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2024-06-29

2024春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通用2篇)

篇1:2024春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县教育局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半年进校园下半年进课堂的要求,全面落实“四有”即是有教师、有教材、有课程设置、有经费投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建设投入,营造浓郁氛围

1.开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宣传长廊,让每块墙壁都“说话” 每处环境都育人。

2.在校园内醒目位置张贴名人画像,修缮增设橱窗、板报等,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有教育性。

3.在教学楼、宿舍楼走廊、通道布置励志格言,名人警句等 内容,力求处处体现传统文化标识。

4.在课间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国学经典CD朗读碟和优秀古 典乐曲,充分地让学生与国学经典零距离接触,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习惯

我们除了在每周一节的国学课上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情之外,每天晨读(自由读时间)和每周星期一的早读课都安排他们专门诵读国学经典。同时坚持开展课前3分钟诵读活动,我们在各班教室黑板角上都悬挂国学经典精美挂图,七、八年级的内容分别选自《孟

子》上下章的经典名言,九年级的内容选自《老子》经典名言。每节课前,任课教师都指导学生齐读一到两遍当天的国学经典内容。周而复始,强化学生记忆,养成诵读习惯。

三、开展主题教育

我校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大拜年”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期间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和植树绿化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此外,要求各班在教室开辟“文化角”,写标语、办墙报、手抄报等适用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活动。上个学期学校举行了大型的诵读国学经典和学生书画两项比赛活动。

四、活动成果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绝大部分学生能抛弃陋习,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谦耻。”在校园内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拾捡垃圾的多了;说脏话粗话的少了,遇到师长主动问好行礼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随手关灯关门窗、水龙头的多了。文明礼仪蔚然成风,校园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九年级的陈育成、陈宝雄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书画比赛肇庆市 二、三等奖。

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绝大部分学生触动了心灵,捡回了一份责任,从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赞许。

五、面临的一点困难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全面铺开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任课教师的教授形式与方法有待不断改进,由于不列入考核科目,学生与家长的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东中学

2014年3月3日

篇2:2024春城东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所谓传统文化, 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保留在其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 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凝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光辉灿烂, 源远流长, 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 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 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数千年来, 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已成为指导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 铸就了历史上众多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 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 使中国成为世界景仰的礼仪之邦。

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世界最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 是区别其它国家、民族的重要标志。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 宣传个人至上、个人人权。中国文化则以群体为本位, 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 强调天下为公, 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旗帜。由此看出,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 印记着中华民族的鲜明性格, 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 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弘扬、传播、继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立足传统, 才能使我们的德育理论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学教育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只有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 才能长成自家的大树;只有翱翔在传统文化的天地中, 才能有勇气、有智慧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 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现代文明。

近几年来, 重庆巴蜀中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 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为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以重庆市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总领, 调动全校力量, 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04年, 我校傅唯泉校长领衔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加强中国基础教育民族性的策略研究”开题, 由我校教科处、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协作, 全校共80余名教师分六个子课题进行, 这个课题的实施为我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组织和人力保障, 对我校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总领作用。

二、参与组建学术社团——“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 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008年9月28日 (孔子诞辰日)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在鲁能巴蜀中学礼堂召开成立大会, 当代新儒学代表、英国皇家学院名誉博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的开坛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孚琛做了《21世纪新道教文化战略》的精彩报告。与会领导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新加坡易经研究会会长沈树圭、原重庆市政协主席张文斌、原全国政协常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甘宇平、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远牧等。

