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2024-06-22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共9篇)

篇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5年初进行规划,经省批准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5339人,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2198人, 在“十二五”期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2421人,目前项目实施情况是: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省批准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5339人,按不安全类别分为:砷

超标2566人,氟超标7192人,苦咸水1781人, 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11454人,铁超标15225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086人,水源保障率不达标7454人。分区域为:水泄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897人,龙门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5652人,杉阳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9441人,厂街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4644人,博南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6167人,龙街镇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314人,北斗乡饮水不安全人数为4608人。估算投资大约为400元/人,其中:中央和省大约补助为300元/人,州县及群众自筹大约为100元/人。因此估算总投资为2213.56万元,其中: 中央和省补助1660.17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553.39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以永政办发[2007]47号文成立了由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组,并设办公室在县水利局,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领导组,加强了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的领导。

(一)2006年项目。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7年底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砷超标的2566人,其中:水泄乡砷超标的857人,北斗乡砷超标的855人,博南镇砷超标的854人。总计划投资100.5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47万元,省级配套10.32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23.75万元。目前实施完成投资93.1195万元。到位资金为93.119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47万元,乡级配套11.9843万元,群众自筹14.6652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工程部份已基本实施完成,正在进行零星扫尾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2006年项目已经要求各乡镇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县级验收。

(二)2007年项目。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8年8月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氟超标的7192人,其中:龙门乡氟超标的2379人,博南镇氟超标的1362人,龙街镇氟超标的3451人。总计划投资283.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5万元,省级配套26.08万元,州县及群众自筹72万元。到位资金为211.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5万元,省级配套26.08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测设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可在2008年12月底前进行管材招标工作及开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三)2008年项目。

1、2008年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8年8月下达计划和资金,解决我县苦咸水1781人,其中:水泄乡苦咸水的1000人,厂街乡苦咸水的781人。总计划投资7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9万元,省、州、县及群众自筹22万元。目前到位资金为中央补助49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的测设工作基本完成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可在2008年12月底前进行管材招标工作及开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2、2008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8年12月下达计划,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4425人,其中: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816人, 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609人。其中:杉阳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231人,龙街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585人, 龙门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609人。总计划投资222.9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8.33万元,省、州、县及群众自筹44.6万元。到位资金为中央补助178.33万元,其余资金未到位。目前项目正在作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的管材用量已经上报州水利局,由州水利局进行管材招标工作,整个项目计划于2008年12月底前开工,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四)2009年项目。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经上报实施方案,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24100人,其中: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8845人,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5255人。其中:水泄乡的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040人,龙门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664人,龙街镇的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1641人,北斗乡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500人, 博南镇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2000人, 杉阳镇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9441人, 厂街乡其它饮水水质超标问题3863人, 博南镇其它饮

水水质超标问题1951人。该项目待可研和实施方案批准,投资计划下达后组织测设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无前期工作经费,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制及项目申报评审经费难以筹集。

(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多面广,且单项工程投资小,带来实施难度大。

(三)在项目

实施中,只有国家资金有保障,省州县配套难以落实,造成资金缺口大群众集资投劳任务重。

(四)项目下达计划较晚,因此项目实施有所滞后。

(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于2004年底进行规划,由于规划时间较长,而造成在规划中部分农村饮水不安全的群众已通过解决,而部分在规划中属安全饮水,但现已不安全,因此在实施中矛盾突出。

(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程序规范、要求较严、工作量大,部分乡镇水利工作站水利工作人员少难以按时完成计划工作。

四、今冬明春计划

(一)完成2006年的项目并组织验收工作。

(二)做好2007年和2008年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在2009年2月底前实施完成。

(三)认真做好2009年项目的前期工作,待可研和实施方案批准,投资计划下达后组织测设工作和组织实施工作。

篇2: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区的行政辖属、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工副业、农业、农民年人均收入等);人口和民族情况等。1.2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冻结深度等。1.3地震

项目地区震级和设防烈度。1.4饮水现状

详细介绍饮水水源情况和饮水困难程度;介水疾病发病情况。1.5水文与水文地质

地表水水源情况和地下水水源条件。1.6工程地质与评价

岩土的类型、地层承载力、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2 编制依据 2.1有关文件

主要有: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

(2)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5]1592号)。

(3)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

(4)水利部《关于印发<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的通知》(水农[2004]223号)(5)安徽省农村饮水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省农饮〔2004〕2号)

(6)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水农[2003]503号)(7)工程建设的有关批准文件 2.2部委规章

主要有:

(1)《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标准》准则》(全国爱卫会、卫生部1991 年5 月3 日颁布)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1989年7月10日颁布)

(3)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细则》(皖水基字[1996]372号)2.3技术规范

主要有:

(1)《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3)《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4相关资料

主要有:

(1)实施方案编制的委托书(合同)

(2)市、县(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3)市、县(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4)市、县(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水利专项规划》(血吸虫疫区)。(5)有关当地的建设规划(6)当地的统计年鉴(7)地形图、地质勘探资料(8)供水水源的有关资料

