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2024-06-27

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共14篇)

篇1: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2013年开始我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分别

学习了“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子表格、图标处理》的新课讲授与归纳总结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在计算机中表示》的活动主题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教学的阶段性评价”三门课程,听取了温晓捷专家、袁志平专家的专题讲座。

《文字处理》”一课从什么是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阶段性作品评比、模块阶段测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六个角度对学生学业水平的阶段性评价进行了讲解“《信息在计算机中表

示》”一课从主题的确定和选择;主题活动的目的;实施过程;教学方法与主题的关系;活动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讲解“《电子表格、图标处理》”一课从 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授新课;如何分段掌控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的对应关系;“总结归纳”教学环节的意义;常用的“总结归纳”形式;“课后作业”的三个功能。六个角度对课堂教学五个环节中的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和布置课后作业进行了讲解。

通过学习专家们们的精心教学设计和耐心的讲解,以及和同学们的网上交流收益非浅,感受颇深。我切实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第一,做一个开放型教师

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我们应抓住每一天,每一节课,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从各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所学到的知识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第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第三,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篇2: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通过近两个月网络培训,感谢这个平台给了我再学习的机会,它使我这井底之蛙视野大开,把我心中的困惑一一解开,的确是一场及时雨。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现在要搞好教育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这无疑是对教师一个新的更大的挑战。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及时登录,努力学习,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有很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1.学习的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初中信息技术案例观摩与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分析》等的学习,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的道理。

2.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次培训有视频讲座、课例、师生互动、网络交流、生生互动等丰富、新颖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性强。

3.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我认为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我要以这次远程培训为契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

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4.教师角色的转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5.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充实提高发展的机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新课程评价焦点从主要看老师转为主要看学生。

6.我非常喜欢这次远程培训课程的组织形式,它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的教研天地。曾经的“井底之蛙”借助网络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让我可以进行网上听课、网上作业、网上辅导答疑、交流讨论等教学环节,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学习,等于把学习课堂“搬到”自己身边,坐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听到名师授课,完成自己的学业.总之,这次的网络培训,虽然很累但很充实。这次培训使我终身受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充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继续进行教研教改,使自己学到的理论落实到教学践当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因为教学不能重复昨天。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明天。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

篇3: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目前, 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带电作业培训资源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数字化教学培训资源管理、网络教学培训资源管理、仿真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工器具信息管理、资质培训考评管理五大功能平台 (模块) 的可行性研究。

1 数字化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平台

数字化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 关键技术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 解决如何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所构成的培训资源管理平台, 实现各种媒体资源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的动态浏览、播放、阅读等。

主要功能如下:实现数字化教学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解决培训中的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实际问题现场化、教学内容动态化以及网络一体化培训资源如何共享与再现的问题。

通过公司层面的大集中式培训示范窗口与平台, 加快推进培训向常态化、形象化、规范化、网络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特色实训基地、示范基地和网络大学培训模式的创新。

高效的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学习”, 将是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缓解网络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以及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与培训成效的“最佳选择”。

“数字化教材”作为未来教材的重要特征。它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 , 来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材”, 或称为“多媒体教材”。目前, “数字化教材”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所包含的各种“媒体资源制作”以及采用“Adobe Acrobat Pro软件”进行整合的技术已经成熟, 为其应用与推广如“面授学习” (F-learning) “向网络学习” (E-learning) 或“移动学习” (M-learning) 的转移、以及单一学习模式向组合学习模式转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目前, 这些学习方式所需的设备、网络、存储条件已不是主要的技术问题, 而包括数字化教材在内的“学习资源” (在线或离线) 匮乏和管理水平落后是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 网络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平台

网络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 关键技术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 实现数字化教材与网络培训平台的在线“学习、浏览、交流、考评和管控”等功能的兼容性或适应性。

主要功能如下:实现网络培训或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在线或离线) 。同时为建设网络培训大学、拓宽培训业务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实现带电作业新技术推广与创新的平台, 以及带电作业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的平台。作为加强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管理的平台, 具有实施危险源辨识、预控管理和建立健全符合带电作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控机制。

