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2024-06-22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通用8篇)

篇1: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引导语: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喜欢用音乐煮文字。出版有作品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丁立梅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像一束束阳光,慢慢渗入人的心灵。

《暖爱》这本散文集,像正在缓慢绽放的花儿。阅读它,就像是在闻花香,温暖亲切的文字,就那么诗意地映入眼帘。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却通俗易懂,直抵心声。丁立梅的文字,处处都溢着芬芳。

人生不易,有悲伤有阴霾,可因为有爱在,便有春暖花开。你的爱,我的暖。

爱是世间生灵所特有的情感,若是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是可见,可听,可嗅,可触的。暖暖的爱,是种无形的力量,慢慢融化人内心的冰雪。这种感受,是独一无二的。人世间,因爱生暖,又因暖生爱。一颗爱的心上,住着的是善良是温暖。你被暖着了,他被暖着了,整个世界便被暖着了。世界因此美好得让人留恋,让人不舍。

《暖爱》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为有一种爱,叫血缘。亲人间哪里会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断。这种爱,叫血缘。

第一辑中的二十余篇散文,是写亲情。篇篇暖人心。字里行间里血浓于水的亲情,胜过千言万语,只看见爱在心头荡漾。此时无声胜有声。像是雨后,爱的阳光把大地包围着,折射成七种颜色的彩虹。世界也随着它而色彩斑斓。亲情,是最真切的感情,最无私的爱,最动人的力量。

散文之一《天堂有棵枇杷树》,名字听起来就很动人。一位年轻母亲患上癌症,在快要走前为了让儿子不会难过,她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儿子会在天堂种枇杷树,使儿子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母亲走后,孩子一点也不悲伤,他坚信妈妈是去了天堂,是去种枇杷树了。妈妈真诚的母爱,在此刻显得无限耀眼。

一些年后,孩子终于长大,长大到明白死亡,原是尘世永隔。他没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曾离开过他。他也因此学会怎样在人生的无奈与伤痛里,种出一棵希望的枇杷树来,而后静静等待幸福的降临。

这些浸润着书香的文字,似乎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的母亲以自己的爱让儿子保持快乐,勇敢面对生活。

【篇二: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我读书,不太习惯按常理从头至尾,而是喜欢随手乱翻,尤其是看散文集这样的书。现在,我看丁立梅的《忽然花开》,就是那么随意乱读,恰好读到了这一句:这世上,有些喜欢,是猝然降临的。也许只是一个回眸,也许只是一声轻叹,那种懂得,便入了心入了肺。仿佛前世今生的给定。

忍不住有些讶然。清浅的文字,却又包裹了浓郁而淡定的人生况味,更是契合了这本书的书名:《忽然花开》。是的,是这样的一处偶然,风景,或者过程,或者,由此而产生的某种无以名状的体验,瞬间而至的激动与欣喜,乃至可以想像的绵延悠长的回味,它们骤然抵达丁立梅的笔下,并化作稠密的温润,沿着我们的视角线脉,进入我们已然有些干涸的情感心田。

事实上丁立梅正是某种意义上的美与善的记录者与传播者。栀子花、葱花、粽子、手套、雪、槐花炒鸡蛋、过年诸如此类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状或者琐事,在丁立梅那里都重新发现和诠释,她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些无华之物事的内在灵光,是它们被岁月掩盖的热情与爱。

也不是没有忧伤。譬如对早年乡村清洁生活的怀想,对年华逝去的感念,对爱情不可挽留的幽怨,对生命无法完美的怜惜。然而,即使是伤痛,丁立梅也不愿意用失落的词语。这样的时光,非常的幸福,非常的暖。她说。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静之人,良善之人,时刻准备着赞美之人。而忧伤,也成了她与生活相互取暖的方式。

暗香浮动,心有戚戚。今天,当我们与丁立梅相遇,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悸动,一种源于人性的纯真歌唱与持久的怜爱。

【篇三: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大凡江浙文人,心思细腻,伤感味特浓;大凡女性文人,都多才多艺,通晓人情世故。丁立梅当然是女文人里更出色的了,读其散文,可以找到江浙文人的共性,也可以玩味于花草、水果之中。

丁立梅的散文我读得最认真的是《忽然花开》这本散文集子,花了很多时间去慢慢的品味、欣赏、把玩,从中体会到许多其他时候没有感触到的东西,读完全书,就想把我的想法整理成文。

