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2024-06-29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共6篇)

篇1: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前后经历了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三个阶段。纵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骄人成就。但在现实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预测国有企业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时至今日,我国的改革开放快走过了31年,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我们在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更要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思考结合在一起,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将就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主题,分别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的归纳和思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特征,各个阶段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此时国企改革主要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指出: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此时国企改革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1988年2月27

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由于承包制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并于同年7月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主要致力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

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

这个阶段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落实有关法规,使之有秩序地健康发展。”这个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解决国企亏损问题、股份制和公司制试点改造,发展资本市场。

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处理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关系。

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6年末,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变革资本市场等。

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国资委信息中心披露:2007年前三季度,418户国有重点企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销售、利润持续较快增长,企业盈利能力、保值增值能力、资金使用效率同比均有所提高。实现营业收入91308.2亿元,同比增长19.8%;累计成本费用总额79941.3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总额增速开始慢于收入增速;实现利润8786.9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9个百分点。2006年中央企业总体经营业绩再创造历史最好记录,实现利润7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报酬率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2.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1.7%;从业人员人均利润7万元/人,比上年提高9.9%;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2.0次,比上年加快0.1次;平均资产负债率55.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与2002年相比,全国国有企业户数虽然减少了4.36万户,但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年均增长18.7%、36%和20.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另外,国有企业改革在以下三个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1)国有企业慢慢转变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通过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利改税、承包责任制改革,将国有企业从政府机关的附属生产单位,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关广梅、步鑫生、张瑞敏、柳传志、倪润峰等一批国企改革风云人物以及海尔、长虹、联想等一批典型国有企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2)国有企业慢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抓大放小、攻坚脱困、股份制改造、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将国有企业改革从两权分离下的放权让利,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1994年开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100家企业推进。企业大门上惹眼的“招牌”,“××厂”、“××总厂”逐步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所取代;企业领导班子里出现了“董事”、“董事长”、“董事局主席”、“监事”等新名词。到2000年,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实现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

通过有进有退、优化布局、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改革措施,将国有企业改革从单个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向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0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这是做强国有企业、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三、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入,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经营必将遭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挑战。国家的扶持政策也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一旦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完成,一些政策因素也将逐渐退出市场。国有企业将被公平和平等地推向市场,这将是下一时期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是具有政治性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经营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经营者的思想观念密切有关,只要共产党领导的国企干部不腐化变质,国有企业就完全可以搞好。中国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道路来。

当然,思想问题解决之后,还有一系列体制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司董事会

成员,负责制定公司决策和公司政策;二是公司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公司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公司董事会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经理人员主要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委派或指定。由此产生的董事和经理人员与股东会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完全丧失,不称职的经营者不能及时罢免,优秀的经营专家不能走上经营者岗位,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

2.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

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比例数量及其相互关系。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截止到2003年4月底,全国1124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有890家,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65%。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投资主体单一化,大多数老国企投资主体只有国家一个。即使一些提出改制500强目标或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集决策与执行于一体。另外,由于国有产权的非人格化,使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部分在海外的国有资产缺乏监管。我国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单一化,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

3.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当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时,经营者就可能会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利益:当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营者就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投机行为来谋取个人利益。这种现象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目前,由于经理市场、资本市场远未成熟,这样就难以公正地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公司价值,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不了竞争压力和动力,使得国有企业改制后仍然存在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问题;而在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国企治理结构错位、企业产权未能多元化、监督约束手段失灵等现实情况下,内部人侵蚀所有者利益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4.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内外勾结,低估贱卖国有资产;把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从转让国有净资产的价款中预先扣除,压低了产权转让价格。正是由于这些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面积流失。据统计,国有企业2004年共申报核销资产损失3178亿元(人民币,下同)。这就相当于国企92000元亿资产总额的4%左右,32000亿净资产的9.9%。加上中国财政部已核准的近1000亿元损失,国企共计核销损失达4000多亿元。而在过去几年中,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共计核销损失接近2万亿元。另外,由于驻外企业决策人员失误等诸多原因,近年来境外国有资产流失呈上升趋势。

5.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重

国有企业需要改革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还面临其他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短缺;当一部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仍然低下;企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形成,相当一批劣势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市场:企业富余人员多,办社会负担重的矛盾仍然很突出,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

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需进一步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内涵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包括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问的相互制衡,是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来实现的;又包括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是通过经理市场、证券市场、购并市场、公司法规等途径来实现的。目前,国有企业仅仅是从形式上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在内的治理结构,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它们之间形成制衡关系,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制约公司经营者,所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就在于公司经营者的产生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上。

