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初中物理实验改进

2024-06-22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改进(共9篇)

篇1:几个初中物理实验改进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 龙门镇初级中学 杨丹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喷灯加热废灯芯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灯泡又熄灭。此实验应使 灯泡的功率不大于40W,否则电流产生的热将使灯泡不能熄灭,另外用酒精喷灯比用酒精灯易使实验成功。

二 变通实验方案

变通实验方案可解决器材不足,也可以使不能开设的实验顺利进行。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学校有一套器材,为了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我在废电炉丝上取了5Ω、10Ω电炉丝。实验时,用浸过乙醚的棉花盖在电阻上,通过观察乙醚燃烧快慢确定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要保持良好通风,棉花要干一些)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有一些剩余的时间,为了利用这一点时间,为下节课做准备,我要求学生在成像清晰的时候,将光屏前移一点,然后用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看到的现象.接着又将光屏后移,要求他们用桌上器材不移动光屏来得到清晰的像。在此基础上,下一节讲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教师做一演示实验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点。

3、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一个实验受学校器材的限制,不能分组实验。我将小桌改用盛细砂的矿泉水瓶放在细砂上,倒置改变受力面积,加细砂可改变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人人都能实验了。

4、演示牛顿第一定律

这个实验使用小车,可是实验室没有这么多小车,我购置一些钢球代替小车,并用纸板做成的滑槽代替斜面,完成实验。并将这部分器材用在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谓一举两得。

5、演示短路

这个实验有一定危险性,教师一般有畏难情绪,或者干脆不做。实验改进如下:用锡箔纸代替熔丝,将电源电压降为3V,短路时可看到锡箔纸燃烧,效果很好。如图是我仿制的实验。锡箔纸在5mm左右,且注意与锷鱼夹与锡箔纸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使用交流3V能提供较大的电流。

三、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时的安全可靠性

1、演示音叉的振动及发声

在《声波》这节内容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就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让悬在线上的小球靠近音叉,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着.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其直接振动及发出的声音均很微弱,教室前排的学生也很难看清或听到,因而音叉的振动及发声必须通过音叉与其它物体发生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实验改进如下:在演示音叉的振动时,可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轻触桌面,便能听到叉股与桌面撞击时发出的喀、喀声.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与硬纸片接触,整个教室内都可听到硬纸片在振动的叉股作用下发出的响声,这些现象都能表明音叉的振动;在演示音叉发声时,可将音叉的底部与课桌等物体紧密接触,这时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整个教室内可听到音叉发声引起的共鸣声.如果用手捏紧音叉的叉股,就听不到声音了.另外,由于课桌等物体的共鸣频带较宽,在用音叉组演示音调时也可采用此方法.这一实验不需增加其它器材,但效果却十分明显.2、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堆纸屑,很多纸屑飞向带电体,又飞散开来,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对初次接触电学的学生,很难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改进的方法是:取一面积为 1cm 2纸屑,在其中穿一孔并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当带电体靠近纸屑时,可以看到细线弯曲,纸屑向带电体靠拢。这样既增强了演示效果,又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改进的原则是:一是“直观”。让学生能从演示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本质,避免拐弯抹角 ;二是“明显”。实验现象、实验过程要显著;三是“简单”。演示器材尽量的少,结构尽量简单,操作尽量简便,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的精密、先进和结构的复杂;四是“可靠”。确保演示实验一次成功。只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就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几个初中物理实验改进

【摘 要】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实验正是学习这一学科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标当中,演示实验是教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要求,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实际上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调整。本文将根据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其提出相应的改革调整方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比较强的课程,必定要涉及到实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很好途径。然而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影响了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起到了负面影响。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

1.1、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

1.2、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1.3、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2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2.1、更新实验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

教师首先要强调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与理论关系的思考和实验探索与设计上,培养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物理实验技能。

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和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物理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示范实验和课本上早已知道,不会有发现的快乐,也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素质,能根据教学要求,联系理论学习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式;积极研究演示实验,使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正确地认识学生分组实验的地位和功能,进行恰当地组织和引导;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2.2、调动学生热情。