(9)用电、用地、用水有关文件和资料等。3 用水量与供水规模 3.1设计供水范围及人口

供水村数、拟解决的人口现状数与设计人口数及大、小牲畜现状数。说明:供水规模的确定,有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用水定额分项计算法等。根据我省农村供水工程规模较小、乡镇企业不发达的情况,建议采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计算。

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为考虑自然增长情况下常住人口数(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与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 之和。有的地方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常大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此时设计用水居民人数可按现状人口数作为设计人口数。3.2用水量与设计规模

(1)用水量组成及标准

①生活用水:按最高日用水量标准和设计受益人口数确定。因各地用水量存有差异,取值标准60~40L/人/日。

②牲畜用水:按现有牲畜数量和大小牲畜的用水量标准确定。大畜用水标准20L/头/日,小畜用水量标准5L/只/日。

③工副业用水:依据现状和发展规划用水量合理确定。④公共建筑用水:按生活用水量的10%确定。

⑤庭院用水量:一般庭院的农灌用水不宜超过生活用水量的30%。⑥管网漏失水量和不可预见用水:取1~5项用水量之和的15%。

篇3: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全市现有农村乡镇 (街办) 43个, 行政村718个, 农村人口164.46万人, 至目前为止, 经国家核定的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2.37万人, 不安全率为44% (详情见表1、表2) 。

分析黄石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 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不安全人口比重大。经测定, 黄石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10.47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67.2%,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全省饮水不安全人口2928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63%) 。未经国家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主要是季节性缺水及部分血吸虫疫区人口。二是污染水源危害重。黄石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涉及全市43个乡 (镇) 场、街办, 314个村, 几乎覆盖了我市所有乡镇及接近半数的行政村。据统计, 近年来, 大冶市农村现因饮用水矿物质污染患结石的病人每年都在上百例。阳新县是全国血吸虫重疫区之一。目前该县有18个镇 (场、开发区) 、154个村、44.14万人饮用血吸虫疫水 (国家审定人口只有16.55万人) , 约占农村人口的一半。截至2006年底, 阳新县已确定的血吸虫病人有18836人, 晚血病人有661人。三是污染水源分布广。

(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安全普及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不安全率

(单位:万人)

2.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投入及管理情况

⑴资金投入情况。2005年以前, 黄石市实施的是农村饮水解困项目。2001—2004年, 在各级各部门大力配合和努力下, 全市共投入资金3620.7万元, 解决了12.1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2005年, 黄石市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市城区目前尚未启动安全饮水项目。在资金筹集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人均390元的标准补助, 以中央、省投入为主、市、县适当配套、受益农户自筹相结合。2005—2006年, 黄石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投入资金5844万元, 其中中央、省专项资金2279.21万元, 市、县配套资金1524.79万元, 受益农户自筹2040万元。

表3黄石市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投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万人)

⑵资金管理情况。在资金的拨付程序上, 黄石市明确规定对中央、省及地方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的资金严格实行财政统一管理, 财政、水利部门共同拨付。中央、省和市转移支付资金到位后, 市级财政、水利部门结合各区工作进度、预算安排到位情况和资金管理情况确定分配系数, 根据公平、透明、公正的原则制定资金分配方案, 并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拨付到各区财政部门, 区财政部门、水利部门按各地工程进展情况和验收结果划拨到各项目点。中央、省、市转移支付和地方配套资金直接划拨到各县 (市) 财政部门, 再由各县 (市) 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各地工程进展情况及验收结果划拨到各项目点。确保专款专用, 严禁挤占、挪用和拖延支付 (见图1) 。

在资金管理上, 黄石市财政部门制订了《黄石市农村饮水资金管理办法》, 各级财政部门均设立了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专户, 将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纳入专户管理, 严格按照工程进度以国库集中收付直接支付到使用单位, 验收后一次付清, 市、县 (市) 对资金一律不得提取管理费, 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在资金监督上, 建立了财政、水利、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齐抓共管、多方监督的新机制。财政、水利部门加强了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性检查, 定期不定期对本级、各县 (市) 区、乡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每年会同纪检监察部门, 对各县 (市) 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财政部门还利用日常报表做好报表审查, 通过报表监督各级农村饮水安全资金预算到位、资金拨付和工作进度情况。审计部门将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情况列入重点审计事项之一。此外, 纪检监察部门通过举报投诉制度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监督检查。

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为了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尤其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及其使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反馈, 从而找出实际效果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 更好地为财政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在对黄石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着科学、客观、完整、有效的原则, 尝试建立了一套农村饮水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体系共分为基本指标、项目实施效果、项目经济效益和专家评价指标四个部分。

1.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侧重从项目投资到位率和配套资金到位率来进行考核。

2. 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效果分工程量完成率、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数完成率、群众满意率三方面进行考核。

⑶群众满意率 (问卷调查)

