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八年级数学

2024-07-01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数学(精选10篇)

篇1:上海教育版八年级数学

上课内容

一、知识复习

Module 1

Nature and environment

Unit 2

Water 单词及词组复习

freeze v.(froze frozen

freezing)

1.stop moving suddenly(突然停止,惊呆),例如:

Fear made him freeze in his tracks.恐惧使他突然停止前进。He froze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他在观众面前吓呆了。2.冷冻,冷藏(食物),例如:

Not all fruit and vegetables freeze well.并非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都适合冷藏。

plant n.1.building with machines in it 工厂,车间,例如:

When the plant closed down, many factory workers lost their jobs.工厂关门了,很多工人失业了。

2.植物,例如:

Trees and vegetables are plants.树木和蔬菜是植物。

【词义辨析】:

speed;hurry

1.speed v.(sped sped speeding)move quickly 指快速运动或行动。例如:

The ambulance sped to the hospital.救护车快速开往医院。He was arrested for speeding.他因超速行车而被捕。

The train sped through the countryside.火车从乡间飞驰而过。

Postal workers labored overtime to speed delivery of the Christmas mail.邮政工人加班加点已加速圣诞期间新信件的发送。

2.hurry v.move or do sth.quickly or too quickly 意指比通常快得多的速度,经常伴随着混乱或骚动。例如:

If you don’t hurry, you’ll miss the plane.如果你不迅速些,你将会错过班机了。

Don’t let anyone hurry you into making a decision you’ll regret later.不要在任何人的催促下作出你以后会为之后悔的决定。

reply;answer(v.& n.)1.reply 和answer 都表示“回答”,都可以做名词和动词。answer 为一般用语;reply 的用法比较正式,多用于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对方问题和论点作出解释、辩论或陈述性回答。这两个词在做名词时都可以与to连用,指“„„的答案或答复”。answer 较常用,如:answer a question(the door bell, the phone, the letter, etc.)例如:

He has answered my letter.(此句仅表明他回了我的信,说明他已经收到我的信。)

Answer this question.回答这个问题。(动词)

I asked her the reason, but she didn’t reply.我问她原因,她却没有回答。(动词)I received no reply / answer to my request.我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名词)

They did not reply to our new suggestion.他们对我们的新建议没有作出答复。(动词)I had no reply to my letter.我没收到回信。(名词)

2.answer 是及物动词,后面可直接跟宾语;而reply是不及物动词,跟宾语须与to连用;answer 可表示对电话、敲门等作出的应答,而reply则没有这种用法。例如:

He has replied to my letter.(此句表明他将我信中的问题都一一回答了。)

You must reply to / answer this letter right away.你必须马上回复这封信。Who answered the telephone? 谁接的电话? 如果是指练习题的“答案”,一般用answer。例如:

The answer to 6 multiplying 10 is 60.六乘以十的答案是六十。

五.常用词组:

vanish

v.disappear 消失,突然不见,常用词组有:

vanish into thin air 消失不见

vanish from sight 消失不见

vanish in darkness 在黑暗中消失

vanish into nothing 化为乌有

reply v.& n.常用词组有:

in reply(to)为答复„„;作为对„„的答复

make(no)reply(不)作答复 reply for sb.代表某人作答辩 / 答谢祝酒

reply to 回答;答复

look

v.use one’s sight;turn the eyes in some direction;try to see 看;视;望。常用词组有:

look around 四周环顾

look round 环视

look at 看,朝„„看

look after 照料,照顾 look back(与on, to连用)回想,想起

look down on 轻视,看不起 look for 寻找

look forward to 盼望,期待 look like 看起来像

look on / upon 看作

look out 注意,小心

look out of 朝„„外看

look over 翻阅,浏览

look through 从头看完,透视 look up 在书中查到,查阅(词典)

look up and down 上下打量 finish with

以„„为结束,例如:

He finished with the work.他以这项工作做为结束。

He finished the performance with a song.他以一首歌曲结束表演。remember not to do sth.记得不要做某事,例如:

You must remember not to pollute the water.你们必须记住,不能把水污染了。

Remember not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 again.记住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了。mean by...意思是,例如:

What do you mean by saying that? 你那样说是什么意思? 语法复习

一.句型

It is + adj.+ for sb.(of sb.)to do sth.(对事加以评论 / 对人加以评论)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常用形式主语it来代替,而真正的主语放在句子的谓语后面。例如: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read through this book a week or so.对你来说一星期左右看完这本书有困难。