2.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是核心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只有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才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讲,实际上产权不那么重要,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的难题在于整个国有企业都有政策性负担。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在行业不符合我们比较优势即战略性负担;二是过去一个工作岗位派几个人去,会出现冗员、养老保险等,即社会性负担。他据此提出四个政策建议:第一,如果它的产品是国防绝对需要,又不可能从国外进口,那就只能继续补贴,任何国家都一样;第二,如果它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它在国防方面不是很敏感,如通讯、石化产业,在这种状况下,可以用市场换资金的方式,让这些企业直接到国外上市,或是和国外企业合资,等到它获得国外资本就会获得自身能力;第三,如果它的产品没有很大的国内市场,那么也就没办法获得国外的资本,那只能转产。利用它们人力资本上的优势,让它们去转产,生产国内有很大市场,同时又符合我们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有可能获得较大的自身能力;第四,如果它的工人都老化了,产品又没市场,那惟一的办法就是破产。

3.股权需要进一步多元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前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途径主要有:在国有资产分级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吸收各地方投资实体形成的股东;吸收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通过债权转股权,贷改投等方式形成多元化股东;在企业并购、技改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

体多元化;与建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实行高层人员持股,通过境内外上市、法人相互持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4.通过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减轻“内部人控制”问题

针对国有企业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比较普遍的现象,应根据本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条件,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内部人不当行为的发生。必须强化公司内部约束机制,强化公司外部约束机制。

5.尽量解除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

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质,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还要注意到社会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解除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建立公正合理的结算标准核算下岗职工应得利益和权益;加强社会救助;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改革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能重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外部机制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机制管理国有资产,建立独有的国有企业文化和培养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最终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新华网: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4.郭立民.深圳国资国企改革:问题与出路[J].特区经济.2009,(03)

5.代明,代毅.深圳国资管理体制再创新之路[J].特区经济,2005,(02).6.黎利.改革浪潮竞风流———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J].经济前

沿,2005,(01).7.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03).8.李开发.较量:国企改革激情大辩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9.肖凤桐.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2: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2012-05-03 08:00 编辑:梁恒 来源:半月谈网

通过改革让国企成为参天大树,更要让国企荫庇亿万国民 国企改革一直引人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前不久发布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革作了重要部署。无疑,国企改革还需向前走。那么当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重点在哪里?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有改革才有发展

谈到国有企业,不少专家都十分感慨:没想到,只是十几年时间,国有企业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公众对国企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说,今天人们所关注的国企红利、工资福利等问题,在十年前根本不可想象。“国企从上世纪末的三年脱困,到现在的业绩骄人,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许保利说,这种业绩的取得,我们长期跟踪研究国企的人,更愿意把它看做是国企市场化改革释放活力的必然结果。

许保利介绍,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的动作不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2004年,国资委开始对央企负责人实行经营业绩考核,从此结束了国有企业领导人有任期无考核的历史。在业绩考核的同时,国有企业进行了领导人薪酬改革,实行同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业绩考核与年薪制给予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

二是进行大型国企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央企及所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央企有4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36家。目前,央企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都在上市公司,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三是推进大型国企董事会制度。2005年,央企开始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首批董事会试点企业为10家。截至2011年,董事会试点已扩大到42家。董事会试点企业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地实现了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提高了试点企业的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改革至今,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央企为例,2002年到2011年,其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

“在三年改革脱困之前,国有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而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稳定的因素。”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认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短短十几年中发生,关键是靠改革。

国企还须做强做优

201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央企有38家入围,比上一年增加了8家,展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说,我们不能指望国有企业在短短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就能从体制机制、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服务上全面赶超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以这些企业为参照物,肯定已有的成绩,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国企发展道路。

许保利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与一个国家拥有世界级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相匹配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国际影响力,必须有一批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石。因此,国资委在2010年把“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新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目标。李保民说,这一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打造30家至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围绕这一目标,国企改革当前正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引导企业突出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内部整合,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四是通过推进信息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是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李保民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和原则。无论是中国一流企业,还是世界一流企业,都不是哪个机构、哪个部门评比认定出来的,更不是依赖政府、依靠政策扶持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搏、磨炼出来的。

改革仍在继续深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对于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邵宁表示,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与此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则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对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把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邵宁认为,这项改革能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

在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宇等专家认为,国有企业还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在完善宏观调控、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实际上,这正是国企近年来不断强化的工作方向。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0年央企累计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对外公益捐赠133.7亿元。一些企业还建立了企业基金会,探索企业慈善公益事业规范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93家央企定点扶贫189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占全国定点帮扶国家重点贫困县数量的近一半。与此同时,在上月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用于社会公共支出的比重。

张宇表示,这种改革的取向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性质和要求,下一步,还应遵循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机制,特别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机制,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半月谈》2012年第8期,记者 高远至)

珍惜“来之不易” 稳步推进改革

该如何评价国企改革成就?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强调,一定要历史地看待。

在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甚至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196家央企中的不少企业还在为不良资产处置发愁。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十一五”的5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在三年改革脱困之前,国有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而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稳定的因素。”邵宁认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短短十几年中发生,关键是靠改革。

