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2024-04-18

中共中央(共6篇)

篇1: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中发[2007]5号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党风建设尤其是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

(一)正确认识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信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由于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加上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不到位,一些干部的作风不扎实,一些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使信访问题进一步凸显,信访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和背景,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信访工作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把握信访工作的正确方向

(三)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牢记为民宗旨,发扬务实作风,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任务相适应的信访工作新机制,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在政策制定中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的利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连续性、稳定性,注意相关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六)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法律、政策;对群众提出的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说明情况,向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

(七)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要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信访工作原则,切实把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不能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当前,尤其是要着力解决好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组织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接访,促进重大疑难突出问题的解决。要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各级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公正执法,妥善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等问题。

(八)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切实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帮助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各方面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九)完善信访诉求表达方式。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对群众来访要坚持文明热情接待,对群众来信要认真负责办理,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

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确保信访渠道畅通。要通过开通信访绿色邮政、专线电话、网上信访等多种渠道,引导群众更多地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表达诉求,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设立国家投诉受理中心,为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查询办理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为督查信访工作提供工作平台,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有效处理。

(十)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积极献计献策,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要对人民建议进行认真汇集和分析研究,对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对正确合理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完善政策,接受监督。

(十一)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要认真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十二)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职责。要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受理、交办、督办、回复群众信访事项的工作规则和制度,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负责地办理信访事项,不得推诿拖延。要抓紧建立解决重复上访、多次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着力化解长期积累的矛盾纠纷。要以是否依法按政策处理到位作为衡量信访事项办理质量的主要标准,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十三)依法规范信访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信访活动中少数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要高度警惕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和境外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的图谋,依法严厉打击其利用信访活动进行渗透破坏的行为。

五、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十四)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妥善地处理信访问题。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处理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问题。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和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

(十五)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要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要坚持经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早发现信访苗头和倾向,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化解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限期妥善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十六)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要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报送信访信息,特别是对涉及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超前做好工作,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要综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十七)建立健全信访督查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要配齐配强督查力量,建立和完善信访督查专员制度,不断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确保信访工作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推动群众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要支持和保证信访部门充分履行督查办尤其是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建议的职责。要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和宣传,推动信访工作健康发展。

六、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预防和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

(十八)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信访工作的重心也应放在基层。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化解矛盾,就地解决信访问题。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下大气力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解决矛盾的能力。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防止因滥用职权、作风粗暴侵害群众合法权益而引发信访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要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有相应的机构或人员负责信访工作,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向社区派出接访员,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十九)加强县级信访工作。预防和解决基层发生的信访问题,县级是关键。要高度重视县级信访工作,切实加强指导,特别是对信访问题较多、群众上访量大、工作比较薄弱的地方,要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要建立健全县级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办公会研究信访工作的制度,及时研究信访工作,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县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包案解决信访问题,深入一线指挥处置重大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担负起保一方和谐稳定的责任。

七、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二十)健全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认真研究部署信访工作。要明确分管信访工作的负责同志,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各级信访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要与形势任务相适应;中央和国家机关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任务,配齐配强信访工作力量;各级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国家信访局要加强对全国信访工作的协调指导。

(二十一)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对重要信访事项要亲自推动解决;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其他领导成员

“一岗双责”,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访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要建立科学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信访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要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违法行政、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引发信访问题,或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十二)切实加强信访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信访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领导力量,优化班子结构,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熟悉法律法规和政策、拥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社会管理能力的信访干部队伍。要加大信访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要予以重用,对长期从事信访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信访系统先进事迹,要及时总结推广,树立好的典型,倡导好的作风。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后备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到信访部门锻炼的制度,把信访部门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中央信访工作机构要研究制定信访工作人材队伍的培养规划。要高度重视信访部门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信访工作的投入,建设好群众上访接待场所,发送信访部门的办公重要依据信访工作办公经费和处理信访事项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广大信访干部要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继续发扬信访工作的优良传统,扎扎实实地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努力奋斗。

军队系统的信访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按照本意见精神另行规定。

2007年3月10日

篇2:中共中央

中发[2008]13号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1995年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在党校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中央决定对暂行条例进行修订。现将修订并经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党校工作条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党校工作条例》的重要性,按照《党校工作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党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党校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作出新成绩。

