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2024-05-19

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精选8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专题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途径

作业标题:思考并回答(必做)作业要求: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努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时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谢谢!

回信如下:

同学: 你好!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对你的困惑表示理解。能有这样的困惑,说明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积极向上的人,努力追求进步的人。你知道吗,你的交往烦恼,也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很多青少年朋友共有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其实,你是一个很感性很情绪化的学生,同时有着非常强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你热爱学习,不甘落后,在成绩很优异之后,就开始寻找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发展。然而,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没有那么顺利。

一方面,高中阶段,处于一个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心理和行为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原来不曾在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被放大化。初中阶段,在家长的影响下,老师侧重于关心学习的情况下,你的心思都花在学习方面,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弱化了。上了高中,在呼吁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下,你才发现,自己有好多方面不如周围的同学,这样就有了你信中的烦恼。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天赋。有的同学确实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同学确实挺会关心他人,有的同学运动方面确实挺占优势,有的同学确实身高很高带来了很大的自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在适合自己自身条件的目标下,发展自己。

没有知心朋友,那是你缺乏倾听、观察的习惯。对待交友,就要向学习一样。毕竟你不是一出生就学习优异的,而是努力学习的成果;交友也是长期坚持才会换来真心回报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可以运用你在学习上的优势,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提高他们的成绩,共同进步,这样他们自然会靠近你。既帮助了别人,又多了一些交流机会。可以先问同学一道问题,然后一起讨论一些难题,自然有同学围绕在你身边。既而,在他们身体不舒服时,送上一句问候;在他们干活的时候,主动伸出你的双手。

喜欢说笑,这是一个好习惯。这可以为自己提供很好的交流机会。但是吸引同学关注的同时,你也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你也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交朋友,不是刻意要接近某某同学,而是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健康的积极的,让喜欢自己这些全部的真实特点的同学自然而然靠过来。长期交流,互相关心,这样就交到了知心朋友,可能不止一个。

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不要逃避。应该静下心来,想想矛盾的原因,多从自己身上找避免矛盾的方法。在高中阶段,大家的重心还是在学习,互相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更不会有恶意。你自己也发现自己猜忌心理强,你也意识到一些问题是自己想象的,根本不会有那么严重。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讲明你的想法,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角度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

人际关系的疏通,需要沟通,需要思考,不是刻意的追求,也不是毫不在意,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我的这些分析与建议,希望对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帮助。老师随时欢迎你的下一封来信。祝你快快乐乐,天天向上!

老师

所属章节

专题六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专题作业

作业要求

联系实际谈谈认知调整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答:在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实践中,有许多学生出现了认知方面的偏差导致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产生,而且通常的训话开导等方式这时候已经不起作用,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和你还是很有距离,因此你说的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时候就要从源头出发,找到其非理性信念并予以分析解剖,并且扳倒这种非理性信念,最终再建立起正确的信念。这样才能从源头真正的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认知调整技术主要针对学生的功能障碍性思维,这种思维表现为学生在对某些特殊体验的解释方式上存在系统偏差,而且是身临其境时立即出现的,因此也被称为自动思维。教师要通过指出学生的这种有偏见的解释,引导他们采用更为现实的解释,使各种不良适应的情况减少或消失。当然,只是针对表面现象的措施和努力往往收效甚微,教师着重纠正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偏差。

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或方法即其思想决定的。只有寻找各种方法以产生认知改变,即思想和信念系统的改变,才能使情绪和行为发生持久改变。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并将此和教师提出的其它正确的认知方式做对比,经历矛盾和冲突,逐渐认识到自己固有思维方式的缺陷,引起改变的想法,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达到改变,最终形成新的认知模式。

REBT疗法认为,认知调整的关键在于帮助当事人检查非理性信念,在此基础上破除非理性思维,建立理性思维。所以学校老师们在心理辅导中如果要应用认知调整技术,应该分三步走:

一、检查非理性信念的策略

检查非理性信念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1、探寻“糟糕至极”的想法。如“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

2、探寻“我无法忍受”的信念,使当事人监测到自己对“完全无法忍受”的界定。

3、探寻“必须”、“应该”的思想。

4、探寻自我谴责、自我否定的思想。

二、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策略

指导了非理性信念存在的目的、方式等,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非理性信念做斗争、辨析,从而认清现实。

1、质疑。如“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质疑的关键是抓住非理性信念中的不合逻辑、违背常理之处,使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理念的荒唐之处。在运用中还可使用夸张的反问以使质疑更有力量。

2、辨析帮助当事人区分自己的合理意愿和非理性要求。如帮助来访学生认识到“我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合理意愿。而考砸后极其沮丧低落,不能原谅自己,则隐含了“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非理性要求。这是一个辨析的过程,合理性意愿和非理性要求要区分开来。

三、建立理性信念的策略

1、语义精确法

改变语义表达方式,少用“糟糕透了”、“必须”等字眼,多用“有些麻烦”、“可能会„„”等。

2、替代性选择

激励当事人跳出牛角尖,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

3、去灾难化

激发当事人想象“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后究竟有多“糟糕”,使其清醒意识到那并非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看问题的角度。

认知疗法的另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贝克(Aaron Beck)。贝克认为,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认知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患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他在1985年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

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这构成了学生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

所谓认知性错误即学生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如第一节中提到的一些非理性思维。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教师应听取并记录学生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

真实性检验就是将学生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的评价。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的,脆弱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老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学生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

教育的真谛正在于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指导,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因此只依靠对理论的认识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这些理论,摸索出适合自己,能帮助自己成长的方法。

作业基本信息:

(必做)思考并回答(任选一题回答)

