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4-07-0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精选8篇)

篇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办法

(1998年4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号令公布

根据2006年1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82号令修改)

第一条 为了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批准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三条 开发区管委会对开发区内各项建设活动依法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开发区规划管理部门在业务上受市规划管理部门领导,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亦庄新城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和修订开发区总体规划,经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组织编制开发区详细规划和各专业规划,报开发区管委会审定后,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送市规划管理部门备案,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三)承办开发区建设用地的规划申报,涉及征收开发区范围内集体所有土地的,根据本市土地利用计划和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建设计划确定集中征地范围,在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前,报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规划管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受理在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用地范围内具体项目的建设用地的规划审批申请,按照规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报送市规划管理部门备案;

(五)承担开发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工作,经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亦庄新城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批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报送市规划管理部门备案;

(六)参加开发区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管理建设工程竣工档案。

第四条 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对开发区的土地、房屋依法实施统一管理。开发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房屋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依据本市土地利用计划中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办理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农用地转用和征收集体土地手续,经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开发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三)受理开发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按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代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四)承担开发区内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和房屋买卖、租赁、抵押、商品房预(销)售等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工作;

(五)审核开发区内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物业管理单位的资质;

(六)会同房屋所在地的区建设管理部门协调处理开发区内房屋拆迁工作。第五条 开发区管委会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开发区各类投资项目。开发区发展改革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发展改革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受理《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含增资额)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的项目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规定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开发区管委会核准。但涉及全市能源总量平衡的项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的项目,日产2万立方米以上的城市供水、排水项目,跨开发区规划范围的项目以及本市规定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其他项目除外;

(二)受理不使用政府投资,在《北京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细则》以外的国内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立项备案申请,报开发区管委会决定;

(三)协助企业做好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或者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或者核准权限内项目的申报工作。

第六条 开发区管委会按照规定权限审核、批准在开发区申请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区商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商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受理投资总额在1亿美元以下的非限制类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章程、合同和外商独资企业章程审查的申请,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

(二)核发市商务部门委托开发区管委会代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三)受理开发区内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认定的申请,按规定报市商务部门认定;

(四)受理开发区内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项下的非许可证、非配额管理的进出口设备、物料、机电产品及加工贸易合同的审核申请,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或者转报市商务部门。第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开发区内的城市建设。开发区建设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建设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管理开发区内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

(二)管理由开发区管委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建筑质量和建筑施工;

(三)审批开发区内建设工程开工,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八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开发区市政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市政管理、园林绿化、交通、水务等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建设和管理开发区内道路、公共交通、供热等市政工程设施;

(二)管理开发区内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工作;

(三)管理开发区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水务工作;

(四)依法征收绿化补偿费。

第九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开发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组织编制开发区内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监测开发区内的环境质量;

(三)审批开发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参加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

(四)承办开发区内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依据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核发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责令限期治理;

(五)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及污染事故,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六)依法征收开发区内的污染物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第十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开发区的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组织实施开发区内促进就业和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管理服务工作;

(二)管理开发区内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核定工时,实施职业技能开发,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三)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开展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第十一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开发区的统计工作。开发区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市统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负责开发区内各单位统计管理工作;

(二)执行国家和本市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制度,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三)负责开发区内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的管理。

第十二条 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开发区内的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助开发区内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专利费用减、免等事务。

第十三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开发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业务上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二)承担开发区内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开发区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职责;

(三)承担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工作,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查处生产安全事故。第十四条 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开发区的信息化工作,统筹规划开发区信息基础设施,组织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第十五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认真履行《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除《条例》和本办法已明确规定的各项职责外,对开发区内的其他管理事项可以行使区、县级人民政府行使的职权。具体职责范围由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协商确定,报市人民政府备案。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8年6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5日 实施日期:1998年06月01日(地方法规)

篇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扶持专项

为促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的规定设立产业扶持和鼓励专项资金,依照引进为主、择优助强、突出重点的原则,扶持和鼓励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和作出贡献的企业。支持方式:新引进的外资企业合同外资1500万美元以上,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1亿人民币以上的,可按实际到位资本金3%的比例申请一次性资金扶持;新引进的世界500强或国内百强企业,行业排名前10位或享有国家名牌产品企业,可申请不高于企业支付年租金额度的资金扶持。

