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23

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共8篇)

篇1: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下面是本人收集了关于网络学习相关心得内容,如果感兴趣的朋友或是同学们,可以看看以下网络学习心得体会这篇文章哦!

校园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以前,上网给人的印象就是聊天、游戏,偶尔是在需要时上网查找些资料,拼凑点东西。而好的教育论坛却不是这样,它是一个现代化的、跨跃时空、地域界限、多层面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在那里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研员、教育专家学习、交流、探讨。在那里可以遇到好多的名师、专家,可谓人才济济。在那里也可以常能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和成果。在感受着这些名师、专家们的精彩的同时,我也会被一些不知名的一线教师们的真实、鲜活的反思案例所感动,课程改革的酸甜苦辣在那里都可以品尝到。应该说在网络中学习,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在体验着别人的实践,感受着别人的内心思考。在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我还从中学习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每天浏览博客,从网络上了解最新新闻,了解时事政治,了解教师博客上讨论得焦点等。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学习网络评论,参与网络教研,还学习与朋友交流思想等,通过学习激发我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总感觉每天很充实,很有意思。有位名人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行动的自觉性,你就会更加自觉地学习。

网络是个新天地,那里有学不完的知识。网络是科技信息的大全,漫游其中,仿佛走进大千世界,你需要什么,那里就有什么,就看你有没有本事从哪里找到。这些天来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才不会落伍,才能与时俱进,永不言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网络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网络培训学习体会

带着一颗好奇心和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知道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授强调了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agt;的东西来吸引他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说准、说清、说精、说好。

听了教授的讲座让自己一颗困顿的心顿时恍然大悟,激发了我探索语文教育中的兴趣,同时听教授的讲座,也是在享受一种美。教授主讲,感受颇深。听了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教学策略,让我对小学各学段阅读与习作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有效教学策略有了更多的认识,为自己理清了各学段的教学思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用信息技术的培训,我明白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教授的指导,我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还是听专家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都是一个让我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从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骨干教师培训,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与学校其它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网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承载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使我们能够自由的回家通过学习的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利用空余时间也可以学习所学课程,充实了自己,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工作,比较适合于我们这些结了婚、生了孩子的上班族。因为我们工作都很忙,能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合理利用空闲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网络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网上学习为主、结合自学为辅。开放式学习是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自主的学习,所以除了学习中心组织的学习外,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家庭、工作等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按照课件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制订了学习计划,我的日常生活就围绕着我的网络学习的主题展开。每天上班我都抓紧间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网听课查阅资料,认真看书,并带着问题再听老师讲课,课后整理每门功课的笔记,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学习。网络学习的平台为我们开设了课程介绍、教学要求、课程讲解、文字材料、常见问题、课程答疑、课程串讲、课程作业、模拟试题等资源类型。我经常在孩子和丈夫睡后和早晨查阅这些东西,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学习需要记忆的课程,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同学们一起探求好的、先进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的消化吸收学习内容。选择了网络教育,就等于挑战自己。十几年的工作,已把以前的辉煌忘得差不多了。每当自己气馁退缩时就想起了七匹狼服饰企业精神的这段话,在精神上,挑战表现为勇往直前,永不言败,不断催人奋进;在学习上,挑战表现为刻苦进取,减少无知,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上,挑战表现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永不满足,始终争取做得更好!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增添光彩,从中挖掘到生活的精髓,铺筑起成功的道路;挑战其实就是一笔财富。只有接受挑战,不断追求,才能有充实的生命,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妙绝伦。这段话耐人寻味,始终激励着我锲而不舍的挑战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学习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快乐与充实,也给我带来了同学们的友谊和帮助。学习中心学习时,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工作这么多年,没有想到又结交到难得的同学友谊。积极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拓展训练,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半年的学习之路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艰辛而充实。回想这半年多来的学习生活,既有酸甜和苦辣,又有成功和喜悦。我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夫上三班,大部分家务、接送孩子就落在我身上;我在公司也从出口调往内销,工作岗位的调换,业务的熟悉,使我累的不可开交,可是我没有退缩;儿子刚上一年级需要辅导,占用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半年来,娱乐时间少了,人也瘦了,但有得必有失。这也是我这一生来最充实的半年,收获最多的半年。我战胜了自己,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并且我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战,面对将来,无所畏惧,完成自己的学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使知识化为能力!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因有事业而从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温馨,因有爱人而强大,因有希望而奋发,因有健康而快乐。祝愿我们所有的网络教育学员都能够拥有,祝愿济南奥鹏直属网络教育学院越办越辉煌,