It is useful for you to learn how to use the computer.学习使用计算机对你有好处。

It was brave of you to go into the burning building to save the child.你冲入火场救那个孩子,真勇敢。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today.现在对我们来讲,学英语非常重要。

二.(a)few 和(a)little 的用法

1.(a)few 用在可数名词n..[C]之前,(a)little 用在不可数名词n.[U]之前。例如:

He took a few biscuits.(a few = several)他拿了几块饼干。He took few biscuits.(few = not many)他拿的饼干不多。He took a little butter.(a little = some)他拿了点黄油。He took little butter.(little = not much)他拿的黄油不多。

2.few 可由hardly any 或almost no 所替代,含否定的意味。例如:

The composition is well written;it has few mistakes.= The composition is well written;it has hardly any mistakes.这篇作文很好写,几乎没有多少错误。

Few men can solve it.= Almost no men can solve it.几乎没有人能解决它。3.a few相当于some, several, 含肯定的意味。例如:

He has a few friends.= He has some friends.= He has several friends.他有一些朋友。

4.a little 和little之间的差别,就和a few 和few的差别一样,只是(a)little 修饰不可数名词,表量或程度。例如:

He grows worse;there is little hope of his recovery.他病情恶化了,恢复的希望很小了。

He is not much better, but there is a little hope.他病情不是那么好,但是有点希望。三.其它的数量形容词

1.plenty of, a lot of, lots of 都表示许多,修饰复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例如: The room contained plenty of / a lot of / lots of students.(students是复数名词)这个房间容纳了许多学生。

The room contained plenty of / a lot of / lots of furniture.。(furniture 是不可数名词)这个房间容纳了许多家具

2.a great deal of, a good deal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small quantity of, a large amount of, a small amount of 均表量,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

The room contained a large quantity of furniture.(不可数名词)The room contained a large amount of furniture.(不可数名词)The room contained a small quantity of furniture.(不可数名词)The room contained a small amount of furniture.(不可数名词)3.a number of “许多;一些”;a great number of, a large number of, a good number of “许多”,修饰复数可数名词,并且要与复数动词连用。例如:

A number of books are missing from the library.图书馆的许多书丢失了。The number of books from the library is large.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很大。[the number of + 复数名词 + 单数(be)动词] The room contained a great / large / good / number of students.(复数可数名词)这个房间容纳了许多学生。

二、练习

I.根据汉语提示写单词

1.You should dress neatly and _________.(整洁地)2.We will _______(举行)a sports meeting next Monday.3.They _________(选举)me to be the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s’ Union yesterday.4.Newspaper remain ___________(受欢迎的)because they give the news in more details than either radios or TVs.5.Who won the _________(竞赛), do you know? II.句型转换

1.They work hard to get more money.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y work hard?(就画线部分提问)2.My mother will visit England next week.__________ __________ your mother visit next week?(就画线部分提问)3.You ought to be more careful.You ________ ________ to be more careful.4.They should finish their homework first.________ ________ finish their homework first.(改为一般疑问句)5.The match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couldn’t go on because it was raining heavily.The match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couldn’t go on _______ ______ the heavy rain.(改为同义句)III.选择填空

1.They all have _______.A.the different ideas B.different ideas C.the different idea D.different idea 2.The visitors _____ our school in two days.A.came to B.will come to C.come to D.has come to 3.---____do you see a film?---Once a week.A.How far B.How long C.How soon D.How often 4.We can find_____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now.They are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A.much B.few C.a little D.little 5.They want him _______the chief speaker.A.to be B.be C.being D.is 6.You must _______for the lost books.A.pay B.cost C.spend D.take

7.---What happened _______you? You don’t look fine.---I have a cold.A.in B.on C.from D.to

8.You may go to the police and _______help.A.ask B.ask for C.asking D.to ask for 9.Can she do her homework by ______?

A.himself B.ourselves C.herself D.themselves 10.Have you finished _________ the picture? A.draw B.to draw C.drew D.drawing 12.—If there are ____ people driving, there will be ____ air pollution.—Yes, the air will be fresher.A.less;less

B.less;fewer

C.fewer;fewer

D.fewer;less 13.—Shall we leave now? —Don’t hurry.We still have ____ time left.A.little

B.a little

C.few

D.a few

14.—Would you like some milk in your tea? —Yes, please.But just ________.A.little

B.a little

C.a few

D.few

15.There’s ________ milk at home.We have to buy some this afternoon.A.a little

B.little

C.a few

D.few 16.—Oh, dear.We have ________ food left.What should we do?