中共中央 2008年9月3日

(此件发至县团级,可登党刊)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三条 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第四条 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第五条 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二)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三)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第六条 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

识和领导能力。

第二章 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第七条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设立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金融机构党委、中央企业党组(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可设立党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可设立分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

第八条 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包括:

(一)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

(二)制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的政策,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

(三)配备、考核党校领导班子;

(四)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

(五)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六)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七)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第九条 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校委会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校委会工作由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主持。

第十条 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

第十一条 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

(一)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四)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五)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第三章 班次和学历

第十二条 党校的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等。各种班次的学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各级党校根据干部轮训规划举办进修班,完成各级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任务。

中央党校主要轮训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市)委书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正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

市(地)委党校主要轮训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正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

县(市)委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

第十四条 市(地)委以上党校开设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任职培训。

中央党校主要培训厅局级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中的省部级后备干部。

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主要培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厅局级后备干部。

市(地)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县处级后备干部。

第十五条 市(地)以上党委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在党校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研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开设相应的民族干部班次。

第十七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举办主要以

党校教师为对象的师资培训班。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可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以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为对象的研修班。

第十八条 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培训轮训情况的考核,把学员的学习、党性修养、遵守校规校纪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情况将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员在校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党校学历是干部在校学绩的标志。党校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因故未按规定参加党校培训轮训或者未达到培训轮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补训合格的,取得党校学历。

第二十条 中央党校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依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

第四章 教学工作

第二十一条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第二十二条 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

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

第二十三条 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臵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依据培训和轮训两类班次的不同定位及层次区分,作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教学安排。培训班的教学按照任职需要,系统安排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和内政外交国防等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轮训班的教学以运用所学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为主。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坚持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与各级党校的任务分工相结合,实现全国党校系统教学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有效利用。

第二十四条 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要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

第二十五条 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第二十六条 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第二十七条 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党校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重点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衔接又具有鲜明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

第二十八条 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党校系统学科建设的协作工作,优化资源配臵,推进学科建设。

第二十九条 教材建设是党校教学的基础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党校特点的系列教材,建立与教学布局相适应的党校教材体系。

第三十条 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质量,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中央党校要加强对党校系统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工作评估制度。依法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

第三十一条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五章 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条 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党校科研工作,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

第三十三条 党校科研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严谨的学术规范,鼓励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努力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十四条 党校科研工作要面向社会,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国(境)外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开放的科研体制和以科研项目为枢纽的科研管理体制。

第三十五条 加强党校之间的科研协作,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中央党校负责定期对党校系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并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党校要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 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设立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要在党校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党校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第三十七条 党校要重视图书馆(室)建设。中央党校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委党校图书馆要办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图书馆(室)的数字化水平。

第三十八条 党校报刊和出版单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努力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

第六章 学员管理

第三十九条 学员管理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第四十条 党校学员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学习管理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组织管理要完善并严格学籍、学习、考勤等制度。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规校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学习生活,增强学员体质。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

第四十一条 党校各班次设专职组织员或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组织员或班主任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

第四十二条 党校各班次要建立学员党支部,在校委会领导下、学员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十三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和党校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第七章 队伍建设

第四十四条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

第四十五条 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要做到:

(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工作的能力;(四)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第四十六条 加强党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营造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宽松环境;引进学术界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有志于从事党校教育事业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人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

师。

第四十七条 各级党校中,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等管理制度。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

第四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岗位设臵和聘用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和程序,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第四十九条 各级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党校做好优秀人才选调工作,建立党校干部内外交流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输送和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第八章 机关党的工作

第五十条 党校建立机关党的组织。机关党组织在上级机关工委和校委会领导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协助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促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党校一般应设立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设机关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中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第五十一条 党校机关党组织的书记一般由本单位党员行政负责人兼任,也可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所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设专职副书记。专职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调动,须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同意。

第五十二条 党校的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第九章 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

第五十三条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第五十四条 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第五十五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党校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要努力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要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

第五十六条 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变。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费,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执行与监督

