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发展趋势

2024-06-25

工业4.0的发展趋势(共6篇)

篇1:工业4.0的发展趋势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对于品质: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

品质是制造的而不是检验的 品质第一 品质实行:

1。建立品质管理系统,系统人数可视规模和检验收要求进行合理设定 2。建立品质管理手册,(我有手本,没有电子档不能给你了,你可以到网上搜下,应该有)。品质行为全部以品质手册进行,让品质有册可依,依册而行,从而全面系统。

3。设定品质检验标准。目前通用的是美国西点军校军需检验标准,范畴依企业而定 4。完善品控文件,依ISO要求执行即可。分四阶。(如作业标准书,职位说明书,表格,流程,规范等等)

通常来讲,与规范的品质保证体系相对应的组织应包含以下职能组织:

1,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品质管理的流程:

一、制定品质方针与目标;

二、制定品质手册与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

三、制定品质标准;

四、制定品质管理的计划,QC计划,QA计划,等;

五、执行品质管理计划;

六、执行不合格处理,异常处理流程;

七、执行稽查,并及理处理不合格;

八、定期检讨品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执行改善方案。

品质管理作业流程

品管类

(一)质量管理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质量水准。第二条 范围

产品及研究开发、设计。

第三条 设计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工程部、业务部、品质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第五条实施要

(一)工程部设计程科,依据收集的CNS、JIS、UL等国内外有关规格的资料,以及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回馈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客户要求,客户抱怨分析等资料,设计新产品及改良现有产品。

(二)设计完成,要经试作、检验、了解生产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

(三)试作不合格即检查修正,再试作。

(四)试作合格即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用料标准、材料规格、零件规格、产品规格、作业标准、标准工时以及 QC工程表。

(五)设计的新产品如属客户订购者,则试作合格的样品,需经业务部送交客户认可後,开始受订,由企划室作生产企划。

(六)工程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确实执行规格、标准、蓝图等设计变更作业。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二)进料检验规定 第一条 目的

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确使不合格品无法纳入。第二条 范围

原料,外协加工品的检验。

第三条 进料检验流程 第四条 实施单位

品质管理部进料科、加工品科、及其他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检验员收到验收单後,确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二)判定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仓手续。

(三)判定不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示“不合格”,填妥检验记录表及验收单内检验情况。并即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物料部、采购科或外协加工科),请购单位,由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1、不需特采,即将进料加以标示“退货”,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退货,由仓储人员及采购单位办理退货手续。

2、需要特采,则依核示进行特采,将进料加以标示“特采”,并於检验记录表、验收单内注明特采处理情况,以及通知有关单位办理入库或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关手续。

(四)进料应于收到验收单後三日内验毕,但紧急需用的进料优先办理。

(五)检验时,如无法判定合格与否,则即请工程部(设计工程科),请购单位派员会同验收,来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亦必需在检验记录表内签章。

(六)检验员执行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并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认为合用为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

(七)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并将进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厂商交货质量履历卡内及每月汇总于厂商交货质量月报表内。

(八)依检验情况对检验规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九)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十)进料属OEM客户自行待料者,判定不合格时,请业务部联络客户处理。第六条 本规定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三)制程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条 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第三条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第四条 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於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後,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後需再经检查合格後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四)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使出厂的产品送至客户处能保持正常良好。第二条 范围

加工完成的成品至出货。

第三条 成品质量管理作业流程。第四条 实施单位

质量管理部、成品科、生产部、物料部及有关单位。第五条 实施要点

(一)加工完成的成品要经过成品检验合格後,才能入库或出货。

(二)确依成品检验标准实施检验,判定不合格批则退回生产单位检修,检修後仍需再经成品检验。

(三)库存成品必需抽验,以确保产品质量,避免质量变异的产品送交客户,发现质量变异即调查原因(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作好防止再发措施,并通知生产单位检修。第六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五)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

确使客户迅速获得满意的服务,对客户抱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维持公司信誉,并谋求公司改善。第二条 范围

已完成交货手续的本公司产品,遭受客户因质量不符或不适用的抱怨。第三条 客户抱怨的分类

(一)申诉:这种抱怨是客户对产品不满,或要求返工、更换、或退货,於处理後不需给予客户赔偿。

(二)索赔:客户除要求对不良品加以处理外,并依契约规定要求本公司赔偿其损失,对於此种抱怨宜慎重且尽速的查明原因。

(三)非属质量抱怨的市场抱怨:客户刻意找种种理由,抱怨产品质量不良,要求赔偿或减价,此种抱怨则非属本公司责任。第四条 客户抱怨处理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质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关单位。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客户抱怨由业务部受理,先核对是否确有该批订货与出发,并经实地调查了解(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确认责任属本公司後,即慎妥抱怨处理单通知质量管理部调查分析。(二)质量管理部成品科调查成品检验记录表及有关此批产品的检验资料,查出真正的原因,如无法查出,则会同有关单位查明。

(三)查明原因後,会同有关单位,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防止再发。

(四)会同有关单位,对客户抱怨提出处理建议,经厂长核准後,由业务部答覆客户。(五)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并归档。

第七条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 客户抱怨处是单(略)

(六)市场质量调查办法 第一条 目的

对市场质量调查的资料作分析、研究,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以迎合客户的质量要求。

第二条 范围

需求市场所要求的产品质量。第三条 市场质量调查的内容

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所接受的程度与其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以及其他竞争产品的比较。第四条 市场质量调查流程 第五条 实施单位 业务部及有关单位 第六条 实施要点

(一)业务部以邮寄或拜访的方式,请客户填写产品质量调查表。

(二)调查表内的调查专案,即产品的质量特性,例如性能、规格、外观,以及产品价格等。

(三)整理调查资料通知有关单位

(四)有关单位由业务部提供资料,了解客户的质量要求,并了解本公司对该产品的质量要求是否某些专案要求太严、太松,以改善产品质量,及开发新产品。第七条 本办法经产品委员会核定後实施,修正时亦同。月份客户抱怨处理月报表(略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特征,不要照本宣科,如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通常没有通用标准,但可以参照业界标杆(同行中排名前5位的公司),设置自己的品质组织的流程管理。多练练,只有做最适合自身企业的,有可能才是最好的!