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

为鼓励和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集聚,依据《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开发区范围内的企业进行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支持。支持方式:对获得国家、北京市或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支持的技术研发项目,按1:1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通过开发区专家评审的技术研发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于被认定为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专项

为了优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人才强区战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根据中央和北京市的有关政策,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提出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相关政策,支持方式:来开发区创办企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10万元的创业资助;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可获贷款贴息支持,贴息额度为以基准利率计算的贷款年利率的50%,每年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进入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5万元的课题经费资助。

4、“一线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资助专项

为鼓励各类人才在本职岗位上实践创新,切实带动一线创新人才培养,各单位可按照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技能创新等三个项目类别分别进行申报,可申报多个申请资助的项目,但每个类别只能申报1个。单个项目进度为6-10个月。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

5、博大贡献奖

在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并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成就和贡献应是在开发区工作期间取得)的各类人员。

6、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标准鼓励资金

篇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B7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北京市亦庄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内,是开发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的载体,要通过园区的建设,打造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完善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促进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树立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形象。

本项目的目标是为开发区生物医药科技型企业和海外学人提供发展空间;打造开发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区的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企业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更理想的产业环境和工作环境;聚集开发区生物医药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开发区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行业。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和互联网事业的迅速发展,科技产业园得到迅速的扩张,生物医药产业也发生着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国家投资建设转变为社会投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方面商业运营成本正变得越来越贵,而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寻找一种新的途径,使高素质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相结合,创造一种更多元化的生活模式。

近些年来,国内外建设了很多产业园,现有建成的成功产业园主要有以下特征:与教育紧密结合;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打破单一产业用地模式,与居住和商业紧密结合。

此次设计的北京亦庄B7生物医药产业园秉承生物医药的发展规律,在发展中寻求变革的足迹,即以房地产开发的经营模式建设园区,变革原有的布局理念、工作模式和开发进程。把原有单一的设计模式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成长性的设计模式,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从而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该工程位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包括孵化器、综合楼、报告厅三部分,二期主要为中型企业研发用房:孵化器及综合楼部分地下2层,地上分别为13层和7层;报告厅不设地下室,地上2层,中型企业研发用房地下1层。结构房屋高度为:孵化器:58.4 m;综合楼:27.6 m;报告厅:10.5 m;中型企业研发用房23.80 m~28.30 m(以上高度不含局部凸出屋顶部分)。地上孵化器楼为研发用房;综合楼为办公及辅助用房;地下1层,2层主要为停车库,其中地下2层同时为核6级人防地下室。

下面重点介绍地下室及地上部分的结构设计。

2 基础选型

本工程基底标高在-9.80 m~-10.20 m之间,基础持力层主要位于②粉细砂层,局部位于③粉质粘土层,设计采用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130 kPa考虑。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底板厚度为700 mm,部分柱设500 mm厚下柱帽。由于地下2层为局部地下室,因此基础底板存在3 850 mm高差,且存在地下1层基础底板与地下2层人防顶板相接的情况,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可能。为此,在设计中采取对底板高差做放坡处理的方法,见图1。

此外,在计算时考虑了基础底板板厚对于支座的影响,调整了计算模型,并加强通长筋的配置,以防止较大裂缝的产生。

本工程的地下室平面尺寸为233.7×206.4,较普通地下室长,为减小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等对结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除设置后浇带外,还采取以下措施:

1)设计:适当提高基础外墙及地下室顶板的最小配筋率、减小钢筋间距、顶板采用双层双向贯通配筋。

2)材料: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的水泥,控制基础外墙及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使用60 d的混凝土强度指标。基础外墙、顶板、底板及主楼顶层的混凝土加入适量抗裂纤维;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和剂量。

3)施工: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和措施,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以便部分抵消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取二次振捣措施,并应加强混凝土养护,特别是前期养护。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情况下,通过各方的密切配合,地下室的设计满足了使用功能的要求。