自2008年9月起, 学校每年斥资50万, 支持参与并由我市著名佛学专家叶贵本先生主持组建的“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 并为该会在校内提供专门的办公室。该研究会聘请我校傅唯泉校长担任了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唐良沐副校长担任秘书长, 这为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每年定期为学校教师开设讲座, 既培训了教师, 又教育了学生。同时, 该会还投资数万元为学校安装等离子显示屏3台, 并制作了多个传统文化教育节目, 每天轮流播放,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举行传统文化主题赛课活动, 将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贴切地引入教材, 引入课堂, 引入学生头脑,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2007年, 我校开展了以学科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为主体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 共上了语文、历史、艺术、政治、体育、美术、物理等60节课, 在这些教学展示课中, 师生共同品味传统文化的内含, 感受其深厚魅力。各年级还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召开了19节主题班会观摩课。这为全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我校还在初中年级安排了书法课, 并以班、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书法比赛。

四、以初中综合实践课和高中选修课开设为依托, 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 我校初中设置了综合实践课, 高中开设了选修课,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与探究。我校有意识引导教师精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 开发传统文化特色校本课程。

初中综合实践课和高中选修课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分, 课程设计为:“经典诵读”模块—— (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丛林》《增广贤文》《四书》等章节) 、中国传统哲学模块、中国民俗模块、中国器乐模块、古典音乐模块、中国书法模块、中国绘画模块、中国棋艺模块、篆刻模块、茶道模块、中国民族舞蹈模块等。这是我们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的尝试, 是我们用中国传统文化去浸染和熏陶学生的尝试。这些课, 是利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时间进行教学, 主要教学方式以欣赏教学为主, 辅以实践, 让学生了解中国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传统文化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综合素养。并对他们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们的讲稿, 我们遴选部分精品教案, 形成系列教材。如杜明元老师的《楹联赏析与写作》、曲思源老师的《古诗词朗诵技巧》等。

五、举行传统文化艺术节, 强化传统文化意识

学校每年十二月都有一个传统的校园艺术节, 其中专门有一个传统文化单元, 设置了民族服装表演、民族音乐表演、民族舞蹈表演, 中国书法国画展览、经典诵读, 中国象棋等。舞蹈比赛中, 有舞龙的, 有打腰鼓的, 有扭秧歌的;在服装表演中, 有唐装、长衫、中山装、中国象棋棋子服, 京剧脸谱服等;操场上, 有剪纸、捏面人等民俗表演;校园里, 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各个传统文化的比赛表演场地, 洋溢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学生评价说:“学校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场。”

六、大力开展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学校掀起了全校性诵读经典比赛, 各年级、各班100%参与, 层层选拔比赛。我校还承担并参与了重庆市大中学生“风雅颂”朗诵晚会、重庆市大中小学“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汇报演出和重庆大中小学读经演讲故事晚会等三场全市性的大型演出, 我校排演的《弟子规》、《少年中国说》等精彩节目, 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和教育部长周济的高度评价。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2010年1月15日, 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重庆广电集团 (总台) 联合举办的重庆市大中小学读经典演讲故事晚会上, 由巴蜀中学师生齐声诵读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精彩表演, 受到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领导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张轩、何事忠等和近1000名师生的一致好评。

端午节系列教育活动。2008年6月8日 (农历五月五) 是我国传统四大民俗节庆之一——端午节。为配合国家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 我校初一于6月5-7日, 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喜过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的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了三个“一”活动:一次学包粽子活动, 体验过传统节日的乐趣;一次升旗仪式专题教育活动;一张端午节主题教育版报。通过介绍端午节由来、习俗和吟诵屈原诗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大力普及端午节的节日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 认同传统节日, 喜爱传统节日, 过好传统节日, 掀起缅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 歌颂和谐盛世的热潮。

