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

2024-05-27

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共5篇)

篇1: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

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

为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法规和政策文件。强调要“抓紧完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政、能源等领域”,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合理引导民间融资,鼓励并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中小企业融资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近年国进民退、宏观调控与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中,此问题变本加厉,连民间融资一向活跃的沿海地区都出现了“金融危机”的现象,信用干枯、资金链断裂、企业纷纷倒闭,而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可想而知。中小企业是中国私营经济的核心支柱,是创造就业、税收与社会流动性的关键主体。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步履维艰,中国经济的活力将会显著下降,未来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增长将受到严重威胁。

那么,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银融金贷携手中美银融金贷国际金融研究院超豪华专家团,打造高端精华培训与一对一咨询课程——《中国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实战总裁研修班》。该班以“现场落地”为主旨,具有“古典现代化、国际本土化、兵法通俗化、经验模块化”的体系特色,兼有“实战、实务、实用、实例”教学特色,一站式铸就投融资与小微信贷行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国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实战总裁研修班》博采众长,现场传授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十八般武艺”实战技能,现场进行项目价值评估,1对1专家项目咨询、现场答疑解惑,打造中国民间资本运作最佳平台!

《中国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实战总裁研修班》专家表示,不论是在沿海地区,还是在全国各地,如果要从根本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必须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篇2: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随着近几年普惠金融政策推出,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尤其是在X防控形势下出台的普惠金融政策,一方面小微企业贷款年利率降到X%以下,部分金融机构推出的抵押e贷年降到X.X%,低于银行大额存单、理财和保险部分产品收益率;另一方面,随着定向降准政策落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总量增加,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在当前降息、降准利好政策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否真的很好解决了?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小微企业融资分内源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指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经营利润资本化。外源融资主要指企业向外部经济主体筹募资金,包括发行股票或债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融资难、融资贵”主要发生在企业外源融资过程中。从当前小微企业新增贷款情况看,“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主要问题是“融资难”,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X、贷款门槛偏高。以国有银行某一级支行为例,该银行机构位于地级市城区,目前办理的小微企业贷款主要以纳税e贷和抵押e贷为主,这两款贷款满足了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是对一些刚成立不久,不符合纳税e贷条件,也没有房产抵押的小微企业,贷款仍较困难。该行纳税e贷从X年推出,运行近一年时间;抵押e贷X年初刚刚上线。截至X年X月X日,该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万元,占贷款总量的X.X%,占法人贷款余额的X.X%,较年初增加X万元,该项业务发展位居系统内前列,但是,与国家和上级行普惠金融要求,与小为企业自身发展融资需求相比,发展速度仍不是很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真正符合条件的企业较少。要想办理纳税e贷,首先是税务部门评定的A、B级企业,在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里,还有很多企业由于负债过高、贷款银行家数多、股东占比不合理、企业或法人信用不良等原因,无法成功贷款,能够申请出来的贷款的企业屈指可数。抵押e贷贷款条件相对宽松,但在抵押房产的要求上还是较严格,要求必须是企业股东或股东直系亲属的住房才能抵押,将企业一些关系人、商用房和别墅、公寓房产抵押排除在外,使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减少。

X、信贷手续相对繁杂。虽然纳税e贷、抵押e贷都是网上贷款,纳税e贷手续相对简单,但是抵押e贷办理起来较复杂,从资料收集整治,到贷款发放,而且还要办理房产登记,尤其是异地房产和多套房产,办理的过程较为复杂。

X、贷款额度低。纳税e贷贷款最高不超过X万元,很多小微企业贷款都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能够达到X万元的寥寥无几。抵押e贷贷款额度X万元以下,但是因抵押房产仅限于居民住宅,以济宁市房产价值测算,一套住房抵押只能贷出几十万元贷款,多套住宅抵押超过X万元的也很少。

X、增加信用难度较大。企业一旦确定了纳税e贷或抵押e贷额度,再想增加信用额度难度较大,抵押e贷可以增加股东,追加抵押房产,增加信贷额度,但是股东增加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形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融资交易双方的原因,也有所处环境的原因。