《忽然花开》的文字非常的柔。满纸都是那些柔弱的文字,没有多少能够硬起来。而它的柔又与其他的柔有所不同,分为两种,一是女人之柔,那种阴性美,也是女人天生的文字选择癖,选择文字本身最优美的外型;二是江南水乡之柔,是那种水质之柔,这与作者丁立梅生活在江浙水乡有关,从水乡的生活里找到了它的柔美之长,也把那些柔美换成了文字。这些都可以说是天生的地域造就了丁立梅。

《忽然花开》散发着淡淡的伤愁。每篇文章里都有一种作者的心伤和愁怨。一是岁月的流逝,带给作者无限的感伤和追忆,水乡童年的美好记忆都已经灰灰烟灭,留下的只是记忆里的那点空间,那小小的空间里塞满了伤感的文字。二是女人之怀的心愁,生就一个女人的丁立梅,对周围的很多东西都有扯不去的愁急、担心,她却把这些都表现在她的文字里,染着文字的重色和人情。

《忽然花开》的文字里所侃的都是家庭琐碎,那些只有女人才能够感触到的话题,在丁立梅的文字里都有,并且能够感觉到作者被家庭生活所累,有一种疲乏的压力在她的精神里拖壹。这也许与作者一直生活在江南有关,那潮湿的空气专门侵害她的身体,让她的心力郁闷、压抑,无法舒散而有所痛疾。这也许是江南女人忍疼柔弱,性格温柔委婉的本质原因。

《忽然花开》的语言有一种很浓的侃味,像三言二拍里市井聊侃,散播着生活的清香。又带有丁立梅式的娇滴,让人读起来特别的人情化,也像与她对话一般,很容易找到兴奋点。也给时下的大众阅读减轻了阅读压力,读起来轻松、自然、活泼。

丁立梅是一个非常热爱水果的江南女子。她生活在江南的乡下,从小吃到的水果非常少,希望吃到很多不同地方的水果,这只是她童年的梦想。她热爱水果并不是只喜欢吃,更爱的是水果的艳丽。因为水果的艳丽代表着女人的美丽和喜好,丁立梅却是喜好与欣赏,还有拥有。这些也许是女人在物质方面的向往而已,丁都无藏的表现在自己的散文里,可见她的胸境。

丁立梅是一个崇尚鲜花的江南花痴。江南之乡,家家户户都喜爱养花,这花在家庭生活里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修养,为的是修剪自己的心灵。所有的花都是丁的心灵,是她写作里的灵魂,在她的写作生涯中为她打扫心灵的窗户,让她感觉到每种花都很美。

如果做一个女子去阅读《忽然花开》,那就要准备泪水和哭声作为器具,也许会更加有味。

【篇四: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在我的潜意识中,丁立梅是一个细致娟秀的女人,当我翻开她的散文集《且听风吟》之后,禁不住哑然失笑,我的猜测竟然出奇地准。文如其人,不信,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字里行间,倾听她娓娓述说珍藏在心里的故事。

《且听风吟》是一本散文集,亦是作者的生活记录。

在质朴的文字里,我们可以同作者一起在乡村的茅草屋里听奶奶讲故事,在冬天的清晨试穿母亲的嫁衣,在春天里品味刺槐的香味这一切被记录得那样清晰,那样细腻。一些蒙尘的旧碟片被我不经意间翻找出来,一些旧岁月走远了,痕迹却是留下了。是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生活过的一切不会黯然消失,不管你走到哪里,旧日生活的刻痕都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你,走啊走,让你在淡淡的怀旧中感受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底蕴。

爱情是人生的盐,借助于它,人们才体味得出人世间的情趣。德莱塞有一句话说得好:爱情是女人所能给的一切,但这是上帝允许我们带进坟墓里去的唯一的尘世间的东西。丁立梅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人,她把尘世间的爱情看得很重,对爱情的表现方式更为得体,为此,她倾注了足够多的笔墨。她独具匠心地把文字里的爱情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融为一体,既有温婉典雅的媚惑,又有清淡朴实的磁力,毫不夸张地袒露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她做的一顿饭保养他的胃,好保养她与他的爱;憧憬着永远相守平淡爱情的漫长而又充实的日子,把岁月的风吹雨打全部凝结在恬静里;一个人的世界,再小,也是旷野。很难想象还会有比这说得更到位的。我清晰地感受到一颗对爱情渴望到极致忠诚到永远的心在有节奏地跳动。我的玫瑰梦谢了,但温暖的日子却很厚实地包裹了我。是啊,花期是短暂的,但太阳却每天都在升起,有了这样的心境,青春时的一帘幽梦就会朝朝暮暮拥你入眠。

