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与考点

2024-07-04

高考题型与考点(通用6篇)

篇1:高考题型与考点

高考解题方法

一.现代文中的12种题型解析

1.含义题:

(1)指代型:找出转化句(2)种差+属概念(3)句子意思+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旨+哲理+写作对象+情感

2.梳理全文信息:

(1)传统题:(a)文本中的主要部分(b)答案比考试要求多1-2个(c)重新整合,转换(尽可能改变一点)(d)尽可能按照文章顺序

(2)改进型:(a)有一个答案可直接找到,然后据此推出另外几点(b)写出每段首句:根据下文的分来归纳第一句,根据全文的总来分析每段的首句

(3)分析要点:集中于一段,观念上的归纳

3.表格题型

(1)纵横对等(2)分析出中心词是名词

4.指代题型

“这”“此”指代前面

“但是”“然而”指代后面

此类题目理解是关键,属于基础题型

(1)一般是紧靠的左右两句,排除举例,分析部分(2)可能在此段首句或本句(3)上一段的末句或下一段的首句(4)全文第一段或最末段

5.归纳概括题型

(1)归纳段旨(a)从结构上思考:总分,并列(b)从文体考虑

记叙文:六要素+表达方式,描绘了。。

说明文:原理,种类等,不要具体内容,只要要点

议论文:以分论点,论点为段旨

(2)归纳全文主旨

记叙文:歌颂了。。

议论文:就是写作目的,主旨+现实针对性

6.原因,理由题

(1)考虑主客观(没有主观则为零分)(2)根据对象分,有几个对象就答几个答案(3)只有一个对象的,分成三段,按逻辑顺序找,如少年,青年,壮年时代(4)时间先后,由先到后,由实到虚(5)部分+整体,分解理解找原因

7.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手法+作用+段旨

类比手法,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壮观景象

8.作用

(1)不能转换表达作用的:

结构+内容

结构有六个方面:悬念,头尾呼应,引出对象下文话题,伏笔,照应,铺垫 内容包括材料和主旨或段旨

(2)能转换成表达作用的:同表达效果

9.关于语体

(1)口语:作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征——多用短句

(a)深入浅出(b)大字小用,小字大用,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

10.鉴赏题

可以用于全诗鉴赏,两句鉴赏,字词鉴赏,比较鉴赏

第4题的表达效果改为鉴赏操作

(1)手法(2)画面展开,体现美感,引用原文(3)氛围(4)全文主旨

11.拓展题型

(1)文内文外结合(2)体现思辨性,辩证法,不仅是正反两方面,也可以是几个方面的(3)结合文章举例(4)一个角度,两个层次(5)语体:口语体,对话体,第一人称

12.选择题

文意:(1)全文主旨(2)文章中某个原句的意思

选择排他法:(1)是绝对的往往是错的(2)归原不当的则是错误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因果偏于一端(最难)(3)不符合本文写作对象的也是错的(4)有两个观点相反的,其中之一必是答案(5)若两个选项观点几乎一样的,一般全不是答案(6)是的两边相称,指代不一致的则是错的,Eg 改病句:铅是银白色的金属。错误。前后指代不一样。(7)这个词语没有看到过,老师没讲过,同学都不知道的,这个肯定是对的。Eg 形而上(8)比较虚,抽象的往往是对的13.小作文

说明文小作文

简介模式:概括介绍+优点长处+贡献+不足

摘要模式:课题+理论依据+主要内容+价值意义

描写类小作文

(1)主旨放在文末议论点明,否则扣掉一半分数(2)搞清描写种类:人物,场景(3)分总结构(4)表现手法采用先动后静

议论类短文

14.现代文和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

(1)人物性格,形象,特点是一个概念(2)一律用四字的词语表示(3)文言文性格描写从言行两个角度分析性格;现代文从人物描写4点及细节,白描手法,着重景物描写对性格的作用

15.续写题

续写结尾

五个对应关系:标题,开头,主旨,结尾,结构

具体操作有两点:(1)叙写结尾,末句与第一句相呼应(2)叙写的第一句要与前文有过渡关系,比如关键词“不仅”“而且”(3)单独结尾续写要和上文有逻辑关系

文末补写考虑:写作对象+主旨+结构+感情

二、文言文

(1)文言文的议论文

(a)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典型举例,概括举例),引用论证

(b)有特色的东西:叙述中有针对,举例中有讽刺,针锋相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c)语言:委婉,含蓄,犀利

