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

2024-05-25

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通用12篇)

篇1: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思考论文

1.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文言文的阅读相对比较吃力,因此需要注释进行辅助,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注释一定是通过研究古代汉语言文学,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提出科学的理解,并采用规范方式对课文进行注释。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注释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通过对文言文的注释方式的把握,掌握文言文的注释方法。

2.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优化措施

2.1教材的编辑与出版部门,在出版教材之前,应当对课文中的文言文注释进行严格审查,尽量减少错误。

教材投入使用后,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学校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注释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文言文注释,在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后,及时更正。调动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对文言文注释的积极性,常年设立文言文注释意见箱,对错误的文言文注释要及时举报,对举报者给与一定的奖励。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及时将错误的文言文注释更正,并通知其他教材使用单位,避免影响扩大,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2.2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客观地分析文言文注释,既不一味相信课文,也不要妄自尊大,要本着严谨的态度积极探索文言文注释问题。

一般来说,文言文注释只是代表了编书者的想法,他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文章内部和文章外部的相关性,通过借鉴,读者依据文言文注释来理解文章,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怎样发现文言文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呢?一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高中教师平时应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广泛涉猎文言文相关知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丰富的文言文知识,才能在文言文的讲解中运用自如,轻松解决学生的各种提问。二是掌握解决文言文注释的技巧。为了解决文言文注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技巧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文言文注释问题。首先,语言规律问题,检查文言文的注释是否符合语法结构、构词组句结构、表达结构等,当然也包括语境和文字、语音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不符合语言规律,那么文言文注释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其次,考查语境的问题,就是判断注释是否符合文章的语言情境,与上下文是否有联系,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相冲突,情感上是否与作者相冲突,解释的语言是否流畅等。再次,逻辑关系问题,文言文注释要符合正常人的逻辑思维,用注释进行课文解释合情合理。如果文言文注释与原文不符,那么这个注释就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推敲后,进行更正。最后,客观实际,语言是人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手段。文言文注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果与实际情况相悖,那么这个文言文的注释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加以更正。

2.3切忌墨守成规。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能一味的相信课本,那将会陷入“本本主义”,课文中的注释只是代表了编书者的个人想法,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对文言文解释错误或者无法解释的`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课文中,我们经常把“蹴”解释为践踏的意思,将“不屑”解释为不值得的意思,但是这两个词如果根据我们上述讲的技巧进行分析,很明显是错误的,那就说明这两个词在本文的解释存在问题。依据“蹴”是践踏的意思,那么“蹴尓”就是践踏眉毛,但是大量的文言文注释解释为“皱眉”的意思,因此片面的将“蹴”解释为践踏的意思是不合适的。文言文解释要符合上述的四个规则,否则就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推敲。对于“不屑”的解释,孟子的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是乞人因受到轻视,而不接受施舍的事物,因为那样的食物即使吃了,也是不开心的。《正字通》中曾经也有解释,不屑是指因轻视不加意曰不屑,由此可以看出“不屑”的含义为:不值得。这样的解释无论在哪篇文章都合情合理,那么该文章的解释就是正确的。我们在解释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上述的四个判断技巧,根据客观实际,联系课文对文言文的注释进行解释,同时教师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文言文注释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解决疑惑。

篇2: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

劝学

8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重于泰山:比。

86、楺以为轮,其曲中规──正中下怀:符和。

8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一暴十寒:晒。

88、使之然也──大谬不然:这样。

8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躬自省:检查。

90、而闻者彰──罪恶昭彰、相得益彰:明显。

91、假御马者,非利足也──假公济私:借助。

9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心不在焉:在这里。

9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舍近求远:放弃。

9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心刻骨:雕刻。

9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青出于蓝、锲而不舍。

师说

96、是故无贵无贱──有教无类:无论。

97、而耻学于师──不耻下问:以为耻。

98、是故圣益圣──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更加。

99、不耻相师──事不师古:学习,效法。

100、位卑则足羞──卑之无甚高论、登高自卑:低。按,登高自卑意即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0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心自用:以为师。

102、不拘于时,学于余──问道于盲:向。

问说

103、《书》不云乎──尽信书不如无书:《尚书》(又称《书经》)。谓完全相信《书经》不如没有《书经》。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104、刍荛之微,先民询之──人微言轻:地位低。

105、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闻名遐(远)迩:近。

106、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孜孜不倦:勤勉。

107、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是古非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

