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04

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国第二十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观摩团,并顺利完成了本次观摩学习任务。

我作为其中一员,通过此行收获很大,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盛会,它的权威性、前沿性是不言而喻的,观摩研讨会,顾名思义:一部分是观摩,另一部分是研讨,针对现在的体育教学,大会组织了一次专家讲座。我们颇有收获,受益匪浅,见识到全国各地的优秀课例,每一节课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较为实用、操作性强,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形式方法多样化,教学的各个步骤环节相当紧凑。

一、教学内容范围较广,水平阶段分布均匀。这次研讨会水平段分布比较均衡,内容涵盖了田径、球类、技巧、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等,总的来说,教学内容选择范围较广, 教学的整个环节中始终给人“新”的感受,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设计,处处都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教材上的选择更贴近学生,多层次、多选择,难度小、趣味性强的教材进入了课堂。作课教师都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的能力,不同程度反映出当地城市学校的教学特点,给参加观摩的老师提供了多阶段,多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机会,使参加观摩的老师能够学有所获。

二、注重教材的功能性,发掘教材现实生活意义。体育学习的功能性目标是新课标提出和提倡的,将体育学习的目的回归本原。从体育学习的功能性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体育学习的生活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通过所学知识,技能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将自己课堂所学运用于课外生活活动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把身体素质与技术的学习很好的揉合在一起,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注重体育课教材功能的挖掘,是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生活技巧和活动技能的获得,来源于实际生活和特定的课程学习,运用活动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我认为终身体育的定义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学习的内容终身有用,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二为学习的内容能够受益终身,能够利用所学技能不断增强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重视课堂环境的创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过程的人性化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强调了教师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哨声少了、口令少了、命令式语言少了,教师更多的是评价、指导、鼓励的语言。教师不再是指挥者、领导者,教师是在组织、协助学生进行练习,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另外音乐的出现,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学习各个动作,从热身运动开始到课堂结束,学生们始终在音乐熏陶下,学习兴趣浓厚并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上课任务。所以,正确而恰当的让音乐贯穿课堂教学,符合心理学规律,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学习和练习。教师们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学风格,共同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游戏竞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几天的体育课观摩活动,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实质上的意义。真正的“健康第一”除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身心健康以外,新体育课程更为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体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这些非竞技性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只要非竞技性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内容,教法新颖,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最后,参加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对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充分肯定了“课改”取得成绩,并对当前课改实验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要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它是落实水平目标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做好教育渗透,但渗透不是灌输,体育卫生常识要贯穿在平日教学中,不能重技能,轻知识;教师要注重口头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注重点拨,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放”是建立在目的之上的。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课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革。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我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和谐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观念的转变、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不断生成变化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持续、积极、主动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主张,创设体验式、探究的教学方式。以人为本,着眼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生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2: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教研室的指派,我来到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三日在华茂外国语学校体育馆拉开帷幕,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杨贵仁司长,宁波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等。在以“港城——少年——阳光“为主题的文艺精彩演出后,由北京海淀区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张军老师上了一节技巧教学展示课——箱上前滚翻。全国观摩课活动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共展出了小学、初中、高中20节课,由于场地分散,我听了8节半课。听课过程中和结束后,有许多的感触。

感触一

细节中看成败

在我听得八节课中,上课的思路,课的操作流程都是按照常态课的方式上的。不一样的是,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能体现出教师对细节的把握和创新。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挖掘,加入了自己对某个技术动作或是动作的某个技术环节做了一些辅助性的或是提高性的练习方法和创新手段,从而使学生做起实践来更加的具有目标性,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

上海崇明区的朱利荣老师的上的双杠——外侧坐越两杠直角下。他在练习越杠动作时就采用了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双杠上,当要练习越杠直角下时,有的学生出现摆动高度不够,不能完成直角下。朱老师就用一个纸棒,用事先固定好的橡皮筋的中间部分缠绕上纸棒,竖直放到双杆面上,这样就形成一个高度,学生在练习时必须越过高度才可以完成直角下的动作。虽然看起来是个小的改进,但是当堂课学生完成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样的一个细节,就大幅度的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还有一个老师上的内容是双杠——分腿坐前摆下。在设计摆动越杠时,采用了在摆动落地方向的双杠支撑处做了个可调动高度、角度的教具,这样就使学生在越杠时腿的摆动有了方向也有了高度,练习效果非常的好。

北京的王正老师上的是单杠——双脚蹬地翻身上成正撑。他在练习腹部贴杠时,采用把跨栏架成三角形放置在垫子上,在跨栏架上做贴腹练习,这样既练习了动作环节,为下一部上杠练习

打下基础,还有效的克服了学生上单杠的畏惧心理,他上的课,效果不言而喻,效率非常高。

从他们的成功中我们不难看到,不管课的形式怎么改革,可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怎么丰富,只要教师肯钻研教材,有创造性的改进技术动作教学环节的辅助练习,学生的器械体育课的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

