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的测试题

2024-05-1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的测试题(共6篇)

篇1: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的测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3分)

1.下列词语均出自本册课文,请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任选4个)(2分)

fǎn_____老还童 眼花liáo_____乱 谈笑风shēng_____

可歌可qì_____ 罪kuí_____祸首 jiǎo_____洁

2.默写。(8分)

(1)潮平两岸阔, 。 (2)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4) ,白铁无辜铸佞臣。

(5)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两句是:“ , 。”

(6)冰心《成功的花》中表明那朵花艰苦奋斗的过程的两句是:“ , 。”

3.名著阅读。(3分)

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在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专题交流” 活动。结合你了解的本书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发言。

我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共9分)

4.仔细研读下面的两句话,在横线上再仿写一句。(3分)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你打开一扇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某同学的周记片断,其中有不少错误,按要求修改。(4分)

①七年级开学时,我总想着中学里高手如林,我是不太可能成为学习的领导者的。伴着这种想法,我学习积极性不怎么高。②因为我已经认定,在这么多高手中,我无论怎样煽动翅膀都飞不起来。于是我松泻了。③第一次测试,我考出了极其一般的成绩。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令我如此不满意的成绩,竟名列前茅在班里。“或许,我看轻了自己了吧。”我想。我应该是有实力的,只是被消极的想法局限住了而已。④如果我试着去冲破它,战胜它,应该会不会更加优秀呢?

修改要求:句①中________一词运用不当,可改为_______;句②中有两个别字,应把_____改为_____ ,把_______改为______;句③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语序应调换;句④表述罗嗦,应删去_______ 一词。

6.汉字造型独特,含义丰富,偶尔来点创新性解释,也能增强语言的幽默感。研读例句,从备选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个性化解释。(2分)

例字分析:

愧:“心”中有“鬼”,就应感到惭愧。

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舒心、快乐。

备选字:债劣隘恩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

7.阅读下面材料,用几句话反驳“人过30不学艺”这句老话。(4分)

潜水员:80岁的玛格丽特·斯科特 斯库巴潜水是一种需要带水肺的潜水运动,80岁的斯科特为自己有这样一项爱好而自豪。在72岁的生日时,她选择了潜水,近来,她完成过260次潜水活动。(水肺:又叫自携式水下呼吸装置,可凭借它在水中自由呼吸。)

新闻记者:100岁的罗斯·哈克 100岁高龄的哈克曾做过许多事情:当政治家、作家、性病临床医生与和平活动家。去年,她开始做记者。哈克对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她说:“在过我的第二个世纪时,我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始学走路,不再用尿布。”

跳伞运动员:70岁的多琳·尼克尔 去年,69岁的尼克尔开始尝试跳伞运动,她成功地完成了特技跳伞,为“帮助老年人”组织募捐了600英镑。

学生:98岁的伯纳鲁·赫兹伯格 赫兹伯格81岁的时候取得了第一个学位,如今离取得伦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经济与文学硕士学位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以上全部是英国人)

二、阅读理解 (共44分)

(一)阅读《社戏》节选,完成8—11题。(共15分)

①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②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③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④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⑤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8.按要求填写下表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①—③

写看戏前的

波折及转机

波 折

转 机

④—⑥

写月夜行船,前往看戏

9.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1)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

句中连用三个“了”字对表达人物心情方面有什么作用?(2分)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从文中摘录跟此句表达的心情成鲜明对比的一句话。(2分)

10.第⑥小节划线处抽掉了小伙伴们活动的部分内容,仔细研读下面句子,按照开船航行的过程,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3分)

(1)在桥石上一磕 (2)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3)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 (4)已经点开船

A.(1)(2)(4)(3) B.(1)(3)(2)(4)

C.(4)(1)(2)(3) D.(3)(2)(1)(4)

11.下列四字短语是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

好事多磨 如释重负 少年老成

(二)阅读《特殊算式》一文,完成12—16题。(17分)

一场台风,把这座美丽的小城变成了汪洋大海。忽然,楼群中间晃晃悠悠摇出一条小船,上面挤满了人。浪高水急,船小人多,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有人提议得下去两个人,不然的话大家都会被淹死。提议是正确的,得到全船人的拥护,可是让谁下去呢?