108、理有未安,妄以臆度──轻举妄动、妄下雌黄:胡乱。

109、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大快人心:使愉快。

110、问之人以穷其短──追本穷源:深入探索。

病梅馆记

111、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绳之以法:前一绳谓约束,后一绳引申为制裁。

112、明告鬻梅者──卖官鬻爵:卖。

113、锄其直,遏其生气──响遏行云:遏止,阻止。

114、毁其盆,悉埋于地──铢两悉称(相当):都。

115、解其棕缚──作茧自缚:束缚。

116、安得使余多暇日──席不暇暖、目不暇接、自顾不暇:空闲。

117、穷余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穷形尽相:尽。

鸿门宴

1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死靡它:到。

119、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信弃义:违背。

12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攻起不备:料想。

12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出其不意:料想。

122、范增数目项王──数见不鲜:屡次。

123、哙曰此迫矣!──迫不及待:急迫。

124、则以一生彘肩──狗彘不如:猪。

125、樊哙覆其盾于地──覆盆之冤:翻转过来。

126、天下皆叛之──众叛亲离:背叛。

127、沛公则置东骑──置若罔闻:放到一边,放弃。

128、沛公不胜 ──不胜其烦:禁得起。

129、出自本文的成语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人墓碑记

130、去今之墓而葬焉──相去无几:距。

13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记忆犹新:还。

132、众不能堪──疲惫不堪:经得起,忍受。

13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销声匿迹、匿影藏行:隐藏。

13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不易之论、改弦易辙:改变。

135、素不闻诗书之训──安之若素、我行我素:平常。

136、蹈死不顾──赴汤蹈火、重蹈覆辙:踏。

13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不及防:突然。

138、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 ──过犹不及、言犹在耳:如同、好象。

139、先生有所陈奏──先斩后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

140、君径造袁所寓法华寺──登峰造极:到去。

141、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熟语投案自首:控告。

142、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寡不敌众:抵挡。

143、疾驰入仆营──手疾眼快:急速。

144、时八月处三夜,漏三下矣──漏尽更深: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

145、家书一箧托焉──倾箱倒箧:箱子。

146、春秋三十有三──春秋鼎盛:指年龄。

与妻书

147、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未竟之志:完毕,完成。

1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推及。

149、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弱不禁风:受得住。

篇3: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学好文言文

可是, 目前因为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 缺少文化氛围, 再加上本身枯燥乏味, 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淡薄, 致使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较低。其实, 从高考试题来看, 最容易拿分的、提升分数最快的就是文言文这一项。那么如何快速地提高文言文成绩呢?我认为应该吃透教材, 以本为本。而要想吃透教材, 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诵读

诵读, 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 多年来已经被“满堂灌”“填鸭式”的讲解代替。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 老师更是唯恐学生不懂, 讲完实词讲虚词, 讲完句法讲文法, 忽视了语文训练最有效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诵读。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 一种习惯。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正确, 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关于模仿, 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1]语文课既然是主要的技能课, 那么, 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技能训练, 以学生活动为主, 把诵读作为学习的“铁门槛”。叶老曾说:“诵读就是学生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的一种训练。”

在此, 强调文言文的多读, 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来理解文意, 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三步进行。

1. 粗读课文。粗读的主要任务是疏通文字, 借助注释, 准确地读准字音、断句, 然后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2. 精读课文。

精读时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 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 体会文章的情感, 把握文章的特色。

3. 熟读课文。

要熟读成诵, 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 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浅显易懂的典范作品, 尽管古今汉语中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但两者毕竟是不同时代的文化产物, 所以学生不理解古文是正常的, 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如果在学生尚未正式接触文章之前, 就让他们去理解, 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 不管懂不懂只管读, 一直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到这时, 文章的大意自然就能基本掌握。因为通过“读”可以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 耳濡目染, 学生的脑海里便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时间一长, 便可达到“通”的境界。