3 仿真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平台

仿真教学培训资源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 关键技术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的一体化仿真实训技术, 开展软、硬件专项开发, 实施一体化仿真教学与实训项目。初步设计包括:“多通道立体环幕仿真教学区、仿真实训区、低工位训练区、创新成果展示区和安全体感实训区”。

主要功能如下:多通道立体环幕仿真教学区, 不仅能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实施仿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 还可以进行远程网上竞赛、调考、专家答疑以及现场作业视频交流、学习、观摩等。

在仿真实训区增设低工位训练区, 可实现仿真实训与现场培训的有机结合, 有效地开展“现场操作绝缘遮蔽程序化训练、徒手操作灵巧性训练和工具使用熟练性训练”。

创新成果展示区主要是依托实训基地培训场地硬件和软件优势, 使之成为公司层面的科技创新、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平台, 为企业挖掘和培养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平台支持。

通过“安全体感实训区”对带电作业人员实施“体感式训练”, 让受训者亲身感受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包括:亲身“体验”安全带电作业的三维空间概念;“感知”安全距离、带电体、绝缘体和接地体;“体感”电流防护、静电感应防护、电场防护、人体触电、电弧灼伤、高处坠落、高空坠物意外打击、机械失灵、违章作业以及绝缘工具正确操作等安全体感实训项目。

4 工器具信息管理平台

工器具信息管理平台, 关键技术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工器具检测技术, 实施带电作业工器具 (包括带电作业车辆) 信息管理与检测等工作, 实现带电作业工器具从“申购、领用、保存、试验、使用”等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信息进行有效的管控, 为带电作业工器具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持。

主要功能如下:建立带电作业工器具保管、使用和试验信息库, 健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对带电作业用工器具进行对应唯一的永久编号, 从带电作业工器具的购置、研制开发、保管, 作业车辆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加强管控。达到规范带电作业工器具检测方法, 加强对带电作业车辆的状态检测, 满足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和带电作业车辆检测的需要。

5 资质培训考评管理平台

资质培训考评管理平台, 关键技术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源评价技术, 解决资质培训考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包括:“用户管理、试题库管理、试卷库管理、组卷管理、打印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的技术问题。

主要功能如下:在健全和完善带电作业用人培养考评机制的基础上, 实现带电作业班组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 以及带电作业培训职业化模式的转变。完善教考分离机制, 在确保培训考核公平、公正和科学的基础上, 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成效或学习成效。配合网络培训平台, 实现网上在线考试、学习等功能, 满足网络培训、考评和学员能力测评的要求。

6 结语

以数字化培训教材为基础, 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 构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带电作业培训资源管理系统, 不仅是建设与发展带电作业特色实训基地、示范基地和网络大学的需要, 而且也是落实带电作业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 以及大力开展和推进带电作业工作的需要, 同时也是实行带电作业公司层面的统一管控, 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提升带电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摘要:笔者通过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带电作业培训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旨在探索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与管理的新模式, 为建设带电作业网络培训大学、拓宽培训业务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技术与管理平台支持, 为带电作业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持。该系统包括数字化教学管理、网络教学管理、仿真教学管理、工器具信息管理、资质培训考评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教材,培训资源管理系统,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沈海平, 刘晓伟, 张雪峰, 张秋实, 方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培训系统[J].中国水运 (下半月) .2011 (05) .

[2]蔡旭光.浅论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09 (20) .

[3]袁捷, 张辉.基于Direct X 3D技术的织物三维模拟仿真[J].纺织科技进展.2008 (01) .

[4]胡毅.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6 (11) .

[5]李振波, 孟祥旭, 向辉.复杂虚拟场景构造及交互漫游实现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 (09) .