他回顾,通过三方面的改革,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一,通过“抓大放小”,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领域,国有经济实施了大规模的主动退出,由此完全改变并优化了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

其二,对由于经济转型或经营不善而造成的困难国有企业,疏通了破产退出的通道,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力度最大的1998年到2003年,约5000户困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实施了破产,涉及到职工900多万人;

其三,对正常经营的国有企业,通过成立国资委,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业绩考核制度等,大大激发了企业内在的发展活力。

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的数量是196户。国资委在2006年确定了中央企业数量减少至100户的目标。从2006年到现在,每年都有约1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并入大型优势企业,目前,央企户数已减至117家。数量虽然减少,但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国有股减持转入社保基金589亿元,成为社保资金的重要来源。

邵宁说,国企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这样的深度、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

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在大企业层面提升国家竞争力 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今天的国有企业主要承担哪些职能、发挥哪些作用?

邵宁表示,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条件,二是在大企业层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目前,这两个方面没有国有企业不行。

保障方面,具体讲包括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基础设施、保人民生活的一些基本方面。“为什么这些领域没国有企业不行呢?因为这些领域中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时候不赚钱,企业也得继续供给,亏损也得做,这是其他类型企业难以接受的。”他举例说,5家电力央企占我国电力市场份额的66%,在电价倒挂的时期,真正持续保量发电的主要是这些国有企业。如果是非国有企业,不可能亏本发电。这不是谁好谁不好的问题,是企业的性质不一样。而且,中国是个大国,保供电、保供油、保供气等保障功能所要求的规模极大,只有特大型企业才能承担起来。这也正是当前央企在这类领域比较集中的一个原因。邵宁认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好保障是国有企业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

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同样离不开大型国企。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通信等,规模经济要求很高,需要由大企业支撑,其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当前还只能靠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

“比如大飞机的研制,技术要求高、投资大、风险大,除了央企,谁还能来做?”邵宁介绍说,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和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中央企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邵宁特别强调,中国的国家产业竞争力是由多层次构成的。我国的民营企业、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很强,是国家产业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改革,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在提高,这也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这几个层次缺一不可,互不矛盾。

“不能说在竞争性行业,只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不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少了哪一方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塌一块。”他认为,现在很多人把国有和民营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国企改革要稳中求进

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

邵宁认为,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今后继续深化改革的极端必要性。那么,下一步国企改革走向何方?

邵宁介绍说,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与此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则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对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把现有的大型国企改造成为上市公司,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公众企业。”邵宁认为,这项改革能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成为公众公司还会使这些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现资本化,进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进退都会变得容易。如果国家需要钱,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变现国有资产。

目前,117家中央企业中,有43家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虽然整个央企资产的60%以上在上市公司,但多数央企集团仍是国有独资。邵宁表示,国企改革要“稳中求进”,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国企还有很多包袱,做不到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特别是其中的存续企业,需要慢慢地消化掉,具备上市条件的向股份公司里面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进行改制分离,最后成为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自主创新“排头兵”

中央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863计划的参与率达到29.5%。

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有中央企业获得。在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4G标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等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都在35%以上。重大工程“顶梁柱”

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奥运场馆„„“十一五”时期国家的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建设中,中央企业做出杰出贡献。

进入“十二五”,中央企业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承担起一项项国家重大项目。“电力天路”青藏交直流联网输电工程于去年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缺电问题。神华集团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实施能源替代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C919大飞机、高速铁路,其研制和建设都在稳步推进。

社会责任“主心骨”

保民生履行社会责任,中央企业主动担当。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央企业发挥带头作用。非典突袭、冰雪灾害、汶川救援„„在国家和社会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机时,中央企业挺身而出。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重大活动中,中央企业承担了主要保障任务。

许多中央企业承担了援疆援藏和定点帮扶老少边穷地区的任务,帮助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资委要求,到2012年底,所有央企都要形成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走出国门“探路者”

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境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在世界各地建设了一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工程项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建设了尼罗河上全长9800米的世界级长坝——苏丹麦洛维大坝。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运用我国技术标准,在委内瑞拉建设了时速220公里的北部平原铁路,赢得当地赞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四年在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位列亚洲公司首位。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中迅速成长,在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力上取得明显进步。(人民日报)

国企“舆论偏见”背后

当代国家间的竞争,在经济层面的直接表现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是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也是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国的国有企业似乎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

在事业发展上,国有企业近年来一直阔步前行。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59家国企榜上有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更是位列前十。需要强调的是,这59家国企中,当年新增的超过10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作为国企核心的中央企业,表现出更充分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十一五”期间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中央企业利润同比虽下降30.8%,但上交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成为社会事业的支撑力量。

然而与国企贡献没有同步的是,一些声音在评价国企时,往往想到的却是垄断暴利、高薪低效、腐败浪费、与民争利这样的“负面”词汇。

“尤其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的集体崛起,对‘国企凶猛’的批评指责之声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斌如此表示。