①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水质量的满意程度;

②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水供应量的满意程度;

③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水费负担的情况的满意程度;

④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安全用水持续性的满意程度。

3. 项目经济效益 (按年计算)

项目经济效益主要是从增加收入和节约开支两方面进行考核, 包括节省劳动力经济价值、减少医疗费支出的价值量、增加庭院经济的价值量、年新增经济效益、年费用总额和经济效益费用率等六项考核指标。

⑴节省劳动力经济价值=饮水总户数×每年节省劳动日×每个劳动日工资

⑵减少医疗费支出的价值量=饮水总人数×疾病覆盖率×人均年减少医药费

⑶增加庭院经济的价值量=饮水总人数× (人均庭院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5%)

⑷年新增经济效益=节省劳动力经济价值+减少医疗费支出的价值量+增加庭院经济的价值量

⑸年费用总额=年折旧额+年工程运行维修费

4. 评议指标 (专家评议)

评议指标主要由专家组进行专业评议打分, 包括项目管理水平、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远期经济影响和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四项指标 (各项指标标准分值见表4) 。

三、黄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金方面:国家投入不足, 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

⑴国家投入不足。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据初步调查, 黄石市现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10.47万人, 而中央、省核定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72.37万人, 仅占农村饮水实际不安全人口的65.51%, 这意味着全市仍有38.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状况在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二是国家补助标准过低。阳新县是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血吸虫疫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根据鄂发改农经[2007]179号《通知》精神, 中央、省级补助资金本应套用西部县 (市) 人均297元标准, 但我市目前仍是按人均国家投资175.50元 (45%) 、省级补助的标准64.35元 (55%×30%=16.5%) 的标准执行, 离西部县 (市) 标准人均差57元。近两年, 黄石市共投入资金3809万元, 解决了10.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但因农村饮水不安全所带来的危害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国家资金投入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治理工作的需要。

⑵地方配套资金不足。每推行一项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的资金差额只能靠群众自筹。从调查情况看, 近年来, 各县 (市) 都按相关政策规定安排了农村饮水安全补助资金, 但由于财力紧张, 配套资金总体到位情况不太理想。县 (市) 往往是采取保重点项目的办法, 对个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予以投入, 大部分项目的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或没有足额到位。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往往容易加重受益农民负担。此外, 从农村饮水安全转移支付资金到位情况看, 近几年来, 50%以上的转移支付资金都在10月以后才拨付到位, 个别年份甚至在12月底才到位, 对地方按进度安排项目资金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⑶受资金限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农村供水厂的规模一直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规模大小可以决定供水厂是否能良性运行。由于黄石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广、居住比较分散, 工程供水规模相对较小, 再加上投资不足等原因, 使得工程规模标准低。据测算, 单个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以1万人为宜, 以0.7万人为最低限度临界点, 低于这个临界点的则经济效益低, 投资回报率也低。从调研情况看, 黄石市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规模都低于这个标准, 5000人以下的供水工程居多, 基本上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资金的有限也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尤其是群众自筹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各户水管进户等费用的需要, 导致进户管道工程质量粗糙, 常常出现水管破裂现象, 维修成本倍增。

2. 资金、项目管理方面:自筹资金管理随意, 项目管理责、权、利不清晰, 收益管理有待作进一步明确

⑴农户自筹资金管理存在随意性。群众集资款由村委会或组委会统一管理, 未统一纳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专户, 资金使用不够透明、公开, 存在随意性, 很难保证这部分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⑵项目资金管理存在责、权、利不明晰现象。在农水资金管理上, 存在部门分割的现象。水利部门负责农水工程计划的编制和工程的实施、监督, 但不直接参与资金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投资项目的审批和资金的划拨, 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部门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缺乏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我市大多数工程建成后,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很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主要表现在:①工程产权界定不清。对于工程建成后的产权归属, 工程管护责任主体缺位, 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 工程长期效益得不到保障;②部分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业务素质较低, 不能适应日常的管理维护要求;③目前农村水价实行政府定位制, 制定水价时面临两难局面。水价标准低了, 收取的水费不足, 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没有保障;水价标准定高了, 农民会大幅减少用水量, 水费同样征收不足, 工程运行仍没有保障。

⑷饮水安全工程收益管理权限及方式有待明确。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投入建起后的水厂等项目, 在以后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收益, 该资金性质是视为国有资产收益还是企业利润, 所有权及管理权到底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或是委托水利等部门管理, 亟待研究解决。

3. 可持续发展方面:缺乏水源保护意识, 水污染逐步加重

当前, 水体污染是造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治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 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多, 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国家少量的水污染防治费用都大量投入到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去了, 缺乏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宣传, 部分地区的地表水污染已到了无法饮用的程度, 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具体表现有:乱砍滥伐, 植被破坏严重, 清洁水源逐年减少;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直接造成水体的大面积污染;在取水方面, 由于农户缺乏水源保护的意识和措施, 家禽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导致水源污染, 这种状况在分散式浅层地下水用水类型中尤为明显。