如我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先播放《三国演义》连续剧中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让学生感知大江的气势, 想象《三国演义》片头画面, 随着滚滚东逝的江浪, 一个个英雄豪杰走上屏幕, 接着我声情并茂地背诵, 然后学生齐读、个别读、男生女生分开读, 要求他们读出词的豪迈奔放的气势。下课时, 学生均能将词倒背如流, 课文目标完全解决。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如读邹忌要读出他的机智;读妾、读客要读出各人不同的思想动机和心理反应。同学们听着朗读, 仿佛看见鲜活的人物在进行着表演, 人物的特征、性格, 不要多讲, 一切尽在朗读中。这样针对课文内容, 设计不同的读书方式, 活跃了课堂, 加深了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多读自然能了解文章的大意, 但高考不仅仅考查文章的大意, 还要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学生读书读到什么程度, 对课文理解了多少, 要通过翻译、通过实虚词的解释等加以考查。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题目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考查学生的领悟和表达能力。学习文言文如同学习外语, 只有会翻译才能说明理解掌握了。因此, 对于一些含有重要文言现象的句子要重点翻译、落实, 因为往往这些就是考查点、命题对象。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 考查的是学生对全句的理解, 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 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因此, 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即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翻译文言文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功夫要下在平时。从历年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来看, 在文中出现的语法结构都是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句式, 在文中运用的词汇主要是文言文中常用词和次常用词, 所以学生要在平时学好课本中的文言文。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直译课文, 这不仅是省力省时的办法, 而且是高考考试大纲的明确要求。

讲读文言文, 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 将古文中词的现代汉语的意义对应着写下来。

第二步, 关注特殊的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名词状语、前置宾语等, 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

第三步, 用“留、删、增、换、调”五字法, 试译课文。

保留。对于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等, 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除。去掉那些没有意义的文言虚词。像音节助词、结构助词之类可以删除不翻译。如“填然鼓之”———咚咚咚地击鼓进军, “之”为音节助词, 不译。“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不懂得文辞休止和停顿, 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两个“之”字为结构助词, 不译。

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只有补出省略的成分, 才能使句子完整。

替换。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日”译为“太阳”, 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倒装句式是高考必考内容, 包括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翻译时一般调整语序, 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2]

如果按部就班, 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 都可以顺利解决。建议在翻译时做好笔记, 尤其是针对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定的句式等要学会积累, 并逐步达到贯通。高考试卷上的选文出自课外, 但是知识点却都来自课内, 当我们把语文课本上的文言知识点融会贯通了, 不管出题人如何变化题型, 也可以应对自如。

三、巧背

有人认为只有大量地背诵课文, 实现“量”的积累, 学生才能充分地汲取文章的精华,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果每篇文言文都全文背诵, 则不仅会浪费时间, 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 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入调, 一遍比一遍体会深切, 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 而是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3]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选取优美的语段,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背诵, 比如《琵琶行》一课, 就可以让学生背诵描写音乐的精彩语段及含有哲理的语句, 比如“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古典诗词自不必说, 即使散文, 也可选取一些优美的段落, 甚至是优美的语句, 让学生背诵。古人教学, 从不讲解“之乎者也”, 但是历数古文化大家, 他们的文学成就却光照千古, 为什么?我们都已习惯了在电影、电视上看古人摇头晃脑的读书情形, 想来, 他们大量的背诵、丰厚的积淀, 是他们厚积薄发的文化源泉。

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高考体现的是对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检测, 而语文学习是慢功, 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收其效于朝夕。如果忽视日常学习积累, 寄希望于高三做模拟卷来提高语文成绩, 只能是事倍功半。“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要想演好高考考场这“三分钟”, 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而临考突击, 常常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商务印书馆, 1983:335.

[2]陆晓华.文言文翻译 (导学、导析、导讲、导练) .

[3]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例谈.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2) .

篇4: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

1.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文言文的阅读相对比较吃力,因此需要注释进行辅助,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注释一定是通过研究古代汉语言文学,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提出科学的理解,并采用规范方式对课文进行注释。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注释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通过对文言文的注释方式的把握,掌握文言文的注释方法。

2.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优化措施

第一,教材的编辑与出版部门,在出版教材之前,应当对课文中的文言文注释进行严格审查,尽量减少错误。教材投入使用后,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学校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注释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发现有不正确的文言文注释,在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后,及时更正。调动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对文言文注释的积极性,常年设立文言文注释意见箱,对错误的文言文注释要及时举报,对举报者给与一定的奖励。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及时将错误的文言文注释更正,并通知其他教材使用单位,避免影响扩大,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客观地分析文言文注释,既不一味相信课文,也不要妄自尊大,要本着严谨的态度积极探索文言文注释问题。一般来说,文言文注释只是代表了编书者的想法,他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文章内部和文章外部的相关性,通过借鉴,读者依据文言文注释来理解文章,学到知识。

在实践中怎样发现文言文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呢?

