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2024-06-05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共12篇)

篇1: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在盐酸介质中,双酚A对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建立了动力学分光光度测定痕量双酚A的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1-0.4mg・L~(-1),检出限为0.01mg・L~(-1),回收率在84.0%-115.0%之间.该方法用于塑料包装杯、地表水中双酚A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光谱实验室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年,卷(期):200926(6)分类号:O657.32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双酚A 溴酸钾-罗丹明B体系 Catalytic Kinetic Sperctrophotometry Bisphenol A Potassium Bromate-Rhodamine B System

篇2: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催化剂中的痕量铜

基于Cu(Ⅱ)能在氨水介质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酚红褪色的原理,将此褪色反应应用于催化剂中痕量铜的测定.样品经酸洗后再经巯基棉柱分离掉其中的.基体元素和干扰元素,然后进行测定.标准加入法测定其回收率为95%~103%,检测限为6×10-3μg/25 mL.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作 者:魏秀萍 Wei Xiuping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刊 名: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ANKAIENSIS年,卷(期):40(5)分类号:O657.3关键词:催化分光光度法 铜 催化剂

篇3: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甲醛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甲基橙,氯酸钾,甲醛

甲醛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其对人体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较大时可对人体眼睛和呼吸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恶心,皮肤过敏。甲醛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确定为致癌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一些以甲醛为生产原料的新型合成材料生产和使用,水产品市场非法甲醛防腐剂的使用等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1]。因此,建立灵敏、方便、快捷的痕量甲醛测定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测定微量甲醛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法、极谱法、化学发光法等。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但对于甲醛催化动力学法测定报道较少[2,3]。本文经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甲醛对氯酸钾氧化甲基橙(MO)具有显著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甲醛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体系。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方便快捷的特点。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22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药机械五厂。

甲醛标准储备液用分析纯甲醛,杭州高晶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用碘量法标定,使用时逐级稀释成10 mg·L-1标准工作液[4]。

甲基橙溶液:1×10-4 mol·L-1(规格25 g),上海试剂三厂;硫酸溶液:8 mol·L-1(规格500 mL),浙江中星试剂有限公司;氯酸钾溶液:0.20 mol·L-1(规格500 g),天津市科密欧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试验方法

于25 mL比色管中,依次准确加入加入1×10-4 mol/L的甲基橙溶液4.50 mL、8 mol/L的硫酸4.50 mL,振荡摇匀,在其中一支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10 mg·L-1甲醛标准工作液(催化反应,其吸光度为A),另外一支不加甲醛标准工作液(非催化反应,其吸光度为Ao),用水稀释至15 mL处,再加入0.20 mol/L氯酸钾溶液3.00 mL,用蒸馏水定容,于80 ℃的恒温水浴锅中静置25 min后,迅速取出。用流水冷却3 min以终止其反应。以水作参比,用0.5 cm比色皿于508 nm处测定空白试剂的吸光度Ao及试剂的吸光度A,计算ΔA=Ao-A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曲线

按试验方法测定体系的吸收曲线见图1。

1: MO+H2SO4;2: MO+H2SO4+KClO3;3: MO+H2SO4+KClO3+HCHO

甲基橙的硫酸溶液在50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KClO3的加入未改变最大吸收波长,但吸收峰有降低,甲醛加入后吸收峰显著降低,而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催化和非催化的吸光度差别最大,所以本实验选择508 nm为测定波长。

2.2.1 试剂用量

考察了试剂用量对该反应的影响[4]。试验结果表明:在2.00~4.00 mL范围内,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非催化和催化反应速率都不断增快且ΔA的值不断增大,当硫酸用量达到4.00~4.50 mL时,ΔA的值达到最大且相对恒定,在4.50~6.00 mL范围内,硫酸用量的增加,非催化的反应速率不断增快且ΔA的值开始不断减小,故选择8 mol·L-1硫酸溶液4.50 mL;考察了在1.00~5.00范围内氯酸钾的用量影响,当氯酸钾溶液用量在2.50~3.00 mL范围内时,氯酸钾溶液的用量对催化体系反应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非催化体系且ΔA的值达到最大且恒定,故选择氯酸钾溶液用量在3.00 mL;考察了在2.00~6.00范围内甲基橙的用量影响,当甲基橙溶液用量为4.50~5.00 mL时,ΔA达到最大且基本稳定,故试验选择1×10-4 mol·L-1甲基橙溶液4.50 mL。

