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

2024-06-22

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共14篇)

篇1: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

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总结

进入疾控中心以来,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职工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本次“四风”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主题,通过与成员交心谈心,对自己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进行了彻底的反思,现将本人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方向向各位同志们作简要的汇报。

一、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思想上对本职工作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很好得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实务紧密结合,只顾忙于一些具体工作,自觉主动学习钻研系统得少,直接导致在工作中,对课题上碰到的问题难以尽快处理,客观上造成了办事效率不高。

2、日常工作中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对处事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日常与业主及主管部门交流中,总认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好的就行了,却对沟通问题的方法欠缺考虑,直接影响办事效率。

3、在工作要求上标准不够高,满足于干完成,求数量与求质量没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但返工修改较多。

4、在工作创新上,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满足于领导叫干啥就干啥,积极主动性不够强,缺乏创新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年轻人那种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缺乏灵活机动,过于死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理念没有贯彻始终。

5、日常生活中学习还不够,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了逛街与娱乐上,自觉主动挤出时间学习不够,对本专业相关理论及政治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不够 注重,使自身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加强学习,特别是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进一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紧密联系群众,调整心态,制订可行计划,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厉约束自己,时刻警示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工作中遇事处理不果断、不细致等问题,工作中、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克服松懈心理,树立生活、工作目标,化劣势、失败为前进的动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永远保持自己积极肯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点。

三是要立足于工作进步和自身全面发展,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管理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学习代科技和岗位专业知识,良好地完成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生产任务,争创岗位专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好工作、多出成果。进一步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措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高素质的完成本职工作。

篇2: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

昨天,我们管理科学支部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在会上我针对自己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在这里我需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使自己看到了存在的缺点及产生的原因,努力做到自我检查,以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目的。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

1)系统地学习理论方面比较欠缺,大二下的学习压力明显增加,但这不能成为我没有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借口,这学期自己挤时间去学的自觉性比较差,导致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散乱。对于时政新闻也只是简单的浏览,两会的报告虽然去听了吕校长的报告,但是仍然还是不够关心我们社会的发展,目光不够远大,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把握,更不能好好的将那些理论知识中国化。

2)群众基础不够牢固。作为一个学生我首先应该扎根于班级当中。自己这学期在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特别是跟男生之间的交流,在工作上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时刻保持冷静的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思想及工作情绪。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做的不好的地方,更是一个党员学生干部的大忌。

3)思想观念仍需解放。本人这学期努力的去转变学生会本部门的职能,希望能够更好的服务各团支部。但在工作中多数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做到想领导之未想,超前思考,提前预测,工作的全

局性、前瞻性还不够,并且在与团支部的沟通和院系老师之间的沟通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出现过班级团支部不理解院系老师的意图,在部门发展上,我应该也鼓励干事自己去敢想,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团组织生活的改革和部门的进步中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和党支部的沟通也不够,组织部的工作涉及团建,而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要求我们多跟各党支部沟通,这样才能在发展新的党员的过程中做到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为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对理论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没有自觉地行动。也正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的指导,才使自己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也因此自己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同时始终认为自己事业心比较强,只要不犯错误,思想是不会变到哪里去,尽心尽职地做好工作就行了,因此,也就放松了学习。

2)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解不深、不透。一切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己在这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自己的群众基础还不够扎实,有一些模糊认识,有时觉得在实际工作中,在具体行动上难以准确把握,没有完全做好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3)思维方式不够科学。在分团委书记和副书记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还有问题。比如没有熟练的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工作忙时,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在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主要和次要的关系的能力上还有欠缺。

三、努力方向

1)通过自查自纠,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学习的危害性。今后我会在老师的号召下好好的从党史一步步看起,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二是要关注时政新闻外,还要多思考,对自己周围的正是社会环境和中国的时政新闻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样才能持一个更正确的观念。

2)深深扎根于班级,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干部良好形象。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各团支部的声音,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同事统筹安排及时与党支部和院系之间进行沟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并及时的让院系知道各支部团建的发展状况。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坚定胜利的信心。

3)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思维去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今后还需要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解放自己的思想,在部门发展上能够看得更远,在院系的团建工作上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为院系的建设减少一点困难,处理问题是更好的统筹兼顾,把握好主次,这样才能培养更好的部门接班人,在之后组织部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

篇3: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

说起中国当代的人文语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这起文化事件始于上海学术圈,后波及整个知识界,参与者们围绕“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失落”、“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等议题展开热烈争辩,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多年后,发起人之一的学者王晓明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认为这次讨论的一大成果“就是促使知识分子将注意力转向对当代中国社会真实状态的研究”[1]。他指出,这次讨论虽然范围广,但并不深入,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有很多的意气用事,很多的借题发挥”[1]。当然,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扩大影响的背景下,这些宣泄不仅必要,更有一定的启蒙作用,无可厚非。事实上,这次讨论的确产生了许多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有价值的真知灼见。然而,若能对我国人文传统脉络进行爬梳,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人文资源,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部,实现两者的对接和互补,则结果可能会更有建设性。在这方面,赛义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刚在国内出版时,有论者指出,赛义德所言不明,他的人文主义“时刻处在一种游离的、流动的、不断变幻的状态”[2]。但事实上,赛义德的人文主义是有坚实依托的,这个依托就是语文学。语文学类似于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训诂学,致力于古代文献手稿的解释、评注和考证,以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和重建原始文本。赛义德深谙语文学要义,强调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主张进入文本的历史情境,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真正把言词作为一种“表述”研读,将阅读作为一种抵抗习见和模式化的有效方式,以此将文本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或不完整的、或被遮蔽的、或被歪曲的东西泄露出来”[3]P69。赛义德所论的人文主义,就是“以语文学为切入口,在对文本语言的词源学分析基础上,使语言回到所附着的和所涉及的社会语境、民族历史中,最终对自身所处时代的种种事实进行质疑、批判和敞开”[4]。正是在语文学研究方法的指引下,赛义德创作出了《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这样的旷世奇作,深刻揭示了文化表象背后的权力机制和意识形态运作,引发了西方人文研究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赛义德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洞见,他对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吸纳和融通是一个重要因素:他的语文学理念扎根于古老的阿拉伯-伊斯兰教义,又滋养于维柯、斯皮策和奥尔巴赫等西方哲人的思想甘露,最终自成一格。纵观我国学者对人文精神的探讨,更多的是论及当下,较少关注传统,这实在是一个缺憾。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其中的一条重要线索便是融天、地、人为一体,集对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的关怀于一身的独特人文景观及气象,如何理清这条人文传统的谱系并以其观照当代中国现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理应是我们研究赛义德人文思想的立足点。