所属章节: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专题作业

我选择的题目是第三个,简述惩罚的副作用。

1、强烈的惩罚可引起强烈的消极情绪

强烈的惩罚会使惩罚者和被惩罚者都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对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被惩罚的孩子常常产生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在强烈的消极情绪中孩子不可能听进老师讲的道理,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恰当的反应。

体罚和变相体罚在《教师法》中被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但在教育教学中,一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难免会采取一些偏激行为,如赶出教室、责骂讽刺、不准回家、作不良记号等等惩罚方法。可是这些简单的办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适得其反。

首先,惩罚的长期效果不好。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虽受惩罚但往往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惩罚过后又故态复萌。其次,惩罚常常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如恐惧、紧张、焦虑、不满及攻击性等情绪反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对惩罚的恐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二级反应——逃避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甚至更极端的自伤、自残、自杀行为。

2、容易产生条件惩罚物

惩罚的实施者、实施惩罚的环境等因素往往被纳入到惩罚的刺激情境中去,被惩罚者有可能产生对环境中一些中性刺激的厌恶,如学生逃学、不爱上某一门课等。

例如一个孩子因为把玩具扔向窗户而受到老师的惩罚,结果以后他可能再也不玩玩具了。因为,尽管老师的本意是通过惩罚使他以后不要把玩具扔到窗外,可孩子却把玩玩具与惩罚联系起来了。这种阴差阳错的结果如果仅仅是令人啼笑皆非也就罢了,但有时它造就的负面影响可能很深远,难以弥补。

3、惩罚让学生习以为常

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刺激,即便这种刺激最初带给我们很强烈的震撼,刺激多了,我们就适应了,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给它以格外的关注,所以有“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熟视无睹”一类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听到老师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对着学生大声吼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许„„不许„„你就是记不住!”的时候,真正需要反省的其实是老师,而不是学生。经常性的惩罚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皮,无视惩罚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怎么被惩罚的学生往往更乖巧,而那些经常挨罚的学生反而更顽劣的根本原因。

4、惩罚给了学生更多负面关注

惩罚之所以不生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给予了学生一种变相的关注,虽然这种关注不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悦,但是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成功地吸引老师的注意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即便他受到了惩罚,他也会不惜任何代价地通过他的行为更多地吸引老师的注意。

在学生表现不错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因此松了一口气,赶紧抓紧时间干点别的事情,或者略微休息一会儿,但是只要他表现不好,老师关注的重心就会回到他的身上,于是,他就会一再利用这种捣乱的方式来扭转局面,让老师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

5、惩罚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惩罚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及错误认识。比如,受了惩罚的儿童往往会这样想:反正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我的错误可以与之抵消了,再也不用承担责任了。过后学生很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他们犯错误时甚至会这样想:大不了再被打骂一次。

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惩罚的弊端,但是当学生表现得特别顽劣,而我们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大棒”,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凭借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立竿见影”往往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所以,从批评到怒吼再到体罚,惩罚常常是不断升级的。一旦走上惩罚的路线,师生之间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对教师的惩罚无动于衷,老师的内心因此积淀了更多的愤怒,于是在这种愤怒情绪支配下,教师不得不一再加大惩罚的力度,而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惧之后,逐渐过度到无动于衷的状态„„

6、老师=痛苦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伴随着惩罚的沮丧感可能会与实施惩罚的人联系起来。所以,挨了老师打的孩子会把老师与挨打的痛苦联系起来。以后看到老师就害怕、担心、甚至躲的远远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此荡然无存。

7、惩罚容易导致使用者上瘾

惩罚的一般规律是立竿见影、见效快,但实际上维持效果不佳,通常被惩罚的行为经常会再次出现,这导致惩罚步步升级。而管理者往往只看到惩罚的即时效果,因而倾向于更多地选择惩罚方法,这就使部分教师习惯于使用惩罚,包括体罚措施。

8、学习坏榜样

惩罚容易使儿童模仿。在实施体罚的过程中,被体罚者和旁观体罚的其他人,都有可能从中模仿到体罚,他们倾向于将体罚看作是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就导致儿童模仿。

小时候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变得身强力壮后,往往也较具攻击性,常常用打人来解决问题、发泄不满。因为老师成了他的“榜样”。

9、惩罚只能抑制旧行为,并不建立新行为

从行为矫正的目标上看,形成良好行为与矫正问题行为同等重要,但惩罚则只能抑制旧行为,并不能帮助个体建立新行为。

因此惩罚总体上是消极的管理方法,在使用时应谨慎。

篇2: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四)一、名词解释

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2.测量: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4.标准差: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6.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

1.正态分布如何表明个体差异?

⑴以平均值为零点,每个人都同属的总体平均值比较;⑵两人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各自对所属平均值的差异之间的差异;⑶以标准差为单位,这可以揭示就某一特质的表现程度而言,总体中有多少人(%)在某一人之上或之下。2.简要分析造成仿态分布的原因。

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⑴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⑵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⑶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⑷“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

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就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3.简述连续分数和级类分数的优缺点。

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肋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比等第分数好。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少,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很多的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更好。

4.简述三类教学内容的特点。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⑴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⑵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⑶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⑷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B-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最典型地体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美术、书法等才艺的教学与训练中。因此抓好B-类内容的教学将最能体现一校学生因受学校教育而发展的成果特色性和多样性。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⑴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⑵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⑶C-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 –类内容的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5.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

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即允许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为了做到后一点,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恰当估计的时间点上完成教学。

行为发展目标(B-类教学目标)就不满足于人人都能达到的低标准,因此也就不以时间维度来消除个体差异。相反,行为发展目标把个体差异导向成就维度,鼓励学生按兴趣、能力去做出更好的行为表现,去追求卓越。

