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2024-06-21

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共12篇)

篇1: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质监**分局针对省市监督抽查食品合格不高的问题,结合日常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认真剖析、查找原因,研究出台了四项食品监管新举;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出台《**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隐患问题处理规定》;落实企业责任;进行讲述。其中包括:由分局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监管到位、并进一步明确了“五项”岗位职责,即:主要领导职责、分管局长职责、食品科长职责、食品专职协管员职责和稽查执法人员职责、增强处理和解决企业质量问题整改不彻底的现象,并加强科、队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提高监管的实效性、报不合格情况,告之相关规定和要求,为下一步实施强制性监管打好基础、通过以上措施使单位强化自律意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利于把社会监督与单位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引导正当竞争,规范市场行为,改善竞争环境等,具体

篇2: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近年来,我们金湖质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一系列指示、部署和要求,始终把“从源头抓质量”作为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严格落实,推动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有了明显好转,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将有关监管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县现有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了59个产品单元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100%,与1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了责任状(原为11家,其中1家在我局的帮助和指导下,于今年8月份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承诺书签订率实现了100%;我县另有5家生产食品相关产品的企业:食品用塑料包装用品企业4家,其中3家获得了3个单元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1家企业正在申办之中;还有1家餐具洗涤剂企业也获得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辖区食品质量安全

1、强化认识,明确责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我们顺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形式、适应新职能,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群众生活,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表现形式,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初步建立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于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是加强领导,强化认识。在全体质监人员中强化食品安全情系千家万户、事关大局的认识,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食品质量安全。

2、构建严密的监管网络。

针对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的实际情况,为预防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我们按照上级要求,首先构建了严密的监管网络体系。一是明确责任,健全组织。为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制,党组与科室、局长与科长,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针对我县食品生产企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状况,我们实行了辖区责任制,将责任落到科室、到具体人员。同时,在各职能科室实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范围,做到了层层责任明确;二是严格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严格巡查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辖区分管负责人,并根据企业的违法情况,进行教育、要求整改或处罚。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抽调专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仅处罚生产厂家并按要求追究辖区负责人的相关责任,从而进一步强化全体质监人员的责任意识。

3、建立严格的监管责任制

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全面实施了“两书三进四定”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两书即局党组和各职能科室的《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目前已经同50家企业全部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三进,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实施巡查、回访,清楚地掌握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巡查制度,认真填写企业巡查情况记录表;四定,即实施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责任的管理模式。监管责任人负监管第一责任,具体负责所监管企业的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年审、巡查、回访、不合格处理等,并不定期的进行汇报。

其中的2家已经符合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另有1家已经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余7家经过改造已经符合有关的规定,经过检查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6、是全面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工作。

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3家食品包装物企业,我们采取不间断的巡查和暗访、回访等方式,对企业及产品进行跟踪,并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全面加强企业的电子监管工作。今年1到9月份,我局共出动监管人员300多人次、120多车次,对全县的5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食品包装物企业和10多家在册的小作坊进行巡查、暗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下达整改通知书,帮助企业整改,截至目前,共巡查企业230多家次,发现问题28个,下达整改通知16份,回访企业16家,移交稽查部门4家。同时积极做好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自查报告工作。目前已经按照续时进度,完成了1到3季度29家企业的33个产品单元的自查工作。

7、是开展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单位申报工作。

今年上半年为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我局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食品生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通过申报示范企业,全面提高企业对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经过企业申请,现场评审,公示等阶段,最终“江苏省农垦米业有限公司宝应湖米厂”等5家企业获得了“金湖县食品生产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这一措施,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亮点和加分点,为“食品安全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举动,也受到了省、市局的肯定。

8、加大帮扶力度,促进企业提高

为企业搞好服务是我们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们

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开展专项整理,制定整顿方案,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卫生规范要求的企业进行整顿;近期,我局将在已有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工作:认真对照《关于发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目录的通知》(金政发[2008]3号)和省局发布的《江苏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要求》等有关规定,对于在监管过程中达不到条件或者不再属于监管范围的对象,将发布文件进行吊销或者注销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同时报送县政府进行备案。