体育课堂改革,我们都是在摸索着前进,谁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供借鉴,但是体育课堂上让学生用身体去感受技术动作,进而形成一个有规范框架指导、不违背科学的体育技能,学会科学锻炼的意识,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科学的进行身体锻炼,就是体育课堂的最重要的目的。

感触二:

体育课常规规范,课课必做。

我听的几节课中,课堂常规教学教师每节必讲。课堂常规平时感觉不到什么,想来也就是查查人数,服装,宣布目标任务。但是在观摩课上我看到的情景对我触动很大。看着那些配合讲课教师上观摩课的学生,有的居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的学生,只一点就说明他们平时的体育课堂存在问题。我们常常把张扬学生个性放在嘴边,可是我们很少考虑张扬的前提是服从。在这点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学校曾接待来自美国巴黎学校的一批学生,他们来到我们学校对课间操很感兴趣,想一起做,这时他们先是向自己带队的老师提出要求,然后又向我们学校提出申请,得到允许后才和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起做课间操。我们看到的那一眼学生的表现,可是学生十几年体育课堂养成的习惯!况且这是全国的观摩课,重视程度是无可置疑的,本校的领导、班主任老师、体育老师还有借学生上课的老师那应该是叮嘱了又叮嘱,强调了又强调吧?如果说“服从是一种素质”绝对不夸张。

感触三

体育教师要想赢得尊重,必须自身硬。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体育教师行业应该进一步规范行业自律。在听课过程中,上课教师的注意力和那种执着投入的精神时时的感染着上课的学生、听课的专家、听课的老师们。但是也总是有些听课的教师在那夸夸其谈,指责声、抱怨声不断,给人感觉“我很厉害”。就是这样的心态,还要人们怎么去尊重你。

提到学校体育,体育教师就会说领导不支持、不重视。我们想想,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当然,体育教师、体育课不受重视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情况还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但是要想赢得尊重,赢得发展的空间,没有过硬的素质,我们就是再喊五百年,我们的地位还是最末流。尊重,来自体育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来自于体育教师对学校的体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感触四

关于观摩课

听课教师总是在议论“这就是全国的观摩课?上的真假”。我对观摩课的理解是:观摩课肯定是经过专家指导或加工过的课,观摩课不仅仅是向全国的老师展现一种教学的组织过程,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息。

这次观摩课初中器械体育占绝大数,我认为之所以推出这些课是因为在这十年来,以安全为主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都刻意的回避着器械体育教学、投掷类教学。观摩课在为我们呈现一个教学过程,展现一个教学内容的同时它要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要从提高教授体育技能入手,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

这次观摩会有这么几个特点:

1、重视体育技能教学。

任课教师能够以技能教学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的整合起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练习的积极性较高,掌握运动技能较好,运动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

体育课上都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有些体育课还在结束部分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3、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教师关心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自觉积极的学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教学相长。

4、教法手段实用、有效,教学步骤明确、清晰。

教好地继承了我国体育课的优良传统,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5、重视运用学习方式的目的性与实效性。

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选择与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恰当的提示、鼓励和引导,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6、强化上课语言锻炼,提高上课应变能力。

教师能通过一句话或一个肢态语言很简洁的表达教师的意图。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提示、鼓励性的语言为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注入了活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快乐地学、科学地练、主动地思考。

篇3: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走进昌乐二中的课堂, 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 课堂充满亲情、热情和激情, 处处流露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尊重、平等、和谐, 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 但学生的学习同样是快乐的。昌乐二中的课堂是完全开放的, 他们不排斥观摩老师的听课, 他们的教师和学生专注于交流和讨论, 课堂上自信展示, 大胆质疑, 激情投入交流和演说, 一切都显得淡定从容,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教育的质朴和自信。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中心和权威, 教师不再是课堂绝对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观察者, 是良师更是益友,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犯错、一起纠正、一起成长, 共同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甚至还有遗留的困惑, 在学习交流中, “老师”二字变得不再永恒, 这就是昌乐二中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漫步在昌乐二中的校园, 看着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展示栏, 看着学生实践活动中的风采留影, 看着校本课程辅导老师个性的简介, 看着校长和老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大餐, 看着教室外班级文化建设的展示, 各种考核量化制度的独具匠心、各具特色, 让人不由被昌乐二中师生们的细心策划和特色管理深深折服, 让人不由产生共鸣——这就应该是一个学校真正的面孔, 用最朴实的形式诠释着什么是教育, 师生和谐, 自主管理, 彼此尊重, 用亲情、热情、激情共同维系着真正属于教育的一片晴空。正如培训老师所说, 唯有亲情式的师生关系, 才能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才能使学生在这样和谐快乐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研究小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机制保障