四、黄石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若干建议

1. 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 以社会资金为补充, 健全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来源体系

⑴加大国家和省投入力度。应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国家和省级财政保障的范围, 逐年减少市、县的配套资金额度, 减轻受惠农民的负担。针对黄石市农村饮水安全的严峻形势, 尤其是针对阳新县饮水安全工作所具有的西部特征, 中央和省在财政转移支付分配和安排上应给予适当倾斜和照顾。

⑵足额安排和拨付配套资金。各县 (市) 区财政部门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足额将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并积极筹措和组织资金, 确保配套资金及时按进度拨付到位。

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应探索利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投资参股、保费补贴、融资担保等方式,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三农”领域, 投入到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上来。在坚持财政资金引导的基础上, 应制定土地、水电路、税费、融资信贷等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力量, 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多元化投入体系, 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投入不足的问题。

2. 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 确

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⑴加强群众自筹资金管理, 将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可以尝试比照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模式, 将资金纳入到当地财政“农村饮水专项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并将此类资金纳入到县 (市) 审计监督范围, 避免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公开。

⑵整合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监管力量, 加强监管检查力量。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要求, 构建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全程监管动态体系。各级人大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资金预算安排情况的监督, 重点监督资金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要求, 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必要时, 要组织人员进行视察和调研, 评估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安排和使用效果。财政部门要通过决算监督下级财政部门应配套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拨付到位情况, 并以此作为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因素之一。审计部门要将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情况纳为重点审计内容, 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规范使用, 要及时将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的使用情况通过网络和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新闻媒体要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资金项目执行情况, 包括项目进展情况、资金到位情况、群众满意情况及时跟踪报道, 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督促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及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⑶建立问责制, 严格追究违纪违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资金违规使用情况查处力度。对挤占、挪用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或人为违反规划设计造成的资金浪费流失现象, 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3. 积极探索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⑴明晰产权, 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 工程的管理应当由产权人进行管理。其中, 单户饮水工程, 其产权一律归农户所有, 以充分调动受益农户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工程产权属于受益农户集体的, 可探索成立用水户协会的方式进行管理;工程产权属于农户集体与地方政府共同所有的, 由用水户协会和地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可由水利部门作为代表) 成立管理委员会, 负责工程管理。

⑵确立经营模式, 明确工程的运行机制。在运行机制方面, 积极推广目标管理责任制, 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可根据工程规模大小, 尝试多种形式, 除大型供水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外, 小型供水厂积极推行“拍卖”经营权、租赁承包、股份经营。新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国家补助资金外, 所需资金由经营者筹集, 建成后由经营者自主经营。具体来说:一是拍卖经营权。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卖给个人经营管理。拍卖所得资金专户储存, 专项资金用于拍卖期满后工程的维修和设备的更新, 由县 (市) 水利主管部门、工程管理委员会和用水合作组织监督使用。二是租赁承包。以资产评估为基础, 充分考虑工程的运行现状、前期投入及综合效益等因素, 合理确定租赁承包底价, 公开竞标承包。中标者缴纳抵押金并与工程所有者签订合同, 按期交纳租金, 存入工程折旧与大修专户, 保证合同期满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产增值, 否则由经营者给予补偿。三是股份制经营。对资产价值大、具有良好赢利能力的供水工程, 通过向社会发股, 由股东按股份制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四是集体管理。由用水合作组织或受益户推选专门管理人员, 负责工程管理和征收水费, 并按国家规定提取折旧和大修等费用。

4. 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源头治理和保护工作, 促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

首先, 应加大农村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力度, 提高农民卫生健康意识。如水窖或手压水井, 要注意选址, 不要建在养殖场或污染水体附近;小型地表水源, 应注意地表植被保护, 充分利用自然植被的净化作用。其次, 应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对已经造成的工业水体污染的地区, 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 督促和监督污染企业加大治理投入力度, 加快整改步伐。对正在造成水源工业污染的项目, 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 实施强制关停或强制治理, 要严禁产生新的污染源。应加快制定水源保护方案, 划定保护范围, 落实保护责任。尤其是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地的水源保护工作, 要坚决杜绝一边治理一边出现污染现象的发生。另外, 由国家投入为主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 除私人收益部分外, 国家收益部分也可以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水源治理工作中, 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

5.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绩效评价体系

篇4: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目前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现状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会同水利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确保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投资1786亿元,解决 了3.26亿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1年的6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2015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强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农村群众长期受益。

2.十二五安全饮水规划介绍

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群众投入以投工投劳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3.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的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与城市供水有相当的差别,饮水安全问题很多,是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安全饮水。用两个五年时间解决全国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水质问题,以及部分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本期话题围绕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4.城乡一体化,同饮安全水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安全监测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必须统筹考虑的系统工程。贵州毕节市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有效解决了水源保护难、饮水工程运行管理难、水质安全监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毕节市近年来,立足毕节市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的特点,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从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自然条件,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的原则,毕节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合理选择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科学制订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扩大市自来水公司和乡镇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建成连片集中供水体系,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