(d)论证过程:三要素用一句话表述的肯定是典范

三、阅读技法

(1)快速阅读

明确(a)写作对象是什么(b)写作目的是什么(c)整篇文章结构必定是总分,段落结构

(2)散文阅读

(a)注意人格化手法(b)寻找氛围,基调,主旨,必在2,3段出现(c)注意散文线索,记叙文,散文必有线索(d)散文的主旨常是物象和意象关系,从意境入手思考主旨(e)记游体的议论文尤其要注意

注意点:遇到分段太多的,重新归并分段;在并列的各项中要么全是答案,要么全不是;全文主旨往往是最后两个段落;重要句往往在开头或单句成段;让学生学会审视命题老师的命题心理;学会关注分值

四.表现手法

(一)从表达方式角度看表现手法

1.铺叙:增强语势

2.描写:人物描写,塑造;景物描写,情+主旨

衬托: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反面描写

白描

3.议论(古诗中出现多)

类比论证

4.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交代背景,议论中的说明是解释概念

5.抒情

间接抒情:借人,事,景,物,理抒情

寄情于景

6.夹叙夹议

7.叙,议,抒三结合前叙为后议抒提供依据,后议使前抒,叙画龙点睛

(二)从修辞角度看写作手法

1.比喻,比拟=人格化,夸张

2.综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用: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3.讽喻手法

4.象征手法

5.用典手法=用事手法

(三)从语言角度

1.语体

书面语:严谨;口语:通俗易懂,生活气息

2.句式

长句,短剧,整散句

整散相间:句式正气,严谨,富气势又灵活变化

3.词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的运用

作用:生动传神

4.褒贬词何用

是非分明

5.否定词,反义词运用

6.名词性短语并置手法

作用:概括,集中

7.大词小用,谐词庄用

(四)从写作角度

1.以动衬静

2.动物静写=化动为静;静物动写=化静为动

3.抑扬手法

4.乐哀相衬

5.以小见大法

6.点面结合:更典型,更有说服力

7.远近有致手法

8.听觉等多触觉运用

9.虚实相间

10.平中见奇

11.寄实于虚

12.虚拟手法:相当于假设

1,2,3,4,5是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

(五)从逻辑角度

1.归纳手法

2.演绎手法

3.类比手法

4.比较手法:类比,对比

5.概括手法:一定有借代修辞

五.其余题型

1.找呼应句

(1)内容上是一致的(2)结构上有时是一致的(3)内容上必是因果关系

2.仿句

(1)和原句语法结构一样(2)和原句修辞一样(3)写作对象一致

3.标题

等同于含义操作

六.作文

材料作文差错率高,因此上海独创话题作文,后来热点无法进行准确分析,因此,试题转向现今的作文题

作文题目特点:新(1)没有见到过的材料(2)材料中这里浅显,学生基本都能够把握 操作建议:(1)审题:寻找哲理,自信地归纳(2)把哲理转变成话题(3)把话题变成标题 作文结构:

(1)二WHY 原则:出现两次为什么,且必须概括,题目所给材料要极概括的出现,不允许照抄,材料用两次,一次在文章中作为论据,如不出现则为不及格。开头第一段引出话题,解释话题,150字解决入题,不可过长

(2)精心构思3个分论点(5分钟内解决),背出7个提纲,马上转换

提纲:

(1)教训: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成功中总结教训;勇于解剖自我,善于总结经验

(2)习惯:习惯必须指向效率;要警惕习惯中的保守因素;要养成不断更新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3)新奇:不要让眼睛老去;心中常怀新奇之感;心中常怀探索之心;心中常怀欣赏之情(对世界,对外物,对朋友,对自己,对敌人)

(4)尊严,尊重,公德:有所坚持(坚持原则);有所抵御(坚守原则);理性必须渗透到

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到生活中,体现原则)

作文操作:

(1)找一个相应的题目改一下(2)选择其中一点,然后把一点扩大成三点,以递进排列(3)背诵八个概念:效率,奉献,价值,责任,追求,超越,反思,疏导(和谐发展观)(4)背不出提纲时,选8个中的3个概念进行扩展操作