二是加强帮扶指导,帮助企业提高水平;在今后的监管中,我局将进一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采取“重教育、轻处罚”的工作原则,对于存在轻微问题的企业:先对企业进行教育,同时下达责令整改的通知书,要求企业进行当场整改或者限期整改,同时对整改的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三是加强巡查,防止问题发生;今后的工作中,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年初制定总的巡查工作计划,将巡查情况分解到季度、到月;然后每个月将巡查的工作开展情况详细分解到周、到日、到具体人。每个月将巡查的情况书面报告给市局有关处室和县食药安委办。

篇3: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全面排查,摸清底数。组织力量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底数,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检查,有记录,充分掌握经营者证照办理、制度落实、经营行为等情况,并实行动态化管理,为监管执法工作开展准备第一手资料。

部门联动、联合整治。由政府牵头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网络,组建由街道(镇)、教育、城管、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网格化监管队伍,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协调配合,互通信息有无,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此次整治以秋季学校开学为重点时段,以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幼托机构和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以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摊贩、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场所,重点检查食品经营场所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等。

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建立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监管责任制度,实行网格化监管,明确监管工作责任人,下发学校食品安全必做、禁做和管理清单。学校对校园食品安全负总责,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督促其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留样、餐饮具消毒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篇4: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这种立体的动态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具有责任明确、监管面宽、反应灵敏、处置及时的特点。

建立立体的、动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以来,十堰市食品安全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管理进一步加强。

十堰市质监局与全市747家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与160家取证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书签订率达100%。各企业完善了食品生产加工台账制度,建立健全了食品质量记录,强化了食品添加剂备案管理。

二是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开始逐步规范,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去年9月,十堰市质监局依法取缔35家豆制品生产小作坊,在城区建立了首家豆制品工业园。

以查处滥用添加剂、非食品原料为突破口,切实加大对小作坊的帮扶和监管力度,启动“千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改造升级计划”,从完善标准、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完善出厂检验体系、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现场环境卫生等方面,帮助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造升级。截止目前已改造小作坊18家,升级27家。

三是及时查处了一批不合格食品,杜绝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篇5:质监局节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五一”假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

情况工作总结

县食安委: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五一”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狠抓三个专项整治”、“抓好三个安全”、“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确保全县城乡居民用上放心的食品,努力为我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宽松的购物环境、安全的消费环境。

一、加强节日期间监督检查,打造“食品放心工程”

在日常工作中抓好食品监督检查,确保重大节日安全渡过。一是开展了“查食品、保五一”活动。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熟食、糕点、调味品着手,对35家食品生产企业、3个集贸市场进行了检查,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全县各大景区、饭店进行了检查,保证了“五一”节的安全渡过。

二、认真组织开展了节前食品专项监督抽查

五一节前我局组织专人严格把关,抓好食品生产厂门安全,确保出厂产品质量。认真落实食品生产查验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安全、健康的行为。一是集中力量对3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5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取蛋糕、豆制品、熟食、纯净水等样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8%。二是对16家食品生产

企业的定量包装进行检查,共抽查定量包装食品32批次。

三、深入开展了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了保障全县百姓五一假日期间食品入口安全,我局在节前共组织开展了2次大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了五一节前“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专项检查。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9家食品生产企业从生产运行状况、工艺流程、环境卫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生产检验制度的落实、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定量包装以及产品包装标注、“QS”标志的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数均分布在农村及城乡接合部,企业法人代表文化水平较低、管理能力差、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二是我县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多,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生产环境条件差。尽管我们面临任务重、范围广、人手少的客观实际,但是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一定会履职尽责,做出应有的努力。

篇6: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市局食品科:

为贯彻落实总局《关于报送2012年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根据要求,我局结合部门职责,对2012年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了认真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我局建立了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为分管责任人,食品办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责任体系。实行食品安全源头监管责任区制度,按区域将全县划分三个食品源头监管责任区,提出具体监管措施,细化了区域监管工作责任,落实追究责任制度。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企业、定责任的监管模式。县质监局食品办是一支以综合管理、监管执法、技术保障“三位一体”和食品安全、打假、源头监管“三责合一”的专职业务股室。同时,我局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抽检经费5万元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严厉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

我局结合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列为重点内容之一,我局抽取饮料、炒货、月饼等样品10个批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了风险监测和统一抽验工作,抽验了黄酒、果冻10个批次,从检查情况看,未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为建立对使用添加剂的长效监管机制,我局制订了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制度,要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在生产、加工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进行申报,并报我局登记备查。目前,全县43家食品生产企业均已申报登记。