IQC:负责来料检验

QC:是负责整个品质的全称

IPQC:负责制造流程中的品质问题,贴近于产线 FQC:是组装完成时的检验,一般有全检和抽检 QA:一般是品质部门最底层的工人,做基础工作

QE:一般是品质部门的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和改善建议

QC的七大手法: 一: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二: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可以找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来具体解决和方案实施!,IQC或SQC,来料品质检验,管控供应商产品品质,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来料品类多寡及检验复杂程度,与供应商个数也有一定关系)。

2,IPQC或PQC,制程品质检验,管控生产制程的,最好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制程复杂程度,与生产部门或生产线划分也有一定关系)。

3,QA或OQC,出货品质保证,管控产品出厂前的品质,并组织内部应对客户投诉等,代表客户管理产品质量。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几个质检员(取决于客户品质要求的程度)。4,QS,品质体系管控。策划并维护管理品质体系,组织应对ISO认证及客户体系认证。至少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加一个以上文控人员。通常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兼任内审员,在内审时,由QS统一调配交叉稽核体系运行情况。

5,流程再造与6西格玛改善组织,有些公司也归入品质管理体系中。

基于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而研制的CPS(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是把隔离开关、断路器、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等多种传统元器件采用模块化单一结构形式全新功能集成一体的新型组合电器。CPS是英文“Control and Protective Switching Devices”的缩写

篇2:工业4.0的发展趋势

北京益泰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立红

摘要

本文以赴德国对电子装备制造研修为主线,首先对德国“工业4.0”计划进行阐述,包括计划形成由来、计划内容等;然后针对本次学习的心得感悟,从研发教育培训模式、企业不断积累、良好的机制、政府规划指导、大工匠精神五个方面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心得感悟,对中国经济发展、电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发展提出想法,并对培训工作提出建议,希望能有对企业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本文研究方法采用:

(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通过查阅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网,搜集有关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相关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归纳法:通过查阅资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综合分析得出中国经济、电控及智慧企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智慧企业启示建议

一、德国“工业4.0”计划

德国“工业4.0”计划是由德国产、学、研各界共同制定、以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的战略。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问世于2011年4月在德国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型于2013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的名为《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的报告,进而于2013年12月19日由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细化为“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目前,“工业4.0”已经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成为德国面向2020年高科技战略的十大目标之一[1]。

之所以称为“工业4.0”,是因为德国认为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引入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业1.0”,20世纪初以电气化为基础导入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工业2.0”,始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在IT技术和信息化之上的“工业3.0”,而支撑“工业4.0”的则是物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服务化倾向的兴起。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尽管德国因其强大的制造业传统而表现较好,但依然能感受到产业空心化和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威胁,因而未雨绸缪地提出了这一工业升级的战略。

解剖德国政府的“工业4.0”计划,可以概括为“1个核心”,即以“智能+网络化”为核心,通过虚拟-实体系统(CPS)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目的;“2重战略”,即通过“领先的供应商”,“领先的市场”双重战略增强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3大集成”,即“生产的纵向集成”、“工程数字化集成”、“制造业横向集成”在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支撑;“8项举措”,即“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模型来管理复杂的系统”、“提供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创新工作的组织和设计方式”、“注重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健全规章制度”、“提升资源效率”①。

二、心得感悟

德国依托强劲的实体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崇,不仅是欧元区国家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坚力量,而且成为美、英等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直接的“灵感来源”。本次为期12天的德国之行,接触了大学、研究机构、职业技术培训公司,了解了库卡机器人、大众汽车、机器设备生产商(ZOLLNER)、格林策巴赫(生产线)、罗德与施瓦茨(射频相关测量仪器及设施)、等企业,参观感受了凤凰设计室、工业产品创客空间、智慧化城市及智能系统等,也得到德国外贸与投资署、能源管理局、工商会等机关事业单位的业务职责等介绍,紧张的行程,大量的信息,围绕工业4.0从多方面系统感受了德国工业发展的全貌,感触颇深。

(一)研发教育培训模式

德国式研发教育培训模式的是以企业为主、以市场需求、为主,①德国政府下属高科技战略网站,http//www.hightech-strategie.de/ 以实践为主的培训模式,通过职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工艺、质量等的掌握,达到企业的基本人才需求。通过对新技术、新趋势的研究,确定下一步产品的方向,确定下一步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创意,构思产品创新的雏形,通过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一体的合作模式,研发产品,推向市场。

(二)企业发展不断的积累

罗德与施瓦茨成立于1933年,距今83年历史,从射频产品到现在覆盖移动通讯、无线电行业、广播军事等领域;大众汽车成立于1938年,有77年历史,目前已跻身世界前三行列;格林策巴赫从一个做玻璃设备的小工厂,到现在的光复产品设备供货商,尽管每个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完善产品,不断的世界布局,不断紧跟新技术,开创新纪元,根本的原因在于不断的积累。

(三)企业发展良好的机制

参观考察过程中,我们对不同的企业的运行体制也有过简单的了解,德国的家族企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像ZOLLNER、罗德与施瓦茨都为家族式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知识和技术转化机制,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此外,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大量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是德国产业竞争的“软实力”。中小企业政策思路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地进行中长期研发,以及形成制度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政府的规划引导

德国竞争力的提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有效性提高,二是德国教育系统质量的改善,均得益于政府前期对发展整体的规划引导。此外,构成德国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指标,应归功于政府对先进技术的购买和科学家与工程师可得性的增加,德国的创新态势“工业4.0”计划也需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工业界推进,通过政府规划引导,促使产业结构改革与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保持德国制造业优势。

(五)大工匠精神

大工匠精神的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他们数年如一日的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拒绝浮躁、传承钻研、专注坚守,当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形成大工匠精神文化,就能带动所有人专注于细节,专注于精益求精,专注于把事情做好,才能培育出产业创新型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型生产者。

三、启示建议

此番之行,不仅认识到处于工业化先进水平的德国是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更希望通过德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实践特点、关键政策工具等,对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取得借鉴意义,并且在发展智慧企业中,通过德国“工业4.0”计划的带来启示。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建议

2013年4月,德国发布“工业4.0”计划。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未来10年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比较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二者在背景、框架、优先发展领域、行动目标和路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借鉴德国工业“4.0”,中国应配套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细则,让相关原则、指导方针落地实施;设计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构筑新生产模式下企业职工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机制;引导构建制造企业联盟,搭建企业信息平台,推进新产品和制造技术的集成和开发,对接全球制造市 场;建设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2]。

