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开题报告

2024-05-24

教师发展开题报告(精选6篇)

篇1:教师发展开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目标

以小课题研究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5)促进学校全面发展;(6)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7)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 我校现状及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校现状:

我校6个语文教师,5个第一学历是中专,1个是大专,为了学历达标,通过自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等形式达标,现我校语文教师6个中,有2个是中文系毕业,占30%;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占60%。由此可见,科班生少,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具体问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小课题的主题比较具体,它深入到学科工作领域内部,是指教学的某一具体问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面对许多问题,具体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做为一个从教的语文教师,我以为,放眼语文教学要研究的方方面面实在很多,语文教学艺术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范围,专之愈深愈有趣,亦愈艰难。就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关系;怎样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中的三维目标怎样确立;怎样实现;怎样处理教材;怎样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等等,涉及的范围之广之多,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网络,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沉浮,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目的。而老师们也会以研究的心志工作学习,享受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而小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研究起来收山实实在在,有方向,有条件,以小见大,小题大做,既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又可以使教学成果很快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难题,一举多得。因此,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有选择的发展小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正是我校语文老师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校的语文老师们忙于备课,改作业等常规工作,缺乏教研氛围,工作处于低效状态。我深切地希望通过小课题研究不但能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而且能使我校的语文老师以研究的心态工作学习,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享受的乐趣!

2.小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大、空”等不良现象,效果自然不理想。中学语文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结合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小课题“课堂小测的意义”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区域推进差异教育实验)使我们的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教育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较于5年一个周期的规划课题,小课题研究更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教师发展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青年教师:教龄1-5年的年轻教师

营: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团,下辖若干连。我们所指的营既是一个青年教师组织,又是一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阵地。

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我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在培养一批拥有教科研才能,课堂教学才能,班级管理才能的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对事业一腔热情,对学生一片真情,对学校一片深情的优秀教师团队。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研究情况

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校本培训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美国,教师的专业化标准被定义为:

(1)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

(2)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3)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对教师提出了五项要求,概括起来是:学生——知识——管理——研究——合作。

2、国内研究情况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同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提出把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和“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同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有效性紧密结合。

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营”这样的路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还没有学校尝试进行,因此我校提出这课题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教师发展的新路径,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以点带面达到塑造一支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才情教师队伍的目标。

研究内容:

1、青年教师成长营的构建研究

(1)营地建设:即包括固定的场所(学校专门的培训教室)和流动的场所。

(2)营员:

列兵:入门期青年教师(1—2年),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上等兵:发展期青年教师(3—5年),发展性培养阶段,以全面发展为基础,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舞台,促使他们有目标的自我发展,并成长为学校骨干。

(3)教官:固定的指导员,学校将选出各个学科中最优秀的`教师来担任。流动的指导员,学校将不定时的外聘专家来校指导。

(4)章程:青年教师带着制定好的个人规划入营,实行导师制度,逐步完成一年上岗,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目标。同时每周四下午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开展专项研讨活动。给青年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强化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每年将结合教师实绩考评,评选出“十佳青年教师”,树立先进典型。

2、青年教师成长营训练科目(课程)的研究

我们将从以下4个方面就行研究

专业思想: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观、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师生观等。

专业伦理:教师要奉行师德原则、尊重原则、同情原则、公平原则等。

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

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堂资源研究与利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

3、青年教师成长营的运作机制研究

青年教师成长营是以行政色彩成立的专业成长共同体,即是一个自愿组织,也是一个训练营,同时也是一个青年教师心灵的家园。

学校将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运作:

学校引领:借助“青年教师成长营”这一平台,利用周四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培训。

典型引入:重点安排本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优秀青年教师课堂展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班级管理、粉笔字专题培训、教学质量经验交流……”一系列课程的开设,不仅浓厚了教育教学的氛围,也逐渐帮助年轻教师手中有了方法,脚下有了路子。

伙伴互助:希望通过“伙伴互助”的方式使结对教师从日常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互相学习,营造“人人学、学人人、人人帮、帮人人”的氛围,在互帮互学中提升人格魅力,增强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学校对青年教师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

入营时:提交个人3年专业发展规划。学校首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也是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其次确定专门的读书时间,并提供学习材料,我们会推荐相关书籍《教育和美好生活》、《教育的奇迹》、《江苏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书籍和杂志,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平时的点滴时间学习教科研理论。再次,推行“理论共享”策略,将自己比较好的随想、教案设计、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