X、可抵押物较少。很多企业,尤其是创业型新企业都缺少抵押物,即使属于新兴产业或国家重点战略支持产业的小微企业,虽然科研能力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由于企业轻资产特点,现有评价体系很难准确价值评估,无法通过知识产权抵质押获得信贷,同样面临“融资难”问题。

X、小微企业经营波动较大。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缺乏、资产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弱等问题。当市场出现变化时,抗风险能力较差。小微企业的高风险在客观上导致其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偏高。尤其是信用评级低、经营效益差的企业更突出。

X、融资存在不理性现象。有的小微企业忽视企业成长规律,盲目扩张,过度融资,或将贷款资金用于与企业经营无关的用途等,导致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被迫采用收缩单户贷款规模或限制企业合作银行家数等措施控制贷款风险。

X、资信程度欠缺。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获得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无法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和真实性作出准确判断。同时,小微企业容易发生合同违约、制售劣质产品、披露虚假信息、侵犯知识产权等情况,银行不愿贸然给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贷款难度。

X、信贷管理方式与小微企业融资特点不匹配。一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影响较大,申请贷款存在短、少、频、急的特点。但是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多采用集中管理的办法,而且审批体制相对繁琐,环节多、流程长,不符合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二是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更注重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流动资产、产品数量、质量和价格等“硬”信息的考察,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存在明显劣势。三是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多为人才、技术或设备优势,而现行贷款信用风险审核重点是土地、房产等“重”资产的支撑,企业与银行在经营理念与风险控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X、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放贷意愿降低。很多小微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较难判断企业实际风险,或获得相应信息成本过高,迫使银行业机构强化抵质押要求,提高交易成本或惜贷。解决信息不对称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建议充分调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以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努力形成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机统一,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面高效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体系。银行要主动作为,尽职履责,担负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任。

X、深化银行贷款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加强对企业各类经营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整合和挖掘,通过确立数字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变革,打造完备的数据基础,构建数据仓库,将数据作为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通过提供结算等金融服务,提升对企业经营行为介入程度,建立统一的客户档案,实现对客户行为需求全面把握。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客户分类,做到精准营销,改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解决了,贷款的条件就有了。

X、扩大抵押e贷抵押房产范围。将商业用房、别墅、公寓,甚至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不动产都纳入抵押范围。引入专业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追加具有实力背景的采购商为小微企业担保,解决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

X、适当扩大小微企业信贷额度。根据企业规模不同,合理确定纳税e贷等种类贷款信贷额度,对一些管理规范、业务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中型企业,可以提高纳税e贷额度,由现在的最高X万元提升到X万元,个别的可以提升到X万元或更高额度。

X、区分情况适当降低信贷准入标准。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下调客户信贷业务准入门槛,下调相关行业、产品客户评级准入标准。

X、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对经营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主动延长贷款期限,更大范围推广无还本还贷类产品;对于暂时出现困难、信用良好、仍可持续经营、未来具备还款能力的客户,调整其再融资和贷款期限;增加X年或X年期限的小微企业贷款,降低技改贷款的门槛,为企业的长期建设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

X、推出灵活多样的贷款种类。主动适应小微企业经营季节波动性较大特点,开发更多期限和规模灵活的信贷产品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减少资金占有;提供借还便捷的融资产品,推广循环贷款模式;对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加大分析和挖掘力度,积极开发应收账款融资等产品;针对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保险公司担保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解决科技企业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的“痛点”,助推高科技企业腾飞。

篇3:我国农村融资难的症结及其化解

一、我国农村融资难的困境仍未完全走出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水平,而农村金融作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农村金融推动“三农”发展是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13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合作银行122家、农村信用社1803家、村镇银行1071家,民间资本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的合计持股占比达90%。〔1〕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2〕

