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课题汇报材料

2024-04-23

省课题汇报材料(共6篇)

篇1:省课题汇报材料

诵读经典,浸润人生

---“小学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修水县第八小学自办学以来,以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为突破口,以“传承经典文明,规范语言文字”为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学生毕业时都能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经典诵读,已成为修水县第八小学一道亮丽的名片!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校先后数次召开专题会议介绍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的由来和意义,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取得思想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我校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并组建了经典诵读课题小组及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总负责,书记分管,教务处牵头,班主任配合落实,各教师联动。

二、厘清经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70首,这对于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此,我校另外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诵读的校本教材,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百家姓》,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年级《增广贤文》,六

年级《朱子家训》等经典。各年级、班级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好每期本年级、班级的诵读指导计划。

三、宣传发动

为了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校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家长倡议书和问卷调查等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利用家长会等向学生家长作活动专题介绍,达成学生、教师、家长的共识,激起共同阅读的热情,提高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理解经典,走进经典,普及经典。

四、融入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经典诵读结合的主要学科,语文课堂是学生诵读经典的主渠道。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为此专门开展了经典诵读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经典诵读有效方法。我们还要求语文教师把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与我们诵读的经典进行有效的整合。活动如下:

1.每天坚持早晨20分钟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经典。校长对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登记并通报。

2.每天坚持中午十分钟经典诵读写字,让学生在书写中体会经典的魅力。

3.每周开设一节诵读指导课。4.经常开展经典诵读示范课。

例如:我校卢瑾燕老师上了《国学礼仪》《笠翁对韵》等微课示范课,让学生在诵读中不忘古人的礼仪,让学生用传统的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周迪老师执教音乐经典诵读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音乐和语文结合得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罗琛程老师执教《增广贤文》、《绝句朗读指导》等,让孩子们在诗歌朗读方面,既增添了兴趣,又掌握了技能。潘珍君老师执教古诗《竹石》,课堂生动传神,让学生知道了诗言志,歌咏言的经典内涵。还有徐梦思老师执教《嫦娥之古诗朗读指导》,晏琼老师执教文言文《杨氏之子》,梁静老师执教《三字经》阅读指导,饶伍姑老师执教《弟子规》„„都有效地将经典诵读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

另外,每周的主题班会关于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等德育课程以及音乐、美术等学科也是整合的第二大渠道。让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都能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

五、开展活动

为了让提高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总方案----《解读经典,提升素养》,围绕它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经典诵读的主题活动:

1.开展各种演讲朗诵比赛,如:“经典诵读读后感”演讲比赛、“经典伴我成长”朗诵大赛、“国庆诗歌朗诵”团体朗诵比赛等。2.开展各种写字比赛,如:“写经典忆经典”、“传承经典,崇尚文明”等。

3.每周升旗仪式中,各班进行经典诵读班级风采展示。

4.每年的推普周,学校会组织师生到社区及公共场所进行推普活动。

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书香校园3月读书节”征文大赛、“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成语大赛”、“经典诵读讲故事”等各种比赛,以评促诵。

以活动促阅读,以阅读促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小学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的开展,在全校营造了 “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书香氛围。

六、特色初成

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在经典诵读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方面:

1.我校黄之恒、冷胜涛、周夕屿三位同学代表修水县参加了九江市《超级演说家》大赛。

2.我校六(1)班的诗歌朗诵《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在全县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3.我校冷胜涛、赖云两位同学在县演讲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师方面:

徐梦思老师 语文素养大赛 市特等奖 杨莉老师 诵读《朱子家训》 县一等奖 孙丽曼老师 诵读《匆匆》 县一等奖 罗琛程老师 古诗文说课 县一等奖

梁春燕老师 讲故事 县二等奖 万微微老师 讲《我的教学故事》 县二等奖 目前有关经典诵读已发表的论文有:

1.《让孩子从经典诵读中学会爱、奉献爱》 梁静、徐梦思 2.《国学经典礼仪在小学的运用》卢瑾燕 3.《经典诵读与音乐学科的结合》唐琼

4.《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饶五姑 5.《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古诗朗读》罗琛程 6.《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经典读本能力》徐梦思