在另外一些场合,国企在一些舆论中似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在全球经济大潮中纵横捭阖、风生水起的中国国有企业为何成为社会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又是国有企业与公众之间日益密切关系的反映;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均是市场竞争主体而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反映。”采访中,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不可否认,今日之国企,自身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但用过于苛刻的言辞来形容这些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不免有失公允。无论从承担公共责任还是从国有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进步来讲,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自身所取得的进步都有目共睹。

用中国的尺子衡量国企

虽然中国社科院已经连续多年在其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中表示,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要远远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但有些声音一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

采访中,当记者提到这一现象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一位教授感到有些无奈,“不但上榜的国企被质疑,甚至连发布报告的社科院都受到牵连。在一些人眼中,只要是给国企说好话的就一定有问题。”

这样明显的偏见近年来屡见不鲜。对此,有人认为是时常传出的有关国企的负面消息,给外界的一些人提供了口实。

“问题在于,哪个企业没有些负面新闻呢,为什么总是国企在挨骂?”该教授反问,“退一步说,如果这些言论真是出于完善国企发展而提出的善意批判和建议,当然也很欢迎。可现在一些人一提到国企,只有诋毁甚至是谩骂,缺乏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乃至连国企的正面消息都不肯承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采访中,许保利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国有企业既有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又有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的特殊属性,比如承担的公益责任等。”他感慨道,这使得国企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如同公众和媒体对于明星具有强烈的关注欲望、更高的要求和道德期望一样,国企这样的‘经济明星’同样容易受到社会严格甚至苛刻的审视。”许保利认为,因此发生在国企身上的很多舆论热点,尤其是负面消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久而久之会让不少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不过杨斌并不认为答案如此简单。

“一些将西方经济理论视为绝对真理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他向记者谈到,“有的人往往将国企视为市场经济中的‘异类’,偏颇地认为,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残留物,只有彻底‘消灭’国企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在有的人眼里,国企发展究竟是好是坏并不重要,只要存在就是一个错误。”

杨斌认为西方的某些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适用。同时,应该注意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组织在全球推行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式背后的用心。国企成为跨国公司强劲对手

在今年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公开谈到,“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及其补贴和扭曲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们非常有害。”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此前也在纽约表示,美国希望全球商务领域能够实现“竞争中立”。对此,美国副国务卿霍麦茨直言不讳地指出,“竞争中立”原则主要针对中国,“因为中国国有企业近年来凭借政府支持,实力大增,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对美国企业构成巨大挑战”。

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许是真的让美国人感到“芒刺在背”,要不然美国的政府高官们不会如此密集地讨论这一话题。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显露出了更多的担忧和不满,遏制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意图已相当明显,并且已经开始行动。”采访中,上述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谈到。

“这并非什么新鲜现象,只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感受到的压力更大,促使他们要在这一方面下更大的力气。”杨斌谈到,多年来,欧美等国的跨国公司,一直力图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其商品的销售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来源,使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的需求。

然而在中国,他们的这一愿望很可能会落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国有企业实力的提升,为中国经济打造了一道抵御外部大的冲击的防波堤。“许多国有企业不仅跻身世界500强,还通过商品贸易、对外投资、资源收购等方式,开始在境外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美欧等跨国公司的强劲对手,打乱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布局和扩张步伐,对其利益最大化构成了直接挑战。”在杨斌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变成外部集中攻击的对象“只是时间问题”。

他分析,在这些攻击手段当中,除了利用国际组织规则、双边和多边机制以及国内法等制度手段来加以制约之外,深谙舆论战之要的欧美发达国家自然不会忘记通过各种手段来诋毁以至污化中国的国有企业。

“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开始通过跨国媒介,借各种个案负面事件渲染、突出我国国有企业的阴暗面或弊端,以从‘软实力’上削弱后者的竞争力,破坏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采访中,一位国企高管向记者表示。

“此类言论往往精心策划、精选时机,因而极易误导人们对国有企业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的上述教授也持有类似观点。

在今年2月3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刊登的一篇题为《美国对中国公司发动攻势》的文章中,作者颇有心得地表示,“美国贸易官员们对美中商业冲突的核心环节——受到大量保护和补贴的中国国有企业,发起了协同攻击。” 虽然经济层面的解析已经充分,可杨斌认为,背后的真实目的可能还不止于此。

有专家认为,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倒中国国有企业”的思潮,实质上是以经济理由为借口鼓吹彻底消灭国有企业,以实现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目的。

坚持做大做强不动摇

“重大问题绝不能含糊,国企一定要坚持做大做强。”采访中,杨斌一再说,“不是‘要不要保留’的问题,而是‘必须保留,如何搞好’的问题。”他谈到,当代国家间的竞争,在经济层面的直接表现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在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是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也是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