一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高中教师平时应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广泛涉猎文言文相关知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丰富的文言文知识,才能在文言文的讲解中运用自如,轻松解决学生的各种提问。

二是掌握解决文言文注释的技巧。为了解决文言文注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技巧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文言文注释问题。首先,语言规律问题,检查文言文的注释是否符合语法结构、构词组句结构、表达结构等,当然也包括语境和文字、语音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不符合语言规律,那么文言文注释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其次,考查语境的问题,就是判断注释是否符合文章的语言情境,与上下文是否有联系,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相冲突,情感上是否与作者相冲突,解释的语言是否流畅等。再次,逻辑关系问题,文言文注释要符合正常人的逻辑思维,用注释进行课文解释合情合理。如果文言文注释与原文不符,那么这个注释就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推敲后,进行更正。最后,客观实际,语言是人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手段。文言文注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果与实际情况相悖,那么这个文言文的注释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加以更正。

第三,切忌墨守成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能一味的相信课本,那将会陷入“本本主义”,课文中的注释只是代表了编书者的个人想法,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对文言文解释错误或者无法解释的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课文中,我们经常把“蹴”解释为践踏的意思,将“不屑”解释为不值得的意思,但是这两个词如果根据我们上述讲的技巧进行分析,很明显是错误的,那就说明这两个词在本文的解释存在问题。依据“蹴”是践踏的意思,那么“蹴尓”就是践踏眉毛,但是大量的文言文注释解释为“皱眉”的意思,因此片面的将“蹴”解释为践踏的意思是不合适的。文言文解释要符合上述的四个规则,否则就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推敲。对于“不屑”的解释,孟子的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是乞人因受到轻视,而不接受施舍的事物,因为那样的食物即使吃了,也是不开心的。《正字通》中曾经也有解释,不屑是指因轻视不加意曰不屑,由此可以看出“不屑”的含义为:不值得。这样的解释无论在哪篇文章都合情合理,那么该文章的解释就是正确的。我们在解释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上述的四个判断技巧,根据客观实际,联系课文对文言文的注释进行解释,同时教师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文言文注释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解决疑惑。

篇5: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若、说、辞、鄙、微 之(虚词)

文言句式:无乃„„与 何以„„为

《荆轲刺秦王》:破、略、亲、微、谒、购、邑、穷困、愿、更、遇、深、念、顾、善、然则、见、陵、忤、拊、请、辞、就、遗、拒、比、如、贡、使、唯、命、设、次、怪、顾、谢、鄙、少、假借、毕、发、引、绝、操、坚、走、度

《鸿门宴》:因、如、举、谢、意、倍、负、素

必修2

《孔雀东南飞》:白、再、严、即、令、怜、徐、许、要、恨、莫

《兰亭集序》:修、期、致、临、次

《赤壁赋》:既、兴、横、方、纵、凌、消长、狼藉、枕藉、须臾

复习“之”和“而”的用法

《游褒禅山记》:道、文 乃、盖、然、其(虚词)

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数、发、直、兵、胜

文言句式:或„„或„„ 直„„耳,是„„也 是何异于„„

《劝学》:劝、绝、强、假、闻 附通假字练习

《过秦论》:制、亡、利、因、遗、度、胡(人)、胡(虚词)

《师说》:传、师、从(实词)也、则、于、所以(虚词)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闻、令、私、幸、易、引、度、窃、竟、徒、卒、负、右、书 《苏武传》: 稍数嘉赂币候语引春秋

《张衡传》:属从容举辟就傅会奇召拜迁徙出下车治视事乞骸骨

必修5:

《归去来兮辞》:行、引、乘、策

《滕王阁序》:故、尽、属、即(实词)且、矣(虚词)

《逍遥游》:志、图、名、置、穷

《陈情表》:凶、悯、吊、察、寻、逋、矜、拔擢、区区、听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

《庖丁解牛》:

《阿房宫赋》:爱、取、族(实词)焉、而、夫(虚词)

古今异义词:钩心斗角、经营、精英、一旦

《六国论》:非、得、势 患、弥 或、相、者(虚词)

《伶官传序》:归、易、告 与(虚词)

《祭十二郎文》:险衅、夙、凶、见背、薄、息、寻、除、盘桓、希冀、听、卒 复习“其”的用法

《种树郭橐驼传》:业、本、密、离、长、繁、勖、飧、病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饥、谨、比、哂、俟、撰、风、喟

《项脊轩志》:顾、稍、置、去、归

《齐桓晋文之事》:爱、明、道、辟、朝、莅、谨、申、王

篇6:《学弈》文言文课本读后感

我觉得:学习时必须要专心学,认真记录,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马马乎乎的学习,肯定是学不好的.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坐在教室里,都是同一个教师讲课.而是别人拿第一你拿倒数为什么呢那肯定是你没有认真!学习,做事情都要一样的认真.

