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2024-06-23

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精选8篇)

篇1: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请欣赏:《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主要指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二是明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 三是明确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和监督检查范围;四是明确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内容,《会计法》在第一章总则中分别对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权限作出了规定,在第四章中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问题作出了规定,在第五章中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一、《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一条规定了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原则。

新中国一成立就在财政部设立了专门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几十年来,会计工作一直由财政部门管理,财政部门在管理会计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不仅如此,财务工作同国家财税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确定税基,规范财政收支的重要基础。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有利于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更好地为财税工作和其他经济工作服务、而审计、税务、金融等主管部门虽然在履行职责中也涉及会计工作,但由于受行业、业务范围的限制,这些部门所涉及的会计单位没有财政部门广泛、只有财政部门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责任,因此会计法分充分肯定了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作用和经验,并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当然,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如果财政部门放松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造成会计秩序混乱,则不仅是一种工作上的失?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并应承担法律责任。

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应遵循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划分会计工作管理权责的重要原则,也体现了管理的效率原则,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主要是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地方财政部门的关系上,还是在财政部门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上,都要适当分工并搞好协调配合,上级对下级财政部门对各业务主管部门都不能事无巨细,一概包揽。

《会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之所以将各地方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限定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主要考虑是:目前县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机构建设较为健全。规范,而县级以下人民政府的财政机构尚不普及,同时,由于会计法赋予了财政部门对违法单位和个人以行政处罚权,为了使管理权和处罚权相统一,将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财政部门限定在县级以上,有利于规范财政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证执法质量。之所以将地方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范围界定在本行政区域内,主要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管理关系。

对会计工作的监管,除了发挥财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政府其他管理部门的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会计资料是一种社会性资源。政府管理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时,都会涉及有关单位的会计事务和会计资料,有关法律赋予了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相关会计事务。会计资料的职责。因此,会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这一规定,体现了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会计事务中的相互协作。配合的关系。

(二)对会计制度的管理

会计制度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所规定的规章、规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对会计工作、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中,不仅需要各基层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也需要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中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办事、会计制度既是各单位组织会计管理工作和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资料的依据,也是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会计法》将会计制度作为法制化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并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中田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1、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含义及构成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会计法中的一个特定概念、按照会计法第五十条中的具体解释,即”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应当符合《会计法》的规定、第二,会计制度的制定主体是法定的,即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凡是设在中国境内的各单位,都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我国现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

(2)会计监督制度。由于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等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现行的会计监督制度主要分布在有关会计制度中,如财政都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有会计专业职务评聘制度,主要规范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的任职条件和评聘程序等问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主要规范取得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任职资格的考试内容、报考程序等问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从业资格条件,取得会计资格证书的程序、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监管问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主要规范在职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程序等问题。

(4)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主要有: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代理记账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等。

2、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保证会计制度既是规范各单位会计行为的标准,是各单位组织会计管理工作和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资料的依据,也是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正因为如

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党的文件形式肯定实行会计制度统一、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订后的《会计法》增加了”关于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突出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法律地位,有利于强化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

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实行集中统一”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会计法》的这一规定,肯定了会计制度应当进行统一的原则,又是一个授权性的条款,国务院财政部门有权根据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按照《会计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予以公布。国务院其他部门没有权力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并不排除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制度。

按照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予以”公布“这一规定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国务院财政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公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广为宣传,便于各单位知晓;二是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应当注意从有关报刊上了解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方面的情况,信息,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看”红头文件“做法,不能认为没有看到”红头文件“就不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应知而未知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如果因此造成会计行为违法,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4、对有特殊要求的行业、系统,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应按规定报批或备案。

”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体现了三层含义:第一,该行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特殊要求是其他行业所没有的;第二,该行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特殊要求的内容,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只有原则规定而没有具体规定的;第三,并不是所有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都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篇2: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型

现代企业要想健康运作、保持生存,有五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 1.战略目标

企业要有明确而清晰的战略目标。2.企业组织

企业的战略目标清晰后,就要进行企业组织内部结构建设,根据组织目标的战略定位,建立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部门。3.岗位角色