作者的眼光是多情的,她看水水扬波,看山山舞蹈,动感的心情牵引着动感的文字在生活的路上恣意地徜徉。于是,栀子花开了,菊花开了,水仙花开了,豆荚长成了;于是女人开始逛街,恋人开始相约,亲人开始相聚,生活涨潮了,平平常常的日子日升月沉的日子就这样被作者以女性特有的耐心描绘得跌宕起伏,充满着温馨,演绎着浪漫,闪烁着光芒。更令我们动情的是,作者铭记着山乡和城市养育着我们长大,我们今天的富足有着咸菜泡饭的印记。这是何等深厚的对父老乡亲刻骨铭心地感恩!

读着读着,我不得不佩服丁立梅胸怀的坦荡和的立意的高远。在她的心里,春天的阳光无时无刻不在,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阳光在他手腕上划过的那道很耀眼的光芒都会长久地在我们的心里驻留,成为鼓舞我们直面困难微笑着走向明天的动力源。在她的意识里,窗外,有我们自己的天空呢,一弯新月,一方暖阳,总是把我们的心照得透亮。为此,她坚信:我们还有足够的资本让自己活得灿烂。用优美的文字和瑰丽的想象提升着一篇篇短文的境界,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豁达与智慧。

读着《且听风吟》,我的心暖暖的。把平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普通的生活打扮得花团锦簇,我们的人生真的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且听风吟》读完了,我也把作者珍藏在心里的故事珍藏在自己的心里。

篇2: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1

丁立梅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天堂有棵枇杷树》。母亲得了癌症,因为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儿子便问母亲头发哪里去了?母亲回答去了天堂,还说自己不久后也会去,她会在天堂种下一棵枇杷树,(儿子最喜欢吃枇杷),孩子信以为真。不久后母亲安静的离去,儿子只是觉得母亲去了天堂给自己种枇杷树去了。孩子长大后明白了什么是死亡,他也从此学会在伤痛与无奈之中在心中种下了一棵枇杷树……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人们对死亡十分的排斥与恐惧。但实际上,人们并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失去,失去爱你的亲人,失去你已经拥有的亲情,失去你看到的这个世界,失去你所拥有的爱与被爱的一切。

而且这些失去是永远的,是不可替代的,再也找不到比家人更爱你的人,找不到比你努力后更想分享的人,找不到比眼前更美好的爱的世界。

这是一种无奈,我们再努力也无法避免。有人想长生不老,但当你真长生不老时,你又会发现,你要忍受你身边其他的亲人的离去,忍受你一个人的孤独,而所有一切的美好,都终将变成你脑海里的往事,而并非真正的“美好”,因为那时,你就会像原来一样的无奈,一样的痛苦。

如果无论怎样都是无奈的、痛苦的,那我们为什么又不能像文中的“儿子”一样,在无奈与伤痛中去直面亲人的离去呢?虽然你失去了亲人,但是亲人对你的爱已铭记在你的心里;虽然你失去了你拥有的亲人的温暖,但这些你至少拥有过,亲人的温暖会永远印在你的脑海中永不凋零;虽然你会失去你曾经拥有的这个温暖的世界,但一定要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才会不辜负亲人对你的爱与期待。

我的奶奶走了,也去了天堂。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对我说再也不能给我做饭了,奶奶的爱是简单的也是最深切的。我一定会坚强,会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奶奶在天堂也会高兴的。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2

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看到了这本书。可能是缘分吧!就拿回家看了。

遇见。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遇见。路边的小草,掉光了叶子的行道树,远处的山,天空中的云。每一天见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是新的遇见。

遇见这本书讲的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近看到一些书中,这本书是看到最轻松的。书中的文字很平淡,简单易懂。不需要费脑子。还有就是时不时溢出来的满满的幸福感,让读着仿佛也切身的感受到了。生活有时候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一个拥抱都是满满的爱。在你觉得他不会出现的时候,他却出现了,这就是感动。或者说这就是真心。生活就像一块磨刀石,慢慢的把青春的激情一点点的抹去,渐渐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有人说爱情经得住磨难,经不起平淡。可见平淡是杀伤力有多大。什么是平淡呢?为什么经不起平淡?请允许我大言不惭。爱情经不起平淡是因为彼此的神秘感已经消失,对伴侣就像对自己一样熟悉。缺点优点都已经暴露无疑。最后对方的优点视而不见,缺点却一目了然。

有些人还是守得住平淡的。就像想遇见这本书的作者,彼此的一些关心。生活好不好看细节。细节确实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问题。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处理方式是更方便自己还是更方便伴侣。