在全校老师的努力下,我校还成功申报了九江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

以上是我校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我们相信,经典诵读能够启智,经典诵读让人明理,经典诵读能让孩子们净化心灵,健康成长。我们更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修水县第八小学的经典诵读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篇2:省课题汇报材料

一、参与实验的学校代表分主题对自己的实验历程进行展演。

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魏建做以“文学的阐释”为主题的报告;

三、参与实验的学校老师代表上6节与经典阅读有关的观摩课。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觉开阔了眼界,明确了下步课题研究努力的方向,为把好的经验应用到我校的课题实验中来,我打算从学习经过和我校下步打算两个方面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情况。下面我先汇报一下我的学习经过:

首先,参与实验的学校代表分主题对自己的实验历程进行展演。参加展演的有三所学校,他们分别是威海统一路小学、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文登市实验小学。

威海统一路小学以论坛形式围绕自己的发言主题“守望书香文化、奏出华彩乐章”进行了交流。通过他们在台上的交流,我们对他们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他们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及实施情况一目了然,在交谈中他们引出了这样的认识:

一、读书是一种需要

首先,读书是一种学校发展需求。没有教师的读书,教师底蕴不足,何谈学生读书?教师文化素质决定课堂教学,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威海统一路小学的积极培养目标就是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一个有丰富涵养的人、一个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其次,读书是一种职业要求。

他们在交谈中谈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尴尬,在教学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读书,而老师却还抱着自己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吃老本,结果孩子会的老师不会,让学生问的尴尬,而在与老师们交流时,因为自己的知识浅薄,根本无法对别人的交流进行发言,含有一种胆怯与自卑。而对老师而言,这是一种大忌。

其次,读书是一种生活需求。

古人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而通过开展在教师内的读书,老师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不管是新老师还是老教师,他们都深切的感觉到:日子很快过去,而读书要一页页的读,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修剪自己,真的是很惬意的事情。

二、读书是一种成长。

在刘校长的带领下,他们校的老师由原先的让我读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读书。他们通过开展阅读经典引领学生成长;书香名师成长;师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带动家庭读书等活动,让好书帮助老师、家长、学生成长。

三、读书是一种文化

通过读书,教师的文化底蕴丰厚了,渐渐地也就有了所思、所想,有了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从而老师们也就愿意以多种形式坚持这样的读书。

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以教研在线的形式开展了“阅读经典享受书香”的教研活动在线。在教研中知道他们的“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是从XX年开始搞的,而且做到每周三进行课题教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他们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故事会、演讲、诗歌朗诵、中华诗人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研究中他们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五种课型,即:

1、阅读指导课,这种课性在具体操作中就是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一篇课文让学生掌握阅读一组课文的方法;

2、汇报展示课,此课型比较适合在低年级进行开展,通过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游戏卡闯关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

3、人物评论演讲课,例如读水浒话武松等活动话题;

4、好书大家谈,读自己所读内容的读后感言;

5、古诗文诵读研讨课,此课型形式灵活,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背古诗喜欢古诗。

文登市实验小学以汇报展演的形式把自己实验历程及成果进行了展示。

其次,现场会第二个大的方面,聆听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系魏建教授做“有关文学经典的阐释”的主题报告。

魏教授的报告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

一、文学经典三要素:即文本、阅读、阐释

1、文本:指的是作品本身,经典的作品。它有三个特点:原创性、典范性、历史穿透性。

2、阅读:阅读指的是一种经典的接,它接授形式,它受时间、数量、人层次等方面的制约。

3、阐释:即阐发,解释,通俗地说就是你给其他人阐发解释这种作品。他指出可做阐释的有两类人,他们是拥有权威话语的人和专业人员。

二、为什么要阐释文学经典

首先是为了传承文明,世界上的文明最主要的留在经典那里,经典是历史文化、心灵智慧的积淀。其次是为了心灵的丰富,例如怎样知道素质教育高,首先就要看着一个人他的心灵是饱满的还是干瘪的,在生活中,知道的很多,想知道的更多,文学经典交易不仅是语言和文学的教育,而是用心灵超越世俗。然后,为了个性的提升,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思维、感受、表达方式等,个性超越平庸,真正的以人为本要落实到个性上,创造不行,个性就不行,文学经典创造个性,创造不同于别人的表达。最后,文学经典的意义,艺术的享受除了愉悦之外,还有对生活的感受,欣赏文学,欣赏经典文学,就会引导人看人生中美好的东西。