由于受家庭、社??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教师要争取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开学上第一堂课时,我做了很多小实验,又提出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问题,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很大。此外,我在日常教学中还经常开展丰富的、适合学生的活动。如研究家庭电路开关、开展制作竞赛等,由于活动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从而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热情。

2.3、恰当利用信息技术。

现在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保证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认识到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例如,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照凸透镜成像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类物理情境虽然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的,但是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会造成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疲劳,一堂课学生上下来,只感觉看了几个实验,做了几个实验,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已有知识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物理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惯性》时,借助多媒体运用抽拉活动片模拟演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力而停止运动,而小车上的木块没有受到障碍物的阻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向前运动,而因木块底部与小车面的摩擦,使木块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不能继续向前运动,只好倒向前方,利用多媒体图像再用“慢镜头”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讲解和观察、理解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4、实验器材的创新。

2.4.1、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

物理实验室的器材都比较缺乏,实验时可以使用实验室的器材,有些情况也可以自制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矿泉水瓶做大气压实验及物体的浮沉实验,用输液管和木刻度尺制作U形压强计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加以拓展,学生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物品、废弃物品进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解决农村学校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2.4.2、通过改变实验器材进行创新。

这种创新情形需改变原有实验的使用器材(包括测量对象),提出了在新的实验器材基础上测量原有的物理量或新的物理量的新实验课题,一般学生应用原有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无法解答新的实验课题,必须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这些都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例如:学生在做完《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后,我给每个同学一把铁挂锁,要求每组同学利用它替代小球重新测出重力加速度g,然后再与用金属小球测出的g值作比较。器材改变了,如何测量呢?学生经过积极思考,动手实验,最终自行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总之,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总结和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物理教师要真心实意地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增强教改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和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3:初中物理几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 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 因此, 做好这个演示实验, 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 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 轻轻敲动玻璃板, 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 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 操作也都比较简便, 但不足之处是实验现象只能在某个平面上表现出来, 缺乏空间立体感。能否让这个实验变得既简便又具有立体感呢?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1. 所需实验器材

带有橡皮塞的大试管一支, 碎铁屑、透明胶水、条形 (马蹄形) 磁铁一个。

2. 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在大试管中装满透明的胶水, 同时向胶水中放入适量的碎铁屑, 然后用橡皮塞将其密封。实验时, 只需要将试管中的碎铁屑摇匀, 然后放在磁铁的周围即可。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建议物理教师不妨一试。

3.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在改进的实验中充分利用了胶水的粘滞系数大的特点, 所以当把大试管放在磁体周围时碎铁屑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胶水中, 从而将磁体周围的磁场立体地展现出来, 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是否相同

创意: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色彩”讲到“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不同, 其中黑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强, 而白色物体表面对热辐射吸收的本领最弱”。虽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进行验证, 则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笔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1. 所需实验器材

白色的泡沫板一块、毛笔、墨汁。

2. 实验方法

用毛笔在白色的泡沫板上写几个大字, 例如“我爱学习物理”等, 然后将泡沫板放在阳光下暴晒, 并将有字的那一面正对太阳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 会发现白色泡沫板上沾有墨迹的部分明显凹陷下去, 而且边缘非常整齐、光滑。

3. 该实验的优点

因为泡沫板的熔点较低, 而沾有墨迹的部分将比其余部分吸收更多的热量, 所以会被熔化。这个实验不仅效果明显、具有说服力, 而且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实验的改进

创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归纳、总结及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个相同的棋子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 虽简便易行, 但缺点是棋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清晰度较差, 实验效果不甚理想。为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探索与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 所需实验器材

一块平面镜、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光具座。

2. 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将平面镜通过塑料支撑架固定在光具座中间, 蜡烛分别固定在平面镜两侧的滑块上。

3.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 可以借助实验室已有资源, 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实验, 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锻炼了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 其效果要比“教师演示, 学生看”更好, 同时也使学生对光具座有一些初步了解, 为以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教学埋下伏笔。

(2)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学生不仅可以从正面观察到蜡烛的像, 还可以从侧面通过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直接观察物 (像) 到平面镜的距离, 获得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相关知识。另外利用该装置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简单的探究, 如物、像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始终相等。

