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2024-05-28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精选6篇)

篇1: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篇2: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1、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质疑,老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

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阅读课文解决类,查阅资料解决类,正在探索研究类。简单的枝节性问题当即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朗读,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与生字要读正确。

2、学生独立默读思考、批注、查阅资料。

3、按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在全班发言的要点与理由。可以适当作一点儿浅显的记录。

三、全班研“疑”。

在学生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下要点采用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相机渗透相关资料,指导有感情朗读。

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老师相机出示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相机理解“乘”的含义,简介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

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

这是引导理解感悟的重点。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数字中,从比照周围事物中感受“规模宏大”。

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可以把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想像神态与动作,照样子模拟形象结合起来,如两人一组,一人读句段,一人模拟神态与动作,并在班上适当展示与评议,在模拟表演与评议中形象地理解词句,感悟课文。

四、畅谈感受

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中国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1、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篇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篇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篇5: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从课文中感悟周恩来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学习兴趣。学法提示:

1.课前收集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资料。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3.学会对部分语句的理解。学习准备:

收集周恩来生平简介、年轻时的图片及设计院资料或课件。学习时间:

建议用2课时,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正确地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画出课文中的生词,然后写一写。

2.再来正确地朗读课文3—5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12岁的______________就立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誓言。

3.再次默读课文,提前思考学习探究部分的内容,鼓励有能力的孩子提前做一做。4.利用网络、图书等搜集一下周恩来的资料。

(二)学习探究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正确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 少年周恩来初到东北;周恩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来到租界,亲眼看到了由于__________,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由此他认识到要振兴中华,立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誓言。

(2)研读课文,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体会表达的感情。

①反复读写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中国人遭受外国人欺侮的段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 了一通。”从这几句话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小组交流,共同提高。②重点读9—17自然段,思考:

A.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从这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一词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一个有_________________的少 年,正是他抱定了这个坚定的信念,他后来才成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B.这几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3)熟读课文,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展示与反馈。(1)指名读课文。

(2)周恩来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3)课文中写到许多同学都立下了自己的志向,你赞同谁的志向?请谈谈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3.作业设置。

(1)课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找出并抄写下来。

(2)读一些有关周恩来的诗歌、书籍或观看有关周恩来的影视片等,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阅读《周恩来传》。

4.达标训练。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dì ɡuï zhǔ yì zū jiâ zhân xīnɡ zhōnɡ huá xún jǐnɡ()()()()chãnɡ fá mï fàn bï fù chuǎnɡ rù yào wǔ yánɡ wēi()()()()()

126(2)我会用下面的字组词。

伯()

租()妇()凡()怕()

阻()扫()几()(3)选择合适的音节填在()里。

处chù

chǔ

①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②她希望有人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喝 hâ

①周恩来的自豪感博得同学们的喝()彩。②天气热了,要多喝()水。(4)我会填字组词。

风()日丽

铿锵有()

热()非凡 耀()扬威

为之一()

()意扬扬 左()右盼

疑惑不()

灯()酒绿(5)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①这时周恩来才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恩来站了起来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回答问题。

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的事,才真正体会到(),深刻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就要(),于是他立下“()”的伟大志向。

这一志向表明了他()。

5.拓展训练。

锻炼身体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沈阳这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躲在火炉旁。周恩来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沈阳到处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让人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蠃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锻炼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1)为了锻炼身体,周恩来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恩来锻炼身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相关链接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等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习提示: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2.学习第一件事,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习准备:

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或课件。学习时间:

建议用2课时,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正确地读课文2—3遍,画出本课生词,然后体会词语的含义,写一写生词。2.再来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_____________,他在少年时代受到_______________爷爷的____________,使自己受益匪浅,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作者在文中是这样评价叶圣陶爷爷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集叶圣陶先生的资料,阅读他的文学作品。

4.咱们来检查一下预效果吧!你能让下面隐身的词显身吗? yì piān

tuī jiàn

chuānɡ lián shān chá shūyâ

()

()

()

()()ɡuī fàn

zào râ rïnɡ qià huánɡ hūn kâ tīnɡ()

()

()

()()

(二)学习探究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正确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叶圣陶爷爷帮助“我”________________,使“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叶圣陶爷爷________________“我”,令“我”终生难忘。

(2)研读课文,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体会表达的感情。

①反复读叶圣陶爷爷给“我”修改作文的段落,从这几段话中体会到: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从这句话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B.从这些内容中,我跟叶圣陶爷爷学到了几个修改作文的好方法,我总结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重点读9—10自然段,思考:

A.我们的交谈怎样?这说明了什么?从这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词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非常庆幸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这两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3)课文中几次提到“爬山虎”,课文的最后写到“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请你试着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阅读提示:读课文,标出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4)熟读课文,思考:课题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示与反馈。3.作业设置。

(1)背诵课文9—10自然段。

(2)阅读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4.达标训练。

(1)我会用下面的字组词。

帘()页()

燥()

洽()突()贝()

澡()

拾()糊()昏()

握()

翻()湖()婚()

屋()

犯()(2)请将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的爬山虎

()的大作家()地摇曳

()地批改 交谈得()

修改得()(3)读一读,比一比。

①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 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②刚进里院,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我喜欢第____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显得虎虎有生气。

④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处浓浓的湖水,在客厅的玻璃窗上面,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喜欢第__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训练。

爬 山 虎

爬山虎又名爬墙虎、地锦,原产我国,北起长白山,南到广东、广西,广泛分布。为葡萄科落叶大藤本,是一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

其形态与野葡萄相似,枝上有卷须,卷须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叶由三片小叶构成掌状复叶,夏季枝叶茂密,用于绿化房屋墙壁、公园山石,既可美化环境,又能降温,调节空气,减少噪音。爬山虎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繁殖采用播种,房屋、楼墙跟或院墙眼处种植,应离墙基五十厘米挖坑,株距一般以一点五米为宜。在楼房阳台可以盆栽,苗盆紧靠墙壁,枝蔓迅速吸附墙壁。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1)爬山虎又名()、(),原产(),其形态与()相似,枝上有(),卷须尖端有(),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

(2)爬山虎既可以(),又能()()()。(3)我还知道一些绿化环境的植物如()()()等。相关链接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作《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选入教材时有删改。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

27乌塔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学习重点:

从课文的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习提示:

1.课前查看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2.带着问题自学。

3.说说你对独自旅游的看法。学习准备:

查看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学习时间:

建议用1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正确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画出你想积累的好词。

2.再来朗读课文2—3遍,知道课文描写了乌塔经过充分的__________和精心的筹划,____________一人游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通过读书,你发现乌塔和许多中国孩子最大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你觉得造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效果检测, 给多音字组词。

假jiǎ()

便 biàn()

挣 zhēnɡ()假jiâ()

便 pián()

挣zhânɡ()乐lâ()

塞 sài()

兴xìnɡ()乐yuâ()

塞 sâ()

兴 xīnɡ()

133

※5.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分发

充足的 完美的 承认()()()()

阅读

朦胧的浓厚的 设计()()()()

(二)学习探究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读课文2—3遍,想想乌塔在游历欧洲前,她都做了哪些准备?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作者和乌塔的交谈,我们发现乌塔的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都疼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不同,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吗?

(3)再读7、8、9自然段,体会乌塔独立自强的优秀品质。(4)通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乌塔的敬佩之情。2.展示与反馈。(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乌塔是个怎样的人?(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作业设置。

摘抄自己认为乌塔独立、自主的句子。4.达标训练。

(1)我能够从课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疲劳()

批驳()

整理()(2)照样子,写词语。丁零丁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修改修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自由自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4(3)读读下列问句,想一想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照样子写一写。①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

②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乎真的缺少一些什么。

()()()③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吗?不,我知道中国的孩子很快乐。但是,他们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城市分属三个国家,请你将它们分清楚,再写下来。威尼斯

罗马

贵阳

米兰

法兰克福 波恩

北京

柏林

上海

汉堡

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大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找一找,写一写

为了这次旅游,乌塔做了许多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乌塔的独自旅游,有什么看法?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训练。

(一)陈叔叔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他不会使用计算机,这对他压力很大。‚怎么办?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我相信一定能赶上去!‛陈叔叔暗暗给自己鼓劲。每天早晨,星星还在眨眼,他就在灯下写写画画了;夜深人静,你还能听到从他的窗口传出的‚哒哒‛的打击键盘声。就这样,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和运用。他的导师赞叹地说: 135 ‚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获得了学位。主持答辩的雷克教授激动地说:‚在我主持的答辩中,你是第一位得到‘优’的。‛

(1)写出两个与“赞叹”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话写了哪两件事?请学着第一件事的写法把第二件事写具体。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天,我将远行