篇2: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1、《xx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心得体会

在这次名班主任工作学习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班主任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及其所有成员应当承担区域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应按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与本地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和本校培训工作,使其成为骨干班主任成长的摇篮。负责指导工作室成员制定班主任专业成长计划,通过教育书籍共读、班主任工作共研、班会课集体备课、教育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及巡回讲座等形式,引导成员的专业成长。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相应班主任的课题研究,形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当地小学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和德育工作研究,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科研支持,名班主任工作室要通过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形式,促进当地班主任队伍建设。最后要建立工作室业务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工作室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日常管理档案,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制度,严格按财务纪律和规定使用专项经费,及时总结工作室建设经验,探索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并通过会议报刊和各种新媒体途径交流经验成果。

2、xx省教育厅xx讲话感悟

xx省教育厅xx讲话,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引导价值,引导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在讲话中她引用xx省教育厅厅长xxx的讲话,“把疫情把灾难变成教材,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在讲话中她特别强调,要更加重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用心呵护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要结合疫情防控,加强对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究和实践,在内容上形式上大胆创新,真正做到让学生喜闻乐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要变革育人方式,强化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优势,线上线下相融合,变革育人方式,让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以及家校合作,当更加丰富灵活多样,便捷和个性化,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桥梁纽带工作室也要在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方面做好示范引领工作,

最后她希望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她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

3、关于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

篇3: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目前,我国对教师培训高度重视,在中央及地方的大力推动下,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当前,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各类培训机构都加大了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投入力量,开发了大量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但各类教师网络培训缺乏整体规划,网络培训课程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教学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形式不统一和教学信息表现不规范。各类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各个教学模块及课程设计各模块大同小异,如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当前,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已无法满足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中,对教师培训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应对。

二、混合式学习对教师网络课程开发新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推动教师网上学习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1]。

随着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强化情景体验,促进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提倡。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指出,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地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合[2]。

但目前传统教师培训网络课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效性缺乏

当前多数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是聘请高校教师对课程中各类学习和辅导活动进行规划与设计。这种网络培训课程方式的优点是使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大学高水平的教师。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因对中小学教师实际需求及教学实践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培训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当中,无法将相关理论与教师实践问题进行有效融合,导致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实效性。

(二)课程缺乏更新能力

当前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更新较慢。多数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建设者没有更新或者很少更新自己的课程资源。课程的学习者使用这些培训课程资源时,仅完成课程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这些培训课程由于缺乏及时更新,学习者实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师生间交流、协作活动无从开展,学习者对于培训课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得不到真正指导。

国家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大力推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应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推动教研、培训、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混合培训模式加强了集中培训结束之后的实践跟踪指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情景,应用培训内容,专家采用现场或网络跟踪的形式加以指导,以提升学员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因此,基于混合学习模式,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调整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更要在设计策略上考虑培训网络课程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使用。

三、混合式学习,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4]。

因此,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教学应首先重视课程学习目标的策略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是网络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采用目标策略,在教师网络培训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既定目标,在课程中明确目标问题的解决方式与策略,寻找相应实践案例,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如点评、讨论、反思等,从而为网络课程设计者、开发者提供学习者在线目的取向。为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后续环节设计与开发提供设计方向及预期目标。同时,通过目标确立,根据学习者的网络行为及课程实用习惯等,配置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团队协作策略、评价策略等,使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更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和认知特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策略