(二)对电控发展的启示建议

电控主营产业分布在液晶显示、集成电路与光伏设备、广电发射设备、自助服务设备、特种电子元器件及精密仪器仪表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属于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产业,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行动计划,以广电设备、自服设备、仪器仪表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智能设备产业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电子信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要实现电控“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则要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正确即时地采集生产线数据、合理地编排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集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三)对智慧企业发展的启示建议

德国“工业4.0”计划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在深刻理解德国推出“工业4.0”,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意识到建设智慧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智慧企业是企业追求信息化、智慧化的目标,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科学决策,应用智能设备,合理整合、配置企业内外资源,更好地满足和引导用户需求。通过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产融结合,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益泰作为中小企业,智慧企业成为了发展方向,面对市场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趋势的转变,企业需清晰认识到一场深刻的工业生产变革即将来临,机会与风险并存。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内部等都将面临重新洗牌,企业只有具备快速感知环境变化、准确决策、整合资源、快速反应的能力,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四)对培训工作的建议

培训内容希望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扶持政策、市场机遇及挑战、行业成功案例等紧跟市场发展的前瞻性资讯展开;培训形式以座谈会、研讨会为主,可实地考察标杆性企业;培训时间根据内容确定,不拖沓,不重叠;希望通过培训及企业间的交流,对工作形成实质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篇3:工业4.0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看看, 工业4.0时代用日语来说就是第四次产业革命, 跟以前的产业革命就是农业为中心的社会变成工业化设计, 工业化设计变成信息化产业为中心的社会, 信息技术是全产业的基础。可以这么说, 活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是为了工业需求的变化, CPS是关键, 日本和德国一样, 面临着相同的社会问题, 工业4.0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

另一方面, 工业4.0时代有着长期的前, 从设计到售后服务, 垂直整合整体的生命周期, 要确立一个商业模式, 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 日本工业4.0时代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 不试图改变无法判断, 预测工业4.0时代是比较困难的, 需要理解工业4.0时代所包含的试点。工业所要求的变化, 制造业所需要的对策是什么, 工业需求的变化, 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理解工业所需要的社会需求预测趋势, 未来五年十年以后的社会需求的变化, 对那个时候工业的要求的预测, 社会需求的变化, 是非常的重要, 同时, 面向下一次产业发展的技术员, 预测产业革命发展过程当中, 技术人员的变化, 这个预测也是非常的困难, 首先需要理解现在的趋势。生产的形态, 场地人, 自动化的进化, 最后就是这些需求和技术人员的配合, 必须进化技术人员。欧姆龙的事业是自动化, 所以, 欧姆龙会讨论如何让自动化来进化。

欧姆龙集团进行着多种多样的生产, 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如图片上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 同时, 欧姆龙也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坂田和广州都是有欧姆龙汽车电子工厂。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呢, 我们可以用PQ曲线图来进行分析, 它的纵轴是生产量, 横轴是品种, 如大家所清楚的, 少批量, 少品种, 大批量生产就是可以用全自动化的方式对应, 多品种, 少品两的生产用人和机器进行生产, 中品种和中量生产, 就是产品周期最重要的领域。我们预测这个曲线, 5年和10年以后的情况, 第一个趋势, 就是在大量生产的领域,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 会有更多的大量的生产规模, 通过提升自动化生产的节拍和成品率对应, 第二个趋势就是通过网络销售为代表的销售形态的多样化, 能预测多品种领域的城台化, 变成这么一个时代, 符合个人喜好的稀有的东西, 通过网络可以找到, 就是这个时代的来临, 需要提升单元生产的生产效率, 所以整个的曲线就是向上和向前的这样的一个变化。如红色的曲线。

第三个也是正在发展的, 由于竞争激烈, 产品的生命周期在慢慢的缩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能够启动和投放新的商品, 另一方面, 面对下一次产业革命的技术员, 也是在发展, 如前所说, 今后通过全产业的投资, 成为技术的将是信息技术, 特别是计算能力, 通信速度, 内存容量, 将是极大的进步, 成为所谓大信息的时代, 活用这些, 走向人工智能的实用性, 没有这些进化技术的活用, 下一代的制造业的进化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点大家一样注意到。如何活用技术员解决对策性的问题呢, 为了大量的生产, 使用IPC信息通信技术, 提高人工生产的生产性, 使用网络技术的虚拟技术, 应该可以活用CPI技术, 总的来说, 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员, 人和机械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 欧姆龙在讨论, 人和机器的协作, 谋求人和机器的融合。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欧姆龙事业的核心。自动化平台的进化, 说一下欧姆龙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自动化平台的概念, 自动化的基础是实现高精准, 定时性的控制, 高精准定时性对于准确的控制机电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这些之外, 今后大数据的活用, 以及CPS, 网络物理系统, 就是一定定格里面就是准确的获取数据非常的关键, 将高精准作为精准, 推荐可以活用发展的技术人员的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 形成新的自动化平台进化。

为了中国的制造业, 欧姆龙将推动自动化平台的进化,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成为制造的强国, 通过进化生产可以为中国制造2025和汽车工业强国来作出贡献, 欧姆龙不仅是提供作为厂家的产品技术, 控制技术, 也提供生产技术, 通过这三个技术的进化, 希望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工厂的进化起到帮助。