谁下去谁就会立即被洪水吞没。船上的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开口说话。

洪水越来越急,小船已经进水了,眼看就要沉没。这时一位白发的老人说:“我下去吧,我已70多岁了,是船上岁数最大的人,你们年轻人活着比我用处大。”说着就要往水里跳。他的话音刚落,又有一位瘦得皮包骨头的小伙子说:“我也下去,我得了绝症,医生说没有多长时间了。迟早也是死,倒不如就死在今天。也好留下一个健康人的性命。”说着也要往水里跳。

正在这时,一个胖胖的中年人伸手把他们两人拉住了。他问老人:“您的体重是多少?”老人一怔,说:“100斤左右。”中年人又问小伙子体重是多少,小伙子说:“只有80斤。”中年人说:“那你们两个都别下去,我一个人下去就行了。”老人说:“别别,你年轻力壮,正是好时光,要珍惜生命啊!”小伙子也紧拉着汉子的衣襟。中年人着急的说:“我180斤,正好是你们两人的体重之和,一样的重量,我下去只死一个人,你俩下去两个性命就完了。这么简单的算式你们难道不会算吗?”说着用力挣脱小伙子的手,纵身跳进了汹涌的洪水中,一个巨浪打来,中年人再也没有露出头。

全船人好似回到了小学时代。望着中年人跳水的地方,就像盯着黑板上老师出的数学题,嘴里喃喃着:180=100+80……100+80=180……人们打开中年人留下的黑皮包,得知他叫张茂德,正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

台风过去,洪水退尽,小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在小城中心广场建起一尊张茂德塑像,铭文是这样写的:

你用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一道数学“难题”:100+80=180……

(作者:顾文俊选自《青年文摘》绿版第1期)

12.这篇小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主人公是谁?简要阐述理由。(3分)

13.仔细研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4分)

(1)忽然,楼群中间晃晃悠悠摇出一条小船,上面挤满了人。

如果删去句中划横线词语,句子的意思表达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2)他问老人:“您的体重是多少?”老人一怔,说:“100斤左右。”

老人“一怔”的原因是什么?(2分)

14.你认为张茂德的行为跟他小学数学老师的身份有联系吗?简要阐述理由。(4分)

15.该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3分)

16.下面句子均出自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结合《特殊算式》一文内容,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句一: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句二: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句三: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感情的积累。

(三)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完成17-21题(12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部分的内容。(2分)

(1)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

(3)求剑若此 ( )(4)不亦惑乎( )

18.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用现代汉语说说其意思。(2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句中_______________ 该重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该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语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0.假如求剑者来到了你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呢?根据寓言的寓意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填空。(2分)

我会对他说:“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你不应该墨守成规、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应该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举一例子来说明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于“求剑者”这样的人。(2分)

三、作文(30分)

22.请以“ ,我想悄悄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有感而发,说真话、诉真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用“七(×)班,×××同学(老师)”(或用化名)代替。

__________,我想悄悄对你说

篇2: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的测试题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煞费苦心(shá)言简意赅(gāi)戏谑(xuè)趾高气扬(zhǐ)

B.乳臭未干(xiù)怨天尤人(yóu)寂寥(liáo)随声附和(hé)

C.博闻强识(zhì)杳无音信(yǎo)伶仃(líng)无边无垠(yín)

D.苦心孤诣(yì)恍然大悟(huǎng)冗长(chén)泯然众人(mǐ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司空见贯 心有余季 兴致勃勃 虔诚

B.孔武有力 棱角分明 力倦神疲 哀悼

C.喜不自胜 笑容可拘 名负其实 峰拥

D.旁若无人 汉马功劳 消声匿迹 戏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4.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中国客家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在客家流行歌曲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B.“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C.李丽第一次主持元旦文艺晚会,她“hold住”了整个场面。“hold住”有控制、把持、掌控,保持住的意思。

D.《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6.关于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C.《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

D.《春水》——鲁迅——现代

7.分析探究题。(5分)

读下边的歌词,你能看出歌词内容与当今全人类所关心的一个什么重大问题有关吗?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把你的判断写下来:。

歌词: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

当空气不再清新/花儿失去了芳香/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间将黑暗无光

8.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10分。错漏添1字该空不给分。)