营中时:主要采用同伴互助与榜样引入的形式定期进行研究、反思和交流。学校为教师营造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搭建对话、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培育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文化,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

离营时:递交个人成果成长袋,学校将进行星级评定。同时进行专业成长汇报:上一节研究课、提交一份教学研究科研论文、体现教育水平的“我的教育故事”一篇、上交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份。

4、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的研究

学校将以“活动”为抓手,潜移默化开拓青年教师的视野,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才情。

(1)学习熏陶——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举行“在发展中提升”系列主题教育,开展“我的教育理想”等演讲活动,成立网络论坛沙龙等。

(2)专家引领——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我们学校将成列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学科中心组,每月聘请丹阳市专家来校指导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磨练,让青年教师尽快的站稳讲台。

(3)协进研究——他山之石可攻玉

“师徒结对”——共同成长

我们学期初将新教师与各级各类骨干成员结成对子,从课堂教学、教材解析、班主任工作等几方面进行指导。

城乡结合——联合互动

城乡结合、旨在加强城区学校与我校的联合,凝成合力,启迪引领,互惠共赢,推动学校建设,促进我校整体跨越式发展。

集体备课——互惠互助

每双周我们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只有教师集体参与研究,才能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教师通力合作的研究氛围。

(4)反思提炼——梦里寻芳千百度

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离不开教师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努力引导教师从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入手,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随时停下来进行“检修”与“整顿”。

(5)各式竞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通过一次次竞赛,激活青年教师的潜能,充分展现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让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在竞赛中崭露头角。

5、青年教师成长营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分层次找出典型的教师个体,观察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反思活动的得失,总结提炼出适合各种青年教师发展的方法。

其中2、3、4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营”为载体,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学习借鉴青年教师成长的历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提高青年教师团体与个体的专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一定层面上进行推广应用。

本课题研究时间是从4月——6月,历时3年,经历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4月——年7月)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8月——12月)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开展系列性活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不断积累个体案例。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月-年9月)总结提炼,汇总教师的论文案例,教师个人成长袋,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资料收集,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按照青年教师成长营规定的内容对整个运作进行实践研究,并不断优化调整,摸索出最优的策略、最优的途径。

(3)个案研究法:在青年教师成长营中,对比较有典型的学员进行跟踪研究,总结出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培养过程中的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得出具有指导意义、具有借鉴能力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总结经验、总结方法。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学校必须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这是整个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动力与生产力。

2、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符合他们的内需,以新颖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更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具有生命力。

可能的创新之处:

篇3:教师发展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提出本研究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强化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大趋势;可对于承担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任的教研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则几乎被忽视。本课题主研人员均为长期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 他们无不强烈地感受到教研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几乎处于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状态。我市各区县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的整个现状也不容乐观。 (2) 强化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科研需要。从查新的情况来看, 在世界范围内, 教研员为中国为所特有;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则几乎是一个空白。 (3)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对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离不开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教研员, 更需要加强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二、课题界定