—Don’t worry.I’ll go and buy some.A.a few

B.a little

C.few

D.little

三、单词及词组默写

四、语言目标

A.掌握M1U2单词及词组,默写基本无误。

B.掌握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及复数变化等语法知识并熟练运用。

篇2:上海教育版八年级数学

(共1题;

共16分)1.(16分)直接写得数. 56+34=    9×30=    800×0=    62﹣12= 600×9=    750﹣540=    54÷9=    23+39= 3000×3=    520+300=    33+5×6=    28÷4﹣7= 45﹣27=    32×3=    ﹣ =    1﹣ + = 二、用竖式计算。(12分)(共1题;

共12分)2.(12分)直接写出得数 450+800=    96+44=     7×900=      121+98≈     152-96=     0×88=       800+184=     6×13=     196×6≈       三、认真思考,对号入座。(28分)(共12题;

共28分)3.(5分)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_______)。小兰体重约25(_______)。

一个鸡蛋约重50(_______)。一辆大卡车可装货约8(_______)。

100袋大米约重2(_______)。一头大象约重2(_______)。

4.(6分)列车每节车厢有138个座位,8节车厢一共有_______个座位。

5.(2分)计算 809×5=_______ 6.(1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cm,宽与长之比是3: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cm2。

7.(2分)算出第1题的积,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180×4=_______ 18×4=_______ 180×40=_______ 8.(3分)计算下面各题。

57×7=_______     69×5=   _______     78×9=_______ 9.(1分)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_______ _______ 10.(1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填写)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1.(1分)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_______. _______. 12.(1分)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厘米。用这样的5个正方形围成如下图所示的图形,它的周长是_______厘米。

13.(4分)填空 3kg350g=_______g=_______kg 14.(1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分米,面积是 _______分米2。

四、仔细推敲,正确判断。(5分)(共5题;

共5分)15.(1分)判断对错.(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2)323×8=2564.16.(1分)将100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在一起,无论怎样拼,拼出的图形的体积都是100cm2 .      .(判断对错)17.(1分)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18.(1分)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另一根围成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19.(1分)判断:

只要知道长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求长方形的周长. 五、反复比较,择优录取。(5分)(共5题;

共5分)20.(1分)同学们去春游,一共有224名学生,有4辆大巴,每辆大巴坐()人。

A.56    B.57    C.58    D.60    21.(1分)1千克铁和1000克木材相比,()。

A.铁重些    B.木材重些    C.一样重    22.(1分)一个鸡蛋大约重()A.55%克    B.0.55克    C.55克    23.(1分)54的3倍是()。

A.152    B.162    C.172    D.126    24.(1分)375×4的积中()A.有1个0    B.有2个0    C.没有0    六、动手动脑,画图操作。(6分)(共1题;

共6分)25.(6分)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表示1厘米)①先画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再画一个与它的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②用阴影涂出正方形大小的。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8分)(共6题;

共28分)26.(4分)超市对练习本开展促销活动。

购买数量(本)1~20 21~50 51~100 每本价格(元)5 3 2(1)馨宇需要买16本,少钰需要买27本,小华需要买33本,她们分别要花多少钱?(2)还有更实惠的购买方法吗?三个人买本子最少共要花多少钱? 27.(4分)两位老师带8位学生去公园。公园门票是:团体票(10人或10人以上)每张7元;

成人票每张10元;

学生票每张5元。怎样买票节省钱? 28.(4分)水果店买回苹果150千克,买回梨123千克。买回的桔子是苹果和梨的总数的4倍,水果店买回桔子多少千克? 29.(4分)下图是一个长方形运动场,它的周长是多少? 30.(4分)右图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1.(8分)一块长方形菜地,长9米,宽6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直接写出结果。

(共1题;

共16分)1-1、二、用竖式计算。(12分)(共1题;

共12分)2-1、三、认真思考,对号入座。(28分)(共12题;

共28分)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四、仔细推敲,正确判断。(5分)(共5题;

共5分)15-1、15-2、16-1、17-1、18-1、19-1、五、反复比较,择优录取。(5分)(共5题;

共5分)20-1、21-1、22-1、23-1、24-1、六、动手动脑,画图操作。(6分)(共1题;

共6分)25-1、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8分)(共6题;

篇3:上海教育版八年级数学

为了使她们对数学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改观,重拾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我打算从课堂教学入手,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使数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以下是我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说理2”一课中的教学片段与分析.

片段一:

师: 在生活当中,有些名称或术语,如果理解不当,就会引起很多的笑话.

( 播放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段)

宋丹丹: 他就是……主动和我接近,没事儿和我唠嗑,不是给我割草就是给我朗诵诗歌,还总找机会向我暗送秋波呢!