篇4:浅析教师信息技术远程培训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信息化

运用学校已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展有效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置不同教学讲解模式,实现阶梯式的教学手段。把以“教为主,学为辅”转变为“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优化课堂教学,升华教育教学思想。

二、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

把信息技术具体应用到教学当中去,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数字资源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动画、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演示。在愉悦的情境下,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就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交流、探究、探讨,更符合实际的网络手段。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重新设置,编辑改造升华已有资源,创设更符合实际情境的多媒体课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知识来源于生活,创新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平衡地区网络资源不平衡的发展趋势,改变学生以往固定的学习模式。“听课—练习—巩固”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数据,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知欲,在已掌握该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未知的可能,共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良性有序地发展。通过翔实的培训,教师树立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树立新课程意识。学到老是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自身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尝试实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学习和掌握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小区,积极有效地参与信息技术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逐步培养网络学习习惯,实现自身专业、自主发展,促进终身学习。

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培训老师无私的奉献、耐心的指导如鱼得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发现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更为系统化,通过学习对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开展教研活动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在课程主题的指导下,运用不同信息技术和学习技术环境,学会操作技术设备。例如,电子白板技术学习和使用。运用通用软件和学习软件,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加工和制作。教师在关键环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且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优化导入、讲解等。合理和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任务设计,实现不定期的主题开发和培训。利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小区开展协同备课,资源共享,共同分享,课例研究和专题研讨,教学反思与评价,促进教师本专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在信息培训中,配置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

以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主题。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课题,互换学习心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实现培训模式创新力度。在YY学习中培训老师详实地传授讲解,学员积极配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回馈,实现网络研修和校本教学整合性。在培训中学习、实践、探究,提升信息技术教学,配置全面的学校学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全面普及信息技术培训做好铺垫。制定层层分级的培训机制,有效组织和管理,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化水平进程,把课堂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更深层次地结合。

篇5: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很幸运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学习,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对这次为期两个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点滴体会:

本次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很有关系,所以对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更有实用性。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学到了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处理、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等等。让我们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也促使我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特别是在学习内容方面,我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对案例的学习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提升了我的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这次培训充分体现了引领、点拨的作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陈旧教育观念更新和全新教育理念确立的过程。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怎样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地把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真正将教育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会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的培训,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以及促进教师原创性的思考。

篇6: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桂怀邦

通过几个月的信息技术网络培训提升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提升。听了专家的讲座和网络研修学习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我一方面要求自己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自己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网络培训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的课程的——微课认识

在培训教授的精心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更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结合自己所教数学课程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五至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我选择了“圆柱的体积”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8分钟内对圆柱的体积认识、计算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课中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和计算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此次培训模式改变——微课化

这次培训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讨论平台等方式与其他学员和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篇7: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现将我对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学不可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像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

(二)选择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在“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用“任务”方式对待新授内容。具体做法是,在接触新内容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来解决问