作文训练该注意些什么:

(1)提纲训练时关键,给学生观点,提纲,一节课4到5个提纲训练

(2)增加新观点:

(a)中国人向外国人推荐自己。

(b)敬畏自然,人不管如何高级,但总是要遵循人生来要死的自然规律。人类要敬畏未掌握的自然规律

(c)心地无私的人天地宽,心胸狭窄的人看到的天地也是很狭窄的,无私的前提是心中有我(d)人有权使用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问题在于你没有资格用还是你有资格用却不想用?(e)勤俭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勤俭也是保守的代名词,是吝啬的代名词,离开了创造,不存在勤俭

(3)材料使用:不能一味使用古文材料,要多掌握现代材料

(4)在议论文中增加散文色彩,这是高分的标志,夹叙夹议最好

(5)小说,语言不能作论据

(6)论点必须是肯定句

(7)全文全是否定句的肯定不及格

(8)所有作品必须写满900字

(9)把十年前的作文作典范,如《新民晚报》中的千字文可作典范

(10)可以反复用材料

(11)一个自然段的议论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报刊文摘》订阅,每人准备28个材料才算够

(12)分论点的形式变换,交错

篇2:高考题型与考点

在实际命制高考试题时,将试题、考点分为A、B、C三级,对应的试题层级划分基本按以下原则处理:

A级:基础的题目,能力要求为“了解”,“理解”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1)小题.(基础题,应覆盖相应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B级:主要是中档题目,能力要求为“理解”、“掌握”,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以解答题的前四题的难度为准.(中档题,应包括相关内容所涉及板块知识的简单综合)

C级:难题、压轴题,能力要求为“综合应用”,题型主要为选择题的11、12题解答题21、22题(体现能力要求的难题和压轴题,应包括多个相关板块知识的相互综合与应用).数学考试大纲的主要考点及其分级: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A级:

1.简单数集的“子、交、并、补”运算(有限集); 2.集合的关系(包含、相等)的判断;(有限集、无限集)

3.韦恩图的应用;

4.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集; 5.四种命题的关系;

6.“或”、“且”、“非”逻辑关系词的应用; 7.简单充要条件的判定;

8.集合{a1, a2, …, an}的子集个数2n及应用; 9.简单的映射问题。B级:

1.较复杂的充要条件的判定; 2.证明简单充要条件问题;

3.较复杂不等式组的解集;

4.新定义的运算(为集合的差集等)。

(二)函数 A级:

1.函数的定义域,解析式; 2.函数的奇偶性的判定; 3.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4.幂、指、对函数的图象; 5.分段函数图象; 6.反函数;

7.对数运算(换底公式);

8.利用定义解指数、对数方程; 9.比较函数值大小(利用图象); 10.图象平移(按向量a);

11.应用问题:由实际问题判断图象。B级:

1.求简单函数值;

2.函数yex,ylnx的图象应用;

3.用定义解最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5.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6.简单的抽象函数、函数方程; 7.函数的周期(非三角函数);

8.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9.二次函数综合题; 10.含绝对值函数问题;

11.函数凸性,1(f(xf(xx1x221)2)f(2)判定:12.应用问题:建立函数关系,求最值。C级:

1.函数与数列综合问题;

2.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并证明不等式;

3.用闭区间连续函数必有最大最小值理论求函数值域;

4.二次函数综合问题+含绝对值不等式; 5.与高等数学相关的函数问题; 6.函数最值与线性规划; 7.抽象函数及性质证明;

8.函数应用综合问题(分段函数); 9.函数创新题目(与竞赛题相关)。

(三)数列 A级:

1.等差数列定义、性质,求an,sn; 2.等比数列定义、性质,求an,sn; 3.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

4.简单的递归数列(写出前n项); 5.数列与函数图象; 6.数列简单应用问题。B级:

1.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 2.an与sn关系;

3.求sn最大,最小值问题;

4.一阶线性递归(给出辅助数列);

5.数列求和:分组法、裂项相消、错位相减法; 6.定义新数列问题。C级:

1.数列求和与证明不等式;

