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步走”模式

2024-05-12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步走”模式(精选5篇)

篇1: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步走”模式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步走”模式

高考作文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而议论文最能测验出这两项考试要点,因此议论文就成为高考考生最常写的也是最难写的一种文体。近年来高考的作文考试逐渐趋向于材料作文,因为它不仅要考写作能力,还考理解能力和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经过实践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最大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审题立意能力不强,常出现审偏题、审跑题的现象。尽管现在有很多资料都谈到了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如“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等,但是学生用起来还是不够顺手。主要问题是这些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对材料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探索一套实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模式。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学生要想快速审好题,立好意,遵循以下的途径,可以使审题立意准确。现在以一则材料为分析对象,具体谈谈如何快速审题立意。

【题目】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粮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速读材料,确定材料中的构成对象

每个材料作文都涉及到一些人或事物,这些人和事物便是我们在所给材料中必须确定的。例如本篇材料的构成对象分别是“狼”和“野兔”,二者是敌人,这是我们首先要清楚的列在草稿纸上的信息。

二、根据文本,确定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

每则材料都有一个叙述主体,寻找这个叙述主体很重要,因为它基本上决定着这篇材料的最终立意对象。叙述主体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叙述文字比较多的,一是行为结果反差大的,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例如本则材料的两个构成对象中叙述文字比较多的是“狼”,行为结果反差大的也是“狼”,因此本则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就是“狼”,这是本则材料的核心立意对象。当然不是说“兔子”不可以写,而是说相比之下,前者更符合出题者的意图。

三、确定主要描述对象的动作行为和结果

在确立了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之后,我们需要对主体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原因和结果,以便在以后的分析中,进一步引申抽象出道理。就本则材料的行为主体来说,狼的行为和结果如下:

饥饿的狼发现兔子――追赶兔子――死死守住洞口――冻死在雪地里

四、分析评价描述主体对象的行为和结果,并确定经验和教训

分析材料叙述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要是为了抽取出重要信息,不至于被材料蒙蔽或者将立意词汇化。在分析了行为和结果之后,我们要对主体的动作行为进行评判,看其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于好的结果,我们就要进一步推其原因,这个原因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对于不好的结果,我们也一样要进一步推究其原因,而这却是我们需要摒弃的。然后抽象出我们从这则材料中获得的经验或教训。例如本则材料中,狼的结果是“冻死在雪地里”,这当然是坏结果,因此他的原因――死死守住洞口(不管多寒冷)――就成为了我们学到的教训。然后进一步推论,为什么他要死死守住洞口?自然是因为兔子对它来说诱惑太大了,因此我们综合得出一个教训,即:不能为了诱惑而舍弃生命,不舍诱惑,必致失败。

五、根据所得经验和教训,进行初步正反立意

既然已经得出了经验教训,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个抽象出的道理,进行初步的立意。立意时需要考虑正反两方面的立意取向:一方面,我们可以巩固论证这个道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批驳这个观点。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需要让立意符合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都能从中学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原则。据此,我们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应当是:拒绝诱惑。

六、预估核心立意的写作难度,最终确定立意,要知变通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确定了立意,文章就好写了,其实不然。有的立意的确好写,有的立意就没有话说,这时就要估计一下这个核心立意能不能写透,有没有素材,在确定最终立意时,我们要切记“驾轻车走熟路”的原则,除非你的确敢于硬写。当我们确定本则立意不好写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绞尽脑汁地硬想材料,这时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可以代替的立意。对于一则材料来说,没有绝对的立意,一则材料一定有着很多不同的立意,因此我们可以回头再去分析一下其他对象的行为和结果,再确定其立意,看看是不是能写好。例如,本则材料如果从“兔子”的角度来说,立意可能是:l.机智,可以帮你战胜一切对手;2.弱小,不总是被吃;3.只要耐心等待,总会找到出路。

综上,笔者认为,只要能够熟练而变通地运用以上六个步骤去应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就能够又快又准地确定材料的核心立意(即出题者的基本意图)和作文的最佳立意,从而为作文写作打下半壁江山。

(王树江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117000)

篇2: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步走”模式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三步走”

第一步:找准提示语,把握材料关键。

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意”就是命题者限定的写作意图,也就是命题者需要你在文章中表达的主旨和观点。根据武汉市材料作文的特点,这个“意”往往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在文字材料之中,所以审题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找准提示语。材料作文的文字材料常常分为三部分:一是客观叙述(呈现)文字,或叙述事情,或讲述故事,或陈述现象,或者是前面阅读题的文章……二是主观概括(或评论)文字,是命题者对以上文字材料的分析、评论或提炼,而命题者的意图就在这一部分,即命题者的“提示语”往往就在其中;三是写作的要求。如下:客观叙述文字+主观概括(评论)文字+写作要求

例1】2008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加油!”简单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的地冲向终点。

