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长学姐演讲的心得

2024-04-25

听学长学姐演讲的心得(精选3篇)

篇1:听学长学姐演讲的心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生对2013届圆满完成学业的学长学姐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真挚的祝福!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脑海中浮现出了与学长学姐们有关的一幕又一幕:忘不了刚入学时,学长们大汗淋漓的将我们的行李搬进了寝室;忘不了学姐们在烈日下热情的引导;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学长学姐们在文艺晚会上精彩的表演,开启了我对大学文艺表演的认知和憧憬;忘不了在风雨操场,听十佳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学长学姐们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心里,让我下决心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三年里,我踏寻着你们的足迹,日渐成熟,三年后的今天,当我成为了校学生会副书记,校艺术团主持人队长,收获了十佳大学生,XX市优秀大学生的光荣称号时,我没鉴于此而沉迷不前,因为,我看到更多的学长学姐们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向人生之路迈进,我将继续以你们为榜样,时刻鞭策自己奋勇前行。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大学生活中,学长学姐们给我太多的帮助,不知你们是否记得,可我永远铭记,今天,我代表全体学弟学妹向你们郑重的道声:谢谢!

现在,你们的思绪一定在重温着大学的点点滴滴,虽然早已将那笑容镌刻在那毕业照里,却无法描述拍毕业照时是怎样的心情!曾经理所应当的一切,竟一一标上了回忆的标签,在这里,我们向学长学姐们道别,回首当年的成功时,别忘了还有学弟学妹们为你们自豪,当你们失意时,也要记得学弟学妹们的追寻信任!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从今天起,各位学长学姐载着母校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走向漫漫的征途,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我们都将默默的祝福你们,期待着你们捷报频传,最后,衷心祝愿学长学姐们前程似锦,相信XX理工大学这个名字一定会因为学长学姐们而更加响亮!

谢谢大家!

篇2:听学长学姐演讲的心得

(前:掌声)谢谢大家的掌声,不过,我更希望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而鼓掌!我是……(介绍自己的话)。很高兴你们选择了***,选择了***,你们的到来为这片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热土注入了新的血液,愿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美丽的征程。

两年前,我和在座的每一位一样,带着激动的心情,说激动,是因为终于脱离了“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高中生活,也怀揣着梦想与希望,接受着学长学姐的帮助,如今,我自己也成了学姐,回首两年的时光,我最想和大家说的是这样一句话:去追求,去奋斗,去发现,但不要放弃。

一.去追求,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从前的十八年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考上好大学,以至于家长、老师、我们自己都是这条统一生产线上的监察工人,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为了配合十年寒窗苦读的胜利而进行,而当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没有了束缚,同时也没有了目标。这时,我们就要重建理想。谁更快地从这个迷惘期走出来,谁就能更早地走在前面。有些同学热爱知识于是在图书馆里遨游,有些同学身怀绝技于是发展特长,还有些同学能力过硬于是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总而言之,大学并不是休憩地,在这个十字路口,每个人都要认真审视自己,向左或者向右,也许就是截然不同的风景,而这一切的主动权,全在大家的手里。

二.去奋斗,不要以你的现状,判断你的未来,每个人都要努力为梦想而奋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也许你有遗憾,但这一切都过去了,唯有踏踏实实地奋斗才能证明现在的自己。大学的学习再也不是简单的听课、读书,它需要我们广泛阅读、兼收并蓄,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大学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这里有五彩斑斓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会、社团等等都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处世能力等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我们挑战,那么我们将会收获人生的一大笔财富,那就是最美丽的一段青春岁月。

三.去发现,发现身边的美好,感悟身边的快乐。就像此时此刻,坐在你左右两边的那位同学,你有没有好好地发现他们?他们将是陪伴你走过4年大学生活的同窗,开心和忧伤都是与他们一同分享,所以第一步我们就要学会发现身边的人,寻找快乐。除了他们,我们还要学会发现助班、发现老师、发现教授,与他们成为朋友,借鉴经验。同时,还要发现美好的事,每天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最后,发现秘密家园,浙师大的图书馆非常好,有没有去逛过?浙师大的红楼幽静而复古,也是一个好去处。大学是一个文化与精神凝聚的场所,而现在我们出于人生中最富有激情的年龄,不去探索,不去发现,或许我们就错失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四.不要放弃,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弄潮儿。很多时候我们会感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怕,虽然我们走得慢,但是慢也是一种速度。很多时候我们难免失落失利甚至失败,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我们始终要有一份大海的气魄、一份苍穹的广阔。正如俞敏洪说的一样,你骂我是猪,我觉得我连猪都不如,你能拿我怎么办?所以说,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相信自己,自嘲也好,休整也罢,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别世界的只能是美丽的背影。