只能说,对书中的作者是满满的羡慕。前几章是秀恩爱,中间几张秀美好的童年生活和曾经的老房子,最后几张这是天南地北的到处去旅游。时不时的插两首诗。看的也是醉了。

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东西。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我觉得幸福是一种心境。简单、纯粹、快乐,就是幸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抓住此时此刻,享受此时此刻。

以前只知道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两天又学到了己所欲勿强施于人。人人生而不同,你所欲非彼所欲。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道理需要我去学习。一点点的成长中……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3

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温暖,这可能只有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但是一本《丁立梅散文》会让你觉得文字就是一锅汤,而丁立梅,正是极好的厨师,用水将其净化成最温暖,最香的一锅汤,令人心神俱暖,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谛。

本书虽说是散文,实则却讲述了生活中一件件平凡小事,从修车师傅到少管所的父亲,体现了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在人间的各种体现,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的情感,作者丁立梅作为一位江苏教师,用心,全力奉献于此书中。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是呀!连名字竟都如此有诗意,从封面到内容,无不有一种宁静纯洁质朴美,一朵朵梅花点缀,拼成不同的笑脸,凭一书得了14个国内大奖,她的散文多次被中考试卷阅读分析选中,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佳作,她的作品,均有一个特点,便是整书只有一种色调,如:白色——《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黄色——《暖爱》……又会在文中看似不经意地加入适当环境描写,更是不止一次地让读者不小心触动心房。

读她的散文,真的不像原来看的《张晓风散文》、《林清玄散文》那样玄奥,好像文字成了黑洞,只有你看不透的,却没有你全看懂的,玄幻得有些不自然,丁立梅的散文注重于细节,尤其是生活中细节,这也是我更爱看她的散文原因之一,对生活的散,才能让读者的聚,视自才便于相迎,其中一个老汉看少管所儿子的故事成为我一度最喜欢的。

散文讲了一个年过六旬老汉,儿子在外面闹事抓进少管所,一路上作者伴着老汉看儿子,车上老汉不止一次扬言要如何管教儿子,甚至放下狠话,但真正见了面,那实实在在的情,从神色上便已如山洪暴发“儿子,爹等你出来”一句话实在是令人动容,天下父母哪个不是如此?嘴上十分严格,却实际心痛自己孩子,别的人说父母有家暴亦或是不爱他了,但这就是爱,父母骂你,是因为他们怕。打你,是为你成绩着急!散文不仅教我们煮文字的乐趣,更教给我们潜于生活的人间之情,要知道,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篇3: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丁立梅喜欢使用简短的句子,即使是非常复杂的意思,她也有特别的本领,化繁就简,避长就短,这使得她的文字字字珠玑,读起来如鸣佩环,有玉器相触的悦耳声。她选用的,多是色彩鲜艳的富有质感的字与词,就像一位讲究的建筑大师,对一砖一瓦的选择都是精益求精的,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成就丁立梅。她的思维是极其跳跃的,即使是在写“实”,她也很少能围绕具体的“实”说上三句话,也许第二句话,甚至是一句话说到一半,她的思维就已经从这朵云彩跳到了另一朵云彩上。她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读她的文字,思维要跟得上那些灵动的、光怪陆离的意象。她的文字丰润而鲜活,有诗的意韵,却没有诗的晦涩和佶屈聱牙。她的文字的美,是面向大众的,能为普通读者理解与接受。她的作品那么受欢迎,能被那么多读者,包括同样在码字的作家同行记住,就理所当然了。

读丁立梅的散文,有两点让人无法回避。一是她的文字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花”,不管是正面写花的,还是信手拈来以花作比喻的。丁立梅熟悉许多种花,包括常见的和不常见的。这些花也给她的文字增添了花一样的美丽。女人爱花,是天性,但一位女性作家,这么痴情于花,在她的文字中赋予花那么多的灵性,却不多见。另一点,是她散文里的那些故事。擅长讲故事,似乎是小说家的专长,而写散文的丁立梅讲的每一个故事,同样很美,很感人。哪怕是一个傻子,在丁立梅的故事中,也如同“美女”一样美好(《美女》)。有时在一篇散文中,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在一篇散文中,如果她只讲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这篇散文的主体,那么,这篇散文是完全可以当成一篇优美的小说来欣赏的。这样的散文通常都具有缠绵悱恻的意境。丁立梅在散文中很少讲道理,却非常钟情于讲故事,就像她的文字中开满了这样那样的“花”。她的文字,细腻而感性,富有文学的美。