“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肯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0年中考作文试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1年中考作文试题】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二步:分析提示语,明确写作重点。

根据近几年重要的考试作文题来看,提示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示语是对客观叙述文字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表明命题者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希望看到初三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思考。如:

2008:简单(一句话)——巨大(力量)

2009:客观(困难)——主观(尽力)

2010:成长迷茫 ——认清自己

2011:学习(方式、内容、结果)—— 过程(智慧)

2、提示语直接(或稍作变化)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比如“尽力而为就好”(2009)和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2011),因为是明确的判断句,就可以直接作为观点(主题);

“简单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2008),稍作变化为“简单的话一句却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 “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2010),稍作变化为“成长过程中需要认清自己”,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了就可以作为观点(主题)了。

3、把提示语变为明确的表达(陈述句或判断句)以后,然后再分析这个句子需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即命题者需要我们思考怎样的答案。因为武汉市作文题具有共同的特点——思辨性,我们不妨归纳为提示语其实是要考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如:

①、简单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提示语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②、为什么尽力而为就好呢?

③、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认清自己呢?

④、在学习中为什么要智慧的学习呢?

第三步:回答“为什么”,确定文章主旨。

回答“为什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明确你的文章将要表达什么主旨以及主要内容。主旨其实已在提示语中,现在是进一步明确,明确到什么程度?要明确到围绕这一主旨可以写哪些主要的内容,也就是从几方面表现主旨。如图所示:

主旨(中心论点)

◆这些表达的主要内容或方面(层面)从哪里去找?

重新仔细的读读作文题的文字材料,深入精读文字材料中的第一部分(客观叙述文字),从这一部分内容中挖掘可以表达的主体内容的层面,比如2008年4月作文题的客观叙述文字: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材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陈晓兰事迹的几个重要方面:

①、坚守医生的良知——坚守良知

②、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无畏

③、十年不辍——执著坚韧

④、无怨无悔——纯洁无私

——回答“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为什么又是强大的?”

【练习】对以下作文题审题立意:

【2010年4月调考作文试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地理课上,大家在观察《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流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当大家纷纷探究其科学原因的时候,老师却谈出了一番人生启示:“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只有绕道而行。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成长的道路亦是如此,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那么走弯路就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条途径,这样才能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有时候,“绕道而行”也是一种智慧啊!这一现象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10年5月调考作文试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美的色彩呀!

放在桌上的颜料对立在桌上的镜子说:“老弟,让我们给你全身涂上七彩的颜色吧,那样你会变得更美。”

“不,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不需要用多余的色彩来打扮自己。”圆脸的镜子微笑着婉言谢绝。“难道你觉得自己的外表够漂亮了吗?”颜料奇怪地问。

“那倒不是。”镜子回答。

“那就让我们给你带来一个美丽的包装吧,你会变得更吸引人的。”颜料说。

“不不不,美丽的包装只会让我失去作为镜子存在的价值。”镜子连声拒绝。

颜料的善意或镜子的拒绝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

外),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个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平时总是抽出时间去进行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而且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微笑着回答:“只要是真的喜欢,总会有时间的。工作繁忙,那不是理由!平时,人家吃饭要一个小时,我只用十分钟,人家晚上九点睡觉,我十一点才睡,我挤出时间进行音乐创作,仅此而已。”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么简单。如果爱得不够,就会找出理由来推辞;如果努力得不够,就会找出理由来开脱;如果用心得不够,就会找出理由来为自己打圆场……如此而已。

篇3: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提炼本质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 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 只需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1987年, 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 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 这位学者说, 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 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的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谨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 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可以看出, 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以此为论点, 深刻, 准确。

二、道理升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分析这类材料, 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 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 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 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 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 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 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 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 这似乎扣题了, 但却又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 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 还是捕鱼, 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 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 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现实生活, 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

三、同异互求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 加以概括提炼, 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 (1) 作家丁玲因腰痛病不能伏案写作, 但她不甘心文学生命的终结, 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 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2) 杨荫榆自“女师大”事件被“打落水”后, 先后在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任教, 日寇攻陷苏州时骂敌, 于1938年被日寇杀害。 (3)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 晚年被解职后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处境尴尬, 但断然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

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 晚年伤病困扰, 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 晚年不堪外族入侵, 保持名节, 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 曾犯过严重错误, 晚年赋闲, 贫病交加, 仍不屈事伪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 “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四、自由评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是非型材料, 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 也没有明确的倾向, 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 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言之成理即可。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 新厂长想通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 大黄稳扎稳打, 出手老练, 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下, 小黄猛打猛杀, 咄咄逼人, 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 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 不料只下了个平局, 小黄不肯罢休, 拽住厂长再干, 厂长不干了, 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以此材料作文, 就需各抒己见。有人主张选小黄, 因为他敢闯敢拼, 有开拓精神, 有必胜信心, 当今改革正需要这种人;有人主张选大黄, 因为他稳扎稳打, 不急不躁, 务实肯干。我们认为只要论证有力, 论据充分, 哪种观点都能采用。这类材料的立意, 有似于1991年的高考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2002年的北京作文《规则》。