那么,传统是否就是金科玉律,就应该不加深究地完全服从?换言之,人文精神是否完美无缺,没有瑕疵?至少从“人文精神”大讨论来看,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在那场讨论中,人文精神被赋予无上地位,成为绝对的精粹。只要谈到“人文”,其对立面必然是商品、市场和物化,就应该加以摒弃,这种唯“人文”至上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德国有康德、歌德和席勒这样的人文大师,却最终走上了法西斯式的集权主义;法国虽有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等启蒙大家的润泽,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还是付之东流。在我国的传统人文思想中,也有不少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偏见和歧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正视的。赛义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不盲从传统,而是从现实和当下出发,对传统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指出:“人文主义无关乎隐退和排斥。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东西……可用于批评性的审查。”[3]P26赛义德认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的主要任务,是以人文主义的名义对人文主义展开批判,释放被人文主义抹杀和压制的东西。他反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不再让自己把人文主义当做一种自鸣得意的方式,而是一种不确定的历险,进入差异,进入另一种传统,进入那些需要在一种比迄今为止赋予它们的语境更加广阔的语境中得到新的解读的文本?”[3]P64为此,他对阿诺德、白壁德和布鲁姆等西方经典人文主义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考察,揭示他们人文立场的盲视和弱点,使他们的思想成为建构一种全新人文主义观的起点和有机组成部分。尽管赛义德的言说语境是美国社会的现实,但其反本质主义的自我批评是有一定普世意义的。传统是立家、立国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但若不加检视,过于想当然,那么任何传统都将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一种障碍。

如果说继承传统是人文批评的起点,质疑传统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的话,那么它的落脚点在哪里?人文关乎理念、关乎思想,但并不止于理念和思想;假如人文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那么再高声的疾呼,再犀利的文字,都是空洞无物,没有实际作用的;人文精神要真正成为一种惠及大众、泽被万方的“精神”,就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这就涉及知识分子和人文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拥有深厚人文传统的德国会出现纳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分子的不作为,他们专注学术,净化心灵,锤炼思辨,却忽略了最大的学问——世道人心。赛义德在《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的开篇就指出,他所谈论的人文主义不是一种泛泛的人文主义,而是作为一种“批评实践”的人文主义,“这样的人文主义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动荡不安的,充满了交战状态、实际发生的战争和各种恐怖主义的世界里,作为知识分子或者人文学科的学者——教师应该做些什么”[3]P2。赛义德不仅著书立说,而且走出书斋,融入社会:他曾担任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独立委员达14年之久,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奔走呼吁,努力践行自己的人文承诺。他的传奇一生深刻说明,人文主义不仅关涉形而上的精神诉求,还有形而下的物质关怀;要实现人文精神的真正普及,有赖于知识分子的积极入世。当然,如何入世,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那么就可能适得其反。也就是说,在作为普遍的人文原则和作为个体的人文实践之间,必须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一旦逾越,人文则可能会出现偏差,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教训[5]。如何在积极入世和沉思默想之间权衡,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人文命题。赛义德就很好地掌控了这个尺度,他虽然支持巴解组织,但时刻保持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格独立和批判意识。

“人文精神”大讨论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这期间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都发生了大的变化,假使当时的思想撞击是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知识分子和人文工作者身份认同焦虑的一种外化,那么在全新的语境中,如何追寻和反思自己的人文观?客观地讲,与二十年前相比,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说赛义德在《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中提出的人文构想是基于冷战结束和“9.11”后美国社会现实的变化的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五花八门的“后”学和“新”学大行其道,浅阅读和快餐文化日益成为主流,以娱乐大众为导向的戏谑和嘲讽渐趋成为时尚,我们的人文事业何去何从?赛义德的所言所为的确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却不能提供答案。要找到这个答案,最终还要靠我们自己不断求索,靠我们对自己的深刻洞察。现在看来,与其纠结于中国是否存在人文主义,不如在中西人文观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积极探索互补的空间和资源。只要我们能够切实行动起来,守望传统,立足当下,与时俱进,坚守自己的人文理想,探讨和解决事关人类生存福祉的实际问题,那么答案就已经在我们心中了。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为啥“人文精神”大讨论不该忘却[N].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4162972.html.

[2]思郁.萨义德:如何重构人文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9.13,14.

[3]萨义德.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4]粱鸿.回到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人文主义态度[J].南方文坛,2011,(5):11.

篇4:媒介生活批评与技术政治反思

不妨说,蒋原伦积十几年之功,创造或者说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媒介批评”,构造了一种“媒介生活批评”。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诸多社会批判学者通过反思“二战”揭示大众媒介的弄人弄物。虽然本雅明等人坚持大众媒介“解放”了民众的话语权,但是,马尔库塞诸人还是坚持对于技术理性和技术意识形态的彻底对抗。所以,就连本雅明也不得不承认,电影这种新媒介可以将“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景观呈现给观看者,也就自然生成了服从、敬仰和崇高的幻觉。于是,媒介批评的政治维度借此确立:媒介是如何造神的?大众媒介在何种意义上“创造”我们的经验,从而掩盖我们的真实处境?