对于适宜铺设自来水管网的地方,毕节市采取市、镇水厂管网向周边镇村辐射延伸的模式。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延伸投入成本过高的地方,毕节市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在有水库、湖泊、山泉的地方引蓄供水;在地表水匮乏的地方,兴建集中井。通过这两种途径建立自备水源。自备水源的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送到农户家,解决了一小部分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资金筹措上,毕节市采取“三个一块”:即国家和省补助一块,市、区、镇(乡)财政安排一块,群众自筹一块。市、区、镇(乡)财政投入用于城区至乡镇的主管网建设。国家和省级补助主要用于乡镇至自然村的支管网建设。乡镇负担主管网的土方挖填、青苗补偿费用。群众自筹资金,用于解决村内的入户管网、水龙头、水表的安装费用。市供水、交通、供电、城管等相关部门还免除了各种收费,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为了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顺利运行,毕节市努力健全使用管理机制,确保运转协调。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既让企业有利可图,又让群众用得起。毕节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的实践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科学制订规划。科学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仅靠中央的补助是不够的,要建立各级地方财政补助、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农民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工程质量保障机制。工程建设质量是效益的生命线,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质量保障措施,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上狠下功夫。一是严把材料设备关,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选择有信誉的单位集中供货;二是严把施工队伍关,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选择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三是严把质量监督关,由水利专业监理和受益农户跟班监督;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篇5: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简介

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作 者: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  作者单位: 刊 名:河北水利 英文刊名:HEBE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办法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到2015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按照优先安排解决氟超标、砷超标、血吸虫疫区和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确定各市、县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一)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批工作。各县(市、区)尽快编制《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报告》(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由省水利厅进行技术审查。根据《“十二五”规划》,各县(市、区)编制实施方案,并由市、县级发展改革委根据相应权限于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其中新建、技改或扩大规模达到千吨万人以上水厂(含)必须另行编制初步设计,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审批。

(二)选择合适的供水模式。各地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走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路子。在城镇周边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平原地区,主要以地下水为水源,兴建规模较大、集中连片供水的中心水厂,供水到户,发展农村自来水;在丘陵地区,可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或乡镇自来水厂;在人口居住较分散的山区等地,采取引小型水库水、山泉水等形式,兴建简易小型自来水工程。要切实做好水源的勘测论证工作,选择稳定可靠的水源。

(三)加强技术指导。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充分调动设计院所以及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建设需要

根据国家现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资金补助标准,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中央承担80%;其他县,中央承担60%。地方承担的部分,省级分担50%,其余投资由项目所在市县政府承担。各级都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需要。

(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快前期工作力度,确保2015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省级财政将足额承担省级配套资金,其中省扶贫资金每年安排4800万元,省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资金每年安排3600万元,省水利厅小农水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不足部分由省财政承担。同时省财政设立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市、县应承担的资金,由市、县财政按省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配套额予以落实。县级财政也应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专户,将省级以上经费和市、县财政配套等资金直接拨付到专户。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各地要继续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各方参与,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农村供水市场。列入国家规划范围内的受益农户不再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体工程的配套资金,仅承担入户材料(入户水表及以下部分材料)费用。

四、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所有工程都要组建项目法人,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并要落实建后管理主体。

(一)严格把好前期工作关。工程设计方案必须由有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要在科学确定饮用水水源的前提下,按照技术可靠、造价合理、操作简便的要求,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案。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每个工程都要建档、立卡、编号,明细到村和解决人数,实行名册管理。县级以上水利部门都要按照水利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二)严格把好建设关。施工单位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工程施工必须依据审批的设计方案,严格项目管理,杜绝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在实施过程中,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六制”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所需管材、供水、机电和消毒设备等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质量;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专款专用。工程建设前和建成后都要进行水质化验,同时必须安装消毒设备且确保正常使用,保证水质达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三)严格把好验收关。项目竣工后,由县(市、区)按照《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办法》及时整理材料,进行自验。自验要有受益群众和监督单位代表、建设单位和水利部门负责人参加并签字。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报省水利厅备案。省水利厅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进行抽验,并将抽验结果及时通报全省。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各地要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建成的工程要设立标志,标明工程名称、建设时间、投入资金、受益范围、施工单位、监督单位、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等。

(四)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省、市、县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当地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项目计划、责任人名单、实施进展等情况;批准后的实施计划、工程内容、投资预算、竣工决算、项目负责人等,要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受益村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

五、明晰产权,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一)落实管护主体。县、乡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和落实好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先明确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在充分尊重受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工程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搞活经营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由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管理,也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办法进行管理。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经营方式逐步向集中管理、公司化运营方向发展。