三、论述题

1.试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的优点。

⑴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们有可能对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

⑵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性,具体到我们可以联系任何一种实际事务来确立任何一条分界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2.论述J-分布的教育教学含义。

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势,它造成个体差异呈J型分布。联系学校教育,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J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捷地说,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3.试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

4.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参考教材347页-348页

5.试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的关系。

篇3:作业评语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

多年来, 我尝试着在批改作业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训练, 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处处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 把作业评语赋予人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使单调枯燥的作业变得有人情味并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业评语构筑了师生之间深爱、尊重、理解、信任的桥梁, 成为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纽带。那些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评语贯穿于每次作业, 浸透学生渴望关注与平等、渴望承认与宽容的心脾, 使我们的教育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作为英语教师, 我用英汉两种语言写作业评语。这样既使同学领略英语语言的趣味和优美, 又通过蓬勃热烈、奋发进取的汉语, 触动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业评语传递着豁达自信, 流淌着轻松愉快, 洋溢着和谐友爱、民主向上的心理氛围, 它真正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

一、从赏识教育入手, 重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永远牢记:人人皆可成舜尧,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只是时间、地点不同, 要细心捕捉教学生活每一细节, 抓住并放大每一闪光点, 平等、公正的善待每一个学生, 真正从内心尊重学生个体的人格和个性,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其处处感受到教师深爱的温暖, 并时时处于自信、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例如:

有一女生脸上有明显的疤痕, 但她学习刻苦, 工作认真, 我在作业中写道:在我眼中你最漂亮, 在我心中你最可爱!

我体会到一男生非常渴望成才, 但又惧怕勤奋吃苦, 心里总是很沮丧, 我因此写道:机遇与挑战同在, 成功与努力并存。

总之, 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应是学生心理障碍的制造者, 要细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耐心地解决其心理困惑。通过作业评语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使其情感始终奏响快乐自信的主旋律。

二、重视“期待效应”, 优化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表明:一个生活在关注、厚爱和热情期待中的人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在讲述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文时, 我深感人生就像攀登珠峰的比赛, 需要有tough精神, 需要在困难中不懈地努力和坚持。因此, 我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了相同的评语:Life is aracejust like climbing Mt Qomolangma.So make further attempts.And struggle on. (在困难中坚持) 这样既复习了所学词汇又体现了教师的期待。第二次作业, 我又给每个同学写道:Are you tough?Tough=有韧性、有个性、不易击败……Tough=坚韧、刚强、乐观、创新……

教师的厚爱与期待, 通过真诚的评语尽情的表达出来, 这样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愉快、融洽友善, 使学生非常愿意亲近自己的老师, 以各种方式愉快地向教师敞开心扉, 而教师也时刻领悟到学生的真爱与友谊, 深刻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作业评语不仅为师生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而且对优化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得益于讲授“攀登珠峰”一文, 我把作业评语分成几个专题, 每周一个专题, 每周三、四次作业, 每次一句 (英汉) , 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 又真正奉献给学生一种不懈地精神追求, 如:第一周快乐篇I wish you joy!祝你快乐!快乐, 别无选择! (Be happy, no other choices!) 把快乐随身携带!把微笑写在脸上!还有自信篇、年轻篇、成功篇……

篇4: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基于学生心理特点、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以专题式教学模式融入心理素质拓展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专题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84-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为学生传授心理知识、注重学生心理体验、训练学生行为的公共必修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以讲授教学法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脱离学生实际,照本宣科,导致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因此,探索和建构有效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十分紧迫。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了心理咨询教师,但在实际中学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教学规模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上,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内涵及外延理解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的理论传授,未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理念落后。以传统的“填鸭式”方法为主,很少运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三是师生交流少,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够,导致上课人数过多,大班教学中师生沟通很少。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全面提高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使学生激发个体潜能,优化心理品质,提升生命价值,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目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和求职等领域。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主要以理论传授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重理论、轻实用。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使学生处于一个接受式、被动的学习状态,未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积极建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专题式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打破传统的按章节依序授课体系,依据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和充实,形成既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专题制订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通过专题的设计,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它们有机地统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二是专题式教学可以把最新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三是专题式教学秉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新颖,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使学生以参与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

按照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专业特色和社会需要,本文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该课程分为10个专题。专题1:“身心和谐、健康之本”。通过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有效应对异常心理。专题2:“学会适应、成才之道”。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和课堂讲授,学生学会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学习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其原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专题3:“完善自我、健心之始”。通过心理测试和体验活动,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识别并调适自我意识偏差及原因,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专题4:“优化个性、健康基础”。通过心理测试和案例分析,学生了解个性、识别异常人格并掌握调适方法。专题5:“人际和谐、友善之举”。通过情景表演、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训练,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掌握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专题6:“恋爱婚姻、幸福之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认识恋爱和性心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学会表达爱、发展爱和拒绝爱。专题7:“化解情困、平衡之径”。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情景表演,了解情绪特点,掌握调控情绪方法、保持心境良好。专题8:“应对挫折、减压之策”。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小组讨论,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掌握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方法。专题9:“珍爱生命、幸福之源”。通过情景演示、素质拓展训练、案例分析,学生能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学会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专题10:“择业求职、职场之门”。通过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个性、学习和工作等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掌握成功求职技巧和择业适应策略,学会应对职业危机。