2.2.2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对8 μg 甲醛,考察了25~90 ℃温度范围内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75 ℃,ΔA的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在75~80 ℃时ΔA的值最大且相对恒定,80 ℃以后ΔA的值开始减小,故试验选择温度80 ℃。

对8 μg 甲醛,考察了在最优温度下时间对该反应的影响。在80 ℃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ΔA的值不断增大,在23~25 min时最大且相对恒定,25 min后ΔA的值开始减小,故选择加热的时间为25 min。

2.3 共存物质干扰

按试验方法在25 mL比色管中测定8 μg甲醛标准,当相对误差为±5%时,以下共存物质允许量(以μg计)为:Zn2+、SO42-、Na+、NO-3、K+、Ca2+(1×104); PO43-、 乙醇、柠檬酸、 EDTA、甲醇(5×103);苯酚、尿素、Fe2+、Cl-、BrO-3(500),Fe3+、Cu2+、NO-2(50); Vc(10)。

2.4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实验结果显示,甲醛浓度在0.06~0.43 mg/L范围内与ΔA值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8696c(mg/L)+0.0647,相关系数R为0.9988,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104 L·mol-1·cm-1。对空白进行11次平行测定,按3倍标准偏差计算出其检出限为 3.75×10-3 mg/L。

2.5 反应机理初步探讨

试验发现酸性条件下氯氧化甲基橙的吸收光谱与本体系的吸收光谱相同,本体系可能存在氯中间体。根据试验结果,可初步推测反应机理为:

ClO-3+H++MO(Red)=MO(Ox)+Cl-+H2O (1)

ClO-3+2H++HCHO=CO2+2H2O+Cl- (2)

ClO-3+6H++Cl-=Cl2+3H2O (3)

Cl2+MO(Red)=MO(Ox)+2Cl-(4)

无甲醛的非催化体系按反应(1)进行,反应速度缓慢。甲醛催化体系中,由于反应(2)、(3)速度很快,生成的Cl2通过反应(4)使甲基橙褪色,从而表现出甲醛的催化作用。

2.6 样品分析

2.6.1 湖水

取100 mL湖水,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甲醛,用100 mL容量瓶收集馏出液,待蒸出近100 mL馏出液时取下容量瓶,用蒸馏水水将馏出液定容至100 mL,摇匀待测定[5,6]。移取一定量的甲醛试液,按上述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对照,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结果列于表1。

2.6.2 合成水样1和合成水样2

分别将一定量的市售粉丝和笋干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1.5 h,冷却,定容,制得合成水样1和合成水样2,按上述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对照,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结果列于表1。

实验结论:在酸性介质中,痕量甲醛对氯酸钾氧化甲基橙(MO)有显著催化作用的动力学光度法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方便快捷的特点。该方法甲醛浓度在0.06~0.43 mg/L范围内与ΔA值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8696c(mg/L)+0.0647,相关系数R为0.9988,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104 L·mol-1·cm-1,检出限为 3.75×10-3 mg/L。将该方法应用于水样中痕量甲醛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7(n=5),测得回收率在95%~106%之间,结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宫菁,刘敏.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及控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6):414-415.

[2]詹心琪,雷明杰.次甲基蓝-溴酸钾体系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甲醛[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2,38(9):433-435.

[3]王术皓,杜凌云,张爱梅.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甲醛[J].分析化学,2000,28(5):628-630.

[4]瞿彩莉.化学试剂标准大全(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449.

[5]魏复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413.

篇4: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在稀H3PO4介质中,钯(Ⅱ)对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加入活化剂硫脲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催化作用显著提高,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钯(Ⅱ)的新方法.在选定实验条件下,非催化反应体系与催化反应体系在502 nm处的.吸光度差值△A与钯(Ⅱ)的质量浓度在0~0.6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4×10-8 g/mL,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1.18×10-4 s-1,表观活化能为71.13kJ/mol.该方法用于钯催化剂和活性炭中钯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0.47%~1.74%间.