走进昌乐二中的课堂, 通过几节物理课的观摩学习, 一个感触就是课堂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的建设, 这是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机制保障。昌乐二中从2007年开始尝试课堂高效学习研究小组制, 到目前为止可谓成果斐然, 去年在山东一本上线率达53%。他们倡导班级建立高效学习研究小组,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 发挥传帮带作用, 提升协作交流能力。课堂上他们互相借鉴, 合作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在互相鼓励、互相帮扶下被点燃;学习小组设立各种考核制度, 制度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 讲民主, 抓落实, 最终实现小组自治, 班级自治, 学生自治, 这是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的动力源泉。学生管理学生, 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功能, 学生真正形成了“我的学习, 我做主, 我的班级, 我做主”、“小组荣辱, 我的责任, 班级荣辱, 我的责任”这样一些观念, 启动学生团队引领作用, 发挥学生舆论正向能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果可以目睹, 全校一色的学生装, 教师一色的教师装, 没有发现学生拿手机的, 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师生思想统一, 胸怀大志。星火可以燎原, 一个人能登得更高, 一群人能走得更远。这样的小组建设有效促进了课堂高效的实现, 从我的理解来看,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一种课堂职能的倾斜,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是展示交流、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 学生教学生, 发扬传帮带的功能, 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历史。我总结了两句:高效课堂就是课前自主研习, 积攒疑惑;课堂高效交流, 促进提升。当然, 这里肯定要重新涉及老师的定位问题, 老师的课前策划要更周密, 备课要更有广度和深度, 要未雨绸缪, 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课堂上老师看似轻松, 课下却工作量更大。课前的学生自主研习, 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我侧面了解了昌乐的三小时晚自习, 就是通过教师对小组长培训、小组自治, 让学生完全自主做好导学案的80%左右, 确保第二天的课堂交流讨论有的放矢, 实现讨论的高效性, 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自主”。由于学习时间仓促, 我始终没有直接目睹晚自习的辅导培训过程, 我觉得要破解如何让学习小组高效运转、动力不竭, 就是要研究小组培训机制, 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与教师团队的通力协作密不可分, 也更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

三、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推手

在昌乐二中的课堂上, 每位学生上课时导学案人手一份, 而且,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都非常好, 说明其对导学案的研习是充分的、有效的, 我也问学生, 学生说他们晚自习三小时要求绝对安静自主地完成相应导学案, 准备好自己的疑问, 第二天课上再对这些疑问进行讨论交流, 是有小组量化考核的。课堂上的确也是这样的, 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推手。导学案的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体会和思考, 最终学会学习。导学案的编制, 就物理来看, 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 预习案问题的设置多以回答的形式出现, 填空较少, 探究案问题设置分A、B、C三个梯度, 便于分层教学, 课前研习也做分层选做, 导学案编制的难点并不是单纯的知识, 而是如何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学知识并最终通过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即体现能力立意的原则。学习的时候, 还听说学校有专门的导学案编制团队, 人员的组成由最早实操导学案的教师担任, 导学案需要多次审核才能推广使用。导学案的使用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路线图, 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导航图, 不是习题、例题的单纯剪贴。