三、当前中国文学经典阐释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要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性?经典文学说不清,阅读东西越多,在经典中往往用语言文字的多意性产生想象,我们用应有的艺术高度去阐释它,但在阐释过程中往往出现下列弊端:

1、阐释文学经典忌讳简单化阐释

2、维理主意的阐释,某些阐释者最后阐释的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而真正的文学欣赏来自感悟,建立情感的关系。

3、教学评价的简单化,考试的标准化。

4、非童心阐释

5、过度阐释。以鲁迅为例,了解失败的鲁迅比了解成功的鲁迅阐释要丰富得多。

最后,大会用一整天的时间由各实验学校老师代表上了6节关于“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的观摩课。课型有阅读课、阅读指导课、读书汇报课,阅读课的课型还是咱们上的阅读课的老路子,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谈体会,但他们上的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虽然咱们的老师在前面也听过这样的课型,但是却没有尝试过在我校进行交流展示。

篇3:省课题汇报材料

我校联系学生的实际, 掀起了“学、编、传、诵、唱、演、画、用”童谣的热潮。让童谣走进了晨会、思想品德课和班队活动, 走进了课间活动、课外活动、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童谣赋予了鲜活的生活内容, 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学”

通过调查童谣的起源、形式的研究。学校开设专门的童谣教育活动课, 让童谣走进课堂, 以收集整理、创编童谣为主要内容。在童谣活动课中, 帮助学生认识童谣, 教孩子们吟唱、仿编, 并将童谣引入习作领域, 引领孩子们走进五彩缤纷的童谣世界。学校还规定每节课前3分钟为吟唱童谣时间, 并提倡将绿色童谣的创编拓展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渐渐地, 学生对健康绿色的童谣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编”

学生在学童谣的基础上对熟悉的童谣进行改编, 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用童谣的形式表达出来。童谣这种简单易传诵的文体得到了一至六年级学生的青睐。在实践研究中, 我们发现学生很乐意以童谣的形式与教师交流。我们在师生中开展绿色童谣创编活动。要求各班教师负责向学生介绍童谣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然后由仿到创, 引导学生自编童谣。同时也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童谣资源。学校还举行了“绿色童谣主题创作比赛”, 共收集到了优秀童谣作品1000多份, 并择优汇编成集, 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除此之外, 还将通过校园网开辟的绿色童谣专栏进行刊发, 并选取优秀童谣做成标牌布置在校园的走廊、花圃中,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传”

童谣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 能迅速在校园里传播开来, 起到教育娱乐的功效。我校也利用了这一点, 同学们学编的童谣在学习生活中一传十、十传百, 对不良习惯的约束, 对课间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诵”

在流传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应把握时机, 选择一批优秀、上口的童谣进行诵读, 让童谣的功能辐射地更广、更远。因此, 我们搜集了童谣, 进行童谣诵读练习比赛。一方面, 同学们积累了童谣;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无数好习惯, 积累了对美的感悟, 积累了学习生活的和谐发展。

五、“唱”

童谣变游戏。学校要求各班丰富绿色童谣传唱形式, 创造并采用多种学生喜爱的、贴近学生生活特点的形式推进童谣传唱活动。如将童谣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跳皮筋、拍手游戏、踢毽子等健康游戏结合起来, 在学校广为传唱, 让“绿色童谣”取代那些危险、低俗的游戏, 使它充实和活跃课余生活, 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演”

人是社会中的人, 我们除了教学生习惯、知识、能力之外, 还应教给他们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童谣在这儿就成了“润滑剂”,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童谣的外表无论多么绚丽, 都是为实效而服务的, 如果失去了时效性, 浮于表面的研究和实践是无意义的。

我们在进行童谣文化建设研究时为同学们模拟了一个个生活小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表演, 设身处地的感受, 表演的同时融入进唱、说、诵, 让研究做到“华”“实”合一。