“特别是其中的大型骨干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安全的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民生建设的支撑,是以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基础。”他说。

对于做大做强国企的重要意义,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曾有一段论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后发国家,依靠私营企业很难赶上发达国家。在南北竞争的背景下,在西方国家独占、主导、垄断的前提下,你只能培养自己的500强航母,而不是摧毁它。胡鞍钢说,国有企业可能因为老体制生锈了,可以给它除除锈,改革机制,卸掉包袱,让它向新型企业转变,但绝对不能把它变成私营企业。俄罗斯当年全部私有化,导致列宁称之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都没有了。中国则是“抓大放小”,保证了国家安全的完整性。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国家脊梁真正培养起来。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的观点同样很明确。他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有企业仍将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关键性地位。

而且,既然中国需要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其他类型的企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国有企业就一定要办成真正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他相信,这些国有企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积极的力量之一,并且,能够有效发挥宏观经济控制力的作用。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鉴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国有企业在我国将占有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更高的比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做强做大,是现代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向跨国公司看齐,把国有企业培养成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有控制力的、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杨斌最后表示。(瞭望,记者 尚前名,实习生 牟婉君)国企的价值

翻开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屈辱和饱经沧桑的岁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自己的近代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首要大事就是建立一个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近、现代工业体系:第一辆汽车、每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艘万吨油轮、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缔造这一项项伟大壮举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国有企业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新中国的前30年,本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国有企业几乎由零起步,使中国工业化从一张白纸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又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几度陷入困境„„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付出,就没有新中国60多年的成就与辉煌。

国企难,改革亦难。曾几何时,国企改革脱困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主题词,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一年总利润只有200多亿元;仅仅10年后,如今中央企业月利润即可实现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100多万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只要国有企业不倒,中国经济就不会倒”,中国经济实现了一枝独秀,与国有企业着重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密不可分。在高铁领域,中国人用5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创造了运营时速486.1公里的新纪录;在航天领域,以国企为主体的中国企业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在电力领域,中国人用5年时间研制出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国有企业是书写“中国创造”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没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就没有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没有“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海拔,就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建成人间天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

一支支常年奋战在高寒恶劣环境下的建设者队伍,不计条件,不讲困难,书写着挑战人类极限的奇迹;一个个肩负着争创世界一流时代重任的光荣群体,矢志不渝,勇于创新,为实现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顽强拼搏;一群群危难之处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可以置生命安危于不顾,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挺身向前他们属于国有企业,是共和国之脊梁,他们以忠诚铸魂,以责任立世。

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利益与经济自主权的先锋。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国之企业间的较量。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数量与质量与我国经济地位还不相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还很小。

但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经济主权。2011年,我国有61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中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有企业可谓居功至伟。

眼下,国企在发展与改革中凸显出来一些问题与现象,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有些人对国企发展现状不甚了解,甚至产生误解。同时,社会上出现对国有企业发展提出非议的论调。这种倾向与国有企业为法律所赋予的地位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都是不相符的。

国有企业在效率、垄断、腐败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依靠制度创新与管理提升加之纠正。但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主导和支柱。

国企的力量显示着中国的力量,国企的力量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民生基础。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然会加剧劳资对立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催生私人资本,破坏社会稳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一些国家实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其结果是制造出庞大的失业队伍和恶性通货膨胀,公有财产被瓜分后不但没有使绝大多数民众成为“所有者”,却使少数人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在公益性、自然垄断性、部分资源性、关系国家安全、民间资本无力投入的高资本与高技术密集、外企可能垄断同时民营企业薄弱的行业,国有企业承担着诸多其他性质的企业所不愿、不能、不应承担的角色,国有企业的价值不可替代。

篇3: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在多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公有制主体下的大型国企改革的进程面临众多困难因素,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整体经济的有效运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经营机制不断改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快速发展中的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改革发展是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正确解决对策是当务之急。

1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沿革

1.1 企业自主权与国家分配改革阶段

1978-1986年,国有企业全部经济效益由政府垄断,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低下。本阶段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经营权,主要措施是实行企业利润提成,逐步让渡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有效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善企业自主权与国家分配的关系,使计划经济约束下的国有企业增添了活力。但是由于产权不清,缺少行业竞争压力,企业经济效益取决于行业价格优势,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作用较小,因而自主权改革所产生的激励效应对国有企业发展作用不大。

1.2 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改革阶段

1987-1992年,这一阶段的改革举措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推行承包制,采取扩大企业自主权,完善企业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普遍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制度的改进明确了国家所有,承包经营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成为经营自主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承包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提高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但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无法实施有效的资源配置。

1.3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阶段

199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向产权明晰、权责分清、政府与企业职能科学划分的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由制度创新取代政策调整,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了核心竞争能力,确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人经营实体,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单一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结构的确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要求。