赵本山: 别瞎说,我记着我给你送过笔,送过桌,还给你家送一口大黑锅,我啥时给你送秋波了? 秋波是啥玩意?

宋丹丹: 秋波是啥玩意你咋都不懂呢,这么没文化.

赵本山: 啥呀?

宋丹丹: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 学生观看视频后,一下子提起了兴趣)

师: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笑话吗?

生: 有的,有的……

生1: 我来讲个笑话给大家听听,有一次我爸爸在玩电脑游戏,正敲着键盘呢,我妈妈忽然来了一句: “你有没有洗手啊? 别把病毒带到电脑上去. ”

( 哈哈哈……大家都乐了)

生2: 前几天我也遇到一个有趣的事儿,我奶奶问我,为什么乒乓球比赛中两个人打要叫“单打”,四个人打要叫“双打”?

生3: 我也来讲一个……

……

( 气氛一下子被带动了起来)

师: 同学们,人们在交流时常需要应用许多名称和术语. 为了不产生歧义,对这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作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 顺理成章地引出第一个知识点———何谓“定义”)

分析好的开头,给人以艺术享受,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导入,调整情绪,进行放松,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片段二:

师: 同学们学得不错,现在可能有点累了,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做一个数学接词游戏———青蛙跳水.

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学生接龙:

生1: 一只青蛙四条腿

生2: 两只青蛙八条腿

生3: 三只青蛙十二条腿

……

( 气氛又一次高涨起来)

师: 同学们接得不错,反应都很快. 请大家告诉我,刚才的游戏中如果我说: “四只青蛙是十八条腿. ”这句话对不对?

生: 不对!

( 异口同声)

师: “四只青蛙是十六条腿”呢?

生: 对!

( 异口同声)

师: 很好! 这两句话让我们判断对错并不难,可是你们知道吗? 在数学中,我们把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 很自然地引出“命题”的概念)

刚才的两句话都是命题……

分析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教学中只有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篇4: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

【关键词】案例;分析;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弄清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通过判定定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定理的内涵,利用例题与练习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与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活动1:预习回顾、引入新课。

如图1,在△ABC中,

AB=AD=DC,∠BAD=25°,

求∠B和∠C的度数。

如图2,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师生行为:教师向学生展示预习作业,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教师针对学生解答情况,引导学生作出评判。

教师关注:学生回答是否准确,能否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答题格式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题目既是对上节所学进行回顾,又能为本节学习奠定基础,1题可以直接应用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来解决;2题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中的任意一个来解决,两个题目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1:课本P77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问题2:如图3,小明一不小心,把他所画的等腰△ABC被墨水涂没了一部分,同学们想一想,看能把它重新画出来吗?

师生行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即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猜想;问题2由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在各组中巡回点拨,然后在全班交流各种画法,在弄清什么是已知条件的情况下,来证一证它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教师关注:

(1)學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猜想;

(2)学生在已知两角相等的条件下,画出三角形,能否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准确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出发,给学生创设现实的数学情境,然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求等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P78例题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题,弄清题设和结论,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图行,由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评价证明过程。

教师关注:

(1)学生所画图形是否符合题意;

(2)学生所写证明过程是否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认识,学生已经从已有知识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要证明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只要证明这两条边的对角相等,结合平行线性质,很容易找到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就降低了解题难度,又突出了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问题4:课本P79练习。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4,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师生行为:问题(1)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学生自主完成,师生共同评析;问题(2)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把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引导学生评判解题过程,最后,教师点拨。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促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活动5:自我反思、深化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怎样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哪些认知经验?

师生活动:提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纠错。

设计意图:

(1)是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所得。

(2)是要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活动,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学习方法。

活动6:分类作业、个性发展。

(1)(必做题)完成P82习题13。3:5题、7题。

(2)(必做题)完成P83习题13。3:10题、11题。

设计意图:设置分类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七、教学反思

1.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发生过程的体验

《等腰三角形》第二节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了有效利用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处理教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经过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总结等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判定定理,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顺利获取知识。

2.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搭建了多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实践、思考、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穿反思环节,设计了多个问题引起学生自我反思,问题是自己发现,猜想自己探究,证明自己完成;教师的观察、提问、巡视、谈话等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行为。

3.作业设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篇5: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

数学下册目录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篇6: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重点难点

重 点: 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难 点: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

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

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 =2a-(b- )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4c+5)

添括号法则:添上一个正括号,扩到括号里的不变号,添上一个负括号,扩到括号里的要变号。

五、精讲精练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 (2)(a+b+c)2

(3)(x+3)2-x2 (4)(x+5)2-(x-2)(x-3)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去括号法则

六、作业:教科书习题

第三十七学时:14.3.1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一、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 点: 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难 点: 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

三、合作学习:

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

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

既ma+mb+mc = m(a+b+c)

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四、精讲精练

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x+6; (2)7x2-21x; (3)8a3b2-12ab3c+abc (4)-24x3-12x2+28x.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y)+b(y-x);(2)6(m-n)3-12(n-m)2.