无论是形式的美,还是内容的美,丁立梅通过文字最终想传递的,是情感的美、人性的美。在丁立梅的散文中,很少见到假恶丑,她用她美丽的文字讲述的都是美丽的景与物、情与事。有些文字,讲述的虽是一个命运悲剧,或爱情悲剧,读者首先感受到的,却不是悲,而是美,人性之美。“锦瑟年华,一段情缘,唱尽前世今生。”这是《咫尺天涯,木偶不说话》结尾的一句话,寥寥数字,用在当用,即有了穿越时空、荡涤灵魂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最柔软处,催人泪下。美好的东西,向来是极具感染力的,能在人的内心引起共鸣与震撼。包括美丽的文字。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丁立梅著,金城出版社2015年)

附: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儿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俩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始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丁立梅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

鉴赏空间

丁立梅善于用“智”观察社会,用“才”编织故事,用“心”描写生活,一棵草,一片叶子,一场雪……总之,一切可以收入眼底的东西,都能被她一一捕捉,并用干净明亮的语言、温馨暖心的文字,让这些看似平常无华的一草一木以极其阳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万物的葱郁、生命的清新。

文中,一本普通的《诗经》,一间温情的阅览室,一簇幽幽的七里香,一位冷漠的管理员,这些平凡的人和物,经她低唱轻吟,便融入了灵性和热情,氤氲着善良和希望。她的文字便有了灵魂,犹如一缕春风,又如一丝细雨,带来一种柔柔的温暖,注入一股淡淡的清新。

如果说郭沫若的《白鹭》是能让人反复品味的一篇美文,那么,丁立梅的《幽幽七里香》就是会让人唇齿留香的一杯清茶。

读有所思

1.文中三次描写“七里香”,各有什么作用?

2.简析第(4)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篇4: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链接中考

《爱的语言》(2005年南通市)、《祖母的葵花》(2006年江苏淮安市)、《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008年徐州市)、《小扇轻摇的时光》(2008年河北省)。

女人如花

丁立梅

她居然叫如花,王如花。别人唤她,如花,如花。乍听之下,以为定是个闭月羞花之貌的小女子。而事实上,她快五十岁了,人长得粗壮结实,脸上沟壑纵横。

最感染人的是她的笑,笑声朗朗,几里外可闻。我最初是因她的笑注意到她的,一群人中,她的笑,如金属相扣,丁丁当当。

门楣儿不惹眼,是一间旧房子,上悬一块木牌:家政服务中心。一屋的人,不知说起什么好笑的事,惹得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到我在看她,她的笑并未停住,而是带着笑问,小妹子,你需要什么服务?说话间,她已掏出她的名片,递到我跟前。

这委实让我吃一惊。低头看她的名片,“王如花”三个

心灵花开

文似看山不喜平。乍看题目《女人如花》,心想作者定写的是如花般美丽的女人吧!开头读来便让人恍然,哦,一个叫王如花的五十来岁的女人,粗壮结实,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一个门楣很不起眼的家政服务中心小老板,竟然也有名片,让人意料之外的更有:她的名片上“印一朵硕大的红牡丹,开得喜笑颜开。”麻利能干的如花,有着不堪的家境——瘫痪在床的男人,判刑入狱的儿子,但她依然丁丁当当地笑着,因为她坚信生活终有“柳暗花明”那一天。文章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刻画了一个乐观、坚强、勤劳的人物,唯妙唯肖。

且读且思

1.王如花在给“我”家打扫房间时,插叙了哪两件事?

2.第二段中“她的笑,如金属相扣,丁丁当当”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请你说说王如花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读完本文,请把你的感悟表述出来。(100字左右)

掌心化雪

丁立梅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选自《扬子晚报》2008年12月19日)

画龙点睛

自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文章让幼小卑微的孩子们得到真正的精神抚慰与无形的心灵激励,而不是简单无情的物质施舍。最后的点睛之笔在使文章主题突出的同时,也升华了文章中心。虎头猪肚豹尾,此文豹尾结得温暖,豹尾结得简洁,豹尾结得极有深蕴。细细读来,不禁会赞叹作者的匠心独具。亲爱的同学们,用心打造结尾,写好点睛之笔,你的作文一定会靓丽起来。

且读且思

1.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深刻含义。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

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她”得了一等奖时的心情。

4.请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妙处。

爱到无力

丁立梅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姐姐的孩子,好好地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现在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选自《杂文报》2009年2月16日,选文有删改)

润物无声

文人墨客描写母亲,大多是伟大、坚强、慈祥的形象,而作者却独辟蹊径,写母亲老了,已经爱到无力。善良勤劳的母亲已经今非昔比,老了,倦了。“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这一句句话语,让读者读到这,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立意之新,立意之深,更须同学们深入揣摩。“子欲养而母不待”,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着孝敬我们的长辈哟!