综合楼地上平面尺寸为26.70 m×80.40 m(横向3跨、纵向10跨),典型柱网尺寸为8.40 m×8.40 m,8.40 m×9.30 m。

3 地上结构选型

为保证建筑效果的实现,本工程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及外立面,对于孵化器及综合楼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了钢支撑,目的是提高和改善结构体系的层间刚度,以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在实施方面,与支撑相连的框架柱内加入型钢,以加强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形成框架—支撑的结构体系。

与传统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相比,框架—支撑的结构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构件的截面、方便建筑空间的使用,对于多层、大空间建筑是一种较好的结构选型。它改善了纯框架结构刚度弱、层间位移偏大、不规则平面层间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偏大的不足,同时结构体系传力路径也非常明确,以构件受拉、压代替构件受弯、受剪来承担水平荷载的作用,受力方式更加合理。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相比,它具有节约造价、建筑通透的特点。

本工程中设置支撑后,结构的抗侧刚度以及抗扭刚度均有显著改善,前两个平动振型以及第3振型(扭转振型)的周期均有明显的缩短,且层间位移也有大幅度的减小。与纯框架柱相比,使用支撑后,有效改变了水平剪力的传递方式,相当一部分的水平力转化为支撑的轴力。由于支撑可以全截面充分受力,因此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结构部分的造价。

此外,本工程的综合楼还采用了大悬挑悬挂空中连廊的处理方法。

由于建筑主入口处大空间的要求,首层不能设柱子,要求结构2层~4层须悬挑7.2 m。考虑到综合楼与孵化器间的连廊还要悬挂于该悬挑结构上,为保证结构的安全,该部分采用了型钢框架的结构形式:与悬挑相关的结构梁、柱均加入型钢,并将型钢伸入相邻框架梁内,以保证梁柱节点的安全。此外,根据建筑布局,在3层,4层间悬挑位置增设钢桁架,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体系来抵抗地震荷载及风荷载,增加结构的安全性。悬挑部分钢桁架及构件内所设钢骨示意图见图2。

采用上述方案后,建筑的空间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4结论及建议

1)大底盘的地下室是目前工程中常常会遇到的,合理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本工程在不设永久沉降缝的情况下,通过采取构造措施来保证地下室功能的实现可以为其他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

2)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延性,且传力直接,能充分利用建筑材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结构形式。

3)悬挑结构作为一种建筑师所喜欢的形式,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营造出安全、美观的建筑,满足社会对于建筑美观的需求。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7生物医药产业园设计进行了总结,分别阐述了该项目的基础处理方法和地上结构选型及做法,归纳了设计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园,平板式筏形基础,支撑,空中连廊

参考文献

篇4: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8月15日开始筹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城东南的亦庄地区,因此又称“亦庄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产业区、高配置的商务区及高品质的生活区构成。目前,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将以此为基础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和凉水河以西方向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第九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开发区要着力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建设以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构筑东南部产业发展带。

作为国内开发区中的佼佼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相当一批国际大公司入驻,5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67个项目投资在开发区,包括诺基亚、戴姆勒·克莱斯勒、 拜尔、SMC、通用、日本凸板公司、瑞士ABB集团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等。

篇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四项社会保险

单位如需办理人员日常增减业务,请于每月5-25日办理。该流程仅简要说明日常业务办理流程,本简介以外的业务说明,请您随时与社保中心联系咨询。政策咨询电话:1233

3增员:

在北京市范围内缴纳过社会保险的人员,只需填报“增加表”表十一即可。失业人员须另附转移单原件。

未在北京市范围内参加过社会保险的人员,需要填报“增加表”表

十一、“个人信息登记表”、“报盘”文件、身份证复印件(盖章、全部新参统人员均需提供)、户口本复印件(只限外埠城镇人员)。个人信息登记表及报盘文件通过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信息采集系统打印并导出。报盘文件是人员信息录入完毕后,通过“数据导出”栏目实现的。该软件可以从开发区社保网站中下载。网址:KFQSB.BDA.GOV.CN如使用该软件过程中出现问题,请您拨打51331988客户服务电话进行咨询,有该软件开发人员为您服务。减员:

请您携带上一个月度的托收单及“减少表”(表十二)办理人员减少业务。23-25日如果贵单位未发生欠费,不需携带托收单,即可办理。如单位欠费,社保中心为其办理减少业务过程中,只能进行“中断”操作,该状态人员不能到其它单位参加社会保险。