2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普遍亏损

2006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年报,2005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为1 026亿元,同比增长56.7%,增幅同比上升49.1个百分点,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近16年来新高。2015年前三季度306家央企有67家亏损,占比21%,亏损排前十的上市央企共计亏损135亿元。企业不良资产和债务危机严重,正常生产经营无法保证。2006-2015年国有企业亏损额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

图1 2006-2015年国有企业亏损额

2.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情况调查,1997年13个行业的2 592家国有企业,合计总资产超过3 130亿元人民币,而评估净资产仅有360亿元,其中有869家企业资不抵债。预计3~5年资不抵债的将有261家,5~10年内资不抵债的将有261家,10年后资不抵债的将有393家。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重新组合中,兼并、破产、转让环节不按程序规范操作,逃避银行债务,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无法追回。

2.3 国有企业垄断,资源无法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的垄断格局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企业独占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利用其资本、技术或管理上的优势,形成进入壁垒,取得垄断地位,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限制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阻碍技术进步,降低经济效率,导致经济停滞。国有企业行业垄断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延缓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阻碍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排斥公平竞争,保护国有企业的落后,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在诸多领域挤占了民营资本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部分垄断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服务质量无法改善,国有企业资源无法优化配置,经营效率明显低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2.4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是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自有资本充足率非常低,资本结构非常不合理,造成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上升。通过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资产数据分析,国有企业负债总额占净资产的比重偏高,这些数据说明国有企业资产结构比例中借债筹资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国际企业资本结构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超过80%为高风险区域,国有企业居高不下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均超过这一数字,高负债运营的财务杠杆效应被无限放大,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对国家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5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企业家精神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具有管理者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双重身份,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经营管理方式限制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家精神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与控制力,所以企业家精神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家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国有企业管理者具有行政人员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多地考虑上级和政府,而不是市场需求,普遍缺乏经营管理的专业意识素养,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3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根本问题是解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公司结构治理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现代产权制度调整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政企分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企业产权明晰、权利责任明确、管理科学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效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归属的历史问题,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制度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产权结构的治理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利益制衡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3.2 调整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

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合理降低国有经济比重,不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发展战略的方向可以将公有资本集中到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的领域,在策略的选择上应有进有退,调整国有企业布局,采用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新兴科技产业,推动国有经济可持续增长。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由国家经营外,其他领域逐步放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当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鼓励非公有民营资本参与国有经济运营,产权主体形成多元化的模式,按市场竞争要求和效率原则重新构造国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产业升级,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3.3 坚持市场经济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原则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资本属性合理配置资源,逐步确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经营体制。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生产要素粗放型规模扩张向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继续深化政企分离、政资分离,使国有企业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确立其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建立严格的市场秩序,实现平等竞争。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针对性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企业产权的多元化,重点行业由国家经营,其他国有企业全面实行股份制改造,鼓励股权置换及交叉持股,合理降低国有经济比重,通过不断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增资扩股逐步将国有资本集中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4 优化国有资本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的资本渠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融资方式多元化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直接融资可以为证券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国有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国有企业流通股的比重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可发行企业债券,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实行债权转股权可以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使国有企业摆脱债务危机。国有企业债转股使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有效降低银行坏账准备负担,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5 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

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企业产权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可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形成科学的企业产权组织制度,实现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明晰,企业产权多元化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资本市场是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要平台,可以促进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融合和流动,企业治理效果明显。确立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多元化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资格,非公有资本的支持有利于国有资本的投资效率提升,相应的国有企业也可以主动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鼓励股权置换及交叉持股,有利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有效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多元化企业产权支持的经营机制市场化,通过转让产权重组资产,规范资产重组上市行为,国有企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4 结语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产权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产权多元化是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经营模式的创新选择,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严重阻碍了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国有企业改革的多元化。

摘要: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成功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和主要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国有企业适应新经济形势,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企改革,战略调整,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佳贵.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R].2011.

篇4: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要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深化改革。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国企改革要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一要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这一方向,按市场规律办企业,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二要牢牢把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关键。解决好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形成运行灵活、约束有效的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要牢牢把握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核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潜能和干事创业的动力,在“选、用、育、留”四个方面下功夫,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四要牢牢把握以管资本为主这一重点。加快转变国资监管方式,尽快实现从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通过加强监管、强化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这一重大举措多次进行深刻阐述。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带头开展双创工作,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二要大力调整布局结构。切实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总体要求,在主动减量、盘活存量、做好增量上下功夫。利用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和机制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三要大力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压缩多余管理层级、法人层级,减少无效法人单位。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突出主业,整合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四要大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继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在研判国际经济形势、提高品牌品质、严控投资风险、提升国际形象上下功夫。

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从严加强党的建设。要把加强国企党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抓紧抓实抓好。一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起来。二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创新中央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三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廉洁关,选好配强企业领导班子。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好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和党内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和违纪问题,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五要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篇5: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经过三年的改革与脱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国企改革要继续调整思路,减人增效、增资减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管理创新力度.