且读且思

1.本文善用修辞,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2.请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两个描写母爱的句子。

篇5:丁立梅散文读后感

我一直以为人是有前世的,而我的前世,一定是一棵植物,开着浅紫色的花,长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兀自芬芳。

直到有一天,再次遇见它,我才在恍惚中清醒。那一刻,我心是欢喜的,眼角渗出的是热泪。

我写过很多花,蝴蝶兰、杏花、桃花、海棠、野菊花……却从来没有一种花真正让我低眉,不再心仪别花。它们所触及的无非是我的视觉和嗅觉,而“暗香”的出现惊艳了我所有的时光,把一种叫灵魂的东西牵了又牵。

出生在乡下,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植物。小时候,河滩边田野里玩耍,一群丫头小子玩“过家家”,泥巴沾上脑门,青草染绿裤腿,顶着回家被骂的风险,也算是“疯张”一回。乡下没有多么名贵的花卉,有的只是一些不知名的碎花。颜色清丽,形状单调,姿态却万千。一到五月,蔓延出一种叫“喇叭花”的小草,是藤蔓状,可以缠绕树木延伸,亦可以在平坦的土壤中独自向前铺展。每一条藤蔓上会开出许许多多紫色的小花,面朝上,酷似村委会的高音喇叭。我迷恋紫色,

总觉得紫色有一种淡淡的情怀和朦胧的幻觉,像多情而忧伤的某一个姑娘,她的心在远方……

它浓浓的翠叶,在时光中裁剪风月,在晨曦里沐浴甘露,然后孕育出朵朵浅紫色的花,借岁月的一剪方寸浅琢。没有炫耀,没有张扬,安静孤独却满足自如。

这样的一种花草,它在尘世里该是多么安静呀!倘若有一段倾城之恋,谁又会懂得这不倾国倾城的容貌下隐含的高雅之心?

我亦是一株植物,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求招来蝶儿共舞,只愿岁岁安静芬芳。

三年前,我一直在网络空间书写着稚嫩的文字,一篇写喇叭花的散文《暗香,浅醉了初夏的清晨》入了一个友人的眼。友留言:过往,只见月季在枝头高昂,却不曾得知这里也有隐蔽的“暗香”。于是,我决定“亲近”它。我知道这是引用了我文中的一个句子,恰恰是这个句子让我觉得喇叭花是有香气的,只因它花小不起眼或被草丛遮掩,需要懂的人才能理解。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给喇叭花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暗香”。

篇6:丁立梅散文选读后感800字优秀

走近自然,何时留视于羞涩地藏在叶间的小花,《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娓娓叙出了“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开得细小而执着”这一自然定律。由花及人,也许和你相比,作者笔下那个皮肤黝黑,还有些耳聋的他,是那样的`不起眼,甚至被排斥。但你不能轻视他,只因每朵花的花期不同,他只是在汲取养分,为开花的那一天,执着前进着。“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话语坚定有力,惊起一座,“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诚然,一切生而平等,即便是路边毫不起眼的小草,为不被他人践踏、鄙夷,也时刻为开花准备着,期盼有朝一日,在草木葳蕤中绽放自己独特的风貌。我们何尝不是呢?

唯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或许机遇多了,人生的底色上便会抹上一层粉红,梦的世界亦是如此。作者不知怀有怎样的心情写出了令人潸然泪下、回味无穷的《心上蜻蜓翩跹》。小蕊,一个对父爱无比向往的孩子,不断回忆着,与父亲同坐田埂,追捕蜻蜓的童年,可一次次落空,终因一场大雪掩埋了她所有的期望。雪落得最密的那年冬天,父亲结束了漂泊生涯,归家,可她却已无心留他。门前雪地上的那两个橘子似乎见证了他对她的爱。但“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无论父亲怎样与她亲近,她总疏远他。他在她幼小的心灵划过了一道不可愈合的伤口。渐渐长大,小蕊见到相濡以沫的父母,释怀了,淡忘了过去。

细细感悟,我们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别让她们的爱白白付出,别让他们的爱转为冷漠。无论曾经的爱与不爱,花开花谢,时间抚平一切伤口。回首往事,或许你会为过去的冲动而懊悔,换个角度,体谅他人,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