⑴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等的出色表现,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⑵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⑷在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4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的作者是,是我国(朝代)著名诗人,本诗是一首 诗。(3分)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二)(12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 编的《 》。(2分)

2.“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 ”一句得出。现常用来比喻。(4分)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旦辞爷娘去(早上)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C.军书十二卷(表示数量多,不是确数)D.出郭相扶将(城外)

4.翻译(4分)

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

(三)我们都会遇到对手(12分)

⑴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来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⑵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女生少,操心事更少。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我和琴的成绩太相近了,老师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

⑶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呆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⑷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里了。我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门玻璃刚好坏了,我打开门,拿上书包正要出来,突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我一回身看到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的光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件事丢脑后了。

⑸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到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最麻烦的是在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的英雄。

⑹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⑺五年级时,我的表姐也转到了我们班。为了考入市重点特地从林区转来重读。加入了新成员,“半边天”不但没有多云转晴,反而阴云密布了: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彼此虎视眈眈。

⑻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让我出了许多怨气。

⑼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优秀,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⑽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

⑾妈妈说:“嗯。琴,你有时间到我家里玩吧。”

⑿“哎。”

⒀我等琴走远了,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

⒁妈妈瞪了我一眼:“她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⒂“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⒃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些恶骂,几次碰到她探寻的目光都以冷漠拒绝了。

⒄多年以后我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喜欢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1.依据第⑶-⑻段,概括“我”和琴矛盾逐渐加深的过程:(4分)

(1)

(2)

(3)五年级时,表姐转来重读,彼此敌意加深,更加挖空心思贬低对方。

2.文中的“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3.第⑵段两个加点词“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2)敌人;

(3)对抗,抵挡;(4)(力量)相等的A.(1)(2)B.(1)(3)C.(1)(4)D.(3)(4)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展露了小女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争强好胜。

B.表现嫉妒不加以控制则会成为完全的恨。

C.体现遭遇对手乃人生无法回避的常态。

D.揭示真正的成长始于真诚地欣赏对手。

(四)一双皮鞋的秘密(12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星期六回家,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问了。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 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想要皮鞋——()——()——()

2.语言反映人物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卖葱路上父子对话所反映的不同心理。(2分)

爸爸的心理:

“我”的心理:

3.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3分)

答:

4.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答: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说话”“我不说话”,表现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望得到皮鞋的心情,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三、写作训练(50分)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丰富的美之外了。

请以“我在 中发现了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横线上可填上如“书籍”、“数学”、“音乐”……

篇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的测试题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篇4:七年级(下)期中测试

Ⅰ.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根据英文解释和例句,完成下列单词的拼写。(首字母已给出)

1.e____ (like; love)

Do you ____ watching TV?

2.c____ (not dirty)

Our classroom is nice and ____.

3.w____ (go on foot)

I usually ____ to school every day.

4.v____ (go to see sb. or a place)

We’ll ____ 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Sunday.

5.a____ (get to)

They will ____ at the airport at ten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B) 根据句子意思,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My mother goes ____(shop) on Sundays.

2.It’s a beautiful ____(sun) day. Why not go out for a walk?

3.The old man and his daughter are very ____(friend) to us.

4.Tigers are ____(danger) animals.

5. Our teacher often tells us ____(interest) stories in English.

Ⅱ.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There are two windows ____ this wall and one picture ____ it.

A. in; on B. in; in C. on; on D. on; in

2. The twins ____ brown jackets today. They look fine.

A. are wearing B. are putting onC. are wear D. put on

3. There are many textbooks on the teacher’s desk. The ____ are counting(数) ____.

A. child; it B. child; themC. children; them D. children; it

4. “____ is it ____?” “Oh, great!”

A. What; look B. How; going C. How; go D. What; going

5. Where ____ koala bears ____?

A. are; come fromB. do; come from C. /; comes fromD. /; from

6. “What do you do?” “I’m a shop assistant. But I want to be a bank clerk ____.”