办理农民工清算或退保业务,请您携带清算申请,必须由本人

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请用A4纸填写)

补缴:

由于调转延时的原因,单位未给员工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自然月往前推三个月的时间为其补缴。单位只需要填写两份“表四”、三份“表五”,业务办理完成后,单位可各留存一份。

如果补缴的时间段超出了邻近三个月的时间,那么请到劳动局审批补缴。行政部门审批过程中,需要用人单位出示该人员相应期限内的劳动合同和工资收入证明。审批通过后,请携带劳动局审批表一份、两份“表四”、三份“表五”办理补缴业务。

个人信息变更:

如有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民族等错误内容,请用人单位填写“个人信息变更表”表二-1并附身份证复印件,身分证复印件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如遇户口性质错误,请附户口本复印件两联,本人壹联、户主壹联。(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如果参保人姓名与身份证号同时错误,单位办理变更过程中必须提供公安局的相关证明。单位信息变更:

篇6: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新春活动送演出节目单

演出团队:中国杂技团

1.滚杯

2.手技

3.流星

4.晃圈

5.跳绳

6.空竹

7.高 车 踢 碗

8.单 手 顶

9.草帽

10.转碟

11.芭蕾对手顶

12.蹬伞

篇7: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推动两区深度融合,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的关键之年。

开发区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两区深度融合为重心,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结构优化,加快实施科技和人才强区战略,着力发挥主导产业带动优势,着力推进扩区开发,着力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实力,引领打造“北京创造”品牌,全面推进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十二五”时期新区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发展目标是: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销售收入增长12%以上,税收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总体要求是:两区融合要有新成效、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扩区开发要有新进展、科技创新要有新成果、资金筹措要有新举措、城市建设要有新风貌、社会发展要有新局面、政府管理要有新提升,整体工作要有大作为。

为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凝聚力量推进两区深度融合,扩大融合发展成效。

继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两区深度融合,促进两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的全面对接,巩固深化融合发展成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空间拓展工作。以确保4月底前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需求为目标,加快12平方公里功能拓展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尽快完成拆迁收尾工作,完成1.2万亩地上物补偿及二期约9000亩征地手续上报审批工作,解决3000亩占补平衡指标。完成亦柏路、博兴南路等主要道路建设,推进供热厂、供水设施、变电站开工建设,重点解决好水资源保障问题。完成回迁安置房的主体结构建设,同步进行配套医疗、教育及文化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亦庄新城综合服务配套区开发建设,继续加快新的空间拓展工作。按照亦庄新城总体规划要求,加强开发区周边亦庄镇、旧宫镇、瀛海镇和南海子地区与区域综合规划的调整对接,统筹考虑规划布局;加强与台湖站前区、马驹桥镇的规划衔接与配合,合力建设好亦庄新城。为把亦庄新城建设成一座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端产业新城,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二是统筹推进一区六园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统筹资源、统一布局的联合招商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项目审批和落地建设协调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两区招商优势和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两区重大项目尽快对接,尽快落地。进一步发挥“北京•亦庄”产业发展主体平台作用,不断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辐射带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媒体、军民结合、生产性服务业

和新空港产业园等六个产业园区全面快速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通过统筹安排项目,引导关联企业集中布局,加强各产业各园区的合作与互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一区六园”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进一步促进周边劳动力在开发区就业。进一步完善与周边区镇就业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持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周边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和持续发展能力;落实各项就业、培训补贴政策,着力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全年吸纳8000名大兴区劳动力,帮助更多的通州区劳动力在开发区实现就业。

(二)紧盯前沿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南北两个高端产业发展区的重要战略决策,借鉴滨海、浦东、两江等新区发展经验,代表北京积极参与全国新一轮高端产业发展竞争,加快打造北方经济总部中心,引领打造“北京创造”品牌,牢牢占据产业发展高端。