1.农民资信度较差

我国各地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进入乡镇村社问及融资事宜,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农户并不那么热衷。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农民多为单体生存,凸显先天的缺陷。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就其个体而言,则存在一些明显的内在不足。因为大多数农民和农户处在农业产业链末端,市场关注度有限,经常处于生产发展不稳定、市场信息不畅通、经营手段不灵活、理财观念不科学的状态。如农民还款能力有限,农民的信用等级差与经营能力欠缺,农贷达不到预期增值目的,致使金融机构向农民贷款得不偿失。二是农民、农户经济实力薄弱,资信度较差。由于政府具体政策和办法不完备,很难争取到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出面为其担保或相关联保。金融部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道德风险发生,对农民贷款从前期调研、中期审批和后期发放等工作都比商业贷款工作量大,而农民对信贷要求提供的要件或手续不全、或手续无效的情况司空见惯,发生“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现象就见怪不怪了。

2.微观政策相对滞后

我国农村融资政策和扶持政策一直处于“好政策,不好执行”的状态。政府前期政策倾斜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农村融资问题关注度不高,农民融资存在很多实践中的问题,很难发布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工具。而后,政府颁布了一些扶持农村融资政策,但比较宏观不系统,总不像对粮食、农机直补那样带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缺少相应的具体规定和办法,各行业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政策体系作为支持。其实,金融体系框架对农民贷款做出种种限制,依然是造成农村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例如,很多金融机构风险评估不适合农民,成本的收益模式不符合农村的特点,用目前金融体系中的国有金融机构来彻底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问题,确实有多方面局限性。然而,被农民寄予很大希望的担保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很多处于空白状态。另外,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内部工作程序很不健全,风险管控方面制度不完善,适合农民的信用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3.商业银行服务不那么主动

由于长时期受农业生产和农村投入成本高且风险大的刚性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始终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多数金融机构不情愿资金投放到农村,即便有少量金融机构同意放贷,其门槛之高也让人望而生畏。所以,商业银行对待农村融资的态度可用“思想积极,行动稳妥”来概括并不过分。突出表现在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歧视,而又缺乏与农民、农户个体融资相匹 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应享受的信贷政策在实际操 作中往往无法实现。据了解,目前我国能够取得银行信贷的农户所占比例相当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信贷支持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及部分小型企业,个人信贷部分主要集中于资信较好的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员工,对个人信贷审核较为严格且需要出具单位开具的正规收入证明文件,而农民、农户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能隔岸观火、望洋兴叹。

4.农村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应该看到,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服务功能单一、业务范围过窄、专业人才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加之农村信用活动缺乏法律制约,一些地下“钱庄”实行强迫手段套取贷款,严重扰乱农村金融信贷市场的秩序。一是缺乏完备的信用体系。我国金融部门在放贷之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对农民的信用情况与还款能力进行调查,与其他机构的放款相比,金融机构负担成本更高,面临信用风险更大。发达国家的融资市场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信用体系,金融机构在贷款前,只要查信用系统就能很轻松掌握国民基本信用情况,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贷款成本,使金融机构为农民贷款的积极性特别高。我国于2006年开始建立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目的是把信用体系全覆盖中小微企业。但对农民的信用却没有建立相应的体系结构,这项任务还得要商业银行自己完成。由于征信工作最终要由各金融机构具体落实,农民思想的局限性使得自身诚信观念薄弱,不诚信甚至骗贷情况时有发生,农民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二是缺乏规范性的担保服务机构。目前,担保业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管系统,对担保行业的业务规范进行指导和管理都还是空白,许多担保公司担保业经营的范围、增资和变更的程序也与普通企业一致。财政部为了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担保行业保费的收取控制 在银行贷 款同期利 率50% 以下,担保公司的利润极低。

二、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国内外典型范例

尽管我国农村融资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停止对其的探索和实践,有的发展中国家也做出了不懈努力,其成功案例为解决农村融资难提供了借鉴。