A. some time B. sometime C. some times D. sometimes

7. Please come to see me ____ seven and eight.

A. at B. among C. aboutD. between

8. I hear there is a ____ panda in the zoo.

A. two years old B. two-year-old C. two years D. two-years-old

9. I like to play football ____ my classmates after school.

A. onB. at C. forD. with

10. Mother isn’t ____ a book. She’s ____ TV.

A. seeing; seeingB. watching; lookingC. reading; watchingD. looking at; watching

11. Look! Two ____ are talking happily under the apple tree.

A. man teacherB. man teachers C. men teachers D. men teacher

12. Uncle Tom is ____ on the bed and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A. lyingB. sleeping C. standing D. lieing

13. I’m ____ Helen. 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A. looking up B. looking after C. looking at D. looking for

14. Let me have a look at ____ photo.

A. Lily’s and LucyB. Lily’s and Lucy’s C. Lily and Lucy’sD. Lily and Lucy

15. I have two pen pals. ____ is from Canada, ____ is from the USA.

A. Some; othersB. Some; the otherC. One; another D. One; the other

Ⅲ.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The weather in desert(沙漠) is drier and drier. There is __1__ wind. You can’t walk up the wind. The desert is larger and larger. It is very __2__ to stop it from growing.

The weather __3__ the hills is worse than before. Many trees and other plants are cut down. When it __4__, the earth and stones will flow down. It will break __5__ and destroy the crops.

The weather in many towns isn’t __6__. More and more __7__ are built. They send out much air which is polluted(污染). They give out much waste __8__ which is polluted, too. The people around the towns sometimes have acid(酸的) rain.

The weather __9__ cities is disappointing. When they build buildings, they cut down trees, destroy the nature. So they __10__ sandstorm(沙尘暴) every year.

1. A. many B. much C. fewD. little

2. A. interestingB. dangerous C. friendlyD. important

3. A. aroundB. behind C. exceptD. under

4. A. rain B. to rain C. rains D. raining

5. A. hillsB. houses C. homesD. families

6. A. bad B. uglyC. goodD. old

7. A. factoriesB. parksC. zoos D. bridges

8. A. foodB. waterC. fruitD. vegetables

9. A. atB. on C. toD. in

10. A. have B. playC. meet D. make

Ⅳ.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Some countries never have snow, and some have only a little on the top of very high mountains.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there is quite a lot of snow every winter, but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there is usually little.

When a student from a warm country comes to England in autumn for the first time, he feels cool at first. There are often dark clouds, grey sky and cold rain in England in autumn, and most students from warm countries do not like these.

But snow is different. Though it is cold, it is beautiful. Perhaps, after several dark mornings, the student wakes up one day, and there is a lot of light in his room. He thinks “Is it so late?” and jumps out of the bed. But no, it is not very late. He looks out of the window and there is snow on the ground and on the houses and everywhere. The light of his room comes from the clean, beautiful snow.

1. In which part of England is there much snow in winter? ____.

A. In the eastB. In the south C. In the west D. In the north

2.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we cannot often see ____.

A. strong windsB. dark cloudsC. grey sky D. cold rain

3. In England both snow and autumn rain are ____.

A. beautifulB. clean C. cold D. heavy

4. Why does the student ask himself “Is it so late?”? ____.

A. Because it’s really late B. Because he has some work to do

C. Because it is bright in the roomD. Because he usually gets up early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____.

A.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has snow in winter

B.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n’t seen snow

C. It is often very warm in the autumn of England

D. Foreign students like the weather in England in autumn

(B)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nts(蚂蚁) in America. One kind is very strong.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m and animals are afraid of them, too.

These ants are often in big groups. They eat all the animals on their way. They can kill and eat elephants. And they can eat horses. Sometimes they can kill people and eat them. When the ants come near, people leave their homes. But sometimes people are happy after the ants pass by. Because they can see no insects(昆虫) or snakes.

1. Some ants in America can be very ____.

A. uglyB. strong C. friendly D. shy

2. People and animals are afraid of ____.

A. a kind of ants B. all kinds of ants C. small ants D. big ants

3. People are afraid of the ants because ____.

A. they can eat and kill elephants B. they can eat horses

C. they are often in big groups D. they can kill people

4. Where are the insects or the snakes after the ants pass by? ____.

A. They are under the groundB. They go with the ants

C. Ants kill and eat themD. People kill and eat them

5.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story? ____.