在《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一书中,作者提出,大众媒介在构造我们生活的“意见环境”,它总是将“存在就是合理的”作为其意义生产的根本法则,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围困性力量,令公众只能通过大众媒介的价值图景来建构自己的视野。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蒋原伦逐步深入地分析近十年来中国大众媒介文化的各类现象,以此凸显现代技术媒介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倾向于将大众媒介阐释为一种应和公众心理,创造现代神话的指引性力量—这类似美国学者里斯曼所强调的“他人导向社会”的基本图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靠观察他人的生活来确证自己的生活,并形成“他人导向性格”,“他人导向性格的人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导向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追求过程本身和密切的关注他人举止的过程终其一生不变”。显然,我们不难想到,他人导向的人与大众传媒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关联。大众传媒承担着他人导向的人们的“导师”的角色。正是通过大众传媒,众多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才会产生共同的导向性经验。简单地说,大众传媒有可能成为他人导向的人的一种与他人共同的途径和基础。但是,蒋原伦的“媒介神话论”与里斯曼的思想的不同之处乃在于,他更强调大众媒介的引导性,而不是突出公众的需要。作者显然秉承了鲍德里亚的思想,认为“公众”的需要是被制造出来的,同时也被掩盖;所以,大众传媒的复杂性神话并非一味地发挥卡里斯玛式的感召作用,更多的是大众传媒在资本和社会意识之间寻求平衡点的“自动化生产”(我用“自动化生产”来描述蒋原伦对大众媒介造神活动的阐释,乃是为了更多地凸显蒋原伦“批评媒介”的思路)。所以,按照作者的逻辑,无论是拉家常的众多明星访谈节目,还是折腾明星的大跳水、大奔跑等,都是“造神”的运动:观众可以在访谈中找到“标准生活”的参照,也会在“大跳水”等建构激励自我的幻象。

显然,蒋原伦的媒介批评首先致力于发现大众媒介的政治无意识,而与国内学界流行的“媒介阴谋论”—认为媒介被特定利益集团有效操控,“媒介良心论”;认为大众媒介应该建立一种良好的道德素养意识,“媒介管制论”;认为大众媒介乃是党团的传声筒等观点有了核心的差异。他提出“媒介造神”、“媒介价值速朽”,重申“沉默的螺旋”主张,乃是强调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和政治意识的自我矛盾与非自主特点。他一方面指明大众媒介具有自身的运作特点,从而往往不能被真正操控,常常会自我颠覆;另一方面,他又提醒我们警惕大众传媒的政治无意识总是会蒙蔽真实的经验,从而让人们陷入盲从和同质。

正是因此,蒋原伦的媒介生活批评并没有陷入传统媒介批评的窠臼,而是重新定义了媒介批评。作者的媒介批评也就超越了对媒介、技术和观念的简单批判,而是立足技术社会和媒介社会这个大的背景,对媒介技术时代的生活进行反思和批判。而结合中国的媒介现实,突出中国的媒介文化现象,成为蒋原伦媒介批评的亮点。

简单说,该书作者并没有仅仅从道德和文化角度批评媒介文化,而是从大众媒介时代的中国社会这一视野出发,反思我们的生活。从批评媒介到反思技术社会,这令蒋原伦的媒介批评具有了高屋建瓴的哲学力度。他在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媒介中的生存状况时提出,媒介文化事实上乃是一种“话语性”的文化,可以超越符号的排他性,形成一种新的话语融合与冲突;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令“生活新闻化”,也就是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话语控制,实现“媒介—生活”的新景观。

作者一方面在批判技术,另一方面也在鼓吹技术,其核心的主旨乃在于如何辨析现代人生活自身的真实意义。所以,他提醒我们注意到,今天的媒介批评,乃至文化批评,首先应该理解从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转变的大趋势。所谓“技术的艺术”,在作者那里,也就不仅仅指的是艺术形式被技术所“垄断”的后果,不仅仅是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而是如何表达生活和我们自身的生命处境的方式。简单说,蒋原伦批评的意义乃在于,他通过关注所谓“艺术”的技术化,乃是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表达和被表达的媒介化。他不仅将艺术看作生活表达的核心形式,而且是典型形式。所以,作者认为,应该从“技术的艺术”流变的角度来观察这个社会,因为这个社会早已经因为技术的统治,而时时和处处变得像是“艺术”。

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批判反思,建构了与他的主张不同的一种批评景观。也就是说,蒋原伦一方面主张媒介自动化,主张媒介的政治无意识;另一方面,他却更愿意在批评实践中发现主导这种政治无意识的内在力量。在分析现代社会的媒介造神运动时,他一边引用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一边不忘记提醒我们罗兰·巴特神话理论的缺陷,即罗兰·巴特只是意识到了大众传媒创造了明星、服装、士兵和国家的神话,却没有意识到传媒文化本身就是“当代社会的巨大神话”。因为媒介文化看似只是简单迎合公众的心理需要,却内在地成为“物质社会”的神话形象。换言之,人们在维纳斯那里看到了一个希腊神话的时代,也在媒介文化所倡导的豪华奢侈与富丽堂皇之间领略了现代神话的主旨。媒介文化就是现代人的神话,正如希腊神话是古代社会人们权力欲望、人伦需求和意志幻觉的体现一样,这个现代神话也是现代人的物化欲望的明证。

在这里,蒋原伦从批评媒介的“造神”,到醍醐灌顶地提出现代技术社会时代,“媒介文化就是神话”这个观点,较为完备地完成了他的媒介批评的新定义。同时,蒋原伦也将媒介批评进行了有效的“落地”:对于媒介文化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于当下社会物化现实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样,对于当下物质社会的批判,也无法避开对媒介文化的政治功能的理解和把握。