(3) a(x-3)+2b(x-3)

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各项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如8和12的公约数是4.

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___________的.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ma+mb 2)4kx-8ky (3)5y3+20y2 (4)a2b-2ab2+ab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8x-72 (2)a2b-5ab

(3)4m3-6m2 (4)a2b-5ab+9b

(5)(p-q)2+(q-p)3 (6)3m(x-y)-2(y-x)2

五、小结:

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各项系数的大公约数,

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小的.

注意:(a-b)2=(b-a)2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已知2x-y=1/3 ,xy=2,求2x4y3-x3y4 3、(-2)+(-2)

4、已知a-2b=2,,4-5b=6,求3a(a-2b)2-5(2b-a)3

篇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答案

解:设它的长、宽分别为3x cm;2x cm,

由题意得3x·2x=18,

∴x2=3,

∴x=,

∴3x=3,

2x=2

即它的长应取3 cm,宽应取2 cm

第3页练习第2题答案

解:(1)由a-1≥0,得a≥1

∴a≥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由2a+3≥0,得a≥-3/2

∴当a≥-3/2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由-a≥0,得a≤0

∴当a≤0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4)由5-a≥0,得a≤5

∴当a≤5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第4页练习第1题答案

篇8:上海教育版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主要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立交桥、交通标志、天安门、剪纸(窗花)等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而关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这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够重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发现、归纳、比较、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今后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義;

2.能辨别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欣赏图片,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先不提轴对称现象)

教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象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飞机、窗花、蝴蝶、交通标志、天安门等图片)

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类似(对称)的物体,并与同桌交流吗?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一)轴对称图形

1.做一做: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对折,折痕处不要完全剪短(先对折,再多次对折得出不同的图案),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多演示几遍)

2.结合先前观看的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提出对称现象)

3.前后或同方同学议一议:再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对折),直线两旁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

试一试: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

1.出示教材第59页图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就能够重合。

2.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归纳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练习

(1)找出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小明站在镜子前,从镜子中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多少?

(三)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

理解。

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学生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2.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图形。

联系: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将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你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五、作业

1.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2.教材第64页习题1、2、3。

篇9: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 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

计算

(1) (2)

五、例题讲解

(P17)例4.计算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判断运算的符号)

=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4)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2)

(3) (4)

八、答案:

六.(1) (2) (3) (4)-y

篇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因数的知识,你能举例说一下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因数吗?(学生举例。)谁还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举例说一下?

2、理解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8的因数有哪些吗?(找同学回答)师:这位同学找全了吗?这位同学做到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能介绍一下你找因数的方法吗?表扬:讲的太清楚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或:思考一下,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数呢?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牢固,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1、2、3、4、6、8、12)

(1)请7位同学上台任选一张卡片。记清你卡片上的数字,把你的数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数的请站在左边,是12的因数的请站在右边。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4))师问:你们发现了吗?

(5)师:1、2、4既是4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用句简单的话说: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6)师问:同学们观察,8和12的最大的公因数是几呢?(4)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把4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9)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10)除了用上面这种方法表示公因数

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过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小组合作: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你能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合作要求:(四人一组)

(1)讨论用什么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答题纸上写出你们组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汇报交流反馈。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数:1,3,9,27;再看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18 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数是不是27 的因数,9 是27 的因数,所以9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4、这些方法都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的好,接下来是不是会表现的更出色呢?

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优秀的自己!

1、求出 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概括总结,并课件出示发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求出 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3、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共有3种情况。

(3种:成倍数关系的;公因数只有1的;一般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公因数只有1时可以直接判断出最大公因数。一般情况的采用列举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五)、巩固提高。

刚才大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还突显了自己的探索能力,那么,我相信老师带来的这些问题同学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1. 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3 C. 4 D. 9

(2)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4 B. 6 C. 8 D. 16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甲数 C. 乙数 D. 甲、乙两数的积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 (4) (18) (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除了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老师这里还有两种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种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课件演示。

另一种是:短除法

上一篇:啄木鸟医生小学作文200字下一篇:历史七年级下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