在生产技术的进化方面, 期待大数据的活用, 欧姆龙在工厂广泛的使用大数据来提高生产性, 在日本工厂电路板的安装工序上面通过生产线这样一个系统的可视化, 改善结果, 在半年的时间里面提升30%的生产性, 在上海的工厂, 今年9月份也是开始在安装工序和总装工序导入该技术。在草津工厂通过活用数据提高架构率, 完成从数据搜集到数据活用的进化, 现在的工厂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 第一个就是数据无法做到及时准确的搜集, 第二个, 就是搜集到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活用。这个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产品技术进化的方面, 欧姆龙实现了从PIC到控制器的进化, 欧姆龙公司推出行业最高水准的处理NX7的处理器, 他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应用技术的重合, 是自动化的核心, 通过高速的控制器, 实现1微秒一下的散乱数据的搜集, 就是NX7拥有大数据的处理能力, 因为我们知道传统的PIC就是传统数据能力比较弱, 我们NX7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控制器。欧姆龙公司拥有丰富的自动化产品, 超过了10万种, 为了捕捉信息的进化, 欧姆龙主推的传感器, 温度调整产品的设计, 使他们拥有了通讯的功能, 通过实现这些功能, 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 推过传感器拥有的预防保全自我诊断的性能, 对减少装置的停机时间起到贡献。预防保全和自诊断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欧姆龙公司从输入的Input, logic, output, 就是在上海的进桥OMS工厂进行参观。在控制技术进化的方面, 为了强化OMRON, 就是欧姆龙收购了两家美国的机器人工饲, 对于未来的方向上面, 在人工生产的方面, 对于生产性的提升和自动化的结合, 是非常重要的重要, 为了实现一部分定型的作业导入低成本的智能设备, 人们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同时将熟练工的作为作为数据进行搜集,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做成动作模型, 这样即便是非熟练的工人也是很快的学习和适应, 解决汽车行业一线工人流动性大的问题。相关的技术, 就是欧姆龙在草津的工厂进行实现, 可以充分发挥仅限人类所拥有的能力辅助的自动化, 实现人机的融合。

在未来的另一方向就是中国汽车, 中国的制造业大家的使用机器人也是一个方面, 机械进入到人的生产线的时候, 无比避免安全性的课题, 就是让人和机械安全协作的关系, 就是欧姆龙正在开发使用三维的安全检测传感器, 最终的目标是只是需要在天花板上面安装一个三维的相机, 不需要我们传统的安全的护栏, 安全的激光扫描仪, 就能够实现人和机械的协力工作, 减少由于护栏, 光路和扫描仪人工损坏造成的停机故障。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适应装置开发的CPS技术, 今后需要越来越高速, 高精准的自动化设备, 缩短开发的时间和延长安装调试的时间是关键, 在现场的调试零故障为目标, 开始了CPS的研究, 加上欧姆龙公司的核心技术的高精准控制, 结合3D模拟器, 物理模拟器, 模拟机械的仿真和动作, 包括磨损和惯性力量在内的模拟装置, 在完全脱机的状态下, 在虚拟的状态当中进行事前验证, 加快新产品投放的力度, 这个工作在刚刚开始, 但是我们相信自动化垂直线路为目标, 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篇4:工业4.0的发展趋势

摘 要:“工业4.0”作为一项国家未来创新发展战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工业4.0核心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已有多处应用。本文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出发,结合时下正在发生的案例,浅谈“工业4.0”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未来消费趋势。

关键词:“工业4.0”;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消费趋势;文化与科技融合

“工业4.0”概念最先由德国于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已完成了三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引入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业1.0”,20世纪初以电气化为基础导入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工业2.0”,始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在IT技术和信息化之上的“工业3.0”。而支撑今天“工业4.0”的则是物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服务化倾向的兴起。[1]美国于2011年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试图透过产官学合作,改善产业环境,以振兴美国制造业能力。随后日本与韩国也分别于2013年、2014年提出产业重振计划以及制造业创新3.0计划。中国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三十年为期,力图借此而晋升为制造强国。就目前全球发展趋势看,由“工业4.0”所带来的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经济大国的支持。随着工业4.0进程的不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令文化产业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讨论的文化产业范围属于制备性文化产业类型,即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的文化产业。[2]智能制造技术的升级与发展,有望为我国制备型文化产业提供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相关案例,梳理并归纳“工业4.0”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类型并展望文化产业未来的消费趋势。

1 工业4.0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工业4.0”是全球制造业互联网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所必然呈现出的产业变革现象,也有人称其为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命脉。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3D打印等“工业4.0”核心技术正在逐步渗入并影响着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主要的发展思路之一。本文将结合案例,试归纳“工业4.0”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

1.1 CPS技术引领下“泛物联网化”模式

“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推动服务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CPS连接了虚拟空间与物理现实世界,使智能物体相互产生关系,从而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网络世界。[3]放眼全球,未来谁能掌握住CPS核心功能,谁就占有未来全产业链的优先话语权。与“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积极向线上转型的趋势相悖,当前众多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正呈现出向实体服务行业转变的态势。即利用自身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逐步将产业触角从互联网世界重新拓展回到线下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中。如果说“互联网+”是当代文化产业传播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泛物联化”趋势有望带领文化产业走入发展的第二阶段。

FaceBook早在2014年就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VR,在2016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中,Facebook宣布与三星合作,通过GearVR设备建立虚拟现实社交团队。不仅于此,Facebook也正雄心勃勃地向无人机、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2016年6月底,Facebook成功试飞了旗下Aquila无人机项目,该项目的成功运行有望为偏远无法上网的地区提供网络服务。如今,类似于Facebook的互联网企业从线上回归到物理空间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均不罕见。这已成为“工业4.0”时代,众多互联网文化企业应对未来瞬息万变市场的一条固定应对模式。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智能硬件为转化载体,将经营领域从线上进一步延伸至线下,从而继续吞并线下的教育、音乐、游戏等传统产业。从线上到线下的壁垒一旦打开,智能化物联网社会网络就会形成,它的出现,无疑将会大幅度的提高文化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1.2 版权引领下的“合作共生”模式

所谓“合作共生”模式,是指企业或平台之间,形成的密切流通、互利互助的发展模式。在“工业4.0”时代,众多先进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融合,也加速了产业与平台之间的合作。近年来,随着热门版权(简称IP)在影视、游戏、出版等行业中的应用,IP引领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以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为例,《大鱼海棠》在上映前,就将自己的版权线上销售的权限卖给了阿里鱼,再由阿里鱼联系各类型的厂商进行其周边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据媒体报道,《大鱼海棠》本次的IP合作涉及了12个品类32个品牌42件衍生品,支持它的平台包括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聚划算等。合作方式也非常的多元,如线上众筹、线下画展、衍生品授权开发等。[4]一部动画电影的IP衍生阵容如此多元类型,在国内的业界实属第一次。无独有偶的是,就在《大鱼海棠》在大陆上映的前后,腾讯和故宫也宣布合作,腾讯将以传统文化故事作为纽带,在创意、跨界、创新等方面与故宫展开深度合作,并结合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优势,以自身原创开放的互联网帝国作为平台,发动民间年轻群体的智慧力量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这些文创产品在未来将有机会渗透到游戏、社交、动漫、文学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中去。以上种种案例意味着IP概念的产生,正在消弭着文化与科技之间的界限与壁垒,加速着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新的业态。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与文化传媒类产业均呈现出一种“合作共生”的发展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牵头的领导者主要以从事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居多,他们通过其自身庞大的用户流量及过去几年所积累的大数据作为营销基础,从而展开工作。第二,与之进行默契合作的企业多必有能力提供涉及影视、动漫、文化、艺术等多类型IP内容。第三,二者各发挥其自身的特长,互联网巨头依托其自身稳定的平台推出IP授权消费开发合作方案及整合营销传播等服务。IP提供方筛选出其自身最具特色的故事内容或经典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是共赢的。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双方的合作会为自身的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用户流量,扩大自身的用户数据基数。对IP授权方来说,合作不仅可以为其带来可观的商业利润,合作对其自身品牌或文化产品知名度的传播也具有极有效的正面影响力。