研究表明,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来实现,运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促进新生适应,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心理素质拓展主要以拓展游戏、拓展项目、预设情景等形式开展,注重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用心体验真诚感悟。不仅在身体上得到锻炼,在心理精神层面也能够得到升华。在心理素质拓展中,更重要的是学会迁移,把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心理素质拓展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内外训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前两种是目前学校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课所采用的主要形式。心理素质训练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且有时候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认知法、角色扮演法、集体讨论法、实践操作法、行为改变法。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目标的表述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表述的应是学生学习后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二是应尽可能表述得具体,有心理描述和行为上的表现;三是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心理素质训练缩短了学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解决了学生认知和行为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趋合理,包括自我认知训练、个性优化训练、情绪调节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学习心理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生涯规划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在相应的专题教学模式中融入心理素质拓展的教学方法(见图1)。本文提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专题式心理素质拓展模式,“三位”指阳光心理素质训练、积极心理素质训练、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一体”指总体目标“优化心理品质,激发个体潜能”。阳光心理素质训练以“生命教育”为主题,通过“同栽成长之树”、“罐头鞋”“毕业墙”和“空中相依”等具体项目,使学生关注生命、培养生存的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积极心理素质训练以“挫折教育”为主题,通过“梅花桩”、“礼让通行”、“移花接木”、“软梯”和“高空绳网”等具体项目,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自信心、创造性、爱的能力等积极的个性品质,学会应对挫折。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以“团队合作”为主题,通过“雷阵”、“盲目障碍”、“信任背摔”、“高空吊桩”、“高空断桥”、“巨人梯”和“模拟电网”等具体项目,塑造学生注重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克服困难、创新思维等职业心理素质。

图1 心理素质拓展模式融入专题式教学中

在基于“三位一体”专题式心理素质拓展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中,学生通过搜集、分析、归纳和整理资料,或者角色扮演等参与方式,可以提出基于自身思考的对问题的基本认识与见解。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明确,信息量更大,可以融入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观点的独创性,加深学生的知识的学习。因此,克服学生难以接受枯燥理论知识和单调教学形式的困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融入心理素质拓展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参与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学生加深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重视自身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全面地激发潜能,优化心理品质,提升职业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詹海都,李鸥.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向[J].文教资料,2010(3)

[3]周荣,杨华.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4]陈功兴.高职院校“三位一体”主题式心理素质拓展模式建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6)

【基金项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2011JG11);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9)

【作者简介】陈功兴(1985- ),男,江西南康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劳中兴(1964- ),女,广西灵山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副处长,副教授;胡莹莹(1986- ),女,江西吉安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辅导员,广西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

篇5: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考试科目:《 教育与心理专题讲座 》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你认为应该如何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化?

答: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要提高教师群体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要重视教师职业专业地位的确立和不断提升。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就会阻碍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2)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他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因此,从本质上说,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当代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里,教师专业发展直接指向于胜任教师的新角色。

我有着多年的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和经验,积极参加了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这是坚决不可以的,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达到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特此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计划如下: 一、三年专业发展目标“多做”、“多想”、“多听”,在未来的时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素质,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本文做一名快乐、轻松、幽默具有亲和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及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辅导补习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实效性。学会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行为、方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1

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素质提高的策略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积累,争取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用随笔或感悟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1)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4、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5、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四、专业发展步骤 2011.—2014目标:

1、读教育专著以及和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及时撰写教学笔记。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3、理清新课标的教材知识脉络,为课堂教学服务。

4、认真备课,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

5、深入优秀教师课堂进行学习,取长补短。2011.—2014目标:

1、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经常反思,随时记录教学感受。

2、坚持每天看书的习惯,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资料,认真地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及时的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设想。

3、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4、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5、做好专题总结,争取把自己的教学感悟发表成文。

6、抓住学生的成长转型期,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2011-2014目标

1、将前两年总结的教学方法、经验融会贯通运用于各类课型当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争取在教学业绩方面实现突破,力争成为市级、盟级骨干教师。

2、善于思考: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要善于把自己所接触的工作进行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发现切入点,找准研究重点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3、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是的各学科之间的教育理念能互为所用。

4、勤于动笔:挤出时间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成果写下来,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至少完稿

2篇参加论文评比或投稿,力争能够获奖或发表

2、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答: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理论界的说话不尽相同,但是大都承认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都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即教育主体现代化。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管理主体,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教师主体的现代化充分体现在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

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1)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2)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特征;(3)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4)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5)创造的潜意识强烈;(6)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等。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大作业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基本理论要阐述全面和准确,相互关系要清晰,逻辑思维要严密,中心论点要突出,理论和实际要有机结合,结论要顺理成章。具体要求:

1、两道题都要做(写在一份作业上,题目可分开:

1、2、)。

2、必须严格按照原题做,两道题的标题都不能做任何改动。文章内容要紧扣题目,内容不得跑题和偏题。

3、每道题的字数分别不能低于800字,两道题的总字数要在1600字以上。

4、严禁网上抄袭,严禁互相抄袭。

篇6:幼儿园教育专题作业四

(语言教育实践篇 第十章)

一、论述题

1.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2.谈话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教师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3.讲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感知和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4.听说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2)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4)儿童自主游戏

5.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2)儿童自由阅读

(3)师生共同阅读:师生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图书内容(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二、设计题

1.自选材料,参照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的要求,设计一个文学教育活动的活动方案。

大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微笑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在听听、看看、议以、讲讲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想象,为不同的小动物设想出各种能带给别人快乐的办法。

2、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碟机、碟片,电视机、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1、师生间相互问候。

2、教师:老师看到你们的微笑心里可真高兴,真快乐。

提问:你们看到老师的微笑心里感觉怎么样?