此刻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学体育,美术等副科时很不认真对待.学副科也是在学习,学习时候就得认真!

篇7: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集合

当我们在一个新环境中,我们不得不需要向他人介绍自己,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自我介绍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 篇1

吾自幼长于城市,六岁入学堂(小学),敏而好学,是为父母先生之喜好。年十二有余(初中),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

吾,北京人也。吾乃高中生,家中独女。广交好友,与友人肝胆相照。官职三品。六岁入学堂,世间天才也。瓜子脸,身材乃精品也。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君子好逑。

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 篇2

吾自幼长于城市,六岁入学堂(小学),敏而好学,是为父母先生之喜好.年十二有余(初中),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

吾,北京人也.吾乃高中生,家中独女.广交好友,与友人肝胆相照.官职三品.六岁入学堂,世间天才也.瓜子脸,身材乃精品也.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君子好逑.

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 篇3

吾97者,中考时过五关,斩六将,不见高等学府求之,入读中山.虽不才,但混入高中.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寒窗苦读数年,何时乃成?此生已荒十余载.平生偏好丝竹之弦音,好读书.问丝竹之事,略有高见.唯独数理,才疏学浅.因而常参赛事,曾获数奖.但余定会倾尽全力,孜孜不倦,及数理成功时,还望与君长谈.吾立身之言曰:天地万物本好,但需有长乐之心,以对人生失意之事.知否:花虽谢,业尚绿!

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 篇4

吾者,学生也。平日无独特之表现,虽为内向,但亦有活泼时。不爱与不熟者讲话,熟者另当别论。常会阅读书籍,而多为吾之喜爱,时常会自娱自乐,却不痴于此。亲旧知吾好读书,常会赠吾许多书籍,吾也因此书籍满屋。时而追求时尚,却不以攀比为目的,只因习性是如此,别无它目的。

小学生文言文自我介绍 篇5

篇8:用语文课本剧助力高中文言文学习

一、揣摩人物,分派角色

课本剧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分派角色,班长是个豪爽开朗的女生,她强烈要求反串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樊於期将军。其它演员自由报名选择。报名的依据是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比如燕太子丹,他的性格有重情的一面,也有多疑浮躁的一面。所以挑选性格比较适合的同学来扮演。还有荆轲的选择,大家一致推选班上的长得魁梧粗犷的同学担任。演员的分派工作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级同学讨论,老师参考分析等合作完成。角色分派到位,演员们兴趣盎然,摩拳擦掌。

二、认真研读,揣摩语言

为了让表演的剧本既忠实于课文又精炼易懂,班级专门成立了编剧小组。编写的台词尽量用四字格式,忠于原文。学生将本篇文章的情节划分为四个篇章:大军压境,求取信物,易水送别,廷刺秦王。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演员也分配在剧本编写小组里面,边写边演。学生在编写“易水送别”时,要通过燕太子丹的“迟之”、“疑之”、“复请之”,体现出人物的焦急、多疑、谋事不周的性格特征。再考虑到文章里对秦武阳的介绍是客观陈述,要体现出秦武阳的勇猛和激进,所以就让燕太子丹在接见秦武阳时,在听完燕太子丹一番语重心长的陈述后,在秦武阳的表演里加进台词“太子殿下,如果他不愿前往,就让我前去吧!”在处理课文中荆轲的台词部分时,通过“怒斥太子”、“倚柱笑骂”等语言和动作体现出荆轲的有勇有谋,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在“求取信物”的环节中通过对话和自刎的动作描写体现樊於期将军的义勇刚烈。