(3) 改进前的实验方法是把玻璃竖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 而由于挖制木槽时工艺要求较高, 同时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 玻璃稍微倾斜或晃动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 影响实验效果。但如果在光具座上进行该实验, 则可直接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 从而降低实验准备的难度, 并且因为光具座的整体协调性好, 即使倾斜一些对实验效果影响也是不大的。

四、“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后小实验的改进

创意:在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3页的“WWW”习题中有一个小实验:在矿泉水瓶的三个不同高度处分别扎一小孔, 观察水流在水平方向喷射的距离, 以此验证“深度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越大”这一结论。虽然该实验器材随手可得、简便易行, 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流下落的高度相同 (或水流在水平方向运动时间相同) 。因此, 笔者在演示该实验时做了一点改进, 具体做法如下:

1. 所需实验器材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带有三个铁夹的铁架台、三块长方形玻璃板。

2. 改进后的实验做法

用铁夹分别把三块玻璃板固定在铁架台上, 调整玻璃板的位置, 使矿泉水瓶的上、中、下三个小孔分别与相应玻璃板的竖直高度相同。

3.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实验中只有液体内部的深度发生变化, 充分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吻合, 有利于学生准确、迅速地得到结论, 避免其他因素对学生思维的干扰。

以上的四个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仅仅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在实际中应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改进与创新方案, 在此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篇4: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

但在教学中,各学校实验课开出率较低,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仪器教具不足,演示仪器较陈旧,演示实验可见度低,实验模式单一,实验成功率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更新和替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举其中几例说明。

一、巧用科技产品,改进实验器材

1.改进平行光源

实验室配备的平行光源存在不易搬动、角度难调、亮度不高等缺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自制了平行光源仪,如图1所示。

把四个激光器并排固定在长约30 cm、宽10 cm的白色薄铁板

上,引出它们的外接电源线,并联连接到带有开关的电池盒上,电池盒和开关固定在白板背面,让灯头紧挨着固定在直径为1 cm的玻璃棒前。当闭合开关时,由于光的折射,光带的宽度增加,在铁板上留下清晰的“光路”。这样就得到了颜色鲜红、亮度大的平行光源。若将白板插入水中,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出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光路,从而解决光线难以观察的问题。这些激光器市场上有售,价格便宜,货源充足,光线集中,是理想的光源材料,而且制作简单。

2.改进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光源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中,实验使用的光源是烛焰,存在亮度不高、大小无法测量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自制了发光板。

将高亮度LED灯排列成“F”形状焊接在自制电路板上,并将LED灯并联连接到电路中(如图2)。使用该光源不但亮度高,成像清晰,而且光源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方便比较物象大小,同时能让学生直观地看见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时,像的上下和左右都是倒立的。

当今,科技产品为普及和改进教学实验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只要动脑动手,改进教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动课改的发展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二、利用身边的废料,改进物理实验

教材中有些实验,如果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成功,但如果利用身边的边角余料、坛坛罐罐加以改进,实验效果便会很明显。下面以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为例予以说明。

1.饮料瓶的利用

八年级下册“体验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中,是用橡皮泥堵住易拉罐口,这样做气密性不好,可以用饮料瓶代替。先在饮料瓶中放少量的热水,盖上瓶盖上下摇动,使热水加快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打开瓶盖迅速倒掉热水并盖紧瓶盖,此时瓶中的空气基本被热水蒸气排出,浇上冷水,马上发现饮料瓶发出响声的同时迅速变形。可以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饮料瓶变形了?(大气压)

2.空烟盒的妙用

取一空烟盒,一手摁住塑料包装纸盒(力不宜过大),另一手抽动里面的纸盒,使纸盒与外部塑料纸分离。观察到的现象是:外部的塑料纸在气压作用下而被压瘪,从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纸质饮料盒的利用

喝饮料时盒身变形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三、利用家用电器,改进演示实验

1.利用“热得快”做”焦耳定律”的实验

焦耳定律是通过老师演示实验,由学生观察、归纳总结。但是课本上的实验能见度低,学生观察不清楚,效果不理想。于是,我利用廉价的“热得快”进行演示,效果显著。

器材:300 W和500 W螺旋形热得快各两只,100 W灯泡一只。

(1)演示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将300 W和500 W的热得快的插头剪掉后串联在电路中,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大烧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300 W的热得快比500 W热得快先将水加热至沸腾,即相同时间内,前者产生的热量多,由此说明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有关。从前面的知识知道,300 W的热得快阻值比500 W的阻值大,因而它产生的热量多。从而推论: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产生的热跟电阻有关,同样的电流,通电相同时间,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演示导体产生的热量与时间的关系