作 者:王洪福 何黎明 刘家琴 杜钰 WANG Hong-fu HE Li-ming LIU Jia-qin DU-Yu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四川绵阳,621000 刊 名:冶金分析  ISTIC PKU英文刊名:METALLURGICAL ANALYSIS 年,卷(期): 27(8) 分类号:O657.32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高碘酸钾   偶氮胂Ⅰ   钯(Ⅱ)  

篇5: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1 引言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用此方法测定铜已有不少报道.但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存在下,Cu2+催化H2O2对间甲酚紫(m-CP)的褪色反应尚未见报道.

作 者:王瑜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沧州,061001 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年,卷(期):2003 31(2) 分类号:O65 关键词: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和蔬菜中亚硝酸根

★ NBS-钙黄绿素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醋酸泼尼松

★ 高碘酸钾-鲁米诺后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异烟肼

★ 流动党员思想汇报范本

★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同时测定水处理剂中的汞和砷

★ 儿科注射室工作体会

★ 人员流动的介绍信

★ 流动课堂活动总结

★ 流动的风景散文

篇6: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在碱性介质中,Mn(Ⅱ)离子与1-10邻二氮杂菲(phen)和四碘荧光素(TIF)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三元缔合物,该缔合物在水中不稳定,但可以在有机溶剂苯中稳定存在,据此建立了溶剂浮选和光度法联用测定痕量锰(Ⅱ)的新方法.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ε=9.6×105L・mol-1・cm-1)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天然水样中痕量锰(Ⅱ)的测定.

作 者:侯延民 李春香 黄卫红 谢吉民 闫永胜 HOU Yan-min LI Chun-xiang HUANG Wei-hong XIE Ji-min YAN Yong-sheng 作者单位:侯延民,HOU Yan-min(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平顶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李春香,黄卫红,谢吉民,闫永胜,LI Chun-xiang,HUANG Wei-hong,XIE Ji-min,YAN Yong-sheng(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篇7: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723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SYC-15超级恒温水浴(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PHS-25A数字酸度计(上海大普仪器有限公司)。

Mn(Ⅱ)标准溶液:由硫酸锰配成含Mn(Ⅱ) 1 g/L贮备液,用水逐级稀释成含Mn(Ⅱ) 0.1 mg/L的工作液;结晶紫溶液:0.15 mmol/L;高碘酸钾溶液10 mmol/L ; 氨三乙酸溶液3.0 mmol/L ; 抗坏血酸溶液0.5 mol/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5.0。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石英亚沸水。小麦、面粉、 玉米、大米、黄豆等粮食样品购于本地市场。

1.2实验方法

于25 mL比色管中加入2.5 mL缓冲溶液,2.5 mL结晶紫溶液,3.0 mL氨三乙酸溶液,一定量的Mn(Ⅱ)标准溶液或试液,1.0 mL高碘酸钾溶液,加水定容。摇匀后置于85℃恒温水浴中加热9 min,取出后迅速加入0.2 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并流水冷却2 min终止反应。用1 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580 nm处测量溶液吸光度A。同时进行试剂空白实验测量空白液吸光度A0。计算ΔA=A0-A。

1.3样品处理与测定

准确称取0.5000 g粮食样品,分别置于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炭化至不冒烟为止。放入800℃马弗炉中灰化3 h,至样品全部变为灰白色。取出冷却后加入2 mL 2 mol/L HCl溶液及适量水,加热至近沸,过滤。滤液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取1.5 mL试液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同时做加标回收实验,并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比较。

2结果与讨论

2.1吸收光谱

按实验方法配制不同组分的溶液体系,绘得催化和非催化反应溶液的吸收光谱,如图1。由图1可知,在缓冲介质中,高碘酸钾能微弱氧化结晶紫,痕量Mn(Ⅱ) 的存在使氧化速度加快。氨三乙酸的加入使吸光度进一步降低。表明在该反应中Mn(Ⅱ)对高碘酸钾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氨三乙酸起活化增敏作用。各曲线最大吸收峰均在580 nm处,故选择580 nm为测量波长。

