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欣赏》教学反思

2024-06-22

《素描欣赏》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素描欣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温福钗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

我们通常将它与“色彩”相区别,色彩作品中表现的肯定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编译”成一种单色物象——“编码”就是黑、白、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画”可能就是素描,但它不是作为一件“绘画作品”而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素描只是一种与人或神沟通的符号、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作品的底稿??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种单色图象的独特美感,它才有了一个能与其它画种站到一起的位置。我们常说的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科目。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早期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们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量感,像是我们今天接触的“速写”。随着透视学、“薄雾法”等造型理论和技法的出现,素描才具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艺思潮的兴起,以及上流社会对美术的热衷,在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海归派”引进并发展起来的,在50年代受到了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注重对明暗、空间等因素的有序把握,风格沉稳、写实。虽然各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素描教学的体系来说,是大同小异的。在训练的程序上,基本上都是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人像→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则或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个次序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教师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经常听到学生说:“素描好难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很困惑。

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我都会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作出总结,刚开始还自掏腰包奖励优生——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总是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

⑵ 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

⑶ 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纸面上画的是某种“梦境”,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⑵ 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⑶ 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主

教学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复杂,往往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大环境,涉及的面太广,没办法谈。

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概而论之。

上次194艺术班搞了一个名为“学习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作为应邀参加的美术教师,我在黑板上写了20个字:调整心态、抓住套路、狠下工夫、拓宽眼界、不断进取。⑴ 调整心态

⑵ 抓住套路 ⑶ 狠下工夫

⑷ 拓宽眼界

⑸ 不断进取篇二: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青少年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具体到我们这所幼师学校,美术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怎么办?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避免无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把课堂有效的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指常规教学方式和内容,即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了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等;而发展性就是指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允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发;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

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有效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思索中学是最好的,不要用教师的常规思路去锁住学生,要求学生素描就应该怎么画,某部位的结构就是怎样的,而应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的理解过程,这样的课堂会减少许多说教,多一些自由和发展,更能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我在上《人物头像素描》这个单元课程的时候,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石膏五官的内容上,而在五官的重点石膏眼这一节课中,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和发现眼的结构上,在其它五官内容中要求学生比照眼的观察方式自己对照镜子观察细节。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结构的理念是:第一,对人物头像的结构和素描方法讲解过于具体,什么都很重要以后,反而没了重点;第二,人的面部圆润,由许多微妙的结构和面组成,观察了解到了细节才能画出来,而对于观察不到的细节,学生根本不会想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画出来,所以,我们这节课,与其说是素描绘画方式的训练课,不如说是素描观察方式的训练课;第三,教师详尽地引导学生观察眼的结构的方法,学生就应该学会观察其它五官结构的方法,从而自己尝试将其它五官结构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去理解和绘画人物头部的整体素描是不实际的,所以不如分别的从眼、耳、鼻、口四个方面去讲解,这样反而容易理解。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把练习内容安排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基础,要求画出单个五官形体结构,另一个层次针对某些基础比较好或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在第二次练习的时候画出整个头部的形体结构。在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对头部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不是表现在素描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上,我觉得这正适合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专业需求,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收获,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创造能力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新意,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对某种教或学的方法的探讨,在美术这种技能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这样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而不会被动的接受,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如果师傅没有带你进入自主学习的领域,你又如何修行在个人呢?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每个人都画一只苹果,但是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才对,如果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点,每节课都有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么,这就是有效教学了。2009.6.篇三: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青少年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具体到我们这所幼师学校,美术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怎么办?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避免无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把课堂有效的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指常规教学方式和内容,即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了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等;而发展性就是指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允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发;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有效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思索中学是最好的,不要用教师的常规思路去锁住学生,要求学生素描就应该怎么画,某部位的结构就是怎样的,而应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的理解过程,样的课堂会减少许多说教,多一些自由和发展,更能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我在上《人物头像素描》这个单元课程的时候,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石膏五官的内容上,而在五官的重点石膏眼这一节课中,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和发现眼的结构上,在其它五官内容中要求学生比照眼的观察方式自己对照镜子观察细节。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结构的理念是:第一,对人物头像的结构和素描方法讲解过于具体,什么都很重要以后,反而没了重点;第二,人的面部圆润,由许多微妙的结构和面组成,观察了解到了细节才能画出来,而对于观察不到的细节,学生根本不会想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画出来,所以,我们这节课,与其说是素描绘画方式的训练课,不如说是素描观察方式的训练课;第三,教师详尽地引导学生观察眼的结构的方法,学生就应该学会观察其它五官结构的方法,从而自己尝试将其它五官结构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去理解和绘画人物头部的整体素描是不实际的,所以不如分别的从眼、耳、鼻、口四个方面去讲解,这样反而容易理解。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把练习内容安排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基础,要求画出单个五官形体结构,另一个层次针对某些基础比较好或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在第二次练习的时候画出整个头部的形体结构。在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对头部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不是表现在素描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上,我觉得这正适合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专业需求,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收获,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创造能力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新意,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对某种教或学的方法的探讨,在美术这种技能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这样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而不会被动的接受,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如果师傅没有带你进入自主学习的领域,你又如何修行在个人呢?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每个人都画一只苹果,但是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才对,如果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点,每节课都有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