第五十七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级党校、各级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八条 各级党委应对本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党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上级党委党校应会同有关部门对下级党委及党校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未按规定执行本条例的部门和单位,应给予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副省级城市的市委党校,按照本条例的精神执行。

篇3:中共中央

1959年10月, 中央档案馆建成开馆。它虽然属于中共中央组织机构序列, 但这里“中央”并非指“中共中央”。此前的1958年底, 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了能不能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起来的问题, 他在一份文件上明确批示:“我认为 (档案机构) 应放在党委秘书长领导之下, 不要放在政府系统领导之下, 其原因是有许多党的档案, 不宜归政府管, 而更重要的是每一档案必须以党的政策方针为纲才好整理, 故必须从每一档案的出处立根, 宜归党管。至于组织形式, 也是政府的一个机构, 那是可以的。”据此意见, 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 确立了新中国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这一根本原则。中央档案馆正是在这样一个原则指导下开始工作的, 它本身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既是党的档案馆又是政府的档案馆;既接收保管党的系统的档案, 也接收保管政府系统的档案。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了“中央档案馆”五个大字作为档案馆的馆名。在此前后,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也都纷纷建立起了党政一体的地方档案馆。

但是, 在“文化大革命”中, 中央档案馆却一度改称“中共中央档案馆”, 具体时间是1970年,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共中央档案馆”就作为正式名称出现在各种报告、印章、公函和信笺中。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党全国开始了大规模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才发出通知恢复了中央档案馆的名称, 但通知中没有提及中央档案馆是因何更名。后来, 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中央档案馆的上级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 对此也从来都没有任何交代。

中央档案馆何以变成中共中央档案馆, 似乎成了一个谜。然而多年以后, 一位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多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老同志道出了个中原委。她在一篇文章中说:“ (当时) 我的一名同事在办理刻制‘中央档案馆’印章时按常规加了‘中共’二字, 馆名便成了‘中共中央档案馆’。”

篇4:中共中央进北平

一、中共中央进北平第一站:唐县淑吕村

毛主席曾把“中共中央进北平”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而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的淑吕[1]村,就是当年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车队留宿的第一站。有一种观点认为,“进京赶考”车队第一天“本来是准备赶到保定的,因为路不好走,天黑以前就在唐县附

近的淑吕村住下了。”[2]由此看,毛泽东等夜宿淑吕乎似是个“意外”。然而,据多方面的档案史料及相关资料分析,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应该说,“赶考”车队的行程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按行程计算,车队北上途中原计划就是要在保定唐县留宿,留宿地点就是唐县的淑吕村。

当时,毛泽东入住村民李登魁家。决定留宿李登魁家的原因,其一是李登魁家是一个革命家庭,李登魁的四弟李冷、长子李成瑞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李登魁本人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1942年秋,身为淑吕村村长的李登魁在为边区筹集、运送公粮时被特务抓获,受尽酷刑,最终被日军残忍杀害于唐县西关,年仅40岁。李登魁壮烈牺牲后,村里的抗日干部家属、窖藏粮食等均安然无恙,乡亲们对李登魁宁死不泄密的民族气节深表敬佩,至今人们仍对他表示深切怀念。其二,李登魁家的住房条件在村里还算不错的,而且其周边环境利于安排警卫。据李登魁的儿媳葛贵多[3]回忆:李登魁的父亲是晚清文秀才,很有才华,年轻时曾通过贩卖辣椒发家,因此,有能力在村里盖了座“砖包皮”的四合院,四合院呈南北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弦门相通。而且,当时李家的房子在村里是独立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是街道,非常适合安排警卫工作。

据葛贵多老人回忆,那天全村的街道和院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由于家里没有钟表,她只记得是在“太阳平西”的时候,外面有人来招呼“来大官了!”年仅25岁的葛多贵多趴在矮墙头儿上看着“大官”下车走进她家,门口还站了“好些挎壳子”的。“大官”住进了北院,北院屋子里的土炕旁边有一张木板床,炕上摆着一张小炕桌。“大官”走后,大家到北屋去看,都说:“看着这床上像是站[4]了人的,这炕上倒不像站了人的。”这时,有人对葛贵多嚷嚷着:“你们家站的可是毛主席啊!”葛贵多这才明白,家里住的“大官”原来就是墙上挂的毛主席!