1.浙江省商业银行 (简称 “浙商银行”)的创新实践

浙商银行推出的涉农金融创新产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担保抵押的方式,对于“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反担保抵押贷款”,即向农民发放贷款时,由涉农公司担保,使公司与农民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利益风险共同体。对于农民创办的中小微企业则发放“专项涉农创业贷款”,农户通过提供项目说明书、合同书和相关证件到银行办理“农民创业贷款”,银行通过客户经理实地考察为农户出具可行性报告书,以此为农户提供贷款依据。二是农业产业化抵押贷款”,主要适用于农村生产者季节性流转资金的需要,农业生产者可以用农机器械、农业生产工具等大中型器具作为获得授信的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的项目抵押贷款,以解决农业生产者季节性资金需求。三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活动中因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银行“村民担保一日贷”采取由当地村委会推荐、其他村民提供保证的方式,无需抵押物也能获得贷款,并且按照“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放款”的快速流程操作,更加快捷、简便、高效地为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融资难问题。浙商银行创新贷后还贷工作,为农民创业者提供贷后的帮助,由于季节性原因农业贷款者一时周转问题还贷困难,银行在确定贷款者资信的情况下,确保资金安全可以为贷款者提供展期等方法解决融资问题。针对农民企业自身问题导致贷款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浙商银行通过银行自身的渠道,为农民企业经营提供信息支持。〔3〕

2.孟加拉国格莱明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

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孟加拉国著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办的“格莱明银行”在解决乡村融资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穷人的银行”。他开办乡村银行的主要目的是想帮助贫苦农民开创一条脱贫之路。在30年里,格莱明银行彻底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规则,明确银行放款对象是贫苦农民,一笔贷款不超过100美元。通过银行的努力,改变了很多贫苦农民的生活,提高了贫苦农民社会地位,乃至改变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为了改变较长周期大额还款带来的负担,后来推出的按日还款 (为操作方便改为按周还款)的方式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的社会责任。格莱明银行不断优化贷款程序,期限不超过1年;周末付款;从贷款第二周开始偿付,这种方式成为它们经营中的经典之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化解我国农村融资难的举措

静观表象,化解我国农村融资难的矛盾,似乎是金融机构与农民、农户直面关系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前者,其实不然。深度分析,这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从横向看,化解农村融资难的矛盾,需要政府统筹帷幄制定政策、搭建平台、确定重点领域和创新产品、运作各类资本市场、协调解决各种关系;就纵向而言,化解农村融资难的矛盾,渴求银行、财政、保险、税收、农业等行业摒弃惯性思维和门户观念,在工作态度和服务手段上变革创新,打造使广大农民、农户靠得住、离不开的“普惠金融”。

1.政府指导层面: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锻铸、强壮农村融资链条,确保农村融资渠道无阻持续畅通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将研究领域延伸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认为投资和储蓄只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对于发展,重要的是经济转变,因而强调对结构变动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如收入水平、资源禀赋、人 口规模、政府的政策和 发展目标、国际资本、国际先进技术、国际贸易环境等,从而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标准型式”和各自的不同特点,进而形成了“发展形式”理论。基于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在不具备普遍认为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找到关键性阻碍并改变它,就能加速发展。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农村扩展的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短期强刺激政策的效果会越来越有限,而且负面效果也会越来越大,所以中央将核心放在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上,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就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金融支持“三农”表面上是针对“三农” 问题起到“补短板”作用,实际上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就宏观全局而言,政府是化解农村融资难题的主导者和领导者,依靠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创新是化解农村融资难题的关键所在。一是各类涉农金融机构要转变职能,共同直面农村融资难题。各级农村信用社应积极稳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联社要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功能,整合放大服务“三农”的能力;农业发展银行应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补充资本金,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大中型银行对“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探索商业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模式;支持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开展面向“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二是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合力化解农村融资难题。支持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完善管理政策。三是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同舟共济化解农村融资难题。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抓紧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探索建立合作性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

2.涉农主体层面:在农村金融机构自我完善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完全契合农民需求的普惠金融

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可以从根本上对农村金融服务顺应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趋势真正起到“补短板”作用。从服务范畴来看,过去谈农村金融服务一般只关注银行体系,现在应把证券、保险等纳入农村金融服务框架,加大直接融资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形式。一是以县域为重点,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要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县域网点,增强网点服务功能;按照强化支农、总量控制原则,对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进行调整,重点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加快在农业大县、小微企业集中地区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其在乡镇布设网点。二是终结“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在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合理补偿成本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偏远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采取定时定点服务、自助服务终端,采用助农取款、汇款、转账服务和手机支付等多种形式,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三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改进对农民工、农村妇女、少数民族等群体的融资服务;着重抓好健全贫困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工作,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融资服务工作,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可在现行优惠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将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落实贷款优惠及奖补政策,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在存贷比、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