1.缓冲溶液+结晶紫;2. 1+KIO4;3. 2+Mn(Ⅱ);4. 3+氨三乙酸(NTA)。

2.2缓冲溶液的用量

按照实验方法进行酸度及缓冲溶液用量试验。实验发现,体系pH值为4.6~5.5时ΔA值较大且稳定。试验了醋酸-醋酸钠、酒石酸-氢氧化钠、磷酸盐等缓冲体系,结果表明,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效果最好。且pH=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用量在2.0~2.5 mL时ΔA值最大,本法选用2.5 mL。

2.3活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实验了氨三乙酸、α,α联吡啶、邻二氮菲等活化剂。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氨三乙酸的活化效果最佳,ΔA值最大。氨三乙酸浓度变化对空白反应影响很小,对催化反应则有很大影响。其用量在2.8~3.4 mL时,ΔA值高且平稳。选用3.0 mL。体系中氨三乙酸浓度为0.36 mmol/L。

2.4试剂用量的影响

实验表明,高碘酸钾用量在1.0 mL时,ΔA值最大。随着其用量的加大,空白反应速度加快,ΔA值下降。本法加入高碘酸钾1.0 mL。体系中高碘酸钾浓度为0.4 mmol/L。随着结晶紫用量的增大,ΔA值也增大。结晶紫用量在1.0~3.0 mL范围内和ΔA值呈线性关系。考虑到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应落在合适的读数范围内,本法加入结晶紫溶液2.5 mL。体系中结晶紫浓度为15 μmol/L。

2.5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50~100℃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反应在60℃以下进行缓慢,超过60℃以后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呈线性加快,90℃以后速率下降。80~90℃之间反应平稳且ΔA值最大,本法选用85℃作为反应温度。在该温度下加热5~9 min,反应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9 min时ΔA值最大。超过9 min由于非催化反应A0下降过快,ΔA值开始下降。实验选用反应时间9 min。反应完毕后加入0.2 mL抗坏血酸溶液及流水冷却2 min可有效终止反应,体系ΔA值可稳定2 h不变化。

2.6线性范围及精密度

在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下,分别取不同量的Mn(Ⅱ)标准溶液测定ΔA值,绘制校准曲线。结果表明, Mn(Ⅱ)的质量浓度在0.2~8.0 μg/L范围内,与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经过一元线性回归得校准曲线方程为ΔA=0.00425+0.09914ρ(Mn(Ⅱ)) (μg/L),r=0.9991。对4.0 μg/L Mn(Ⅱ)标样平行测定11次,平均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为1.6%。根据11次空白实验的标准偏差Sbe=2.5×10-3,用3倍法求得检出限为0.076 μg/L。

2.7共存离子的影响

按照实验方法,对于25 mL中0.1 μg Mn(Ⅱ)的测定,相对误差在±5%以内时,5000倍的 K+、Ac-、Na+ 、Cl-;1000倍的Mg2+、Ba2+、Ca2+、SO42-、F-、ClO4-、NO3-;500倍的NH4+、Al3+、Cr3+、CO32-;200倍的Ag+、Co2+、Ni2+ 、Br-;100倍的Cu2+、Cr(Ⅵ) 、Sn2+;5倍的Fe3+不干扰。Fe3+的干扰加入5 g/L的NaF溶液 1.0 mL,可允许80倍存在。可见,本法对Mn(Ⅱ)的测定有较好的选择性。

2.8样品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见表1。

3结论

本方法简便实用,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易为一般实验室采用。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显著差异,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因此,本体系的建立对测定粮食作物中锰的含量,研究其营养成分和指导膳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秦永惠.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锰[J].分析化学,1998,26(10):1288.

[2]林志芬,陈珠灵,郑肇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敏催化光度法测定锰[J].分析科学学报,1999,15(2):115-118.