以国家投资为主、结合群众筹资投劳兴建的跨乡镇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水利站(流域站、中心站)负责管理,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还可通过租赁、承包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运行和维护,实行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可组建用水户协会行使“业主”职能。单村供水工程也可经2/3以上用水户同意由村委会行使“业主”职能。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可由用水户协会或村委会直接负责;也可经2/3以上用水户同意,通过公开竞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承包给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或具备相应管理能力、掌握供水技术、讲诚信的个体户经营,并签订合同,明确用水户协会(村委会)和经营者的权责与收益分配等;联户建设的小型供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以民营资金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采取BOT方式融资兴建的供水工程,按照事前签订的合同,在规定期限内,由民营投资者经营管理。

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以私人投资为主或股份制形式修建的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

(二)强化行业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应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不得改变工程用途,在拍卖、转让时要经过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个人为主投资兴建的水厂,要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与责任,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义务。对国家投资或国家参与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拍卖、转让、租赁或承包必须公开、透明,国家投资部分的收益应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或补偿供水工程的政策性亏损。实行承包、租赁等方式经营管理的,要规范程序,依法签订合同,按合同办事。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业主、供水单位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

供水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三)合理制定水价。建立有偿供水制度,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价格,纳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范畴,按照国家水价政策合理定价。水利部门要与物价部门、受益群众一起,根据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折旧、人员工资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供水水价。

对于经济困难地区的农村居民用水,可暂按运行成本水价收费,有条件的地方应按全成本水价收费。因工程规模过小、群众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成本水价一时不能到位的,应确保运行费和维修费。有一定收益的乡镇供水工程,其水价核定依据国家水价政策,做到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同时兼顾农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对农民生活用水给予优惠。对于二、三产业和乡镇机关等单位,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

(四)规范水费收缴。水费由供水管理机构或由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使用水费专用票据。用水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供水价格按时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的,供水管理机构有权按合同约定加收滞纳金等方式进行处理。供水单位要定期向群众公布水价、水量、水质、水费收支情况,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安全水”。

(五)实施优惠政策。规模较大的水厂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当地建设用地计划;规模较小的水厂用地仍属农业用地性质,由乡镇和村自行调剂解决。供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有关税费一律实行优惠政策。

六、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要层层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责任在县级人民政府,省政府已将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列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各级要认真组织检查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市县,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篇7: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交流材料

2015年我县计划投入3431.72万元,解决规划外新出现23667名农牧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规划外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克服项目建设点多位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水源点远、材料运输困难、有效施工期短等困难,全力以赴,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快推进规划外新出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过努力,我县已解决了全县24966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工程下达任务。项目完成投资370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投资343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68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外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和水务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县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进度推进、安全质量、资金监管、宣传报道5个组开展工作。县水务局和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县政府向州政府作出了书面任务承诺,县政府也与乡(镇)、乡(镇)与项目受益村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具体工作责任人。三是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5次,部署项目工期推进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尊敬民风民俗,加强安全生产、护林防火、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汛、地灾预防、员工管理等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未雨绸缪,科学规划。一是去年11月底,水务局及时组织精干技术人员分成两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调查新出现饮水不安全情况。二是科学选取水源点,规划管网线路,在集中供水工程厂址和管线的布置规划上在不影响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尽量避开群众的耕地和经济林木。确需占用的,与相关乡(镇)、村组及农户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签订责任书和用地保证书,杜绝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三是及时完成项目水质送检和进场勘测设计,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农村饮水安全政策、项目建设以及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进行宣传,激发受益群众兴建饮水安全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

(四)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一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建设计划、用地、节能、环评等前期要件办理环节采取“容缺办理”等方式,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进度。二是根据工程建设规模、集中程度、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工程类型,严格按照《州新出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上规模的重点集中试点和集中连片区采取招投标方式,小型集中点和小型片区采取比选方式,分散点区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三是在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上,赶在虫草采挖季节之前,积极组织群众投劳全力开挖管沟,准备取水口及蓄水池所需材料,尽量提前动工。四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由监理单位和业主现场旁站,每日短信汇报建设进度和工地基本情况,及时掌握进度动态。五是在项目攻坚进度上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两头黑、三班倒”,严格倒排工期,保证时间节点上完成工程任务,并明确奖惩办法。

(五)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一是在强化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组织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承诺5年无偿包修、包返工。二是派驻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积极协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引导群众监督,严把施工队伍关、材料进货关、施工质量关、内业资料关,着力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四是搞好水源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取水口上游保护工作,安装水源地保护网围栏和标示牌,确立水源地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三、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抓好水质安全检测。项目建设完成后,及时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加强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二)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养护。积极探索农村用水收费制度,目前已在赤土乡推广了农村用水收费制度,对赤土乡仲堆水厂供水范围内的机关单位、个体工商户、普通老百姓采取不同标准进行用水收费,所收水费用于仲堆水厂日常维护。规划外项目建成后,将及时向乡(镇)政府、村委会移交资产和管理权,对集中供水工程推广用水收费制度,分散供水工程推广农户自管制度,确保工程长效性。

