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

2024-05-19

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通用8篇)

篇1: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

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

——人类对生态的破坏 生态环境,英文名称:ecological environment,意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生态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或称为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各种对立因素通过食

物链的相互制约作用,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如果环境负载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弱化或衰竭。人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既有空前强大的建设和创造能力,也有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一方面,人类活动增大了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自然生态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灾害。另一方面,人类本身也因自然规律的反馈作用,而遭到“报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有民意测验表明,环境污染的危胁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都已成为制约经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就全球来说,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森林破坏严重、土地资源的丧失;淡水资源紧缺;生物种消失;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与荒漠化;人口激增等等。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情境也不容乐观,我国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同时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我国的气温也呈上升趋势。下面我就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生态问题做简单的论述。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

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地球正在升温,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中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中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

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与此相关的报道也是举不胜举,比如 “全球变暖,孟加拉湾一小岛消失”“北冰洋含冰量剧减”“全球生物正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地球的‘冰河时代’将要来临?”“加科学家发现北极海永冻层完全消失”“海中的甲烷释放速度加快”“马尔代夫沉没百年倒计时”“北极冰川融化 地球或被淹没“水城”威尼斯再遭水淹”由全球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报道也很多:“岛国马尔代夫将在海上建家园”“澳大利亚下冰雹,像高尔夫球一样大”“百年大旱:产粮大县面临部分绝收”“甘肃罕见雪灾,最深1.5米”“澳大利亚遭暴雨侵袭,墨尔本市区洪水齐膝”“地球或进入强地震频发期”“德国雪崩,46辆汽车挤成一团”等等。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在这种严峻的时刻好好的反思我们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活动中有所改变,不要一味的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不考虑对生态带来的破坏。如果不这样,那么到最后受惩罚的只有我们人类自己。

篇2: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

11级学前教育

林丽贞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一(6)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篇3: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 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很容易制造大量的污染物, 形成重大污染源, 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 特别是化工及采矿方面的企业, 很容易在生产环境中制造很多废弃物, 大大降低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还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带来威胁, 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 采取有效手段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2 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环保观念

要想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除了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环境保护制度之外, 还应该要意识到人民群众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的地位, 发挥的作用, 充分调动其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环保工作的开展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首先, 我们必须要借助广播、电视、报刊、座谈会等不同的宣传手段, 针对环境保护相关思想及知识进行全面宣传,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其了解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从自己做起, 为环保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提高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其次, 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发挥其对于政府部门以及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督作用, 鼓励新闻媒体等对相关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披露和报道, 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给予污染大户适当的舆论压力, 促进环保相关政策能够顺利贯彻和执行。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构建, 科学发挥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作用, 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利于形成环保节能的社会风气。

3 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必须要给予环保工作充分的重视, 加大对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机构应将环保工作纳入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 视财政状况逐年增加投入比例, 为各项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等的开展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保证环保行政管理以及监督控制、宣传工作等能够拥有足够的经费支出, 同时也能为各项环保工作设施的采购等提供资金保障。另外, 吸引社会上各种资金, 投入到城乡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 促进政府工作机制不断走向完善, 拓宽筹资渠道, 鼓励不同类型的所有制经济为环保工作的执行奉献力量, 加强污染治理。

4 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 优化环保机构建设

要保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必须针对相关环保工作进行统一化监管, 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支工作效率高且业务水平高的环境保护队伍, 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监督管理能力。具体方法为:综合分析我国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 给环境保护相关监察机构以及执法机关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 针对在岗人员开展全面的专业技能培训, 保证所有人员均符合持证上岗的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科学进行装备配置, 促进其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针对日常的环境执法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促进环境保护部门执法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环保队伍应该要充分利用远程视频以及远程监测系统等先进管理技术和装备, 针对严重污染源进行实时远程监督控制。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环保工作的条件, 尤其需要加强环保工作的信息管理机制建设, 针对环境信息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对环境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针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数据资源等进行整合优化, 构建科学、有效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 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5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 国家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环保工作监管。其次, 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自己辖区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负责, 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 贯彻执行污染治理相关工作任务, 做好各项生态保护工作, 地方政府部门应深入了解本辖区内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 全面掌握相关环境污染信息, 提高其在环境保护专项治理方面的有效性。最后, 各企事业单位应该针对自己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采取相应手段进行解决, 承担相应的污染治理责任, 促进生态环境的及时重建和恢复。

6 结语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一定要针对现阶段当地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并据此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此外, 要明确环保工作实施的具体目标, 以便向着目标逐步开展工作, 实现环境保护工作设定的目标。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 环境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彻底解决的, 我们必须坚定信念, 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环境保护的开展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美丽、稳定的生存环境, 在实施环保工作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让他们从小事做起, 为环保工作奉献一份力, 促进社会及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淑范.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0 (07) :114-115.