(三)清查清缴问题乳粉、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

我局对全县的乳制品和含乳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筛网式的排查,通过对二家含乳食品企业进行的实地核查,未发现2008年问题乳粉。按照工作要求,我局对企业使用的原料乳粉和产品从2010年8月份开始每月进行了专项抽验,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并督促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四)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

我县没有获得食用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用油加工食品的获证企业共3家。其中2家生产糕点类,1家生产饼干。我局督促了这三家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自查自纠,通过现场实地查看使用食用油加工食品的企业的食用油进货记录、生产加工过程等,使用的油品均由正规生产厂家提供,证照齐备,未发现使用废弃油脂的现象。在对城乡结合部、农村为重点区域的严密巡查中,未发现违法提炼废弃食用油的加工窝点。

(五)强化检验,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通过市级季度定检和日常监督抽查,我局共对170批次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验,合格153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0%。针对抽检的问题产品,我局局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整治提高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百余人次,对全县获证企业开展了2次以上的巡查,共立案查处案件29

起,罚款20余万元。

(六)加大宣传,积极开展培训

首先,我局积极开展严打行动集中宣传日、宣传月活动,宣传日接待受理群众咨询20人次,悬挂宣传横幅3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其次,为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我局于2012年9月8日举办了《食品安全标准暨食品添加剂使用知识宣贯培训班》,组织了全县所有获证企业和糕点、酱卤菜、米粉等小作坊负责人共90人次进行了食品安全业务知识集中培训。

(七)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等相关的要求,我局督促企业建立了进货查验制度、食品出厂检验制度、不合格管理制度及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等十项制度;同时,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施监督检查,对获证的43家食品加工企业全部建立了动态源头监管网络平台档案,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

1、食品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场所“脏、乱、差”,安全隐患令人堪忧。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且主要分布在乡镇,存在监管的盲区,单靠我局有效的资源无法监管到位。

2、监管法律有空白。至今我省人大常委会尚未出台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而我县现有食品小作坊大多达不到

食品生产许可条件,使得大量有一定条件的小作坊无法取得营业执照,从而无照生产经营。另外,原来有营业执照的食品小作坊年检也无法通过,到期的将无法换领营业执照,由合法状态变为非法状态,让监管部门处于两难处境,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

篇7: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植物油,也是每个家庭的基础用油,它的质量如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大豆油分为一、二、三、四级,每个级别的成分和口感略有差异。如何选用大豆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铁岭质监提醒您在选用时具体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豆油的食品标签。大豆油的食品标签除了应注明厂名、厂址、执行标准、配料表、生产日期、保持期以外,还要注明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如果原料是转基因大豆,也一定要注明。这种标注往往以很小的字体印刷在不明显的地方。建议消费者尽量购买非转基因大豆油,关于转基因大豆对人类的危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少吃转基因大豆油。

二、大豆油的外观。首先,要看大豆油的包装,是否洁净、密闭。如果在油桶的盖子外发现油迹,一定不要购买,这样的油因为密闭性不好,可能已经氧化。其次,看色泽和透明度。从大豆油的分级质量指标可以看出,三、四级大豆油的颜色有些发红,而一、二级油则是淡黄色,且澄清透明。最好选择一、二级大豆油,油的颜色相对越浅,说明油的加工精度越高,不过这样的油营养上也会有损失。第三,可以闻闻大豆油的气味。以前的大豆油会有一种“豆腥味”,而且级别越高,味道越小。如果把大豆油放在锅内加热,会发现其油沬发白,有一种豆腥味。

篇8: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食品安全, 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关乎社会和谐,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者来说, 身上更是犹负千钧重担, 工作繁杂艰辛。目前沧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如何?他们在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监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后又将如何创新管理工作?近日, 河北省沧州市政府食安办主任、沧州市食药监局局长王金树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王金树局长说, 近几年来, 沧州市食药监局全面落实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 不断强化监管措施, 持续加大监管力度, 深入治理“餐桌污染”, 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前, 全市现有持证食品生产企业556家, 持证食品流通单位15129家, 持证餐饮服务单位5020家,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925家。全市共有9个县市被评为“食品药品安全县”;5020家持证餐饮单位后厨改造为透明厨房、网络厨房, “明厨亮灶”率达到100%。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食品工业成为沧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截至去年年底, 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09家, 食品工业已形成粮食加工业、饮料酒制造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食品工业体系。