组织部门定位好后,各个组织部门的职能和各个岗位的职责就确立好了。4.业务流程

明确定位后,要重点考虑规范业务流程工作。5.企业文化

业务流程规范化之后,营造团队文化和团队氛围成为保持企业正常运作的最重要模块。

总之,在保持现代企业健康运行的过程中,行政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统称,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各种战略性支撑和服务。

二、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

行政管理工作有四个基本目的: 1.整合行政架构

行政管理工作集合了整个行政架构,梳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使组织健康稳定地发展。2.提供有效支持

行政管理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最基础的支持和服务。

3.进行监控保护

行政管理工作要监控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时提出改善管理的措施和意见,保持企业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4.建立文化支撑

行政管理工作首先是倡导一个有序的文化氛围,然后监控和引导企业在良好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

三、行政管理工作的绩效价值

行政管理工作的绩效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深度

企业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为各个部门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支撑。2.广度

行政管理工作从企业内部辐射到外部,实现各部门间有效联系的同时,保证企业和各外部单位的关系良好而健康。3.重要性

行政管理工作是领导和员工、部门与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4.敏感性

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政策和制度牵涉到每一个员工的自身利益,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局。

这四个方面的绩效价值,体现了行政管理的不可或缺性,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

行政管理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行政事务管理; 第二,办公事务管理;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

五、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1.服务性

服务性体现在“三办”和“三务”:“三务”即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办理会务,“三办”即办事、办会、办文。2.综合性

其他部门不分管的工作,行政管理工作都需要分管,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关注和处理企业内部方方面面的事务。3.动态性

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前沿部门,会随时关注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现象,随时为管理者做出预警性的决策。4.前沿性 行政管理部门是连接组织内部领导与员工,以及组织外部公司与其他单位的桥梁,会将组织外部的政策信息、组织内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及时反馈和灵活处理。

六、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无论任何公司涉猎任何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部门。随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的运用,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以下方面: 1.管理工作由事务型转为智能型

过去,大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属于事务型管理,行政管理更多地被定义为服务部门。今后,随着行政管理部门地位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办公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行政管理会由事务型向智能型过渡。

2.行政管理工作日益专业化

行政管理工作日益专业化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经验,同时管理工作也更精细化、专业化。

3.行政管理人员的高学历化以及行政工作的永业化

随着管理工作的日益精细化和分工的专业化,这项工作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多年管理经验的人更易上手。行政管理工作的永业化体现在,无论企业发展到何种状态,行政管理部门永远不会被其他部门所取代。

篇3:如何正确认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风险,完善公司风险的管控和预警程序,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以资产和资金安全为核心,以政策、环境、市场、决策、投资、产品贸易、利率汇率等方面为重点,全面加强风险防范。

一、全面风险的概念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二、公司启动全面风险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全员参与,让管理者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通过辨识评估找出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管控,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辨识、分析、评价公司各层面存在的风险,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确认公司内存在的重大风险,形成公司的风险事件库,为制定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策略和具体风险应对方案提供基础信息。

三、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外部环境需要

随着经济的回暖,市场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比较多,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显现,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在,预测尿素、甲醇、醋酸等主要产品的市场表观需求略有增长,但产能严重过剩,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经贸业务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市场起伏不定,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给国际贸易开展带来一定风险。二是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还本付息、资金来源面临更大挑战,经贸资金融资困难增大。

(二)内部环境需要

公司新产品投产种类较多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导致市场开拓难度加大。经贸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全面推进贸易工作的开展,成立国际经贸部,致力于国内外经贸业务的开展,国内外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市场风险较高;

通过风险评估揭示重大风险,帮助我公司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更大的地理范围、更广的业务领域配置资源,同时企业也将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迅猛的技术演进和更严格的管理政策。