五、反弹琵琶

作文材料中的某些观点、言论、行为, 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 但实质上是错误的, 或者是不完善的, 把它揭示出来, 以作借鉴。

比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有个鲁国人, 擅长织麻鞋, 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 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 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 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 而越国人是披发的, 你们夫妻的特长, 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 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 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 鞋帽才有大市场, 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 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 如果角度新颖, 立意深刻, 有思辩色彩, 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篇4: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步走”模式

【题目】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粮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速读材料,确定材料中的构成对象

每个材料作文都涉及到一些人或事物,这些人和事物便是我们在所给材料中必须确定的。例如本篇材料的构成对象分别是“狼”和“野兔”,二者是敌人,这是我们首先要清楚的列在草稿纸上的信息。

二、根据文本,确定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

每则材料都有一个叙述主体,寻找这个叙述主体很重要,因为它基本上决定着这篇材料的最终立意对象。叙述主体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叙述文字比较多的,一是行为结果反差大的,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例如本则材料的两个构成对象中叙述文字比较多的是“狼”,行为结果反差大的也是“狼”,因此本则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就是“狼”,这是本则材料的核心立意对象。当然不是说“兔子”不可以写,而是说相比之下,前者更符合出题者的意图。

三、确定主要描述对象的动作行为和结果

在确立了材料的主要描述对象之后,我们需要对主体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原因和结果,以便在以后的分析中,进一步引申抽象出道理。就本则材料的行为主体来说,狼的行为和结果如下:

饥饿的狼发现兔子——追赶兔子——死死守住洞口——冻死在雪地里

四、分析评价描述主体对象的行为和结果,并确定经验和教训

分析材料叙述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要是为了抽取出重要信息,不至于被材料蒙蔽或者将立意词汇化。在分析了行为和结果之后,我们要对主体的动作行为进行评判,看其结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于好的结果,我们就要进一步推其原因,这个原因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对于不好的结果,我们也一样要进一步推究其原因,而这却是我们需要摒弃的。然后抽象出我们从这则材料中获得的经验或教训。例如本则材料中,狼的结果是“冻死在雪地里”,这当然是坏结果,因此他的原因——死死守住洞口(不管多寒冷)——就成为了我们学到的教训。然后进一步推论,为什么他要死死守住洞口?自然是因为兔子对它来说诱惑太大了,因此我们综合得出一个教训,即:不能为了诱惑而舍弃生命,不舍诱惑,必致失败。

五、根据所得经验和教训,进行初步正反立意

既然已经得出了经验教训,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个抽象出的道理,进行初步的立意。立意时需要考虑正反两方面的立意取向:一方面,我们可以巩固论证这个道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批驳这个观点。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需要让立意符合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都能从中学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立意的原则。据此,我们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应当是:拒绝诱惑。

六、预估核心立意的写作难度,最终确定立意,要知变通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确定了立意,文章就好写了,其实不然。有的立意的确好写,有的立意就没有话说,这时就要估计一下这个核心立意能不能写透,有没有素材,在确定最终立意时,我们要切记“驾轻车走熟路”的原则,除非你的确敢于硬写。当我们确定本则立意不好写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绞尽脑汁地硬想材料,这时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可以代替的立意。对于一则材料来说,没有绝对的立意,一则材料一定有着很多不同的立意,因此我们可以回头再去分析一下其他对象的行为和结果,再确定其立意,看看是不是能写好。例如,本则材料如果从“兔子”的角度来说,立意可能是:l.机智,可以帮你战胜一切对手;2.弱小,不总是被吃;3.只要耐心等待,总会找到出路。

综上,笔者认为,只要能够熟练而变通地运用以上六个步骤去应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就能够又快又准地确定材料的核心立意(即出题者的基本意图)和作文的最佳立意,从而为作文写作打下半壁江山。

篇5:新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技法探析

新材料作文相对原有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要宽泛了很多,但也不是可以天马行空去写作,它有自身内在的原则要求。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还是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入手,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也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立意不是简单照搬材料,而是要理清材料内容,分清主次,辨清关系,充分挖掘出材料所蕴含的丰富涵义,所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观点指向保持一致。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所蕴含的观点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看法,审题立意时,要多角度地分析材料,得出一些既紧扣材料又内涵不一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选择一个比较新颖、有别于众生俗论而吸引阅卷者的观点来写作。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除了讲求准确性外,还必须要速度快。一般情况,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时间一般为5—8分钟,这要求我们懂得一些快速审题立意的技法。下面我们结合2008年高考的新材料作文题目对此进行探讨。

