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2024-06-22

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精选9篇)

篇1: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已被列为年安徽省的民生工程,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规定和要求,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该项工程,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透过对全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建立目标职责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构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愉悦、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详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

2、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网名超拽)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以优越的条件,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用心向上的活动。

4、构成“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领悟、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杜绝未成年人犯罪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5、打造“三位一体”(书信、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忙留守儿童透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主要措施

1、全面摸清状况,掌握留守儿童实情

在我校近千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四百多人,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如不全面摸清状况,是难以进行管理,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和关爱工作的,因此,学校要从留守儿童基本状况摸测开始,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实情,方可对症下药,开展工作。

首先,要结合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进行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登记,包括学生的学籍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状况、委托监护人状况、联系方式及号码等基本信息,务必全面掌握。

其次,要组织全体教师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切实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现状,个性是对三特生(特困生、特长生和残障生)要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将状况汇总到学校。

2、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留守儿童管理

为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认真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结合学生学籍管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实的专项档案。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状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资料。透过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建立,让教师掌握每位留守儿童详细状况,使关爱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全面提升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成效。

3、多方合力保障,创造优越工作条件

首先,要根据国家政策,寻求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竭力争取各种留守儿童和义务教育工作的建设项目。

其次,要用心联系社会有识之士和社会团体,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忙。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中的互帮互助的作用,(工作计划)让学生从小沐浴在爱的阳光中,从而学习并领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透过上述三项措施,构成留守儿童工作支持的多方合力,预计到为止,完成以下任务:

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务必的活动器材、图书和工具,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上缺少照顾,心灵上缺少关爱,对他们的关爱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咱们将发奋把这项任务纳入常规管理,抓实抓细。

一要连通“家庭――学校”线,教师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要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咨询会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的工作措施,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领悟状况加大家教的力度

二是要连通“课内――课外”线,其一,学校采取师生结对子帮扶的形式,要求学校所有的教师不但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刻内,全面关注留守孩子的学校状况,包括他们的领悟态度、思想品质和心理状况等各方面,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获得长足的进步。还要把这种关爱延伸到课外,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

篇2: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她认为,代表推荐办理正由“虚”转“实”。

“留守儿童问题,是民生难点。年初收到代表推荐后,省人大常委会迅速把它列为今年的重点推荐,并创新工作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法定职能,包括要求当面答复代表、专题调研、跟踪监督办理等,促进问题解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海深说。

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军已记不太清楚,今年调研到过多少学校和乡村。作为留守儿童问题代表推荐的督办部门,内司工委以及相关部门和代表深入实地专题调研,重点督办这项推荐,并最终构成了专题报告。

这份资料翔实的报告,被呈送省委,并抄送“一府两院”及省政府相关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张丹说,省人大提出几点推荐。如推荐成立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抓紧修订《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维护权益等。

督办工作仍继续,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正逐步构成

在李影的靖波中学,所有的留守孩子都有专门档案,对重点帮扶学生配备有被称为“代理家长”的帮扶教师。他们和留守孩子结对子,每月家访一次、与学生父母通电话一次,每学期给学生父母写一封信……

“这些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全省还有很多。”金燕说,为了给留守儿童一个良好的领悟、生活条件,农村寄宿制学校正加快建设,目前已有近3000所;在全省省辖市市区公办定点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约4。3万人;,安徽省还规定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建立学籍并完成义务教育的,可就地参加初中毕业考试和报考高中。

省妇联副主席邢江霞最近异常忙碌,她所在的妇儿工委已建立140个“留守儿童之家”,并组建了一批志愿者队伍。“咱们还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共享蓝天’行动,更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省卫生厅相继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生长发育等调研。“咱们初步掌握了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基本问题,并在部分地区开展针对性干预。”妇幼保健处处长沈敏祥说。