据毛泽东当年的警卫李银桥回忆,那一晚,毛泽东在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了解村里的土改情况,后半夜伏在“办公桌”上赶写到保定后需要发出的文件。1949年3月24日清晨,毛主席和中央其他几位领导人告别淑吕,继续北行[5]。

二、中共中央进北平第二站:保定市

3月24日11时许,车队开到保定城西门外广场。据与毛泽东同车而行的卫士长阎长林回忆,当时因为车辆多、目标大,许多老百姓都朝着汽车跑来。为了安全起见,阎长林要求司机赶紧开快点,但被毛泽东制止了。就这样,车队慢慢地通过广场,毛泽东把手伸出车外,不断地向群众招手致意。

车队最终开进了冀中区党委大院,区党委书记林铁、军区司令员孙毅带领机关人员列队欢迎中央领导人的到来。随后,由林铁、孙毅陪同中央首长共进午餐。席间,毛泽东再次提到李自成。他说:“我们要进北平啦,有一个人我想了很久很久。”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历史上不是有个李自成吗?他进了北京,失败了,被人家赶了出来!”周恩来插话道:“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是的!”毛泽东接着说,“李自成打进了北京,住进皇帝住的金銮殿,忙着做皇帝。他的丞相牛金星张罗着登基大典。大将军刘宗敏不讲政策、胡乱杀人。当官的只知享受,当兵的只知吃喝玩乐……胜利冲昏头脑,李自成进北京没多久,就被吴三桂赶出来了。”这本是中央首长长途行进路经保定的一顿午餐,军区司令员孙毅一心想着尽量让首长们吃好、吃饱好赶路,因此他不断斟酒、加菜。哪知,毛泽东仍然不愿意离开“李自成”这个话题,他继续说:“李自成是农民领袖,揭竿领兵,前仆后继,好不容易取得了胜利,一骄傲就失败了,连他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住,我们可不要当李自成呀!”

饭后,毛泽东等走进区党委会议室,听取区党委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针对保定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工作千头万绪,要抓党的领导,抓党对城市各项政策的宣传和实行,要使各界人士都能认清形势,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同我们合作,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市场,解决多年战争带来的创伤,为将来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打好基础。在城市里,不能把在农村中斗争地主和对待富农的办法拿来对待资本家,要按中央的政策办事”[6]。汇报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

汇报结束时,街道上已经站满了渴望见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群众,负责保卫的同志提出“净街”,但是毛泽东当即提出严厉批评。于是,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由出发时乘坐的第二辆车改为第四辆。就这样,“进京赶考”车队在群众的欢呼雀跃中缓缓驶出了保定城。

三、中共中央进北平第三站:涿县

3月24日晚,毛泽东一行宿住涿县,地点在城内粉子胡同的第四十二军军部[7](现涿州市三义小学)。时任军长吴瑞林负责接待。毛主席在第四十二军军部曾居住过的房间,布局为两室一厅,外间是一个小型会议室,屋子中央摆放着一个长桌,周围是当年开会用过的老式靠椅,桌面上摆放着两盏煤油灯。

晚上,四十二军军领导举行了便宴,为中央领导同志接风洗尘。当时,李银桥通知厨师给毛泽东做了红烧肉和炒辣椒,吴瑞林考虑到中央领导同志中年事已高者很多,且多是南方人,常年生活在北方,很少能吃到南方蔬菜。于是派人到北平采购了新鲜的豌豆尖,和鸡蛋一起下挂面作为主食,招待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结果大受欢迎。朱总司令高兴地说:“多少年没吃过这东西了。”毛主席也笑着说:“二十多年没吃了!”