四、“高效课堂”是学生交流学习的舞台, 不是老师讲解的展台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终实现让学生会学、学会, 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快乐。培训时有位老师调侃着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在一次北京市组织的优质课评审活动中, 有位老师经过几次师生演练, 在课堂上讲的是环节齐备, 逻辑清晰, 语言干净利落, 而且是妙语连珠, 学生也是配合默契, 踊跃作答, 效果良好, 课后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可是有位旁听的老外却站起来抛了一句话:‘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学生都会了, 你还讲什么? ’”虽然是故事, 但也足以引起我们思考, 思考什么, 思考课堂的归属问题。诚然, 我们不否认这位老师的能力, 我们也不乏这样的老师, 也有过这样自我陶醉的感觉, 可是高考毕竟不考老师, 甚至老师讲过的题目一个也不考, 考的是学生, 考的是学生的能力, 而课堂上你的学生呢, 也许也跟着老师此刻感觉良好, 但殊不知, 这种感觉没有经过自主思维加工和提炼, 不深刻, 是无法转化为能力的, 当然也是很容易被遗忘的。你说这样的课到底算不算是一节高效课, 这样的老师算不算真正对学生负责。我对此感到惭愧, 而且在之后的听课中, 这对学生负责。我对此感到惭愧, 而且在之后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物理课, 课题是觉越来越强烈。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物章:题目章:题目节:内容主要知识节:内容主要知识示学习目标, 白板出示具体的展示安排, 分配到组, 提出具体板出示具第一节摇第一节摇关系》, 两位老师1. 非生物因素1. 非生物因素2. 生物因素展示安排, 分配到2. 生物因素《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两位老师课前让学生出势差与场要求, 展示人员由各组自定, 开课后, 教师都出示了一张《电由各组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开课后, 教师都出3.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3.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场》章节的结构图, 用了大约5分钟的串讲, 引出电势差和场强分钟的串讲引出分钟的串讲, 引出电势差和的关系式, 然后就是让学生展示导学案中的习题, 共九道题, 1. 种群的特征示导学案中的习题, 共九道1. 种群的特征而且这九道题都涉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但是学生在展示讲解法和技巧, 但是学生在展示2. 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2. 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和研讨中的良好表现, 确实很让我震惊, 也确实让我真正体会好表现, 确第二节摇摇第二节摇摇让我震惊, 也确实让我真正重捕法重捕法到了什么是高效课堂, 毋庸置疑, 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提升。“高什么是高效第八章摇摇种群的特征效课堂, 毋效课堂就第八章摇摇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特征很大提升。“高效课堂”就是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生物与环境疑, 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3. 种群数量变化3. 种群数量变化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导他们主动参与, 积极展示, 大胆质疑, 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们主动参与大胆质疑, 真正体会到自主学5. 生物群落的概论5. 生物群落的概论高效学习的快乐。公开课评课, 老师更多的是观察学生的情感课, 老师更多的是观察学生的6. 生物群落的结构6. 生物群落的结构体验和成功喜悦情况, 评课评学生体验而不是评老师严谨, 治学要严谨, 课堂不是治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 不再是老师激情洋溢的展台, 时代在变革, 课堂也要变革。昌乐二中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老师给予了学生更多权利, 让他们自主选择;给予了学生更多机会, 让他们自主把握, 让思想与思想相碰撞, 启迪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如赵未平校长所说:“回归教育的本质,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让教育真正走向育人。”这就是昌乐二中及昌乐二中老师们所秉持的最质朴的教育观。

篇4:参加体育教学观摩课面面观

关键词:观摩课;分清主次;详略得当;积极参与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如何抓住学习与交流的大好契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呢?对此,笔者体会颇深。现将“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的一些体会与看法浅述几点,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积极争取,精心准备

由于地区间的差异等原因,举办的体育教学观摩课的次数、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有机会出去参加听看课或研讨等活动时,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因为有的学校体育教师很多,不可能都派出

去,所以当有这样的机会时,一定要积极争取,然后做好精心准备。如往返车票的预定,食宿的安排,由于地区、气候差异导致衣物的增减,听课所需的笔、记录本、U盘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带摄像机——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听课质量。

二、目的明确,分清主次

在很多观摩课活动的现场能看到这样的情形,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同行相聚在一起,有的是同学,有的则是朋友,所以在组委会介绍本次活动的一些情况时,如介绍与会的领导,举行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或活动的具体安排等相关事宜时,“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就在下面开小会,继而在听课看课时边看边说,边听边聊,甚至有的中午就开始“把杯问盏”,导致下午听看课时满面红光,或是缺席,这种情形的出现就是没有搞清楚参加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任务是什么,听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大多数参加听看课活动时都是“个人行为”,即每个人都是自己听自己的,自己看自己的。这就要求我们参加听看课的老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看课,通过这节课,重点是想学习和借鉴哪些方面的知识、经验。记录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详略不分。

曾听过这样一节示范课:武术课上40名学生个个生龙活虎、

身姿矫健,劈腿动作轻轻松松一压到底,拳法、腿法功底扎实到位。虽然这样的课,让每位听看课的老师感觉遥不可及,认为上课的学生都是校武术队的。但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出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上课时饱满的热情,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及幽默具有号召力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四、积极参与,认真评课

听完课后往往都要进行评课,还会让出课老师阐述自己的教

育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还有一些观摩课会邀请到知名专家在课后对出课教师的课进行点评,有时也会组织研讨,这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要珍惜,更要积极参与。常见听完课一哄而散、打道回府的现象。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些课靠“看”是看不透的,只有在评课时靠“听”和“说”才能更好地领悟其精髓。

五、及时总结,及时运用

听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是借鉴,是提高,是取长补短。所以,听课时我们尽可能地做好笔记;听课归来,要静下心来,参考着出课者的教案及自己的听看课记录,把看课的当时情况再过一遍电影,仔细推敲,将所学来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经验写到课时计划中去,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和改进。

从事体育教学近二十年来,听了或看了好多节课。学了好多先进的理念、好的教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回顾十多年来的新课改历程不难发现,改革越向深层次推进,来自体育教师的压力就越大,无论如何,体育教师专业能力高低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面对新课改,只有用自己的良心与智慧守好课堂,专心研究,苦练基本功,才能成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篇5: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学习心得体会