(三)充分利用教学课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精心设计的。每堂课的教学我只安排10~15分钟的理论和演示,便提出练习要求,然后由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练习、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聆听学生描述操作现象,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则需要直接回答;而有些问题却需要教师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另外,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篇8: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 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使教与学充满了生趣,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网络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枯涩的内容生动形象化, 实现情境教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途径, 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想学、乐学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我在教《秦兵马俑》一课时, 课文的难点是要使学生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一电教媒体, 让学生走近兵马俑。我搜集了大量的兵马俑的图片并配乐解说, 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学生在观看了图片之后, 不但对极为精美的兵马俑有了形象而直观的认识, 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与厚重,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梦圆飞天》一文时, 通过视频了解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发射升空, 了解每一次的宇航员, 了解翟志刚出舱行走, 了解我国的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 了解我国在宇宙空间的技术, 感受我国航天方面的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 将课本中静止的课文变得充满动感, 化静为动,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 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只是引路人,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学习中的大量问题, 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网络教育形势下,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科技, 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好奇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更好的预习课文。不会的词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 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准备。如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时, 在预习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著名音乐家的资料, 搜集什么是“圆舞曲”, 搜集《蓝色的多瑙河》, 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关于音乐的知识, 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 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这样在课堂教学时,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内容, 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学习的内容就会迎刃而解, 课堂教学省心又省力, 不再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 学生学得无精打采。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如计算机多媒体个别化交互式学习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其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由老师控制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双向自由交流的状态的新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提高学习效率,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网络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书本、教师、课堂, 学习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 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 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 能将各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充分地开发课外的语文教学资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电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获得语文学科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是一个充满现代技术活力的领域。在学习《世界名城介绍》口语交际时, 除了让学生学习书上介绍的维也纳、巴黎、伦敦、曼谷、新加坡、威尼斯等名城, 让学生到网络上搜集更多的世界名城如悉尼、东京、新德里、雅典等著名的城市, 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 学习的内容会更全面、更丰富。以后在每一课的学习时都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不但掌握了课内知识, 而且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性想象, 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 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 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情景,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续写《狐狸和乌鸦》时, 我在网上下载了《狐狸和乌鸦》的动画视频, 看完后我提出: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这一次乌鸦的肉又会有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完整”。学生兴趣盎然, 思维的闸门大开, 很快就编出了不同故事情节的内容。我课前在网上下载了另一个想象的故事结尾, 此时播放说:“这是网上编的故事结尾, 请同学们看看人家编的生动不生动?请同学们大胆想象, 老师将会根据你讲的故事结尾, 制作一个动画, 我们一起欣赏。”这时, 学生的思维会更积极,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 在学生脑子里诞生。在学习《神奇的克隆》一文时, 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神奇的克隆技术,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 课文说“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通过投影展示克隆技术的成果, 出示培育粮食、蔬菜新品种, 优良的家畜、挽救濒危物种、人造皮肤、人体器官, 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你认为克隆技术还可以为人类的哪些方面造福?让学生充分想象, 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已悄然无声来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优点, 摒弃它的缺点,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辛爱国.提高信息在教学中的地位[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7) .

[2]邱景科.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不断创新[J].教育科研论坛, 2010, (02) .

[3]刘雨, 张峰岩.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10, (01) .

[4]赵庆.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2010-3-15.

篇9: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师培训;学生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2-0075-02

当前,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日渐成为学科教学的常态。这引起了很多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信息技术普及和推广的专业教师,有责任关注其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对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和技术掌握的欠缺,很多学科教师不能顺利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难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带来的大量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困难重重。这就要求和期待着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参与和协作。

一、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师生接受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我们看到,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时,学习者完全自主,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几乎其他任何教育环境所无法提供的信息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立了迅捷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完美的教学环境。但是网络本身不会让学习方式改变,却可以为改进学习方式的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使用网络这一新技术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摸索。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具备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对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教师培训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思想和观念都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现代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发展。

基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学科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有知识,还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操作计算机、使用网络多媒体的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观念和网络多媒体实用技术的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

介绍目前全球教育与校园网应用的最新动态

讲解演示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Microsoft 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与INTERNET信息查寻

E-mail的使用

文件传输(文件的下载与上载)的使用

电子公告板的使用

网页的制作与互联网信息发布

网络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的操作与使用

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二)学生培训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使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以配合教师开展好教学工作。如何培训学生,这也是很多信息课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培训时教师应该:

(1)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交互活动。

(2)利用通讯或以实时方式通过网络环境反馈给学生。

(3)建立学习策略和目标,清楚地确定学习目的,使学生知道教学对他们的要求。

(4)使用各种教学模式与技术。

我们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网络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为此,学校可开设相应的网络文化课,首先将课程提纲、教材、教学进度、考试进度、考试计划都放在网页上,供学生随时参考,并且课程BBS讨论也是完全开放的。学习的材料以文本和图形的方式提供,从纯文本网页到支持视频流的网页,学生随课堂进程可以随心所欲地反复学习以弄清有关知识,让那些对此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跟着自学。同时,教师通过网页可以把课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经验。