2.递归数列(不给辅助数列)求an,sn; 3.用导数得出的递归数列; 4数列与几何问题; 5递归数列应用问题; 6.与高等数学相关问题。

(四)三角函数 A级: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诱导公式+三角函数求值;

3.单位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 4.y=Asin(x)图象及其性质; 5.y=Acos(x)图象及其性质; 6.由正、余弦函数图象判断解析式;

7.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三个);

8.已知三角函数值,在限定范围求角; 9.三角恒等变形(和、差、倍);

10.用arcsin,arccos,arctan表示角; 12.y=sinx平移变换得y=Asin(x)图象; 13.y=cosx平移变换得y=Acos(x)图象。B级:

1.y=tanx的图象及性质;

2.三角恒等变形后求值、求角;

3.三角恒等变形后求y=Acos(x)的单调区间及最值;

4.以向量形式给出条件,三角恒等变形,求角,求值;

5.以单位圆给出条件,三角恒等变形求角,求值;6.三角函数图象按向量平移;

7.最简单的三角方程,三角不等式(不求通解,只求特解);

8.三角函数与数列综合问题; 9.有隐含条件的三角问题; 10.含参的三角函数最值讨论。C级:

用导数求三角函数的值域(连续可导)。

(五)向量 A级: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几何运算,加、减、数乘; 3.向量的坐标运算;

4.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如12(ab)表示……)的应用;

5.向量点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6.向量模的运算;

7.用向量表示平行,垂直等条件;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9.正弦定理及应用; 10.余弦定理及应用;

11.“PCxPAyPB,A,B,C三点共线推出x+y=1”的应用。

B级:

1.较复杂的三角形,多边形中向量运算; 2.用非正交基向量表示其它向量;

3.用向量构造函数,求函数单调区间,最值; 4.用向量构造三角函数,求相关问题; 5.向量与概率结合问题; 6.解斜三角形;

7.解斜三角形+三角变换;

8.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变换; 9.解斜三角形应用问题(台风、测量); 10.定义新的向量运算(创新问题)。

(六)不等式 A级:

1.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判定; 2.重要不等式:

a2b22ab,ab2ab(a0,b0);

3.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组); 4.解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

5.用图象、定义解最简单无理不等式; 6.解含绝对值不等式。B级:

1.定和定积原理应用; 2.重要不等式综合应用; 3.二次函数与不等式; 4.解含参不等式;

5.用分类讨论法解不等式; 6.分析法、综合法证明不等式。C级:

1.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3.构造函数求导,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4.证明与二项式相关的不等式; 5.二次函数与含绝对值不等式; 6.三角形不等式|a|-|b|≤|a+b|≤|a|-|b|; 7.由高等数学改编问题。

(七)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A级:

1.确定平面问题; 2.判定异面直线;

3.平行关系的判定:线线,线面,面面; 4.垂直关系的判定:线线、线面、面面; 5.空间四边形的问题;

6.三垂线定理应用(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体、棱锥为载体);

7.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8.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9.二面角;

10.异面直线距离(给出公垂线段); 11.截面问题;

12.柱体、锥体的体积; 13.正四面体有关问题。B级:

1.球面距离(球大圆、球小圆); 2.球的内接正方体、长方体问题; 3.锥体、柱体的体积; 4.图形的翻折问题;

5.最小角定理coscos1cos2的应用;

6.射影面积公式应用cos(射影面积)SABC(原面积)S;

ABC7.长方体中角定理cos2cos2cos2=1,其中:,,是长方体对角线与三度所成角; 8.多面体的截割与拼接; 9.正方体中的圆锥曲线;

10.正方体(等)中的函数问题;

11.正方体为载体; 12.长方体为载体; 13.三棱锥为载体; 14.三棱柱为载体; 15.多面体为载体; 16.翻折图形为载体;

(11—16均可建立空间坐标系,包括线线、线面、面面问题(平行、垂直);角与距离计算、体积计算等)

(八)直线与圆 A级:

1.确定直线的方程;

2.两直线平行、垂直判定与应用; 3.确定圆的位置关系; 4.两圆的位置关系;

5.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6.两直线夹角、到角问题; 7.最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8.线性规划应用问题(简单的);

9.定比分点公式(中点公式)及应用。B级:

1.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与平面几何联系); 2.较复杂的线性规划问题; 3.求圆的方程(待定系数); 4.直线系(过定点的直线); 5.圆系;

6.直线与圆的弦长、切线、圆幂定理; 7.解析几何中的三角形问题; 8.圆的参数方程及综合应用; 9.线性规划应用问题(复杂的)。

(九)圆锥曲线 B级:

1.椭圆定义、标准方程;

2.椭圆的几何量,a、b、c、e、准线; 3.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

4.双曲线的几何量,a、b、c、e、准线、渐近线; 5.抛物线标准方程;

6.求曲线方程(结果应为圆锥曲线); 7.圆锥曲线中的充要条件;

8.由图形结合圆锥曲线几何量的计算; 9.含参圆锥曲线的讨论; 10.图形对称、翻折、平移; 11.圆与椭圆综合问题; 12.圆与抛物线综合问题; 13.圆与双曲线综合问题。C线:

1.直线与椭圆、弦长面积(焦点弦); 2.向量与椭圆、几何性质; 3.直线与双曲线、几何性质;

4.向量与双曲线、弦长、三角形的面积; 5.抛物线切线问题(导数求法); 6.抛物线焦点弦、综合问题; 7.圆锥曲线范围问题; 8.圆锥曲线+函数+最值;

9.圆锥曲线平行弦的中点轨迹; 10.圆锥曲线+数列;

11.新定义圆锥曲线问题;

12.圆锥曲线几何性质改编问题。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B级:

1.数字问题

(a)特殊位置、特殊元素优先; 2.排队问题

(b)先组合、后排列; 3.分组问题

(c)插空格法; 4.图形上色问题

(d)插隔板法; 5.整除问题

(e)排除法; 6.数列相关问题

(f)分类讨论; 7.函数相关问题

(g)打捆法; 8.几何问题; 9.先人问题;

10.排列组合问题中求待定系数问题;

11.(a+b)n展开式求指定项(常数项、含xk项);

12.(a+b)n

展开式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问题; 13.由杨辉三角形产生问题; 14.由来布尼兹三角形产生问题; 15.余数问题;

16.组合数性质证明及应用(包括用求导方法证明)。

C级:

1.利用二项式定理证明不等式; 2.利用组合数恒等式证明不等式。

(十一)概率、统计 A级:

1.简单的古典概率; 2.和事件概率; 3.积事件概率;

4.相应独立事件,互斥事件概率; 5.由排列组合问题产生的概率; 6.统计直方图;

7.数据处理、数学期望、方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8.正态分布曲线基本问题。B级:

1.二项分布概率;

2.随机事件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方差;

3、逆求概率问题; 4.含参概率问题;(概率主要问题)①摸球问题 ②射击问题 ③投篮问题 ④比赛问题 ⑤产品抽样问题 ⑥几何问题

⑦由排列组合产生问题 ⑧其它 5.新情景的概率问题。

(十二)极限、导数 A级:

1.数列极限的定义;2.简单的数列极限运算(00型、型);3.函数极限的定义;4.简单的函数极限运算;5.函数连续的定义、判定;6.导数的定义;

7.简单的求导运算(简单复合函数)。B级:

1.函数连续、极限的充要条件; 2.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 3.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 4.利用导数求函数值域;

5.利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存在最大、最小值原理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6.含参的导数问题; 7.应用问题;

8.由高等数学改编问题。

(十三)复数 A级:

1.复数有关概念(实数、虚数、纯虚数); 2.复数的代数式四则运算; 3.i运算;

4.1232i运算(给出ω)

; 5.复平面;

*6.复数的模、计算。

高考解答题为6个,一般排列于17—22题,其中:

17、18题为基本题,平均理科得分为9—10分,难度系数0.7—0.8,可由教材改编,或重新编拟.19、20题为中档题,平均得分5—8分,难度系数0.4—0.6,多在知识交汇点、学生易错点出题,题源广泛.21、22题为难题,21题平均得分3—6分,22题平均得分2—4分,主要由较难内容,或与高等数学相关问题,或由高数学竞赛题改编.20、21、22三题内容可以相互调整,调整时,相应难度也作调整.17—22题具体知识点要求如下: 17题: 1.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

2.三角函数或化简,求周期,单调区间,最值;