A. Ants B. American AntsC. Big Ants D. Strong Ants

(C)

In histor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nature. They wanted to forecast(预测) the weather and control it. Ben Franklin used some simple tools to make some of the first weather forecasts. Like most of us, my friend, Mr Miller, knows the weather by watching TV.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long time ago, people answered that question by looking outside. Today, you just watch television or listen to the radio. Weathermen tell people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 by using computers and satellites(卫星). At any time, people can know the weather.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That question is a little difficult. During those old days, people didn’t know what the coming weather would be like. Today, people can get reliable weather forecasts through satellites.

Ben Franklin forecast the weather on horseback, but modern weathermen forecast it from weather centers.

1.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____.

A. TV programs B. computer classes C. natural historyD. weather forecast

2. Here the underlined word “it” means ____.

A. history B. natureC. weather D. science

3. A long time ago, people knew the weather by ____.

A. turning on the television B. watching the sky

C. using the computerD. listening to the radio

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liable” mean in Chinese? ____.

A. 精确的 B. 可靠的C. 详细的D. 先进的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____.

A. Only weathermen are interested in nature

B. Ben Franklin made a contribution(作出贡献)

C. Everyone knows the weather by using satellites

D. Weathermen forecast the weather on horseback today

(D)

In England, people don’t often talk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travel. If you get on a bus, or in a train, you will sometimes see people sitting and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Other people will be reading books or newspapers. But Englishmen often talk about the weather because they can experience four seasons in one day. When you meet English people, they often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So when you meet somebody in England, you can say, “Nice weather for the time of year!”

“But it was a little cold yesterday,” somebody may answer.

“But it will get a bit warm later,” you can say.

Talk like this, and the Englishman will think, “How friendly you ar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T)误(F)。

1. English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newspapers in a train or on a bus.

2. When you meet an Englishman, you can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weather.

3. Englishmen often talk about weather because it is changeable.

4. If you talk to people about the weather, they usually think you are friendly

5. In England, people don’t enjoy good weather.

Ⅴ. 按要求转换句型,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What is the English for this? (同义句转换)

What’s this ____ ____?

2. I think I like spring best. (改为否定句)

I ____ ____ I ____ spring best.

3. Tom speaks English.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om ____ English?

4. Is there a supermarket in front of the hotel? (作肯定回答)

____, ____ ____.

5. Bob likes elephants because they look very strong.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____ Bob like elephants?

Ⅵ.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我喜欢与那个婴儿玩。

I like ____ ____ the baby.

2. 你上周的旅行玩得高兴吗?

____ you ____ ____ ____ ____ last week?

3. 听!那些孩子正在谈论什么?

Listen! What are the children ____ ____?

4. 在交通灯处往左拐,你就会看到那个公用电话。

____ ____ at the traffic lights, and you can see the payphone.

5. 公园是在学校对面吗?

Is the park ____ ____ the school?

Ⅶ. 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共5空,每空2分,共10分)

A. Yes, the people are really very relaxed.

B. What are the others doing?

C. Where are you?

D. Really?

E. How’s the weather there?

Betty: Hi. Mum, can you hear me?

Mum: Yes, I can. __1__

Betty: I’m in Australia.

Mum: __2__

Betty: I’m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Mum: __3__

Betty: It’s sunny.

Mum: That’s great, Betty. __4__

Betty: Well, Tony is taking photos. Wang Hui is lying on the beach. And others are playing beach volleyball.

Mum: Sounds interesting.

Betty: __5__

Ⅷ. 书面表达。(15分)

请根据下表,写一份调查报告,然后告诉大家你自己的梦想及其原因。

篇5: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的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短文中的一些成语在商家厂家的广告词中被改得面目全非,请你给它们恢复本来面目。

商家厂家为吊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言者,为的是肠治久安。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任选四个回答,本题4分)

( ▲ )改为( ▲ ) ( ▲ )改为( ▲ )

( ▲ )改为( ▲ ) ( ▲ )改为( ▲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2分)

A.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认真钻研课文。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下列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拟人)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比喻)

D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 (排比)

4.按要求填空。(6分)① 朱自清在《春》的结尾用一个句子赞美了春天的强劲有力,这个句子是: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④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⑤《童趣》节选自 ▲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 。

⑥《我的信念》作者是波兰著名的科学家 ▲ ,她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 ▲ 奖。

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两题。 班会上,班长( ① )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上一个“隹”字,然后转过