篇7:丁立梅的优美散文

我没跟她说,傻丫头,这是爱啊。她其实心知肚明的啊,她要的,不过是倾诉。心里柔肠百结,是茫茫然,不知把爱如何放置才好。她,亦是对他有好感的罢。

所以,我只回了她一个微笑的符号,什么也没说。她继续说,别的同学都说他是花心大萝卜,我根本不想理他的,但他这么对我,到底想做什么嘛。

我笑。这个傻丫头!若是真的不想理,干吗自生烦恼?年轻的爱,都是低到尘埃里的。自尊吗?没有的了。发着誓恨恨地说着不理他,坚决不理。心里却百转千回地想着他,想着他的笑,他的话,他的眼神,甚至他一抬手捋头发的动作。那些在常人看来,不过是平常举止啊,在爱着的她的心里,都会划过一道一道疼痛的波。

我想起那年在大学,悄悄爱一个人。隔了人群,远远望他走在校园梧桐树下的身影。阅览室里,隔着一排桌椅,听他跟人低声笑语,脸无端地绯红。他偶尔掠过来惊鸿一瞥,心便缩成一团,他竟是不在意的啊。却仍止不住要去想,要去念。

毕业时,只要他张口说,跟我走吧。我会毫不迟疑地跟他走的。即使,那里是穷乡僻壤。然而他只是翻着手掌跟我说,手掌的正面是痛苦,背面是艰难,完全与感情无关。一颗爱的心,就这样恍恍地掉下来。

后来,有同学得知我与他的事,笑我,他有什么好呢,穷学生一个,长得也不算好看。道理是明白的,只是爱着时,哪里管他好与不好?即使他是一棵草,也是要爱的。

聊斋里的狐仙,放着好好的仙不做,偏要爱上穷苦的书生,资财资物,还巴巴地送上色。简直把身家性命全搭上了。历尽磨难,九死一生,也难得成善果。人与狐哪里有永久?却还是一往情深。为的什么呢?不过是良人啊,请让我入你的眼,入你的心,请好好来爱我。

这是犯贱了。没办法的,爱,就是一件让人犯贱的事。骄傲如张爱玲,爱上有家有室的胡兰成,竟也是那么不在意公众言论,不在意他是否会娶她。她只管快乐地做着他的小女人,为他下厨,为他穿上绣花鞋,为他,落下一颗一颗的泪。在他抛弃她之后,她降下自尊,千里到浙江去寻他。她是真的低到尘埃去了,低成一粒微尘。可惜,这样的深情,还是被辜负了。

想必张爱玲,对这段情感,是不愿回首的罢?所以她远去美国,孤僻了自己,对曾经的曾经,再不落一个字。但如果,让她从头来过,她会不会还选择爱?我想,她会的。

篇8:一路花开——访著名作家丁立梅

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在哲思》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遇见最纯的自己》你在,世界就在》等。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各地中考、高考语文阅读题。

第一次听到丁立梅老师的大名,是在语文课上。

语文老师说,这是一个美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清新、淡雅,经常被各省市的中高考试卷选用,很适合我们读。于是,我们的桌上便多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等书。书里的一篇篇文章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我们不禁会想,写出这么优美文章的人,她是什么样子呢?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万万没想到,近距离接触丁老师的机会这么快就降临到我们身上。2014年12月20日的下午,由《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主办的第十四届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 的决赛在南京南林大厦举行。丁立梅老师作为大赛评委,也莅临现场。而我们有幸作为《初中生世界》杂志的小记者,面对面地采访这位著名作家。

采访过程中,丁老师一直面带微笑,给人一种无比亲切的感觉,安抚了我们激动但又有些紧张的情绪。丁老师聊她的童年、她的读书时代,聊生活,聊做人,让我们经历了一次美好而有意义的采访。

谈起童年时光,丁老师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起了她的读书故事。那时,丁老师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书。而丁老师父亲的朋友正是一位书店老板,于是,她经常去借书看。老板娘每次借给她一本书,并反复嘱咐她小心保管。

一次,丁老师又去借书,老板娘跟她开玩笑说:“只要你做我家儿媳妇,我天天都给你很多书看。”丁老师当时小,还不懂这话的意思,为了看书,她爽快地答应了。直到长大后,老板娘的儿子还常常拿这件事情取笑她。

大家都被丁老师逗笑了,觉得她可真是一个可爱的小书痴呀!