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作用的同时,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5]。

因此,在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混合式学习下,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教学支持服务需要模拟各种实践环境,增加实践各环节元素和方法,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在混合学习下,既是网络培训课程学习者,又是网络课程学习协助者,还是网络课程生成性资源的建设参与者。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知作用。

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应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自主性:培训网络课程要如何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精神;(2)模拟性:培训网络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模拟实践应用情景,让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实践、应用所学知识;(3)更新性:网络精品课程要根据学习者反馈的学习信息,及时更新网络培训课程的相关教学方案;(4)常态化:课程开发既考虑培训需求,又满足教师作为学习者日常研修的需求,让教师在培训中实现网络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

(三)团队协作策略

混合式学习,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同时,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和数字教学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因此,混合学习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学员及群体学习的方式方法。把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学习,让学习者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因此,在课程开发中,要着重考虑学习者通过互助协作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协作学习方式,不仅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课程,学习人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体会实践教学环境和集体行为中的责任感,以及与学习伙伴之间群体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协作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培养现实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人际关系沟通。所有成员按既定目标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协作学习教学策略应根据学习者共同学习观点,保证学习达到实质性效果,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组成专业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团队,团队中既要有资深的学科教学专家,又要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研究人员,同时还要有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学习代表、网络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学科教学专家负责课程的策划、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一线教学人员负责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应用;学习者代表要从自身角度考虑使用需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要根据教师和学习者意图进行生成性教学设计;网络技术人员为上述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课程开发团队分工明确但目标一致,是优化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6]。

(四)课程评价的设计策略

课程评价设计策略是混合学习模式监控培训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测评设计策略需要多维度设计。既要考虑网络课程角色的评价,包括指导者评价、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和机构评价等。又要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考虑平台技术环境的评价。技术环境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学习者学习痕迹的评价分析;(2)同类学习者群体比较分析;(3)学习者学习效果反馈调研数据分析;(4)学员、指导者和管理者三类角色的考核指标体系相互关联分析。(5)学习者、指导者、管理者各阶段、各类别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互动数据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确保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质量,让开发者了解课程的应用进展情况。

(五)生成性资源策略

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混合教学培训过程中贴近学习者的实践活动,真实反映学习者学习水平与培训课程实用状况的实效性教学资源。相对于原有培训网络课程配置的教学资源,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被课程学习者接受。在混合学习下,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虽然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教师培训网课程开发中具有实时性、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运用,使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形成弹性、动态、开放的教学形态,从而使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大力发展教师培训网络培训工作,推动混合学习的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更需要大量优质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的局面。因此,教师在培训网络课程开发设计中需要调整课程开发策略,让教师培训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发展需求,国家大力提倡中小学教师有效利用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因此,利用现有资源,高质量地建设一批面向中小学教师队伍、适应混合学习培训的网络教学课程,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混合学习网络课程的定位分析,提出混合学习模式下中小学教师网络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课程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4]7号.

[3]张成光.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教育技术混合培训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

[4]路秋丽,余胜泉.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5(1).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篇4: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篇5: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期网络培训班的学习,让我感触颇多。首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网络课程的培训,不禁让我感觉这样的课程形式,真的是方便、快捷、有效,把课堂教学的车轮又向前推动了一个时代。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并且带来极大启发和感触的,是郑日昌老师所讲授的《压力疏导语情绪管理》。因为我平时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兼任系部的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虽然难度不大,但事务庞杂,让我时常在工作中感觉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次学习了郑老师的课程,不仅对我工作的开展有了很大的启发,对于我个人在工作中的压力排解也指明了方向。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肩负着重大使命。我们作为高校师资队伍里的一个特定群体。青少系作为学院的大系,管理繁重,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学生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时刻悬在辅导员心头,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以至于在辅导员中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只要不出事,什么都好说”,显然把自己绑定在“消防员”的位置上,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几乎占据了辅导员的全部精力。许多虽非职责范围之内但与学生切实相关的事务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促使辅导员形成了随时待命的持续应激状态,难以有效放松,疲惫不堪。辅导员如何懂得缓解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一、做好自我管理