感恩系列教育活动。我校高2011级举行了感恩教育活动周。活动内容为:出一期宣传展板, 刊登给《儿子的一封信》, 各班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播放中国当代著名演讲家邹越在松江实验中学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视频, 宣讲《给儿子的一封信》, 集体讨论“高二阶段的我们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 各班出一期“感恩”主题黑板报, 每位同学给父母写一封信 (家长会时作为礼物送给家长) 以表达感恩之心, 每位学生利用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 尽一份孝心, 年级出一期感恩教育活动专题简报, 编辑一本家长会特刊《感恩》。这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突出了传统美德中的“孝心”观念, 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七、依托班会课和学生社团活动, 以主题班会课、黑板报、广播讲座、手抄报比赛等方式, 推进传统节日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最直观表达, 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淀,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但如今的很多中国人,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对中国传统节日日渐淡漠, 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参与热情却与日俱减, 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更是知之甚少, 但对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 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 渴望过“洋节”的程度远胜于对传统节日的期盼, 这是我们的尴尬与悲哀。我们为人师者, 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宣传传统节日的责任和义务。

我校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 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广大学生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 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007年10月, 学校精心挑选二十个传统节日, 开展节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大赛, 形成节典文化。各位班主任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 充分发掘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国庆节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突出教育重点, 设计出一个个内涵丰富、形神兼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并加以实施, 收到很好的民族文化教育效果。电教中心还把精心设计的二十个主题班会刻成光盘, 发给全校班主任参考。

我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有一个保障就是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我校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有团委、学生会、少先队、书香巴蜀读书会、学生广播站、楹联协会、传统手工兴趣组、巴蜀风文学、巴蜀话剧社、书画协会、围棋队、武术散打队等。我们的做法是将传统文化课程与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进行适当的整合, 利用前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利用后者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我校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以学生为主, 教师协助, 开设手工制作活动, 邀请剪纸、泥塑等方面的民间艺人传授技艺;在广播站每周制作并播出一个传统节日宣传节目, 每周制作一期古典文学赏析节目并播出。

2007年, 团委、学生会、少先队还举行了全校传统节日手抄报比赛, 300余名学生的手抄报展出, 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参观。手抄报向学生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让学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 增强了学生对灿烂的中国古文化的认识,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促成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在学生心中的重新定位。

各年级每学期确定一个传统文化节日, 以班级为单位, 举行黑板报比赛, 借此活动宣传、弘扬传统文化, 让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让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八、以参观、访问等形式, 进行本土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桂园, 大力开展富有重庆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

学校每年都组织初中学生去三峡博物馆、重庆人民大礼堂等参观, 到街头去看重庆的城市雕塑、各国风情的老建筑、历史文化街等, 使学生感受重庆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底蕴。

九、学校在校园环境硬件建设上, 着意体现古代文化特色

我校修建了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勖艾亭、花草园林, 请壁画家绘制了长卷壁画, 制作了雕塑和纪念性石碑, 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创设古典建筑艺术文化的育人环境。

十、教师培训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让教师言传身教

为使我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教师的培训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抓出成效, 我们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于丹到重庆巴蜀中学召开讲座, 以“感悟中国智慧”为主题, 从孔子的儒、老庄的道、佛家的释, 从《论语》到《庄子》。于丹就人生、命运侃侃而谈, 品位生活真谛和教育行业的神圣使命。

我校每年暑期新教师培训班, 都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结业之时还要在孔子像前举行入职宣誓仪式。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传统文化水平, 学校耗资数万元, 为全校700余名教职工购买了《历史的拐点》、《中国的品格》、《周易译解》等书, 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能力。

延请重庆华夏国学研究会、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叶贵本教授、鲜于煌教授、傅唯泉校长等先后作了“佛教文化与中学教育”、“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国学经典与美丽人生”、“传统医学与教师养生”等四场讲演, 我校教职工700余人参加了讲座。教师们反映, 听这些讲座, 堪称思想大餐, 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思想层面。

巴蜀中学长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培养出了国内著名国学大师李里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 我校教师张恩富等成为古代文化著名学者。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的思想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培养了当代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激发他们奋发学习、建设中华的热情,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了民族凝聚力, 他们为中国古代文明而骄傲, 为自己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 这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内涵, 提高了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抑制和消解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导致的道德失范和价值观的盲目性, 促进了中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学生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了高尚情操。

上一篇:税务局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方案下一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