作 者:李福学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辽宁,121013刊 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年,卷(期):“”(2)分类号:F270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 法人治理 创新

篇6: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北京市房山区国资委主任赵大栓在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

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国资委成立6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研讨国资国企未来发展方向,贯彻区委区政府半年经济分析会议精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交流研讨、展望未来、促进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再上新台阶。

截至2010年6月底,区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22家,拥有资产总额***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和***。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万元,同比减亏***万元,增长***;上缴税金***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不包括良乡经济开发区完成税收***亿元和良工工业基地税收***亿元)。

一、国资委成立6年来简要回顾

区国资委成立6年来,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拼搏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从2004年(国资委组建之初)的15家,增加到22家。截止2009年底,拥有资产总额***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分别比国资委成立之初增长了***倍和***,年均增长***和***。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万元、上缴税金***万元。分别比国资委成立之初增长 ***、***和***。国有企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研究制定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清产核资、重大事项报告以及机关建设、党的建设等规范性文件50多个。基本建立起比较科学的监管体系。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健全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规范了企业的薪酬管理,强化了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定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从2006年开始每年审计3家企业。几年来,共对12家企业,5名一把手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三是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加强财务监督,开展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财务动态监测、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及中介财务审计监督等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重大事项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控机制,增强了对国有资本的管控能力。

四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产权转让程序更加规范。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区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对企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等重要的经济事项和行为做出明确规定,规范企业在产权交易中的基本原则、交易程序。使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一是实现国有资产有序退出。对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和闲散资产进行国有资产退出处置。通过北交所转让股权和厂房场地共计24家,其中整体股权和部分股权转让13家,厂房场地出售11家,收回了国有资产2.1亿元,实现了资产增值2981万元。

二是有效进行资本整合。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资金、人才优势,通过划转方式,进行资源整合,6年来共划转企业7家,提高了资产的运营质量。特别是区燃气中心接收房山木材公司、房山区驾驶学校、昊港出租公司、西潞园液化气站等资产后,有效地盘活了闲置资产,解决了部分历史

遗留问题。同时,利用木材公司的地理优势,规划建立了西南金港物流公司,使区燃气中心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京房国鑫的成立为解决物资公司历史遗留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用1160万元及部分土地、房产解决债务9961万元,探索出一条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三是维护职工合法利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操作,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6年来,先后安置职工1456名,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554万元,补发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等258.16万元,维护了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

四是国企与民企联合开发项目取得进展。为调整企业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龙华公司、京房国鑫、市场中心三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 1739万元,购买民营安庄农贸公司62%股份,使其成为国有控股公司。将按照区规划和发展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将安庄市场建设成为房山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

(四)国有企业发展实力增强。

一是国有企业经营能力提高。资产经营公司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代表区国资委积极履行出资人职责,参与全区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先后出资成立参控股企业11家,由成立之初,注册资金1000万元,发展到投资总量5.77亿元,带动社会及民间资金总额10.49亿元,极大地解决了国有资金不足的问题,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良乡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区唯一市级开发区,在管理水平上逐年完善,在税收及全区经济承载能力上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工业公司在引进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其他市属国有企业当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近期又成功进行了股权改造,理顺产权关系,使产权更清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投融资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在拓宽北京人投资公司融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融资平台建设。2009年,由国有企业投资控股先后成立了大方、龙盛源和中金福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由国有资本出资4100万元带动民间资本1.09亿元。上半年北京人公司按照区政府要求为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良乡物流基地等市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承转信贷资金21.6亿元,累计承转信贷资金104亿元。三家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区农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农户发放贷款195笔,共计1.6亿元。

三是房地产业投资力度加大。近年来,昊远隆基公司采取“立足本埠,面向全国,做大做强”的经营发展思路,以北潞馨项目为基础,以贵州黄果树项目为重点,逐步向周边扩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贵州黄果树项目一期9万平方米顺利开工,并全面展开招商工作。龙华公司按照自身特色,积极与中央企业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正在努力向一级企业发展。

四是物流产业建设初见成效。西南金港物流公司根据仓储物流市场的需求变化,逐步完善仓储、铁路、装御、配送等设施,业务领域逐步拓展,各项业务呈现良好增长势头,物流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可行性研究,确立了大型库房建设项目,万米库房建成后,将全面带动西南金港物流公司各项业务发展。

(五)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区燃气中心新老小区天然气入户被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几年来,共完成天然气入户安装10.3万户。凯捷风公交客运公司积极做好运营工作,方便百姓出行。共设立了11个客运场站,运营线路43条,通达行政村462个。高教园区积极推进山区人口迁移工程建设和定向安置房项目建设。区粮贸总公司切实保证中央、北京及房山应急储备粮安全,还承担着退耕还林粮食供应、驻军官兵粮食供应及房山城乡居民的成品粮油供应业务。区供销总社、良种中心承担着新农村建设,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国有企业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期,更是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国资委系统在平安奥运、平安国庆等重大节日中,积极采取措施保平安促生产,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驾护航。在低温