要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就应该从做好自身管理,降低压力感和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出发进行调节。做好情绪的管理、生活方式、时间和人际关系的管理是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

1.情绪管理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于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嫉妒、愤懑、抑郁、妄想等灰暗低迷的情绪。置身于长期压力之下的辅导员其情绪难免波动。要辅导员学会积极的应对之策,合理地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

要做好情绪管理首先要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如何?”许多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但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以合宜的方式舒解情绪。舒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找好友诉苦、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等等。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舒解情绪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在工作中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要勇敢地面对,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我可以怎么做,将来才不会再重蹈覆辙?怎么做可以降低我的不愉快?这么做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根据这几个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舒解情绪的方式,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2.生活方式的管理

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的高校辅导员,绝大多数都是将醒着的时间几乎都贡献

在工作上的人,可想而知,一旦这占到生命绝大部分的方面带来了压力、焦虑、愤怒和犹豫,很快就会升级为人生之中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花时间去休息、享受家庭生活、享受个人时光,这不但能够消减压力事件的绝对数量,而且可以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去抵抗已经形成的压力。许多辅导员在面对许多工作压力后,身体等各方面都会出现亚健康,需要建议、提醒他们合理规划工作、生活时间,合理饮食,注意生活规律。

3.时间管理

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要求他们同时处理头绪繁多、杂乱无章的事务,从而使他们感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久而久之便会心力交瘁。实际上,再多的事情都可以区分出轻重缓急,我们需要优先处理的永远都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其次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再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最后才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这就是时间管理。此外,在完成某一件复杂的事情时,试着将其分解成几个容易着手的小部分,然后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4.人际关系的管理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环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同院系的辅导员更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些辅导员在交往中常出现人际关系不佳的情况: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与同事发生纷争,与领导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会累积成为孤独、无助、固执、偏激、郁闷、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辅导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圈,处理好与同事、学生、领导的关系,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们和睦相处,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开展非常总要。

二、提高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辅导员长期处于压力且难以释放时,不仅社会、学校和组织要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我自身也必须提高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对此我结合课上所学,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多方面的学习,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加强学习,现代社会发展加速,知识量成倍增长,知识淘汰速度加快,教师往往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应该有超前意识,加强对党政时事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潮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的高校辅导员。

(2)寓娱乐于工作之中。当辅导员处于难以释放的压力之中和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可以把产生压力的事件先放在一边,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和比较轻松的事情,通过身体的锻炼、培养业余爱好、听音乐、去户外运动、爬山、聚会、喝茶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此外,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也很重要。从而消除压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

(3)反思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要规范学生事务,明确事务性工作的时间、程序、要求等,使事务性工作“简单化”“信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对学生工作经验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采取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行为。反思训练包括经常记录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共同分析,相互探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

(4)对自身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的心理调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积极的认知方式能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张给每位辅导员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但绝对不会保证每位辅导员得到平等的收入和一样的评价,辅导员个体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扬长避短,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自身发展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善待自己。

篇6: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在这流火的七月,大师的讲座、专家的课例犹如阵阵凉风,吹入心田,沁人心脾。接到网培通知后,一度很惶恐,这么多天,这么大的容量。几天下来,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培训,它由面授不具备的优点:

1、内容丰富

此次培训有课改的专家、有最前沿的教师,有理论的指导、有优课的赏析,有十年课改的总结、有“再出发”需处理的问题等等,让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2、形式自由

它与开班授课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专家的讲座,一遍理解不透我可以看2遍、3遍,上午累了我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学习,可以听完讲座后,在慢慢品读相关的文章,促进对讲座的理解和感悟。

篇7:网络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在线网络培训,我了解了应该怎样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其实课题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自己平时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分析,并且在教学中做到用心、细心,并不难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科研课题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