[3]刘长增,郭士城,韩长秀.锌试剂和高碘酸钾反应动力学测定超痕量锰[J].分析试验室,2000,19(5):48-49.

[4]刘长增,韩长秀.萘酚绿B-Mn(Ⅱ)-K IO4催化体系测定痕量锰的研究[J].冶金分析,2000,20(3):32-34.

篇8: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源水中痕量双酚A

摘要: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检测水源水中痕量双酚A的方法.同时,考察了C18小柱的.最佳洗脱条件.此方法的色谱分析条件是:流动相为0.01 mol/L的乙酸铵缓冲液(pH=4)与乙腈之比等于55:45(体积比),色谱柱温度为25 ℃,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00μg/L,检出限(S/N=3)为0.5μL,不同加标水平的双酚A回收率为95.07%~98.53%.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水样pH=3、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腈溶液作为洗脱剂、过样流速为5 mL/min.用此方法测定实际水源水,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作 者:龚清杰 GONG Qingjie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期 刊:环保科技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年,卷(期):,16(2)分类号:X830.2关键词: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双酚A

篇9: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铋

基于弱酸介质中,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存在下, 痕量Bi3+对H2O2氧化结晶紫(CV)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阻抑作用, 建立了测定痕量Bi3+的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研究了该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和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该方法检出限为2.77×10-8 g/L, 线性范围为0~0.008 μg/mL. 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铋的测定.

作 者:张丽 杨迎春 徐洁 徐成华 叶芝祥 ZHANG Li YANG Ying-chun XU Jie XU Cheng-hua YE Zhi-xiang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成都,610225 刊 名:分析试验室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年,卷(期):2007 26(2) 分类号:O657.3 关键词:铋   阻抑作用   动力学光度法   结晶紫   十二烷基磺酸钠  

篇10: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在pH8.0的硼砂-硼酸缓冲溶液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Zn2+与5-B4-PADAP生成红色络合物,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锌的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都较高,且流路简单,操作方便,抗干扰好,在10~400 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1,检出限为2.4 μg/L,回收率为99.4%~104.2%,用10 μg/L标准溶液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2%(n=11).加入掩蔽剂后该方法用于实际海水样品分析,结果让人满意.

作 者:胡未 张新申 张一 简铁柱 谢永洪 罗梦姣 李伟 HU Wei ZHANG Xin-shen ZHANG Yi JIAN Tie-zhu XIE Yong-hong LUO Meng-jiao LI Wei 作者单位:胡未,张一,简铁柱,HU Wei,ZHANG Yi,JIAN Tie-zhu(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张新申,谢永洪,罗梦姣,李伟,ZHANG Xin-shen,XIE Yong-hong,LUO Meng-jiao,LI Wei(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篇11: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本工作根据在盐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甲基红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的简便方法。该方法用于测定水中的亚硝酸根, 结果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实验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质量浓度为1.0×10-2 g/L的亚硝酸根标准溶液:称量0.015 0 g亚硝酸钠溶解于烧杯中并转移至1 000 mL容量瓶中定容, 避光保存, 使用时逐级稀释;甲基红溶液:浓度为1.0×10-3 mol/L;溴酸钾溶液:浓度为0.3 mol/L;盐酸溶液:浓度为1.2 mol/L。

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VIS-722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HH-4型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25 mL具塞比色管。

1.2 实验方法

在2支25 mL具塞比色管中依次分别加入甲基红溶液3.5 mL、盐酸溶液1.0 mL、溴酸钾溶液0.2 mL, 其中一支加入亚硝酸根溶液5.0 mL, 另一支为空白试样, 定容至25 mL, 摇匀, 置于50 ℃恒温水浴中加热5 min, 取出后立即用流水冷却5 min。用1 cm比色皿, 以水为参比, 于波长518 nm处测定非催化体系 (无亚硝酸根) 的吸光度A1和催化体系 (有亚硝酸根) 的吸光度A2, 求△A=A1-A2, 做单因素实验, 考察各因素对△A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以水为参比, 在波长200~800 nm间对试样进行扫描, 试样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见图1。由图1可见, 3个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都为518 nm, 催化体系的吸光度比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明显减少, 而且三者吸收光谱曲线形状基本一致, 故选择最大吸收波长518 nm为测定波长。