哦,原来微笑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呢,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想把快乐带给别人,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用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吗?请欣赏故事《微笑》

二、分段欣赏故事《微笑》

插问:

1、大象会想出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2、小刺猬会想出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3、小白兔会想出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4、当大伙儿讲的正高兴的时候,小蜗牛怎么了?它为什么很难过?(大家互相讨论,帮助小蜗牛想出各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办法)

5、小蜗牛用什么办法给别人送去微笑呢?

(这里利用关键中断法,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整欣赏故事《微笑》

四、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提问:

1、你喜欢故事里的小动物吗?

2、你们想把快乐带给别人吗?

3、你想把快乐带给谁?

4、谁最需要我们把快乐带给他们?

5、你想用什么办法给别人带来快乐?

(说明:随着提问的逐渐深入,面向全体,请不同层次的幼儿来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愉悦。最后一个环节,适当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节目给大家带来快乐,将活动推向高潮)五:邀请舞《歌声与微笑》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到这里,我们一起把快乐带给他们好吗?(幼儿邀请教师与之共舞。并将快乐带给外面的教师和小朋友)。

2.自选材料,参照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的要求,设计一个谈话活动的活动方案。

中班谈话活动——我的好朋友

[活动分析]

中班幼儿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好朋友,对这一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谈话能力,本活动将是幼儿乐于谈、能够谈的。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围绕“我的好朋友”这一话题谈话,学会用完整的语句谈论好朋友的服装、特征,及愿意找他做好朋友的原因。学习说普通话。

2、要求幼儿学会在倾听同伴谈话中了解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理解性倾听能

力。

3、帮助幼儿轮流进行谈话,懂得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幼儿掌握谈话的规则。

[活动准备]

1、平时与幼儿个别交谈,了解个人的好朋友是谁。

2、学会唱歌“拉拉勾”。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出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请小朋友说给别人听听。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要求幼儿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清楚的表达好朋友的模样和穿着。会用普通话与同伴交谈。

教师巡回参与幼儿的谈话,有兴趣的倾听、了解幼儿说话的内容。对个别不知如何谈论好朋友模样的幼儿,教师可提些小问题加以引导。如:你的好朋友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长的胖还是瘦?等等。帮助幼儿打开思路,知道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描述人的模样。幼儿交谈时,教师用插话的方式,将谈话内容紧紧围绕在“好朋友”上。对个别会抢着讲话的幼儿要提出要求,让幼儿先耐心听别人说话,等别人说完自己再说。

3、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1)集体谈“好朋友”。请几名在自由交谈中能大方的谈论“好朋友”的幼儿向全班作介绍。要求幼儿清楚的说出好朋友的特点。对个别说不清楚的幼儿,教师给予提示、补充,再让其重复说一遍,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拓展谈话范围。建议提这样的问题:你的好朋友有哪些优点?你为什么要找他做好朋友?此时教师用自己的谈话引导幼儿的思路。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谈话经验,围绕话题谈论,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教师小结谈话活动情况,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大家要互相学习。

[活动延伸]

绘画:我的好朋友。

音乐:舞蹈——“找朋友”。

3.自选材料,参照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的要求,设计一个讲述活动的活动方案。

小班讲述活动:有趣的尾巴

一、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

1.在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2.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二)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

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的贴绒教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二)知识经验准备

事先丰富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三、活动方法 探索法、类比法、变异法。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呢?(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②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 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活动三 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像、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活动结束:听故事

尾巴的功能

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猴大伯家做客。路过小河,小松鼠看见小鱼在水里玩耍,便问:“妈妈,小鱼在水里怎么会游来游去呀?” 妈妈说:“这是它尾巴起的作用呀。”走过草地,看见大马在草地上吃草,尾巴还摆来摆去的,小松鼠问:“妈妈,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妈妈说: “这是它在用尾巴赶走身上的苍蝇呀!”走过花丛,看见蜜蜂在匆匆忙忙地采蜜,小松鼠问:“妈妈,蜜蜂兄弟的尾巴怎么像把尖刀?”

4.自选材料,参照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的要求,设计一个听说游戏活动的活动方案。

中班听说游戏:“改错”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他们在活动中迅速判断一句话 语意正确与否,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的理解性倾听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对纠正语言错误的敏感性。活动准备:

1、机器人玩具一个。小玩具若干。

2、盒子一个,鼓一个。

3、短句若干。活动过程:

1、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出示机器人玩具,与幼儿相互问好。

(3)、机器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改错的游戏,你们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2、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1)、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就是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说一句话,假如老师说的是正确的,你们就拍拍手说:对对对,你说得对。一起练习一次。——今天天气真好!(请幼儿判断。)(2)、假如老师说错了,你们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说出“错错错,你说得错。”一起练习一次。——大象小,老鼠大。(请幼儿判断。)

(3)、还要请小朋友将错句改正确,引导幼儿改错句。改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玩具。

3、幼儿练习改错句,逐步掌握改错句的方法和技能。

(1)、机器人:现在我去把礼物拿来,你们先和老师一起练习一下改错的本领吧。

(2)、师:公鸡在水里游。引导:对吗?谁会在水里游?公鸡会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3)、出示一些错句和孩子一起分析改正。如:冰激凌是热的。我很饱,我想吃饭等等。

4、机器人:小朋友,你们的本领练好了吗?有没有信心得到我的小礼物? 游戏:击鼓传盒子,做改错的游戏。

5、小结:草莓班的小朋友真能干,把我准备的玩具都拿走了,你们好好地练本领,下次我再带着好玩的玩具来和你们做游戏,好吗?小朋友,再见!