苍溪县龙山镇柏杨小学——向宾

秋意盎然的季节,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迎来了《十城市》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本次盛会开幕式上,成都市武候区的师生为我们带来了四个篇章的节目,充分展示了力与美的结合,气势磅礴;也展示出阳光体育多姿多彩。随后的16节现场课,每节课均有特点,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取得的喜人成果,目睹了各大城市的优秀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风采,真是受益匪浅。

在本次学校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每位上课的教师都秉承了体育课优秀的传统,将队列、队形和课堂常规在课中体现。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很大的变化,相对以前的展示课,更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所有参加展示的16位教师自身素质都非常的高,每位教师均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教材内容扎实,组织形式新颖,突出了课改理念,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课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体现在语言、示范、组织方法和对学生的细节上。教学用语流畅自然,赋有亲和力,同时还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调动着学生;教师示范时动作正确,分解和完整示范合理运用,示范次数到位时间及时,同时还要关注后进生,照顾到每个孩子:教师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闪光点和长处指引和组织着整节课;课堂上善于观察,关注着每个学生、每个细节。

课题的选择也有很大的不同,不但有新颖的教材内容出现,如《花球啦啦操》、还有《花样跳绳》等别具一格的内容,同时还有传统的内容,如《小木马》、《校园集体舞》、《羽毛球》等。这些均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大多数教师不再只是做表面文章,而是真真切切、扎扎实实的上课。

其中给我留下了几个最直观的感受:

一是各位老师们在时间的掌握上,第一个部分时间安排的都很充分,各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整堂课时间恰到好处,做到了准点上下课。由此可见,老师们上课准备充分,老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很多方面,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技能。从本次的展示课中就可以看出,很多教师的语言不但有亲和力,还有鼓励性、煽动性、指导性,甚至是幽默、风趣的。老师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流畅的和学生进行语言的交流。所以,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在自然的“上课”,而我们有些老师是在“背课”,这样就有很大的反差。体育课大都在室外上课,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好几个班同时在一个操场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这时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染力,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心理,那么学生就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师所设计的课堂中来,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和目标的达成。比如这次课堂展示的宋燕妮老师,沈阳市的赖承均老师等。而这方面,我自认为还需要提高,所以这次的观摩让我收获不小。

二是体育课堂的习惯养成教育也尤为重要。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服饰和精神状态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不少教师有口头禅与习惯性动作,学生在课余竟然会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课堂常规部分,上课时的服饰、精神面貌、安全注意事项;坐、站、蹲、立正、稍息等的正确姿势;简单的队形队列调动;学生课堂纪律表现等,这些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细节。我们要在长时间的坚持和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比如成都武候区的宋燕妮老师、沈阳的赖承均老师、长春的尹航老师、郑州的巩凡老师等在这方面都让人感觉很到位,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什么。

三是教学环节中音乐的运用,大部分老师课堂上都加入了“音乐”的元素。这些公开课一般是针对教学内容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热身操、搏击操、放松操等。这样使每堂课都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在美妙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既能够达到热身、锻炼和放松的目的,又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

四、体育课中教学要充分为了学生的体质增强而精心设计,为了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成都金牛区的李雪老师上的《花样跳绳》中,因为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水平的不一样,李雪老师就分层、分组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别来进行练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我觉得这一点很好,是我今后在课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是教师较高的教育机智,能够影响学生各个方面。在天津李永滨老师的《小木马》一课中,因为场地太滑,李永滨老师做示范时及学生练习时有摔倒的现象,他要求学生不要象他一样,并及时改变教学要求,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摔倒的学生非常勇敢,能够爬起来继续练习,尽管是打乱了教学的进度,教师在课后放松时不忘鼓励全班学生,并把这位学生优秀的品质传播给每位学生,为树立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与榜样,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六、随着新课标理念深入,好多的新兴的、民族的、或具有本地特色的项目也渐渐的走入的课堂,比如跆拳道、木马、花球啦啦操等。比如合肥崔岩老师的《校园集体舞》就让很耳目一新,她改变了传统体育课堂上教授的方法,让孩子随音乐先自由的热身,然后随着音乐起舞,中间加入了游戏的部分,后面集体舞队形的变化,跳出了传统的组合,让人既锻炼了身体也感觉到了孩子们的青春朝气与活力四射。老师在这堂课上的自信和投入,更是迎得了在场观摩老师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七、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次观摩课上,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我们每一堂课上,虽然只是一位老师在教授,但在课前七八位老师的忙碌准备,以及在课中看台上的加油声,还有结束时候的集体合影,我们可以看出每堂课都是集体的创造,大家心血的结晶。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的反思很多,感受很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教学水平,在不断的进步。感谢上级能够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对我们进行了关注和指导,我非常愿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着“人文关怀”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添砖添瓦。