么,这就是有效教学了。2009.6.篇四: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杨平

本届高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素描静物写生和头像写生训练,学生绘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思维也相对活跃起来,学生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但问题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如:学生素描基本功较差,对结构不理解,素描表现手法不到位,两级分化较严重等。

因为素描是一门要求眼、手、脑高度统一的,技术性强的学科,针对这一要点,首先就要进行有效的观察,也就是学生观察对象的同时要结合思考加以运用,正确地观察才能有效地表现,教师只有反复强调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因此我认为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

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 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年级:高二

教师:杨平篇五: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中学素描训练虽然受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但如果安排合理,即把课堂教学、课外写生、速写和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孩子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的结构,用球体和锥体组合梨的结构等。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篇2:《素描欣赏》教学反思

杨平

本届高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素描静物写生和头像写生训练,学生绘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思维也相对活跃起来,学生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但问题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如:学生素描基本功较差,对结构不理解,素描表现手法不到位,两级分化较严重等。

因为素描是一门要求眼、手、脑高度统一的,技术性强的学科,针对这一要点,首先就要进行有效的观察,也就是学生观察对象的同时要结合思考加以运用,正确地观察才能有效地表现,教师只有反复强调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因此我认为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篇3:关于素描教学的反思

就素描本身而言, 对于任何一个准备从事视觉艺术的学生来说, 素描课的写生练习是训练视觉对物体及其空间的感知和控制力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这也就是为什么连从事建筑和摄影的人也都需要练习素描的原因。画素描的目的不在于画成一幅什么样的画, 而在于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对人视觉习惯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 人的观察习惯在画素描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改善。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 初学素描的人往往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从看不见东西 (即不知道画什么和画不下去) 到看见东西 (即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变化, 然而看到的所有细节都是孤立的, 画出的画面混乱不堪) , 再到能把所看到的东西有序地安排在合理的位置, 处理到合理的程度, 这个训练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视觉训练上的循序渐进。视觉修养和对物体及空间的控制力通过观察与画的过程逐步得到提高。只有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 才有可能利用视觉中的物象和制造出合乎目的的视觉形象来实现艺术创作目的。因此只要想从事视觉艺术, 尤其是造型艺术, 素描这种基本训练就必不可少。

然而由于扩大招生, 艺术院校的培养目的已不那么纯粹。我们要培养的已不完全是过去那种某一门类的专门人才, 而是尽可能使所有入校学生都成为有用之人。

既然有了学习目的并不纯粹的前提, 那么纯粹的造型基础训练和规范的素描教学是否适合于每一个人当然就会受到质疑。而且就视觉艺术, 尤其是造型艺术本身来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高科技在造型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 各种艺术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 或是别的艺术种类, 都已不再继续往日的纯粹, 目前的基础素描是否还要维持往日的纯粹, 同样让人质疑。