当人们面对强大的媒介文化的围困的时候,蒋原伦理所当然地反思媒介的造神能力;而当人们面对诸多学者将媒介批评当作简单的政治批判或道德指责的时,蒋原伦就不得不强调媒介文化生产的“非自主的自主性”;而这几年来人们把社会的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媒介政治的时候,蒋原伦则深刻地走到了自己主张的反面,提醒人们注意媒介就是神话,是现代社会物质欲望的“神像”。

不妨说,当人们粗暴批判的时候,他提醒我们理解;而当人们过多“理解”的时候,他替我们批判。与其说蒋原伦是在写自己的媒介批评,毋宁说他是在探索媒介批评的未来。

(《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蒋原伦著,新星出版社二零一四年版)

篇5: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2年一年来,本人能够服从组织安排,本着团结互助、谦虚谨慎的工作原则,与班子成员相互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精神,结合本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按照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对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按照党章的要求,回顾一年来发现自己在思想认识、工作技能、工作业务能力等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现将本人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方向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学习意识不够。在工作上,我的工作方法、方式、效率并不是最好、最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少主动向别人请教更好的工作方法、方式、工作经验等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工作方法不够恰当,不够策略,工作标准要求不够高。思想上,对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了解太少,特别是对系统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注重。了解国家时事政策欠缺,工作忙没时间那是借口,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我在学习方面意识不够。对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没有把学习意识重视起来,结果使得知识面不够宽广。

二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也没能更热情更主动地关心群众,与其他同志交流不够,没能热心地帮助周围的同志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分析以上的缺点,全面总结之后,我认识到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给自己定的人生目标与工作标准要求太低,在工作上感到有些放松,在心理上没能好好反思自己,对自己的缺点认识不够到位。归根结底就是人生观模糊问题,对许多事物都存在模糊意识,对社会发展没有准确认识,对客观问题的存在没有正确的分析,也是自己不注重学习的后果。鉴于以上的各种缺点与不足,计划在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中。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向各位领导及老同志们学习宝贵的工作经验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要向书本和网络学习各种理论应用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来提高自身素质。因为学习是一切才能之源如果不加强学习,就无法跟上当前的社会发展而会被淘汰,所以今后一定要注意在工作岗位上、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篇6: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对个人来讲,是重要的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就我个人而言,有优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这一次,我就自己以下两方面情况先做自我批评:

1、理论学习方面缺乏学习主动性。工作比较忙,但是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可以作为不学习的理由。在思想上需要加强政治认识。

2、工作方面,工作方法简单,对待问题思考的层次不够深;有时候粗心大意不够注重细节,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工作的标准要求不够高,干些工作就有满足感的倾向;只满足于干完成,没有把工作做成精品的意识。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加强学习。再忙也要抽时间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两学一做”要求的内容,进一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厉约束自己,时刻警示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工作上的不足,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永远保持自己积极肯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点。

三是要多与领导和群众沟通,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与合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篇7: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二,支部组织生活缺乏规范,支部成员没有归属感。支部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支部活动较少,并且没有定期的组织活动,平时让大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活动较少,相对的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就少,这样组织生活就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中,很难给大家一个组织大家庭的氛围。

第三,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党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党员应该是先进的代表,所以必须要求党员具有很高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积极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还不能完全做到带头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在活动中能够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及其应该履行的职责。

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组织生活的形式化,主要原因还是活动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大家的参与度。活动的创新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头脑风暴等挖掘大家的创新能力,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

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无论是什么活动,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活动的作用。

第二,规范党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让大家对近期组织生活进行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下一期的组织生活。在各项组织活动中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预期目标。组织生活不要一味的迎合上级布置的任务,注重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各项贴近大学生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各项材料的保留,这样在上级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材料整合就可以了,无需为了活动而活动,不仅实效不好,而且材料难以组织。

第三,提高党员素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党组织增加大家共同学习的次数,另一方面党员自身注重素质的提高。党组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探讨等。党员自身则加强自身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让党员学会从我做起,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文化活动中身先士卒,提高自己的同时就是提高别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创新意识

一要组织他们学习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他们明确工作方向,对发展党员的指导方针、工作重点、党员标准及有关政策有较深的理解;二要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党务知识,如发展党员工作的业务知识,使他们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操作方法;三要组织他们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如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等,使他们学习和掌握较多的科学知识和工作方法。

2、把党建工作真正纳入工作日程

篇8:正确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武器

一、端正态度, 明确认识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 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该只做一个起码的够格的党员, 而应该做模范的共产党员。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共产党员在长期的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培养各方面的修养, 包括理论修养、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 还包括艰苦奋斗工作作风的修养, 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 以及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修养。这其中有一条重要内容, 就是坚持党内团结,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1. 要充分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演讲中就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 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在延安整风中, 毛泽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整风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在党的七大上, 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并且强调指出, “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后, 鉴于党执政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 党的八大党章明确规定, 党更加需要向党的一切组织和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 更加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多次强调, 要恢复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因为批评与自我批评, 既是由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保持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重要武器。这个性质, 就是我们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新形势下, 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在心中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牢固确立这一宗旨, 才能具有坚强的党性。

