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个监控重点,提升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实效性

2024-06-20

强化三个监控重点,提升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实效性(精选2篇)

篇1:强化三个监控重点,提升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实效性

强化三个监控重点,提升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实效性

一是强化实时监控。督促行政审批部门清理审批事项、规范工作流程,围绕审批事项的各个环节,科学设置监控点,对审批过程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充分用好电子监察系统中的数据自动备份和报警功能,不定期查看行政审批部门已办和在办事项的详细记录,切实杜绝防止部门随意删改业务系统数据,规避监察。

二是强化节点监控。合理设置预警纠错节点,将各个节点分别归类为预警提示类型和异常纠错类型,分别由监控系统和监察人员开展同步监控,即时筛选业务流程中的违规和疑似违规信息,在节点进行提示和预警。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设置了一般提示、质询、督办三种处理方式,督促有关单位整改。

三是强化社会监控。通过定期开展效能建设问卷调查、开通效能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社会各界对便民服务中心的监控,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经查属实的违规行为,纳入年度考核扣分项,造成较大或重大负面影响的,切实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切实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作风兴县建设。

篇2:强化三个监控重点,提升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实效性

自2004年以来,北方重工集团纪委 共完成效能监察选题立项70余项,为企业节约资金或挽回经济损失5 000余万元,有效地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促进了企业廉政勤政建设。总结公司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重点在抓住“三个支撑点”上下功夫,使效能监察成为企业纪检监察同经营管理工作的最佳契合点。抓住“切入点”,注重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和程序性

搞好选题立项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课题若选得过大或把握不住切入点,就有可能造成工作周期太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选准“切入点”,这是搞好效能监察的一个“支撑点”。只有抓住“切入点”,才能保证效能监察的针对性和程序性。

一是统一认识,明确选题的着眼点。我们在每年年初部署效能监察工作时,都要求各单位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经济效益的流失点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选择那些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的“瓶颈”问题作为选题立项,并按照可行性分析、确定预期目标等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进行调研分析,提高选题质量。各分、子公司纪检部门按照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的要求,采取征求行政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意见、听取职工群众反映等多种形式,首先确定效能监察选题范围;然后组织必要的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情况,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讨论,决定选题立项。如2006年动力处所立的“降低供电功率因数项目”,在处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纪委确立了以“提高供电系统供电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为目的的效能监察立项。重点对目前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低于90%的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力争用户供电功率因数达到92%,最终减少供电网络的无谓损失。经过几个月的跟踪、检查、考核,在保证生产单位用电的前提下,通过负荷分析,及时调整用电线路,提高110KV用电量等措施,截止到11月底,绝大多数用户功率因数达到94%以上,购电量与上年同比下降了31%达249.65千瓦时,共节约电费100.61万元,同时获得包头市供电局奖励46.6551万元。

三是严格按程序立项,增强选题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各单位注意严把选题质量关,在课题确定之后及时填写公司统一设制的“效能监察立项表”,经本单位行政领导和纪委领导审批,连同实施方案等材料报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进行审核、备案。由于工作程序严谨,使立项的课题更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为效能监察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抓住“关重点”,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每一步工作都能规范运作、真抓实查,是保证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关重点”,也是搞好效能监察的又一个“支撑点”。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两个到位”、“五个清楚”。

“两个到位”,即组织保证到位和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到位。“组织保证到位”,是指开展效能监察首先要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齐抓共管、纪监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靠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此,公司和各单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重点讨论研究效能监察选题和实施方案,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相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工作要求。“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到位”,是指开展效能监察的实施方案要做到“五明确”,即方法步骤明确,工作分工明确,工作标准明确,责任要求明确,奖惩落实明确。

“五个清楚”,即对效能监察课题所涉及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要摸清楚,存在的问题要检查清楚,产生的原因要分析清楚,有关人员应负的责任要分清楚,整改建议和措施要落实清楚。以确保工作不走过场。如集团公司去年开展的“关于民品清欠工作的效能监察”,从开始立项就按要求建立了工作小组,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参与部门应负的责任。进入检查实施阶段后,工作小组成员深入到受检单位,着重抽检了有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查阅审核了大量原始单据、票据和工作台账,特别是财务账。还采取个别谈话、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了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查清了债权形成的主要原因,向公司决策层和经营层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之后,纪委监察处组织法律室、清欠办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效能监察的监督检查,由纪委书记专门汇报效能监察情况。效能监查促进了依法清欠,2005年共清欠回款3.8亿元,2006年1至9月清欠回款1.789亿元。抓住“伸展点”,确保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效能监察是一项专业性、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经过检查阶段、实施了必要的奖惩、提出了整改建议,整个工作就可以结束了。要真正体现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还有一个重要“支撑点”不可忽视,就是“伸展点”,也就是“长效机制”的建设问题。我们从三方面入手,狠抓“伸展点”。

一是抓好跟踪检查。在给各单位下发效能监察通知书、提出限期整改建议后,要听取受检单位整改措施的专题汇报,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检查。二是抓好全过程督查。公司统一印制了《效能监察实施结果报告单》,要求受检单位把实施整改的效果填入表中,要用数据和实例说话,向本单位行政领导汇报,与相关部门沟通情况。然后报公司纪委监察处备案,随时准备接受抽检。三是抓好总结提高。在下个课题或次年效能监察开始前组织回头看,进行再分析,通过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以选好新的切入点,把效能监察引向深入。比如“铸钢公司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影响该公司生存发展,而且影响集团公司生产大局和对外形象。铸钢公司纪委针对这一问题,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立项课题,开展效能监察,在摸清底数、找出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后,他们加强跟踪检查,及时将整改效果向集团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纪委监察处汇报。由于实施了全过程的效能监察,因而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不仅从源头上堵塞了漏洞,规范了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质量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

贵在坚持、重在实效,开创效能监察工作新局面

实际效果是检验评判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近年来,北方重工集团效能监察工作在维护政治大局、改善经营质量、取得社会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反腐倡廉五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开创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新局面。

从维护政治大局看,各级领导人员勤政务实、履职尽责能力普遍增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集团公司不仅压缩减少了非生产性支出,而且进一步弘扬了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精神,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改革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

从改善经营质量看,有效地降控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006年是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年”。纪委监察处根据“经济效益年”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对各成员单位所立的28个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仅此一项,1至11月公司累计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44万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18万元,增加和创造经济效益5 160万元。

从取得社会效益看,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企业稳定。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工作,2004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4 200余人次,受理群众来信86件,使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解决,为维护企业稳定、构建和谐企业做出了贡献。

从提升管理水平看,及时堵塞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对易发问题的重点部位加强了制约和监督,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如物资公司今年针对《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开展效能监察,抓住物资采购、管理、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将标准化管理纳入整个监察过程之中,1至10月集团公司共节约物资采购资金2 045万元。从促进反腐倡廉看,各级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勤政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在开展效能监察过程中,公司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效能监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治理和解决腐败与职务犯罪问题的力度,成效显著。自2003年以来,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包头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上一篇:2023年司法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怡园小学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