除了跟书店借书,丁老师获得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跟姐姐要。当时,她的姐姐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都被她抢来看。有一次,为了看一本第二天就要被姐姐还给图书馆的书,她牺牲了睡眠时间,连夜把整本书抄了下来,然后慢慢研读。

丁老师说:“许多作家小时候都有想看书却受条件限制的情况。莫言小时候家里也很穷,没钱买书。于是,他便帮村里有书的人家干活。他帮人干半天的活,就可以看几个小时的书。就这样,莫言把全村人的书都读完了。可是,现在却有一种怪现象,就是许多家长都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广泛阅读书籍。这些家长认为,考试考不好,看了也没用。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书中的许多知识、道理,是孩子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能让人受益一生。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这是一句被实践检验过的话。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多读书。”

聊到写作,丁老师感慨万分。

在中学时代,丁老师作文写得特别好,语文老师都很喜欢她。因为写作拔尖,丁老师在学校里也是一位“小名人”。甚至丁老师的班级门口会出现这样的“奇观”:很多人排队,请丁老师给他们指导作文。丁老师总是对他们强调说:“写作的得心应手,归功于大量的阅读积累。”

丁老师告诉我们:“文章的题目很重要,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打个比方,文章就像一幢房子,而标题就像它的门;如果你站在一幢房子前,那扇门很漂亮,你是不是就会很想进去?所以,如果文章的标题好,读者就会有读下去的欲望。当然,只是题目好,还算不上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好文章的内容也要生动。”听了丁老师的话,我们恍然大悟,怪不得丁老师的文章标题都那么美丽,如《会飞的太阳》《一个电话,十个春天》《闲花落地听无声》等,都能吸引我们的眼球,调动我们阅读的积极性。真是“题好一半文”呀!

现在的很多中学生怕写作文,总是想了半天才能写一行字,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写得非常慢。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问丁老师解决的方法。“熟能生巧。要想在考试中把作文写得又快又好,那就得从平时练起,多写作文。到考试的时候,写作速度自然就会加快。”丁老师回答说,“写作文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要层次分明,段落清爽。比如一篇文章800字,你分了4段,文字显得很拥挤,看起来非常不舒服。但如果你分成10段,那看起来多清爽啊。文章的句子也不要太长,能够断句的尽量给它断句。为什么唐诗宋词那么让人喜欢,而且流传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其句式短小错落。另外,唐诗宋词的节奏感特别强,读起来有美感。所以,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应该学着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

“现在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比我们那个时代高很多。”丁老师鼓励我们说,“如果要想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那就需要用心经营,使自己的文章有文采、有亮点。这个亮点很重要。假如你的文章写得很长,也有文采,但是废话太多,没什么打动人的地方,也不算一篇好文章。比如,有的同学在文章里列举了一大堆诸如李清照、纳兰性德等著名诗人的词句,把别人的东西都堆进去了。乍一看,好像文章很有文采,实际上,整个文章写得很散,没有亮点。”

丁老师将她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要在平时不断搜集写作素材。要带上眼睛,多看,看到不同事物不同的样子,看到不同人不同的姿态;要带上耳朵,多听,听小鸟的叫声,听人们的对话,听花草的声音……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这样,你描写十个人,便会有十篇不同的文章。

丁老师还建议我们,在表达自己感情时,不要刻意去描绘,远离做作。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的,是在写作时自然涌现出来的,切不可刻意表现。要想让自己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感情更加丰富,还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以及融入真情实感来实现。

“丁老师,您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写不下去的时候吗?您又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呢?”我们补充问道。

丁老师笑着回答说:“其实,我也有过这种经历,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不过,我并没有绞尽脑汁地想,而是把它先放在一边,改去写其他的文章。通常过了几天后,我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有了灵感,想起来该怎么写下去,就立刻拿出那篇文章,继续把它完成。”

采访结束之际,丁老师送给我们一句话:“只要向前走,一路的花都会为你开放。”带着满满的喜悦与感动,我们与丁老师告别。这次与丁老师的见面,让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小记者采 访感言

任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丁老师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她能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和她的谈话,我深深感受到书籍的魅力和读书的意义。除了阅读,关注生活也很重要。我们平时要留心观察事物,多看、多听,做个有心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笔下的文章才会丰富而充实。

沈周怡(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我能感受到丁老师生活的从容和淡定,为人的谦和与温婉。那些生活的琐事在她的笔下汇成了一股股暖流,流进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丁老师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读书,从书中能学到比课堂上更多的东西。我会一直牢记: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我会一直坚持:多读书,读好书!

上一篇:生命之芯作文800字下一篇:语文五年级上册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