篇6:体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首先由陕西省优秀教师袁林老师带来一堂小足球课,袁老师的教学方式充满着趣味性,学生练习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将足球与太极的完美结合这种大胆的创新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重庆名师向宏钊老师带来一堂长绳课,向老师通过一根木棍与学生进行开关门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领会长绳的重难点“时机”与“速度”。由易到难最后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长绳的技术动作,使我们受益匪浅。

宝岛台湾的张其洲老师带给我们的一堂头顶球课,张老师的每个教具都是自己利用塑料袋等亲自完成,在教学中时时给孩子渗透环保意识,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张老师的课堂热情高涨,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看似一堂简单的头顶球却充满了欢声笑语,课后张老师同我们交流并亲自教我们球的制作方法,把体育渗透到生活中去,只要心中有体育处处都是我们的运动场。

徐婧老师的皮筋课将我们带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贾阵君老师的障碍跑使孩子们懂得了吃苦,遇到困难不退缩。

华刘明老师的《折返跑》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场听课的每位老师都被华老师的幽默所折服。

于素梅老师通过讲座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给我们谈了如何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陈志飞老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带我们走进国际视野下的体育教学设计,让我们视觉上听决上得到震撼。

篇7:参加体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第一,关于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我们通常采用单一、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往往将评价与考核、体质测试水平以及学习成绩等联系在一起,这势必影响了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情况,注重学生行为的改变、本身的进步与发展,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科学、有鼓励性的来评定学生。

第二,关于体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完整法与分解法、讲解法与示范法、练习法(重复法、变换法等)、游戏法与比赛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在这次观摩研讨会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节篮球的新授课中,学生篮球基础很好,教师没有利用任何的体育教学方法,只说明做什么练习,学生就可以很专业的进行“专业的训练”。这样的一节新授课显然是失败的。所以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来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强调练习的重点和难点。要能用,会用,巧用正确的教学教法来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

第三,关于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会采取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提问,“怎样才能提高传切配合的成功率”、“怎样才能在有防守队员贴身防守的时候成功的进行传切配合”。教师通过类似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提示学生领悟完成一个练习的关键。这样更有利于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一个高效的体育课堂。

第四,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吻合

体育教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都会写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结果性目标,一类是体验式目标。前者主要是是指可以结果化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它能够明确规定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要求多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课评价。

而体验性目标指向无需结果化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用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主要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大多是体验性、过程性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方式。然而在观摩课中却出现了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吻合的情况。作为一线的体育工作者,我们不妨问下自己以下两个问题:我们是怎么确定教学目标的呢?

如果让我们自己去按照教案上所安排的内容去学习,是否能完成我们主观上所想象出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

篇8:体育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马坪学校实施的“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合作学习为核心, 以小黑板为小组成果展示平台, 以知识整合内化为目标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分为目标定向、合作探讨、整合内化三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三大环节改学生围绕教师转为教师围绕小组转,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均衡课堂”教学模式, 使每个学生的兴趣得到均衡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均衡训练、学业成绩得到均衡提升, 形成一种“我快乐我学习, 我学习我快乐”的课堂气氛。

一、观摩学习

2010年12月1日,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科教新报》第A8版:刊登了该报记者任凭、周曦与通讯员艾志飞所写的文章《逼出来的课改》。全文真实的记录了马坪学校在周大战校长的带领下进行的“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改革尝试所经历的过程、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及后来取得的成效。该版编辑在编后语用“新课改需要勇气”对马坪学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

走进马坪学校, 学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许多好的学校相比不算好的, 学校里水泥路是修修补补的, 学生的课桌凳子、教室的黑板都是旧的。唯独教室里的小黑板是近期买的, 还算比较新, 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小黑板。教师办公室不多, 每个办公室有6-8位老师在一起办公, 小黑板只能是上一节课的老师用完, 下一节课的老师马上接着用, 好像没有多余的。从这些细节来看马坪学校教学条件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 那为什么在冷水滩区中考中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值得这么多人来关注、观摩、研究、探讨与学习呢?

在学校围墙的宣传栏里, 学校简介“做课改的先行者, 当教育的一名片”, 写着“一份耕耘, 必有一份收获。随着‘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 均衡课堂的进一步推进, 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该校在2010、2011年的中考中, 在冷水滩区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全区人平成绩排名30位跃升到排名第五、第三名, 他们把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从宣传栏的照片上看到有许多领导来到该校观摩、考察、调研和指导工作, 有教育部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廖湘生及市、区领导等;有《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永州日报》记者、永州电视台采访报道等;有兄弟市、县、区、校领导与老师来观摩、学习、取经等等。这一切都说明“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走上教学楼, 在各个班的教室外参观, 看到每个班教室的同学如《逼出来的课改》报道介绍的一样, 把6张小课桌合拼成一张大课桌, 同学们围桌而坐, 6人一组, 每组有块小黑板。早读时, 大多数学生已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大声朗读语文课本, 只有极个别班级有老师在教室里, 一些班级有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语文课本。参观当日没有听到有读英语的班级, 不知学校是否有规定, 分星期单双周读语文与英语。所有班级同学们都是自觉地大声朗读的, 没有老师硬性要求, 看得出同学们都发自内心的在读书。从小学一年级的教室走到初中三年级的教室, 从一座教学楼走到另一座教学楼, 同学们都是书声朗朗。所有教室里讲台的黑板上面题有“自主、合作、均衡、阳光”, 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有“展示改变命运, 合作成就未来”。这是马坪学校的校训与校风。