3.社会力量层面:在加快农村融资制度创新过程中鼓励由社会资本设立“本土化”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培育发展农村融资市场新亮点

近年,由社会资本发起建立服务于“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在我国农村发展迅速,方兴未艾。据了解,目前我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1万个,乡镇新布设ATM机、POS机等电子机具231万台,在40万个行政村设置了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增至2.2万个,约有3.8万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接入了跨行支付系统,4万个农村地区银行营业 网点开办 了农民工 银行卡特 色服务。〔4〕这种主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新亮点,应当推广普及。一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银行必须国有的惯性思维,按照股东本土化和股权多元化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参与高风险机构重组改造,稳步提升民间资本股比,努力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环境。二是要摆脱过去那种银行必须千家一面的固有模式,保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民营特色,支持社会资本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发起设立农村商业银行,适度放宽高风险信用社的持股比例,允许阶段性控股,以充分调动、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三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银行必须固守田园的陈旧观念,按照有利于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公司治理建设的原则,持续优化村镇银行股权结构,逐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四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银行必须国家投入的单一思路,按照股东本土化和股权多元化原则,优先引入当地优质企业和种养大户发起设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权“本土化” 水平,探索既具 “土腥味”又有专业化的支农支小商业模式。

4.融资自身层面:在实现农村融资与 “三农”共赢发展过程中教育农民诚信守规,不断提高资信水平

除了制度安排更多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和推出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之外,我国也迫切需要一批热心服务“三农”的银行家、金融家。被 誉为“穷人的银行家”的孟加拉国经济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格莱明银行虽然发放的贷款数额小,但作用巨大,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效仿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模式。在我国现行优越制度安排、优惠“三农”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恪守金融纪律,积极参与农村融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要苦口婆心、抽丝剥茧地向农民、农户解读宣传政府的新农村金融政策和实施办法。当然,正如毛泽东所说: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5〕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农户,只有他们解决好农村融资中的权力与义务、利益与责任等问题,才能实现农村融资与“三农”的共赢发展。一是对农户实施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培育树立“信用村”、“信誉人”。要加大对农民日常信用状况的掌握,由银行工作人员和农村信用经纪人对农民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再依据农民实际情况确定放款额度与期限;建立小额的信贷扶贫制度,解决困难农民融资难题。二是提倡责任感和诚信心,推广农民、农户与涉农企业的联保制度。促成本地涉农企业与有借款要求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构建联保联合体,银行本着风险共同控制的原则,对联保联合体组成人员贷款。三是推行客户经理制度,实行信贷员到客户经理转变。客户经理在辖区范围内负责贷款资金的组织、发放、管理、本息收回;客户经理相应承担贷款产生的风险与赔偿责任;客户经理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建立台账与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四是解决融资抵押担保,健全完善还款制度。根据农民住房特点和银行抵押贷款条件,农民住所经村委会确认后,在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登记,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是否放款;银行可根据贷款者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并为其制定长周期短还款计划,如1年期贷款可以分季、月、周还款。

摘要:由于农民群体的特殊属性和传统农业的自然惯性,其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农民和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问题和困难的阻梗制约。其中,农村金融机构不完善、金融信贷政策指向性不明显、民间资本市场不规范,使得农村融资步履艰难,蹒跚而行,滞障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健康繁荣。化解农村融资难的矛盾,需要政府统筹帷幄制定政策、搭建平台、确定重点领域和创新产品、运作各类资本市场、协调解决各种关系,需要银行、财政、保险、税收、农业等行业在工作态度和服务手段上变革创新,打造使广大农民、农户靠得住、离不开的“普惠金融”创新体系。