5.自选材料,参照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的要求,设计一个早期阅读活动的活动方案。

中班早期阅读活动:狮子卡卡

【活动前评析】

故事中狮子卡卡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低谷转入到兴奋、激动,这恰与孩子心中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相类似。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信孩子们会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理解情感曲折变化的原因,发展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贴近生活,感受朋友的重要性,学会和朋友有好相处。【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狮子卡卡得到魔法师帮助的情节,体验狮子从孤独到快乐的情感变化。

2、知道大家都需要朋友,朋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活动准备】 《狮王进行曲》、《狮子卡卡》幼儿小图书 【活动过程实录】

一、听音乐猜角色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想知道它是谁吗?听,它来了。

(二)你觉得它会是谁?(教师在重音处引导,易于幼儿进行猜测)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视情况而定)。

(三)出示图片一:原来是一只大狮子啊,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它叫卡卡,你认为卡卡是一只怎样的大狮子?(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进行小结:其实它是一只非常善良的大狮子,它可喜欢和动物们交朋友了。猜猜它会交到朋友吗?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它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二:狮子卡卡有朋友吗?它交到朋友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卡卡没交到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个别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害怕的表情和狮子卡卡孤独的表情)。

(2)出示图片

三、出示图片四:

它想找个能帮它的人,找谁呢?狮子卡卡找到了谁?魔法师有什么本领?她把卡卡变成了什么?

变成白猫的卡卡交到朋友了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狮子卡卡变成猫被洞卡住,白猫们把它来发现是狮子狮子后惊慌失措的表情)(3)出示图片

五、图片六:

卡卡只好请求魔法师再帮它变一次,这次它变成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这段情节)

(4)卡卡变了两次,结果都失败了。这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来学学看。(5)出示图片七。魔法师决定再帮助卡卡一次。这次,她是怎么帮助卡卡的?

(6)出示图片八。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它们真的愿意和卡卡做朋友吗而且还相信它是一只善良的狮子?

(7)出示图片九。这一次,魔法师让动物明白了卡卡是真心想和大家做朋友的。最后狮子卡卡不仅和身边的小猫、小鹿成为了朋友,还和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成为了好朋友。

三、完整欣赏故事

(一)师为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1、小朋友们,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请你们帮忙给它取个名字吧!

2、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二)结合幼儿生活小节。

你们猜,狮子卡卡现在生活得开心吗?它想对我们说:有朋友真好。说说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开心事。动物需要朋友,人也需要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多交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篇7: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1.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

A.福禄贝尔刨设幼儿园后B.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D.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2.()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A.教育B.文字C.交流D.生存

3.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工具,这种儿童观是()

A.人本位的儿童观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神本位的儿童观D.教育本位的儿童观

4.认为人的一生都应接受教育的思想属于()

A.全民教育B.终身教育C.教育民主化D.教育现代化

5.文化水平对教育的__________表现为: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A.直接影响B.交互影响C.间接影响D.双向影响

6.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7.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A.陶行知B.陈鹤琴C.蔡元培D.张雪门

8.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指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资源C.教育手段D.教育目的9.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B.课程内容、课程要求、课程评价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D.课程方法、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15.家庭经济收入、支出、储蓄等不必让儿童知道,体现了家长育儿中__________的守则。()

A.尊重儿童B.做好榜样C.规矩明确D.适当回避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朋友关系B.伙伴关系C.合作关系D.对立关系

13.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A.学习B.上课C.玩耍D.游戏

14.在__________,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A.工业社会B.工业社会初期C.现代社会D.现代社会初期

15. 1928年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试验,创办乡农学校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蔡元培D.梁漱溟

16.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A.德育目标B.智育目标C.美育目标D.体育目标

17.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学制系统的最初阶段,提出“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的人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洛克D.夸美纽斯

18.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A.电话联系B.开放日制度C.家长会D.家访

20. 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A.张汉良B.张雪门C.蔡元培D.梁漱溟

8.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教育手段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9.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指的是家庭的()

A、教育功能B、经济功能C、休息娱乐功能D、繁衍后代功能

21.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22.学习准备主要是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学习)的需要

23.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24.(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5.儿童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26.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贝尔)为标志。

27.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28.(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9.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0.(游戏)是婴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32.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

33.幼儿美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34.间接教学: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35.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36.幼儿智育: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37.托儿所:托儿所: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8.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使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39.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40.社区: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在城市以街道委员会为基础,在农村以乡、村为依托。

41.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标准答案: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2.幼儿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标准答案:

1、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探讨规律;

2、指导实践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水平;

3、提供依据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措施、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43.试论家庭的社会功能。

标准答案:【答案要点】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繁衍后代功能。文明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家庭中生育子女是合法的。家庭通过繁衍后代,在延续家庭的同时,也使社会得到延续和发展。(2)经济功能。自给自足的经济时代,为了自身生存,需要加强家庭的生产功能,方可保持其消费功能;在社会性大生产发展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受到削弱,并逐渐为社会性大生产所取代。(3)教育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随着集体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家庭的教育功能被部分转移了,但是家庭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机构永远无法替代的。(4)休息娱乐功能。家庭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温暖的象征和休憩的港湾。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4.论述幼儿体育的内容 标准答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的综合的为幼儿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

45.论述游戏与亲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标准答案:

1、亲社会性行为的广义与狭义

2、玩具既是婴幼儿伙伴交往的媒介,也是他们亲社会性行为形成与发展的媒介。

3、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与父母的育儿方式有关,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影响与指导。

46.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标准答案: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4、教师的作用

48.论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学说

标准答案: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环境塑造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刺激------反应;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内部因素,行为,环境;观察学习

49.论述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标准答案: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

标准答案:

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老师”制度、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

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1.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4.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到幼儿园的活动区是()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5.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去设计教育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

A.保教结合原则B.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

6.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A.6 B.2 C.3 D.47.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9.儿童最初的规则和懂得遵守规则的建立地点是()A.学校B.幼儿园C.家庭D.公园