为了检验每个班级的童谣开展情况, 我们把每年的六月份定为“童谣展示月”, 并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孩子搭建童谣展示的大舞台, 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七、“画”

考虑到学生的特长有所不同, 也考虑到全面性的发展, 我们进行了为童谣配画的研究, 配画的过程既是理解的过程, 又是专长培养的过程, 一大批在美术上有所特长的同学脱颖而出, 为许多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例如中年级段设计的以三八节、植树节、儿童节等为主题的童谣小报, 高年级段设计的以国庆节、教师节、端午节、春节等为主题的童谣小报, 都让学生主动搜集童谣、写童谣、画童谣, 在学生的手中童谣活了, 学生乐了,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八、“用”

用童谣是对同学们较高的要求, 当大家对童谣掌握得很牢固时就会对童谣活学活用, 真正达到我们设置的目标。“促养成教育, 促专长培养, 促和谐发展”。

首先, 把童谣和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如到红梅托老园活动时, 队员们就带去了自己创作的小童谣。其次, 我们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童谣展。每年我们都举办为期一月的校园童谣节, 有童谣吟诵比赛、童谣游戏比赛、童谣配画比赛, 在活动中队员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努力表现出自己的最佳面。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主题, 把学校装扮成了童话的王国, 唤醒了孩子们美的梦想, 美的创造。使同学们感受到创作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 领略了校园文化的无穷魅力。童谣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才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 促进学风建设, 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动和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 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篇4:省课题汇报材料

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崴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研究团队申报的“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国家重点投标课题立项。2013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共441项课题获立项资助,其中国家重点投标课题共立6项,省教育研究院是唯一获得重点立项的省级教育研究机构,这也是我省教育研究机构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以来在国家重点投标课题上的首次突破。

在省级课题方面,由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的“广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和黄崴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的“广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理论、指标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学科科研类项目)教育科研重大项目立项。“广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旨在构建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理论模型,形成监测方案及指标体系,建立省、市、县(市、区)、学校四级联动的监测机构,建设监测工作机制和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广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理论、指标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围绕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工作,探索广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色、指标、模式、路径,形成广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省教育研究院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2013年立项)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全院共获批立项课题14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6项、自筹经费课题5项。

篇5:省文明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你们好!

首先让我怡康嘉苑小区二期2#住宅楼工程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名义,对你们来我工地检查指导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怡康嘉苑小区二期2#住宅楼该工程位于沂源县北京路南侧,建筑面积14578.75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7层,高度48米,IPS剪力墙结构,项目在开工前,项目部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工程力争创建成“省级文明工地”,从公司领导到项目部都非常重视该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公司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项目部成立了争创“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并于开工后就填报了省“文明工地”申报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放在首位,我们目标是打造精品工程,创“省级文明工地”,树企业雄风。把争创省级“文明工地”的目标放在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落实在全员的思想和自觉的行动中。在该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加大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力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我项目部的具体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成立创建省“文明工地”领导小组

工程开工伊始我们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职能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创建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制定计划、分区块负责、落实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定期考核。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施工班组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施工班组与职工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纵向到底,项目部制定了创建省“文明工地”现场管理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到位。

三、全面实施安全教育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凡进入现场施工人员,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针对不同工种进行安全试卷考核,成绩合格者,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发给上岗牌,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工作。

项目部经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对各工种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全体员工专题安全会;对各工种操作规程,安全常识读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县建设局文件,进行学习,力求不断提高广大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

严格奖惩制度,处罚违章违纪行为,现场张挂安全横幅、安全标语、安全挂图,制作多块安全牌,营造安全氛围。

四、舍得安全投入,确保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及时到位

1、施工用电严格按规定实施,采用三相五线制,照明和动力分开,从配电房到

现场的各电箱,线路埋设规范。中端电箱都有接地保护,并配备符合规定的触保器,闸刀熔丝配备合理,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保、,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安全用电。

2、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和小型机械,安全保险装置齐全有效,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由专业公司安装、小型机械也由专业人员安装,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投入使用,持证上岗,定人定机操作,机操人员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

