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2024-06-28

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精选8篇)

篇1: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

我国餐饮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对烹饪专业技术的传授与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力度相对较弱,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直接影响新一代从业人员队伍的形象,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2011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明确要求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制度化范畴,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我们必须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遭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单位从事食品经营的基本道德,它是以一般的社会道德为基础,是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责任、食品安全纪律和食品安全技能在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的综合反映,属于自律范围。通过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对加工经营过程予以道德性规范,既是对食品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餐饮服务单位对社会应承担的道德责任。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是现代餐饮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其基本要求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针对性地说,就是要提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综合素质。每二名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道德认识,他们的食品安全道德观念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状况。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对于餐饮服务单位是致命性打击。因此餐饮服务单位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不仅在观念上对员工加强引导,行为上严格约束,还要不同断地开展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条件、劳动强度、福利待遇、企业文化也直接影响员工的食品安全职业道德观。餐饮服务单位要做到“依法树德,以德服人”,应采取各项保障措施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有稳定感、荣誉感、尊严感,食品安全的职业道德建设自然也就有了保证。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广义地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应包括餐饮服务单位涉及食品安全的一切行为。这里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和未被要求的行为。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依法、诚信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要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因此需要餐饮服务单位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白觉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小食品安全风险,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遵守职业道德,也是保证餐饮服务单位自身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餐饮服务行业应大力们导以“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配合监管执法,接受社会监督;坚持诚信经营,追求优质服务;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饮食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观。(一)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合格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更不是监督出来的”,这是食品行业品控中常用的一旬话,食品检验是“破坏性”检验,并且由于检验时间、检验条件等诸多原因,餐饮食品不可能对其检验后再提供给消费者食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只是某一时间点的监督,不可能对每一天的所有食品加工过程都进行监督。因此食品安全的控制重点在餐饮服务单位日常加工中的自觉执行。餐饮服务单位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主动承担起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作为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己任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更应该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法律法规制定的各项要求是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将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按照要求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确保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双重打击。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定食品安全法多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多等法律法规,特别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是对餐饮服务单位日常加工的实操性要求,对餐饮服务单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意义。同时,遵纪守法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和立身处世之本。(二)配合监管执法,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执法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也是在验证餐饮服务单位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这一点与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是一致的。如上所述;法律法规制定的各项要求是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将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根多是技术性要求,从业人员不易理解,监督执法也是监督人员帮助餐饮服务单位理解其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帮助餐饮服务单位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因此餐饮服务单位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监督执法,对监督人员提出的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社会监督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主要方式是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措施情况提出批评建议和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控告检举等,不产生法律后果,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社会监督是同家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体现了人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可以使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与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控制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主要途径是:①公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督。②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督。社会团体通过对话、舆论宜传等形式,构成监督。③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种法,以实现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对新闻媒体有关的批评性报道,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每一位能够接触到餐饮食品的社会成员,都有权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如此庞大的社会监督队伍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自觉监督,是餐饮服务单位改进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重要信息来源。餐饮服务单位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三)坚持诚信经营,追求优质服务

诚信经营是各行业职业道德的灵魂,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诚信是道德,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行为诚实与承诺守信的组合。诚信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立人之道”。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既是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又是餐饮服务单位在市场竟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餐饮服务单位在接待每一位消费者时,实际上已经对该名消费者进行了食品安全的承诺。安全是食品的基本物性,但安全性通过感官很难判断,因此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在行为上诚实守信,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

相关要求进行食品加工,不弄虚作假、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随意降低食品安全控制成本,变相损害消费者利益。

优质服务的宗旨是做到让消费者满意,消费者满意的不仅是美味的食品、典雅的装修和周到的服务,更是安全的食品。安全的食品不仅是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也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样是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尽的义务。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保证食品安全应当成为优质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待消费者,要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尊重消费者权益,它是餐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最终归宿。网际著名饭店创始人希尔顿先生说:“我宁愿住在只有破旧的地毡和简陋的环境里,也不愿走进只有豪华设施,却没有真诚微笑的地方。”同样,在目前人们高度关注健康的时代,宁愿食品的口味差一点,也不