“教研员”是在教研机构中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等职能作用的人员。“策略”是本课题中的核心词,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 后应用于教育等领域。“策略”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1999年修订版) 中有两个义项: (1)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2) 讲究斗争艺术, 注意方式方法。 (“策”字的一个引申义就是“计谋;办法;谋略”。) “策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004年版) 中有两个义项: (1) 名词,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2) 形容词, (手段或方式方法) 灵活而正确。“策略”主要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计划、方法和模式;或者指由人们总结提炼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本课题中的“策略”是指促进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 解决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或方案以及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是: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 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探索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促进全市区县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推动全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 课题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 探索教研员专业化的特征, 探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及策略。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 调查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探索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大力推进我市区县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 预计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在探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以及策略, 研究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输入关键词“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查阅1995-2008年“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文献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结果如下:1、国外只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 没有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 因为教研员是中国特有的。2、国内尚未发现有与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研究相关的课题。从2006年重庆市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来看, 目前我市还没有立项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类似课题。国内论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论文多, “仅21世纪初的短短5年间就有2000多篇相关论文出笼” (吴永军:《教师专业化研究可成教育生产力者几何》,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30日第10版) , 而论述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论文则寥寥无几, 直接论述有梁芹和蒋丰的《对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0) ], 该文主要探讨了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应贯穿终身学习的理念, 蕴涵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继承和创新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存在的问题 (A.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不明、定位不准。B.基础教育的不断变革, 使教研员原有的理论水平和教研经验不能支撑和诠释当前的教育现象, 用传统理论来阐释当今的教育形势和教师专业成长必然显得“力不从心”, 鉴于此, 教研员专业发展需要的怎样的方式、需要的怎样的深度和维度上进行,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C.由于市场和政策的原因, 以及教研员专业发展内外环境因素的复杂多变, 教研员在面对专业发展时需要保持怎样的心态、需要怎样的思考和研究也是值得追问的。) 、教研员专业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 (按照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提高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 提高师资培训指导能力。) 影响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A.正确理解教研员的实践工作;B.积极构建教研员的评价制度。) ;有些文章论述了教研员的素质, 如胡进的《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中提出“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较高的研究素养与能力;要具有符合先进理念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胡进.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04) .];孔祥发的《教研员的素质构成》提出教研员要有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 (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中小学教学业务、较强的科研能力、卓越的组织能力) , 教研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孔祥发.教研员的素质构成[J].教育管理, 1997, (01) .];周伯川的《试论县级教研员素质及工作要求》指出教研员要做到“德高一筹”、“学高一筹”、“技高一筹”、“管高一筹”、“写高一筹”[周伯川.试论县级教研员素质及工作要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2) .]。间接论述的论文有于善伟和赵蓉的《促进教研员队伍发展的几点做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付绍红的《引领教师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员生活》[《人民教育》, 2003, (21) ]姚灶华的《教研员应在课改中自我“刷新”》[《中小学管理, 2004, (11) 》等, 相关的论文如孔祥发的《教研员的素质构成》[《教育管理》, 1997, (01) ]等。其他众多论文都论述教研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适应课程改革问题, 如闫舒平的《新课改与教研员角色谈》提出, “教研员要做课程改革的带头者、创新者、合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闫舒平.新课改与教研员角色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05) .P24]。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第九章“附则”第四十条“ (二) 其他教育机构, 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之规定, 教研员被划入教师系列。因此, 从总的方面来说,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也适用于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我们认为, 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心理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教师实践智慧理论是支撑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主要理论依据, 也是支持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改理论。在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因此, 基础教育课改理论是支撑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 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研员在本质上是教师, 是一种比一般教师要求和素质更高的的教师, 教研员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此,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应当适合教研员专业发展, 成为支撑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之一。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育教学指导和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

4、现代教育心理理论。教育教学作为教研员研究的对象, 支撑教育教学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应是教研员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更离不开在深层次上阐释教育教学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

5、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区县教研员的服务对象是一个区域内的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要提高服务的质量, 就存在着一个科学管理问题。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更离不开人生规划和科学管理。

6、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生存状态, 终身教育是全球教育改革于发展的必然趋势。显而易见,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是支持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科学理论。

7、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 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 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 增长悟性。可以增强理性, 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培养教研员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是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因此, 教师教学反思理论是有效支持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科学理论。

8、教师实践智慧理论。智慧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永恒追求, 智慧型教师和教研员是教育智慧的主要承载者和体现者。教师实践智慧, 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实践智慧一方面超越了教学理论的僵硬死板, 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教学经验的单薄肤浅。具有情境性、动态性、内隐性和独特性等基本特征。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积淀更多教师实践智慧。可见, 教师实践智慧理论也是支撑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科学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探索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现状研究

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研究

调查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探究区县教研员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二) 对策研究

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和教研员应当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职责, 确定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 探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三) 相关研究

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和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

1、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研究

2、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和内容研究

3、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研究

4、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内容研究

5、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实效性评价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重庆市41个区县教研机构的教研员。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 研究的基本视角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主要思路

了解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进展;调查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开展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

(四) 研究的主要措施

1、开展现状调查。2、分析问题原因。3、精心制定方案。4、开展扎实研究。5、强化过程管理。6、重视行动研究。

(五) 研究的技术路线

1、通过调查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查找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2、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市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内容和教研员专业的特征和教研员的概念;3、通过行动研究法探讨重庆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十、目前文献的占有情况