3、脚手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国家有关规范搭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七层以下采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七层以上采用悬挑脚手架,脚手架几何尺寸:架宽1.05m(横距),步距1.5m,立杆纵向间距1.5m,脚手架与墙体保持20cm,并采取隔离防护外侧张挂密目式安全网,施工层满铺片,保持与施工作业层同步上升,并保持超施工层一步脚手,使预防高坠措施落实到位。

4、洞口临边防护措施及时到位,每层楼面周边及时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防护、楼梯口、预留洞口、管道井口、底楼周边,都进行了规范化的防护、通道口搭设双层防护棚,所有的栏杆采用红白双色的明显标志。

5、现场消防器材充足,配置合理、在配电房、木材堆放处、楼梯口、仓库、及易爆易燃场所分别配备了灭火器材。

6、严格“三宝一器”的采购制度,现场无伪劣产品。

7、现场材料按现场平面布置图布置、材料堆放有序,配有标牌,场容场貌整洁文明。

8、工作生活设施齐全,项目部从开工之日起就对现场进行规划,外围有围挡,围挡上有设计、监理、承建单位的名称,大门上有明显的企业标志,大门传达室,有门卫人员,管理着进出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佩戴胸牌。现场布置了工程概况,安全警示牌,安全宣传标语等。

9、现场扬尘控制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洗车平台,进出入车辆进行冲洗,主要路面用混凝土硬化,裸露地面采用种植蔬菜、花奔,铺设石子,主要四周采用轻钢板封闭,建筑物内设垃圾通道等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五、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治理事故隐患

篇6:教学评估汇报材料省交流材料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是我市建校最早的一所市属小学。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2019名,教师81名,占地6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03平方米。

我校以“和•雅”为核心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以“三个有利于”为办学宗旨,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在校六年,受益一生”的办学理念,以“美丽一小、实力一小、活力一小、魅力一小”为学校发展愿景,努力实现校园环境优雅靓丽、教学质量过硬有实力、师生身心健康有活力、整体工作创特色有魅力的工作目标。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强化德育工作为首,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德育实效,优化育人环境。以小红花、成长树等赏识教育活动为载体,班级管理改革成效显著。突出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导学卡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着力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教师群体“一主两翼”主要是“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以抓实校本教研开展好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反思为双翼”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与教科研能力;学生“一主两翼”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经典诵读为主体,以写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为双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与积累的好习惯,以校本教材《经典润泽童年》为载体,开展了疯狂诵古诗及古诗韵律操活动。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导航作用,实施“四加一”教学教研工作制。目前学校已完成省重点“十五”课题两个,四个衡水市级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省“十五”规划课题一等奖。

学校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教育部科研兴教示范单位” “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德育教育先进学校”“衡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衡水常规管理先进”“冀州市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按照评估标准的五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将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

学校领导是全校师生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其管理理念是否先进,办学思路是否清晰,业务底蕴是否深厚,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的办学品位、发展方向和进程。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我们以此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此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新动态,捕捉新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向导,努力做到先学习一步,先动笔一步,先

运动一步,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练,在日常工作锁碎而繁忙的情况下,坚持多渠道搜集学习素材,广开学习之路,通过阅读各种教育书籍、杂志、上网浏览多种途径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修练。我们学校班子成员每年都会从自己阅览的报刊中精选几十篇有关教学改革的好文章推荐给老师们共同学习借鉴。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教研,两位副校长每周半天的校本教研几乎每次都会全程参加,共同与教师交流、探讨、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更加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丰富了实际管理经验,提升了研究能力。

2、管理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均衡开设课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课程的全面实施,每学期都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按计划督导、落实,保证各项教学工作圆满完成。

3、管理机制

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全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在校时间及课外作业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学校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学科组长的工作职责,注重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导学卡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以学定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了“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下面我们从课堂、学生、教师三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实施新模式以后的几点体会

第一,课堂因合作而精彩。新模式推进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助、情趣共融的和谐氛围。课堂实现了五个转变: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变以学生“听”为主为学生“说和做”为主;变学生的个体封闭学习为互动交流开放学习;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学实现了从“多讲”到“精讲”的过渡。