愿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影响自己的健康。因此餐饮服务单位每一名从业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制做每一道莱品,保证每一种莱品的安全。只有消费者满意,员工的工作才能得到认可,餐饮服务单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赞誉。(四)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饮食安全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餐饮服务单位保障食品安全提出了要求。我国餐饮服务行业种类繁多、千差万别,有世界百强的跨国公司,也有十几个座位的小吃店,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全面考虑,但也会存在未被顾及的方面。因此要求餐饮服务单位依照法律法规总体要求,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制定本单位保障食品安全的操作规程。制定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应从本单位实际操作状况出发,确保可实施性和有效性。例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其中要求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敷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依照此要求制定更为适合本单位的操作规程:针对本单位加工食品的种类,制定各类食品在不同加工环节的感官鉴别标准,对涉及的操作人员实施培训,要求操作人员认真执行,并定期对其考核。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食品从业人员,厨师不但要有精湛的烹饪技法,还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餐厅服务员不仅要能掌握娴熟的礼仪服务技能,为消费者消费做好各方面的细致服务工作,还要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如食品的就餐时限、基本的感官鉴别等;管理人员要具备统筹全局、防微杜渐的能力,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的饮食环境,还要深人研究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制度,制订各项操作规程,培训从业人员并遵照执行。

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我国餐饮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几年前,某市餐饮系统曾对市内26家饭店70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学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大专学历占1.4%,高中文化程度占22.9%,初中文化程度占40%,小学文化程度占35.7%。在岗位的一批30~45岁的从业人员,小学学历占52.6%。他们都是年富力强的企业骨于,有着过硬的烹饪技艺,能烹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菜品,但对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合理烹调等理论知识了解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餐饮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科学文化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掌握先进的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在现代餐饮服务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餐饮服务行业应大力倡导以“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配合监管梆法,接受社会监督;坚持诚信经营,追求优质服务;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饮食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观。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完善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应从培养良好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信念、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等五个方面着手进行。也就是在不断提高职业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职业感情,磨练职业意志,进而坚定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达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目的。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提高职业认识

就是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的要求,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服务对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应达到的目标,认识自己在餐饮服务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提高热爱本职工作的自觉性。(二)培养职业感情

就是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高处着想,低处着手,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感情,不断加深对自身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三)磨练职业意志

就是要求从事职业活动和履行职业职责的从业人员,在对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努力锻炼自己,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和解决各种矛盾,处理好内外的人际关系。始终坚持优质服务,营造安全的饮食环境为宗旨,狠抓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三个重要环节,用细心、耐心、诚心换取消费者放心和满意。(四)坚定职业信念

就是要求不同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工作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出类拔萃,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五)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职业行为和习惯是在职业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经过反复实践,当良好的职业行为成为自觉的行动而习以为常的时候,就形成了职业习惯。

以上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只有发挥所有职业因素的作用,才能达到具有高尚的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的目的。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要从餐饮服务单位整个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从业人员要自觉服从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任务和总要求,使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贯穿、渗透和分解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脚踏实地,务求实效。重点应在以下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一)自觉遵守食品安全各项法律法规

餐饮服务单位要自觉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多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社会信誉与形象。(二)健全企业管理纪律

纪律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条件,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应从食品安全纪律上严格约束员工。纪律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制度,二是具体的岗位责任。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公共的社会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食品安全工作。(三)秉承市场交易规则

加强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开展公平竞争,追求诚信第一。把“以德经商”和“诚信为本”作为餐饮服务单位的经营理念。严禁弄虚作假、掩盖食品缺陷、以次充好。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培育品牌和信誉。(四)加强职业道德组织管理

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的组织管理,各级管理者要切实把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纳入管理对象,要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塑造典型,揭示问题,倡导自律。(五)弘扬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是一种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观念的具体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职业道德观。企业员工应顾全大局、相互协助、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实现共同目标。餐饮服务单位要把企业文化的立贯过程变成对员工再教育、思想观念再更新的过程,发挥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引领作用,为树立企业员工正确的食品安全职业道德观和食品安全意识,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保障。

总之,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善于从精神层面营造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建设氛围,在企业管理中凝聚文化,在文化氛围中管理企业,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水准,促进餐饮行业发展。

篇2: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一)、在诚实教育方面:

诚实待人,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拾到东西要归还或交公。作业和考试要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守时、守信、有责任心,勤奋学习为己任,认真做事负责任,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具体做到:

1、待人诚信,不虚伪;

2、信守诺言,不失约;

3、做事负责,不推诿;

4、遵守校规,不违纪;

5、学习求实,不浮燥;

6、作业独立,不抄袭;

7、考试认真,不作弊;