走进九年级31班教室, 讲台前的墙壁上有大多数学校教室都有的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等。有两张A4纸用钢笔手写的, 可能有的学校教室不一定有。一张是班级的目标与老师的工作口号, 工作口号是:让我们的班级充满阳光, 尽职尽责, 真诚合作;另一张是学习小组组长的名单及学习口号, 学习的口号是:勤学好问, 合作探究, 共同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分成的几个小组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贴有一个“成长足迹”表, 里面按周给各组插上红旗。该班有29位同学, 分成了5个小组, 名称是花儿朵朵队、永恒之星队、梦想队、拼博队、星月组合队, 这些队的名字是各小组自己商量取的, 在“成长足迹”表里各小组都有红旗, 显示出各队之间互争上游的决心与不服输的勇气。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有学生自己办的黑板报, 标题是:“老师, 我们爱你”, 栏目有“良言台、中学生眼里的‘荣’与‘耻’、颂师录”, 落款有“版面设计、美术、文字”三项。整个版面美观大方、字迹工整, 内容丰富、简洁、内涵深, 如在“良言台”栏里写有《礼记》的句子,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在初中年级相比是办得比较好的黑板报, 值得学习与称赞。

二、九年级张慧婵老师的《陈涉世家》课堂记实

⒈上课开始起立。老师同学互相问好, 老师提醒学生微笑1分钟。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要微笑呀!”学生回答:微笑———阳光、健康、心情愉悦等等。

2. 引入新课。

在黑板右边写出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中词句“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导出:陈王就是陈胜, 也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陈涉世家》。

板书:陈涉世家

3.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前询问了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该节课的内容的情况, 有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鼓励。⑴讲解《陈涉世家》文学学识, 司马迁《史记》, 从“史记”讲到“传记”、“列传”、“表”, 重点讲解了“世家”其实是“传记”的一种。⑵请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说大家一起读, 在学生齐读课文时, 当出现多音字的时候, 学生读错时, 老师用掌声示意学生停下, 老师纠正后, 接着读下去。里面有“数”、“王”、“将”、“长”等。⑶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导学指南, 有方法的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想。”老师请学生思考回答“有方法翻译指哪些方法?”学生们积极发言回答了多种方法, 最后老师总结, 要求学生掌握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是直接从字、词、句意思翻译, 叫直译;一是根据文章上下句的关联翻译, 叫意译。⑷分小组, 由各组讨论翻译全文。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 每人都有一份“自学稿”, 他们互动交流, 或在“互帮显示板”上认真书写着。各小组大都已经在课前对原文进行翻译, 并且把译文写在自学的作业本上了。⑸老师抽学生按自然段翻译课文, 有的自然段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译文, 达到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教学目的。如“曰:‘苟富贵, 无相忘。’”有的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成目前流行的语句, 就很好。用掌声鼓励学生举手积极回答课堂问题。⑹最后老师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达到学生全部掌握理解其含义为止, 特别是重要句子提醒要加深理解。如“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 课堂总结。

因为课文内容较多, 一节课时间按一般的班级是无法完成的, 上课时间快到了, 老师简单地总结该课内容。“陈胜远志—谋划起义—发动起义—陈胜称王”。

5. 布置课后作业。

出示第二块小黑板的“导学指南”, 其内容是:第二课时谈陈胜 (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分析陈胜的形象) ;说感受 (从陈胜身上, 你最有感触的是什么?)

张慧婵老师的《陈涉世家》课堂评析

1.把握学科特点, 体现学校课程改革模式—“自主发现式”教学。整堂课基本上是按照学校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自主发现式”教学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了:不是为读而读, 为学而学。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 是深入地读, 富个性地悟, 开放地去发现。学生自觉地结合课文的线索去读去品, 品当时的背景、人物的心情、历史的意义。有较难的问题, 老师加以引导, 特别是告诉学生把这个故事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思考, 去翻译。在感悟之后, 各抒己见。