四、公司全面风险的种类及重点风险分析

公司风险包括运营类风险、财务类风险、市场类风险、战略类风险和法律类风险共计五大风险,下面我根据公司情况具体分析一下财务类风险,财务类风险是指对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的各种不确定性。公司财务类风险中包含9个二级风险:融资债务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税务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成本增加风险、会计核算风险、财务报告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和担保风险。公司财务类风险的管理目标:现金流稳定、资产安全和财务信息真实。

(一)应收款项风险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1、应收款项分析分析

应收款项风险排在第一位,主要是经贸业务中,货款结算不及时,影响资金流动性。由于今年公司经贸任务翻一番,要完成年收入30个亿,所以应收账款的不确定性增大。主要是存在于煤炭采购预付账款和经贸业务预付款项方面。煤炭采购方面的预付款,主要是局内煤预付款较高,结算不及时造成的。

另一方面,应收款项主要存在于经贸业务中的预付款。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市场持续低迷,竞争激烈及客户信誉度较差、考核监督不力等原因,造成部分部门经贸业务一度经贸业务预付款比例大、结算周期长、回款不及时、合同执行不力,形成了较大数额、较长时间的资金占压,造成资金周转一度吃紧。

2、应收款项风险应对措施:

第一,做好事前防范。主要措施有: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收集信用资料,进行客户信用分析;信用等级的评估;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给予合理的信用期限;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建立赊销批准制度。对赊销的控制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起到事前约束的作用;建立责任制,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

第二,做好事中防范,主要包括:建立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体系;及时对账、勤于函证,到期前电话提醒,建立与客户定期对账制度。

第三,做好事后防范。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的应收账款,我们按照欠款不清,不给新货的原则控制出货,以免产生更多的逾期。与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应通力协作,建立起销售与收款一体化的应收账款收款控制制度。

(二)融资债务风险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1、融资债务风险分析

融资债务风险排在第二位,主要是公司现阶段属于扩张阶段,经贸任务的加大,导致公司现有资金不足,需要对外融资,会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借款较多,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2、融资债务风险应对措施

第一,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加权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根据经营规模所拟定的资金需要量可以用多种筹资方式进行筹资,在资金总额既定的条件下,各种筹资方式不同的资金额就构成了不同的资本结构方案。分别计算各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然后对其进行比较,选择其最低的筹资方案。

第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期限、利率企业应强化预算方面制度的建设。在保持合理负债比率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经营和基本投资需求来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率。

篇4: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关键词】档案 学校档案 档案工作的特点 档案工作的作用

一、档案和学校档案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构成档案的基本因素。档案是社会工作的查考凭据,可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失误,是科学研究的可靠材料,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社会历史文明的传承,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档案,学校档案对于学校工作更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校档案是学校历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是学校教职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教学工作方针、政策、方法、效果的真实记录,学校档案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办学水平,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和社会有亲密且广泛的联系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先进生产力的地方,它从社会招收的学生最后还要输送到社会中去,所以学校和社会有着亲密且广泛的联系。学校培育人才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在教研过程中产生的成果,都将为社会所利用。学校档案是记录学校工作中经验教训、研究成功的载体,在社会要利用这些资源时就显得弥足珍贵。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学校是专业的教育组织机构,也是一个小社会,管理、教学、人事、财务等各部门都会产生相对应的档案,如教育管理档案、教育教学档案、人事管理档案、会计档案等,这些记录学校各项工作的档案说明学校档案是综合性的。学校部门众多、教育教学活动多种多样,档案的不同记录方式就造成档案载体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如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影像档案、实物档案等。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继承发展性

档案的载体,从早期的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金石、布帛到现在的纸张、胶片、光盘、电子书等,档案的记录方式由手工记录变成数字化记录,档案的载体和管理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档案作为档案中的一员,载体和记录方式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有重要的作用,档案的作用概括来讲有两点: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做好学校档案的采集、整理、积累、开发利用等工作,合理运用档案是学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学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历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各种数据报告,为学校领导实施制度变革、学校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为学校工作的变革提供参考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教职工的管理;学校改革必须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准,仔细参考学校档案资料,依靠档案信息和档案数据,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改革政策。