8、学会节俭,不贪小;

9、孝敬父母,不淘气;

10、知错就改,不重犯。

.1、真诚的对待同学、老师、朋友、家人,相互帮助,不说谎话,不做表里不一的事情。

2、答应别人的事情,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失约。

3、完成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不推卸责任。

4、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5、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

6、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切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7、认真遵守考试的要求,不用任何方法作弊。

8、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9、在家做一个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好孩子,做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好少年。

篇3: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德育”一词的使用最早来源于西方,18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提出“道德教育”的概念,即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1860年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自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基本术语。我国古代有德育事实却无德育概念,直到20世纪初,“德育”一词才传入我国,不过与专指道德教育的西方不同,我国德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概括起来,我国教育理论界目前对德育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第二种观点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为形成教育者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教育”;第三种观点认为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分析德育内涵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人们对德育的认识存在着三种倾向:一是将德育与道德教育等同;二是用德育来直接指道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将德育概念泛化,认为德育还应包括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 高校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的选择是以德育目标为依据的,所以探讨高校德育研究内容,必须把握高校德育目标,下面我们来看看近几年我们高校在德育方面所制定的一些目标。

2.1 政治素养目标

教导学生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做忠诚的爱国者,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2 遵纪守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参与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维护集体荣誉,维护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

2.3 思想素质目标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4 道德人格目标

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3 近年来高校德育主要内容及评论

3.1

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人生目的不明确,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教育大学生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3.2

重视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做人立世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要把教育大学生做一个诚信之人放在首位。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曾经讲过:“一个人人格的高低,取决于他的诚信度。关心别人,不让别人利益受到损害,这样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3.3

重视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国古代社会所孕育与形成的优秀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根源。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是其肩负历史社会使命的需要。民族精神凝聚着大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尤其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的任务,贯穿到高校德育的各个环节中。同时,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等。

4 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例的论述

在经济和生活变化飞速的今天,高校校园经常出现诚信缺失行为,这不仅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着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4.1 大学生道德现状迫切需要在高校德育中加强诚信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问题仍然存在。这些既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声誉,又考验着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期间,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态度、品质的形成期,甚至是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在高校所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德育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正确的诚信教育引导,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诚信缺失现象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诚信教育的开展,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实效。

4.2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内在要求

诚信,是中国伦理道德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诚信教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责无旁贷。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使命,其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以说,高校德育工作是国民教育全局工作的基础。因此,应当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培养诚信意识,让诚信意识渗透到高校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4.3 高校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更加明确了开展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说,在高校德育中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是落实“以德治国”战略的基础,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5 确立高校现代德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5.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德育内容上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德育意识形态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它通过理论自身的逻辑力量和受教育者的情感定向、信息认同等中介,为受教育者所认同和内化并转变为自觉的意志和行为。二是德育方法论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我国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批判武器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5.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表现在多方面。首先,高校现代德育理念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为理论基础;其次,高校现代德育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即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最后,高校现代德育是个批判与开放的体系,它既对传统德育进行批判与继承,又在借鉴西方德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依照科学性原则树立的德育理念,就应该体现出宽容、客观、全面和公正,体现出时代的民主性。

5.3 创新性原则

只有不断地对高校德育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德育理念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德育内涵的不断丰富。德育内涵已跳出传统的狭隘圈子,向人本化、伦理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现代气息。

5.4 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确立高校现代德育理念的根本原则,要求高校德育立足实际。德育不是抽象的存在,它必须和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面对高校德育内、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和它的现状,更突出了现实性原则的重要性。

5.5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亦称人性原则,即要求确立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研究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单向说教、服从关系。因此,高校现代德育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应深入研究德育对象的个体和群体特点,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并依据大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群体性,体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的德育方法。

6 结语

加强高校德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高校德育目标,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高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参与、积极配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特别是了解把握大学生道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加大德育建设投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摘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的这句名言为当今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认真研究高校德育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以诚信教育为例,阐述了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德育,德育目标,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丁元秀.高校德育理论研究[J].青年科学,2010,(6):174.

[2]李戬.基于道德学习的高校德育策略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10,(3):169.

[3]马欣,王美娜.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途径探究[J].北方经贸,2010,(4):127-128.

[4]司会敏.论我国高校德育实施途径及特点[J].咸宁学院学报,2010,5,30(5):95-96.

[5]舒服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建设教育,2006,12,12(12):31-33.