2. 要充分认识到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人是一种精神动物, 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低之分。精神境界低的人, 气量狭窄, 视野短浅, 胆小怕事, 对他人和自我缺乏批判和否定精神。精神境界高的人, 心胸阔大, 志向高远, 气势如虹,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必要时都敢于说“不”。一些人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生锈, 其重要原因是精神境界过于狭窄。他们患得患失, 生怕批评自己失了面子, 丢了尊严;批评别人伤了和气, 少了人缘;批评下级竭了“载舟之水”, 弱了群众基础;批评上级犯了做官大忌, 断送事业前程, 因而明知自己有缺点, 别人有错误, 也不敢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这些人之所以精神境界低下, 根本原因是其人生站立点太低, 就如契诃夫小说中的套中人一样, 整日把自己装在个人利益的“套子”中, 小心翼翼, 谨言慎行, 千方百计进行自我保护, 唯恐一言不慎, “给自己惹下乱子”。“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说的就是提高人生立足点的重要性。因此, 那些不敢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的同志, 必须把自己的人生立足点提升得高一些。应少一些自私自利的想法, 多一些忧国忧民的情怀。当前, 共产党人提高精神境界, 最根本的途径, 就是应把个人的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 统一起来, 用中国梦的崇高理想陶冶情操, 拓展提升人生境界。唯其如此, 才能忘怀个人得失, 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同党内包括自身存在的一切不符合党的原则的现象和问题作坚决的斗争。

二、坚持原则, 讲究方法

在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时, 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准确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性,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原则问题不退让, 枝节问题不纠缠, 维护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性;要严于律己, 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 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 努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 团结同志, 推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有的放矢, 增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针对性。

我们党历来主张, 对任何一件事物, 做任何一项工作, 都要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这也是开展好批评自我批评的前提。因此, 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前, 每一名党员都应该以党章为镜, 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和改进作风的要求, 客观地查摆自己和他人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 认清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带来的后果与危害, 从而明确整改努力的方向。如果事先不调查, 不分析, 在开展批评时, 就会出现主观臆断或漫无边际的毛病, 轻者会使被批评者产生反感, 重者则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工作的开展;自我批评也会蜻蜓点水或只谈一些不疼不痒问题, 或谈一些诸如“工作方法简单”、“说话不分场合”等“不能算是优点”的“缺点”, 触及不到灵魂深处。如此这般, “镜子”也没照好, “衣冠”也没端正, “澡”也没洗干净, “病”也没治彻底, 也就失去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 影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效果。

2. 热情诚恳, 增强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个良好的态度和善良的动机。尤其是批评别人, 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 有多少就说多少, 不夸大, 不翻旧帐, 不纠缠细枝末节, 分寸得当, 刚柔适度。尤其是对平时自己看不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 更要诚恳地指出其不足, 加强感情的交流, 以诚动人。只有对方感到你是真情实意, 才能向你启动心扉, 达到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 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对于自我批评, 也要实事求是, 不要自己给自己上纲, 更不要避重就轻, 而应该从思想深处找根源, 重在接受教训。特别是领导干部, 在开门搞活动中, 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 对一些群众语言犀利的批评, 不要认为是故意让自己出丑, 不能“记恨在心”, 更不能“秋后算帐”。否则,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 做不到“感人之心, 莫先乎情”, 或是乱扣帽子, 或是一团和气, 或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不仅不可能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 而且有悖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3.平等待人, 坚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应该是平等的,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特殊的人和事, 资格老的也决不能以大压小或以强欺弱, 级别和职务高的也不能以势压人或以权压人。普通的党员群众, 也不要认为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人微言轻, 也不要把领导干部真诚地征求意见看成是“走过场”、“摆样子”。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 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之间都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 使大家有话讲在当面, 不搞自由主义。要主动与基层群众交朋友, 主动征求群众意见, 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要在自我剖析、广泛谈心、民主评议的基础上, 按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借机泄私愤, 更不能借机整人。对确有问题而又不能认真进行自我批评, 或讳疾忌医、拒绝帮助的, 主要领导同志和上级要及时指出, 促其改正。领导干部对下属的批评要做到以诚相见, 以心交心, 真正体贴下属, 帮助其解开思想疙瘩,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篇9:批评的最大尺度是民主的最低要求

“沙利文案”的案情并不复杂。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名为“关注他们的呐喊”的广告,广告描述了美国南部地区肆虐的种族歧视现象,不点名地批评了当地警方打压民权人士与示威学生的行为。但是,由于审查者把关不严,广告部分细节失实。事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在当地法院起诉了《纽约时报》,法官判令时报作出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纽约时报》不得不上诉到最高法院。

1964年,大法官们以9票对0票,撤销了下级法院的裁判。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如同官员格尽管理社会之责”,因此,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

这一判决,不仅推动了美国新闻界真正担负起监督政府、评判官员的职能,跃升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甚至仍然影响着当代美国社会。比如今年3月份,影响巨大的“斯奈德诉菲尔普斯案”以及去年让奥巴马总统暴怒的“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大法官们受该案例的影响,最终都坚定地捍卫了“言论自由”。

事实上,“《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不仅仅是美国司法史上的经典,也一直是中国大学新闻系和法律系课堂上无法跳过的经典案例。而时常为中国的“跨省追捕”行为、官员“诽谤之诉”而困惑的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何帆,在重温这场经典诉讼的过程中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于是,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引入国内,并且拟定了一个更加符合国情的书名《批评官员的尺度》。

而这本《批评官员的尺度》讲述的,正是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有关的故事。但原作者安东尼?刘易斯显然不只是就事论事,这里除了他对“沙利文案”的深度剖析外,还有他对美国百年言论史的梳理,以及对此的反思和建议,比如他就对一些媒体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帜对个人尤其是明星的私生活进行“八卦”报道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如果能更进一步,对照当下的社会现实,我们会发现,“《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所引发的争议和问题,在当今中国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例如,这几年,常有演艺、体育界人士以隐私、名誉受侵为由,将媒体诉至公堂,但诉讼请求却大多被法院驳回。各地法官阐述判决理由时,非常偏爱使用“公众人物”这一说法,但“公众人物”的定义却不明确。而如果不提出标准,就没有标准,这可能就会造成法律的偏颇。