(三)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学校档案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第一手材料,客观地反映学校工作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学校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可参考学校档案,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学性、规范性。

(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近年来学生数量减少,学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众多的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档案中记录了教学活动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如果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吸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出先进教学方法,这些工作都要从学校档案中查询提取出相关的资料。

(五)为查询提供凭证

学校档案综合记录着学校的历史、改革、教学资料,现在大多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其中学生成绩的查询、学生学籍查询、学校人事调动、学校教学课程安排等都可以查询。

(六)为学习交流提供资料

学校校内的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普遍增多,交流范围广泛,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学科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包含在内。学校档案可为校内和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提供准确、详细、全面的资料。

四、对学校档案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

学校档案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对学校档案工作树立正确的定位。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式跟不上学校整体发展的潮流,学校应针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完善。

首先应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确保档案收集规范性、整理规范性,使档案资料齐全,有效利用。其次应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正确认识,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档案管理人员都应增强档案意识。再次及时更新档案管理设备,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好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

总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直接记录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学校提供各项工作的凭证和依据,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反映学校的综合水平。要做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秀文. 与时俱进. 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6).

篇5:如何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单位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它包含对人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等功能。

二、影响绩效管理几个因素

1、不知道为什么要绩效考核

目前多数企业的考核目的不明确,有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有的甚至是为了发奖金或扣减员工绩效工资和奖金而考核,企业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了解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是管理的目的。

2、缺乏绩效考核标准

目前多数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一方面,是由

于某些单位绩效考核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和能力,不知道怎么考核?考核标准不科学、合理,缺乏依据。

另一方面,有的单位考核目的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钱为本”。“以钱为本”的理念导致的行为则是对员工各方面待遇的极度克扣:工资往底线上靠,加班常常不付加班费;上班打卡,迟到一分钟也要扣钱;完不成任务要扣奖金。培训很少,一旦轮到,则要签署合同:若在培训后数月内离职,就得如数上缴培训费用,一分不得拖欠。如果在合同期满内提出辞职,也得上交罚款。总而言之,通过各种手段减少人工开支,节约成本,从而达到单位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单位管理层如此苛刻的举措,只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反感,而在内心深处拉开与单位的距离,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单位的关系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要处于如此心态的员工尽心尽力为单位工作,充满激情地为单位创造价值,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完全不可能实现。

3、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理解

有的单位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当然,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考核过程形式化、考核方法选择不当、错误地利用考核资源、考核结果无反馈等等。

三、绩效考核的作用

l、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前提

绩效考核是“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经过考核,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等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员的能力和专长进行推断,进而分析其适合何种职位,才能做到因岗配人、人尽其才。

2、绩效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的基础

通过绩效考核了解人员使用的状况、人事配合的程度,发现一些人的素质和能力已超过现职的要求,则可晋升其职位;发现另一些人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现职的要求,则应降职;发现还有一些人用非所长或其素质和能力已发生了跨职系的变化,则可进行横向调配。

3、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人员培训应有针对性,针对人员的短处进行补充学习和训练。因此,培训的前提是准确了解各类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考核确定员工素质优劣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同时考核也是判断培训效果的主要手段。

4、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奖罚的对象及等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做到奖惩分明,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按绩付酬并将绩效视为调职、晋升、降职或解雇的依据,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使员工在公平的环境中良性竞争,既与别人在同一客观标准下的收入或晋升作横向比较,又同自己过去的收入或晋升作纵向比较。绩效考核还有助于在单位内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气氛,使员工能够提高各自的绩效,从而提高单位的竞争力。

5、绩效考核是促进员工成长的工具

工作绩效考核好比一面客观的镜子,一把公正的尺子。把考核的结果反馈给员工,让员工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可以帮助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改进。

四、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1、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运用人才考评系统,发掘员工的发展潜力,按个人特长、意愿安排适当的工作,使绩效考核标准更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员工的“德、能、勤、绩”状况。