2.在分组学习的时候, 张老师只负责指引和概括, 一切得靠各小组自己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被分为5个小组, 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 每人桌上都有一份“自学稿”, 他们忙碌着、参与着, 或入神聆听, 或凝神思索, 或互动交流, 或在“互帮显示板”上认真书写着。每个小组的几位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事先由组长将该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分配到了每个成员, 在小组讨论时将每人的意见归纳在一起, 或由组长或某一同学回答问题。均衡课堂教学在回答问题中得以充分体现, 课堂上充满一种“我快乐我学习, 我学习我快乐”的气氛,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 做到了“逼迫学生学习, 不如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改变。

3.在教学中注意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 是学生接受人文性教育最好的课程, 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 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人文、语言教育的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 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 张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 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 引导学生读文, 从文章内容想开去, 适当延伸;另一方面, 教师大胆扩展课文的内容。例如, 课堂上老师要学生翻译“曰:‘苟富贵, 无相忘。’”时,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人文教育。在讲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时, 两位英雄的做法在当时情况下是英雄的智举, 但现在不可以相信迷信, 要相信科学。课堂中渗透的人文思想,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 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体现了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4.课堂上老师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教学, 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 外来观摩学习、听课的老师, 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他们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课堂上没有打瞌睡、搞小动作的现象, 课堂氛围活跃, 当然个别学生自主性不够强烈, 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不强了, 需要老师去激发。至于“均衡课堂”教学在一节课里不可能充分地得到体现。学生发现教材内外的课堂问题不是很多, 老师诱导学生得出课堂问题答案的时间有限, 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朝着该校提出的具有阳光个性, 敢想、敢说、敢做、敢担当的“阳光学子”办学目标迈进。

三、几点体会

1. 马坪学校校长周大战在经验介绍时说:

我们打破传统的评教方式, 不是以一节课老师的上课教学水平高低为标准, 而是以学生课堂学习的收获的多少为标准。我们学校不培养名师名教, 人人平等。教师平等, 学生平等。

一所学校办得好坏, 起决定因素的就是校长, 一所名校, 必有一个名校长。马坪学校的课程改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取决于校长周大战的勇气与决心, 学校没有名师实际所有的老师都是名师, 因为教出的学生都有了进步与成长。凭着周大战校长的一股子闯劲, 大胆尝试, 摸着石头过河, 开辟了农村学校教学课改的先锋, 走出了一片开阔地。

马坪学校的“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将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与合作学习用一个新的名字组合而成的, 提出这个教学模式首先强调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是学生个体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 将这些疑问找出来寻求其他同学的合作, 以达到自己解决学习上问题。这是目前新课程改革推行的最好的教学模式, 也是教学中取得收效最大、最快的教学模式。

“自主发现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说通俗点就是将传统的“逼迫学生学习, 不如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改变, 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分内事, 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 即根据学生的学而教, 是对学的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 促进学生的学是教师的准确定位, 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这种课改模式值得农村中小学借鉴与学习。

2. 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先改课。

传统的课堂是“缺失”的课堂, 效率低下, 问题成堆, 课改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后不恨同学、不恨老师、不恨学校, 好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不瞌睡的课堂, 就是让学生不厌学的课堂……对于每一位行走在课改旅程中的实践者而言, 坚持是一种品质, 坚持就意味走向突破。马坪学校“自主发现式”及“均衡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能在该校扎根、发芽、结果, 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 充分利用小黑板, 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小组, 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做到“逼迫学生学习, 不如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改变, 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学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当然这不是喊几声口号就能获得的, 是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与心血。广大中小学老师们如果都像他们一样, 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能迈出一大步。

3.“均衡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与“有

教无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一样。马坪学校推行的“均衡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自主学习-发问提问-合作探究-整合内化-课外实践”五个关键环节, 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均衡的培养, 使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得到均衡的训练, 使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均衡提升, 形成一种“我快乐我学习, 我学习我快乐”的课堂气氛。完成六个转变, 即教师变学长, 讲堂变学堂, 教室变学室, 教材变学材, 教案变学案, 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最终将学生培养成“阳光学子”为目标, 也值得所有学校和老师们学习与推广。

4. 关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课

堂均衡则学校均衡, 学校均衡则区域教育均衡。在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区域, 所有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 在同一起跑线共同学习进步,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马坪学校没有能力改变教育均衡的问题, 但可以先学校均衡, 再课堂均衡, 从而进行“均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现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战略任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有以下两个典型问题:

一是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的问题。按照“四个集中” (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 的布局结构调整思路,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积极推进教育移民,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

二是中小学教师均衡配置、资源共享的问题。从缩小师资配置的差距入手, 实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创新, 抓住推进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牛鼻子”, 有效加速学校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 在管理者的思想上必须根深蒂固, 加快学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制定了各项具体的政策, 有操作性。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制度, 尽快完成城乡教师结构调整, 使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得到必要的保障。

上一篇:早上签到工作总结下一篇:湖北鸿法律师事务所纪律作风教育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