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模拟试题

2024-07-01

《角的认识》模拟试题(共10篇)

篇1:《角的认识》模拟试题

一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在角的下面画“√”。

()()()()

二、标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

()

()()()

三、画一画。

(1)以下面的点为顶点,画一个角。

·

(2)以下面的线为角的一边,画一个角。

·

四、想一想。

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它们哪些有角?有多少个角呢?

()个()个()个

篇2:《角的认识》模拟试题

1. 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2. 三角板上有(     )个角,有(     )个直角。

3.填出下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       )

(      )

(        )

4、角是由(       )顶点(      )条边组成。

5、红领巾上有(      )个锐角,(     )个钝角。

6、           是(     )角,比它小的角是(      )角,比它大的

角是   (     )角。

7、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      )。

8、共有(     )个角。其中锐角有(     )个,

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9、所有的直角大小都(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4分)

1.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角。                     (     )

2.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有关,边越长,角越大。       (     )

3.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     )

4.锐角>直角>钝角。                                    (     )

5.判断下面是不是角,如果是角,在括号里打“√”。

(    )  (    ) (    ) (    )  (    )  (    )(    )

6、判断图中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是不是钝角,是的画“√”错的.画“×”

三、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下面图形中,两个角相比(      )。

A.左边的角小     B.右边的角大    C.同样大

2.下面的角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B                   C

A. B>C>A      B. A

四、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是直角的标上直角符号,并在括号内填上直角的个数(12分)

(      )个     (      )个       (      )个      (      )个

五、认角(把角的序号,按要求填入○里)(9分)

钝角                 锐角               直角

六、按要求画一画(12分)

1.在三角形中画         2.用给出的点画          3.利用给出的一条边,

出一条线段,使三角形         画一个钝角              画一个直角

增加2个直角

七、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12分)

(      )        (      )     (      )       (      )

八、聪明屋,开心数一数(13分)

1、上图中有(     )个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9分)

篇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想说就说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教学角的画法和角各部分名称时,我没有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平时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教学。果然不出我所料有些孩子不仅能说,而且说得很好。再如辨角练习让学生判断谁是直角并发生争议;我在课堂中及时把握生成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生活,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角;让孩子想说就说,提供给他的空间越大,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二、解放孩子的小手,让孩子体验学习

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事实上确实如此,我让学生通过摸角亲身体验角的特点,说感受强化角的认识,学生对角的认识便非常深刻了,在后面的练习中,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了,真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还通过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如:让学生在画面中找角;让学生摸角初步感受角的特征;让学生描角将实物中的角抽象成数学中的角;让学生创造出角等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悟角的特点,理解角的含义,亲历角的形成过程,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三、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思维创新

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被发现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发现,思索,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认识,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做角(如:小棒、硬纸条、图钉、吸管、不规则纸等),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它方式做角(如:用身体语言做一个角)。通过物质化教学手段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巧妙结合,将趣味性、创作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

本课的三个教学亮点构建了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感受、心理体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经历了数学的亲历、体验、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在探索中升华的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学生的个性,生活经验不同,怎样求大同存小异?

(2)现在的课堂提倡各抒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元的,有时是意料之外的内容,这时教师该如何面对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思考呢?对此,又如何控制课堂教学时间呢?

[教学点评]

1.以游戏活动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导入,让学生根据对生活中带角物体的认识摸一摸并猜出是什么物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能用自己对角的经验玩游戏,所以学生兴趣盎然,也为学生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学习动力,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2.以现代媒体为纽带,营造教学情境课堂。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学生最熟悉和喜爱的福娃作为整节课“串”的主线,制作了“福娃各项体育运动的展示“这一动画录像作为整节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此画面中找角,认识角,学直角,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课堂中学习数学,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个欣赏“生活中的角“教学录像。如:红绿灯指示箭头中的角、校园里篮球架及楼梯的设计都与角密不可分;还介绍了几处著名风景区建筑的设计都体现了角的美。让学生发现角在生活中的美,体验到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美,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营造有意义的情境课堂。

3.以学具操作为载体,促进学生体验学习。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本节课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准备可使用的学具,而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学具材料,如:小棒、硬纸条、图钉、吸管、不规则纸等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创造出角,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实践证明: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确实更胜一筹!