3.三角式待定系数计算,求相关量; 4.与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相关的三角化简问题;

5.与向量相关的三角函数化简问题; 6.解斜三角形;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18题: 1.古典概率+随机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

2.二项分布+分布列+数学期望;

3.由条件求出概率P+分布列+数学期望;

4.由期望、方差求待定系数+由分布列求相关问题;

5.互斥、独立事件概率+分布列+期望.19题: 1.以正方体为载体;

2.以长方体为载体;

求证: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关系;

3.以三棱锥、四棱锥为载体;

4.以三棱柱为载体;

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二面角;

5.以多面体为载体;

6.图形翻折;

计算:三棱锥,四棱锥面积.7.以三面角为载体.20题: 1.求椭圆方程+直线截椭圆弦长+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2.向量+椭圆方程+弦长+三角形的面积;

3.椭圆方程+对称问题+范围;

4.椭圆方程+范围+最值(几何问题); 5.双曲线方程+弦长+三角形的面积; 6.双曲线方程+几何问题+最值;

7.抛物线方程+焦点弦+三角形的面积; 8.抛物线方程+切线+三角形的面积; 9.抛物线方程+对称问题+范围;

10.圆+椭圆+……;圆+抛物线+……; 11.求曲线轨迹问题(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其它问题.21题: 1.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求an,Sn等;

2.递归数列→等差、等比问题→求an,Sn;

3.函数→递归数列→……; 4.几何图形→递归数列→……; 5.数列+概率;

6.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 7.数列求和+证明不等式; 8.数列+二项式定理+不等式; 9.数列+三角函数+……; 10.数列应用问题;

11.由高等数学改编数列问题.22题: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不等式;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线性规划; 3.含参数的函数单调区间、最值; 4.函数的单调性+二项式定理+不等式; 5.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参数取值范围;

6.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单调区间+最值;

7.函数+组合恒等式+不等式;

8.二次函数+含绝对值不等式+函数单调区间;

篇3: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

下面以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为例,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和题型评析如下。

一、选择题

【例1】 (2009, 佛山) 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

D.该金属一定是铁

分析:本题考查能力层次属中等。从置换反应特点:“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即知选项A错误。根据逆向思维, 从金属与盐能否发生反应逆推金属与组成盐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知, 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但只要排在Cu前就可以了。

答案选B、C。

【例2】 (2009, 绥化) 有X、Y、Z三种金属, 把X和Y分别放在稀硫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若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会儿, 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 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下列关于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判断正确的是 ( ) 。

A.Y>X>Z B.X>Y>Z

C.Z>X>Y D.X>Z>Y

分析:本题考查能力层次属中上。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推理。由X和Y分别放在稀硫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可推出:X>H>Y;若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会儿, 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 而Z没有变化可推出:Y>Ag>Z;综合起来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选B。

【例3】 (2009, 南通) 若金属锰 (Mn)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 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分析:本题考查能力层次属中等。可以运用正向思维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根据题意排出Mg>Al>Mn>Fe>H>Cu;进而推出A、B、D正确。

答案选C。

【例4】 (2009, 宁夏) 向AgNO3、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 过滤、洗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放出, 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 。

A.Fe (NO3) 3 B.Cu (NO3) 2、Fe (NO3) 2

C.Fe (NO3) 2 D.AgNO3、Cu (NO3) 2、Fe (NO3) 2

分析:本题考查能力层次属中上。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解题。从“向AgNO3、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可推出滤渣中可能有Fe、Cu、Ag, “加入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放出”确定一定有Fe, 说明Fe过量, 由于Fe与AgNO3、Cu (NO3) 2均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故滤渣中一定有Fe、Cu、Ag;Fe过量, AgNO3、Cu (NO3) 2均反应完;故滤液中只有生成的Fe (NO3) 2。

答案选C。

二、填空与简答

【例5】 (2009, 福建) 请根据常见金属性质回答问题:

(1) 将以下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补充完整。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2) 黄金首饰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 从Mg、Zn、Cu、Fe中选出适当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______。

(4) 用CuSO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在以下______ (填序号) 中进行。