三、反复排练,关注舞台效果

文字的内容通过课本剧演绎出来就是有血有肉的情景再现。所以在考虑到人物台词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同时,还必须在服饰,礼仪、动作等方面尽可能还原战国时期的面貌。比如战国时期的人物服装的“绕衿谓裙”就是指沿宽边的下身缠绕式的肥大衣服。我专门上了一堂关于战国时期的服饰和礼仪的课。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对战国时期的礼仪服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古人将审美与使用相结合的智慧。比如礼仪方面有秦王接见荆轲时设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当时十分隆重的礼仪,因为此次仪式本来是秦国接受燕国举国投降的重大的“受降仪式”。《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27年,在咸阳宫里,秦王嬴政换上了正装,用最隆重的九宾之礼(由九位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荆轲和秦舞阳带着两样贵重物品:一是当时的秦王嬴政最痛恨的原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二是燕国的督亢地图。秦国咸阳宫殿里原本是举行的一场受降仪式。所以仪式非常隆重。在舞台剧表演时,就安排了9位同学延引荆轲等人进殿的仪式来还原当时的隆重肃穆的召见气氛。

三、添加背景音乐,选择制作道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渲染易水送别的悲壮气氛,剧务精挑细选了几首古典音乐。最后在反复试听,融入表演的打磨下,我们最终选择了《秦时明月》里的《月光》。曲子应景地拉开易水送别的慷慨悲歌,配乐不仅给课本剧增添了离别的凄凉之感,还掺入了一丝无奈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在筹备道具环节,同学们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刺杀秦王準备的信物之一樊於期的头颅是同学们用黑色衣服包裹好的一个篮球,追求形似。在“廷刺秦王”的篇章里,有秦王被追逐环柱而走的紧急情况下,大臣们提醒“王负剑,王负剑”的情节。为了体现秦王的威严,同学们用硬壳纸制作了秦王的宝剑。为了达到秦王把宝剑从剑鞘里面拔出时发出银光。同学们用锡箔纸包裹利剑,达到了逼真的演出效果。为了达到身临其境,全体参与的效果,我和剧务组讨论后安排在座的学生既是观众,又是群众演员。如在“易水送别”篇章里,为了渲染悲壮的气氛,全班同学既有瞋目,又有垂泪涕泣的参与表演。

四、激情演绎,认真反思

在大家精心准备之下,课本剧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观众席上,阵阵掌声响起。

观看完课本剧后,同学们对本次课本剧表演进行评析,各抒己见,踊跃发言。除了对演员表演精到之处给予再次肯定外,还指出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演员在舞台演出时要关注到观看的效果。

我的反思:

编演此次课本剧学生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纷纷感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整个编演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了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篇9:高中政治课本目录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 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2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

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必修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篇10:在学习高中课本

在学习高中课本《边城》节选的时候,开始喜欢这本书。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它细腻而真实,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是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泪流满面。

翠翠是大山里的天使,善良,热于助人,被爷爷呵护着,被两个淳朴兄弟爱着,但最后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故事写得这样淡远,骨子里却尽是悲凉。离散是这样迫近,一切曾经的拥有都可以瞬间成空。时间的触角是那么的细而绵长,都以为我们是被时光照料的孩子,等待在远方的,却是不能回头的沧桑!然而,只要有希望,就总会有明天的曙光。任岁月流逝,细数度过的那些在回忆的凝眸里变得淡远而美丽的日子,生活也就这样继续下去了。

《红楼梦》读后感

早些年就读过红楼梦,再次阅读。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篇11:高中课本经典名言

2)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刘禹锡《锦瑟》)

3)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4)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5)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 矮低斜行闲作草,睛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9)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5)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6)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1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8)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9)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篇12:高中课本文言文集合

(1) 甲、乙两人相邻的排法有多少种?

(2) 甲、乙、丙三人两两不相邻的排法有多少种?

1-1. (改编)用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则其中数字1,2相邻的偶数有多少个?

1-2. (改编)用字母A,B,C,D,E,F,G,H组成无重复字母的英语单词,要求A与B相邻,C与D相邻,E与F相邻,G与H不相邻,这样的英语单词有多少个?

2. (人教A版选修2-3第1.2.2点“组合”例3)(1)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任意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

(2)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任意2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有多少条?

2-1. (改编)空间中有8个点,其中任何四点不共面,则经过其中任意两点的所有直线中异面直线有多少对?

2-2. (改编)用6种不同的颜色把右图中的A,B,C,D四块区域分开,允许不同的区域涂同一颜色,但相邻的区域不能涂同一颜色,则不同的涂

法共有多少种?