落实“四有”要求

在县级监管机构不断建立健全的同时, 沧州市各县 (市、区) 强力推进乡镇 (街道)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设置, 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和工作人员。目前, 全市50%的县市建立健全了县、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67%的县市建立健全了乡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7个县建立了县级食品、农产品检验机构, 4个县市局建立起独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其余县市区局也明确专人负责监测上报工作。

与此同时, 沧州市食药监局明确各级监管对象范围, 责任到局, 责任到科 (股) , 责任到人, 层级签定责任状, 细化了监督检查及监督抽检、执法办案等主要工作任务目标。市局对局机关及全市重点监管任务目标实行月报、季调度、半年通报制度, 让鲜活的数据, 成为工作创新开展的助推器。

落实“两个”责任

他们加大食品药品各环节的监督检查覆盖面, 确保检查无盲点、无遗漏, 每个局、每个执法科室都明确每个环节的监督检查的覆盖面和应检查家次, 实行双随机抽查, 确保了监督检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利用“监督执法电子系统”数据化、规范化的监督制约与督促手段, 每周对监督执法情况进行统计、通报、对比, 激励执法人员的监督执法热情和干劲。截至目前, 全市对35681家持证单位中的29615家进行了监督检查, 其中食品生产环节完成88%, 食品销售环节完成98.2%, 餐饮服务单位完成100%。

沧州市食药监系统坚持问题导向, 加大食品抽检工作力度, 目前全市已完成国抽、省抽、市县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3504批次, 其中不合格样品32批次。结合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他们组织临时性的计划外抽检51批次, 其中驴肉抽验10批次, 应急抽验41批次, 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全部严格依法查处。同时, 餐饮环节在全市范围内强化快检技术应用, 让快检工作在监管工作中起到实实在在的质量初步筛查和安全研判作用。

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主动加强与检察院、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促进和完善部门间联合打假机制建设, 通过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案件会商, 强化了部门间互相理解和知识共享, 为联合执法、实现打假优势互补, 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1至9月份, 共受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531件, 对受理的投诉举报, 除30件正在期限内办理外, 办结率100%, 无一件迟报、漏报。

整治排查隐患

他们制定《沧州市食品安全风险源动态监控实施办法》, 督导各县 (市、区)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风险隐患分析会, 汇总梳理本辖区在日常监管、隐患排查和抽样检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 确定5-10个重点风险源, 建立重点风险源整治台账, 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全程跟踪整治进展。根据各县 (市、区) 每月上报的风险源信息, 找出事故苗头, 科学研判风险特征和危害程度, 并派出专人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形成“千方百计查找问题, 坚持不懈整治隐患”的监管工作常态。

今年以来, 针对全市食品存在的突出问题, 他们有效开展了工业卤加工豆腐、牛羊肉掺杂使假、驴肉及肉制品等多项专项整治, 有力打击了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了问题食品安全隐患, 解决了一系列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如食品生产环节开展了黄骅冬枣、河间驴肉、献县牛羊肉等地方特色食品专项整治, 餐饮食品环节开展了以加工制作驴肉火烧等驴肉及其制品为重点对象的专项整治。

强化服务指导以典型示范促发展提升

加大食品监管信息公示牌悬挂工作力度, 助力食品安全监管。今年1-9月份, 沧州市556家持证食品生产企业、14315家持证食品经营企业、4868家持证餐饮单位全部完成监管信息公示牌悬挂, 完成率100%。他们强化农产品源头规范, 全市已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 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1个, 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1个。全市已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77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4个, 认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9家。

出真招、下真功, 务实加创新。在食品流通环节, 沧州市食药监局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 先后组织食品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办法》理论与实践培训, 组织全市所有大型商场超市经理组先后到华北商厦和信誉楼超市进行现场观摩交流会, 组织各县 (市、区) 主管县长观摩青县三级网格运行情况, 推广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凝聚监管合力

沧州市食药监局严格按照《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 召开推进会, 组织各县 (市、区) 局长、乡镇长赴饶阳县、秦皇岛进行学习观摩。发挥市局统领指导作用, 通过双随机抽查等督导方式, 组织各县 (市、区) 实施网格化监管, 实现监管全覆盖、无盲点。目前, 各县 (市、区) 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现已搭建成型, 以市局运行的监督执法系统为基础搭建的贯通市、县、乡三级的“食药监督执法”信息化平台正在推进中。

