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专注一件事

2024-06-26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精选7篇)

篇1:一辈子专注一件事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只做一件事是简单的,因为它最容易去做,做好一件事,是最不简单的。因为它难以坚持。因此,只有专心做好一件事,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狂野中的小溪,从不因为自己没有大海的宽大管波而叹息,而是专心只做一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滋养身边的小花小草。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它的周围已是花香浓浓,绿草如茵。

郊野里的小草,从不因为自己不如大树的高达茂盛而烦闷,而是专心只做一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增添一抹新绿。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它已成为田野中最有生机的一道风景。

河边的.碎石,从不因为自己不如高山的雄伟而悲伤,而是专心只做一件事。用自己的身躯为人们铺出了一条平坦的路。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它已呈现出高山所不曾拥有的美丽。

传奇英雄,一代武学大师李小龙小时候痴迷武术,但他体质比常人都弱,而且不能走远路,眼睛高度近视。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他仍刻苦习武。一日,不辍,他一心习武,为了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他远渡重洋,历尽艰辛,和各国高手切磋,取长补短,学习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的优点,并将武学和中国哲学融会贯通,最终自创了威力无比的截拳道。他由一个平凡的武师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一代武林宗师。

回顾当今中国体坛,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乒乓名将你、邓亚萍,身材矮小,刚练球时,在对抗中不占优势,一直不被教练看好,但她一直坚持着,她选择了这个职业,她要专心做好它,她勇敢地向困难挑战,苦练技术,别人练五小时她练十小时,就这样,最终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高超绝妙的技术,在赛场上赢得了一个个胜利,征服了对手,也征服了观众。邓亚萍就是通过一次次挑战自己向前奋勇迈进,成就了自己事业的辉煌。

他们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够专心的只做一件事,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我们要做好自己的选择,并坚持做下去。

专心只做一件事,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潺潺的小溪已汇成奔腾的江海,稚嫩的小树已长成可以遮阴的参天大树,无数的碎石已铺成宽广的大道。

篇2:一辈子专注一件事

“嚓嚓——啦——咚咚!”我的左边发出了一些异响,一看原来是马晓康来了,真巧,他一来早读就开始了。但他好像还不想早读,在一味地拖延时间。我倒也好奇,边拿出语文书准备,边观察起马晓康的行动来。

星期一要换座位,只见马晓康把原来桌肚子里的东西一批一批地搬过来,像是在搬运“货物”。不过他每次搬的东西都特别少,而且他走得速度也特别慢,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时不时还站着和同学聊会儿天,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搬完了那批“货物”,坐在座位上,从书包里找出昨天做的作业,慢慢地走向老师的桌子,准备上交……

“马晓康!你就不能快点吗?慢悠悠,慢悠悠!你还读不读了?你是打算早读结束再读吗?”顾思芸站在一边大喊到。

马晓康一见到班长,立马俯首称臣:“哦——哦——我马——马上好——了!”顾思芸走开管别人去了。马晓康坐在座位上又若无其事,开始东张西望,做着小动作。一会看看这儿,一会望望那,一直消停不下来。

老师来了,马晓康才拿出书来,跟大家一起认真读起语文。

篇3:一辈子专注一件事

在中国, 无论是大的产业还是企业都需要心与境的管理, 中国的企业从高速公路驶向城市立交, 高速公路容易, 城市立交方向错了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我们要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心态, 一个持续发展和长久走下去的心态。境的管理, 我一直说中国企业在这次转型中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要做品牌, 甚至不单单要做影响中国的品牌, 甚至想做影响世界的品牌, 我说做品牌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每一个企业都希望给出更好的服务, 我觉得在服务上, 中国企业有一段路必须去走, 不可跨越。

所有老板都想给出五星级的服务, 让一群住在招待所里的员工如何给出五星级的服务?

如果没有体验过五星级的服务如何去表达和传播?中国企业必须完成这一课, 在时尚行业我一直倡导管家式服务, 在企业里只有对员工尊重, 他才能真正地传播, 真正地让消费者去体验到。在这里我特别想讲几个心态, 因为中国的企业都是从管事到管人到管心的过程, 我说管事的时候, 因为我是从中国政法大学辞职出来创业的, 到今天已经18年了, 前面的十年跟今天谈的主题无关, 大部分是管事的过程, 中国的企业家大部分在这个过程里, 管事永远管不完, 一件事一旦你介入责任永远是你承担。后来管人, 我们不算大的企业, 但是3000人分布在60多个城市, 包括在巴黎、米兰、伦敦, 连人的名字我都叫不全, 所以管人也不是我们思考的。我们探讨这个问题, 人力资源部在中国, 一个企业大的人力资源部几十人, 小的人力资源部几个人, 去管几千人几万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提升, 我觉得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要管氛围, 管爱的规划, 我觉得爱的规划非常重要, 一个企业真正要给人们一个自由和温馨的氛围, 我觉得人力资源部首先要思考爱的规划。在中国, 我觉得中国企业有各种不同的管理学, 给了中国企业巨大的影响。