将一根热得快接入电路中,比较通电时间,观察水中产生的气泡不同的现象,从而得出: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有关,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2.保险丝熔断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保险丝熔断实验”是把一段保险丝连入电路中,这样做不是很安全,熔断的保险丝产生的火星飞溅会伤到人。可利用一些家用电器中适当规格的保险管代替保险丝进行实验,熔断时能明显看到有闪亮的火花产生,效果明显,也很安全。

篇5:如何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验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方法和实验操作改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实验 培养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培养的是既具有较丰富、较全面的学科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多的探究问题方法和较强的探究问题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阶段,特别是物理这门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它更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了使物理探究实验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具备新的、先进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对那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进行改进,同时对教材中存在不足的实验操作进行改进。

要使物理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应从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操作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教师应有较好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可直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学到知识,同时学到方法,并提高能力,那么当前教师应有哪些新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方法呢?

(一)重视实验的导入。科学的实验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创设实验情景,提供新奇、多变的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其中的疑问。

(二)重视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对于验证性实验,有时实验不一定能成功地得出我们期待的结果,这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首先要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做这个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这样做不仅更能体现探究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方法和能力也可得到较大地提高。

(三)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不仅要关注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等方法和途径,在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二、一个好的实验,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改进后或重新设计后的实验要具有科学性强、操作简单、可见度和成功率高、现象明显直观、实验时间适度等特点,才能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对实验的改进,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进实验装置,增强实验效果。

1.选用牢固性、稳定性较好的仪器。许多实验都是因仪器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较差而失败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验前对仪器进行详细的检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选用牢固性强、稳定性好的仪器。

2.选用科学的合适的器材,增大实验的可见度。实验仪器必须要突出实验原理,符合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明显原则,对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器材,可通过更换器件、改变结构等方法进行改善。对比较小的物件可通过投影进行放大,或拿到学生面前进行观察。如:在讲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时,可以将继电器放到实物投影机里,使学生看清它的结构,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二)改进实验方法。

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时,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结果出现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除了使用较科学的器材外,实验操作方法也很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验方法的改进。对于一些难以用直观的实验来演示的概念、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篇6:几个初中物理实验改进

现行教材是一部紧贴学生生活,符合社会实际、尊重自然规律、摄取科技营养、注重人本思想、提倡自主创新的好教材。尤其是实验设计方面很有特色。但“一人难调众人味”,要想一部教材统领全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实施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环境、学生素质、实验设备、自然条件等因素,对新教材中的12个实验作了一些改进。

一、《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节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重力无关的结论教材中没有直观的实验,学生很难理解,应用时常常出错。我在实际教学中先用视频资料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帕斯卡实验,后用自制的简单器材模拟该实验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橡胶管(1米)、玻璃管、橡皮泥。

操作方法: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玻璃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用橡胶管把漏斗和玻璃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

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讨论分析: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强,可以远大与液体自身的重力。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和容器内的液体重力无关。

二、学习蒸发吸热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演示燃烧后的手绢为什么没被烧坏。

材料:手绢、玻璃杯、铁丝、酒精、火柴、水 操作方法:

1、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酒精里浸湿。

2、将手绢从杯子里取出,稍微拧一下,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

3、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燃烧后的手绢完好无损。

讨论分析:

1、玻璃杯里盛着两份酒精和一份水,酒精的燃点很低,手绢很快地燃烧了。

2、酒精很容易从手绢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绢上,保护着手绢。

3、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吸热变成水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蒸气带走了手绢上的一大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绢的温度,手绢达不到燃点不会被烧着。

通过该小实验的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蒸发吸热的理解。

三、九年级物理新教材(人教版)P129演示2:如图15.2-5乙,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击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按课本实验设计,当瓶塞跳击时,瓶内应出现白雾。根据此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少,温度会降低。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的白雾不明显,有时学生根本看不见。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所致。针对实验弱点,我们改进的措施是:将瓶内少许的水换成少许的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使瓶塞跳击时,瓶中就会冒出浓浓的“白雾”,可视效果极佳,而且只要按正常程序操作,实验一定会成功。

四、人教版九年级物理P21 演示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根据实验可以看见,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从而说明质量一定的物体密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这个实验可视效果确保成功都没问题,问题是在课堂上操作不方便。试想把电冰箱、火炉搬到教室当堂给学生演示,谈何容易?