10.《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应该重视的培养,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A.全面发展B.德智体C.儿童个性D.完整儿童

11.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2. 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创立。A.武昌B.北京C.上海D.广州

14.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15.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16.教育发展的方向是()。A.全民教育B.终身教育C.教育民主化D.教育现代化

17.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B.言语专业化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19.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即学校B.生活即教育C.从做中学D.教、学、做合一

21.第一个托儿所是由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

23.首先提出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亚里斯多德),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27.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29.(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30.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31.非智力品质: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一致、自信心等。

33.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5.儿童观: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7.学前班:学前班:学前班也叫幼儿班,是指6~7岁的幼儿在上小学前最后一年的幼儿班。一般都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校生活,是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

39.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3.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标准答案: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4.简述儿童发展观 标准答案:教育不等于发展;教育能够促进发展;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人差异

45.论述社会性游戏对儿童的要求

标准答案:1理解对方的意图与意义,能够区分什么情况下是游戏。2理解游戏规则对于游戏的重要性并遵守这一规则。3协调与分享自己与别人关于游戏的构思,想法,行为

标准答案: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合作的方法。

49.论述幼儿园教师的义务

标准答案: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是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在一日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对随时随地发生的事件的观察。()

A.随机观察B.随便观察C.有计划的观察D.无计划的观察

16.__________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A.卢梭B.洛克C.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

20.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幼儿的身高B.教师的身高C.家俱的高度D.房屋的高度

2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28.学前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

3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全面发展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35.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36.恩物:恩物是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套玩具。福禄贝尔认为,自然界是上帝的恩赐物,是使人们认识上帝的大学校。为适合儿童教育的特殊需要,须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制造简易的物件,作为儿童认识万物和理解自然的初步手段。它是适合儿童特点的上帝的恩赐物,故名“恩物”。

38.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44.简述联邦“幼教优先方案”:“幼教优先方案”是一项由联邦政府拨款施行的一种补偿教育计划,开始于1965年夏天,主要收托家庭收入低微的4——5岁的儿童。

46.论述幼儿参与原则的正确观念 标准答案: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47.幼儿园怎样与社区合作?

标准答案: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3.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A.保教结合原则B.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

14.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5. 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

A.着重智力开发B.强调培养创造力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18.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A.游戏活动教学化B.游戏活动教育化C.游戏活动系列化D.教育活动游戏化

23. 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游戏学校。

28.在清末维新运动中,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数》中的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31.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指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强调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至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由环境决定的学说。

36.幼儿园环境(狭义):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资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37.幼儿园环境(广义):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

47.论述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 标准答案:

(一)儿童各自有不同的本性和特征

(二)基因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每个人的发展过程

(三)身体、心理、情感、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四)儿童的发展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五)态度与情感在7.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B.学校制度C.物质文化D.精神环境

8.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

12.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洛克D.夸美纽斯

1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蒙台梭利C.华生D.夸美纽斯

34.幼儿体育: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41.论述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准答案: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43.论述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

标准答案:(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6.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的教育环境。

A.自由B.集体C.温馨D.有秩序

8.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

1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指的是家庭的()

A.教育功能B.经济功能C.休息娱乐功能D.繁衍后代功能

15.教育家()在勃兰根堡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A.蒙台梭利B.裴斯泰洛齐C.夸美纽斯D.福禄贝尔

17.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中国B.英国C.丹麦D.美国

50.试析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标准答案:要点:1.主导活动方面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3.师生关系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5.社会及成人的要求与期望

7.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人是()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8.把学前教育目标确定为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社会是()

A.工业社会初期B.工业社会C.现代社会初期D.现代社会

13.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

A.游戏教育化B.教育游戏化C.教育活动游戏化D.游戏活动教育化

16.儿童的发展是通过()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日而发展的27.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游戏)

3.幼儿园课程以()为基础。A.教师讲授B.幼儿自学C.幼儿的间接经验D.幼儿的直接经验

11.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A.蒙台梭利B.柏拉图C.洛克D.福禄贝尔

44.论述幼儿德育的意义

标准答案:

1、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爱的情感;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

2、发展幼儿个性: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

4.()是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家。

A.蒙台梭利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夸美纽斯

7.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20.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从()开始实行。

A.34700B.35247C.34335D.34151

3.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

1. “幼儿园”一词是()诞生的。A.1903年B.1840年C.1841年D.1842年

篇8: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住院, 并通过肾穿刺病理检查诊断明确的Ig A肾病[3]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就诊时间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70例) 和对照组 (68例) 。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Lee氏分级、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了解整个课题实施过程,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包括入院前、入院后、出院前。根据患者需求, 实施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如饮食、运动与休息、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实施地点多为床旁。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专题讨论会法。

1.2.2专题讨论会前准备

(1) 人员准备:两名副主任护师负责整个专题讨论会活动的策划、管理及主持;4名护士负责具体方案执行, 如组织患者参会、维持会场纪律、跟踪患者执行情况。 (2) 确立主题:由4名肾病专家及6名专科护士形成专家组, 经过3次集体讨论, 最终确立专题讨论会的主题。观察组共开展6次专题讨论会, 内容包括Ig A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皮肤管理、休息与活动、用药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病情监测。 (3) 地点及时间:专题讨论会活动于每周五14:30—17:30在科室会议室举行。