1994年开始我做企业, 看过一本书叫《请给我结果》, 所以我先学会管结果, 学会让员工给结果, 然后才学会管行为。于是, 我们思考用什么样的制度, 各种各样无缝隙的制度管人的行为, 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人们怎么想才会怎么干, 怎么干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于是我们是思考管心、管思维、管文化。今天无论哪个企业都会把企业文化提到非常高的高度, 但是未来转型的一批中国制造业, 应该反过来思考, 先管心、再管人、再管事。在这里我说, 一个企业未来创造力管理一定离不开境的管理加爱的规划, 要让员工在最好的氛围发挥最高的创造力。

三种智慧:游戏智慧、成全智慧、交换智慧

第一种智慧是游戏智慧。我一直说, 到今天, 即使在这里有非常多的知名的中国的企业家,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做企业别把它看成多深奥的道理, 就是一个企业一场游戏, 这场游戏里面从投入开始, 无论是我们创业者本人, 还是我们的团队, 不投入你不可能成功地开始这场游戏, 然而这场游戏未来是玩大玩小, 最重要的取决于, 很多企业人们都投入了, 一直在投入, 但是一直在玩丢手绢, 大家可以摸着胸口想想谁可以一辈子玩一种游戏, 于是企业适时变换游戏的玩法非常重要, 我们一直坚守一个领域, 但是要不断给员工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 这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一个境界, 我觉得这个境界从我这18年的感受里非常清晰, 因为设计师是非常年轻的团队, 他们走进企业的时候, 非常青涩, 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断地出作品, 但是你很难去走进他们心里去交流, 突然有一天, 在我们企业颁发十年功勋奖的时候, 一个年轻的女设计师走上讲台的一句话, 给我带来非常大的思考:她说她走上这个讲台只用了10秒钟, 但是为准备这一刻, 她用了生命中最精彩的十年。

我那个时候在想, 我们何德何能, 让一群人以我们喜欢的方式跟我们一起玩了10年的游戏。所以我说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 我们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态, 这场游戏玩了多久取决于这颗心有多真诚。从那一刻起我就思考, 这场游戏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中国的企业想形成高附加值、有巨大的创造力的企业和团队的时候, 我觉得最高的境界是让我们每一个员工在这个游戏里, 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 最终达成企业共同的目标。所以, 我觉得十几年前我做企业的时候一直在说, 我们为同一个梦想, 从心开始为梦而战, 但是我觉得中国企业, 包括产业里很多时候出现的状态是同床异梦。但是我觉得在中国今天新经济形势下, 我们必须思考异床同梦, 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床上, 为同一个梦想努力, 才能形成企业巨大的竞争力。

第二是成全的智慧。我觉得这些年无论是产业还是企业, 我们都发现从经济危机真正出现的时候, 大家说抱团取暖, 这次我觉得是送衣取暖, 无论是产业间、企业间相互的成全, 还是员工间、企业间相互的成全, 企业最终靠成全员工而成全自己, 成全别人才是最大限度的成全自己。

第三是交换的智慧。我认为世界是总量交换的, 每一个企业都说员工应该不计较得失, 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这样一颗心, 我是在大连出生和成长的, 后来考进了北京, 留在了北京, 创业在北京, 我的家在瓦房店下面的一个小镇, 我母亲没有多少文化, 我14的时候母亲去世了, 14岁之前母亲说了很多有道理的话, 但是我记住的不多, 有一段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这也让我做企业这么多年清醒地认识到交换的智慧。我上面有三个哥哥, 一个姐姐, 一共五个孩子, 上面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长大以后好不容易赚钱了, 我的家境有一些改善, 这个时候恢复了高考, 我母亲文化不高, 但她让四个孩子都辞去了当时, 还算不错的工作, 回来复习考试, 那一年他们都考上了大学, 我父亲一个人赚钱供这么多孩子, 我在读小学, 家里变得非常非常贫穷, 那个时候我只有8岁, 我非常抱怨, 我和我母亲争论, 说好不容易哥哥、姐姐们长大赚钱了, 可以生活好一点了, 你非得让他们去念书, 你养这么多孩子, 养大了不就是为了换钱吗?我妈妈说了一句话, 至今对我影响非常大, 她说换钱不长久, 换人一辈子。这是我这么多年做企业感受非常深的一句话, 一个企业可以用心去换人, 一个企业真的可以把这个平台交给员工, 让他们在这里最大限度地提升和成长, 我觉得是做企业最大的交换的智慧。