篇3: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我国政府已经为改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做出了努力。2006年3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指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 中央1号文件强调, 农民工输入地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 收费与当地学生采用同一标准。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行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的两个方面, 他们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儿童。“流动儿童”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 跟随父母一起流入到其父母务工经商的所在地的18周岁以下儿童。

虽然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研究的成果很丰富, 但在研究和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或注意的事项, 对此进行改进有利于政府和学者更好地认识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

一、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1.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大, 增速快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估算, 2000年, 我国17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的规模达到1983万人, 到2005年, 这一数字达到了2533万人, 五年间增长了27.3%。而留守儿童的增长速度更快。2000年, 全国0—17周岁留守儿童数量为2443万人;而到2005年, 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 据此推算, 2005年全国留守儿童规模达到7326万人。短短五年间, 留守儿童数量增长了2倍。由此可知,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庞大, 而且增长迅速。

2. 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这取决于流动人口的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动趋势看, 我国流动人口自大规模出现以来, 一直处于单方向快速增长的进程之中。我们认为, 它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有进一步大幅度增长的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 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将向城镇聚集, 劳动力将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我国耕地资源少, 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 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且,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

其次, 区域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我国的人口流动不仅是一个农转非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十分显著, 这是我国人口跨区域流动十分活跃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占有量、工资水平等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但在短期内不会缩小, 反而可能不断加大。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人类恒久的梦想, 区域差距的存在使得人口流动的动力始终存在着, 因此,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会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

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规模流动的趋势无疑将得以延续, 所以在现行户籍制度下, 流动人口还会大幅度增长。据预测, 在目前户籍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 到2020年, 流动人口规模将达2.3亿左右;到2050年, 流动人口规模将达到3.4亿左右。

同时, 我国流动人口有家庭化的趋势, 流动人口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流动人口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 以短距离流动为主, 大多数流动人口单身外出, 农忙季节依然回家, 没有脱离家庭生活;第二阶段, 随着流动范围扩大, 跨省跨区域流动成为主体, 流动人口基本脱离农业生产, 不少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经商, 子女留给家里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第三阶段, 流动人口在外地站稳脚跟后, 并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安排子女随迁, 在流入地生活、就学;第四阶段, 核心家庭在流入地稳定下来之后, 青壮年流动人口进一步将父母列入随迁的考虑范围。

在流动人口规模和流动方式的发展趋势下, 我们可以判断出,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3. 规模增长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

当前, 我国人口流动正处于第二阶段末期并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 不仅流动人口总规模会继续增大, 更重要的是, 青少年流动人口将开始加速增加。作为流入地城市, 需要及早为这些孩子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准备。

目前, 流动儿童的数量还远不如留守儿童的规模增长快, 这和我国当前的人口福利制度和流动人口自身在城市的处境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儿童是一个社会福利依赖性很强的群体, 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享受基本医疗、有娱乐场所和家庭照料, 这些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 城市如不能提供这些, 便使得流动人口在城市抚养子女的成本极大升高;另一方面, 流动人口自身的处境还很艰难, 工资水平低, 劳动时间长, 这也不利于他们在城市抚养子女。

但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前提, 稳定的、健康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应该能使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业转移,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人民安居乐业, 儿童健康成长。若只是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做贡献, 而不相应地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的子女还需在农村长大, 流动人口还需回乡养老, 那么, 现代化的成果不过是GDP数字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改变。

全国及各主要区域应把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大规模存在及进一步增长作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二、关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 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

1. 关注大龄流动儿童

过去, 我们总是在关心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 忽略了大龄流动儿童的问题。从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 在全部流动儿童中, 0—5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97%, 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流动儿童占44.43%, 15-17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59%, 据此估算, 大龄流动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699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

大龄流动儿童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 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高考, 而各地的教材和考题均存在差异, 这意味着流动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继续高中学习。许多流动儿童从小在流入地的城市长大, 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回到家乡的生活。但如果留在城市, 则无法继续升学。一部分流动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后便不再继续升学, 开始走入社会谋生。这时候他们就面临就业问题。如果无法找到正当的职业, 他们很可能受骗上当, 甚至可能走上歧途。公安部门的数据表明, 这些大龄流动儿童已成为犯罪高发人群。