当然,课题的来源可以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教学实践中找到灵感确定课题;可以从理论文献中搜索信息出并总结课题;从数次申报经验反思中确定课题;从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的理论及政策中思考课题。

另外,以下几点是在做科研课题时必须要遵循的:

1、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

3、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4、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5、必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我认为通过本次网络在线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明确了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在制定研究计划的时候,一般我们需要从以下几面去充实完善:

一、课题名称。

二、负责人及成员分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五、具体的研究内容。

六、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七、实施阶段。

八、保障条件。

九、经费支出。

十、成果形成。

有了这样清楚的结构,我们在准备课题的时候就会更有条理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此次培训学习也令我更加清楚了进行一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实际的研究中,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去做会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

三、制定研究工作计划

四、立项。

五、搜集并整理资料。

六、实施计划。

七、撰写研究报告。通过这次可贵而精彩的在线培训学习,我充分认识到科研的真正价值与魅力,认识到教师开展科研绝不是空话,它必须牢牢地植根于教学实践之中,从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入手,运用一定的理论指导实践,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目的。

篇8:网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一、“土木工程概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对教师宏观知识面的要求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涵盖的工程类别很多, 诸如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飞机场工程、水利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勘察和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等, 自然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非常宽广的知识面, 比如教师除了应该从宏观上懂得各类工程的技术特点, 还应该懂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具有初步的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新生入学以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即把学生引进土木工程领域的大门里, 使学生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 在尚未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就使学生建立土木工程的专业荣誉感, 并初步尝试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土木工程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为一种科普性的概论课程, 在大土木这个学科领域中所发挥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 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还应懂得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土木工程与社会的关系、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关系。教师还应该明确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与相关专业技术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的创造性与学的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教师还应该学会处理和学会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关系、知识能力与技能素质的关系、严谨求实的态度与灵活运用的关系以及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2. 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通过学习, 我进一步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的五个基本素质, 概括地说就是: (1) 本学科的基本素质; (2) 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 (3) 教育理论的基本素质; (4) 科技人文的基本素质; (5) 教学方法的基本素质。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 一个称职的高校教师应当掌握的五种方法是: (1) 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方法; (2) 学科与工程结合的方法; (3) 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 (4) 科技与人文交叉的方法; (5) 一专与多能兼顾的方法。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搞好课堂教学的两个留 (把教的创造性留给教师, 把学的主动性留给学生) 是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关系的指导思想。以上所述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是空洞的罗列, 课程教学的效果还与教学管理机制紧密相关。比如:“土木工程概论”的理论课讲授最好是与学生的认识实习结合起来, 宏观的概论讲解最好是与工程技术的专题讲座结合起来, 纯理论的文字图片最好是与周围的工程实物结合起来, 单调的工程建造技术最好是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对象的一种积极态度和特殊的认识倾向, 这种倾向是在一种好奇心驱动下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 往往有一种喜欢、愉快和满意的情感体验。兴趣可以使学习的注意力集中, 思想活跃, 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学习兴趣无疑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 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1】教师在讲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除了诙谐的语言、风趣的语句以外, 在讲课时引入著名的工程案例或近期影响较大的工程事故帮助学生了解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学会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比如:通过展开对比萨斜塔现象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陷导致塔体不断倾斜) 、杭州地铁施工时发生的塌陷事故 (私自修改地铁路线, 导致沉陷的发生) 、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事故 (施工方法不当导致) 等工程案例的讨论, 加深学生对地基沉陷及其造成后果严重性的认识。在讲解抗震章节的内容时, 可通过回顾“5·12”汶川大地震, 让学生通过惨烈的教训真正意识到抗震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在讲解高层建筑章节时, 可以结合2010年上海高层大火工程案例让学生意识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性, 进而增强其严谨的工程观念。

本次学习除了叶志明老师、姚文娟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外, 还有范钦珊老师、蔡克勇老师、龚绍文老师、卢德馨老师、赵洪老师等所作的长篇讲座【3】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 这些老教师的示范使我受到的教育主要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方面, 他们超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许多充满哲理的话语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职业与能力的内涵