[6]李宁宁,王海波.“体验式”德育:高校德育课程新思路[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10(10):28-31.

[7]邓灿辉.高校现代德育理念的理论依据和确立原则[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31(5):102-104.

[8]杜向民,杨永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全过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0,2,2:131-136.

篇4: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模式

序言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然而有些大学生将诚信抛之脑后,甚至无视诚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目中的诚信是一种理想,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要求,自身却不能践行。对大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以规章制度约束其行为,以主题活动引导其思想,使得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而使其大学生达到自觉诚信,使大学生做诚信的践行者,这就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大学生想成为诚信的践行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制度约束

2004年教育部规定,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要求考生考前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签字认可,这一举措将从法律角度进行约束。“大学生诚信身份证”在全国启用,一些高校开发了“大学生诚信度评测系统”,可对大学生诚信度随时测评。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大学生诚信守则》征求意见稿,这对大学生诚信提出了要求。

(二)活动引导,营造诚信氛围

各高校利用学生社团、班级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使管理者、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营造诚信氛围。学校通过一系列“诚信”主题活动来营造诚信氛围,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励,树立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诚实守信形象,倡导文明诚信之风,打造诚实守信校园。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和诚信践行力。

(三)使自觉成为诚信的个体道德

诚信需要引导,需要相互监督,更需要自觉。新时期的大学生最应具备自觉诚信观。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时时刻刻努力践行诚信,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论大事小事、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但应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更应成为诚信最有利的宣传者和践行者[1]。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

信用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教育其教育模式应具有“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时间的长期性、教育形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四个基本的特点。在“六性”的指导下,积极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教育模式[2]。

(一)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是指诚信教育是全员、全程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应该纳入高等学校日常教育体系。要努力建设一个校领导、教职工、全体学生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要让诚信教育贯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

(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我们除了对大学生继续加强社会诚信基本要求的教育、营造氛围外,还针对某些可能出现诚信问题的具体事项予以加强深化。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贷款求学意识和如期还款意识,珍惜自已的借贷信用和名誉,自觉履行还贷责任,成为具有良好诚信意识的公民。

(三)教育时间的长期性。为保证诚信教育的效果,使大学生真正树立诚信意识,从进校到毕业始终不能放松诚信教育,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如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学校应坚持从进校到毕业每次考试前进行教育,考试后进行总结,对考试作弊者进行惩处,使学生明白方方面面都要讲诚信,包括学习,没有诚信将处处碰壁,直到影响一生[3]。

(四)教育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对“空洞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不再认同,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应注意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应配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人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创设良好诚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讲求诚信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侧重从道德诚信教育、法律诚信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和市场信用教育四个方面入手。

(一)道德诚信教育,学生道德诚信教育,也可以称之为大学生做人的传统教育,是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诚信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自觉做到言语真实、恪守诺言、无虚假、不欺诈,增强自身的道德操守和自律。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包括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美德建设的关键内容是“明理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忠于职守、实事求是、言而有信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职业的社会责任,培养“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二)法律诚信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法律诚信教育,亦可称之为大学生立世的公民教育,是用法律规范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教育大学生自觉的信守法律、履行诺言,成为模范遵守法律的新一代好公民。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法律强制性特征教育,培养大学生自觉守法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使大学生懂得公民在行使权力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三)学术诚信教育,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又叫大学生为学的品格教育,是要求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养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脚踏实地的诚信品格,严禁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活动中出现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等行为。包括:学术诚信内涵教育和学风教育,通过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成果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充分关怀,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也是我们必须遵循

的基本道德原则[4]。

结论

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好的,只有少数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模式以及诚信教育的内容,希望对各大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庆胜. 大学生诚信品德危机现状及对策[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30/4):26-27.

[2] 杨兴英,庞维杰,梅其君. 大学生诚信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 许瑞芳.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 2002(12).

[4] 杨金娥,文艺,殷艳等. 大学生道德诚信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教书育人.2007(36).