2. 关注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

留守女童是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 在应对安全威胁时,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女孩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我国的留守女童规模已经高达3419万人, 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对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特别表现在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方面。

首先, 家庭照料缺乏。超过半数的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 她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 但这些照料人往往还承担着其他的家庭责任, 甚至还有沉重的劳动负担, 他们无暇照顾留守儿童, 也因此留守儿童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人群, 溺水、跌落、交通事故等层出不穷。

其次, 安全存在隐患, 青春期教育缺乏。父母外出导致对孩子的监管弱化, 青春期教育缺乏, 致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女童的安全存在隐患, 小学阶段留守女童以及独自留守和由其他未成年人照料的留守女童面临侵害、成为刑事犯罪被害人的风险更大。青春期教育的缺乏、特别是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的缺乏, 还使一些留守女童成为性侵犯对象。女孩在12~13岁左右就进入生理发育期了, 母亲的叮嘱和教育对于她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隔辈的奶奶往往比较保守, 女孩也不愿意向她们请教, 而且老人的卫生观念通常达不到现代社会的标准。这使得不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村留守女童在青春期碰到了困扰和疑惑, 却无处诉说和请教, 对女童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3. 关注独自留守儿童问题

从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结构可以知道, 全部留守儿童中, 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28.25%, 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6.44%, 和其他人一起留守的占14.21%, 独自留守的占11.10%。据此估算, 独自留守儿童高达800万人。

独自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中生活和受教育问题最突出的群体。这类儿童除了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外, 有些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生活、学习均没有保障, 身心健康状况堪忧。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孩子的实际困难, 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帮助独自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

4. 关注学龄前留守儿童问题

从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 学龄前0-5周岁的留守儿童占27.07%, 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留守儿童占55.37%, 15—17周岁的留守儿童占17.56%, 据此估算, 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1983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学龄前留守儿童由于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 面临更多的问题。

首先, 科学喂养和卫生保健存在问题, 影响生长发育。调查发现, 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婴儿由于母亲外出而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 而劣质代乳品在农村市场中的非法销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幼儿的健康风险。作为幼儿的主要监护照料人的祖父母往往缺乏营养和卫生健康常识, 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幼儿不能获得及时全程的计划免疫接种。因为缺乏科学喂养, 饮食结构不合理, 一些留守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 家庭早期教育质量偏差, 影响认知发展。家庭早期教育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 但作为农村留守幼儿监护主体的祖父母和母亲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 既不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加之劳动负担繁重, 无暇顾及幼儿的早期教育, 亲子互动缺乏, 有的甚至仅限于哄孩子, 导致留守幼儿认知发展受到限制。

最后, 父母对幼儿的亲情需求缺乏重视, 影响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大部分幼儿与祖父母一起留守。父母在幼儿最需要父母关爱和教育的时期外出, 将抚养和教育幼儿的任务转嫁给祖父母, 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受到限制。

5. 关注跨省流动儿童问题

跨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4.87%, 规模达到883万人。由于我国儿童公共服务存在地区分割, 因此, 跨省流动儿童教育、卫生保健等问题的解决存在更多难度, 他们容易成为政策的盲点。所以, 跨省流动儿童尤其应该成为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

各地流动儿童类别构成差异巨大。北京、天津、上海、新疆、浙江等地的流动儿童以跨省流动儿童为主体;而安徽、江西等地则以省内流动儿童为主体。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性, 各级政府应分别着重解决不同类别流动儿童的有关问题。我们建议, 中央政府更多地承担起解决跨省流动儿童的教育等问题的职责;省级政府更主要地承担起解决省内跨县流动儿童相关问题的职责;县级政府承担起解决县内流动儿童相关问题的职责。各级政府在分配相关资源时, 也要以实际的流动儿童分布数据为依据。