1.3 多元技术参与下的“生态发展”模式

随着上文所提到的各类新兴技术不断升级进步,以及“工业4.0”时代背景下信息开源式交互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之中,“隐形冠军”可能很快被颠覆。所谓“隐形冠军”的概念由德国学者赫尔曼西门提出。[5]他指的是那些在细分行业中全球第一,销售额上亿美元以上的却不知名的企业。然而“工业4.0”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将极有可能令这些隐形冠军的制造优势瓦解。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曾受全球瞩目的苹果手机,2016年4月在中国的销售量同比下降26%,远不敌华为、VIVO、OPPO以及小米等中国本土品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苹果自身封闭的系统环境。“工业4.0”时代,随着“创客”概念的提出,开源共享的理念也随之被业界鼓励与重视。企业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工业4.0”核心技术进行改造优化,已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提倡企业生态化创新发展模式。这预示着未来大型互联网企业经营方向将从单一领域向多元生态的转变趋势。对于企业而言,“小而专”的经营模式早已被互联网疯狂扩张的时代所抛弃,得生态者,得天下的时代已经来临。构建泛“娱乐化”完美生态模型是互联网巨头BAT以及华谊、光线等诸多文化企业一致的战略选择。乐视曾是国内一家传统的视频网站公司,时至今日,其凭借着“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在互联网界自成一派。乐视的主要业务包括乐视网、乐视体育、乐视移动智能、乐视电商、乐视云、乐视汽车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领域将借助生态系统的集群效应,以IP内容为核心,以现有网站作为平台,打通旗下所有业务的边界壁垒,为生态系统内的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同样的模式,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在生态布局中,主要是以大数据和云端服务为基础,运作模式将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升级到DT(Data Technology),企业依托自身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向越来越多的领域进驻。“生态发展”模式,无疑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

2 工业4.0时代的文化产业消费趋势

就全球当前经济趋势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兴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兼具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的产业形态,具有节能环保、高消费潜力、低边际成本等特点。[6]“工业4.0”进程的不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令文化产业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也呈现出了几个显著的文化消费趋势。

2.1 从实体消费向智能服务消费转变

“工业4.0”概念的提出,是国家将发展重心重新回归到制造业的信号。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推入,工业和信息的深度融合,实体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挑战,文化产业的介入为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指导意见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实体制造行业如何通过自身优势与设计服务结合起来,成为制造行业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如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中产阶级崛起的年代。人们开始愿意为了品牌、文化、服务买单。消费者对产品象征性意义的重视远远超出了其对物质功能的重视。[7]“工业4.0”背景下,这一消费趋势也加速了实体制造行业向智能服务行业转型。雅昌文化集团创办于1993年,作为中国首个印刷标准化研发基地,堪称国内印刷界的翘楚。近几年来,雅昌并不满足于印刷产业龙头的称号,而是试图与时俱进,向数字化、互联网化、信息转型,为艺术品展示、艺术品交易、艺术品鉴定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雅昌也面向大众提供了流动美术馆、虚拟展览、艺品商场等多元的大众文化消费空间。大疆集团作为全球无人机制造先驱,也正在向智能服务方向发展。尽管其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大疆的发展蓝图并不打算仅局限于实体制造。2015年12月,大疆创新宣布将推出一款智能农业喷洒防治无人机,标志着大疆正在迈向智能服务领域,其未来在航拍影视、广告、社交、智能配送等服务行业都拥有宽阔的发挥空间。

互联网数字智能化的时代,消费市场对实体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中国的消费者对服务的消费诉求远远高于对实物的诉求。这就要求传统实体制造行业在顺应“工业4.0”所提出的智能生产的趋势以外,也要满足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智能服务的消费需求。

2.2 从大众消费向定制消费转变

工业4.0所描绘未来蓝图里面,灵活个性化定制是其所要达成的核心目标之一。全球的商业环境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随着物联网的推进,当人们物质上得到满足后,接下来在精神层面上同样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无论新一代还是老一代消费人群都期待着更为多元化的个性消费选择。虽然短期内,产品定制化还无法全面普及,但是个性化以及小批量定制化的消费趋势已无法阻挡。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指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往往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经常被人所遗忘的长尾。[8]这预示着定制消费趋势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无穷潜力。人们日益丰满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文化产业将越来越趋于向C2M模式发展,即客户对制造商。这就要求厂商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利用ICT(Information Cummunicaton Technology)前沿技术,协助消费者做出购买的决策判断的同时,也将顾客的需求准确反馈给商品制造商,促成交易完成。

这个定制化的过程已经超脱了以往工厂批量化生产与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消费模式。同时,C2M模式将不再仅限于用订单的数量来衡量制造商获益的价值,客户的参与程度甚至比订单数更重要。也就是说,未来的文化产业市场,用户的参与程度越大,持续的时间越久,则该产品的附加价值越高。[5]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要求和品位不断提升,规模定制化需求的服务模式时代不再遥远。

2.3 从单机消费到人机互动消费转变

“工业4.0”时代的来临,令我们站在新世界的又一个转折点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技术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曾这样说过:“真正给人类社会带来改变的是媒介本身,并不是它传递的内容。”这个观点看起来极端,却不无道理。当传播媒介发展改变时,尽管传播内容不变,但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却发展了改变。以《西游记》为例,人们在看书和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被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称为终极感情共鸣设备的媒介-虚拟现实技术,正成为当下继“互联网+”后,各行各业试图抢滩的又一新大陆。