新学期,新起点,新征程,新希望。我希望大家在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不忘“去追求,去奋斗,去发现,但不要放弃”。不管我们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保持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篇3:听学长学姐演讲的心得

片段1 先理清文章的脉络,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五部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然后把教学点聚焦到第三部分 (第三自然段) 。

师:我们看第三自然段是怎样让文章掀起波澜, 完成从五战士到五壮士的转变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 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 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我们逐句来看。读第一句, 这句话联系文中哪几部分?

生:联系第一、二自然段, 就是“接受任务”和“痛击敌人”这两部分。

师:好, 第一句是前面两段的小结, 也表示新的事情要发生了。那第二句中的“前面有两条路”, 这两条路有何不同?

生1:走第一条路他们能活下来, 走第二条路他们只能牺牲。

师:真了不起, 读出了言外之意。

生2:五壮士走第一条路, 主力部队和老百姓会被敌人追上, 就会不安全;走第二条路敌人就不能追上部队了, 他们就安全了。

生3:这两条路的选择决定了他们是“战士”还是“壮士”!只想到完成任务的就是“战士”, 而想着群众的生死, 心中有他人的, 就是“壮士”。

师:是呀, 这第二句的悬念设置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了。

师:那么这一段中剩下的句子, 联系了文章哪几个部分?说说理由。

生:联系“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

师:理由呢?注意要抓文中关键词进行思考。

生1:“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这两部分都是班长马宝玉的一个“走”字引起的, 因为有这个决定, 才有后面的事发生。

生2:这个“走”字, 就意味着五壮士最终和敌人顶峰相遇, 必然有一个力量悬殊的战斗。

生3:班长马宝玉在这个“走”字说出时, 就知道了不可能活着回来, 已经做了牺牲的准备。

师:好, 我们来整理一下, 第三自然段先把前面的内容小结一下, 又在选择哪条路时设置了悬念, 一个“走”字联系了后面两部分, 引出了下文, 掀起了高潮。这种写法叫起—承—转—合。那么这个转折部分就是什么?为什么?

生1:就是“走!”

生2:文中, 马宝玉在说“走”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

生3:他们决定走三面悬崖的棋盘陀, 目的是把敌人引上绝路, 也做着自己牺牲的准备。

生4:一个“走”完成了从“战士”到“壮士”的转变。

师:是的, 走这条路意味着舍己为人。这五个战士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 最小的胡德林、胡福才只有十七八岁。这样的行为称得上“五位壮士”。

师:第三自然段起—承—转—合, 跌宕起伏, 最难写的就是———“转”, 此文写得好!以后我们在阅读情节比较曲折的文章时, 要关注这样的段落,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

启示

1. 解读文本必须慧眼识珠

听过该课的很多节公开课, 发现在教学中, 都忽略了第三自然段。原因在于教师从理解内容的视角解读文本, 认为作者仅是寥寥几笔, 平铺直叙, 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 所以教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顶峰歼敌”“壮烈跳崖”这两个场景中, 认为这是文本的重点, 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章节, 最能体现五壮士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但是, 李老师却慧眼识珠, 一下子抓住了看似并不起眼的第三自然段, 在看似平常处发掘其独特的价值:从表达的情感而言, 这段是战士从接受命令、完成任务到为了人民利益、舍生取义的转变, 是从战士到壮士的升华, 从而使五壮士形象更加丰满可信。壮士不是一下子铸就的, 只有在群众和自己的安危之间舍生取义, 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号。该段中那个斩钉截铁的“走”, 荡气回肠, 一个平凡的字却意蕴深刻, 抓住“走”这个关键词进行教学, 点到了品味语言的穴, 把准了品味文章情感的脉。李老师抓住了这一段, 无疑抓住了理解课文、把握情感的核心, 抓住此段教学, 突出了重点并突破了难点。从表达的视角看, 该段是故事发展、推向高潮的支柱, 是文章的“腰”, 起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抓住这一段, 不仅能洞悉作者的行文线索, 还能明晰文章的内部结构。