6. 关注若干主要城市的流动儿童问题

一提到流动儿童, 我们就会想起北京、上海等大都市, 因为流动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 除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 还集中这些地区的大城市。因此, 这些城市拥有规模巨大的流动儿童, 面临严重的流动儿童问题, 需要给予较大关注。

流动儿童集中分布在大城市中, 流动儿童最多的几个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泉州、苏州、温州, 在这些城市的流动儿童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23%。其中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的流动儿童分别高达99.80万人、80.85万人、60.11万人、58.65万人。流动儿童最多的前20个城市的流动儿童数量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33%。

流动儿童在这些城市的“能见度”非常高, 在深圳, 有69.42%的儿童为流动儿童, 62.43%的东莞儿童为流动儿童, 这两个城市中, 每三个儿童中有两个是流动儿童。另外, 在珠海、上海、宁波、厦门等城市, 流动儿童在当地常住儿童中的比例也超过20%。

7.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分布高度不均

流动儿童分布于全国各省, 但又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是广东, 占全部流动儿童的15%;其次是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山东, 流动儿童最多的6个省份的流动儿童的数量占全部流动儿童总量的比例超过40%。流动儿童最少的省份是西藏, 其他较少的省份有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

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 呈“中部崛起”态势, 以中部为中心并扩展到东部、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近年来, 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沿海地区流动, 从而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上述6个省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60%。广东省是流动儿童比较多的地区, 也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得天时、地利之先, 经济迅速发展。极具活力的经济发展使广东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与此同时, 由于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广东省在吸收全国各地流动人口的同时, 其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十分活跃, 从而导致了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也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

我国留守儿童的分布明显呈“中部崛起”的态势, 在部分省份, 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中的比例相当高, 在重庆、四川、安徽等省市, 差不多每三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区域也是以我国中部为中心扩展到西部的部分地区。

流动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而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部欠发达省份, 进而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和艰巨。因此, 这些地区要强化政府领导, 要在认真地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订出切合实际需求的对策, 解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

8. 内部差异, 区别对待, 寻求重点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都不是“同质”的, 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 需要针对不同群体解决不同问题。不同的家庭背景、年龄阶段、性别都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内部差异的区别因素。如:留守儿童总体受教育状况好于农村当地其他儿童, 但独自留守儿童和与父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均差于平均水平;流动儿童小学就学情况较好, 初中就学情况则较差。一方面, 我们不应该把流动儿童或留守儿童中的特定群体的问题当成他们这个整体的问题;另一方面, 我们又要重视和重点对待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

9. 不要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

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在儿童身体发育、学业成绩与学习兴趣、儿童人格发展与心理特质等方面,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并没有本质差异。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 要尽量避免给他们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更不能偏激地把他们理解为旷课、逃学、辍学、偷盗、吸毒、抢劫等的代名词。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带来福音, 还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三、关于研究工作

1. 确定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

明确的概念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不同的研究所指的留守儿童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很不统一的, 特别是在“父母外出的时间长度”“孩子的年龄”等确定留守儿童概念的基本要素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 研究应该进一步明确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

2. 整合研究力量

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 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此前, 由于没有全国性调查为支撑, 各地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得不各自为政, 进行小作坊式的调查研究, 导致调查研究的效率不高。由于技术力量的限制, 各地的调查常常规范性不够,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建议权威机构整合研究力量。

3. 规范研究方法

篇4: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江东门小学现有在校生116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95%以上。省领导一行来到孩子们中间,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孩子们表演的舞蹈、小合唱等节目,并给获得省“四好”、区“三好”荣誉的学生颁发奖状,向困难家庭的孩子赠送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许津荣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江东门小学的老师们多年来为流动儿童教育付出的努力,并鼓励孩子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好好学习,争当新时代的小主人。