平心而论,这本书只能算是一本通俗读物,尤其是对法律专业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本“花边小册子”。然而,在我看来,它的作用不在于它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言论自由史,以及满足了我们对美国最高法官和大法官们的“八卦”心理。而在于它让我们知道,,任何民族、国家和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会犯错,也会犯错,但只要它有认识错误的勇气和改错的胸襟,就不失伟大,不失光芒,依旧能够赢得世人的赞美。

由此,我便记起了书中布兰代斯的一段名言:……建国先贤们承认,有制度存在,自由有违法风险。但他们也清楚,社会秩序不能单靠惩处违法来维持;禁锢思想、希望和想象会招致更多危险;恐惧会滋生更多压迫;压迫会引发更多仇恨;仇恨必将危及政府的稳定。保障安全的万全之策,在于保证人们能够自由讨论各种困境及解决方案。纠正坏主意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出一个好主意。

篇10: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刘慧婷

一、存在问题:

1、学习上还不够注重,理论水平还不够高。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地挤时间学习还不够,闲时学得多,忙时学得少,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

2、对待工作的标准还不够高。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

3、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性不够强,创新还不够多。在工作中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够积极主动,缺乏灵活机动性。

4、在教学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不够好。

5、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自己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对群众的事没有热情主动地关心,与一些老师交流还不够。

三、整改措施

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还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今后要努力改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取坚持每天看半个小时的有益书籍、或看电视新闻、或听广播新闻,把这变成自觉的行为。

2、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开拓创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3、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仔细地研究,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地创新实践,努力探索头脑奥林匹克活动。

4、平时要多和老师们交流,要躲倾听老师们的想法和建议,要热情主动地关心老师们的大事和小事。

总之,通过学习,我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此为契机,不去强调客观,以高标准、严要求地从眼前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党员承诺的落实情况分析

刘慧婷

一、我的承诺:

关心爱护学生

热情努力工作

二、我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1、最明显的不足,应当是在面向全体学生时,无法实现分层教学,对于学习不能跟上节奏的学生,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方案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发展速度,因而,有些学生尽管学习的时候都听懂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找不到思路,还是不会解题。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不仅要加强小测和作业的批改,还应加强面批面改的机会,不能只让学生一对一的帮助。

同时还应该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与他们多沟通,多聊天,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2、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得不够得体

新课标提得最响的是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把它体现在课堂,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关键是能不能体现得体。在平时的听课中,讲课教师的课堂实施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课堂重视真正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快乐的获得知识。但有的小组合作确实流于形式。因为我是教数学的,我也试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收效甚微,也可能是我组织的不得体,或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使得自己处于被动局面,使小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应用的价值。

3、学生课堂提问者太少

篇11:民主生活会发言批评与自我批评

新学期开始以来,我系统总结了上学期在学习与工作上的不足,对照《党章》中的党员义务,党员修养,党员要求的内容,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会精神,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找原因:

一.存在问题

1.学习上投注的精力还不够多,理论认知上的水平也不足;

2.在学校部门中开展工作的积极性还不够强,对待工作的自我标准也不高;

3.对与自己关系不密切的事情不够关心,对老师同学需要帮助的情况也不敏感;

4.处理问题不够灵活机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二.改进举措

1.从思想上纠正错误态度,加强对政治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以提高吸收知识的效率;

2.提升业务能力,努力向在工作开展方面经验丰富,表现出色的同学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勇敢地寻求突破,将目光放长远;

3.平时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要善于倾听其他人的想法与建议,热情主动地与周围人进行互动。在紧要关头积极地伸出援手,甘于奉献,舍己为人;

4.在学习与工作中要大胆实践,敢于犯错,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

篇12: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

来西中环项目部已经一年有余了,在这一年来,虽然做了一些日常工作,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根据民主生活会的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四风”问题,结合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及作风建设,按照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对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自己思想、生活、工作等情况进行了反思,重点查找自己存在工作业务能力和生活不良作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业务知识比较少,执行工作上没有好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在工作上,我的工作方法、方式、效率并不是很快、很好、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少主动向别人请教更好的工作方法、方式、工作经验等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工作方法不够恰当,不够策略,工作标准要求不够高,虽然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但只求一般标准,有为干完工作就有满足感的倾向,从而导致自身的工作水平进步很慢,也没有创新意识,对没有遇到过的新困难新问题及时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思想上,对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了解太少,不能精通现场施工工序上的技术,特别是对现场技术上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注重。同时,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知识方面还很欠缺。很明显的事例就是前段时间,党的十八大已经顺利的召开,但在召开期间我并没有实时关注十八大的动态,了解国家时事政策,说工作忙没时间那是借口,这

一点就充分说明了我学习方面意识不够,对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没有把学习意识重视起来,结果使得知识面不够宽广。

2、工作责任心不强,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大家都知道在工程建设中都要以施工规范为准则,我是一名现场副经理,而我却对熟悉规范方面不太重视,这充分说明了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没有给自己注入新台阶的思想动力。还有我作为领导班子的一员,没有能及时在现场解决好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有着“差不多就行”的思想,这也充分说明我对自己身在这个职位对工作的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在自己的思想中仍旧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关系民生,而我身为现场经理没有及时去处理解决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还有就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职责以外的工作不太主动,有漠不关心的心理,对主动帮助其它部门同事工作做得不够。

3、沟通能力欠缺。我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在平时工作中,只管默默工作而不管与人交流,无论是在施工生产方面还是在现场安全方面,特别是与领导以及部分同志的沟通少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工作是大家一起干的,因与同事之间沟通不足而导致了与技术员之间的不协调,出现了有同样的重复性错误;对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够及时,出现了工作流程不闭合现象而返工和对现场人员的安排及机械调配方面,甚至会给其它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被动局面。

4、管理的力度不够硬。作为一名现场副经理,在施工现场对施工队的执行能力不够硬,不能很好的调动施工人员这样可能会对项目部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样就可能纵容施工队,更可能酿成不良的后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业务知识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不到家。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的片面性,缺乏对现场的管理和技术上的知识的深刻掌握,认为自己主要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没有处理好工作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在“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没能很好地学习、认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二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牢。有时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滋长了个人的主观意识,不能深入员工基层了解员工的难处。