身问:“谁认识这个字?”“duī—”“zhuī—” “根本没这个字!”大家( ② )地说。“难怪大家不认

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

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1)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成语是( ▲ )(2分)

A.①煞有介事 ②异口同声 B.①装腔作势 ②议论纷纷

C.①一言不发 ②众说纷纭 D.①郑重其事 ②七嘴八舌 (2)这次班会要讨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名著阅读。(2分)(1) (2)

《爱的教育》原名《心》,作者是意大利作家___▲______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____▲_____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17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叙述的内容。(2分)

8.当“我”迈出第一步时,我的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3分)

9.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说说“我”最终克服恐惧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3分)

11.文中的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3分)

1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读完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二) 阅读下文 回答文后问题。(13分)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__▲__(A.点 B.抹 C.片 D.道)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__▲__(A.摇荡 B.澎湃 C.荡漾 D.滚动)着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水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_____⑴____;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___⑵____;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纺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句)

眸子( ▲ ) 涟漪(▲ ) 盎然( ▲ ) 酝酿(▲ )

14.结合语境在第①段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填序号)。(2句)

1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句)

16.文中划线句子中三个分句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吗?请简述理由。(3分)

17.发挥你的想像力,仿照前一个比喻,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有诗情画意的比喻句。(2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几段文字的语言具有诗的神韵。请调动你的积累,写两句描写春景的古诗句。(2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

20.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通( ▲ )释义: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通( ▲ )释义: ▲

21.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2分)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论语>十则》中给你启迪最大的是哪一句,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2分)

(二)(6分)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②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 ③啖(dàn):吃。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仕于南方( ▲ ) ②或曰:“啖菱须去壳。”(▲ )

2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6.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五、作文(30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读懂 ______ ”(父亲、母亲、爷爷、老师,朋友……)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应用(20分)

1.有杯无患改为有备无患 ;鸡不可失改为机不可失 ;钙世无双改为盖世无双; 百礼挑一改为百里挑一; 爱不湿手改为爱不释手; 骑乐无穷改为其乐无穷; 默默无蚊改为默默无闻; 百衣百顺改为百依百顺; 牙口无言改为哑口无言; 肠治久安改为长治久安;随心所浴改为随心所欲;饮以为荣改为引以为荣 2.D3.B

4.略5.D6.亚米契斯 恩利科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7.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8.没

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9.“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10.重音在“能”字上。写出了我渐渐有了自信。 11. (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12. 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二)13.móu yǐ àng yùn14. B C 15. 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16. 不能,这三句话是递进关系,是由景到人,由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关系17.例:①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②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18. 提示:诗句内容写春景

四、文言文阅读(16分)(一)19.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说通悦 愉快 知通智 聪明21.B22.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自我反省,有没有他的缺点。23.略(二)24. 做官 有人25. 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26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或: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或: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

篇6: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作为我国最早所发现的直立人,如果你偶然穿越并遇见他,你不可能看见( )

A、他会用火烤肉 B、他的手比脚还长 C、他会狩猎 D、他会用打制石器

4、以下原始人类,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神农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人 ⑤、半坡人

A、②③④⑤① B、②③⑤④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②⑤④①

5、(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子:“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 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

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

A齐桓公 B.李冰 C.秦孝公 D.商鞅

7、在我国,被誉为是人文初祖的神话人物,他是( )

A、炎帝和黄帝 B、舜 C、大禹 D、蚩尤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远古时代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 B、远古时代的历史依靠神话和传说传播

C、神话和传说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 D、神话和传说中可能含有合理的历史

9、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室分封某位功臣为诸侯 B.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C.大量奴隶用“泥范铸造法”铸造青铜器 D.奴隶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劳动生产

10、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其最早诞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11.之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2、春秋时期,第一个被东周天子确立为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宋襄公 D、齐桓公

13、在古代,人们常用“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的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时期。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4、商鞅变法中对旧贵族的特权进行批判并加以削减,以下最能体现其思想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确立县制 C、按军功授爵 D、加强刑罚