一向对智能数码技术持保守态度的老牌日本游戏开发商任天堂,在80年代曾凭借“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而享誉全球。但随着智能科技以及互联网普及化的发展,其风采略渐萎靡。而在2016年7月,任天堂突破自己以往保守风格结合当下最火热的AR(增强现实)技术,以“数码宝贝”这一经典元素作为游戏主线,推出了“口袋妖袋GO”手机游戏,随后便再一次引起了全球手游玩家参与的狂潮。该游戏短短上线一周就跃居IOS及安卓的app应用排行榜榜首。由于游戏的火爆,其发行商任天堂的股价也是一度涨停,在短短几日内任天堂的市值就达到了百亿美金。科技内幕网站评价《口袋妖怪Go》为“杀手级应用”代表,即这种应用的互动方式在未来有可能变得无处不在,该游戏的出现或将永远改变人与现实互动的方式。

任天堂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再一次验证了未来虚拟现实人机互动的消费趋势。虚拟现实技术在未来不仅会被应用在游戏上,在电影、营销、动漫等领域上也会大放异彩。据eMaketer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VR用户总数将达到140万,在两年内将达到730万。可见,虚拟现实未来市场潜力无限。三星、Facebook、谷歌相继推出头盔,乐视网、暴风科技等国内互联网公司也相继推出智能设备,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鲜概念层出不穷。智能设备的急速发展也催促着中国虚拟现实市场的内容支持。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均在制定计划,与内容提供方如光线传媒、故宫等IP巨头进行合作,投资开发VR电影,电视以及周边游戏。随着国内虚拟现实平台的迅速发展,优质的内容制作产业将迎来绝佳的市场机会。

3 结语

“工业4.0”是全球制造业互联网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所必然呈现出的产业变革现象。“工业4.0”核心技术的介入无疑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未来的消费趋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制备性文化产业领域,“工业4.0”前沿技术的渗入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的是,“智能制造”与“文化创意”不仅是影响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同样作用于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工业4.0”大跨步发展,丰富了以往文化传播、文化创作、文化制作等多方面的手段与路径,也催生着消费者对智能化、数字化、交互式文化消费需求。诚然,科技在如今的文化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缺乏优质的内容,科技也随之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创意先行”“内容为王”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核心,更是我国未来制造业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丁纯,李君扬.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4).

[2]李凤亮.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1(12).

[3]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 .物联网技术,2013(12).

[4]数娱梦工厂.大鱼海棠“合体”阿里鱼,衍生品如何同步电影开发?[EB/OL] .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739671.html.

[5]赫尔曼·西门.“隐形冠军”有八大特质[J].经理人,2012(01).

[6]金元浦.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N].人民日报,2015-11-01.

[7]克里斯·比尔顿.创意与管理: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管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178.

[8]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9]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单羽,女,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

篇5:工业4.0总结

学习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心得体会

目前最火热的技术名词,大数据、云计算大致都看过了,现在自然也轮到了工业4.0,而且另外两个更多的是it界自己炒作的概念(虽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看来,大国重器,工业,第二产业,依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有力的表现。中国的工业化,尚没有完成,中国的真正强大,依然需要在工业上革新。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工业崛起,具备了超过世界竞争对手的强大生产率。英国如此,德国如此,日本如此,美国如此。所以,按照林毅夫的说法,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4,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工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成长空间。

谈回这本书,这本书应该是为了响应德国政府工业4.0号召,找了业界的主要发言人,进行相应的解读和阐释,应该说工业4.0更像是个政府驱动,尚不是完全的技术驱动和革新驱动。所攒的各个章节在主题思想上和实现路径上,还有观念不统一、愿景不统一、利益不统一等问题,讲工业4.0依然是盲人摸象。对于工业4.0的概念厘清,除了要靠这本书的叙述,更需要靠自己通过经验和学术背景的合理畅想。而两位译者,客观的说,也缺乏对工业界背景的深刻理解,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来自it界的某些具体应用领域,所以对整个工业链条的啮合也不是很清楚。文中名词都对,但总体读起来,总是像没有上油的齿轮咯吱作响。

总体来说,这本书我是浮光掠影般的过了一下,也粗略谈谈我对工业4.0的认识:(1)首先要谈的是工业4.0提出的背景。工业4.0首先是德国政府提出来的概念,德国人没有赶上美国人的信息革命,也看到了中国咄咄逼人的后发优势。为了保住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保证未来德国在世界大舞台中的大国地位,从而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是,保住德国企业未来在工业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一个小而精悍的企业生态圈内,实现工业制造从需求到管理到制造到反馈的完美闭环,从而实现德国企业对精密制造和按需制造的可控。

(2)德国人的这种工业4.0思路,我认为是错的。工业的专业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职业、行业和企业,即使是再智能的工程机械、再完备的工业管理平台,也无法应对人类对于制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应对这种需求的高度专业化。

未来的工业4.0,更像是移动互联网,任何工业制成品更像是多个app共同运行之后的物理结果。

(3)正如书中所说,未来工业制造的最重要资源是数据。特别是来自于人联网和物联网中出现的数据,将极大改变制造的形态。而未来最为重要的企业机会,是来自于对于数据的融合汇聚和解读应用。特别是连接人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翻译,把人类信息翻译为机器数据,把机器数据翻译为人类信息

(4)所有希望建设通用智能制造管理平台的尝试,很有可能都只是尝试,而无法实际运营。因为工业太复杂,功能太多样,需求太丰富,专业性太强,但在某些工业流程领域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并成功孕育相应平台,还是有相当大可能性的。

(5)未来的工业制造,全球只有四个玩家,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德国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日本的优势是自动化,美国的优势是信息化,中国的优势在于山寨化。这里的山寨化倒不是贬称,是中国要求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并没有明显短板,处于第二三名的水平,算是综合实力最强,而且中国有四个国家中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也具备了最优良的工业人口基础,对于未来的工业裂变,有着较好的生存土壤。

(6)我觉得全书当中,写得最好的是第四章。而且是最适合主管科教文卫的副总理、科技部、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好好研究的内容,未来工业制造,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于科研来讲,是如何组建强耦合的大规模科研集群的问题。对于教育来讲,是如何加强在职教育培训、如何加强硕士以下级别强融合应用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20年中国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技能工业专业技能人员相对短缺时代的中国全球领导力。