通过本次学习, 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发展在线”网络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师的能力。教师的能力主要反映教师如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一种技能, 教师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培养人才的效率来体现。以下浅谈我对教师职业和能力的理解。

1. 教师的职业信念

教师属于社会知识群体中的一个部分, 应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自信, 应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教师这个职业不从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集团,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 乃是因为他们恪守着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信念, 自觉地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的职责, 肩负着期望人类进步的道义。教师首先是职业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但他们关怀社会, 关心人类的发展和命运的境界与愿望又超出了其职业的界限。教师以寻求真理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把知识和真理作为唯一的权威体系, 除此之外不屈从任何其它的权威。因而, 教师经常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工作和人生。

2. 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生价值观

现代高等教育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以某种短期的功利性作为自身的目标, 而要将着眼点放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和合格的社会公民上。作为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者, 各种社会人才的造就者, 教师在人类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而在这种以造就人才为目的的复杂劳动中, 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能力还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生价值观, 离开了这一点, 即使他本领再大, 能力再强, 也无法在这一职业中取得应有的成效。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不同, 教师的劳动量通常很难用有形的价值形态表现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力图通过教育来影响学生, 将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也就是说, 教师的工作是要把一个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能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社会人。也正因为如此, 这就要求教师的能力具有异常的复杂性、丰富性和超越性。

3. 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可以分为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部分, 其一是教师的职业化行为, 这包括课堂上的讲授, 课下的备课、辅导、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等等;其二是教师对自我发展的不断努力, 这包括自觉地在道德风尚、职业态度方面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整体把握。尤其在信息化的当今时代, 教师要马不停蹄的不断学习, 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以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善于学习、善于进取不由自主地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正像叶志明老师所说的: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拥有一缸水, 而且这一缸水还必须是活水。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繁忙的脑力劳动同时也伴随着体力劳动。在这样一种繁忙和复杂的劳动过程中, 存在着无数无法加以量化的因素, 因而也使得社会常常无法以一种有形的货币价值形式来对教师所支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出充分而合理的估价。可以说, 任何一名优秀的或者是合格的教师, 他的劳动付出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报酬永远是无法相等的。人们形容教师“吃进的是草而挤出来的是奶”就形象地表明了这种支出与获得之间的不对等性。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主观态度, 这种主观态度是影响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样是完成一节课的讲授任务, 认真与否, 投入了多少精力去准备, 投入了多少精力去讲授, 这其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像这种带有强烈自觉性和主观色彩的行为, 就更加无法给出一个量化的衡量指标。

4. 教师的创新教育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事求是地说,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和踏实的学习态度, 但应该看到有少数学生对课程学习处于迷茫状态, 中小学应试教育习惯性的学习方法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僵化, 思维不够活跃, 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对职业、对未来缺乏了解, 甚至个别学生在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下, 急功近利, 缺乏求真务实的学习精神。教师作为教育者, 如何发挥教育作用是教育效果的根本所在。教师有责任将创新思维渗透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 创新意识启源于人的正常的思维方式, 是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培养出来的。创新意识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和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 使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飞跃。因此,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发动机, 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比如说, 提问是启迪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特定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它是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使人们看问题能由表及里, 由下到上, 由现象到本质, 由已知推及未知, 使思维活动发生质的飞跃。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这是教师能力的又一种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认为: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 肩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工程建设人才的重任.为了能圆满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实现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将自身职业行为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了使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应该认识到:古往今来, 无数伟大的人物, 从孔夫子到鲁迅, 从鲁班到詹天佑, 无不是在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和从事工程实践的活动中, 经过艰辛的劳动才达到了很高的学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因此, 只有把献身于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 才能为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高尚道德情操, 打下深厚的思想感情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韬.在情趣中实践教与学的真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112-113

[2]郑元勋, 蔡迎春.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2.62-65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下一篇:xx安规知识竞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