4.以物质化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一个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完美结合。教师充分利用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让学生创造角环节,老师提问:你们能选择篮子里的材料或者自己喜欢的其它方式创造出一个角吗?学生的思维此时不仅仅只限于这些学具材料,他们还想到了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创造角,如: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大力士的弯臂动作等等。通过物质化教学手段与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巧妙结合,将趣味性、创作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除此之外,课上教师的形体、动作、语言、表情、板书和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节制有度的表扬、中肯的鼓励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将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4: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到数学的图形王国里走一走。复习平面图形。

1.三角形有几条边?用小棒摆出三角形。

2.请你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拿走一根小棒,再观察桌面上的图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认识生活中的角

找一找我们身边物体表面的角。

1.学生汇报。

2.老师在三角板上也找到了角,那角到底是物体表面的哪一部分呢?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3.像老师这样把这本书封面上的角指出来。

三、数学中的角

1.现在老师把在三角板上找到的角描下来。猜!当三角板移开时,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什么样子的图形。嘘!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数学家们把像这样的图形称为数学中的角。

2.课件欣赏剪刀、闹钟、红领巾上的角。

3.折角:

请你想办法把桌面上的这张纸折成角的形状?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四、角的特点

1.结合课件摸一摸手中的角,有什么感觉?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以及特点。

2.练习:找出角的家族成员。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

(2)说出你的答案,为什么是角?说说理由?

(3)为角爷爷庆祝生日。(烟花图片)

这美丽的图案其实是从同一点射出的无数光线组成的。观察每两条光线组成了什么图形?

五、画角

1.猜画角时,除了纸和笔,还需要什么工具?

2.画角时,应该把几个部分画出来?

3.画角有一个步骤,仔细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4.在练习卡上,试着画出你心目中的角?

5.解说一下你画角的过程。

把画角的方法用洪亮的声音读出来。用你的2个手指指出不同的方向。

6.拿起笔和尺与老师一起画出心目中最美的角。

7.哪位小画家想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展示你的作品,有几个地方可向大家介绍的。

六、话剧

1.红角和蓝角为什么事而争吵?红角最初的想法是什么?结果如何呢?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七、巧手魔术

听老师的口令,五指伸直、并拢。双手合拢。两手分开一点。

1.观察,两手组成了什么图形?指出点、边。能把角变大一点吗?你是怎样做到的?

2.那能再变小吗?和老师一起接着做。

3.连起来喊口令做4个8拍。思考一下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4.通过刚才的巧手魔术,你能说说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吗?

八、角的应用:(滑梯)

观察滑梯的形状,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这3个角代表3个滑梯,你想上那个滑梯?

九、剪角

1.数一数桌面上的正方形纸上有几个角?利用你手中的学具大胆地剪一剪。

2.说出你的答案。

3.揭晓答案,哪一种是你没想到的?

十、小结

1.此时,你能说一说你对角的了解吗?

在离开之前,角爷爷送给我们一份礼物。

2.在返回的路上,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角的美丽世界。

3.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走出角的世界,课下找一找并摆一摆、画一画生活中的角。

篇5:角的认识

苏教版第四册p64—66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例题1是在具体事物上抽象出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例题2通过钟面感受到角的大小,并探索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提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

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重点: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凭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扇子、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认识角

1、发现角出示例题图,谈话:许多物体的面都有角,你能在图上找到这些角吗?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揭示它们都是角

2、感知角拿出三角尺,你能指出上面的角吗?(引导正确的指法)

摸摸顶点,问: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指出: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

摸摸两条边,问:有什么感觉?直直的,指出:这就是角的边。板书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找角大家认识了角,那在我们的课堂上能找到角吗?先找一找,再交流

4、练习想想做做1:下面的平面图形是角吗?为什么?想想做做2:一组:图形各有几个角?并指出来,二组:是什么图形?几个角?

拓展: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6、画角大家能画一个角出来吗?教师先示范,学生再画角。并展示

三、角的比较大小

1、感受角的大小观察大家画的角,你有什么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2、探索角的大小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拿着一个活动角,提问:谁的角大,谁的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观察法

操作;使角大的变小,操作:使角小的变大。两个角很接近时,问: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重叠法

3、出示例题图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去掉最大的和最小的角,剩下的两个角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讲讲

如果把钟面去掉,只留下角,那怎么比较大小呢?