在南苑街道兴达社区的少儿书画室,孩子们向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展示自己最拿手的书画作品;在社区的盲童电影院,张京霞和正在“看”动画电影的残疾儿童亲切交谈,并向孩子的父母了解他们的入学情况,鼓励孩子们要自立自强。

走访结束后,许津荣一行来到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召开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篇5: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 五(2)班

辅导教师, 徐徐, 辅导时间, 11月18日, 辅导地点, 教室

辅导学生,XXX

学生存在问题, 学生书写潦草,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好,错误百出。帮 教措 施, 指导书写规范,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帮学生找出原因,进行练习。

帮教内容,1、让学生说说对做题的困惑。

2、用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课后练习题,学生先独立做,师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帮教效果, 学生基本上能够正确地进行书写。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五(2)班

辅导教师, 徐徐, 辅导时间, 12月17日, 辅导地点, 教室

辅导学生,XXX

学生存在问题, 经常称作业忘记带,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错误多

帮 教措 施,1、举事实,讲道理,端正学习态度。

2、针对个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单独辅导。

帮教内容,1、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真实想法。摸清楚学生思想动态。

2、师讲例子,用事实说明现在学习紧要关头,不应有这种思想,要及时改正。

3、学生说一说今后自已应该怎么做。

4、给学生树立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让学生有信心去实现,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5、对学生难解决的问题,进行单独讲解

帮教效果, 多数学生表示能改进,个别学生有待于继续教育。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五(2)班

辅导教师,徐徐, 辅导时间, 12月23日, 辅导地点, 教室

辅导学生,XXX

学生存在问题, 考试成绩不好,帮助学生改正错题的同时把知识点再帮助学生巩固一下。帮 教措 施, 把卷子上面的错题每题必改,改完说明出错原因,师讲解相应的知识点

帮教内容, 先让学生自已独立改题,发现学生改题时出错的原因,及时指正并讲解相应的知识点。

再出示对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

帮教效果, 完成预期要求。

篇6: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________学年

_______学期

篇7: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一)活动内容:我们的好>故事

活动地点:留守儿童之家

活动时间:**9月14日

活动过程:

一、宣布本次活动主题:

我们的好故事

二、主持人:

结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分享快乐的故事。

当我有了进步活或取得成绩的时候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 当我们班获得奖状的时候

三、请你讲一讲同学们关心帮助自己的事,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表演故事中的有趣情节。

四、学生自由讲故事

五、活动结束

活动效果学生讲了自己喜欢的故事很开心!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二)活动内容: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

活动地点:留守儿童之家

活动时间:**10月14日

活动过程:

全校内推出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阳光操场、爱心书屋、爱心亲情电话、“手拉手”好朋友和爱心结对卡等七个公益项目。踊跃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由团委组织并将倡议发出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行动迅速,已经捐送各类图书,涉及科技、文学、娱乐、教辅等八大类。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三)活动内容: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活动地点:守儿童之家活动

时间:**5月16日

活动过程:

在我校送温暖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区上级部门精神的认真学习,我校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帮扶、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是自己的责任,更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近日我校进行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各教师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少先队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各班贫困留守儿童如黄磊贞、黄艳红等接受了书包、钢笔等礼物。本次活动体现了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同时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篇8: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一、流动儿童

(一) 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

在南京市区, 流动儿童的住房条件58%的流动家庭租用住房, 7.6%借房, 在南京已购房的家庭仅占9%。这表明在住房条件上, 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有较大差距。

(二) 流动儿童的学习状况———边缘化的学校教育

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关系到流动儿童未来的发展, 而据调查流动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着严重的边缘化倾向。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办学条件差, 存在安全隐患, 教学质量低, 不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我们调查发现, 81.1%的农民工家庭仍然会选择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这显然不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意见》规定, 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要求流入地政府加强扶持和管理简易农民工子女学校。这种根本原则性的矛盾导致流入地政府“躲开”了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买单”。以“户籍人口”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依据, 意味着随着流动儿童的流动, 政府的财政投入留在了户籍所在地, 而流入地政府并不能得到中央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 这种拨款方式使流动儿童成为义务教育的灰色地带, 造成流入地政府的权责不对等。