篇5:感恩责任诚信,主题班会教育内容

11级e创3班

第一,在政治思想上,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明确自身责任,树立爱国主义新风尚。

1、要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关注国家大事和身边小事,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坚决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要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集体荣誉感,要有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集团试图分裂祖国的行径和奥运圣火传递期间所遭遇的种种障碍以及西方国家对待中国西藏问题上的误解和暧昧态度、西方媒体的一些歪曲、不实的报道,要以一颗强烈的爱国心来对待,并且要学会理智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逐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免给不法分子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造成可乘之机;要学会理性地判断和处理问题,要对党、对祖国充满信心,努力将爱国热情落实到认真学习、成长成才上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思想上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一切事物,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第二,在学习上,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争创“诚信班级”。

1、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认真回答教师提问,积极思考授课内容,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努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2、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既要广泛涉猎与专业知识领域相关的书目,打好专业基础,又要做到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3、不拖欠学习任务,坚持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4、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学术成果,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和学术尊严,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不抄袭他人作业,不抄袭他人设计,不剽窃他人劳动成果。

5、明确学习权利和义务,按时交纳学费。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不沉迷于网络,珍惜学习时间。

7、在择业时,实事求是地准备求职材料,客观准确地展示自己,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欺骗学校和用人单位。

第三,在纪律上,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学生,争创“无违纪行为班级”。

1、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不打瞌睡,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接打手机,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任何事情;不在教室楼道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教师正常授课。

2、要自觉遵守考风考纪,考试不作弊,树立“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思想。13、要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参加学校、学院、班级安排的集体活动,为班集体争光,不做任何有损班级和学院、学校声誉的事情。

4、要遵守学校早操管理规定,按时出操,认真做操,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5、要遵守宿舍管理规定,按时就寝,就寝时间不在楼道里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休息,坚决杜绝夜不归宿的现象发生。

6、要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打架闹事、滋生事端,不做任何违法违纪事件。第四,在文明礼仪上,要坚持“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把“告别陋习、拥抱文明”变成自觉的行动,争做“文明学子”,争创“文明班级”。

1、要注重着装礼仪,穿着打扮要讲究场合,符合学生身份,做到衣着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戴夸张饰物。

2、要注重讲话礼仪,推广使用普通话,学会使用“您好”、“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3、注重集会礼仪,升国旗、奏国歌时要保持安静,神态庄严,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

4、注重公共场合礼仪,爱护公物,自觉保持校园整洁,在自习期间,不乱占座位,不在自习室随意吃零食;不在教室、楼道、宿舍、操场乱扔纸屑、果皮、杂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以及校园石凳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乱砸;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节约用水用电;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5、要注重日常行为礼仪,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树立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良好风貌。

6、要尊重他人隐私,不经他人允许不随意翻看或使用他人物品。

7、要尊重他人人格,对他人衣着、相貌不随意评头论足,对他人遭遇的不幸不恶意嘲笑、攻击,任何场合都不使用侮辱性的话语。

第五,在做人上,要坚守说诚信话,办诚信事,懂得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争做“知感恩,明责任,讲诚信”的优秀大学生。

1、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感恩立德、以责任立志、以诚信立人”,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回报朋友的帮助之恩,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

2、要勇于承担责任,以感恩的情怀挑起责任,以诚信的原则对待责任,有强烈的责任心,敢于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篇6: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药品经营企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管理理念,规范经营,文明服务,诚信立业,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全力打造我市药品经营企业文明诚信服务品牌,促进全市药品经营企业规范发展,使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真正成为民生工程。

二、创建原则

(一)坚持自愿参与,公平、公开、公正评选的原则。评选活动单位自愿申报,评选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整个活动不影响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

(二)坚持部门引导,企业参与,媒体倡导,社会监督的原则。

(三)坚持评审从严的原则。在评选过程中,既要坚持评审标准,严格把关,保证评审质量,又要严格按既定程序操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评选出的“药品诚信示范企业”真正起到诚信示范作用。

三、创建对象

全市已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且开办时间在二年以上,并能正常经营的药品经营企业。

四、评选标准

(一)基本条件

除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药品连锁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认证标准的要求外,“诚信示范药品经营企业”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2.严格执行药品进、销、存管理规定,药品进货渠道正规,购销票据规范,购销存实现微机化管理;

3.营业时间内有药学技术人员在岗,药品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符合要求;

4.药品从业人员能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禁忌及注意事项,不夸大药品疗效,不将非药品以药品名义向顾客介绍,不向顾客刻意推销高价产品;

5.经营的药品品种较为齐全,能基本满足顾客需要;

6.营业场所宽敞明亮,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并取得医保资格,店堂整洁,分类规范、标志正确,药品与非药品实行分区经营,非药品区有明显标识,店堂无违法广告;

