶持投入构建我省“引客入辽”的旅游市场拓展体系,不断增大工作支持力度,通过市场自由竞争、专业统筹,加强我省智慧旅游数据化建设。为了宣传辽宁省旅游形象,推介我们的精品旅游产品,加强与各类国内外知名媒体和旅游市场中介机构合作,增加各类广告投入,整体提升我省对外旅游认知度,讲好辽宁旅游故事,讲好东北亚旅游故事。构建移动互联网和通信等电子平台,开展智慧旅游大数据建设。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来辽宁观光、度假。

(三)加快产品整合,加强四季休闲旅游规划

不断通过温泉泡浴方式和类型的创新,增加温泉产品的附加值,开发美体、减肥、养生等康体温泉套餐。增加景区游憩休闲等娱乐项目,使游客有不同的温泉休闲度假体验。相较于其他景区每天8小时的服务时间,温泉旅游可以提供全天24小时消费服务,温泉景区也应淡化旅游淡旺季的影响倡导四季休闲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春天踏青赏花,夏季戏水消夏,秋天采摘登高,冬季冰雪游乐。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打造辽宁精品旅游体系。北方春色游、消夏避暑游、赏枫采摘游、冰雪温泉游。

(四)与周边产业联合,加强联动发展机制

上一篇:创意海报设计教案下一篇:部队教师师德师风《师德——让三尺讲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