亲爱的同学,相信你们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非常羡慕乌塔,一定也希望和她一样去远方进行一次旅游。那么你准备去哪里呢?怎么去?你想做些什么准备?……用你的笔写下来,也许会打动并说服你的父母,也许就能实现你的梦想,你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它风景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圣地。1980年3月,威尼斯和我国的苏州市结为亲密的姊妹城。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学习方法:

1.预习课文,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3.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书信的资料。学习时间:

建议用1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正确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画出生词,在读书中体会词语的含义,然后写一写生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2—3遍,知道课文是小学生_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__老师写的一封信。____________老师给____________的一封____________。

3.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出正确的读音。冒昧(mào mâi mào mì)

寂寞(jí mî jì mî)分析(fēn xī fēn zhã)

患病(fàn bìnɡ huàn bìnɡ)4.再次默读课文,总结一下书信的格式。

(二)学习探究

137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读课文2—3遍,想想小学生张国强在信中向柯岩老师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读后和同们交流一下。

(2)默读课文,思考:

张国强在信中向柯岩老师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阅读提示:

可以从去信正文的第二自然段和回信正文的三、四、五、六自然段来考虑。反复读这些段落,边读边悟,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3)对于张国强同学遇到的困境,柯岩希望他多从自身找原因。再读回信中5、6、7自然段,看一看柯岩老师小时候出现什么问题?他是如何改正的?从中他体会到什么?通过举自己这个例子,柯岩老师希望张国强明白什么道理?

(4)通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柯岩老师的真诚的耐心。2.展示与反馈。(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张国强同学向柯岩老师反映了什么问题?柯岩老师又是怎样回复他的?

(3)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请你试着说一说。(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作业设置。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摘抄本上。4.达标训练。

(1)我会分辨下列的字,并可以用它们组词。

昧()

愈()

析()

巳()

沫()

逾()

晰()

己()

抹()

喻()

暂()

已()

(2)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

形()影只

和睦()处

患难()共 受()匪浅

年少气()

年逾()稀(3)读下面的段落,选词填空。

受益匪浅

形单影只

年逾古稀

和睦相处

王爷爷虽然已经(),但是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好得很。他常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小孩子()。

这不,楼下新搬来一位老爷爷,和他一起聊天……现在,老爷爷不仅能够和大家(),还成了我们的活动顾问呢!

(4)我知道了:信开头的称呼要____________,称呼后面要加____________。对了,信末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我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人体部位名称,组成语。

()开肉绽

()重脚轻

()飞色舞()闻目睹

()是心非

()高手低()不释卷

唇枪()战

()高气扬 5.拓展训练。小朋友们:

我极不愿在第二次的通讯里,便劈头告诉你们一件伤心的事情。然而这件事,从去年起,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

去年的一个春夜——很清闲的一夜,已过了九点钟了,弟弟们都已去睡觉,只有我的父亲和母亲对坐在圆桌旁边,看书,吃果点,谈话。我自己也拿着一本书,倚在椅背上站着看。那时一切都很和柔,很安静的。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的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间我神经错乱地俯下身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的蜷伏在地上。

这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了!我按着它的手在微颤——母亲连忙说:‚何苦来!这么驯良有趣的一个小活物……‛

话音未了,小狗虎儿从帘外跳将进来。父亲也连忙说:‚快放手,虎儿要逮着它了!‛我又神经错乱地拿起书来,可恨呵!

它仍是怡然的不动。——声音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着它,不容我唤住,已衔着它从帘隙里钻了出去。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的啾啾的叫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的着了一箭!

……

今天都在你们面前陈诉承认了,严正的小朋友,请你们裁判吧!祝 快乐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

(1)这封信向小朋友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像小朋友忏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老鼠形状的句子。

(3)看了冰心奶奶的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哦!

相关链接

柯岩:满族人,当代诗人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已出版专著50余部。

篇6: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总结

一、这学期,你一定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你最喜欢的是《》课文中的:

1、好词:()()()()

2、好句:(),因为()

二、这学期我们

游览了:

()的钱塘江大潮;()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的鸟的天堂;()的长城;

()的颐和园;()的秦兵马俑。

我们认识了:()的叶圣陶;()周恩来;

()的乌塔;()的卡罗纳。

《巨人的花园》让我明白了();《去年的树》让我明白了();《幸福是什么》让我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我明白了()。

《搭石》让我感受到了();《跨越生命的海峡》让我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的》让我感受到了();

上一篇:声现象拔高题下一篇:减速器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