第二,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真正赋予了学生一片“灿烂星空”,师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律动。每颗心灵都在飞翔,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绿洲,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翱翔,真实地去生活、学习、体验、探索、成长与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团结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自学探究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动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初步养成了质疑问难、独立思考、交流沟通、默契合作、善于总结、勤于反思、科学评价、赏识同伴等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常态中研究,整体素质、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每周两个半天的校本教研我们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交流互

动,思想碰撞,观念更新,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同时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

4、教务管理

学校的各个功能教室及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管理,并能充分利用;学校档案资料齐全,有反映学校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等学校教学工作全貌的档案资料。

5、学生管理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为强化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我们制定了《班主任职责》《班主任一日常规》学期初各班根据学校工作大事安排结合本班实际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级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活动,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培训,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师德报告会演讲活动,为强化班级管理,我们制定了《班主任量化奖励实施方案》《班级量化评比标准》,成立了班级卫生、纪律、课间操监督小组,每周一次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并将评比结果与评比模范班主任、模范班集体及班主任津贴相挂钩,全方位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1)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学校最明显的两大变化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化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设立了班级管理平台,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法”,实行分层管理.常规班级事务由班委及组长自主承担,班主任管理班干部及组长,组长管理组员,而由学生选举产生的"督导组"对班委及组长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这样在班级中,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完全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与班级管理改革相辅相成,组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小组“互助+竞赛”式管理模式,班级呈现出“各具特色,活泼有序、和谐共生、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

(2)以环境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我们学校校园文化体现了环境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校本课程的同步。我们楼道文化北侧全部为班级文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南侧以校本课程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同步,每楼层一个主题,一楼为国学诵读系列,二楼为学习习惯养成和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课外知识系列,三楼为行为习惯和礼仪常识系列,四楼为科技文化名人和高科技成果系列,我校每学期都在开学初开展 “让学校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心灵”系列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校园美景、品味名言警句、感受师生、生生和谐之爱,让这些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引领其健康成长的航标。

(3)抓主题活动,陶冶学生品质。我们学校的德育活动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多彩,我们先后开展了“迎元旦送祝福”的自制贺卡活动,春节期间开展“感恩父母,与爱同行”道德实践活动,布置了“感恩父母”孝敬作业,在五

六年级中开展了走访冀州名人、成功人士及优秀高中生、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在全校每学期开展“评选十名最佳孝星”“百名优秀孝星”活动,还有清明节网上祭扫,以及观看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讲片,并成功举办了四届感恩教育演讲比赛;我们学校连续多年获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被省市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二、课程管理

我校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包括国家、地方、校本)实施方案,开足开全国家课程,根据我省课程实验计划和有关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地方课程,结合德育教育及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开发了校本课程。我们学校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按照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编写了六册校本教材《经典润泽童年》,一年级以《弟子规》为主,二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三至六年级以古诗词诵读为主,学生不仅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和知识的力量,而且又强健了体魄。我们学校的学生背诵经典有两个特点,一是背诵与健身为一体,一二年级配合有手操,三至六年级配以韵律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寓教于乐,兴趣盎然。二是我们学生在校六年,能熟练背诵古诗300余首,学生背诵充分利用“三闲”时间,课前、课间、课余,每天课间,全校师生聚集校园诵读经典。古诗韵律操使经典文化与快乐健身融为一体,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省骨干老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8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45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79 %,并有78%的教师达大专学历,其中15%的老师达本科学历,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培训,教师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全员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合理,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前面我提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两大突出变化一是教师理念,二是班级管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老师们一是增强学习进取的意识,尤其是通过网络学习,优秀教师视频课、特级教师家园、教育博客等等都成为许多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二是赏识激励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尤其是我校成长树、小奖状、小红花、小贴花的推广使用与班级小组积分融为一体,使赏识教育在我校全面铺开。

2、经费保障

学校有较充足的教学经费保障,基本能满足课程资源的开发需求、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

3、教学设施

2013年学校在校园东侧新建1300余平米的功能楼,结束了我校功能室、活动室不足的历史,现在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美教室、微

机室、少科室等功能教室正在搬迁完善之中,室内各种教学仪器配备均按省标准配备,各功能室及室内仪器都能充分利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现共有微机160台,23个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微格办公,人手一机。每年学校投资万余元,对学校的楼房院落进行净化、绿化、美化。