即使是纯粹的造型艺术, 实现艺术作品的手段也未必全都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要成为能够实现自己艺术思想的艺术家, 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更加多样, 因此基础训练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更加广泛。那么作为基础之基础的素描教学内涵是否也应该更加广泛呢?这正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素描是思想方法, 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 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 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 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 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从这一点上来说,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 音乐亦是一种思维方式, 但区别于文学与哲学, 是因为它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 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像和声音去思考。素描是视觉的, 是看法, 也是技术方法。素描不仅是思想, 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

素描教学多元化的问题并不是扩大招生后才产生的。在过去几十年美术院校的学院式素描教学中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 只是由于学生的数目少, 加之学习的目的相对单纯统一, 虽然个性发展与整体划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处在“斗争”状态, 但其矛盾的冲突并没有像扩大招生后这样明显和突出。所以多少年来大家呼吁的教学改革只是围绕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而不是在教学的体制上。一些学校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尝试改变, 但很少想到如何改变整体划一的教学体制。实际上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至少对一部分人是合适的。在教学中, 往往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的人, 对传统的素描写生充满热情, 而且成绩斐然。也正是这些人仍然钟情于纯粹的造型艺术。

素描写生是改变观察方式, 提高视觉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却不是惟一的途径, 那么别的方式又是什么?这需要作进一步的试验和探讨。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 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 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同时, 素描的多样性也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可以说, 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的基础上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我们的教学, 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 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 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 这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由此看来, 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素描教学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 更应是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 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扩大招生并不意味着粗放式的教学, 它需要更细致、更多地对每个学生加以关注, 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培养艺术精英的同时, 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用之人。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如下:一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 二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 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 但是作为艺术教学, 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 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 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 是面向未来的。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 是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健.关于绘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西安美术学院.

篇4: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内容横跨中外美术的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各个门类,并辐射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科技等相关学科,时间跨越古今数千年,内容之浩繁,时间之悠久,给教学带来了极大难度。这给我们每位从事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教学目标?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抓住上课这45分钟,解决好怎样“上”的问题。对此,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感受作品,自己阅读作品,自己做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己感受,阅读作品,深入理解的主体参与性,从欣赏中掌握方法,寓教育于欣赏之中,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

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兴趣。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但兴趣应是发自内心的,只可激发,不可强迫。文化课学习的压力,课余生活的贫乏,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了一定压制,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博而杂”,泛泛的课堂教学,蜻蜓点水般地掠过学习内容,很难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教师应从组织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人手,观察感受作品的外在视觉信息、艺术语言,审定外部的形式,区别出作品的类别和特点,采集作品形式带给欣赏主体最初的情感感受。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适时地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兴趣聚焦到问题上来,为完成教学内容创设出良好的基础。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欣赏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时,可以结合活虾,把它装在透明的容器里,结合着作品讲解。这样可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比较,学生感到作品中那神情毕肖、透明而富有弹力的躯体,那浮游自如的动势的虾不是画在纸上,而似乎是“活”在水中,从中体验到了画家高超的笔墨功底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这比干巴巴的讲解要好得多。这种创设情景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欣赏兴趣的方法之一。兴趣好比催化剂,运用的好,学生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在兴趣的培养中,往往教师的作用是主要的,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三)加强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把学习的触角深入知识的深层去探索其联系与区别,并在近乎独立的状况下就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综合,从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潜能。