15、《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大潮

C、太子继位后顺应民心把商鞅处死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16、改革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通过变法变成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17、小明的老爸看完了法制节目后,感叹道说:“加强法制是好事,但太常用法律去约束百姓也不行,应该更多地用爱感化他们,用仁慈唤醒他们人性。”他的.思想符合( )的思想。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18、“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话体现了( )的思想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9、这个都城是我国第一个帝都,她见证了秦始皇的威风凛凛,也见证了这个辉煌大国的沧桑衰亡。这个帝都是( )

A、长安 B、镐京 C、洛阳 D、咸阳

20、自统一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但一度空缺,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削弱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B、增强了地方的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把持军政大权 D、丞相太尉二职合二为一

21、假如小明穿越到秦朝,他不可能看到( )

A、士兵策马在驰道上快速跑过 B、南海郡郡守死后,其子继位

C、官员用隶书书写法令 D、人民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进行买卖

22、如果填写秦朝版图示意图,其中最南方应该填( )

A、南海 B、东海 C、南海郡 D、珠江

23、以下人物如果回到秦朝,最受秦始皇

欢迎的是( )

A、韩非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24、故事是学历史最重要的资料,以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人暴X ②、卧薪尝胆 ③、孟姜女哭长城 ④、朝秦暮楚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5、秦朝的地方制度和西周的地方制度,从政治角度思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官员安排和任命差异 B、管理地方的面积差异

C、两种制度的命名差异 D、地方人口的数量差异

二、综合题(共2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并进行探究,回答问题。(8分)

中国的农业发展悠久而雄伟。

【原始社会】

(1)、上面两幅图,你可以在哪个流域的原始人博物馆看到?(1分)

(2)、如果你穿越到该原始人生活的时代,除了看到图一和图二,你还会看到什么,请列举三例?(3分)

【奴隶社会】

材料一:西周时期流行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诸侯。由于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经常出现大规模耕田的现象。而且在井田制下,诸侯的收入不多,并且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材料二:由于耕作工具的不断进步,诸侯开始变得有钱,而在此时,这个人主张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由此出现了“地主”一词。

(3)、材料二所说的“这个人”是谁?最终谁支持了他进行变法改革?(2分)

(4)、对比起材料一,材料二“这个人”的政策会得到支持吗?为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1分)

(2)“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三个历史人物。(3分)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28.阅读小明所写的穿越剧剧本,回到问题。(9分)

材料一:【西周朝堂一幕】

宋国国君:天子万岁!此为我国特产,请笑纳。

西周天子:特产尚好。本天子国库短缺,边疆敌军众多,请按时履行义务。

宋国国君:遵命!

材料二:【东周朝堂一幕】

楚庄王:敢问天子,天子九鼎为我大周最大的鼎,请问重多少?我欲造其一,置于朝堂。

东周大臣:大胆楚庄王,竟出言以下犯上!

(东周天子在旁一声不吭,脸色发青)

材料三:【秦朝朝堂一幕】

秦二世:现赵佗品德为佳,能力卓越,朕封其为南海郡郡守,即日启程到南海郡。

赵佗:微臣接旨。

(1)、材料一的对话结束后,宋国国君将要履行什么义务?他为什么要履行这些义务?(2分)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3)、阅读材料三,说明秦朝时期,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2分)

(4)、如果你是最高统治者,你会选择材料一还是材料三的制度,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C

 

B

 

B

 

C

 

B

 

A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D

 

C

 

C

 

D

 

B

 

A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A

 

A

 

D

 

A

 

二、综合题(共2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题、(8分)

(1)长江流域(1分)

(2)①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用天然漆装饰骨器。

②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用火烧烤食物。

③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从木结构水井中打水饮用。(3分)

(3)① 商鞅;② 秦孝公(2分)

(4)① 会得到地主的支持,但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② 因为商鞅变法在保障了地主的权益,维护了地主的权利的同时,他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会遭到旧贵族的反对。(2分)

27题、(8分)

(1)公元前770年(1分)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3分)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国被消灭,出现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

28题、(9分)

(1)①朝觐纳贡,派兵戍守边疆的职务。②因为周天子给予他土地、人口和管理地方的权力。(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的权利超过周天子,周天子势不如以前。(2分)

(3)①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②郡县制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对地方的管理。(2分)

(4)选择材料一的制度,理由:分封制会增强地方势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郡县制则虽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抑制了地方积极性的发挥。

上一篇:五年级推荐一本书作文400字下一篇:三治三提”自查自纠剖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