4、教学资料

学校及时为教师购买教学必需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学用书、教学挂图及相关资料,学科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四、校本研修

1、研修规划

新模式推进带动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我们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强校”的原则,实施“四加一”教研工作制,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形成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制度约束”的教科研体系。近几年,我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共承担省地市级课题十余次,其中《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低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艺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研究》《小学语文随堂激励性评价的研究》《小学数学分层次的研究》及《小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培养小学低年级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八项省地市课题已通过各级专家的验收,其中省级课题获省二等奖。衡水市重点课题《促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高效参与的研究》即将进行阶段性验收,衡水语文学科基地课题《经典诵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正在实验之中。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各年级组也更具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师问题卡制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及时记录于问题卡,并作为年级小组研究商榷的主题,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或达成共识则上升为教研组或学校研究专题,有的成为年级组研究小课题,所以说我们的校本教研时效性很强,问题来源与课堂,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教师,在去年市举办的全省科学讲课大赛中,我校张琳娜老师作为衡水市唯一代表赴省参赛,获省一等奖,为我市乃至衡水市赢得了荣誉。

2、组织建设

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副校长、教导主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并且将此活动放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经常研究、反复探索的课题,同时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条件,大大激励了教研组长和组内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制度建设

学校每年暑假积极参加文教局教研室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其中包括理论培训、业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每学期对教师培训四至五次,各教研组也要利用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教材探讨,理论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各年级组对本年级本学科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研究和集体备课,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校本研训。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学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另外学校领导亲临课堂,参与听评课活动,并经常深入教师之中,一起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动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题研究

(1)以问题为切入点确立研究主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以解决课改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鼓励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确立研究主题,然后在年级组开展以课例为主的研究活动,活动流程为:提练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研讨反思,教导处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将重心下移到教研组,目前我校教研组基本上形成了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合作设计——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反思,课后研讨——生成新问题的教研模式。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紧紧围绕“导学卡四环节’的推进这一主线来开展,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五、评价研究

1、教学考查

学校制定了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导学卡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技术的应用和专业水平的体现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这是自评;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不足,制定出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每学期教研组或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评,主要从导学卡的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学生参与程度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查教师教学改进的情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2、教师互评

(1)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评价制度,用发展的眼光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出勤、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建立了教师评估制度,每学期一次,把教师的教学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

(2)每位教师每年都要制定自己当年的工作目标,如每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各1篇;提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每学年制定教学工作改进计划,每年至少要有两篇研究性论文(教育、教学各一篇)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学校在年终考核中,根据获奖情况给予不同等次的奖励。

3、学生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在学生评价上,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开展了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活动,学校专门设计印制了A4特色奖状、作业小小奖状、小红花,每位学生一棵成长树,设置了20种奖励果实,哪一方面有进步或表现好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果实,每周一总结评比,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孩子、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效果非常好;

4、命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质量评价,命题体现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我们在考评项目和方式上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从语文学科的考评改革入手,加强写字、阅读、写作三个项目的考核,对学生阅读、写字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各学科设置卷面分,卷面分由原来的5分制改为加减2分、1分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5、质量评价。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良,办学效益得到上级和社会、家长的认可。

六、学校特色建设

1、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打造语文学科基地特色

着力打造语文学科基地特色。2013年4月份,我校被命名为衡水市学科教研基地校,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教师群体“一主两翼”主要是“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以抓实校本教研开展好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反思为双翼”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与教科研能力;学生“一主两翼”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经典诵读为主体,以写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为双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与积累的好习惯,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力开展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这里我只谈一下我们在推进视频课方面的作法。常规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之一,但如果每年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讲过来讲过去收效甚微,再加上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又极少,为此,我校几年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质高效资源促进教师学习成长,一是学校为全体教师定制听课网,上万节全国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视频课、讲座视频、全国赛课特等奖、一等奖授课视频供全体教师免费观看二是充分利用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每位教师每学期精选一节自己认为最实用、优质高效的视频课供本教研组老师分享,这样下来每学期老师们能共同鉴赏特级教师授课视频15节课以上,我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用心研摩特级教师授课500节,即使不是特级教师也能赶上特级教师的授课水平,确确实实老师们反映这项活动对改进自己的课堂收获很大。