2、给自己定的人生目标与工作标准要求太低。在工作上感到有些放松,在心理上没能好好反思自己,对自己的缺点认识不够到位。归根结底就是人生观模糊问题,对许多事物都存在模糊意识,对社会发展没有准确认识,对客观问题的存在没有正确的分析,也是自己不注重学习的后果。在工作上,对自己太过于放松,对待工作不认真,只是在现场但不能很好的协调好术、物资和安质等部门的工作,这就是缺少沟通。由于自己的性格的关系,在对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力度上还有很大欠缺。在思想上,缺乏自学能力,有时间了而不是学习一下群众路线和党的“十八大”等内容,而是把时间浪费在电脑上,从而导致了自己在思想上意识不强。

三、今后努力地方向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一是要想各位领导及老同志们学习宝贵的工作经验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虽然自己的工作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在工作经验方面还和各位领导相差甚远,以后要

做到“多动嘴、多动手、多动嘴”,以求自己能够有更大的进步。二是要多从书本中学习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建筑施工规范等,通过对理论和规范,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信自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三是要多学习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对党的“十八大”的学习和走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发现自己对政治方面的理解还相差甚远,所以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修养。因为学习是一切才能之源!如果不加强学习,就无法跟上当前的社会发展而会被淘汰,所以今后一定要注意在工作岗位上、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2、要严于律己、勤沟通、多交流。作为一名领导班子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及时调整并保持良好心态,改正那些不良工作作风与生活习惯,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多和技术上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现场技术上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头脑,合理去安排施工人员和机械的调配,做到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待施工队要硬起来,对待工作做到不行就是不行,不能商量,严格把好施工工序的每一质量关。在工作中要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争创岗位专业技术前端水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好工作、多出成果。进一步对照检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方向与措施,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

总之,通过在西中环这一年来的学习,无论是在工作中的学习,还是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学习,通过自己的深刻的反思,我决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称职的副经理。没有察觉的缺点,需要在与各位领导的进一步交流学习中发现和改进,也需要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与中肯的批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和大家一起在开拓中前进,在前进中开拓,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努力为项目服务,为公司争光。

篇13: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

一、深刻认识“批评难”的原因

(一) 历史原因

在过去的一些政治运动中, 我党由于没能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定性党内的主要矛盾, 用“左”倾教条主义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法, 而不是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矛盾, 搞“大批判、大批斗”, 伤害了一些同志, 让人们心有余悸, 使党内生活极不正常, 也给党的肌体造成了伤害。

(二) 现实原因

1. 患得患失, 不敢批评。

有的同志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遇事有担心、有顾虑, 总是先从自身的利益考虑, “怕”字当头, 缩手缩脚。相互之间喜欢互相吹捧、逢迎讨好, 上级护着、下级抬着。有的甚至遇到矛盾问题绕着走,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开口。这种不愿担当、“怕”字当头的个人主义处世态度是非常不好的。可见, 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勇于自我揭短, 正视问题, 是阻止不良倾向在党内蔓延的基本要求。

2. 圆滑世故, 好人主义。

有的同志片面追求所谓的“领导艺术”, 认为“多栽花, 少栽刺, 留着人情好办事”, 批评别人搞文字游戏, 话不磨圆不出口, 蜻蜓点水、避重就轻, 不痛不痒、不着边际地“和稀泥”, 甚至把优点的东西当成缺点来提, 溜须拍马。自我批评往往是先谈成绩, 然后逢场作戏地提出“理论学习不足”、“工作方法有待改进”等来搪塞, 进行吹捧与自我吹捧, 表扬与自我表扬。这种该劝阻不劝阻、该提醒不提醒的做法, 会使错误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错失改正错误的良机, 最终酿成大错, 无可挽回。“一团和气”, 没有原则的团结是伪团结。走形式、走过场是不能统一思想、分清是非、形成共识的, 没有分歧争论、观念碰撞只会使班子更加不团结, 有损班子的战斗力。

3. 讳疾忌医, 压制批评。

个人的意见至上, 自我感觉总是良好。听到批评就拍案而起, “老子天下第一”, 有了缺点错误设法掩盖、掩耳盗铃, 甚至推卸责任、怨天尤人。打着反对“整人”的旗号抵制正确的批评, 面似虚心, 实则心存芥蒂。极少数人对同事进行攻击责难, 把批评作为发泄个人私愤的大好时机, “了结个人恩怨”, 或者拉帮结派搞小圈子, 一批评弄得收不了场。再加上现有的制度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 还不能很好地保护批评者并对打击报复者进行处罚,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

这些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危害很大。“四风”蔓延, 与批评与自我批评“异化”有很大关系。它损害了党内团结, 使党组织涣散并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 助长了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深入解决“批评难”的对策

(一) 全面提高认识, 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一些党员干部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已经过时了, 因此敷衍应付。一些新党员、干部缺乏实践锻炼, 一些老党员、干部也需要温习补课, 常学常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 我国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困难, 在工作中难免犯错, 存在不适应的地方,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非常必要的。有没有认真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党不但要搞批评与自我批评, 还要认真深入下去, 不能走过场。批评者要开诚布公地提意见、讲问题, 一针见血, 不含糊其辞, 拐弯抹角;被批评者要知错就改, 态度诚恳, 只有这样, 才能使党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思想上的营养, 才能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实现党内自我净化、增强团结、促进和谐。

延安整风时期, 共产党人无私无畏、严于自我批评、胸襟坦荡、乐于接受批评。今天, 这些好传统却正在变味走调:“跑火车”、“打太极”、“搞装潢”, 把问题捂着, 把矛盾盖着, 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对自己放“空炮”、对同级放“哑炮”、对上级放“礼炮”, 这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少了认真的精神。事实上, 只有红脸出汗才能实现“四风”的祛除和作风的根本转变。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因此, 真批评就要在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二) 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带头打先锋”