网络教学可以由教师主导授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达到更好的协作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2~5人的协作学习小组。这样,基于网络的学习易于被学生接受和使用。而且,学生通过BBS可以更及时、更方便地获取反馈意见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看每位学生交没交作业,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自己哪些作业已经交了,哪些还需要完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承担、全力协助培训工作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教学的缺点不断地暴露,于是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然而这种试图用新技术来解决传统教学弊病的手段,重视的往往是技术的呈现,而忽略了技术所创造的只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出于受技术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和教师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制约,这种技术介入教学的结果也仅仅是完成“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接受式学习。而在今天的现代教育教学中,这种以花费大量心血制作出技术含量很高的课件为主,在课堂上也只能完成播放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时代又将慢慢成为过去,网络教学的兴起正渐渐成为一种更具魅力的教学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网络条件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而应当仁不让,义务承担或协助相应的工作任务,这其中主要是参与做好师生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根据培训大纲做好知识传输与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二者之间的连接点,及时、适当和有效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去,积极推进工作的进展。

篇10: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永州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利用晚上等休息时间在网上学习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有耽误上课时间,还收获颇丰。我认为这样的网上学习既能为老师充电,又不会打乱应有的教学秩序。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应该尽可能多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不仅能收获时间成本,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了解到很多的理论知识,比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重教改革立德公平——习近平的教育梦》、《教育改革需要技术支撑》等等。也学到了不少干货,比如《几何画板数学教学应用快速入门》、《微课如何制作》、《教师处理声音的7个技巧》、《教师处理视频的7个技巧》等等。作为一个新老师每学习到一个新技能心里都会涌现一阵窃喜。于是赶紧运用新学到的技巧做了一篇教学设计和一个相对应的PPT以及一个简短的微课视频。在做的途中由于不熟练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于是又回过头来去观看视频解惑。作为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了每位同学的反应能力程度有出入,有的同学反应特别快,老师一点就能领会,而有的学生必须要一步一步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才能领会。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刚好成为这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的救世主,与此同时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中去,将教学内容用最简便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新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甘肃省中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2013)”通过培训的我我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信息教育技术前进与变革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育资源。

本次培训提出了规划主题单元的思想,通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研习了主题单元的案例,分析主题单元的设计要点,初步了解主题单元的综合特性,以及主题单元技术功能的多样体现;同时绘制了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认识主题资源,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通过案例了解主题资源的类型和组织方式,然后学习各类资源的教学功能。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技术培训的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航者,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把握正确的方向。这是今后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今后教学设计的重要方法,或许现在让老师每节课都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培训,让老师能树立这种意识,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这种理念,尝试在部分教学单元采用培训中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那么,这些教师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力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也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信息化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多媒体,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很多,同时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学会了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把传统性的教育方式摒弃掉,换上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使我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

篇12: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一、学习了积极心理学,感受到了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快乐的人生观。

1获得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根本目的。做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去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如果你的职业生活不幸福,其本身就说明你的教师生涯是失败的。

2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本质。教师这个职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幸福的职业,它不是一个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职业。谁要是想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把谋求物质生活幸福作为第一要务,他或许就走错了门!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培养人的,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育学生身心,培育学生理想,转化一个学生,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就像百岁老人杨绛先生特别喜欢的一句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追求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就必须调整教师的职业心态。做教师这个职业,应该以喜欢为前提!如果你从心眼里就不喜欢做教师这个职业,那将是非常痛苦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否则,就是自找苦吃。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一天24小时,以消极失败的心情对待,还是以积极阳光的心情对待,其客观现实都是一样的,但你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验,以及这种态度和体验积淀下来的身心健康水平会有极大的差异。既然如此,何不用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天呢!每个人都要懂得人生心理学,学会对心理进行积极的调适。

4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与众不同。每个人活在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位教师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活有滋有味,就要善于别出心裁,就要追求自己职业生活的个性化。在这方面,可以从几个方向去突破自己:一是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之所以,提倡教师的课程能力,要实现1+1,就是希望老师们除教好一门必修课之外,还能教好一门选修课。这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能力拓展的需要,更是教师突破专业发展高原期的需要。三是在做教师的同时,学习做一位学者。如果老师们实现了这种突破,你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学科教学,看自己的职业生活,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5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每位老师都要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即业余生活。教师要过好自己的职业生活,也要过好自己的个人生活。没有教师正常的个人生活,就没有教师正常的职业生活。一个被扭曲了个人生活的人,其职业生活也必然是扭曲的。因此,反对消解教师个人生活空间的做法。一个人职业生活的不同,往往是由其个人生活的不同所决定的。决定一位老师职业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决定一位老师职业生活幸福不幸福的,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正可谓功夫在诗外,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图景,往往决定于你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样式、生活情趣。经营好你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既是个人生活幸福的需要,更是职业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