篇8: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关键词:单村,集中供水,设计

1 基本情况

北凹村地处行唐县西北部丘陵区, 隶属城寨乡, 现状饮水人口506人, 140户。由于连年干旱,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导致现有供水工程供水量不足, 年缺水时间在3个月左右, 使其成为饮水不安全村。

2 用水量计算

根据水利部、卫生部《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 结合行唐县用水现状等, 确定规划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标准为50 L/人·d, 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按80 L/人·d。

设计用水居民人数:P=P0 (1+γ) n+P1

式中:P为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人;

P0为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P0=506人;

γ为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005—2010年

n为工程设计年限, n取15年;

P1为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 此数不予考虑;

经计算, P=554人。

则规划最高日用水量W日=554×80/1000=44.32 m3/d。

3 供水规模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供水规模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计算公式:Q=KhW日/24

式中:

Q为设计流量, m3/h;

W日为最高日用水量, m;

Kh为时变化系数。

本工程按定时供水条件, 日供水时间为8小时,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 取时变化系数为3.5, 供水规模为6.46 m3/h。

4 工程措施

为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本着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的原则, 使家家户户能吃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 计划打机井一眼, 建调节水塔一座, 通过管网直接入户。

4.1 水源工程设计

工程水源地选择在北凹村东北口, 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 水源工程采用打浅井取水, 通过勘测设计机井深度为30 m, 开口直径φ800 mm, 采用φ600 mm砼管护壁, 滤料为φ1~2 cm石子, 动水位23 m。预计水源地周边无污染源, 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无需特殊处理。

水源井设泵房一座, 建筑面积12 m2, 内设水泵控制装置及水位调控设备。泵房为砖混结构, 砌筑砂浆标号为M7.5, 楼板盖顶, 内墙为水泥砂浆抹面, 外墙白色瓷砖贴面, 安装0.9×1.9 m的铁皮防盗门一扇, 井口高出地面不少于20 cm, 并设防盗装置, 确保水源安全。

4.2 调节水塔底板高程的设计

(1) 调节水塔的容量确定。

根据规划设计, 全村日最高用水量为44.32 m3/d, 按日调节, 确定调节水塔总容积为5 0 m3。

(2) 底板高程的确定, 根据实测地形, 该村为西南高, 最不利点位置较水塔位置高3 m, 由管网计算知, 水塔至最不利取水点水头总损失为0.572 m, 又根据《农村自来水》一书的经验要求, 自由水头取2.0 m。因此, 设计水塔底板高度应不小于5.6 m。

4.3 输配水管网设计

(1) 管网布置:管网按枝状布置。管路沿街道或规划道路路边布置, 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 管沟深度设计不小于0.8 m, 沿道路铺设时, 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0.8 m。

(2) 管材选择:由于本工程输水管径较小, 管材选用符合饮水要求的塑料管, 管径≤32 mm选PE管, 管径≥50 mm选PP管。

(3) 管网设计流量: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管网设计流量Q=6.46 m3/h。树枝状管网的管段设计流量, 按其沿线出流量的50%加上其下游各管段沿线出流量计算。

(4) 管网水力计算。

(1) 管段沿线出流量计算:各管段的沿线出流量按单户用水当量和各管段的用水户数确定。

北凹现状饮水人口506人, 规划人口554人, 140户, 全村最高日用水量为:W=4 4.3 2 m3/d。

人均用水当量q人=1000WKh/24P

式中:q人为人均用水当量, L/h·人;

W为村最高日用水量, m3/d

P为设计用水人口, 人:

Kh为时变化系数。

q人=1000×44.32×3.5/24/554=11.67L/h·人。

每户平均人口为3.96人, 单户用水当量为11.67×3.96=46.21 L/h。

(2) 管径确定:管径可根据经济流速及管道流量按下式确定。

式中:D为管道内径, m;

Q为管道流量, m3/s;

V为管道经济流速, 取0.5~1.0 m/s。

(3) 管道水头损失计算:管道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hl=i L

式中:hl为沿程水头损失, m;

L为计算管段的长度, m;

i为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m/m。

i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为管段流量, m3/s

d为管道内径, 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

经计算, 最不利管线为ACDE, 总水头损失为0.572 m。

北凹管网布置见附图, 水力计算结果 (表1) 。

4.4水泵设计

(1) 设计流量:水泵设计流量根据该机井设计的每小时最小水量, 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供水成本, 因此, 确定水泵流量为不小于30 m3/h。

式中:H为泵站设计扬程, m;

H1′为最低吸水水位与泵轴的几何高差, H1′=23m;

H2′为泵轴与管网压力控制点的几何高差, H2′=11.0 m;

h1为吸水管路总水头损失, m;

h2为配水管网总水头损失, 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 0%计算。h2=0.0 5 2 m, 见 (表1) 。