即使在课外也有它不切实际的地方,因为农村很多学生家里根本没有电冰箱。为了使实验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我们设计的方案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空的矿泉水瓶的瓶口上。先把矿泉水瓶放在热水中,气球明显胀鼓起来,再放入冷水里,气球又明显瘪下去。本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演示,学生也可回家操作,效果好,具有可行性。五、九年级物理(人教版)P21,设计了一个纸风车实验:按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了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本实验是想说明: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了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纸风车就是风把它推动而转动起来的。做这个实验时我们发现有三个不合理的地方:其一,纸风车有时被火烤焦而燃烧。其二,风车与轴之间太紧,纸张太厚风车转动不起来。其三,冷暖气流发生对流产生的风力不够,推动不了风车。针对方案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作了如下的改进:一是把酒精灯换成家用煤油罩子灯或在酒精灯的上方放一灯罩可加大风力,位置适当可防纸风车烤燃;二是风车的轴用大头针代替,要求轴孔比大头针略粗一些,以减小摩擦使风车转动自如;三是用较薄较轻纸张(如薄材料纸)做风车。风车不宜过大,其规格可控制在8cm×8cm 左右。通过以上的改进,实验设计更趋完美,实验效果更能显示出来。

六、人教版九年级物理P76,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照图14.1-3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再照图乙那样, 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再把小桌翻过来。注意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这里显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验现有条件,这些器材不完备,叫每个同学去做肯定有一定的问题。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身探究,我们因陋就简,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先是用一支短铅笔或圆珠笔做实验,再是用矿泉水瓶、水、沙等做实验。后者的实验方法如下:(1)在矿泉水瓶中装半瓶水,盖上盖,先把底部朝下放在沙上,再把瓶倒转过来放在沙上,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盖上盖正放或倒放在沙上,与前一次实验比较,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就地取材进行实验,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或课外进行探讨物理规律了,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物理教学。

七、演示短路:这个实验有一定危险性,教师一般有畏难情绪,或者干脆不做。

实验改进如下:用锡箔纸代替熔丝,将电源电压降为3V,短路时可看到锡箔纸燃烧,效果很好。锡箔纸在5mm左右,且注意与锷鱼夹与锡箔纸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使用交流3V能提供较大的电流。

八、在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中,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堆纸屑,很多纸屑飞向带电体,又飞散开来,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对初次接触电学的学生,很难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

篇7: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一、“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改进

改进装置用化学实验室中的大号试管代替烧杯。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优点:

1、保证了水的质量不会偏多(每次实验只要装1/2到2/3试管的水)

2、无需考虑水的初温

3、直接对试管加热,减少了原装置中石棉网的吸热和散热过程,且试管口 相对较小,散热也慢 如再辅助注射器,橡皮管(或医用输液管)、橡皮塞用其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效果也非常好。

二、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

改进一器材:笔杆。尺子、自己的头发、纸屑或纸条若干。实验方法:用笔杆或尺子在自己头发上用力擦几下,试着吸引纸屑或纸条,会看到纸屑或纸条自动跳起。

改进二器材:纸条若干、薄塑料袋一条,纸条长10cm左右,宽1cm左右,塑料袋长30cm左右,宽1cm左右。实验方法:把纸条平方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捏住塑料袋的一端,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塑料袋并从捏住端往另一端摩擦,力度应适当。这样重复几次,然后把塑料袋与纸条平面纸条接近到适当距离时,就会看到纸条自动跳起。

三、证明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

改进方法:

1.若用教材提供的仪器,则必须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在水中混入适量肥皂水,使水呈轻微的浑浊状态,再用氦氖激光等光源射向水中,此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