7.批发企业库房面积应符合标准。设施设备齐全,物流操作规程实行微机化管理。

(二)否决项

有下列情形的,取消评选资格:

1.经营国家明令禁止及暂停销售使用的药品;

2.发现违法违规经营假劣药品;

3.超范围和超方式经营药品;

4.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履职;

5.违规销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

6.非法出租出借柜台、走票、挂靠经营;

7.年度内出现其它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8.未通过GSP认证或未通过GSP跟踪检查的;

9.因各种原因被媒体曝光或报道造成负面影响的;

10.其他有关严重影响诚信行为的。

五、评选程序和安排

创建活动分企业申报、初审验收、社会公示、表彰授牌四个阶段进行。

(一)企业申报

各企业对照评选标准,进行自查自评,符合条件的填写《大庆市诚信药品经营企业评选申请表》(见附件)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GSP认证证书复印件、企业自查报告各一式两份,所有材料均用A4纸复印并加盖本企业印章,从2月15日起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

(二)初审验收

市局对提出申报的企业进行初审,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同时,对符合“药品诚信示范企业”基本条件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拟定为药品诚信示范企业,上报药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三)社会公示

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上报的创建单位根据初审和验收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创建条件的企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7天,无异议后在媒体、市局网站上公告。社会公示期间,如有群众反映拟提名单位有否决项情形,经调查属实的,取消评选资格。

(四)表彰授牌

对获得年度“药品诚信示范企业”称号的单位,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表彰,颁发牌匾。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药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药品诚信示范企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姜丽

副组长:王开勤

组员:赵巍、宋建庆、徐庆龙、于秀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科,办公室主任由药品流通科负责人兼任。

联系人:赵巍

电话:6040588

邮箱:xxxxxxxxxxxx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药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切实组织好创建活动,大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二)广泛宣传发动。应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切实引导药品经营企业依法、规范、诚信经营,维护良好的药品经营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立业和文明服务意识的提高。

(三)严格考评奖励。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诚信示范药品经营企业”的基本条件,严格组织参评企业的初审验收工作,真正将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示范带动强的企业推荐上来,确保评选出的“诚信示范药品经营企业”真正起到诚信示范作用,让人民群众放心。对荣获“诚信示范药品经营企业”称号的企业,减少年度日常检查和药品抽验频次。

篇7:工商联诚信建设实施内容

关于开展诚信工作的活动内容

1、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引导企业树立责任意识,在信贷、纳税、履行合同等方面讲究诚信,把不偷税漏税、不制假造假、不搞合同欺诈、不拖欠职工工资等作为企业经营守法的基本准则。

2、狠抓信用体系建设。要把保证质量和满足顾客要求放在第一位,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以质量和服务为依托,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推动企业诚信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党工团在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维护信誉、塑造企业文化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全员信用观念,使诚信变成员工自觉行为,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4、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活动。争当和谐发展的表率。引导企业树立对职工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在职工维权、环境保护、慈善募捐等方面承担责任。实行企业包村制度,鼓励企业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包村扶贫、捐资助学等光彩事业活动。

区工商联

篇8:诚信建设——诚信道德教育内容

一、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挑战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立身之道,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成长环境、诚信教育方式、媒体舆论宣传等原因,高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效果欠佳,面临现实挑战。

(一)大学生诚信价值观迷失

大学之前的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以考取好大学为唯一目标。由于大学生涯规划的滞后,学生进入大学后容易产生迷茫,包括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迷惑、对信仰与价值观的迷茫,甚至对真善追求的漠视。部分贫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社会现象的辨别、思考和批判缺失,对规则、法规的重视不够,仍习惯于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容易出现只知道接受不知道思考、只接受结果不探求原因、只知道签字不知道核实的状况,以至于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出现贷款违约的现象。

(二)诚信教育欠缺科学指导

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校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间接受益者,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开展诚信教育的动力。但高校通常选择在相关节日或是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举行诚信教育活动,注重活动形式与宣传效果,轻视了教育活动在价值观层面对学生的更高要求。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中对父母亲人教师感恩的偏多,对国家社会组织的偏少;教育过程中宣讲多,对学生失信行为的约束少;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中物质资助多,对资助背后感恩精神的升华少;在教育环节上对诚信知识宣传多,对诚信意志的培养和诚信行为的引导少,“知、情、意”的教育过程不完整。