经计算, 则水泵设计扬程为35 m。

(3) 水泵选型:根据水泵综合性能图, 按照水泵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考虑水位下降和现有潜水电泵的规格型号, 确定选用200QJ32—39型潜水电泵, 即:扬程39 m, 水量32 m3/h, 配用电机功率5.5 k W。

(4) 管材确定:泵管采用钢管, 配水管道采用塑管。

4.5 电力配套

根据水泵电机功率及其它用电需要, 需新增设30 k VA变压器一台, 埋设低压电缆1 2 0 m。

5 投资估算

篇9: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计划

关键词 农村;饮水工程;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49

1 项目区概况

1.1 项目区自然状况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部,隶属秦皇岛市,地处燕山余脉,东临渤海,西北与卢龙、抚宁接壤,西南挟滦河与滦县、乐亭县相望。本次规划实施的工程项目分别位于昌黎县12个乡镇,地势较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项目区深层地下水较丰富,水质好。项目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120 kPa,地震烈度属7度区。

1.2 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项目区饮用水源多为浅层地下水,供水设施为单户的手压井、筒井,单个学校的浅水井,分散式供水是主要供水方式。对项目区水样抽检化验,结果表明:污染和其他水质超标的溶解性总固体1 800~2 000 mg/L、总硬度500~

1 000 mg/L、铁0.5~0.7 mg/L、锰0.3~0.7 mg/L、细菌含量超标。项目区饮用水水质严重超出国家卫生许可标准,项目区群众和师生在水源、水质、保证率方面都得不到保障。

1.3 项目区规划及供水范围

昌黎县共有农村人口48.63万人,据2004年和2009年调查,不安全人口为39.6万人。不安全问题为: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及其他水质超标、干旱缺水四种。昌黎县2005年列入国家规划16.6万人,2005-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共解决11.4万人。2010年,新增列入国家规划15.22万群众和3.74万农村中小学师生,“十二五”期间昌黎县列入国家规划总数为20.42万群众和3.74万师生。2011-2014年,分六批共解决了142 447名群众和3.34万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到目前剩余规划内不安全人口:群众61 753人,师生0.4万人。

2 工程设计方案

2.1 设计原则

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水源、工程管理运行的可持续性;二是以解决生活供水为重点,利用已有工程,降低工程投资;三是合理确定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五是坚持群众自筹和政府扶持结合的投资政策;六是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七是工程设计供水规模,联村供水工程不低于70 L/人·d,单村和学校供水工程不低于50 L/人·d[1]。

2.2 消毒措施

按照SL 687-201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宜优先选用氯或二氧化氯消毒,Ⅴ型以下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厂也可选择臭氧或紫外线消毒[2]。由于本项目主要采用单村、单校和小联村形式供水,供水规模都小,所以行政村采用全自动二氧化氯消毒投加设备,投加间设在配电给水设备室,消毒剂的加剂量严格按照实验投加量投加,保证管网末梢余氯不小于规范规定的余氯量。

2.3 进度安排

2015年2月底完成工程勘测设计工作,4月开工建设,5月底完成打井工程,10月底完成配套设备及给水管道安装工程,12月底前组织初验并编写竣工报告,上报省水利厅。计划工期7个月。

3 工程建设管理

3.1 实施方式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昌黎县成立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处,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工程设计、质量监督、资金筹集使用等工作。

3.2 资金管理

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配套资金单独设立账户,使用上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国补资金将根据工程进度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向工程承包单位拨款,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3.3 质量进度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监理队伍进

行工程监理。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村民代表、监理工程师各司其责,监督工程质量[3]。严格按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严格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根据计划工期,要求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列入施工合同款项,如不能完成工程进度或达不到工程质量标准,视情况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取消施工合同。涉及本方案工程建设的村,如不能及时筹集自筹资金或不能及时组织工程实施的,其项目将不列入国家补助范围。

4 工程运行管理

4.1 管理方式

按照《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工程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其运行管理、用水管理、水源保护以及水质监测等都移交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负责。协助项目村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也可以采取租赁、承包、股份等机制,委托或承包给专业管理组织进行管理,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收取水费,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循环。

4.2 水源保护

为使群众和学校师生用上安全卫生水,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和水质。饮水井设计了井房、井台和井盖以防止污水流入,饮水井附近100 m以内不能有污染源,距饮水井150 m范围内不能开凿其他机井,并将会同卫生部门定期做好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卫生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水费的征收与管理

为使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护能力。为此,项目区内将对所有管护人员分批分类别进行培训和组织管护人员参观学习典型示范饮水工程,搞好技术培训和先进经验推广,使其熟练掌握饮水工程的日常管理知识和应急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职能,增强工程抗灾能力,延长工程寿命。

5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切实地解决广大农村受益区群众的人畜饮用水问题,水务部门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使饮水工程发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直一步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刘成祥,刘新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2,(1):64-66.

[2]魏向辉,单军,刘海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浅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6):104-105,109.

[3]王海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398-400.

上一篇: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下一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