领导干部绝不能成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中的局外人, 冷眼旁观,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带头以身作则, 为大家“树标杆、去顾虑、转认识”, 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克服庸俗的思想作风。事实上, 只要领导干部拿出真心, 努力形成既有纪律、又有自由, 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唤起大家的参与热情。

首先, 领导干部多找自己的失误和不足, 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诚恳深刻的自我批评, 主动“亮自己的丑, 揭自己的短”, 不怕“炮轰”, 要言必信、行必果, 知行合一, 而不玩说一套做一套的逢场作戏;对待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的错误, 也应该是这个态度。其次, 领导干部要放低身段、放下架子, 诚恳地接受其他同志的意见, 以实际行动让大家知道, 自己是欢迎批评的, 在听取批评之后会虚心改正。不管谁的意见, 只要有道理, 就应该接受并改正, 即使意见并不准确, 也应宽容对待。如果领导干部文过饰非、遮遮掩掩, 一言堂压制批评、老好人回避矛盾, “老虎屁股摸不得”, 一听意见就认为是挑刺、不团结甚至暴跳如雷、打击报复, 都会很大程度上挫伤大家的积极性。事实表明, 领导干部越是能担当就越有威信, 越是坦荡就越能赢得尊重和理解。只要领导干部以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胸襟开门纳谏, 就能够听到实话、真话, 就能够听到触及问题实质、触及思想深处的批评和建议。

(三) 完善党内民主, 努力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需要思想觉悟, 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在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中才能认真开展, 并且反过来推进党内的民主生活。切实保障和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对健康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至关重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主要措施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要健全并发扬下去。上级和上级机关的领导, 应该亲自参加民主生活会并且进行客观、事实求是的点评和指导, 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增进班子团结、提高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作用。

要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把能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纳入“德考”的重要内容来检验党员干部的党性, 巩固整顿“四风”取得的成果, 不断提高自我批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使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三、总结

“批评难”是党内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 只有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常性工作, 常抓不懈, 坚决反对打击报复现象, 支持坚持原则的同志, 才能大力弘扬正风正气, 营造“功过分明、积极向上”的氛围,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 要大胆使用, 经常使用。文章深入分析了“批评难”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破解“批评难”、如何提高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认识、如何抓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点环节和开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环境, 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批评难,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民主

参考文献

[1]李抒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永远不能丢[J].军队党的生活, 2013 (11) .

[2]曹文清.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N].内蒙古日报.2014-01-29.

[3]李抒望.批评与自我批评“走样变形”面面观[J].领导之友, 2013 (11) .

[4]查世纯, 吴勇.“批评难”现象的思考及对策[N].哈尔滨日报, 2013-09-30.

[5]本报评论员.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N].黑龙江日报, 2013-10-15.

篇14:批评与自我批评重在“批评”

批评比自我批评更需要勇气。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我批评可能很容易,因为揭露自己的伤疤,“伤心难堪”在自身,自我批评诚恳说明你对党忠诚、对自身负责、对工作尽责,体现出你的胸怀大度和为人谦虚,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但批评别人就不同了,因为是同事,你得顾及“面子”,也可能是领导,你得顾及“关系”,因此批评别人你得多一份心思,得揣摩别人心理,看别人脸色,说重了别人不愿意,说轻了组织不答应,所以得在遣词造句和火候掌握上仔细“拿捏”。可见,批评别人比自我批评需要更多的勇气,这份勇气来自于你的公心公事公办。只要是为单位建设考虑,为同志前途命运着想,批评别人就是在帮助别人,就是让同志少走弯路、错路和邪路,让单位建设发展少折腾,这于公家于个人都是非常利好的事情。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胸怀,就不会怕批评别人。所以说,敢不敢批评是党性和原则问题。

批评比自我批评更需要深度。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剖析总有说不到位、说不彻底的问题,因为就本质而言,谁都想找出、找全自己真正的缺点和错误,在克服不足中取得进步,但殊不知“不识庐山真面目”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符合情理,却不能一概以党性不强而谈论。这时,批评就要肩负起这个责任,要充分利用话语权,为同志拽袖子、竖领子,以对身边同志高度负责的心态,尽可能把该说的缺点说全,把该讲的问题讲透,让同志自省、自警、自励。要想为同志画好“像”,平时就要多留意、多观察、多交流、多总结,把身边同志的一贯思想想法与一段时期思想反映结合起来,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做到批评有理有据,讲评全面深刻,真正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和理论认识,批评就不会蜻蜓点水浮在面上了。所以说,能不能批评是态度和能力问题。

批评比自我批评更需要智慧。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批评不仅是一种工作形式,更是一种工作艺术。对同志身上存在的缺点,属于原则性的,如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动机不纯、过多考虑个人前途等问题,就要一针见血,毫不含糊,确保其政治立场端正、方向正确;属于工作方式方法的,如急躁情绪、统筹不力、计划不周密等问题,就要在肯定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不能以几点不足否定全部,应保护积极性;属于个人业余生活范围的事,如对外交往、老乡观念重等问题,有的可能是道听途说,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之间,就要善意提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既让同志坦然接受,又不至于使同志感到难堪,既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又要达到增进感情团结同志的目的,如何开展批评确实需要智慧,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揣摩、体验和积累。所以说,会不会批评是方法和方式问题。

可见,自我批评重要,批评更重要,因为有勇气、有深度、有智慧的批评才能触及灵魂最深处,真正点燃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增加“武器”的威力,增强民主生活会的战斗力和原则性。

上一篇:大学校长大学生毕业会上讲话稿下一篇:婚礼请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