(三)媒体负向舆论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近几年来出现的名人学历造假、食品安全、红会诚信等问题也成为社会风气良性发展路上的绊脚石[2]。部分媒体为了博得关注,注重甚至热衷于挖掘和转载所谓的内幕消息,缺少对弘扬诚信感恩主旋律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大力宣传。 这种负向的舆论氛围让尚未完全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青年学生较多地感知了伪事实、伪公益和伪诚信,容易对学生诚信与感恩意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会令本就微弱的学校感恩与诚信教育效果荡然无存。

二、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内容体系

诚信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好品德、生活态度和成长能力。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而言,诚信意识应该包含道德修养意识、法律责任意识、经济利益意识、自尊自立意识,体现具有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和理性思维的行为能力。

(一)明德育人,注重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阶段贫富差距存在的现实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3];引导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合理规划人生目标,把个人追求自觉地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的共同追求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对高等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助学贷款违约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银行社会责任的践踏;引导贫困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教育他们把这种关爱和期望转化为努力奋斗、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和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二)明法育人,加强法治观念教育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4]要引导贫困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契约与法律尊严,树立法律法规观念,从内心产生对法规制度的尊重与敬畏;引导贫困学生知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义务,个人与企业的合法利益受到国家法律的尊重与保护,使其摆脱行为选择的随意性与不负责任性;引导贫困学生深刻理解法的本质、作用与社会价值,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正当权益,勇做良好法治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三)明利育人,推行智力投资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利益和效率原则,因此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应包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与思维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从幼儿园开始到完成大学的教育投入是国家和家庭对学生的智力投资。智力投资算账活动,可以确定每个人的智力资本在未来的“回报额”,划定未来就业的工资底线[5]。即通过算账活动让贫困学生了解自己在人才市场的价值基础,对毕业后的财务收入与支出有较为准确的估计,为确定逐年申请贷款的额度做好准备。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法则和理性经济思维[6],正确评估失信行为的违规成本,一旦违规成本超过收益, 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和理性选择。

(四)明心育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既提供了更多机遇与选择,又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使得心理素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应在诚信教育中增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贫困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些旨在干预和调适人的心理活动的行为,有成体系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知道求知与成长在本质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与发展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潜能开发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引导贫困学生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以客观的视角认识自我,以真诚豁达的情怀对待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生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贫困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经受挫折、承受痛苦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在快乐中成长。

三、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方法创新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结合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高、个性张扬、参与活动愿意强等新特点[7], 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诚信教育方式创新,使之形成独立的、持久的、强烈的内化精神动力。

(一)教育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随着移动网络应用的不断创新,高校应多结合网络新媒体应用开展诚信教育。推送的教育信息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美感新颖,并增强与学生的网络互动,以提高学生对利用移动网络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的感知价值,提升学生接受“微”媒体诚信教育的意愿。即使学生毕业后更换了手机号,仍可以依托“微”媒体等继续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开展助学贷款的还款提醒和诚信教育。

(二)教育模式“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个体谈话与咨询可以面对面地观察和感知谈话对象的思想反应动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深层次想法,综合运用咨询技法解决学生的困扰、减轻学生的痛苦。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观察,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应结合群体层面的心理健康通识教育进行个别谈话,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他们宣泄和释放嫉妒、烦躁、自卑等不良情绪,给予他们更贴心的帮助和支持。

(三)教育过程“认知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调研能够让贫困学生感受到一手的真实信息,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行动。可以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组织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走访已经毕业正在还款的校友,尤其暂时出现违约的校友,体验这些校友的工作生活状况,收集资料分析他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采写校友还款的真实案例。引导申请贷款的在校学生在完成调研、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提前规划,避免自己毕业后因类似的原因出现违约。

(四)教育结果“约束与激励”相结合

对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要从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励志教育激励,也应注重对在诚信事务中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管理和约束。应加强日常行为诚信管理,如在贫困学生身份认定、资助发放、励志类奖学金评选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对弄虚作假学生的追索和惩罚机制,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田野.助学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学霸”为何变“老赖”?[EB/OL].[2014-09-05].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jrt/201494/110980.html.

[2]陈小雁.当防大学生诚信脱缰[N].广州日报,2014-08-06.

[3]黄永华.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9,(7).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6.

[5]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8-10.

[6]杨朝清.助学贷款不良率高在于违约成本低[N].中国教育报,2014-10-22.

上一篇:2021企业年终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网站营运经理助理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