文本解读的到位决定教学的效果。所以, 在未来的教学中, 教师解读文本时, 不能粗浅地停留在文章显而易见处, 只是模糊地意会文本, 或者仅是关注内容和情感, 而是应该从作者的视角, 深层领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 知道写法, 才有正确的学法, 才有教学的最大化。

2. 学习课文必须关注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所以, 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 必须在篇章的层面, 进行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但是, 综观教学现状, 由于难于操作, 教师对文章结构的教学仅停留在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上, 对文章结构的内在机理弃之一边, 进行段和句的肢解, 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深层领悟, 教学结果自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盲人摸象一般盲目, 留下的是断续的情节、零碎的线索、模糊的人物。李老师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 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进而品味出文章的精妙构思。此环节到位的教学, 不但使学生明晰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道了故事行走的轨迹, 使文章的各个段落在学生的思维中, 不再是各自为政, 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每一部分是整体观照下的有机组成, 更重要的是, 学生阅读那些叙事类的文章, 如果篇幅比较长, 情节比较曲折, 要细细地咀嚼, 慢慢地体悟, 从而获得解读长文的一把钥匙。

片段2 学习文章描写群像的方法

师: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写五个人和写一个人一样吗?把写五个人的句子全部找出来。

师:李老师把“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中描写五壮士的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 大家对比思考, 写法不一样在哪里?

出示:

生1:“痛击敌人”场面, 作者是五个壮士的一个一个写。

师:这叫逐一描写法。

生2:“顶峰歼敌”是班长马宝玉一个重点写, 别的壮士一笔略过。

师:这叫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

师:读一读, 体会一下:为什么“痛击敌人”一个一个写, “顶峰歼敌”重点写一个。

生1:动作不同, 所以一一列举, “顶峰歼敌”动作是相同的就不必一一列举了。

生2:马宝玉是五壮士的代表, 所以“顶峰歼敌”重点描写他。

生3:这样写文章有变化。

师:大家真了不起, 能发现文章描写的秘密, 以后写人物群体时, 我们可以逐一描写法和点面结合法交错来写。

启示

教学内容必须基于文本特点。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 都是当作普通的写人文章来教,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但是, 李老师敏锐地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特质:它是我们小学阶段唯一一篇写人物群体的文章, 五壮士的行为融合在掩护群众这个特定的事件中, 都有共同的精神和气节, 所以从教材的教学价值而言, 还承载了如何写群体人物的目标。如何写,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李老师在教学中, 把“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这两部分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顿悟:作者逐一抓住人物的特点, 进行各具神采的描写, 展现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风采, 这是群体描写的根本;但是如果仅仅都是逐一描写法, 那么会变得面面俱到, 成了人物介绍的罗列, “红花需要绿叶衬”, 所以要点面结合, “点”是对人物细致刻画, 突出典型的人物, 体现深度;“面”是顾全大局, 体现广度。这样, 学生以后在描写群体人物时, 用“逐一描写法”和“点面结合”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甚至可以迁移、延伸到场面描写中。

二、合起来, 浑然一体

这两片段看似是独立的两个环节, 但是合起来看, 是层层叠加、逐步深入的, 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从两环节安排的序列来看, 前者是把握文理, 从篇章的角度;后者是典型的段落对比, 遵循了阅读教学的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从体会表达的角度, 前一部分是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 后一部分是关注细节, 从遣词造句的层面;从学生能力培养而言, 让学生获得阅读写人文章策略, 先从整体上关注事件的发展, 再关注人物的细节。李老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点、保持点都归结于既适合于语言文字教学又利于学生语言学习上, 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最大化。

该课教学不仅是一个视觉上的盛宴, 也不仅仅止于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的教学, 而是为改变目前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给一线教师未来的教学诸多的启迪, 具有深远的后续价值。

摘要:撷取李卫东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两个核心片段进行剖析:分开看, 各具神采;合起来, 浑然一体。

关键词:片段剖析,文本特点

参考文献

上一篇:藏海诗话下一篇:初二读后感600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