三种心态:外行心态、地板心态、挖井心态

还有三种心态, 我们大家一直在谈国际化, 其实我觉得中国品牌在生下来那一瞬间, 因为全世界很多品牌已经上百年的历史了, 从出生的一天就被国际化了, 无论在哪里, 我们面临的都是全球的竞争, 这个时候企业家的心态非常重要。三种心态第一种是外行的心态。我一直说外行的心态非常重要, 你只有踏踏实实做一个外行, 才能让所有的专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放松地释放能量。每一件事我们都先说话, 当我们一发表意见, 无论如何别人都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去推翻你, 所以保持企业家外行的心态, 无论你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件事的本身, 外行的心态都会让一群人在这里以更高效的状态和激情的心态去创造。

第二个心态, 地板的心态。我一直在比较自己, 18年来, 无论带10个人的团队, 还是到今天几千人的团队, 都有两种心态, 一个是地板的心态, 一个是天花板的心态。我觉得地板的心态是最好的, 最舒服的, 大家也舒服, 才可以让所有的追随者一直往上走。而天花板是盖住大家的, 地板心态对今天发展中的企业非常重要。

篇4:一辈子专注一件事

张小虞先生1945年出生于四川,1968年从清华大学汽车专业毕业。毕业后曾在新疆汽车厂从事汽车制造工作,后进入国家汽车主管部门任职,历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规划司司长、副总经济师,中国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司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名誉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顾问等职。张小虞先生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承上启下的第二代汽车人,他曾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羸弱,也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业界的老人,张小虞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至其逝世前仍孜孜不倦地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汽车媒体人关系密切的张小虞还深得媒体人尊崇,同时他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后人学习与缅怀。其实,张小虞的身体状况自2011年开始就已不堪重负。2011年8月,张小虞被诊断为癌症并采取保守治疗。反复的化疗、注射与检查等治疗让原本精神矍铄、一头黑发的张小虞短时间内形容枯槁,仿佛一夜之间异常苍老。但病痛并没有让张小虞与汽车行业脱节,刘铁男落马对审批制度的震动、特斯拉在华卷起的风潮、股比开放引发的猜想、自主品牌的接连下降、产业政策的去留、对马云造车的隔空喊话,几乎每一行业事件当中都能听到来自于张小虞的声音。

“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就在于中国汽车工业千万大军的转型升级,没有这支队伍的强大,中国的汽车工业强大不了。”

“汽车行业如果想要圆大家的梦,就要多生产产品,让大家在全面小康的时候让老百姓买得起车。”

“如果一个产业它的发展只靠政策或者长期靠一种政策,这个产业没有生命的。”

“合资股比政策是特定情况下特定的政策,不同产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不再需要产业政策。政策不是法律,比如说我们一整就提出来汽车道路条例,规定什么样的产品可以上路,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法规,来限制它的准入。”

“不管反垄断也好,反暴利也好,只要是对消费者有利的事情,政府就应该当仁不让地做。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看你生产多少,而是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

“中国的汽车产业一定会成为比房市、股市更让人放心,更让老百姓喜欢的一个产业。”

“电商能生产车吗?电商是为商业服务。它就是一张皮,它必须和产业结合。”

篇5:专注做一件事作文

来呀,镜头对准我们组的一位参赛选手——永杰同学,只见老师一声令下,他就迅速地拿起那个装满水的酒瓶,把瓶口紧贴另一个空酒瓶的瓶口,握稳它,十分缓慢地把水倒下去。不!他溢出了一点水!天啊!不仅如此,他的速度越来越快,当然,水——也溢得越来越多……我已绝望了。不出我所料,他让我们组还得再比一场,可“杯具”就在于,我就是接下来比赛的选手!

我只好垂头丧气,在伙伴们的催促下万分不情愿地上了讲台,拿着酒瓶跃跃欲试,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孔明呀!