为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全系统共在市、县两级电视台制作宣传节目178期, 市县两级开展“五进”宣传活动200多次。开辟食药监微信公共号及微主页、微指南, 为广大群众了解食品监管信息提供平台。按照全省布置, 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2331主题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等多个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微信平台, 举办了持续近一年的“沧州市保健食品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当前, 沧州正处在推进“五城建设”、建设沿海强市的关键时刻, 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沧州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篇9:盘点国外食品监管措施

事实上,从历年来全球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被普遍认为食品安全情况良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已有了上百年的法治保障,不仅立法相对完善,执法同样到位,并且随着新情况的不断出现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治。他们的经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不断改革“过时”法律

在美国,近年来曾不断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毒菠菜事件”致3人死亡;2008年检出含有“微量”三聚氰胺的婴儿奶粉……

2009年1月,美国花生公司布莱克利工厂生产的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发表评论,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于当年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进程,继《2009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后,又通过了几经修改的《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2011年1月,奥巴马签署《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迎来一次大变革。

早在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食品安全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运转。上世纪50至60年代,针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的情况,美国政府先后出台《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等多部法律。

欧洲一些国家的食品监管体系同样经过了长期积累和发展。德国食品法的历史则最早可追溯到1879年。迄今,德国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法律法规多达200多个。

启示:没有什么制度是万能的,即使美国这样相对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仍需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多层次预防监控

美国2011年颁布《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核心,就是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无论美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凡是在美国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或者销售人类或动物食品、药物及其添加剂的业主或者经营、处理食品的地点,都必须每年一次主动到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网站上登记注册,拒绝或逃避登记者将面临10年有期徒刑。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根据登记追踪食品和药物的生产与销售情况,农业部和卫生部两大主管部门在全美有庞大的现场检查员队伍,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美国各级政府主要职能部门设有24小时投诉热线电话和投诉网页,各种保护消费者权益组织、新闻媒体随时随地进行舆论监督。

最特别的是美国还建立了食品厂商自查和互相监督机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设有一个“通报食品登记网”,食品各个环节的责任方可以自查或者监督同业者,将需通报的信息报告给该网站,以便追踪有问题食品走向。

法律规定,责任方必须在发现问题的24小时之内向“通报食品登记网”提交报告,有问题食品隐瞒不报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该网站对于所有用户提交的所有资料保密。

启示: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特别是业内检查、互查,对于食品安全这一专业问题,能更有效地构建监管体系。

食物都要建立“身份证”

人的身份证号是伴随一生的唯一号码,记录、关联诸多个人信息。在许多国家,食物从生产出的那一刻已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在德国,消费者在超市里见到的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数字,其中第一位数字用来表示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其余数字和字母则分别表示母鸡是否圈养,出产地、所在养鸡场直至鸡舍、鸡笼的编号。

英国食品标准署连食品产地也监测,并且长期持续。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大量放射性物质飘散到欧洲上空,20多年来英国食品标准署一直监控当地绵羊情况,2009年还发布公告称仍有369家农场的绵羊产品受限。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危机,可以根据食物“身份证”迅速找到原因。2010年12月底,德国安全食品管理机构在一些鸡蛋中发现超标的致癌物质二恶英,通过对有毒鸡蛋的追查,很快锁定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一家饲料原料提供企业。

这家公司将受到工业原料污染的脂肪酸提供给生产饲料的企业,导致了其下游产业产品二恶英超标。随后德国政府迅速隔离了4700个受波及的养猪场和家禽饲养场,强制宰杀了超过8000只鸡。

启示:人的“身份证”与个人信息、信用情况息息相关,这样唯一的编码出现在食物身上,也能有效串起生产链上每个责任主体。

“特严关照”大型企业

无论是此前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是如今的福喜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他们都是在食品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

在美国,从法规到执法部门都对大型企业实施了特别严格的“关照”。2010年夏天,全美范围内爆发的沙门氏菌病毒被归咎于地处爱荷华州的两大鸡蛋厂商身上,两家公司主动召回5亿枚问题鸡蛋。2010年7月起,美国开始对5万只产蛋鸡以上大型鸡蛋生产商实施鸡蛋安全生产相关规定。