1、“教研员”和“教研室”:“教研室, 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机构……教研室, 全称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设置的中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的事业机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0]013号) ]“教研室是中国教育的特有机构。教研室‘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的发挥依赖于教研员” (张秋爽:《课程改革背景下区县级教研室职能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 1990年, 教育部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0]013号) , 对当时条件下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教研室的组织机构和经费、教研人员的待遇以及思想政治业务工作要求等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一直以来成为加强教研室建设, 搞好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目前, 绝大部分区县教研室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与挑战:比如经费缺乏问题, 教研室行政化问题, 教研员评聘问题 (聘用“行政化”、教研员“终身制”) , 教研员的角色转换问题[孙瑞雪.新时期教研室的期待与挑战[J].基础教育课程, 2005, (10) .]。2001年, 为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适应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 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2、“教研员”这个特殊的群体诞生于建国初期, 曾“被赋予管理、检查、评价、督导教学的权力和研究指导教学业务的职责。在半个世纪的教育发展中, 教研员这支队伍, 对稳定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教师报》2007年11月21日第A03版) 3、教研员的发展状况几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研员要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但是教研员的继续教育到底该由谁负责?” (黄佳熹:《教研员“充电”夯实基本功》,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6年10月16日第007版) 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被忽视的状况从教育科研研究课题和研究论文数量之少就可窥见一斑了。4、教研员人数相对教师虽然很少, 但是全国教研员绝对人数也不少, 据孙瑞雪2005年的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万专职教研人员, 这个数字所显示的力量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孙瑞雪.新时期教研室的期待与挑战[J].基础教育课程, 2005, (10) .]。教研员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的作用不可小看, 几乎每个教研员都负责一个行政区域内某个甚至几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 直接关系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有关法律, 教研员被划在了教师系统, 然而教研员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研员, 也称研训教师, 又称基层教育研究者, 一个既非教育实践者, 也非教育理论研究者, 更非教育行政工作者, 却又都沾边的特殊群体。” (冯敏:《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角色咋变?》, 《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31日第7版) 因此, 教研员的专业化是很有必要的。5、课题组组长独立撰写论文《培养反思型中学语文教师的策略研究》获得了市中语会一等奖, 重庆市首届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论文《高中语文课题研究式学习的监控策略》获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优秀论文”并在《科研咨询·教育科研》上公开发表, 《怎样定位新时期教研员的角色》获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二等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探究》获重庆市教科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创新发展经验论文二等奖。

十一、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 (略)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略)

十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略)

十四、完成课题的条件保证 (略)

十五、课题研究的经费估算 (略)

篇4:教师发展开题报告

以小课题研究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5)促进学校全面发展;(6)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7)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 我校现状及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校现状:我校6个语文教师,5个第一学历是中专,1个是大专,为了学历达标,通过自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等形式达标,现我校语文教师6个中,有2个是中文系毕业,占30%;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占60%。由此可见,科班生少,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具体问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小课题的主题比较具体,它深入到学科工作领域内部,是指教学的某一具体问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面对许多问题,具体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做为一个从教17年的语文教师,我以为,放眼语文教学要研究的方方面面实在很多,语文教学艺术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范围,专之愈深愈有趣,亦愈艰难。就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关系;怎样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中的三维目标怎样确立;怎样实现;怎样处理教材;怎样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等等,涉及的范围之广之多,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网络,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沉浮,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目的。而老师们也会以研究的心志工作学习,享受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從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而小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研究起来收山实实在在,有方向,有条件,以小见大,小题大做,既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又可以使教学成果很快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难题,一举多得。因此,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有选择的发展小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正是我校语文老师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校的语文老师们忙于备课,改作业等常规工作,缺乏教研氛围,工作处于低效状态。我深切地希望通过小课题研究不但能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而且能使我校的语文老师以研究的心态工作学习,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享受的乐趣!