“开始!”老师刚念出这两个字,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了那个装满水的酒瓶,天呀,好重!不过,我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手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把水倒进空瓶里去。不好!水涌得太猛了,我急忙把速度降了下来,情况才有些缓和,可是俗话说得好时间不等人,眼看着一点一点的时间在我手里流失,要怎么办?再不快点我们组就没希望了,我可是我们组最后的救命稻草呀!身负重任的我决定,要提高注意力,坚持到底!终于,我完成任务了,一看时间,才一分五十八秒!我激动极了,望着兴奋的伙伴们,如释重负……

接下来又一个游戏考验着我们——“捡豆子”。那些豆子挨挨挤挤的,早没绿豆的影儿了,就算找到了,也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怎么也夹不起来,真是“麻强拎豆腐——别提了!”

篇6:一辈子专注一件事

——记云南省南涧县公郎法庭回族法官龙进品

--------------------

本报记者 李 阳 茶 莹 本报通讯员 胡 鹏

开 栏 的 话

近几年来,全国法院收案数量始终居高不下,年受理案件数量超过千万件,人民法院的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使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客观、充分地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办组织了“媒体眼中的人民法官”集中采访活动。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踊跃参与了本次活动。媒体采访团对云南、贵州、辽宁、吉林、福建、广东省部分基层法官进行了集中采访。这次采访对基层法官的工作环境、职业理想、职业追求、职业困惑和面临的各种压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讲述普通基层法官的“凡人小事”,充分展现了人民法官的“家国情怀”和“法治追求”,以及新时期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道德风范。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媒体眼中的人民法官”专栏,连续刊发各媒体采写的人物纪实和记者感受及其他记录法官事迹的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2010年10月16日,恰逢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百姓的街天(赶集的日子)。下午,公郎法庭庭长龙进品早早地来到法庭办公室等待他的“客人们”。挑担的、背篓的、带小孩的、拄拐杖的,一会儿工夫,这些从四村八寨来赶街的村民便挤满了小小的法庭。有的不问事,不办案,单就为了看看“小龙”。

“有话慢慢说,‘莫喔咧’(彝语:好吗)?”照例,龙进品为乡亲们沏上一杯杯热茶;照例,他耐心谦和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照例,他用温暖如春的语言化解对方的疑虑„„

无数个“照例”,映照着龙进品扎根基层17载的平凡日子;无数个“照例”,映照着一位少数民族法官对法律的执著信仰和对人生最朴素的追求——扎根基层,为民办事。

一生襟抱,唯此为大。

我愿做无量山默默耕耘的牛,而不做高飞的鸟

——龙进品的人生观

1989年9月,南涧县公郎镇出了一件大事。老龙家的三顺(龙进品小名)考入了西南民族学院法律系,大山里飞出了第一只金凤凰。

欢喜是短暂的。贫困的家庭条件使龙进品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母亲长期体弱多病,唯一的弟弟和妹妹也不健康。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是靠着年迈的父亲在工地上背水泥背出来的,是同村父老乡亲们十元八元凑出来的。“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能为家乡百姓做些事情心里很踏实。”怀着回报桑梓的信念,大学毕业那年,龙进品就把毕业材料送到了大理州政法委负责同志的办公桌上。

然而,让龙进品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堂堂大学生竟被分到了距县城80公里的马鹿田法庭。法庭条件简陋不说,还孤零零地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凹地上,办案、生活极为不便。

“这就是我要奋斗的舞台吗?”一时间,龙进品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中。

一次次与当事人接触,一个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使龙进品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法治意识的极度匮乏,使得当地很多人常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酿成命案。上接第一版 有的民族村庄长年冲突不断,解决纷争的唯一办法就是集体械斗,传统的陋习枷锁般地束缚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法律,越需要公平正义。”

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从龙进品心底升起!

一年后,龙进品离开了马鹿田法庭,来到了最偏远的公郎法庭,在这片留下他儿时记忆的乡土上,一干就是16年。

很多人都不明白龙进品这么做图啥。南涧县第一个法学专业本科生,选择这样一份“不被人看好”的工作,成为当时村子里议论得最多的话题。

有人说他傻,有人笑他迂,就连亲朋好友也不赞同。“成天婆婆妈妈的,算什么法官?这四年大学算是白读了!”熟悉的人无不为他惋惜。

“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舍不得这块土地,更舍不得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我的根就在这里。”龙进品决心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我不能撑起一片天,但我可以为乡亲们打把伞

——龙进品的价值观

公郎法庭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南大门”,辖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世居14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8%。南涧县法院院长姚卫平介绍说,全县少数民族法官仅有19人,占法官总数的一半,其中会用少数民族语言办案的不足5人,而回族法官龙进品就是其中之一。