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中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捐助活动,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为抗击灾害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几年来,国资系统为各种救灾活动捐款近600万元。

(六)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抓班子作风建设,提高经营者廉洁从业水平。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经常性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活动”、“贯彻《廉政准则》”以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四强四优”、“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了经营者的政治水平、责任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改进各级企业班子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各级干部的领导作风、生活作风。

二是抓考察任用机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管理工作水平。6年来,先后对企业班子和班子成员考察98次,调整干部155人次,各企业班子配备更加合理,极大提高了整体战斗力。

三是抓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先后与区委组织部共同举办企业经营者培训班6期,集中培训企业领导人员和后备干部600多人次,近20名企业经营者参加了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等专题学习。通过几年的实践,初步建立了“定期集中培训为基础,定向高级培养为重点,个人自学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机制。

二、未来发展设想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区委区政府的各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发展创新、调整重组、改革攻坚、完善监管、和谐稳定”五要素,全面推进“三化两区”建设,推进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大企业大集团,使国有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

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结合“三化两区”和“两轴、三带、五园区”的发展战略,树立大国资理念,整合融资平台,打造“四大板块”,培育上市公司。到2015年,资产总额力争达到300亿元,净资产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均在125%以上。

(一)树立大国资理念,扩大监管范围。

根据区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把区属国有企业全部纳入统一监管范畴”的精神,树立大国资理念。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推进企业改制等方式,明确出资主体,使党政机关所办企业逐步进行脱钩,将全区的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部纳入国资委监管范围。国资委将依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公司法》等法规对经营性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资产统计、产权登记、产权界定、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审核。国资委对这些企业进行总结考核时充分听取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二)整合融资平台,提高融资能力。

目前,我区国有独资或控股参股的投融资公司共计10家,其中:属于政府投资组建的服务于政府重大项目的融资公司5家,属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5家。10家公司最大的注册资金7亿元(1家),最小的只有0.5亿元,由于注册规模小,融资能力不高,难以适应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整合,成立投资担保总公司。

(三)打造“四大板块”,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一是建筑建材业板块。将全区建筑、建材、房地产三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整合,打造建筑建材业板块。主要承接区政府投资后土地一级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流通服务业板块。以流通业为核心,将与其相关产业进行重组,打造流通业板块。为房山区城市建设提供配套服务,推动房山区第三产业发展。三是新型工业板块。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将全区国有集体工业企业进行重组,打造新型工业板块。充分发挥资金、土地资源和技术优势,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四是旅游业板块。将我区旅游资源景点和宾馆、饭店等资源进行融合,打造旅游业板块。

(四)培育上市公司,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

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统筹规划”的原则,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培育,使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发展势头强劲的优势企业尽快进入证券市场。区国资委建立培育企业上市资源信息库,把改制规范、效益较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纳入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将企业上市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步伐。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为确保国有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制定规划,指导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根据全区总体规划和国有企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我区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各企业也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十二五”规划。深入分析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确立企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达到的目标。把企业战略与首都定位和“三化两区”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在“三化两区”建设的大局中谋划企业的发展未来。通过研究制定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和科学发展。

(二)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保障区域城市运行。

对重大投资项目要加大统筹协调及监管力度,与承担区重大项目的企业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速推进,确保投资金额到位,工程如期竣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房地产和建筑企业优势,重点进入土地一级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保障性住房开发等领域,为加快全区城市化建设、保障区域城市安全运行做出更大贡献。

(三)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转制。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改变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依据《企业法》管理的模式,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公司化管理。通过企业改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达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权力相互制衡、科学决策、各负其责的现代管理体制。对于盈利能力差,不符合一级企业主业的小型企业,要通过股权转让、兼并、破产等方式进行重组,加快退出步伐。

(四)加大扶持力度,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有为才有位,要想使国有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份额,就必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发展。对于规模较大、主业突出的企业,要加大科研开发,掌握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大中型企业,解决目前我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1-2家,规模超过10亿元的大中型企业集团。把部分产权明晰、经营质量较好的企业资产装入资产经营公司,使其代表国资委真正发挥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五)加强国资监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推进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加强投资、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审批和监察制度,抓紧制定出台《房山区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推进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国资委拟建立“企业监事委员会”、“企业董事委员会”加强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参与和监管职能,推进董事会和监事会规范运作。

(六)努力拼搏,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从上半年各企业完成的各项指标看,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下半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半年经济分析会要求和国资委年初下达的指标,结合各企业上半年完成的实际情况,把任务目标分解到每月、每人,进一步量化,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同志们,半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今后的任务还依然繁重,我们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开拓前

上一篇:选拔科级干部下一篇:职场如何提高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