A.塑料桶 B.铁桶 C.木桶

分析:本题考 查能 力层次属 中等。运 用 正 向思 维 推出 (1) 分 别 是Al、Ag; (3) Mg、Zn、Fe能 与稀 硫 酸 反 应; (4) 因为铁比铜活泼, 所以选B。运用逆向思维推出金活动性排在最后, 故最难锈蚀。

答案 (1) Al、Ag (2) 金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最后, 最不活泼, 故不易锈蚀 (3) Mg+H2SO4=MgSO4+H2或Zn+H2SO4=ZnSO4+H2或Fe+H2SO4=FeSO4+H2 (4) B

三、实验与探究

【例6】 (2009, 山东)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 只用一只试管, 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 填表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 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 只要补充一个实验, 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的能力层次属中上, 即考查实验方案的综合设计能力, 又考查对实验现象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本题要综合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要比较活动性, 表中实验 (1) 必须从题目提供的药品中制得一种盐, 这种盐最好就是三种金属中间的金属盐, 即亚铁盐, 从题目看出可以用铁和盐酸制得氯化亚铁;表中实验 (2) 从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逆向推理可知应插入不活泼的金属铜;表中实验 (3) 只有插入金属铝, 最后反思实验 (1) (2) (3) 知道已经证明了Al>Fe>H, 故只做一个铜与盐酸能否反应的实验就可以了。

篇4:高考小说阅读考点题型及分析

一、环境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易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常见的命题方式:1、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3、小说几次写到“某某景物”,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自然环境,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2、社会环境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

3、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一些套话):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种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

二、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常式题型

(1)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如安徽卷《茶垢》第8题:“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请简要归纳。”

解题思路:

①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2)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如08年浙江卷《乌米》:“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小说矛盾冲突、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三点交织起来考虑,才能更好的把握情节。

情节的作用一般为四点:首先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一就开头部分来说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二就全文来说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三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的作用;四是线索作用。其次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题型: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②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特别是那些“以小见大”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四,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四、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命题方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3、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那样的主题,你怎么看?4、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5、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情节与环境追问人物性格命运形成的原因。

五、品味语言特色

1、解答这类题的方法: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②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2、语言描写的作用:有表现力、感染力,凸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①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②作品和作者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六、鉴赏写作技巧

几种常见的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出人意料的结尾、模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篇5:高考题型与考点

(二次函数与线段、面积最值综合题型)

一.

突破与提升策略:

1.面积最大值

(1)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

以在坐标轴上的边为底边,过不在坐标轴上的顶点作垂线;

(2)三角形的三边都不在坐标轴上:

过其中一个顶点作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应用最多);

(3)四边形有两边在坐标轴上:

过不在坐标轴上的顶点作坐标轴的垂线.2.面积倍数关系:先求出其中一个图形的面积,再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所求图形(另一个图形)的面积,根据两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列方程求解;或用含相同的未知数分别表示两个图形的面积,再用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二.典型题提升练习

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A(1,4),与坐标轴交于B,C,D三点,且B点的坐标为(-1,0),(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位于x轴上方部分有两个动点M,N,且点N在点M的左侧,过点M,N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G,H两点,当四边形MNHG为矩形时,求该矩形周长的最大值;

2.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是以点(0,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是线段的中点,连结.则线段的最大值是多少?

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P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x轴于点H,与线段BC交于点M,连接PC.求线段PM的最大值;

4.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N,以AB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CP,过点P作CP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2)当点P在线段OB(点P不与O、B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A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点D,已知A(1,4),B(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探究:如图①,连接OA,过点D作DE∥O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交AD于点F,M是BE的中点,则OM是否将四边形OBA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说明理由;

(3)应用:如图②,P(m,n)是抛物线在第四象限的图象上的点,且m+n=-1,连接PA,PC,在线段PC上确定一点N,使AN平分四边形ADCP的面积,求点N的坐标.

提示:若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6.如图,抛物线y=ax2+bx+4交x轴于A(﹣3,0),B(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连接AC,BC.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的横

坐标为m.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PM交BC于点Q.试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点P作PN⊥BC,垂足为点N.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P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7.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点B(3,0),与y轴交于点C,且过点D(2,-3).点P、Q是抛物线上的动

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在直线OD下方时,求△POD面积的最大值.

(3)直线OQ与线段BC相交于点E,当△OBE与△ABC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

8.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其图象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

(1)求b,c的值;

(2)直线l与x轴交于点P.