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并对现今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通过传统艺术的欣赏、教育,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传承意识,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在学习“民间艺术”这一讲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泥塑、剪纸、年画、皮影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方面的作品资料。通过作品资料的收集,使学生深深感到这些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独特作用的民族民间艺术所剩无几,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和紧迫的传承的责任感,同时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课前布置除学生收集资料,还让每人准备一些陶土、彩纸、剪刀等工具。欣赏过程中,出示学生收集的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影像作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讨论,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也使学生明确这些同类作品的造型、风格各不相同,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再通过泥塑、剪纸制作过程的演示,让学生深入领会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风格不同,形态各异,虽然雅拙,但生动、活泼的一件件作品,让学生兴奋不已,并纷纷动起手来。

(四)改变传统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而学生则完全听教师摆布。新课程首先要求教师确立与学生平等的理念,要让学生明白,在问题的讨论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在探究中的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因此,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释放出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重心中来,促使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利用学生的新奇感,留给学生大部分时间去体验作品的内涵与意蕴,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更加注意了作品中究竟是怎样表现了作者的主观内心感受的,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方式去探索知识,生成能力,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即变“为了教师教得好”为“为了学生学得好”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总之,在当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爱美,领悟美的殿堂。

篇5:素描的教学反思

数年来,素描基础教学中,我们一直关心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通过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来达到对客观形体的真实再现,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尽管在形体表现真实性方面或者在某些细节处理上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那种把对客观形体的认识和表现的简单化、概念化,甚至按套路去进行操作的方式,却导致了画面平庸、呆板、令人乏味的弊病,画面缺少神似特征与艺术灵感。所以,素描基础教学的含义,也并非是达到解决形体表现中所要求的比例、结构、透视、明暗之准确为最终目的,更不应该满足于客观形体的单纯模仿,而应该在对客观形体特征感知的同时,伴随着丰富的联想以及诸多潜在心理因素来实现素描造型中诸种因素的要求,以此改变以往习惯了的观察方式,最终逾越形体酷似单纯模仿的圈子。

但是,传统素描并非过时,其价值目前为止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只是我们应该在基础教学阶段给学生补上“素质课”,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素描教学中合理因素,例如通过观察客观对象培养空间意识,学习造型规律,提高绘画技巧,以及由潜入深、由简到繁的科学系统的训练程序,同时,应加入我们今天对造型的新理解,新认识,例如浓缩、提炼造型有关知识,重新组合训练课题,遵循绘画自身规律,强调基本功与艺术创作的一致性,加强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及掌握,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等等。在基础训练阶段有意识地加强诸如结构意识、组合意识、抽象意识、新空间意识、符号意识和设计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让学生拓宽视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同时,充分发现和运用自己的创造潜能,为今后在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素描教学反思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较为“具象”的画面基本能讲出自己的感受,也能将感受转化成自己的画。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画,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教师要让学生接触除书本以外的更多画家的作品,在多看、多读、多交流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审美力的提高。例如: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在课外查找关于“素描”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多选择各类素描作品加以分析比较,在对比中让学生掌握素描的一些绘画技法。

现让学生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好处还很多呢,比如学生通过准备,对课堂知识了解了大概,这样老师问到相关问题学生就不会一问三不知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大大加强。

篇7:《结构素描-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发现每个班的学习状态是不同的,1班2班对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兴趣,有的孩子甚至都要进入梦乡了,3班和4班学习状态不是很理想,但有所进步,回想自己上的这4节课,应该和自己的教学语言和对课程的理解直接影响这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在1班2班上完这节课,对学生和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在3班、4班上课之前对班级的布置、卫生都提出了真诚的.表扬,孩子们一下子精神抖擞,另外幽默的语言和更加完整的教学环节,引导着学生进入对结构素描的了解中。

总是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尽善尽美的呈现给学生,无奈自己才疏学浅,努力的还不够,总是有所欠缺的。