6善于分享与合作。作为老师,要学会为别人的成功而喝彩,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创造成功。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别人的世界很精彩,老师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视角去对待这个世界,去分享这个世界的人们所创造的一切。同时,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人能再像过去那样,在生活与工作中单打独斗,与世人、与同事,老死不相往来。合作才有真正的分享,有合作才有更大的创造。作为教师,与其他职业生活相比,有三个得天独厚的成果分享空间。一是分享人的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得天独厚的职业生活就是与成长中的生命打交道,分享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幸福,这是教师职业独有的幸福之源。二是分享人类文化创新的成果。学校教育,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也是创新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地方,分享学校文化创新的幸福,这是教师职业第二个独有的成果分享空间。三是分享人类发展规律的成果。教师是和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打交道的职业,是研究和探究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规律的职业,或者说,是认识人类自身的职业。正因为如此,教育科学构成了人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能够及时分享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成果。

二、这次参加远程研修培训的第二个收获是了解并深入理解了片段教学的相关知识,原来只是对片段教学略有耳闻,这次研修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1、理解了片段教学的概念: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片段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与说课联系比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水平的考核,往往先让教师进行说课,然后再要求在说课基础上进行片段教学,把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跟教学实施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克服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2、知道了片段教学的类型: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

3、了解了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性,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第二、完整性,前面说过,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第三、虚拟性,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第四、预设性,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4、学习了要如何进行片段教学: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

篇13: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一、网络合作化学习的含义

网络合作化学习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基本硬件为基础, 以具体的学习小组为单位, 学生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协商讨论的新型学习方法。网络合作化学习以其网络化的特点, 突破了旧的学习方式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 方便了同学们的具体交流合作。此外, 同学们还可以随时搜索、学习和保存自己的学习资料。

二、网络合作化学习的意义

就网络合作化学习的意义而言, 它打破了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不受距离的约束而和其他同学进行问题的讨论, 这样方便了小组进行问题的交流。这样, 学生们可以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认识到自身的思想局限性, 进而通过彼此思想的碰撞和冲击来反思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改进思维能力很重要。而且, 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交换和分享学习资料就显得十分方便。例如,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问题, 进而在网络上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及了解其他同学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法, 这样学生对问题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三、网络合作化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 准备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小组, 每小组的人数不确定, 但尽量不要过多, 并根据小组中成员的特点把不同的角色分给各个小组成员。紧接着, 根据每个同学的学习实际和教师的教学要求, 确定小组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这样给小组网络化学习提供了学习压力和动力。因为教师在学习中起引导作用, 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小组和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 教给学生具体的网络操作, 为基本的网络化合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二) 实施阶段

在网络合作化学习的实施阶段首先要做的是落实计划, 积极组建网络小组, 在明确老师所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后, 各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要详细分工、互相合作和双向监督。例如, 教师在“二进位制”的教学过程中, 提前在网络上给每个网络小组分配好任务, 而且要求小组要在本课时内完成一组二进位制的转化题目。小组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 为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会进行详细分工, 大家各自查找自己负责的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最终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 教师要时刻关注小组学生的情况, 及时提醒学生, 这样能对小组的合作化学习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最后, 就是提交成绩, 学生可以上传到网页上, 也可以口头表达。如, 在小组讨论完有关“信息有什么价值”这一问题后, 小组成员要对这一方面的成绩进行总结, 从而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反馈给老师。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要求小组在课堂上直接口头表达讨论结果, 小组成员就可以把本次讨论结果上传到班级网页上, 这样既是对整个讨论结果的展示, 也是对小组工作的肯定。

(三) 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合作化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便利, 但在网络合作化学习普及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很多问题。大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是陈旧的, 就他们的观念而言, 学生接受的学习应该是机械的“填鸭式”学习, 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式的合作和讨论, 所以不支持学生合作式的学习。加上部分教师认为这只是单纯的网络学习或小组学习, 不需要讲究步骤和过程, 这样的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很难发挥小组合作的指导作用。

总之, 网络合作化学习方式的应用, 有利于目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利于推动新课改走向深入。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应用, 可以使现代教育理论、网络信心技术和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 网络合作化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为其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 我们也可以在其他的领域尝试网络合作学习,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整体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陆续宏.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J].大观周刊, 2013 (14) :142-142.