2.小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大、空”等不良现象,效果自然不理想。中学语文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结合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小课题“课堂小测的意义”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区域推进差异教育实验)使我们的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教育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较于5年一个周期的规划课题,小课题研究更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小课题研究的作用:

(一)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与个人的工作紧密相连的,也是我们有切身体验的事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在明确一点说,小课题研究就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最后在创造新的自己”。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我们有着潜藏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

小课题研究者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教师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感受科研的能量,为将来进行省、地、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三、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选择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经验、规律或具体操作方法),研究者选题时要考虑到小课题的选择,强调“以我为本”,也就是直接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立足于“小而精”,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驾驭,能搞得了,搞得好的具体实在的题目。

四、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师易于把握和实施的经验总结、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最常见,最适用的小课题研究方法有:

1.经验总结。通俗讲就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梳理、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

2.叙事研究。“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追述还原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表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理论的感悟,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

3.调查研究,又称实地调查研究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上午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4.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基础

篇5:教师发展开题报告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陈平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我反思、主动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领悟、实践、反思与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因新课程内容更新、高考压力、学生管理忙忙碌碌,较少时间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更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反思,也较少写案例分析。虽然数学课堂的面貌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教法、学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但较少研究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即数学教育的功能还没有全面体现,数学教学只承担培养单一智能的任务。“学困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特别那些“独特”的思维、“错误”的有“创意”解法没得到教师的赏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大胆猜想、幻想的翅膀常被折断。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能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从而产生主动的问题意识,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反思,教师就不会有警悟,也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没有反思,教师也无法成为充满自觉意识和创造活力的专业群体。多一份反思和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只有那些触及教师内心世界,震憾教师心灵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只有积极调动教师自我反思与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享受成长的快乐,演绎教育的人生。所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再创造”的教学原理: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数学,提倡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自身活动和发现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保持较长久,也善于应用并形成观念。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博士指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各项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潜质,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 并促进其发展。4.“创意法教育”理论: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改变意识的教育”。它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教育。在创意法教育中“最错误的答案从另一面看必定是最优秀的答案,最差的学生从另一面看必定是最优秀的学生”。“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每个人的创意潜能是基本相等的。教育的关键在于“激活”个人与生俱来的创意思维,不是“给”,而是“还”。创意法教育命题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学生“学得有创意”,教师“教得有创意”。创意法教育理念与原理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错误思路不会排斥或谴责,而会深刻反思学生出错的根源,寻找教学的薄弱环节;(2)教师会对学困生以人文关怀,换一种角度思考:“他们也是优秀的、潜能无限的!”,有利于教师时常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平等对待”;(3)有利于创意课堂的实施,学生有什么想法和做法都可以大胆地展示和表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促使教师反思许多课前无法估计的“意外”,收获课堂“生成”的精彩。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解

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追求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现代专业价值观告诉我们: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教师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文化、气节、胸怀、智慧等综合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基于校本研究的专业发展2)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3)基于教学反思的专业发展4)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专业发展;本课题重点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学反思问题。

2.反思之道: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有效途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行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启示。既可以是对一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种方法、一项活动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教学反思是教师超越自己思维能力的表现,是一种创造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1)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等等。2)教学反思的分类:

①(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准备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课堂上准备组织些什么活动?这些活动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中反思:怎样对待课堂上的提问?没有问题的课就是好课吗?有没有“失败”了的成功课呢?

教学后反思:课堂上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改变?还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需要怎样改进?

②教学反思亦可分为: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中反思。3)教学反思方法:(视角不同,方法不尽相同)

①余文森认为:反思之法有四种:内省式反思(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交流式反思(观摩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

②吕洪波老师认为:反思之法有五种: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后记;网络教研。③还有老师提出“七从反思法”: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从转换时空处反思;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4)教学反思的特征

①自觉性。教学反思贵在自觉,只有教师不满自己的教学现状,充分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局限性,才会自觉地进行反思。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那么你会觉得教学反思是个人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②超越性。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可以说,教学反思的实质就在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③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思,属于“自我反思”、“个人奋斗”。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④合理性。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四.课题研究内容、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①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策略研究 ②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模式研究

③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

④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能力发展关系研究 2.预期目标:

①积累一定的教学反思资源 ②形成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 ③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方法、组织和实施 1.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学习国内外有关教学反思的文章,获得更为丰富的思想和视角; ②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反思习惯和能力,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

③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教学专题、教学片段进行研究、解剖、分析,写出个案报告; ④行动研究法:在教学、教研中开展实践,收集真实资料分析、反思研究。

⑤对比研究法:对比教案、课堂容易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学习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2.课题组织:

组长:陈平生;副组长:林如翰;组员:数学组全体成员及林华春 3.实施步骤:

①准备阶段(2009年4月—5月):课题确立、申请并完成申请表、开题报告的撰写 ②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5月):学习有关资料,写出特殊教案,组织公开课及评议,观看教育电影、电视和教学录像,建立博客、网站交流心得和积累教学反思资源,撰写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③总结阶段(2010年5月—6月):资料分类归档,申请课题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特殊教案集一本(必修5(人教):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二章(数列);第三章(不等式))2.教学反思论文集一本 3.师生教学调查报告一份 4.课堂实录DVD视频专集 5.结题报告一份 七.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师大申继亮主编

3.《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 》

F.J.Stephenson ,Ph.D.主编,周渝毅等译 2002.8 4.《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崔允漷主编

5.《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David Lazear 著,吕良环等译 6.《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刘岸英 《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7.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的教学原理

篇6:教师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发展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人越来越物化,人的精神和信仰缺失。应试教育的坚冰从未打破,教育的功利化思想甚嚣其上。在许多学校里,教师的职业倦怠充斥校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是其根源之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人们的研究往往过于强调外在的因素和措施,忽视了从内因来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忽视了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满足教师生命成长的需求。这具体表现在:为了提高教师的理想和信念,在师德建设上“下猛药”——制定禁令、围追堵截;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大一统地推行什么教学模式;为了抓实各教学环节,拿着一把似乎是“万能”的尺子来量化一切的教学常规;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各种教学评比;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和反思,硬性规定指标,等等。诸如此类,所有对教师成长的推动,都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把教师当成一个个被动的成长者,正所谓“要我成长”,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情感态度一度被漠视,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上的“被学习”、“被培训”、“被提高”、“被发展”、“被成长”等异化了的成长策略。

如是,遵从教师生命需求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毫无疑问和理所应当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一所学校要想变得富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就必须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因为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更宜于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也因为每个人本身都是生命独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残次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基于教师生命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及运行机制,为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范例和科学依据,让更多教师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很多,课题层出不穷,成果也较为丰富。或是通过教师专业阅读,或是通过教育写作,或是通过课题引领,异彩纷呈,但大多浅表化、碎片化,不成体系。影响力比较大的有:国外,美国心理学家和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的论述;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研究,他提出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共同体”为基本框架的教师成长方式,并提出校园里以“书香校园、师生共写”等为基本内涵的“十大行动”,给教师的成长提出“缔造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样一种全新理念,无论从理念和理论构建都作出研究和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完备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鉴于此,本课题研究充分吸收波斯纳和朱永新教授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从教育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激发教师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是行动研究,重在实践,记录过程,积累经验,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引领,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教育生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专业成长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自然需要;阅读、反思成为教师行走的常态;以专业成长共同体为基本组织的教研常态化,建立和形成分享、合作的同事关系;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缔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氛围营造。

2.遵循教师生命成长的规律,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反思——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

3.以学科课程的建设为载体,探索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通过日常教研,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4.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载体,让教师自主寻求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并持续研究形成特色,在特色生成中发展专业。

5.课题引领带动,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设氛围;科学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1)建设学习型组织,积极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

(2)规划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框架”和体系,确立阶段性目标。

2.从教师的阅读、反思、学科教研、课程的校本化四个维度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 打造平台,助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最大限度地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打造哪些平台?等等。

4.成果的提炼和推介,形成文化。

不断总结和提炼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并固化形成文化,如课堂文化、教师行为文化,等等。

五、课题研究思路

1.从专业阅读做起,打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2.搭建“叙事者联盟”平台,以教师来带动教师,让职业认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3.让专业写作成为常态,串起教师生命成长的碎片,在反思中成长。

4.通过组建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5.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打造平台,寻求媒体,加强宣传,强化动力,固化文化。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为训练法、观察记录法、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研究法

应用于课题准备阶段和课题实施全过程中。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借鉴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针对当前教师的思想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课题开始阶段。

3.行为训练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归纳教师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在全体教师中进行行为训练。主要用于课题中期研究过程中。

4.观察记录法

主要应用于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三专”活动的开展观察教师对此的兴趣,记录教师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分析,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学习研讨与工作实践等活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5.经验总结法

上一篇:全国消防安全日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环境科学实习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