早在中央离开西柏坡前的3月21日,出于保证安全和休息的考虑,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同志曾向中央建议到涿县后改乘火车进北平,并于22日就对从涿县到北平的铁路进行布置并致电中央。22日晚19时,周恩来复电表示:“由涿州到平的专车可做准备,究竟坐汽车或乘火车,等我们到涿州后再做决定,请你们仍做两种情况的准备。”[8]24日晚,叶剑英等赶到涿县,商议此事,最终决定乘火车进北平。

至于为何从涿县而不是从石家庄或保定直接坐火车进京,其原因很简单:据时任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回忆,当时“石家庄至高碑店(笔者注:涿县南约20公里)段,钢轨枕木没有一根,道床满是疮疤,站段一片瓦砾,机车车辆体无完肤,线路两侧到处是壕沟。”[9]

由于到达北平的当天下午要阅兵并与民主人士见面,而在此之前要保证中央领导的休息,因此,周恩来与叶剑英商讨后决定25日凌晨出发。

25日清晨6时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清华园站下火车后,乘汽车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当日下午16时到达西苑机场接见民主人士,17时至17时三刻在西苑机场阅兵。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颐和园宴请民主人士后乘车入住香山双清别墅。

当晚,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毛泽东和党中央胜利到达北平的消息。18时半左右,北京前门附近就出现了“号外”,买到“号外”的人都纷纷喊着“毛主席来了”!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当年村名为“淑闾”,现改名“淑吕”。淑吕村,一个距唐县城东北两公里的大村镇,民风淳厚。据《唐县志》记载:“秦代建村。秦末楚汉相争,此地北边峪山岭上,东寨是刘邦兵,西寨是项羽兵,两军争战,百姓罹难。战乱后,此地居民满25家,正好一闾,居民性情贤淑,相处和好,村名为淑闾。”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八路军的一个兵站,曾多次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大屠杀,村民政治觉悟高,群众条件很好。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933.

[3]葛贵多,生于1924年,李登魁二儿媳,是当年毛主席留宿淑吕村的唯一见证人。

[4]“站”为当地方言,即住。

[5]邸延生.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348.

[6]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346.

[7]新中国成立后,该址一直由涿州县公安局使用,后来改为“涿州市三义小学”。如今,原建筑大部分已被拆毁,校园内仅存毛主席当晚宿住的平房。2007年,涿州市政府对该建筑进行了整体修缮,建成“党中央和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并于2009年3月23日上午正式开馆。

篇5: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我校中心工作,结合推进“168”党建工作模式,加速学校事业发展,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工作思路,在党组织内和党员中营造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增强全体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先争优上取得新成效,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我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及全校党员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广大党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将学习看成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自为自主行为,成为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人生价值的追求,成为不断进步的源泉,始终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保障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要求、有考核;建立党建学习阵地,丰富学习活动载体,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作用。校园内的教师计算机备课室、宣传栏、校园网站和党建网页、图书馆、教工阅览室等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初步建立起以教工阅览室为阵地的教师读书吧,不断拓宽党员和教师的学习空间和途径,丰富党员教师的学习生活,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四)进一步提升党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修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教学业务水平、行政服务质量和把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规律的能力都有较明显提高,并富有创新意识,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使全体党员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骨干力量,努力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团结务实、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大局、带头服务师生、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头无私奉献”。

(五)进一步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水平和能力。

(六)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提升领导班子的执行力。通过学习,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科学执教的理念成为我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职工的思想共识。把我校领导班子建成具有集体智慧、朝气蓬勃、真抓实干、团结创新、务求实效的学习型领导团队,把领导干部培养成善于治学兴校、精于科学思维、充满发展激情、做事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三、学习内容

(一)端正学风,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和习近平同志《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班子成员做到带头学、带头用,以班子领导的学习带动全体党员和全校教师的政治学习。组织党员教职工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精神、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

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海西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经典著作,以及党的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学习“五五”普法内容,重点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

(二)重温《党章》,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重点围绕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党员先进性标准、具体要求、党执政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党史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观念、组织观念和履行党员义务的意识。不断帮助党员端正入党动机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校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纵深发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带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积极向善的精神状态。

(四)学习科学发展观。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关注我市职业教育、关注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做好整改措施的落实,持续不断地探索建立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五)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的学习教育。开展世情教育,使广大党员教师深入了解世界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趋势、特点和规律,当前尤其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能力;开展国情教育,使广大党员教师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现状等,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开展党情教育,使广大党员教师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理解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开展市情教育,使广大党员教师了解我市发展成就、目标定位、战略部署,从而凝聚发展共识、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目标。