一旦出现问题,知名企业将面临重大责罚。2009年,美国司法部对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提出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13种药品适用范围的刑事指控,并开出了创纪录的23亿美元罚款,相当于该公司年收入的30%。

启示:“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大公司市场占有率高、行业影响大,更应在安全方面作出表率。政府部门应重点监管而非“免检”。

问题食品第一时间召回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一种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也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

奥巴马食品监管改革要点之一就是授予美国药管局强制召回权,可以直接下令召回而无需要求生产厂家自愿。日本的食品监管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

在国外,厂商之所以愿意主动召回,主要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再补救,会被处以巨额的惩罚性赔偿,还会面临旷日持久的消费者集体诉讼。此外,厂商不及时召回“问题产品”被曝光,信用度将大打折扣,将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启示:通过经济手段强化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意识。

罚到企业倾家荡产

“罚到倾家荡产”是不少人对食品安全法律的期待。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这一愿望已成为现实。

2006年,英格兰一家餐馆被一位40多岁的妇女告上法庭,因为该妇女吃了一些带羊肉的菜出现过敏并引发其他病症,导致这名妇女过去半年内不得不在家中休养。最后,这家餐馆被罚45万英镑,饭店因无力负担巨额罚金宣布倒闭。

英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一般违法行为可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如果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受损的,将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当局会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

2004年6月,韩国曝出了“垃圾饺子”风波。韩国《食品卫生法》随之修改,除明确刑责外,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在 《食品卫生法》所管辖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

启示:严刑峻法是针对食品安全犯罪最好的震慑。

食品信息如实传达给公众

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毒?合成色素对人有何影响?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都有一些“有争议”的食用成分是“允许使用”,但是强制生产者如实标明是否使用的信息。

例如令国人感到恐慌的食品添加剂,在美国等国家允许使用,但食品添加剂本身必须是合格产品;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必须如实标注。

主管部门的立法与执法目标,不应是“决定什么能吃”,而是保证把食品的“科学信息”如实传达给公众。

在国外,随意传播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可能违法。美国13个州通过的《素食者诽谤法案》,媒体和个人不能随便说食品有问题,除非有非常确凿的证据。

1996年,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她的谈话节目中和素食者评论家霍华德·莱曼作出对牛肉可能感染疯牛病的评论。随后他们被养牛农场主和食品加工商起诉。

虽然最后陪审团认为奥普拉和莱曼的评论并不对养牛人构成诽谤,但奥普拉仍然支付了近千万美元的赔偿。

篇10:区质监分局食品监管目标责任书

一、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切实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努力提升食品质量水平。

二、认真宣传贯彻国家《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保证辖区内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三、积极为企业做好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保证在取得生产许可资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

四、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质文章版权归文秘114网作者所有!量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为食品企业建立完善的纸质和电子质量档案。

五、建立食品企业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并严格按巡查要求进行定期巡查,重点巡查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以及与保证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确保企业生产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六、认真对企业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材料加工食品。

七、加强对企业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在用仪器设备通过计量检定。

八、积极帮助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

九、加强对食品的包装材料、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安全进行检查,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

十、在监管中严格把关,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出厂产品检验合格,保证产品标识标注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志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监管分局责任人签字:局领导签字:

篇11: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探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调研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立国之本、为民之道。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从源头管好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日前,****质监局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研究探讨把经验上升为制度,为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一、经验简要总结:

一是摸清了监管对象、底数,使监管有的放矢;

二是通过深入宣传发动,有力地推动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协调,股室联动,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奖罚分明,使各项监管始终置于有力的领导并得到广泛的重视;

五是加大行政执法的处罚力度,保证监管活动取得实效; 六是转变工作作风,促进监管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巡查作用,分片分类监管,增强监管有效性,利用建立的企业质量档案信息资源,将辖区内食品企业进行分类,参照食品准入要求,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名牌产品企业、获证企业等质量管理完善,经济效益好的规模型企业,重点搞好

服务工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对一般性的小型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和重点服务双管齐下的方法,服务到位。对于这些企业,确保监管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是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二是通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处理。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承诺书和签订责任书制度,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提交食品安全责任书,并与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不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伪造食品标志、冒用食品安全标志、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等,要努力完善食品举报奖励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

三是严把食品质量检验关,食品质量生产原料关,食品质量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特别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从源头把关。同时增强质量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重点产品进行跟踪、抽查、对比其质量变化,从中摸索规律,积极探索食品质量监管思路。