(三) 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

周围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影响, 尤其是对其内心世界的冲击, 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的排斥在流动儿童内心产生的强烈体验。这些排斥可以说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个方面。有些流动儿童的表现令人赞赏, 除了极少数存在暴富、投机心理外, 他们清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庆幸的是, 80%的流动儿童并不担心城里人的歧视, 表示没有“乡下人”之类的心理负担。

二、留守儿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是农业人口大县, 全县共有人口1196000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总数477144人, 可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75414人, 可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30240人, 其中徐庄镇农村劳动力总人数28453人, 可供转移为9070人, 可供输出为3834人, 其三个指标在全县20个镇中排名首位。因此徐庄镇在苏北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代表性 (数据来源:铜山县统计信息网) 。

(一) 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关系到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笔者重点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做了相关调查。

1、学校教育。

铜山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 平均16名学生就有一位老师, 江苏省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4.92, 全国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9.17 (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各地区各级普通学校师生比》) , 从比例上看, 该地区老师与学生结构比较合理, 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学生。受访的老师认为, 当地老师对学生都比较负责,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做绝对的否定, 因为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这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控制力以及家长的监护得当。

2、家庭教育。

通过家庭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 两类留守儿童在得到家长的指导比例上存在差异。得到父母更多指导的学生更愿意留在农村, 相反, 则更愿意随父母入城。从整体上看, 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主要依靠老师指导, 父母的指导仍然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足够的监督是其成绩有别于一般儿童的主要原因。

(二) 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受环境的影响, 不易分析, 笔者主要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心里情况, 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长呵护。

家长出外打工而缺乏对儿童的监护和教育, 对其心理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单亲监护家庭中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较容易受影响;父母出外打工对儿童的人际交往造成影响;孤独感。留守儿童由于很少能与父母面对面交流, 其孤独感与一般儿童有明显差异。

2、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发现, 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视朋友关系的, 这是因为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减少儿童的孤独感, 提供娱乐、减轻压力。但我们不能忽视消极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沮丧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缺乏选择辨别能力, 监护人如果没有发挥为孩子选择良性同伴的作用, 就容易导致儿童的社会能力发生扭曲。

三、对策探讨

转“留”为“流”。在这个模型下, 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 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 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 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 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最底层:这一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根据上述资料, 我们构造如下选择的层次结构, 如图1所示。

第一, 家长选择的层次分析 (2008年暑期实践已有成果节选) 。措施层是家长的选择, 让孩子留守还是流动。按九标度法设计调查表, 统计调查430位留守儿童监护人与220位流动儿童家长, 从而得出每位家长对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结果, 比如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 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 最后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结果,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 (aij) n×n表示, 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 结果如表1所示: (n i=1仪xi n姨)

可以看出, 所有单排序的C.R.<0.1, 认为每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B层次总排序