总结: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游戏利用活动角比角的大小。渐大,渐小

5、拓展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观察动画,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角度有关系。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认识角,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角的认识》一课的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例题1是在具体事物上抽象出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例题2通过钟面感受到角的大小,并探索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一、在导入新课时,我注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在教学认识角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现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在教学角的大小时,通过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篇6:角的认识心得

一、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四、灵活处理学习材料;

五、突出数学的思考和内涵。

印象最深的是特级教师汪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非常生动、听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的数学课。教学设计新颖,层层深入,过渡自然,一气呵成,非常的完美,体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听汪老师的课,如沐春风细雨。教师引领孩子们进入一个一个环节的学习,看似不经意的一个问题、一个环节,却处处显露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驾御课堂的睿智。摘录几个教学片段和环节:

一、教学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时,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教师提了四个问题:

1、你认识三角形吗?

2、你会画三角形吗?学生书空,说说画时要注意什么?

3、看一看老师画的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4、什么是三角形?用一句话说一说。

[分析:这一环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问题、知识、思考、见解多向交流与碰撞。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及时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越来越饱满,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

二、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时,设计了两个环节:

1、看书,学习书本中关于介绍三角形的内容;

2、指名尝试画出三角形的高。

画三角形的高是一个难点,很巧的是这个学生画的不直,教师并不急于指出问题所在,而是问:你有意见吗?

生:他画的不太直

师:为什么会不直?

生:没有用直角

师:那请你们用直角画一画三角形的高(强调要用直角画高)

[分析: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正确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这一环节中教师较好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让错误的资源成为学习的材料,“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争辩讨论,明确掌握画高的方法。看似无痕却深刻而巧妙!]

篇7:角的认识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一起到数学的图形王国去走走,看看在那里有什么新知识,能够学到什么新本领,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从图形王国里面带来了四个图形,每个图形中间被遮住了,聪明的孩子你能猜出分别是什么图形吗?(课件出示)

生: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形。师:嗯,我们揭晓答案好不好。

课件去掉这住的部分 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形 师:你们猜的跟这位小朋友一样吗? 生:一样。

师:猜得一样的小朋友,举一下手。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猜的吗?

第一个,你看到了三角形的什么?啊,看到了露在外面的三个角,所以你猜出是三角形,真是善于观察啊,那第二个图呢?五角星露出了五个角、、、、、、你们也是这样猜的吗?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你们通过露在外面的角猜出了它是什么图形。三角形露出了三个角,五角星露出了五个角,长方形露出了四个角,你们有没有从第四个图形圆中发现角啊?没有,老师发现刚才你们都用到了“角”这样一个概念,板书:角。大家一直认为三角形露出了三个角,五角星露出了五个角,长方形露出了四个角,从圆中找不到角对吧?那么角到底是怎样的图形呢?我们接下来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1

1、找一找。(校园图中找角)

师:角,课喜欢捉迷藏了,它呀藏在(校园图)这副美丽的校园图里,细心的孩子,你能找到它吗?

生:能。

师:图中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正在做操的和踢球的学生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

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

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篇8:“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2.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

2.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3.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引导正确指角。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5.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二:小组合作,折角。

1.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2.学生动手折角。

3.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4.说一说折的角各部分的名称。

对碰三:玩角,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的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2)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3)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1)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2)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3)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4)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名上台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生活中的角

篇9: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在操作、交流中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2个图形宝宝(长方形和三角形),但是它们很害羞,用手帕挡住了自己的脸,谁能猜一猜老师带来的是哪两位图形宝宝?

師: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猜的吗?

生:第一个图形宝宝露出了3个角,所以我猜它是三角形。

师:真厉害!还有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想的?

生:第二个图形宝宝露出了4个角,所以我猜它是长方形。

师:大家都关注到了图形上的角,那么到底什么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认识“角”。(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从常见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特征。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图形上取下来。

2.观察归纳,总结角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么多角!它们长得都一模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开口大,有的开口小,开口方向也都不一样。

师:但是它们都是角,说明它们肯定有相同的地方。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生:我发现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把它叫做顶点。

生:我发现还有两条线。

师:这两条线就叫做边。(逐一出示顶点和边,并用手指一指)

师:看着这些图形,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角?