四是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到位,这个环节最容易出问题,食品监管人员做到务实不怕麻烦不图省事,要求重点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企业质量抽检档案,对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对企业的出厂检验和各

类台帐严格把关。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五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和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共同讨论、研究工作方案,布置监管工作。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建立了区域监管责任制,按照质监总局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监管体制的要求,分片划定监督重点,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把全旗划分13个责任区,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并签订责任状。

三、今后探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方向:

一是建立完善食品质量源头监管制度。制订出台以食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为重点的各种制度,包括建立健全兼职质量监督员制度,完善质量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假窝点、严重涉假企业和无证生产加工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产品质量状况定期分析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报告制度,建立企业法人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制度等制度。并把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有效地落实监管制度与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和实施这些强化

食品生产源头质量监管的若干制度,提高了食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制定质监系统生产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性文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

三是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报告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将食品中全部添加物质的种类、用途、用量等情况向质监局登记报告,并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四是有条件的话要启动食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把获QS证书的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电子监管网推广目标,通过电子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有效监管,促进食品质量水平的稳定和提升。

五是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日常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验收,同时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证。通过明确责任及经费落实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成为政府常态化的工作并切实得以落实。

六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行为并促其发展提高。我局把肉制品、奶制品作为监管的重点,以后要借助协会力量促进行业产品质量全面提高,进一步规范生产,提高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质监局

篇12: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

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市质监局和县食安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工作职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监管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履职到位。现将我局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工作和下半年食品监管工作计划总结

汇报如下。

一、以来食品监管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根据省、市局、县政府打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和庐食安委〔〕3号文件精神,我局立即行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狠抓落实。制定了《庐江县质监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重点整治的范围,明确了人员分工、任务分解、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事项,对各项工作内容、考核评分标准进行细化。

确定辖区内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集中整治,特别是对量大面广、季节性强和高风险食品的监管。我局确定了高风险重点食品生产企业作为监管的重点,对其实施高频次的检查、巡查,使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摸清企业底数,实行动态管理。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单位147家,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8家,小作坊1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监管,并按规定建立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及时调整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三)实行食品安全监管区域责任制。为切实做好全县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的源头监管工作,解决好监管工作量大,人手少,任务重的突出问题,我局将庐江地域分成庐南、庐北两个监管区域,将机关业务股室和稽查队人员编成两个监管组(庐南监管组和庐北监管组),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企业、定责任的监管模式。

(四)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及中、高考前的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95家。

(六)根据企业产品的风险程度和企业规模不同,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及时开展巡查、定检和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每月下达食品加工企业巡查计划,月底严格考核。截止目前我局共巡查食品企业115家(次),抽检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65批次,涉及米、面、油、调味品、白酒、黄酒等10大类。

(七)认真做好食品添加物质使用登记工作,确保食品添加剂和添加物质按照规定添加。全县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均按要求进行了使用登记。

(八)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网站、报刊,“3&8226;15”等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共印制和散发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5000余份,对食品生产企业下发了庐质食〔〕12号《关于落实国家质检总局的通知》;制作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展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增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和谐局面。

(九)开展食品企业帮扶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同时做好新标准的宣贯工作,帮助、指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合理布置车间、设备,建立化验室。今年以来已经为29家换发生产许可证企业编制、修改申请书、质量手册等材料,指导企业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及时收集、汇总、分析食品监管信息,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合理化建议,为监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十一)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水产品、茶叶和含乳企业使用的奶粉等专项检查。检查茶叶生产企业5家,水产品生产企业2家,含乳食品企业2家,均没有发现明显违法行为。

(十二)协助上级部门对相关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上半年国家级监督检查企业2家,抽取样品2组,省级监督检查企业6家,抽取样品7组,样品检验均合格。

二、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监管经费尚未全部落实到位。《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在食品企业抽取检验样品检验不得收取检验费,且需要购买样品,作为监管部门只能依靠当地政府给予解决,今年到目前为止政府只给了很少的一部分监管经费,这笔监管经费早已用完,还有绝大部分监管经费没有着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监管人员少,工作任务多。由于监管人员数量有限,监管工作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下半年食品监管工作计划。

上一篇:2010年湖南农村信用社考试真题下一篇:联想的企业文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