2.2 单因素条件实验

2.2.1 盐酸溶液加入量对△A的影响

盐酸溶液加入量对ΔA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见:盐酸溶液加入量为0.3~1.0 mL时, ΔA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当盐酸溶液加入量超过1.0 mL时, ΔA逐渐减小, 故实验选用1.2 mol/L盐酸溶液的加入量为1.0 mL。

2.2.2 溴酸钾溶液加入量对△A的影响

溴酸钾溶液加入量对△A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 当溴酸钾溶液加入量为0.2 mL时, ΔA最大。本实验选取溴酸钾溶液加入量为0.2 mL。

2.2.3 甲基红溶液加入量对△A的影响

甲基红溶液加入量对ΔA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见, 当甲基红溶液加入量为3.5 mL时, ΔA最大。故实验选用甲基红溶液加入量为3.5 mL。

2.2.4 加热时间对△A的影响

加热时间对△A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见, 在加热5 min时, ΔA出现最大值。故实验选用加热时间为5 min。

2.2.5 加热温度对△A的影响

加热温度对△A的影响见图6。

由图6可见:温度处在50 ℃时, ΔA最大, 催化反应效果最好, 且反应速率稳定, 反应现象易于观察及测量;加热温度超过于50 ℃时, ΔA下降。故实验选用加热温度为50 ℃。

2.3 校准曲线与检出限

在上述最佳条件下, 在ρ (NO-2) 为5.0×10-7~1.0×10-5g/L时, ΔA与ρ (NO-2)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曲线为ΔA=49 708ρ+0.048 5, 相关系数为0.998 9。对ρ (NO-2) 为1.0×10-6 g/L 的试样测定11次, 相对标准偏差为3.8%。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7 g/L。

2.4 共存离子的影响

当ρ (NO-2) 为1.0×10-6 g/L时, 测定误差小于±5%。1 000倍 (与试样中NO-2的物质的量比, 下同) 的Na+、K+、NH+4、Mg2+、Zn2+、NO-3和SOundefined, 500倍的COundefined和Al3+, 100倍的Ni2+、Ba2+、Ca2+和Co2+, 50倍的Mn2+, 10倍的Fe2+和Fe3+, 5倍的Cu2+和Hg2+, 2倍的I-干扰测定。

3 实际试样分析

将适量合成水样和化肥厂废水经预处理后, 按本方法测定亚硝酸根质量浓度, 进行回收实验, 并与GB/T7493—1987《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进行比较, 实际试样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本方法测定值与酚二磺酸光度法相当, 数据可靠;方法的回收率为97.8%~103.3%, 相对标准偏差为1.8%~2.6%。

4 结论

a) 根据在盐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甲基红的催化反应,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简便方法。

篇12: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双酚A

本工作以氨水溶液为介质, 在活化剂聚乙二醇-200 (PEG-200) 的活化作用下, 进行了Cu2+催化H2O2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快速、简便、灵敏测定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

1 实验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二次蒸馏水。

Cu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00 0 g纯铜粉, 用浓HNO3溶解后, 得到Cu2+溶液, 在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得到10.00 mg/mL溶液, 使用时稀释为1.00 μg/mL的Cu2+标准溶液。

亚甲基蓝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200 0 g亚甲基蓝粉末, 用水溶解, 定容得到2.00 mg/mL溶液, 使用时稀释至0.20 mg/mL。

活化剂溶液的配制:PEG-200、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 (NP-7) 、聚乙二醇-600 (PEG-600) 、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 (AEO-9) 均按常规方法配制成1.0 mg/mL的溶液。

H2O2溶液 (质量分数15 %) 按常规方法配制。

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GS501型超级恒温器:重庆实验设备厂。

1.2实验方法

向一只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 pH为11.68的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3.00 mL PEG-200 溶液 (非催化反应) , 摇匀、定容。

向另一只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 pH为11.68的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3.00 mL PEG-200 溶液和一定量的Cu2+标准溶液 (催化反应) , 摇匀、定容。