一是进一步深化重点项目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加强产业研究,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能力,落实好两区项目入区标准和决策程序,严把项目入区关。进一步健全项目入区全程跟踪服务和主动督办工作机制,缩短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时间,抢抓发展机遇。确保实现同仁堂健康药业、晶门科技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天宇朗通、德信移动等25个项目投产见效,同时下大力气引进一批产值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投产见效快的总部类项目,力争全年形成新增产值约260亿元;集中精力促进投资额较高、发展带动作用较强的15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二是确保重点专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全力抓好数字电视产业园建设,倒排工期、严格责任、层层落实,在抓好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京东方8.5代线项目在6月28日点亮第一块屏。同时要加大对康宁等重要配套企业建设的督促力度,满足8.5代线投产需要。以加快京芯半导体和中电华通等龙头项目建设进展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移动硅谷产业园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推进中芯产业园建设,着力解决好中芯国际二期项目融资等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加快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工程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着力引进、孵化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中小企业。

三是深入挖潜推进内涵式增长。坚持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围绕“以服务树品牌,以服务促发展”的目标,建立由综合经济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帮扶企业联席工作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提高内涵式发展水平。在扶优扶强的同时,有重点、分步骤扶持一批优秀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培育一批体现新区特点、代表首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形成区域产业品牌,引领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四是进一步提高集约化、低碳化发展水平。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围绕“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的总目标,进一步强化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健全土地使用情况台账,加强土地批后监管,推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力争全年盘活20公顷项目用地。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能源需求结构优化调整。要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方

案,加大工作力度,从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两方面下功夫。研究调整蒸汽补贴方案,进一步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以京东方8.5代线、康宁二期等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再生水使用规模,力争再生水使用比例占工业用水总量的50%,巩固扩大工业节水示范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提高标准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优化综合发展环境。

抓住新区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标准,全力推动46.8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国际一流发展环境,增强产业承载力和城市竞争力。

一是全面提升城市基础和配套设施保障能力。围绕“交通发达、配套齐全、出行便捷、生活便利”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基本完成主要市政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8月底前完成包括博兴九路、经海九路等在内的32.7公里路网建设,年内启动科创十四、十七桥及排干渠新桥建设,完成6座轻轨沿线过街天桥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内公交线路,加快实现与轻轨无缝接驳。完成1号供热厂改建和通惠220KV变电站建设。启动77号地公交枢纽建设,建成4号公交场站。完成路东区和X38号地搬迁房建设,启动体育中心二期和街道办事处建设。加快推进B型库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验收。以荣华路为重点,加快完善核心区商业设施布局;以路东区科技走廊为重点,稳步推进路东区商业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产业配套住宅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商业和生活配套服务功能。

二是继续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推进实施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完成亦庄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完成企业文化园景观设施改造,启动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林景观品质。实施荣华路重点路段和节点的绿化改造工程。实施核心区轻轨沿线、荣华路、西环路的夜景照明工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对牌匾与广告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三是切实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建管结合、以管促建”的意识,全面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力和约束力,确保城市建筑符合新城形象和高端产业发展需求。总结工作经验,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执法程序,强化部门联动,严厉查处、坚决遏制擅自改变建筑规划用途的行为,在居民小区内继续拆除群众反映强烈、情节严重的违法建筑,维护好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主”,完善开发区城市图像监控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开发区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示范区。

(四)突出重点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形成创新驱动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引领型的首都人才高地和国际高端产业园区,力争在全市率先形成创新驱动格局。

一是全面实施科技强区战略。深入落实科技“十二五”规划和推动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动

员大会的整体部署,重点推进科技强区八大工程。年内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新增专利引擎试点企业20家。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选择15-20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其产值过亿元。进一步推动各类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数据服务平台、专利易检平台和专利经营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功能,提升使用效率。

二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落实两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落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细化方案,加快实施人才强区十大工程,落实好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项服务的相关政策。加强海外学人中心建设,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推荐工作,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围绕“十大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总结一线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创新一线人才的开发培养,提升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

三是着力完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市产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实验区与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区。要认真分析金融工作形势的变化,继续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强化总公司和亦庄国际的投融资平台作用,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持续的资金保障。要不断拓宽新的融资途径,扩大融资规模;发挥海外融资平台作用,实现资本全球化运作;发挥创投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作用,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