篇4: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

摘要:文章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对8家商业银行的58位客户经理的贷款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从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质量和持续性两方面对软信息生产和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表明:银企接触次数的增多和客户经理的工作调动次数的减少均会提高银行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但受银行贷款激励机制和工作调动的影响,客户经理对借款企业的软信息了解度的提高不一定支持其选择关系型信贷。

关键词:软信息;信息生产;关系型信贷;小微企业

一、 引言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山东省目前有小微企业60多万户,为社会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了60%的GDP。但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品不足、经营风险大,致使其陷入了融资困境。关系型信贷技术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有显著效果,成为了小微企业融资解困的有效手段。Berger和Udell(2002)认为,关系型信贷所倚重的主要是难以编码、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包括企业行为、信誉和企业业主个人品行、员工生产能力和稳定性,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情况等,这些信息主要是银行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因此,有必要从软信息生产的视角研究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

二、 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研究集中在软信息生产、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对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影响上。賀勇(2009)通过构建软信息生产模型分析了软信息的生产与银行决策之间的关系,得出银行在关系型信贷中的关系专用性投资规模越大、银企关系质量越高,银行越容易寻求到贷款决策信息的支持,并实施之。但是,软信息的生产对关系型信贷的长远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一是由于软信息的传递成本高,在银行内部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存在“信息锁定(information lock-in)问题”,Von Thadden(1998)认为,放贷银行对借贷企业存在信息垄断,同时借贷企业对放贷银行形成“路径依赖”,导致了借贷成本升高等问题,必然影响关系型信贷的稳定发展。此外,客户经理在放贷过程中会受到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影响。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认为,关系型信贷存在“小银行优势”,即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具有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信贷的优势,但邓超等(2010)则认为存在“大银行优势”。Uchida等(2012)研究显示,信贷员获取企业“软信息”的行为在关系型融资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同样有能力提供较多的软信息。徐忠和邹传伟(2010)通过建立“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可能对贷款行为产生影响。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与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能力有关,同时还受到银行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制约。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对软信息的生产和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威海市8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客户经理开展了“山东省威海市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生成研究”的调研。共发放问卷63份,回收61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5.1%。问卷共分为所在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贷款行为特征、自我评估、对借款企业的了解度和自身基本情况五部分。本文根据调研结果,选取了几个变量(如表1示)。

2. 模型构建。由于贷款类型(Lend)为虚拟变量,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选取的变量,回归模型如下:

四、 软信息生产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与均值差异性检验。从描述性统计中可知:客户经理对借款企业软信息的了解度(Soft)存在一定差异,评分在2.429分~5分之间,平均值为3.663分;银企接触次数差距较大,最大差距达到27次,这可能是由于软信息掌控力度较大的银行会适当消减对贷方的监督次数以降低监督成本;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年限差异较大,最大为20年,最小仅为1年,均值约为4年,这与目前银行业整体的人员管理密切相关;在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上,均值为0.897,表明近90%的银行设有中小企业贷款部门。

按照贷款类型(Lend)对样本分组,进行解释变量的均值差异性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银企接触(Contact)、工作年限(Year)和工作调动(Transfer)在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信贷两类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选择关系型信贷的银企接触次数显著大于交易型贷款,说明关系型信贷基于软信息的生产,需要有较多的调查次数和监督次数;选择关系型信贷的客户经理工作年限显著大于交易型贷款,工作调动次数显著小于交易型贷款,说明对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对借款企业熟知的客户经理,能利用“意会知识”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倾向于选择关系型信贷。

2. 变量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检验。从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知,贷款类型与银企接触次数负相关,与客户经理的工作调动显著正相关,与工作年限负相关,以及软信息与工作调动负相关,这反映了客户经理在固定银行工作的稳定性越强,对软信息的获取越有利。另外,银行规模与贷款类型、工作调动负相关,与银企接触次数正相关,即规模越大的银行越倾向于向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型信贷,可能是因为大银行有足够的能力担当风险成本以及借贷后的监督成本。对于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的检验指标是方差膨胀因子(VIF)和容许度(TOL),解释变量的VIF最大为2.30,小于10,TOL最小为0.44,大于0.1,因此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3. 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将样本数据代入式(2),使用Stata13.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LR值来看,各模型均通过了F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体而言,回归分析共分为三步:

(1)考虑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质量对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影响(如模型(1)~(3)所示)。结果表明,只有银企接触显著,银企接触每增加一次,客户经理选择交易型贷款的概率是选择关系型信贷概率的0.81倍,即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增加23.5%。这说明客户经理增加对借款企业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次数,可以更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借款企业的软信息,有利于关系型信贷的生成。

(2)研究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持续性对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影响(如模型(4)~(6)所示)。结果表明,只有工作调动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工作调动每增加一次,客户经理选择交易型贷款的概率是选择关系型信贷概率的4.716倍,即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减少17.5%。这说明频繁的工作调动会大大降低客户经理与借款企业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减少了生产软信息的持续性,增大了放贷风险,从而不利于关系型信贷的产生。

(3)综合分析客户经理生产软信息的能力对关系型信贷生成的影响(如模型(7)所示)。结果表明,只有借款企业软信息的了解度和工作调动次数显著。从模型(1)和(7)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工作调动对客户经理的贷款技术选择更具影响力,受其影响,即使客户经理对借款企业的软信息了解增多,也不一定会选择关系型信贷。这说明关系型信贷的关键在于分摊跨期成本和寻求长期收益,而频繁的工作调动会使二者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客户经理放贷趋于保守,注重抵押品、財务状况等硬信息,选择交易型贷款。在控制变量方面,大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大,会增加客户经理选择关系型信贷的概率,支持了“大银行优势”;而放贷风险大于奖励的激励机制会使客户经理倾向于选择交易型贷款。

4. 稳健性检验。为了更好地验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使用了问卷中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区间的均值(Rate)来代替模型(1)中的贷款类型(Lend),Rate越小,表明客户经理越倾向于选择关系型信贷。数据显示,变量Rate的均值为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6.05%,最小值为上浮6%,最大值为上浮80%,说明针对小微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存在较大差异。以Rate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在1%的显著水平下,Contact与Rate负相关,Transfer与Rate正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实证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增加银企接触次数有利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增加调查和监督次数有利于客户经理掌握更多有关借款企业的软信息,做出关系型信贷的选择。鉴于此,银行客户经理可以通过见面交谈、车间观摩、员工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加对小微企业的实地调查和监督,从中了解企业业主的个人特征、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稳定性,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关系型信贷的生成,从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

2. 减少客户经理的工作调动有利于小微企业关系型信贷的生成。较少的工作年限不利于小微企业软信息生产的持续性和累积性,频繁的工作调动会加重这一不利影响。由于关系型信贷和交易型贷款的差异在于跨期成本的分摊和长期租金的获取,工作调动会破坏银企关系的稳定性,导致分摊跨期成本的风险加大和“信息租值”的消散。因此,银行必须设计出一整套针对客户经理的聘用和培养机制,包括建立规范的和有针对性的客户经理聘用制度,引导客户经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减少跨区域的客户经理工作调动等。

3. 受银行贷款激励机制和客户经理工作调动的影响,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软信息了解度的提高不一定支持其选择关系型信贷。如果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贷款行为的激励不足,工作调动频繁,客户经理会选择保守的交易型贷款方式并注重短期利益。因此,银行管理层必须加强客户经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尤其要对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业绩良好的客户经理给予更高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Berger A N and Udell G 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7):32-53.

[2] 贺勇.关系型融资、意会信息生产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91-96,144.

[3] Von Thadden E L.Asymmetric information, bank lending and implicit contracts: the winner's curse[M].Ecole des HEC/DEEP,1998.

[4]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53-93.

[5] 邓超,敖宏,胡威,王翔.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研究[J].经济研究,2010,(2):83-96.