[2]郝海霞.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尝试浅议[J].金色年华 (下) , 2012 (8) .

篇14: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关键词:自主学习;计算机能力;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12-0024-3

Abstract: In the new model, the learners’ autonomy is based on the web. How about the students’ proficiency on a computer? Is that related to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e that the students’ computer skills are linked with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From the empirical research, we should understand that it’s necessary to foster the students’ computer skills in the new model.

Key words: learners’ autonomy, abilities on compute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1.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与此同时,教育部批准全国 180 所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据报道,“目前,许多高校的新生已全面参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用教育部指定大学英语学习软件的学校已达 400多所,使用学生接近100万人。”(张尧学,2006)“这些条件的实现都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电脑网络技术。在此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普遍都会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如: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而仅凭传统面对面学习的经验进行网络学习(Collis, 1998; Laurillard, 2002; McLoushlin, 2002);对老师讲解过分依赖,缺乏自主性的培养(Lyall & McNamara, 2002),从而使他们多走弯路,挫伤学习积极性。”(参见何克抗,1998:29-31)

笔者曾在西部某所院校进行过一项《关于外语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25.92%的学生入学前从未使用过计算机,31.1%的学生没有上过网。这样,就有近57%的学生对网络和计算机生疏。接着,我们再把调查问卷内容细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二次调查:学生自评、日常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与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结果发现,前两部分的分值分别都远远高于后一部分,这说明学生自评和日常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和外语网络课程教学中要求达到的条件有相当一段距离。在实验前期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网络课程界面的理解有53.12%的学生表示需要经一番努力才能做到,甚至还有5.8%的学生无法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如果缺乏在界面上进行正确选择和搜索的能力,就会导致超文本引起的“使用者迷失方向”,从而无法有效处理信息。我们这里所讲的“外语网络技术”是指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的电脑应用能力,如:外语资源结构及构成介绍、校园网络外语资源的框架、网络课程课件和系统的使用说明、基本的网络计算机应用知识(影音文件的下载和上传、格式的相互转换、BBS论坛的介绍)、优秀英语学习网站推荐、优秀国外网站推荐、外语网络资料查询和搜索的基本知识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在新生被纳入新模式学习之时,对他们进行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会增加他们的网络学习观念,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2.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2.1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1) 实验对象。我们按照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在一所非重点大学抽取了两个自然班级学生(共110人)进行实验与对照教学。“随机”指受试班级是随机在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班级中抽取,在同一位任课教师教学情况下,随机地把他们所教的两个班配为实验或对照班;“整群”指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教材。我们采用某套大学英语教材第二册听力教学内容作为准实验材料,进行听力教学实验。

(3) 实验过程。教师在对照班沿用一贯做法,在每周4学时上进行网络自主听力教学;实验班在对照班的基础上增加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内容。

(4) 培训内容。

A. 网络课程课件站点介绍和学习系统界面的使用说明,BBS论坛的使用;

B. 平台资源结构框架介绍,围绕平台学习资源的活动和学习方法讨论;

C. 听力网络资料查询和搜索的技能介绍;

D. 外语学习中,常用网络工具的介绍;

E. 如何利用便携式播放器如MP3等练习听力,音频的下载及格式之间的转换;

F. 网络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软硬件问题的介绍;

G. 优秀英语学习网站、国外网站推荐;教师个人博客的介绍和使用说明。

2.2 数据资料来源

(1) 测试。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综合测试,总分100分;一年后,实验结束时,立即进行试验第二次英语听力综合测试,总分100分。