3. (人教A版选修2-3第1.3节“二项式定理”例2)(1) 求(1+2x)7的展开式中第4项的系数;

(2) 求x+9的展开式中x3项的系数.

3-1. (改编)求(1+x)3+(1+x)4+(1+x)5+…+(1+x)100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

3-2. (改编)设(1-3x)10=a0+a1x+a2x2+…+a10x10,求下列各式的值:(1)a0,(2)a1+a2+a3+…+a10,(3)a1+a3+a5+…+a9.

4. (人教B版必修1第1.1.3点“集合的基本运算”P18练习B第4题)已知集合A={a,b,c},集合B满足A∪B=A,试问这样的集合B有多少个?如果满足A∩B=B呢?

4-1. (改编)满足M?哿{a1,a2,a3,a4},且M∩{a1,a2,a3}={a1,a2}的集合M的个数是_______.

4-2. (改编)若集合A={x|x2-3x-10≤0},B={x|m+1≤x≤2m-1},且A∩B=B,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

5. (人教A版选修1-1第1.2.2点“充要条件”例3)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 p∶b=0,q:f(x)=ax2+bx+c是偶函数;

(2) p∶x>0,y>0,q∶xy>0;

(3) p∶a>b,q∶a+c>b+c.

5-1. (改编)设集合P={x||x-a|<4},Q={x|x2-4x+3<0},若x∈P是x∈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5-2. (改编)求关于x的方程x2-2ax+4=0的两根x1,x2均大于1的充要条件.

6. (人教A版必修3第1.1.2点“程序框图与算法结构”例6)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6-1. (改编)用程序框图求+++…+的值.

6-2. (改编)已知等差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观察下面的程序框图,若k=5和k=10时,分别有S=和S=,试求数列{an}的通项.

1-1. 先确定末位数字,有2,4两种可能.若末位为2,则次末位为1,其余位任意,有A3 3 种可能;若末位为4,则先让1,2相邻,有A2 2 种可能,再视“1,2”为整体,和3,5排列,有A3 3 种可能.故共有A3 3 +A2 2 A3 3 =18个.

1-2. A与B相邻,C与D相邻,E与F相邻,先捆绑,有A2 2 A2 2 A2 2 种可能;再作为三个整体排列,有A3 3 种可能;G与H不相邻,插入三个整体形成的四个空中的两个空中,有A2 4 种可能.故共有A2 2 A2 2 A2 2 A3 3 A2 4 =576个.

2-1. 直接找异面直线不好找,可先找以其中任意四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C4 8 =70个.又1个四面体中有3对异面直线,故共有210对异面直线.

2-2. 法一 用4种颜色涂,有A4 6 种涂法;用3种颜色涂,有C3 6 C1 3 A2 2 种涂法.故共有480种涂法.

法二 由于A,B,C三块区域两两相邻,故依题意有A3 6 种涂法.而区域D另有4种涂法,故共有A3 6•4=

480种涂法.

3-1. 法一 直接展开,有x2项的系数为C2 3 +C2 4 +C2 5 +…+C2 100 =C3 3 +C2 3 +C2 4 +C2 5 +…+C2 100 -1=C3 101 -1=166 650(因为C3 n +C2 n =C3 n+1 ).

法二 先求和,有原式==,故即求分子展开后的x3项的系数,应为C3 101 -1=166 650.

3-2. (1) 令x=0,得a0=1;

(2) 令x=1,得a0+a1+a2+…+a10=(1-3)10=210,即a1+a2+a3+…+a10=210-1;

(3) 令x=-1,得a0-a1+a2-a3+…+a8-a9+a10=(1+3)10=410,再与a0+a1+a2+…+a10=210作差,得a1+a3+a5+…+a9=29-219.

4. 无论A∪B=A,还是A∩B=B,都得B?哿A,故集合B共有23=8个.

4-1. 即求{a4}的子集的个数,故为2.

4-2. 易知A={x|-2≤x≤5}.

由A∩B=B,知B?哿A.

故若B=,得m+1>2m-1,即m<2;

若B≠,得m+1≤2m-1,m+1≥-2,2m-1≤5,即2≤m≤3.

综上,有m≤3.

5-1. 由题意知Q是P的真子集,又P={x|a-4

5-2. 由二次函数性质,知f(1)=5-2a>0,Δ=4a2-16≥0,a>1,解得2≤a<.

6-1.

上一篇:父亲的菜园 教学设计下一篇:EXCEL公式的应用(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