①如图1,若l∥y轴,且与线段AC及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E、F,点C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D,求四边形CEDF面积的最大值;

②如图2,若直线l与线段BC相交于点Q,当△PCQ∽△CAP时,求直线l的表达式.

9.如图①,抛物线y=-x2+x+4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C,将

直线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所得直线与x轴交于点D.

(1)求直线AD的函数解析式;

(2)如图②,若点P是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①当点P到直线AD的距离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和最大距离;

②当点P到直线AD的距离为时,求sin∠PAD的值.

10.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OA=2,OC=6,连接AC和BC.(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点D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ACD的周长最小时,点D的坐标为;

(3)

点E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CE和BE,求△BCE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

(4)

若点M是y轴上的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所示,抛物线过点A(-1,0),点C(0,3),且

OB=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

(2)点D,E在直线x=1上的两个动点,且DE=1,点D在点E的上方,求四边

形ACDE的周长的最小值,(3)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连接CP,直线CP把四边形CBPA的面积分为3∶5

两部分,求点P的坐标.

1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5经过A(-5,0),B(-4,-3)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顶点为D,连接CD.(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t.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PBC的面积的最大值;②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BCD?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1,0)、(5,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的坐标;

(2)若点在抛物线上,且点的横坐标为8,求四边形的面积

(3)定点在轴上,若将抛物线的图象向左平移2各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一条新的抛物线,点在新的抛物线上运动,求定点与动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4.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在的左侧),与轴交于点,过点的直线与轴交于点,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已知,点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重合).

(1)求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

(2)当点在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时,过点作轴交直线l于点,作轴交直线l于点,求的最大值;

篇6:高考题型与考点

1.在基础中,考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2.在综合中,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后三道大题。3.在应用中,考能力,在选择填空中,会出现一、二道大众数学的题目,在大题中有一道应用题。

4.在新型题中,考能力。这“四考能力”,围绕的中心就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二、考试命题的题型特点1.选择题

(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绝不标新立异。

(2)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涵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3)充满思辨性: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为了正确作答,或多或少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思辨性的要求充满题目的字里行间。

(4)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而且对数和图形的讨论与研究,不是孤立开来分割进行,而是有分有合,将它辨证统一起来。这个特色在高中数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显露。因此,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便反映出形数兼备这一特点,其表现是:几何选择题中常常隐藏着代数问题,而代数选择题中往往又寓有几何图形的问题。因此,数形结合与形数分离的解题方法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5)解法多样化:与其他学科比较,“一题多解”的现象在数学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数学选择题,由于它有备选项,给试题的解答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有相当大的提示性,为解题活动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大大地增加了解答的途径和方法。常常潜藏着极其巧妙的解法,有利于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考查。

2.填空题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等。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

保证。这是因为:填空题要是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入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它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3.解答题

解答题与填空题比较,同属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求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和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解答题的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评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

四、如何突破120分

由于,基础题中,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题的速度和方法,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第二段是解答题的前三题,分值不到40分。这样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后“三难”题,分值不到40分。“三难”题并不全难,难点的分值只有12分到18分,平均每道题只有4分到6分。首先,应在“三难”题中夺得12分到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分在努力争取。这是根据试卷的深层结构做出的最佳解题策略。所以,只做选择,填空和前三道大题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后“三难”题中的容易部分比前面的基础部分还要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志在必得。在复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基础较好那首先争取选择,填空前三道大题得满分。然后,再提高解答“三难”题的能力,争取“三难”题得分20分到30分,这样,你的总分就可以超过130分,向145分冲刺。

五、理想的得分计划

最后,数学老师建议,在平时练习时,要求自己做选择填空题时,时间要控制在一分钟一道题,要学会巧算和巧解。选择填空题和前3道解答题都是数学基础分,后3道题不是只做第一问的问题,而应该猜想评分标准,按步骤由前向后争取高分,要用“猪八戒拱地”的精神对付难题,由前边向后边拱,往往能先拱到4分,再往前拱能拱到8分一直到10分,最后剩下2分、4分得不到就算了,因为后边属于难点的分值,需要天才才能做得满分。

上一篇:初一英语下册教学总结下一篇:水利事业单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