A层次总排序:D1=0.3322, D2=0.6678, 从总排序的结果看, 选择流动儿童 (D2) 的权重 (0.6678) 远远大于留守儿童 (D1) 的权重 (0.3322) , 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二, 儿童选择的层次分析 (数据来源:09年618经济学社、爱心社暑期实践分队调研分析所得。) 。措施层是儿童的选择, 孩子是愿意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 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 (aij) n×n表示, 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2936, 特征向量W (0.076, 0.255, 0.436, 0.149, 0.050, 0.033) T且CR=CI/RI<0.1。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同理, 我们可以得到师资条件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833, 0.167) T;家长监督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750, 0.250) T;关怀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333, 0.667) T;排斥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250, 0.750) T;条件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667, 0.333) T;安全条件的特征值=2, 特征向量W (0.2, 0.8) T。方案D1的组合权重为0.839, 方案D2的组合权重为0.522, 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 (0.839, 0.522) T, 总排序的结果看, 选择流动儿童 (D1) 的权重 (0.839) 远远大于留守儿童 (D2) 的权重 (0.522) , 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三, 社会选择的层次分析。措施层是社会的选择, 社会的选择是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 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 (aij) n×n表示, 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4337, 特征向量W (0.081, 0.235, 0.156, 0.427, 0.034, 0.072) T且CR=CI/RI<0.1。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方案D1的组合权重为0.439, 方案D2的组合权重为0.566。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 (0.439, 0.566) T, 总排序的结果看, 选择流动儿童 (D1) 的权重 (0.439) 远远小于留守儿童 (D2) 的权重 (0.566) , 因此, 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留守儿童 (此处数据分析由南京审计学院618经济学社实践分队成员范苏清提供) 。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工,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逐渐出现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文章试图探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问题, 并以AHP分析以对农村儿童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提出转“留”为“流”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转“留”为“流”,AHP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雷万鹏.中国五省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R].2007.

[2]、雷万鹏等.从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型:中西部六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教育部师范司咨询报告[R].2006.

[3]、段成容,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4) .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

[5]、郭永刚.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 2008.

[6]、于海琴.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J].心理科学, 2004 (2) .

篇9:留守流动儿童活动记录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04年的约2000万增加到目前的6100多万。亲情关怀缺失、教育缺位等问题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频发,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已经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孩子有诉不尽的思念,父母也有说不完的无奈。留守儿童难题,该如何破解?

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教育缺位

“我很想念妈妈,但是她都没有时间想起我。”一位留守儿童失落的独白一直萦绕在李行健的心头。李行健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一年前他在四川省荣县玉章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所带高一班级一共有60人,几乎一半都是留守学生。

“与父母空间上的疏远也造成了情感的疏离,他们拿着父母给买的苹果手机,等到父母电话的时候却不多,也不善于主动向父母表达思念。”据李行健了解,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年岁已高的老人们最多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对于日常情感生活的关心、与人相处方式的教育等,往往力不从心。“这就导致了他们很敏感,也很脆弱,禁不住诱惑,也受不了委屈。我们班里交男女朋友的现象很多,因为他们渴望关心和陪伴,希望有人一起玩,彼此说说心里话。”

今年6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亦菲主持的学术调查报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李亦菲介绍,根据这次覆盖6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按照比例推算,全国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约有1794万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921万一年见不到父母一面。一年内与父母见面次数越少,儿童的愉悦度越低,更容易表现出紧张、忧愁、心烦等消极情绪。

对于外出务工的父母而言,这种团聚往往要以一家人经济收入陷入困境为代价。因此,他们不得不从现实出发,做出他们认为更“理智”的选择。

“哪个父母不想跟孩子守在一起呢?但是得出去挣钱养家呀。”来自山西省永济市赵伊村的刘晋军和妻子目前在北京经营着一间小面馆。8年前,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夫妻俩就外出打工,想趁年轻多挣点钱。

5年前,刘晋军的儿子开始在老家上寄宿小学,基本上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据刘晋军的妻子介绍,孩子刚上寄宿小学的时候,胆小、害怕,“冬天尿裤子了也不说,湿冷湿冷地坐着,硬是把裤子焐干了……”回忆起这些,刘晋军的妻子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即便这样,刘晋军仍然选择留在大城市。“生活中总要做些取舍,不能陪伴、照顾孩子的确很亏欠,可要想改换门庭,得先有经济基础。在农村,我们感受最真切的就是干啥都需要钱”。刘晋军的妻子说:“结婚盖房子欠下很多债,后来孩子要上学,乡下的教育都荒了,我们想让他念城里的学校……光靠种地哪能行?”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对江西、湖南、四川、安徽和河南等省的4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50%以上的留守儿童,其父母每年只在春节时回家一次;近20%的留守儿童,其父母不能每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外出后一直没有回过家。“可以说,在留守儿童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里,他们几乎成了父母不在场的‘事实孤儿。”叶敬忠说。