2.用点燃的蚊香和1个去掉底的大可乐瓶(最好是蓝色)制成烟雾室;再用学生激光笔

发出激光照射,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

3.用一支激光笔和大果冻(里面不含果肉)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可以验证。方法是:学生直接用激光器从侧面对准果冻射去,则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在果冻内有一条直线光路。

四、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

在演示浮力的方向时,我将一个乒乓球用细线拴住,然后将细线用胶带粘在一个大烧杯的底部,乒乓球和烧杯底部之间留有大约5厘米长的距离。在烧杯中装上水,这样,乒乓球就在浮力的作用下浮上水面,但是因为被细线拴住,所以细线便被拉紧。随着将烧杯倾斜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被拉紧的细线的方向始终是竖直的。证明乒乓球所受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浮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演示

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

用一个纸杯和一块小金属做器材,将小金属放在纸杯中(把金属当作纸杯的一部分),将纸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纸杯会浮在水面上;将纸杯捏成团,纸杯便沉到了水底。(实验时为了不造成疑问,可以不让学生知道纸杯中又小金属)

设计意图:学生在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的学生猜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本实验中装有小金属块的纸杯和被捏成团的纸杯质量没有变化,但受到的浮力却不同,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了

实验效果:学生通过小实验进行的验证,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也就认可了,纠正了错误的猜想。

六、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

(1)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瓶壁薄一点的更好)用热水涮一下,然后盖好瓶盖,会发现瓶子慢慢地变瘪了。打开瓶盖后,瓶子又重新鼓了起来。

(2)将空的矿泉水瓶壁上扎一个小孔,装满水后将瓶盖盖紧,水中无水流出,如果将瓶盖打开,水便从小孔中喷射而出。

设计意图:使用学生用完的水瓶进行实验既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又使学生感到物理来自于生活。

实验效果;在学生亲眼所见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更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七、摩擦力实验的改进

在讲摩擦力的时候,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方向不够明确,教师也只能根据一些现象给学生讲解,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实际经验,也没有实际看到我在教学中根据生活经验,用很简单的器材演示摩擦力的方向。

器材:鞋刷(硬度要选择适当,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

做法:

1、演示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方向。

做法:把物体放在鞋刷上,毛朝下,向前拉动物体,可以看到物体向前移动,鞋刷的猫朝后弯,说明地面给物体的摩擦力是向后的。

2、演示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方向。

做法:用两个鞋刷,分别固定在两个物体上,使他它们的有毛部分相对(就是在两个物体中间)。拉上面的物体,可以看到:与上面物体固定的鞋刷的毛向后弯,说明上面的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与下面的物体固定的鞋刷的毛超前弯,说明下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前。

八、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改进

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为了能清楚地演示光的传播路径,常采用向空中喷水雾,但水雾在空中持续时间短,可视时间不长。可以用在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玻璃罩(其他透明容器也行)的底部点一盘蚊香,等玻璃罩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灯照射,可清楚地看到在烟雾中有一条红色的光线;演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时,我采用的是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这样当用激光手电照射时,就可以在液体中清楚地看到一条红色的光线。

九、摩擦起电的实验改进:

篇8:初中物理水的沸腾实验改进探讨

一、教材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 实验过程中水不易沸腾。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水不易沸腾的问题 (如图1所示) ,分析原因,可能是整个装置散热太快。为了加快水沸腾,可采取下列方法:如果是烧杯中水过多,可倒出适量水;如果是水初温太低,可换用80℃左右的热水;教材中用纸盖在烧杯上方来减小热量散失,实际操作时,一段时间后纸会被水蒸气浸湿而下凹,对实验有不利影响。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不一致。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有学生测出水沸点高于100℃。分析原因:可能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壁或侧壁,由于底壁或侧壁温度高于水的温度,使温度计示数升高;也可能是学生在水沸腾时未将烧杯上方的纸片取走,导致烧杯内气压上升,水的沸点升高,使温度计示数偏高;还可能是温度计出厂时就不准。