(2) 调查问卷。我们分别进行了实验初、实验中、实验末的问卷调查。内容为“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网络和校园平台资源的利用度”、“网络自主性学习难易度的认识”和“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认识调查”。实验前测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推断统计表明:在学习者因素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体现了随机抽样的无偏性。

(3) 访谈。采访实验学生。

3. 研究结果

3.1 定量统计结果表

1) 实验前后的英语听力综合测试结果对照

实验最后得到的可供分析的数据主要是量性数据。数据收集结束后将数据全部录入到SPSS13.0进行处理,最后对三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听力成绩进行了单向方差分析。表1是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级英语听力综合测试成绩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级在实验前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比对照班稍大,总体成绩没有对照班级的好;但从T检验和P值的数据看来,实验班与对照班级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测显示,独立样本T检验和P值都≤.05,这表明实验班级听力考核成绩有显著性效果变化。

表1 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的听力综合测试结果及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实验前后对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的对照

我们对调查问卷中的选项进行了赋值(1为“非常理解”,4为“一无所知”),在实验前,实验班对于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平均值为2.01,而对比组为1.98。经过一年的训练,实验班对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明显提高(0.85),而对照班的认识提升幅度较小(0.26)。这说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外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会改善对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新模式下学习的自信心。

表2 网络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数据越小,认识程度越高)

实验前测实验后测变化范围

实验班2.011.16-42%

对照班1.981.76-11%

值差0.030.60-31%

3) 网络资源和校园平台资源的利用度

建构主义理论是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支撑。根据该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包括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何克抗,1998:29-31)网络自主性学习中必要学习资料的利用是学习者学习的工具,也是成功获取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在实验中,我们利用网络日志记录了学生上网的登录情况和BBS学习论坛参与情况,并对网络资源和校园平台资源的访问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一年的网络学习能力培训,在实验班中近48%的学生发现这些资源对他们很有帮助,这项数据比对照班级32%的比例高出16%。在对照班中,从没有使用过网络平台资源的学生达23.5%。在BBS论坛的日志记录中显示,实验班中的学生统计比例高出对照班级20%,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

表3 网络资源和校园平台资源的利用调查

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没使用过平均值(最高为5)上机时间平均小时/人

实验班23.6%48%0.5%2.1556.5

对照班10%32%23.5% 3.3523.5

差值13.6%16%-23%-1.233

4) 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调查

实验前期,我们还发现了对网络课程界面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表示需要经一番努力才能做到,甚至还有5.8%的学生无法理解。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我们跟踪了学习者对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的认识变化和学习者对网络状态下自主性学习者焦虑程度的变化。实验前实验班级的认识值为2.56,比对照班级高出0.14(1为 “非常理解”,4为“一无所知”),通过培训后实验班级学生的认识明显比对照班级提高。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对新模式下的焦虑程度值为3.12(1为“非常坦然”,4为“非常担心”),其下降的幅度值达1.96,而对照班级只有1.24。

表4 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界面操作难易度认识调查(数据越小认识越高≤4)

实验前测实验后测变化范围焦虑度变化

实验班2.461.23 -51.9%3.32→1.36

对照班2.321.78 -23.2%3.34→2.10

值差0.14-0.55-28.7%

3.2 定性调查数据资料

我们向实验班的学生采集了反馈意见,对外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持赞同态度的学生占89%,认为有用但并未改变学习观念状况的占3.3%,认为价值不大的学生占3.6%。在对照班级的反馈意见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谈及到“在网络自主学习中,有无必要进行外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时,持赞同意见的高达92%。

4. 结束语

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此模式的实现需要学习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个人条件,这些条件不以个人的喜好和意志为转移。大学基础教育阶段,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较为基础或过于简单。学习者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就是专门发展学生针对学习外语时使用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以丰富学生所需的各项条件。无论从主观需求还是客观需求来看,对学习者进行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都是必要的,这也是此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这一能力的形成必定会帮助学生克服在网络学习中的被动性和他控性,增强积极性和主控性,从而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想学并知道怎样去学。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学科教育,1998(3):29-31.

上一篇:经典诗经名句下一篇:加油站安全生产月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