留守农村问题重重,城乡流动壁垒凸显

叶敬忠自2004年起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他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具体来说,“父母缺席”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常态,留守儿童长期面临亲情关怀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农村学校上移、乡村教育衰落,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愈发恶劣;空心化的凋敝乡村难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社区支持;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性格问题和价值观念偏差;部分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生活无保,成为亟待救助的“困境留守儿童”。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发展与研究所研究员吕开宇看来,除了家庭教育,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也至关重要。“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都会对其人格发展形成消极影响。”

李行健觉得,如今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家庭将很多责任转嫁到学校,但撤点并校以后,学校规模太大,照顾学生也力不从心。“我所带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每天从早上6点半忙到晚上10点半,周六也不能放松,反而自己的孩子经常成为没人陪伴的‘留守儿童。”

随着青年人的外流和村庄活力的渐失,爱幼敬老等传统互助伦理逐渐衰落,留守儿童成长风险加剧。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几乎都将流入城市,有些将成为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边缘人,这将给社会稳定带来风险。

留在农村,孩子的成长状况堪忧,可城乡二元结构下,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也是难题。

去年夏天,武汉某高校附近生意红火的复印店突然停业了,复印店老板霍祥提起他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摇头叹气,“我们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在学校总是打架,老师的管教也不顶用。虽然我没有文化,可我知道孩子教育是大事,店铺附近的学校都很难就学,为了孩子只能关店回乡。”可今年3月,这间复印店又开张了,“在家乡挣不到钱,出来了又没人管孩子。”老霍说自己左右为难。

叶敬忠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快速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而非农村家庭的个体问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的原因,是以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挤压了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空间,这是以农村家庭幸福为代价来汲取乡村资源、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留守儿童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化发展之殇。”叶敬忠说。

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

在叶敬忠看来,这些年来政府、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其实都在努力,但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原因在于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以城市繁荣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模式一直没有实质性改变。“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化解,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建立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叶敬忠认为,对于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造成的监护缺少,要慎言监护补位或监护转移。几年前有的地方推广的“代理家长”做法,把孩子成長中的监护工作转移给政府或其他人,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补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今年过年时,打拼多年的刘晋军夫妇靠小店的收入买了辆车。“这两年家里通了直达北京的动车,我和妻子都尽量保证轮换着两个月回一次家。现在自己有了车,有空的时候就争取开车回家多陪陪孩子。”刘晋军说。

让孩子们不再留守,或许还有其他破解之道。

来自贵州遵义的何庄磊在深圳打工3年,如今家乡的有机茶产业如火如荼,他便决定返乡创业。“有龙头企业带动,还成立了合作社,挣钱也不比外头少。”据了解,何庄磊的女儿刚刚中考结束,“孩子小时候在家不小心打翻暖壶烫伤了脚,我心里一直有阴影,最近贵州发生的几起留守儿童悲剧,也坚定了我在家乡踏踏实实做事的想法。不能只为了钱活着。”

吕开宇认为,从深层次上,解决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减少不合理的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政策联动,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儿童权益保护意识。

如何提高本地劳动力消化水平?吕开宇认为,在全国层面上,需要基于资源、环境和生态等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均衡地区人口分布,减少不合理的区域间劳动力大迁移。而在地区层面上,各地应基于劳动力禀赋选择产业和技术,制定支持具体政策,充分发挥丰裕劳动资源的优势。

完善哪些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首先是修改不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其次是出台新的政策治理好流动人口。”吕开宇说。“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首先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制度性壁垒,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其次要改革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让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流动人口市民化。”

上一篇:比较初等教育04任务下一篇:煤矿三违处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