2、发展单位文化,平时多激励员工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前些年经济界流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素质,比素质更重要的是态度”的观念,但在一些单位,员工普遍存在为领导、为老板工作的错误观念,而没有意识到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工作,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其

他的人或他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干和生存本领、发展空间。

3、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以身作则,避免绩效考核成为对一线员工“管、卡、压”的工具。如果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只准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甚至绩效考核中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过于模糊,就容易导致一线员工阳奉阴违,难以充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制订符合单位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做到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公平、公正、公开、可行。根据“德、能、勤、绩”的考核要求,合理考量业绩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与权重,对于业绩之外能量化的可尽量予以量化,促进各管理部门员工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避免管理部门员工缺乏服务观念和合作意识,因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影响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业绩。

5、提倡全局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相互“踢皮球”的不良现象,清除管理中的一些死角和积弊,避免因个别员工工作上不合作导致其他员工业绩不佳。

6、把绩效考核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契机。每个组

织绩效考核前,不但要集中培训绩效考核的执行者,使他们能真正客观、公正地对每个被考核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减少或避免考核误差,同时对被考核者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更多的被考核者熟悉与自己有关的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主动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纠正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素质,减少失误,不断提高自己的绩效,从而为提高部门绩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7、全员参与,实行上级考核与自我考核、下级考评上级相结合。绩效考核通常只是上级考核下级,有些员工对自己的感性定位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有些差距。只有让员工自己对照考核标准来考核自己,找差距,才可能加深对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的认识,日后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绩效。同时下级对上级部门、领导采取不记名考评的办法,更能促进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加强合作,搞好服务,为提高单位的整体形象奠定基础。

只有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作用和误区,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找出切实可靠的对策,并上下同心去实施,绩效考核才能为提高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社会效益发挥重大作用。

朱波

篇6: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 语

篇7: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如何你还在惆怅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不知道为啥在别人眼中你的与众不同或者不知如何看清自己,不妨听我说说。我是大家的老朋友马开辉,别忘了我是从事合成树脂瓦行业的资深经理人。如果有需求的网友不妨搜索“太原聚力建材”,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人的自我认识是精神自我的诞生。正确认识自己可能会让自己看见很不完美的自己,及缺陷于一身的自己。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害怕因为认识自我的真正目的是能否接受现实,接受自我是一个心理是否健康、成熟、能否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不会对于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而拒绝认识自己,不承认或不接受自己真正的面目,非要办出另外一个形象来。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达尔文是尽人皆知的坦率人。有一天哈尔顿采访达尔文说:“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的思维。”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如何?”达尔文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能够理性的分析自己的缺点,才是真正全面而客观地自我定位。成功人士能正视自己的特点接受自己,爱惜自己。无论自己长得漂亮还是不漂亮,无论自己聪颖还是笨拙,他们都知道,自己与他人都是各有所长短的极自然人,对于不能改变的事物,他们从不抱怨,而是欣然接受自然本来的面目。谈么既能在人生旅途中拼搏,积极生活,也能在大自然中轻松的享受。他们知道只有勇敢的接受自我,才能突破自我,走上自我发展之路。

成功人士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仙人掌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但不能再热带丛林生长;鱼可以再江河湖泊里自由移动,但一到陆地便难以生存。这说明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样,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坐标中寻找着那个属于自己的点,那个适合自己生存的点。

正确的认识自己,就好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现实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凭借这份认知,可以做很多日后追悔莫及的事情。经常把“自己”放在嘴里嚼一嚼,并不比捶胸顿足多费力气。

说道这里又显得废话太多。但是要想人生自己总得有个参照,有个方法。不如大家又要悲观、失望、苦恼、抱怨、会更加不理解社会,无所事事。

简单的来说从三方面:

一、和别进行比较中认识自我。比如我是从事(太原聚力建材)合成树脂瓦行业的,我的职位是总经理。在公司中我与其他老总相比我差在哪?