篇4: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3-0156-01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好环境!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如,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顺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了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毋庸置疑,环境意识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三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Zhang Wenju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thods and a variety of means and to the life of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talk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篇5: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生态问题是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生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在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社会实质上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由于实行粗放式发展,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问题突出,森林生态功能不足,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未来5-15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我国环境资源将面临更大压力。中国的总体环境形势“相当严峻”,频发的污染事件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这是来自多个渠道勾勒出的的环境现状。一方面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一方面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此产生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应对呢?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还是要发展,但还要考虑到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就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要建设我们的生态文明。为此,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十分及时,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十七大报告中列举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首位。报告称,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改变。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的15%、30%和54%。从近年来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治理淮河,再到太湖蓝藻事件,中国经济发展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单一追求GDP的畸形发展观,扭曲的政绩观,实行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实践证明,不计成本的快速发展,违背了正常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产力,就会遭到高污染后果的惩罚,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是没有前途的增长,可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好环境,是当前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早在1999年,温家宝同志就提出“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的论断。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定义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时,让人感到无比振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建设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和完善自然的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到了农业文明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这时,人类对自然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利用”变为了“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笛卡尔就认为,借助科学“我们就可以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但是,令人叹惜的是,由于盲目自大,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带来了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在政策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拟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促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充分融合。在发展布局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要进一步优化重化工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6: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

发展论文

题目: 土木工程与环境保护 姓名:

班级:

学号: 电话:

土木工程与环境保护

前言:

当前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美好家园,再造秀美山川,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矿山建设得到迅猛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基础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但它同时产生对破坏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摘要: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学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大致了解了当今存在的环境问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员,我们除了要把专业知识学好,还应该了解土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想想如何对环境保护做贡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 环境问题 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一、土木工程发展概述

土木工程是指房屋、公路、铁路、水工、港工、地下等工程的总称,密切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四大基本要素:衣、食、住、行,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和重要。

二、当今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城市综合症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标志着城市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城市建设基本上沿用“摊大饼”的粗放发展模式,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主要是:

① 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扩展,耕地损失严重。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城市总数将从1996年的640座增加到1 000座,其结果是占用了大量耕地。土地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与地域规模的限制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城市发展非走节约土地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不可。② 城市人口密度大,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综合症”。首先表现在城市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其次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面积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城市环境的恶化。

(二)水环境问题

水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① 无节制地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污水是河湖污染的首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的持续增大,排入江河湖库的废污水不断增加,我国江河污染主要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点源污染所致。

②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影响水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给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③ 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在于引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和未能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黄河河套地区,农业用水大水漫灌,年灌溉定额超过15000m3/hm2,致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而地处河口的东营市及胜利油田,枯水季节无水可用,中下游的山东、河南两省也难以保证灌溉用水。

(三)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沙漠化仍在曼延”。沙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土地沙漠化的严重后果众所周知,它对风沙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沙漠化的过程是渐变的,人为活动破坏地表生态平衡后,风力是塑造地表景观的雕塑家。不过,很大一部分沙漠化土地是可以逆转的,当不合理的人为经济活动压力经调节减弱或稍加封育之后,它就具有了天然逆转的可能性,这便是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当然仅靠单一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必须综合治理,其内容有多个方面:治理丧失生产潜力的沙漠化土地,并且生物措施和机械措施相结合;保护天然植被,注意封育植被、合理轮牧、科学放牧,防止“三滥”;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林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环境保护措施——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

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主动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

另外,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量不用的厂房,很多已经转变为展览厅、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等。这样的改造再利用,既符合现代使用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绿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等均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我国每年的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4000万吨,产生的废混凝土就有1360万吨,清运处理工作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此外,我国是20年来世界水泥生产的第一大国,而这本身是一项高耗资源、高耗能、污染环境的行业。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和再生混凝土较为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大力发展这样的绿色建材。

篇7:《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仍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不断深入探讨教学新路子,寻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完成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在教学方面

1、顺利完成学校布置的全部教学任务,中专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全部课程和实训报告。

2、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按教务科要求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4、顺利安全完成本学期的实训任务。

二、在研讨和学习方面

1、我在开学初期就怎么样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生培训,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组织讨论如何实施本学期各种技能竞赛问题,并成功举办了本专业的一次生产经营与技术推广知识比赛。

三、主要成绩

1、进行了全体学生“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在本专业组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工作下比赛得以顺利进行,比赛决出前三名,给获奖的学生颁发了奖状。

2、学生顺利完成了生产经营与技术推广综合课程,顺利的进行了期末考试。

篇8: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意识

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尤其是一些化工和采矿业,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废气物, 严重的影响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积极寻求各种环境保护方式。

所谓环境保护, 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 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 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 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 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 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 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 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来看, 其方法和手段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 还涉及到对各类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规律的掌握和使用。同时, 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民环境保护, 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使环保工作落实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 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 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转型进程加快, 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 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 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 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 从小事入手, 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 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 再者, 在使用电池后, 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 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 还有, 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 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 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 诸如此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由此可见, 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 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 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 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 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 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 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 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 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 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 提起环境保护, 几乎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 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 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 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大家共同努力, 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 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且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 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 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 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其次, 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 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 要限期整改, 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 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最后, 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 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 达到警示的作用。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 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 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其次, 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 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 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 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再次, 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 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 建立环保机制, 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 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 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 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 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 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 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其次, 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 完善政府机制, 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 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 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 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 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 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 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其次, 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 规范环保人员管理, 强化培训, 提高素质, 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 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 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 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 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要继续努力, 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 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发展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 携手共进, 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甄欣, 曾铮.对省级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4) .[1]甄欣, 曾铮.对省级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4) .

上一篇:写给过去的自己一封信下一篇:双语主持人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