[6] 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8):1-15.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李琪(1989-),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小微信贷;郭建强(1963-),男,汉族,山西省芮城市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及其应用、投资经济学与企业投资融资行为。

篇5:投融资与小微信贷峰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但绝大部分贷款贷给了“铁公基”,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呼声愈来愈高。据报道,2009年4月底,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主力军,满足内需的主保障,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农民增收的主板块,结构调整的主载体,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其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乃至社会的安定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我国政府确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初,我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占全国GDP的50%以上,所解决的就业量占全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60%,中小企业所完成的税收占全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的经济权重将持续增加。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到全国产出的50%以上,但获得的贷款不到总贷款的20%。

二、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处于资本快速积累、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其对于资金的需求巨大,因此在发展中小企业过程中如何解决融资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可否认,其融资存在着若干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业绩不稳定,风险大

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底子薄、抗外部冲击能力弱,加之缺乏自己的自有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等,使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较高的倒闭率和歇业率。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3.5年,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较大风险。

(二)担保、抵押难,严重制约贷款的发放

从抵押情况看,多数小企业由于资产少、抵押物价值低,难以达到借款银行的要求;即使有达到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由于需要对抵押物进行评估、公证、保险、登记、封存保管等环节,往往因为办理抵押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费用高,难以满足企业的临时急需。从担保情况看,商业银行对担保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做了严格的规定,如必须是AA级以上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等,而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弱、还款保证性低等原因,要找到银行认可的担保单位也非常困难。加之随着市场化意识的增强,即使一些小企业找到具备担保条件的企业,也往往因为这些企业防范风险的需要而拒绝承担保人责任,从而使小企业的担保链条难以延续。

(三)财务管理与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诚信度普遍较差

很少有中小企业做过资信评级,许多企业产权不清晰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个别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不真,资料不全、信息失真、以单代帐、帐外帐等问题突出,并有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现象,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多数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的区分,当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问题时常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

(四)经营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内部化,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目前,大部分小企业规模小、分布散、成立时间短、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多样,使商业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资料难以准确掌握,无疑使得金融机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比较高,增大了银行审查、监管的难度,也使银行对贷款的发放难以做到心中有数,银行不愿因此支付较高的成本,而企业也无力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

(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

目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内需仍存在一定的运行失衡。今年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次贷危机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贸易顺差过大,抑制了投资过快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但也不得不承认,内需相对不足、出口不断萎缩对大多数中小企业产生了致命的威胁。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动产质押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较好方式

长期以来,银行贷款业务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不动产抵押和保证为主,因而“担保难”无疑是融资难的一大核心问题,进而也成为制约银行业做大做强资产业务的一大障碍。在安泰资产监管公司了解到,针对部分企业因采用租赁的土地、厂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融资时无可供抵押的土地厂房;部分企业原有的土地、厂房(商铺)、设备已向他行设定抵押,因再无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而无法取得更多的银行贷款支持;设定抵押的机器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难以变现,一旦依法处置相当困难,且价值难以实现;贷款客户之间相互提供保证担保,构成了事实上的银行贷款自己给自己担保,一旦出现风险依法追索担保单位的连带保证责任,难免会导致贷款企业间的连锁风险等诸多问题,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应运而生。动产质押贷款业务,顾名思义,就是以出质人合法取得所有权的动产作质押,获取贷款行人民币短期贷款,并引进专业管理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质押物,质押物存放于银行、监管公司和出质人均无异议的监管仓库,实行信贷资金归还与质押物出库的同步实施。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宗的、高流动性的主要原材料(如石油、煤炭、成品金属及其他矿产品、等级粮油制品、木材、通用化工原料等)等动产设定质押担保,具有易保值、易保管、易变现、易处置等显著特点,是一种极佳的信贷担保方式,也一定是贷款担保的新趋势。

(二)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政府应从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中小企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领、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两法”贯彻实施的力度,形成合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想方设法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整体推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创业扶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指导和支持。改善、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要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要改进现行担保机构的运作办法,按股份制、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坚持经营的非盈利性和服务性。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三)人民银行应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限制,增强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

应适当放宽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规模控制,划出专项额度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现代会计,2007(4):40-44

[2]赖小民,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思考[J]. 中国金融,2009(2):61-63

[3]施金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7(1):53-55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年段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同学聚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