(7)一定要记住的谈资是四次工业革命的分类。第一次是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生产方式,第二次是以辛辛那提屠宰线和福特汽车流水线为代表的流水线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是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自动化。第四次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广泛融合,引发工业制造的信息物理融合革命。

卷板辅助车间 康奇 篇二:拥抱工业4.0 拥抱工业4.0时代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是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要进一步迈向制造业强国工业4.0,或者说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融合,是必须要加重投入、加快发展的一个环节,而且中国特色的制造业也将带来很大的特殊机会和呈现几大特点:1)信息化已有了基本的发展,但是目前的自动化水平偏低,亟待提升;2)中国制造业也有庞大的市场,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是一个庞大且有中国特色的市场;3)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也迫切需要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可以说工业4.0是中国制造业维持强势地位的必备要素。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大概率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根据媒体报道,工信部指出“作为中国版工业4.0重要抓手,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将于2015年发布,目前前瞻性研究已经得到进展”。工业4.0作为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未来方向,必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2015年工业领域一项重要政策抓手。未来围绕4.0智能工厂,国家和地方可能出台更多实质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进步。

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4.0较大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从长期来看,工业4.0时代,对于智能工厂的投入将远超过一般工业,但项目盈利能力也将显著提高,并且资本投入越大、斜率越陡峭,即投资的边际回报率越高。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工业4.0都将是制造业发展不可绕开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世界制造业较大的一波“浪潮”。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客观上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必然选择的一个命题。

从投资的角度,可以从五个核心环节梳理工业4.0受益行业。“工业4.0”从智能工厂到智能生产的实现过程中,几个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将充分受益,主要包括互联、集成、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相关子行业包括:射频识别、物联网、传感器、机器视觉、智能机床、云计算、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篇三:工业4.0 工业4.0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昱东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04011203班 2012300890,陕西 西安 710072)摘要:对工业4.0的意义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重点综述了工业4.0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工业4.0 德国 瓶颈 发展 转变

工业4.0 关于德国工业4.0,越来越多的人在说,也有不少的人在写。但是对于大部分听众和读者来说,它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国家战略,不是国际标准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出于领先意识、危机意识和机遇 意识,为了确保未来德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于2013年在《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中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给德国企业明确的一个努 力方向。工业4.0,意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绿色的”智能化生产。

来自机械制造、自动技术和信息通信及软件开发等三个领域的十多家领头企业,作为三次工业革命的佼佼者,顺理成章地组成了第一梯队,成为德国工业4.0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智能工厂,高于自动生产德国工业4.0的定义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那么,什么是“信息物理系统”?

人体的结构,也许是最好的比拟。人体即由“物理”和“信息”两个系统组成,健壮的身体、灵巧的四肢、敏锐的感官,便相当于一个嵌入了无数传感器的“物理 系统”,人的大脑和意识,赋予了人思考、社交和活动的能力,构成了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控制和操纵肌体这一“物理系统”。

用一句话概括,信息物理系统就是把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实现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拥有上述五大功能的物理设备,不仅有“思考”能力,还有“社交”能力,并通过“社交”和“思考”,实现自我调节和完善,这便是“智能化”的概念。与自动化生 产不同的是,自动化是工人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机器,完成自动生产,是一种单向的指令。而智能化是一种多向“交流”,工人、机器、产品、原料、物流、用户等等 与生产、供应和使用有关的各个环节之间,始终保持着双向的信息互换,使生产和服务实现最优化组合。网络世界,有赖信息安全生产、供应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要 始终保持双向交流,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多节点的大数据交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自动生产,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这个问题,便是德国工业4.0发展的“瓶颈”所在。美国国安局前工作人员斯诺登的披露,使世人对信息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技术,却没有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没有安全的“信息系统”,就无法确保“物理系统”的可靠生产。

另外,谷歌等公司的无所不在和信息滥用,也使人们不得不多思考一个问题,在工业4.0的社会里,如果所有的产品始终与工厂保持着对话,其用户还能有隐私可保吗?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发表了类似的纲领性文件,只不过各有不同的提法,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 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和中国的“智能加工”等等。自然,谁能早日实现这一战略,谁就在国际上获得了“先发制人”的先 机,拥有了标准制定者的地位。资源整合,并非创造发明德国工业4.0的目标,是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以信息物理系 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

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按一般的划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 标志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

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

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的发明带来的电气

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

开 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

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实现的自动化生

产。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现在开始,其主

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

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

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

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

“工业4.0”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一个流

行概念。这个词起源于几年前的德国汉诺

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 messe),它被 定义为制造业的电子计算机化,包括更高

层次的互联性、更智能的设备和机器与设

备之间的通信。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水和蒸汽动力带来

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的使用

可能。第三次工业革命

技术的采用,以及它们带

工业革命。相对来

然处于起步阶段。依靠

通信的机器设备,工业

4.0进一步优化。

智能工厂。智能工

工厂,它基于高科技的、人体工程学的生产线。

整合客户和业务合作伙

造和组装定制产品。

工厂将很可能在生

面具有更大的自主决策

多的是依靠机器进行工

不是依靠人类的智慧。

然制造工艺是核心,但

人更多地是起到控制、编程和维护的作用,而不是在车间进行作业。使大规模生产成为是电子工程和it来的生产自动化。工业4.0是第四次说,这一次变革仍高级的软件和能够将使工业生产工业4.0的关键是厂是一种高能效的适应性强的、符合智能工厂的目标是伴,同时也能够制而且,未来的智能产效率和安全性方能力。工业4.0更作并解释数据,而当然,人的因素仍位于德国安贝格

(amberg)的西门子电子工厂

(siemens electronic works)是新一代智能工厂的一个很好例子。这个高科技电子工厂面积为10.8万平方英尺,其内部是一组智能机器,它们能够协调从生产线到产品配送等一切要素。

在工业4.0时代,机器设备具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它们提供的信息、统计数据和动态分析能够使生产变得更精益、更节能。

如果你在食品制造行业工作,你可能知道现在的许多生产线的能效低于60%,这意味着它们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节约水电对现代工厂管理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智能工厂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环保目标。

制造业的转变

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对工业4.0表现出很大的的热情。gambica和clpa等制造商和贸易机构已经对此表示支持。虽然这些国家还未宣布推出重大举措,但它们肯定已经对工业4.0作出了有力支持。

令人高兴的是,与工业4.0相关的许多技术已经出现。但是,要采用这些技术,企业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尤其是那些希望抢先采用这些技术的公司。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向工业4.0的转变将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而非一种迅速的革命。未来几年,旧系统对制造业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将来会是怎样?