二、兄弟学校教师的一些改进

他们认为: (1)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的深度对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刚好浸没于水面下2 mm。 (2) 用大烧杯盛水做实验,加热太久,而且不易观察到气泡变大的现象;而用试管盛水做实验,虽然水沸腾快,气泡变化明显,但也有不足。改用50 mL的小烧杯盛水,盛水量为30 mL左右。 (3) 要缩短加热时间,关键是加大酒精灯的火力。加大火力的措施有:灯芯要粗,灯芯露出部分要长,酒精的纯度要高。 (4) 放入陶瓷片可使水长时间产生气泡,避免水“过热”,水一旦“过热”,温度将持续上升,影响实验效果。 (5) 如果在烧杯上加盖纸片,当水温升至95℃时,将纸片上移,不要封住杯口,防止水蒸气在玻璃棒上液化放热。

三、对该实验的改进尝试

改进一:采用200 mL的平底烧瓶 (如图2所示) ,解决了用大烧杯盛水做实验加热太久的问题,也省去了小烧杯需要盖纸片的步骤,同时也避免了用试管做实验容易发生“暴沸”的问题。平底烧瓶与石棉垫接触面积大,传热快,瓶内的水温上升较快。

改进二:采用楔形橡皮塞固定温度计,楔形橡皮塞有利于水蒸气的流通,防止烧瓶的气压升高,导致水的沸点升高,也可以避免水蒸气在温度计的表面液化放热,影响温度计示数。解决了由于盖纸片导致烧杯内气压上升、水的沸点升高的问题。使用楔形橡皮塞,能很好地固定温度计 (比用细线悬挂好) ,控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的深浅。

为什么要采用楔形橡皮塞?因为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圆柱形橡皮塞能很好地固定温度计,但出现了和盖纸片同样的问题,容易导致瓶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开始是将圆柱形橡皮塞磨去一部分,发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最后是将圆柱形橡皮塞的大部都磨成楔形。

篇9:对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

关键字: 物理 实验 改进

“没有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改成演示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力工具,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我们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 在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实验去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

试验一:沪科版义务教育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本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是整个初中物理重要的探究实验之一,实验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木块、重物、木板等。实验过程: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勻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于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拉力与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便可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经过笔者多次的实验,在进行该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三点不易操作:(1)用手拉着弹簧测力计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难;(2)弹簧测力计在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比较难;(3)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垂直比较难,结果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大、与真实现象相差甚远。

要改变上述三点需要做到:木块、弹簧测力计与实验者保持相对静止。笔者通过实验的摸索,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实验桌上固定一竖直的支架,然后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系在支架上,另一端连着木块,再将木块放在木板的末端,用手拉动木板作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用同一个砖先后放在泡沫塑料或海绵上,分别比较泡沫塑料和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经行探究实验,通过观察发现:由于泡沫和海绵的压缩程度有限,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总结出结论。经过改进,笔者自制了一个订了四根铁钉的木板和一槽沙子,用它们代替砖和塑料以及海绵,先后把订了四根铁钉的正反面放在沙子上,在比较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时和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现象很明显,由于钉子陷入沙子比较深,木板陷入沙子比较浅,实验现象很明显效果更好。

二、用实验产生的奇特现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一:沪科版义务教育(第十章第二节)演示实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该实验的器材有:冷热水各一杯、红墨水、滴管等。实验过程:分别将红墨水滴进装有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杯中,比较两杯水中墨水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通过观察发现:两杯水中红墨水扩散的快慢程度基本一致,差别不大。学生总结不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如果用碳素墨水代替红色或蓝色墨水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原因是:由于碳素墨水由碳元素等组成,碳具有吸附性,扩散较慢,扩散的路经很清晰,并且,碳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滴在热水中很剧烈(先将墨水滴入冷水中,在滴入热水中,现象很明显)。

实验二: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在进行试验之前,老师先提问:水与火能相容吗?学生答:不能,进行实验在玻璃板前面点燃一只蜡烛,后面放一个烧杯,当向烧杯中倒水,会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蜡烛在水中燃烧,水火相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实验三:学习浮力中:笔者在水槽中同时放入了一个小钢球和一个大塑料片,让学生观察到小钢球沉底和大塑料片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上浮和下沉仅取决于它自身的受力情况。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下一篇:感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