二、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我。单位同事是如何看待我的,对我有着什么样的意见,是赞扬还是嘲讽,是尊敬还是不屑。

三、从工作业绩中认识自我。这个月的销售情况如何?广告投放效果如何?生产产量如何?

市场份额是否变动?成本变动?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篇8:如何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华民族的振兴, 也是我国走向世界, 参与国际范围的经济竞争。我们要发展经济, 要走向世界, 就必须立足于人才的培养。人之成才重在素质, 人之素质贵在完善, 人的完善的素质需要培养。当前, 人才素质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是一个民族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 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为社会做贡献, 必须具备完善的素质。所谓素质完善, 就是人的体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结构大体上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物质的, 即人的身体条件;二是精神的, 即人的心理面貌。人的心理面貌又可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因此,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 、科学文化素质 (智) 、身心健康素质 (体) , 构成人才的素质系统。在这个系统结构中, 德智体等是辩证统一, 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 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特殊性和社会实践的复杂性, 很容易造成一些人的错觉, 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从而有意无意地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和效果, 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绪。因此,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意义不仅在于使人们对这项实践活动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而且还在于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能够正确认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从而更加自觉地把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

要正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 其意义更加宽泛。马克思曾经说过,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就是说,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 价值只有在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 只要这个人、这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就表现出价值。所以, 价值的本质是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不仅体现在它的社会效果上, 而且也体现在它的实际作用上, 是作用和效果的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不同, 也与其他工作的价值不同,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表现为人的价值的迭加, 它直接体现在人的价值即每个人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上。由于人具有主体和客体的两重性, 因而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具有重大差异。物的价值是以它的属性来直接满足人的需要, 但作为客体的人的价值, 却主要不是用自身的属性来满足主体的需要。此外,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 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而物则只能是价值客体, 根本不可能作为主体而存在。人的价值问题, 实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的社会价值, 是指个体或群体对社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做的贡献。社会价值的高低, 关键在于人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多少。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 调动人的积极性, 从而使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说, 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表现是人的价值的迭加。

第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既不同于物的价值, 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 是直接反映在生产物上, 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它首先作用于人的思想, 产生出无形的精神价值, 然后再转化为有形的物质价值。所以,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无形和有形的统一, 即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统一。

第三,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动力价值与导向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 还要发挥导向作用, 即把我们事业的每一项工作都引导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这是它的导向价值。一般来说, 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价值比较明显, 易于被人们看到和接受, 因为它最终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转化为物的价值。然而, 它的导向价值却往往被人所忽视, 或者不被人理解, 似乎有了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经过艰苦细致的灌输和引导工作就可以为群众自发接受。事实上,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 各种腐败没落的封建意识和资产阶级错误思潮还会不时地影响人们的思想, 经常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争夺阵地。那种幻想人们的正确思想可以自发地形成, 错误思想可以自发地消失的观点是根本不现实的。崇尚自发性就等于放弃思想政治工作, 也就等于自动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第四,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宏观和微观价值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宏观价值指的是它在全社会的价值, 比如维护社会的稳定, 促进社会的发展, 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观价值, 指的是它在每一个具体单位产生的价值, 表现为这个单位员工整体的政治方向、思想水平、精神风貌, 以及生产、工作的效果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凡是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 它的宏观价值和微观价值必然是一致的, 只要把一个单位的小气候治理好了, 人心凝聚了, 生产效益提高了, 实际上就等于具有了社会宏观价值的意义。如果一个单位的发展与社会整体要求发生了偏离, 那可能是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所致。凡是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 其社会价值和单位价值应该是统一的。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对于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才能在行动上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使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三大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新形势下应实事求是地正确看待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 而不能单纯地用量化观点去衡量,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特征, 因此, 我们对其进行评价时应具有发展眼光和长远眼光, 全面正确衡量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从而充分发挥其职能。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从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角度, 就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价值问题,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上一篇:艾青抒情诗歌《我爱这土地》下一篇:人事经理面试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