1.2.3专题讨论会的实施

(1) “破冰”。目的是通过患者自我介绍 (姓名、籍贯、兴趣爱好等) , 尽快缩小彼此的陌生感, 更好地参与讨论。 (2) 引入讨论主题。每次专题讨论会开始前5分钟, 护士发放资料并宣读, 副主任护师 (主持人) 针对临床案例做导入性提问。例如病案:李先生, 47岁, 患Ig A肾病10年, 近几日见明显血尿, 且水肿加重, 血压143/96 mm Hg, 尿液检查有蛋白管型及颗粒管型。请问患者主食应选择什么?患者饮食中宜首选哪种蛋白质?问题直指Ig A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明确讨论会主题。针对案例中的医学术语部分, 主持人进行简单解释。 (3) 头脑风暴环节。如:Ig A肾病患者肾功能正常时给予适量蛋白质, 肾功能不全时却要限制蛋白质, 这是为什么?组织患者积极开展头脑风暴, 充分调动患者的好奇心, 鼓励其主动思考、自由联想、自主讨论, 目的在于通过讨论找到新方法或新观念。 (4) 总结。主持人引导患者对讨论所得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最终提炼出4~5个关键信息。例如:Ig A肾病患者的药物护理, 必须掌握药物名称、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以此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5) 监督及评价。4名护士随时监督患者健康措施落实情况。患者对措施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上报责任护士, 再由责任护士联合肾病专家共同协商解决, 循环往复, 直至患者达到更高的健康目标。

1.3 判断标准

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实施后3个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两组均参与整个健康教育过程, 发放调查问卷138份, 回收138份, 回收率100.00%。

1.3.1 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Petkov等[5]编制的自我管理量表 (PIH) , 咨询6名专家, 修订3轮后设计出“Ig A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 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908。量表包括10个条目6个维度, 即饮食管理、皮肤管理、休息与活动、用药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病情监测。每个方面均采用4级计分法:未掌握0分, 部分掌握1分, 基本掌握2分, 掌握3分, 评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2 生活质量

选取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慢性肾病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KDQOL-SFTM) [6]进行问卷调查, 量表包括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SF-36) 、肾病和透析相关生活质量 (KDTA) 两部分。SF-36量表包括36个条目8个维度, 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KDTA量表包括43个条目10个维度, 即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社会支持、肾病影响、肾病负担、症状与不适、透析鼓励、患者满意度、性功能。该量表各领域分数取值范围为0~100分, 分数越高代表该领域功能状态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2.2 健康教育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专题讨论会法健康教育能提高Ig A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发现[7~9], Ig A肾病患者在接受科学高效的健康教育后, 疾病相关知识增加, 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旨在将专题讨论会法引入Ig A肾病患者健康教育, 以患者为中心, 从讨论主题入手, 充分调动患者学习积极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 真正让患者参与到自我健康管理中来。以Ig A肾病患者“日常生活管理”为主题开展专题讨论会为例, 首先主持人介绍一例负面的临床案例, 引导患者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自由发言、激发灵感、碰撞火花, 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然后进一步归纳总结Ig A肾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包括休息与活动、饮食等方面。专题讨论会的整个流程为分析问题—自由讨论—分层归纳—提出措施—落实执行, 患者不仅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 还制订出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最终达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目标。表2显示, 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 包括饮食管理、皮肤管理、休息与活动、用药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病情监测6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2 专题讨论会法健康教育能提高Ig A肾病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10~12]将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研究重点。本研究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融入专题讨论会, 从教育对象出发, 确立患者的主体地位, 为患者作为知识接收主体提供了一个“事必躬亲”的机会, 增强患者主动学习意识。以Ig A肾病患者自我病情监测为例, 患者是疾病症状的第一知晓人, 无论是发热、头痛、肾区疼痛还是尿量及尿性质的改变等, 患者都是最早看到、最早感受到的, 因此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非常重要。在整个专题讨论会活动中, 主持人应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适当引导、鼓励和督促患者参与到知识讨论中, 通过头脑风暴总结出病情监测知识点,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达到健康教育预期目标, 即真正意义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来看,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提示专题讨论会法健康教育能丰富Ig A肾病患者的疾病知识, 提高治疗依从性, 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评价专题讨论会法健康教育对提高Ig A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138例Ig A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70例) 和对照组 (68例) 。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专题讨论会法。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均P<0.01) 。结论 专题讨论会法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Ig A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专题讨论会法,IgA肾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栓成, 王利清.专题讨论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学课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27 (4) :123-125.

[2]Alinier G, Hunt B, Gordon R, et al.Effectiveness of intermediate-fidelity simulation training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6, 54 (3) :359-369.

[3]Mason S, Fletcher A, Mc Cormick S, et al.Developing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 competence 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 50 (4) :425-432.

[4]杨茜, 孙鸿燕, 李雨昕, 等.专题讨论会在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5, 30 (17) :72-74.

[5]Petkov J, Harvey P, Battersby M W.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partners in health scale:Validation of a patient rated chronic condition self-management measure[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0 (19) :1079-1085.

[6]方积乾, 万崇华, 郝元涛.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的研究概况[J].中华康复医学杂志, 2000, 15 (1) :40-43.

[7]杨茜, 李雨欣, 孙鸿燕, 等.“头脑风暴法”健康宣教对提高Ig A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 38 (4) :430-433.

[8]杨茜, 孙鸿燕, 李雨欣, 等.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气虚质Ig A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 2015, 24 (8) :620-622.

[9]朱小芳, 彭家清.健康教育在Ig A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3, 13 (2) :74-76.

[10]单岩, 马安娜, 苗金红.120例中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 2010, 31 (20) :2669-2671.

[11]黄艳芳, 孙鸿燕, 张青碧, 等.慢性肾病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 2015, 44 (27) :3762-3764.

上一篇:饮食文化的演讲稿5分钟下一篇:中高级人才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