篇8:对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反思研究

关键词:现象素描,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反思策略

素描教学课程在美术学科中开展以来,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一直处于初始发展状态, 参照初始发展目的进行教学延伸。新教改的教学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而传统的现行素描教学模式, 反倒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节奏。从造型艺术的发展开始, 现行素描便成为了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素描成为艺术表达行驶中不可或缺得手段之一, 促进者艺术工作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环境下,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 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愉悦感, 通过艺术感的包装更加丰富现代生活环境下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学校要向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艺术工作人才, 进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 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下观念设定不明确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苏联的素描教学法, 运用初始的素描模式进行教学主体的引导。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教学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过于注重遵守教学步骤的死板形势。由于老师自身观念认知上的不到位, 导致教学环节中出现引导失误现象发生。很多老师对于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认知上觉得, 教学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是根本, 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严重制约了学生艺术创新思维的发散。学生也就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行制定自己的学习环节。对于素描的作品的观察形势过于单一化, 注重对学生素描技巧的指导, 忽视理论知识功底对其作品的观察理解能力上的提升辅助作用。

(二)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下方法的单一化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过于遵循教学步骤和环节上的规律, 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化, 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学校对与现行素描课程不够重视, 在课节设置上相对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 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老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方法设计上, 对教学环节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理论知识进行重复绘画训练。没有灵活丰富的教学活动熏染课堂形式, 就会减少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现行素描教学过程中, 老师的引导方法过意单一化。通过老师对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主观评价后, 指导学生进行思维修改。在老师的素描审美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体上说, 在现行素描的固定教学模式下, 老师的素描教学水平和作品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二、对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反思策略探究

(一) 教学模式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行素描作品的核心灵魂就是在素色的背景下, 找到作品传送给观赏者的浓厚感情色彩。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是美术教学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内容之一。针对于现行素描教学本身而言, 在美术学科领域中就是创新思维模式下的分支。通过现行素描的绘画形式床戏拿出更多的艺术绘画效果, 更加丰富美术教学主体的涉及内容。因此, 在现行素描教学模式下, 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供给学生大胆想象的教学空间。老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内容涉及, 引导学生春创新素描的表达形式、绘画方法等观念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思维现行素描思维方式下, 丰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练习手段和方法。

(二) 培养学生对现行素描绘画手法的夸张化、形象化

现行素描自身的绘画特点, 要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进行素描作品赏析时, 注重视觉观察和感性思维逻辑的互通。通过上述教学模式下的现状分析得出, 老师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以融汇贯通的形式进行素描技能学习。在培养学生对现行素描绘画手法的夸张化、形象化的训练模式中, 要求老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水平, 能对美术作品进行专业性的鉴赏, 然后在进行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指导。如:老师在让学生描绘一个武士的图片时,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武士强健的肌肉, 强壮的身躯等方面进行夸张性质的形象塑造。让观赏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夸张部分, 在思想意识上产生形象的思想认知。

(三) 不断丰富学生素描练习形式

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不能局限于某种训练模式下一味开展重复性质的模拟训练。老师可以在适当条件下, 带领学生进行写生素描练习活动。让学生们充分的与绘画意境相接触, 切身感受写生环境下为学生营造的绘画氛围。激发学生感性认知思维能力的发散, 进而创造出更多形式的现行素描作品, 提高学生对现行素描艺术表达灵魂的思想感情认知。除此之外, 现行素描下学生的临摹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关键步骤。对现成艺术作品的临摹, 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性绘画技术功底的直接实现途径。老师要在课堂训练教学过程中, 挑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素描作品, 指导学生进行进行临摹练习。努力提高形似绘画能力的前提下, 进行现行素描技巧能力的扩展。

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对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对反思策略上的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现行素描是美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学好现行素描的绘画技巧, 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对艺术学科的学习能力。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 可以陶冶人们精神情感。好的艺术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在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当中, 成为美好装饰的主要融入元素。我国的艺术教学领域成就的突破, 需要各个艺术学科分支间的互相融汇贯通。丰富创新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 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官六朝.素描人物教学对话[M].张烨.关于素描语言训练的尝试.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2.

[2]薛尚谊.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A].周至禹.现代素描随想[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3]牛乐《认识素描对于素描观念的再认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4.

上一篇:团委2010半年度小结下一篇:春天悄悄地到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