(六)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要立足工作岗位,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大力配合教师转岗需要,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加强继续教育,拓宽学习领域。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党员领导干部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要努力学习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部门、后勤保障、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力量。

(七)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切实将师德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要继续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化师德承诺。深化“忠诚履责 爱生乐教”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党员教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观念。适当安排相关心理学讲座,使教职工能够掌握学生心理、融洽师生感情,提高教育艺术,促进师德师风提高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四、学习方法

(一)个人自学。广大党员教职工要根据学校党总支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工作岗位需要,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做到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并能及时撰写读书心得进行思想交流。

(二)集中学习。坚持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党员“三会一课”等制度,确定学习主题,充分运用电化教育设备、广播网络、采取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调研学习、讨论交流、上党课和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努力抓好党员教师的学习教育工作。

(三)岗位培训。要主动争取上级教育主管理部门的支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个人的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学习。鼓励、支持党员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和提高业务技能,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多面手和某个领域的专家,全面适应学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培训,充分发挥我校电教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四)寓学于乐。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学习内容,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把学习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之中,不断创新学习载体,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为确保我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正常进行和有效开展,学校党总支部成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校长、主持党总支工作副书记张运椅任组长,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廖善星任副组长,党总支委员和各支部书记为成员,下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干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做到任务明确,组织有力,督促到位,成效明显。

(二)营造氛围。以加速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在校园网开设“终身学习不断超越”专栏,布置专题板报、墙报内容,以图书馆为阵地建设读书吧,适时举办师生书画展示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深入挖掘、广泛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党员、激励师生,推动学校工作,努力营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建立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做到学习有计划,内容有安排,时间有保障。建立党员个人学习档案,学习情况有记录,作为考核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检查考核。按照市委教育工委的学习要求进行考核。领导班子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总支委员每年至少上一次党课;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领导个人参加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每个党员教职工完成组织安排和继续教育学习内容,有学习笔记,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学习心得。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学习情况与党员干部考核、党员民主评议结合起来,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牢固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集中学习。坚持学习制度,每周集中学习至少安排一次,单周为政治学习,双周为业务学习;定期举办辅导讲座和理论宣讲,邀请专家学者对党员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现代知识技能等专题辅导;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制度,中心学校支部委员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定期举办理论座谈研讨会,组织党员开展研讨、询疑、辩论,根据党组织建设实际和党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及特长,组成各种研究小组,经常性地开展研讨活动;适时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体会、经验和心得。

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党员读书会或学习交流会制度;学习考勤签到制度;学习检查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调研。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调研,每年撰写1-2篇调研报告。其他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师生,围绕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个人自学。中心学校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自学计划,每年写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其他党员干部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自学,制定自学计划,坚持“每日自学一小时,每周写一篇笔记,每月作一次学习交流,每季度读一本好书,每半年撰写一篇心得或理论文章”的“五个一”学习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组织党员开展网上学习,拓宽自学渠道。

篇6:走进中共中央中组部

回兴街道 张瑜

组织工作作为党的核心工作,历来充满神秘感,近年来,随着我党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党务公开力度的加大,组织工作公开度正成为提升满意度的重要举措,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执政为民的现实需要。

学习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而中组部举办此次开放日活动,正是适应这种国际新形势、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需要,一是通过与各使领馆的交流与沟通,吸取他国组织建设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增强我国组织工作的创新能力和顺应发展形势的能力;二是通过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弘扬优秀的组工文化使之走向国际化,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领导干部的素质构成是与治国理政的任务和要求相联系的。随着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领导干部的素质也相应提高,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培养和形成能够与国际社会和人士打交道的知识、能力、修养、水平,既能够有效地维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能够开展良好的国际合作,展示和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开放日活动的举办,既是对中组部干部的一种锻炼,也在向广大领导干部传递一种信号,应当把握发展趋势,未雨绸缪,加强学习,顺应国际化的需要,及早调整、及早转变,提升处理国际化事务的能力,加强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合作,掌握领导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动权,使干部素质也能与时俱进地和经济发展走在一个水平线上。

上一篇:中小学衔接英语作业下一篇:王坪工商所“一所一亮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