将两个容量瓶均放入76 ℃恒温水浴中加热5 min, 取出迅速采用流水冷却5 min。室温下用1 cm比色皿, 以蒸馏水作参比, 于最大吸收波长处,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催化反应的吸光度 (A) 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 (A0) , 计算吸光度差值ΔA=A0-A, 绘制ΔA与Cu2+加入量的工作曲线, 再根据试样的ΔA值确定Cu2+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5只25 mL容量瓶, 分别加入1.00 mL亚甲基蓝溶液, 在2~5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 mL氨水溶液, 在3~5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00 mL H2O2溶液, 在4号和5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40, 0.80 mL 质量浓度为1.00 μg/mL的Cu2+标准溶液, 摇匀, 定容, 测定吸光度, 绘制吸收曲线, 实验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 5条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峰均位于664 nm处, 所以选择测定波长为664 nm。由图1还可看出:3号的吸光度明显低于1号的吸光度, 说明H2O2能使亚甲基蓝发生褪色反应;4号和5号的吸光度明显低于3号, 说明Cu2+能催化H2O2氧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

2.2实验介质的确定

在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0 min的条件下, 分别考察了NH4Cl-氨水、Na2HPO4-NaOH、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氨水溶液 4种碱性介质对亚甲基蓝溶液褪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氨水溶液中ΔA最大且稳定, 所以选择pH为 11.68的氨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考察了氨水溶液加入量对ΔA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 随氨水溶液加入量的增加, ΔA增大;当氨水溶液加入量为1.00~4.00 mL时, ΔA较大且稳定。综合考虑, 实验介质选择pH 为11.68的氨水溶液, 加入量为1.00 mL。

2.3亚甲基蓝溶液加入量的确定

向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氨水溶液、2.00 mL H2O2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0 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 (质量浓度0.20 mg/mL) 加入量对ΔA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见:亚甲基蓝溶液加入量由0.30 mL增至1.00 mL时, ΔA明显增大;亚甲基蓝溶液加入量大于1.00 mL时, ΔA基本保持稳定。故选择亚甲基蓝溶液加入量为1.00 mL。

2.4H2O2溶液加入量的确定

向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 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0 min的条件下, 考察了H2O2溶液 (质量分数15 %) 加入量对ΔA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H2O2溶液加入量为0.10~1.50 mL时, ΔA随H2O2溶液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H2O2溶液加入量为1.50~5.00 mL时, ΔA基本稳定。为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及减少试剂加入量, 选择H2O2溶液加入量为2.00 mL。

2.5活化剂的种类和加入量的确定

向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0 min的条件下, 分别考察了NP-7溶液、PEG-200溶液、PEG-600溶液、AEO-9溶液对ΔA的影响 (平行测定3次, 取平均值) , 实验结果见图5。由图5可见:AEO-9溶液作为活化剂时, ΔA不稳定;NP-7溶液和PEG-600溶液作为活化剂时, ΔA较低;PEG-200溶液作为活化剂时, ΔA较高且较稳定。当 PEG-200溶液加入量为3.00 mL时, ΔA达到最大值。故选择PEG-200溶液作为活化剂, 其加入量为3.00 mL。

PEG-600; AEO-9; NP-7; PEG-200

2.6反应温度的确定

在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和3.00 mL PEG-200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反应10 min, 考察反应温度对ΔA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6。由图6可见:反应温度低于76 ℃时,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ΔA增大;反应温度为76 ~78 ℃时, ΔA维持在较高水平;反应温度高于78 ℃时, 随反应温度的继续升高, ΔA减小。故选择反应温度为76 ℃。

2.7反应时间的确定

在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3.00 mL PEG-200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在反应温度为76 ℃的条件下, 考察反应时间对ΔA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7。

由图7可见, 反应时间为5~6 min时, ΔA最大且稳定。为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选择反应时间为5 min。