生: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3.判断角,完善角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下面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课件出示:

师:1、3、5为什么是角?请你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2为什么不是角?4和6呢?

(学生判断后补充板书: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4.画角,巩固角的特征

师:现在我们来画一个角,行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边画不直怎么办?请尺子来帮忙。师指导画角,画好之后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和尺子,按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不一样的角。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三、动手操作、拓展延伸

1.活动一

师:请每位同学准备好2支铅笔,在自己的桌面上摆出一个角。

师:谁能摆一个和老师黑板上画得一样大的角?怎么比较?

生:把其中的一支铅笔和老师画得角的顶点与一条边重合,另一只铅笔和老师画得另一条边重合,这样两个角的大小就是一样的(重合法)。

师:那老师把黑板上这个角的一条边画长一点,现在谁的角大?

生:一样大

师:可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增加难度,让这个角变大,行不行?这样一来,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变小呢?(学生操作、观察、交流)

小结:要想角变大,就把两条边张开;想角变小,就把两条边合回来。(板书:张开变大,合拢变小)

2.活动二

师:再提高难度,还是用2支铅笔,要摆出2个角,行不行?4个角呢?

师: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可以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并逐一标注1、2、3、4,现在我们可以分别把它们叫做角1、角2、角3、角4,现在让这两只铅笔动起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个角的大小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四、总结质疑

1.找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师:看来大家真的掌握了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在生活周围的物体上找找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

2.欣赏角(课件出示)

3.拍拍手唱儿歌《角中秘密记心中》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想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篇10:角的初步认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七个部分进行说课:教学理念,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图形的游戏引入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学情分析

角对于农村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加上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4、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

2、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导入课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1、首先老师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角”。你认识吗?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起点,此时教师不需要发表评价。

2、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老师把校园图中的四个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同桌、邻桌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如果说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角对角的认识。

1、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找生活中的角。

(1)指一指主题图中的角

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主题图上的四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判断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

这里出示五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让学生说说理由。(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在练习纸上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找主题图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老师这也有一副美丽的校园图,你能在这副图中找到数学中的角吗?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5)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学生,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这时教师总结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的大小

(1)制作一个角

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用你手中的纸折一折、用手中的彩色笔画一画,或者用其他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来制作角的,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用制作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

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这个角能活动,叫活动角。学生也用老师发下的材料(吸管和图钉)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展示两个大小不一的角,说说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一个角大,一个角小。

教师总结:角有大有小,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学生会想到把两个角重叠起来,把一个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较大小。(这里采用了活动角这个学具来比较角的大小是有一定目的的,有目的地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表扬,并让同桌同学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吸管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吸管拉长点,角的大小变了吗?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动手画一个角。

学生观察教师画角,并说说怎么画角,然后按照学会的方法自己动手画角。

(三)最后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认识它的。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整节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这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该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认识图形的范畴,也属于概念教学知识领域。角是继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基本图形,是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图形。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建构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作为教学重点。建构角的概念,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应用意识。所以在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发现特点,再自己解决问题,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情感兴趣,同时又喜欢表达自己的观 “老师手里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拿的是什么?拿掉三角形的一边,剩下的这个图形你们还认识吗?”用这个问题引入角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境,探究角的概念 活动 1:找一找、形成角的表象 “剪刀、钟表、红领巾上面都藏着角,你能找出来吗?”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找出剪刀、钟表、红领巾上面的角,形成角的表象,为后面的找角奠定了知识基础,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活动

2、比一比、说一

说,建构角的概念 “角到底长什么样呢?仔细观察抽象出来的这些角,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以及角的特点是什么呢?” 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本质特征的认识,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建构角的概念。活动

3、做一做、练一练,强化角的概念 《课标》对本领域教学的建议是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指角,找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做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体会探究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三)创设运用情境,巩固角的概念 通过大量的分层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创设问题情境,延伸、结课,“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一个长方形剪去一角,还剩几个角,剪去两个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

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一个)顶点

(两条)边

上一篇:生物实验服务下一篇:一年级爱祖国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