工业4.0最终将成为制造业和工业的一个显著变化。从长远来看,工厂设备对高级软件的使用可以帮助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节并作出更多的自主决策。这同时也意味着,在工厂中,目前由一个中心主机执行的任务将交由系统组件来执行。今后几年,随着智能工厂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工厂之间的 地理 边界和数据隔离可能成为过去。

结语

工业1.0是透过蒸汽推动机械化,工业2.0是由电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工业3.0是由电子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工业4.0叫做智能化。

过去在工业1.0、2.0到3.0的时代,一定要透过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五大模块,都是固定的环节,缺一不可。

到了工业4.0时代发生了转变,这五个模块统统独立出来了,变成五个会跳动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软件,自己的传感器,以及自己的通信系统。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这五大模块就会自己组合,也就是同一个生产线,过去只生产一种产品,现在通过智能化生产出许多种不同产品,而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五大模块自己进行高效整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以德国飞梭哈雷机车生产工厂为例,在工业3.0以前的时代,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因为它的生产过程全部都是固定机械化的。

但到了工业4.0的时代,一位顾客早上九点钟下单订购一个个人定制化的摩托车,这五大模块统统活了,按照顾客的需要,自己找原料,自己找工厂重新包装重新组合,在六小时之内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

除了时间大大缩短之外,智能化还有一个不得了的进步,成本基本上下降40%。

中国目前制造业已经非常的困难,成本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如果美国推动工业4.0,成本再下降40%,我们哪还有竞争机会!

以德国跟英国为例,他们的成本目前比我们高10%—20%左右,只要推动工业4.0,他们的成本将比我们中国低很多,那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

因此只要工业4.0在全球铺开,中国制造业将全线崩溃、解体,我们不但没有成本优势,反而有成本的劣势。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要提升中国制造业,打造“中国制造”的核心原因。

参考文献

[1] 【科普】工业4.0是什么?一篇文章让您读懂工业4.0.中国大数据[引用日期2015-04-16] [2] “工业4.0”开启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12-19] [3] 德国联邦政府的高科技战略举措行动“工业4.0”.控制工程在

线.2013-2-21[引用日期2013-09-13] [4] 五分钟让你理解何为德国工业4.0.ofweek工控网[引用日期2015-08-13] [5] 专家讲座:中国企业如何迎接工业4.0的到来?(工信部王喜文主讲).中国信息界e制造[引用日期2015-02-14] [6] 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工博会.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4-11-12] [7] 中国首个中德“工业4.0”联盟成立.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15-03-13] [8] 德国,工业4.0的真相.网易[引用日期2015-03-17] 篇四: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巩端洲

2015年11月8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经信委组织的淄博市双50强企业德国4.0考察学习>培训班。去德国工业4.0学习,是当前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两化深度融合的首选借鉴之路。这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维,对德国工业4.0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企业今后如何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听取了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赫尔格教授关于德国4.0的讲座,实地观摩了汉诺威化工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汽车配件厂、德国大众汉诺威客货汽车生产线,在不莱梅市与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非常荣幸地参观了世界级制药企业拜耳药业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学习,震撼很大,感受很多。现将此次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德国工业4.0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和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就是德国的工业4.0.德国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国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意义相近。我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25及德国工业4.0的深刻含义,认清形势,改变思维,努力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将转型升级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启示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联邦政府>投资数亿欧元,大力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该战略已经得到了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大部分企业对工业4.0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从这次实地参观考察的几家企业来看,也都开始了工业4.0的各项工作。德国推进工业4.0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变成了共同行动,在这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装备相对落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装备有待完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2.0—3.0的水平,有些企业还处在低于2.0的水平,所以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路还很长,困难很大,障碍不少,需要努力做的工作很多。

一是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已经失去,这类产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发展。当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出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产品附加值相对低,产品竞争力弱,要想产业升级,任务非常艰巨。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逐步淘汰,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正在崛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制造企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步伐加快,自动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的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这些都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企业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亟待解决。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由于中德教育体制、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普遍出现了中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学院的学生到企业去基本上是从零学起,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而一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又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专业知识又不够专、不够精,缺乏在一线扎实学习的意识和耐力,眼高手低,成长慢,而且流动性大,给一线技工团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员工技能素质也是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也应当向德国学习,企业也应借鉴德国企业对新员工在培养方面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和水平。同时,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环境下,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人才团队。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使工业基础更为扎实;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

三是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各项工作。首先,企业负责人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创新思维,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落到实处。现在青岛等几个城市正在建立示范园区,为下一步工业企业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工作铺好了路子,也提供了捷径,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取决创新能力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较快地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但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制定中长期工作目标和计划,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未来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必走之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水平差距较大,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抢得先机,必须尽快赶上或超越他们的水平,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发展历史较短,在企业的人才、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到2025年十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各项目标计划,不断向发达国家、优秀示范企业学习,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体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

遇,积极应对挑战,依靠制度和政策优势,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篇五:工业4.0培训心得

工业4.0培训心得

工业4.0(industrie 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

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e-works总编 黄培

黄培总编的这段话很好的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工业4.0,我国现在所处的状况也如他所说,nike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惠普在中国裁员。现在我们可能还没能达到工业4.0的高度,但是我们思想应该要有这样的高度,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变革涌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业4.0中提到信息的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信息的价值=(v*t)s v—信息量;t—传播速度;s—共享范围。

工业4.0对信息的这种归类我的日常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怎么把孤立

篇6: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腈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世界产能和需求趋势 1995~,世界聚酯纤维所占份额从28%上升到36%,而腈纶所占份额从5.6%下降到5.0%,其间,腈纶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6%.据PCI纤维和原材料公司预计,~世界腈纶需求年增长率为1.7%,将从1994年254.9万吨、277.3万吨、255.7万吨、263.8万吨、20281.3万吨增加到292.3万吨、300.7万吨、20313.4万吨.

作 者:钱伯章 作者单位:刊 名:上海化工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0429(11)分类号:F4关键词:

上一篇:我爱故乡的牵牛花作文下一篇:红色经典朗诵推荐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