2.8共存离子的影响

向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0 mL氨水溶液、1.00 mL亚甲基蓝溶液、2.00 mL H2O2溶液、3.00 mL PEG-200溶液、1.0 mL Cu2+标准溶液, 在反应温度为76 ℃、反应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 对1.0 μg Cu2+进行共存离子干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对误差为±5.0 %范围内, 所允许的共存离子为:3 000倍的Na+, K+, F-, NOundefined (上限未测) ;2 300倍的POundefined;1 800倍的Cl-;1 100倍的Zn2+, Pb2+;900倍的Mn2+;600倍的Cd2+;550倍的Br-, Co2+;440倍的Cr3+;380倍的Al3+, Mg2+;300倍的I-, Ca2+, Ba2+;80倍的Fe3+。由此可见, 该方法的选择性较高。

2.9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按实验方法绘制工作曲线 (n=5) , 并进行回归, 不同Cu2+加入量 (以25 mL计) 溶液的ΔA和相对标准偏差 (RSD) 见表1。

由表1可见, 当Cu2+加入量 (X) 为0.30~3.00 μg时, ΔA与Cu2+的含量呈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ΔA= 0.007 + 0.124 X, r = 0.999 4

同时, 进行11组空白实验, 由3δ法计算Cu2+的检出限为5.4×10-6 g/L。

2.10试样分析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应用本法对校园内人工湖、自来水、实验室废水中Cu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别取水样各600 mL, 蒸发浓缩至30 mL, 分别取浓缩后水样各2.00 mL, 按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并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 实验结果见表2。

注:Cu2+的质量 (μg) 均以25 mL计。

3 结论

a) 建立了用痕量Cu2+催化H2O2氧化亚甲基蓝褪色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u2+的方法。该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在25 mL容量瓶中, 加入1.0 mL pH 为11.68的氨水溶液、2.00 mL H2O2溶液 (质量分数15 %) 、1.00 mL亚甲基蓝溶液 (质量浓度0.20 mg/mL) 、3.00 mL PEG-200 溶液 (质量浓度 1.0 mg/mL) , 反应温度76 ℃, 反应时间5 min。Cu2+加入量为0.30~3.00 μg (以25 mL计) 时, 加Cu2+溶液和不加Cu2+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与Cu2+加入量呈线性关系。

b) 该法检出限为5.4×10-6 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58%;加标回收率为97.5%~104.5%。该法可用于水体中痕量铜的测定, 操作简便、快速、灵敏。

参考文献

[1]张勤, 樊守忠, 潘寰山等.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主、次和痕量组分.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5, 11 (8) :547~552

[2] Safavi A, Maleki N, Farjami F.Selective kinetic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at nanograms per milli-liter level.Talanta, 2001, 54 (2) :397~402

[3] Jinsook Y H.Micellar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ron, cobalt and copper using1-nitroso-3-naphthol.Talanta, 2000, 52 (5) :893~902

[4] Yatsimirskii K B, Pavlishchuk V V.Application of ramhorn powder (RHP) for the preconcent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in various samples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J Anal Chem, 2006, 61 (5) :483~489

[5]Ipcioqlu O M, Ozcan O.A copper determination methodbased on the reaction between2- (5-nitro-2-pyridylazo) -5- (N-propyl-N-sulfopropylamino) phenol (nitro-PAPS) andcopper for use in urine copper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to automation.Turkish J Med Sci, 2007, 37 (2) :83~86

[6] Takahashi J, Kawasaki K.Three-dimensional atom probe a-nalysis of chromium-and copper-added nitriding steel.SurfInter Anal, 2007, 39 (2~3) :232~236

[7] Del C, Yebra M, Moreno C A.Flow injection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and iron in seafoods by a continuous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system coupled to FAAS.Inter JEnviron Anal Chem, 2005, 85 (4~5) :315~323

[8]于永亮, 杜卓, 王建华.顺序注射-样品预处理模块系统-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铜.分析化学, 2007, 35 (3) :431~434

[9]谢建鹰, 程国平, 陆伟峰.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分析试验室, 2007, 26 (2) :37~39

[10]王哓菊, 陈瑞战.表面活性剂增敏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分析科学学报, 2000, 16 (6) :492~494

上一篇:安全生产环保标语下一篇:劳模代表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