(五)紧抓机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区域和谐稳定。

围绕高水平建设南部新区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民生,着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完善开发区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提出搬迁安置房集中管理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亦庄地区街道办事处的筹建工作。加大国际学校引进力度,不断提升亦庄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同仁医院二期建设,不断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

二是努力维护区域和谐稳定。目前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战场已经全面铺开。初步统计,全年开复工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进场施工人员将超过5万人,这在开发区历史上前所未有,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责任重如泰山。要对所有在施工地建立台账,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提高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要全力做好京东方8.5代线等重点工地的施工现场监管工作。要以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为重点,推动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防范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以农民工工资拖欠、劳资纠纷、社区管理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劳资矛盾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切实解决好区内群众的合理诉求。深化五星级和谐社区争创工作,推进对社区的精细化管理。要针对社会安全保障的新形势,强化抗风险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

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六)打破常规推进机制创新,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

围绕“机制新、活力大、效率高”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努力提高政府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创新。认真总结一年来联合招商、征地拆迁、促进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创新经验,继续加大融合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打破思想束缚和部门界限,为推进两区深度融合提供机制保障。继续创新融资工作机制,完善海外融资渠道建设,丰富融资手段,努力破解资金紧缺难题。继续创新联合审批及联合促开工、促投产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调查研究,更加注重政策制定的针对性、系统性,提高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政策研究部门及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认真进行政策梳理,加强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估和跟踪改进,提高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尽快建立与中关村等各项政策及时对接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跟踪研究和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的各项政策。

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过去的一年,面对两区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开发区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促融合、谋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两区联合招商为契机,充分发挥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取得了开发区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带动了新区的整体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良好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当前,两区进入了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期,新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开发区承担的产业发展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面审视我们的工作,努力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全面提升推动新区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拓宽工作视野。将工作的研究范围从开发区46.8平方公里放大到新区的1000多平方公里,要将工作的比较范围从全市放大到全国,紧盯天津滨海、上海浦东等新区的发展,牢固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竞争意识,力争在发展理念、发展规模、发展方式、发展效率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要加强工作研究。在继续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宏观工作研究,找准努力方向,提出工作方案,作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特别是要认真分析支撑新区“十二五”产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等各种需求,统筹研究、超前谋划土地、水、电、汽、热等资源能源供应保障方案,确保实现新区产业发展指标。要认真分析开发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产业工人和居住人口急剧增长可能带来的生产生活配套需求、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开发区实现科学发展。

要继续强化执行力。根据新区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工委、管委会各项战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查督办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奖惩措施,全面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及时发现、梳理、汇总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坚决制止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坚决制止执行不力的行为,提高干部队伍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四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立足本职、大胆创新,推动开发区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到“五个新”。第一,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探索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新模式;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新举措;第三,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营造风清气正新氛围;第四,夯实基础、发挥作用,开创行政监督检查工作新局面;第五,坚持办案、以案促廉,取得案件查办工作新成效。

五是驻区各职能局要围绕加快新区建设、打造“北京创造”品牌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推进与大兴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对接。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履行好区域监管职能,继续做好税源管控、企业注册登记、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货物出口监管、交通和社会安全稳定等工作。同时要继续创新服务手段,为新区的大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六是各专业公司、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新区大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在为新区建设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能源保障和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七)总公司要充分发挥新区开发建设、园区经营、资本运作、资产管理、综合服务主体作用

篇8: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来源及含义

(一)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 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 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 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 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 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 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 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 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 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是, 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 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 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 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 使生产系统自持, 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是理想化阶段, 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 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 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 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 (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 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 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 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 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 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 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 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 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 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 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 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 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 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 提倡绿色消费, 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 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 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 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 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 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 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 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 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 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 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 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 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 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 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 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 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 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 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 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 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 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 鼓励创造, 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 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 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 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 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 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 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 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 解决人类生存危机, 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 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 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 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 (CO2) 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 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 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 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 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 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 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 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 市场机制的建立, 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 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 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 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 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 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 内容有交叉, 极易产生混淆, 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育德, 步秀君, 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 2004 (16) .

[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6) .

[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5 (4) .

[4]、王育德, 步秀君, 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 2004 (16) .

[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 2004.

[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 2000 (7) .

上一篇:热爱生命 诗歌下一篇:正规防水工地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