2、成立学校教师教学研究学会,该学会由业务校长亲自组织主管,教研主

任主抓,首批教师由学校精选业务基础较好、年富力强、善于学习的语数英三学科十名教师入会,重点开展业务学习、课外阅读、写作积累,规定学会成员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用于阅读和写作,该学会成立以来。学习氛围浓厚,参会教师都说读书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真是受益匪浅,随着学会活动逐步开展,学校将调整人员队伍,建立奖惩机制,让更多的教师享受读书的快乐,逐步壮大教学研究的队伍,自觉地参与到课改的行列,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享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

3、抓好课堂教学反思工作。结合该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实际情况,实行一至三年级、四至六两个学段小循环授课,也就是说学校每位教师基本上是每三年轮一轮,绝大部分教师教材内容比较熟,鉴于教师把大量宝贵的办公时间用于低效的照抄教案这一现实,我们对教师的备课、听课等实行分层次要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一套完整详细认真的备课本,然后在其上面在其上面做好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做好批注、修改,将课堂教学的反思作为检查重点,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首先是抓好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这一重点。经典诵读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小学阶段这个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拓展诵读内容,为每个孩子积淀人生的财富。做好校本教材的补充修订与推广,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活动特色显明、效果利于推广的经典诵读特色活动,力求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名片,5、抓实写字教学,要求全校师生全员参与。首先开展师生全员练字活动,定期开展评比、展评,我们将每周周一、周三下午守班确定为全校练字时间,确保每周一课时的写字课,全校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享受写字的快乐。二是做好正确“三姿”(坐姿、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的引导与矫正,班班有写字姿势提醒口号,做好时时提醒与监督,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的“三姿”习惯;三是改进平时作业试卷批阅方式,推行“一次作业,两项评价”。一项是对作业正确情况的评价,按优、良、中、差等级进行,打在课题前面;一项是对作业书写情况的评价,以奖励2分、1分,减2分、1分制打分,“一次作业,两项评价”是一种由只重结果评价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评价的转变,是一项简单、实用、有效、持久的举措;四是开展学生书写水平A级认证活动,首期计划将有100名学生获得该项荣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校师生的书写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达到从冀州一小毕业的每一名学生人人都能写一笔好字,人人有一个好的书写习惯。

6、大力推进课外大阅读活动。在高年级开设美文鉴赏课。每学期、每月、每周各位语文教师结合学期教学进度、单元训练重点及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微信、QQ群、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大力推广班级图书角这一高效实用的阅读形式,班级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图书角向学生全面开放。提倡家长参与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定期开展“阅读小明星”评

比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拓展以图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实现阅读改变孩子人生的梦想。

落实“一主两翼”师生培养提升目标,打造高素质师生群体,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让学生快乐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让教师和学生从课堂中、从经典中、从练字中、从阅读中感悟人生,享受学习,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大课堂已成为该校领导和教师共识与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

下一步工作设想

1、进一步打造学校“雅文化”特色,学校已出版印刷了《雅文化教育读本》,从本学期开始在四年级开设雅文化教育课程,凸显学校“雅文化引领、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目标。

2、设立班级特色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立这一奖项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安排,一般一名老师跟班三年,我们想每位教师三年坚持让本班学生做一两件学生受益终生的事情,足以影响孩子的人生。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校安排的经典诵读、写字教学、课外阅读三条腿走路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个人特长、爱好,每位教师至少有一项特色项目,如写字功底好且爱好书法的老师耿福义、孙烨君几位老师就以写字教学为特色,重视课外阅读和自己酷爱读书的李香平、张淑静老师就以课外读书为特色,吴俊红老师从接四年级班开始,每天一至两个成语故事,按学号人人登台讲故事,全班积累,现已积累成语近200个,三年估计学生能积累成语2000个,还有的老师每周三句名人名言,一年100句,三年300句,还有二(4)班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抓写字姿势,现在全班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这些虽然试卷上没有这样的考题,但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想通过特色奖之一评价导向,让我们的小学教育回归理性与本位,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给学生更多的的引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谋划推进中。

上一篇: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下一篇:《竖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