1.找关键词句法

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关键词句一般是材料中重复出现的词句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全国卷1

这是一则叙事性的材料,内容涉及到党政军领导指导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战士、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的救援活动,为学生献出生命的教师,失去15位亲人仍坚守职责的干部,全国各地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无一例外地都与汶川大地震相关。根据这些,我们还只知道要写作的文章应该与“抗震救灾”有关,但应朝哪一个方向去立意,不是很明确。那命题者就此命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些关键的语句做了暗示?循此去审视材料,我们注意到了一个议论性的语句:“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这个句子应该就是命题人组合材料的意图,是对文章立意的导向。据此,我们可以从“向灾区人们献爱心”这个角度切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救灾过程中的“爱心”细节,并对此进行升华提升等,得出一些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美与善,诸如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民族凝聚力等等切合题意的立意点。

2.挖掘含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需要对材料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由此及彼推理分析,看人类社会哪些现象、哪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之本质上相似。透过材料的表层意义,挖掘出其深层含义,再就此立意,才能做到观点切合题意。对这种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忌就事论事。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福建卷

这则材料表面看来是三个人因个人口味不同买了不同的饮料,如果我们审题立意就材料中的“口味”或“饮料”发表看法,那就根本没有领会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像这样类型的材料,我们一定要关注其内在的文化意义,明确“果汁·咖啡·矿泉水”与人生追求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果汁”——“享受”型的人生观;“咖啡”——“先奋斗后享受”型或“在奋斗中享受”型,人生百味,有甜有苦,跌宕起伏才觉丰富多姿:“矿泉水”——“平淡生活”型,崇尚纯净自然、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制观点,比如“人生不论处于何种境况,都应以享受的心态来生活,才能长久而有滋有味”“有苦有甜的拼搏进取才是人生的真谛”“平平淡淡才是真”等等。立意时要积极调动文化积淀、知识储备,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以彰显主旨的深刻性、缜密性与独特性。

3.多角度切入法

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物),而且每个人(物)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人物对象入手,有几人(物)就有几个角度。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辨明这些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很不舍地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这则材料讲一对母女三次养鸟的故事,其结局是花鸟市场老板“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从故事人物及内在关系方面,我们可以多角度切入去审题立意:(1)母女俩的角度:由她们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可立意为应看清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她们的善意行为有待改进,可立意为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由她们放生的结果,可立意为做事要讲求方法而不能盲从。(2)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看,商人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由此可谈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不容忽视。(3)从鸟与人类的关系看,立意点可以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等。

4.联系生活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命题者命题时会有意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人生、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内容,但题目的材料也许是选取一些简单明了、耳熟能详却蕴含丰富现实意义的故事。对于这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要善于从材料内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得出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深层次的观点。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全国卷2

这则材料源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其中心很明确:好心的游客对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却违背了自然之道,害苦了海龟,启示人们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如果立意要追求深意且有时代意义,我们可以把材料放到社会生活中去,可得到一些更深层次的解读:游客“爱护”海龟,却害惨了海龟。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呢?家长过度呵护,导致小孩缺乏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学校过度采用赏识教育,导致学生心灵脆弱,禁不起半点风吹雨打。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老百姓生活过得好好的,有些官员偏要指手画脚,貌似关心百姓,实则扰民;有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为百姓建别墅,老百姓却为不知何时才能还清巨额贷款而焦头烂额。这样一来,立意既紧扣了材料,又关注了社会民生,富有深度。

5.化大为小法

有些新材料作文题,其材料内容本身也没有暗含明确的观点,而只是涉及到事理的某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弄清楚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出其所涉及到的“话题”。再按着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在“话题”的范围内,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以此为突破口去落实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例如: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008年高考北京卷

这则材料在理解上没有难度,主要内容是讲不同学生对一众所周知的实验的看法。四个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四个方面的话题:(1)极限;(2)顺序;(3)轻重主次;(4)突破创新。我们可以从中选一个话题采用化大为小的技法来立意。比如选择“顺序”来立意,既不能宏观地去谈“顺序”,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是难以讲全讲透的,也不能囿于“石子”“沙子”“水”的先后顺序等,这样太肤浅,没认清其本质。而是要以话题“顺序”为中心纵横衔接,搜集材料,拓展认识范围,把既“空”又“大”的“顺序”化“实”化“小”。自然就可得出一些切入点小却又紧扣材料的观点:社会的发展必须有序进行;“顺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汶川地震救灾的胜利,离不开科学有序的指挥……

以上介绍的一些新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技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2审题立意时既要用到“联系生活法”,还要用到“挖掘含意法”“分角度切入法”等。同时,这几种技法并不能包括审题立意的所有方法,其它的还需要我们继续去实践,去总结。

上一篇:蒲公英之歌作文500字下一篇:第一次带妹妹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