在公郎镇上经营着手机配件店的彝族人高正喜,至今还记得自己唯一一次对簿公堂的经历。高家的坟地与一个苗族兄弟的山林相接,苗族兄弟逐年扩展,不经意间侵占了高家的坟地。高家多次劝阻也无济于事。直到有一天,高正喜约了族内十几个弟兄,你一拳我一脚地把苗族兄弟给打伤了。

案子很快到了法庭。龙进品了解情况后,从当地少数民族习俗入手,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工作。这边他对苗族兄弟说:“彝族兄弟祖坟就是万年桩,你咋就没想到?如果你家的祖坟被人占了,你咋办?”那边又跟高正喜说:“打人就是不对,男子汉大丈夫,知错就要改!”几句话,说得双方心服口服,当庭调解,当庭兑现,握手言和。

“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以人身伤害为由起诉的案子,其实背后都是民俗、民族习惯的摩擦而产生的。只有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入手,才能为群众解开心里的疙瘩。”一向内敛的龙进品平时少言寡语,但说起案子他总是滔滔不绝。

2007年底,回民村到县农机局争取了10万元资金入股建盖了一个加油站,之后发包给当地一个汉族人经营。谁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此为由挑起纠纷,引发回汉双方械斗。龙进品及时赶到现场,配合当地派出所干警和乡镇干部安抚群众,摆事实、讲法理,从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做工作,最终化解了矛盾,防止了事态扩大。得到龙进品耐心教育的当地群众感慨地说:“老办法管一时,遵从法理才能管一世啊。”

作为一名回族法官,龙进品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当地群众搭伙。每次下乡前,他都要准备几天的干粮。饿了就啃块粑粑,渴了就喝山沟里的溪水;有的村子路途遥远,干粮不够时,他只能在老乡家的火塘边烤点洋芋充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曾翻山越岭,徒步数十公里做群众思想工作,曾为一对下岗的外地夫妇追查债务人行踪奔走500多公里,曾在半夜夺下醉汉手中的匕首,陪伴其直到天亮„„

山里的百姓大都朴实、憨厚,不会讲大道理,但许多难忘的经历被他们深深地印在记忆里,心口相传。

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理事锁世伟说:“龙法官每年调和的案件是审理的很多倍,他是我们民族团结不可或缺的‘调和剂’。”

彝族汉子李国旺说:“都说少数民族的工作难做,‘彝不通,苗不通’,只有龙庭长‘彝得通,苗得通’,因为他总是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

“龙法官走不得,他走了我们有事情问谁去?”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奶奶道出了百姓对龙进品的信赖与敬重。

在各族群众的心里,龙进品就是他们的亲人。彝族群众过火把节,邀请的第一个贵客就是龙进品;白族人家里办喜事,也把他请为座上宾。

“作为基层法官,十几年的工作告诉我,只有认认真真审好每一件案子,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穿过那副黑色边框眼镜的,是龙进品坚毅的目光。

我有责任让乡村法治建设薪火相传

——龙进品的事业观

提起龙进品,南涧法院的41名干警中,一半以上的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关于他的二三事。

2003年起,南涧法院的新进人员无一例外都要到公郎法庭锻炼。作为县法院目前唯一的人民法庭,公郎法庭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培养基地”。法庭只有龙进品一名法官,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既要办案还要培训4名书记员。

沈武斌是2009年初经公开招考来到县法院的。同年9月,他在公郎法庭锻炼期间接访了一位当事人。接过上诉状,小沈按程序立了案,当事人就默默地离开了。可事后,小沈还是挨了一顿训。龙进品教育他说:作为一名法官,当事人来立案,一定要和他好好聊聊,第一次接触对于安抚当事人情绪很重要,也便于法官尽快理出办案的基本思路。

龙进品深知,这些来锻炼的年轻人都是“流水的兵”,但在他看来,既然到了法庭,自己就有责任带好他们。

在公郎,“有事找小龙”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不知不觉间,龙进品成了镇上的“法律顾问”。小小的法庭里常常是“小龙”、“阿龙”的称呼让他应接不暇。甚至走在路上都会有乡亲把他请进家门问一些涉法方面的问题。有的人还把从龙进品那学到的调解经验用到家畜市场管理上。

作为新时代的法庭庭长,龙进品既有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熟知基层百姓生活,又能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公郎镇镇长字文源是在修建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小湾电站和省级重点工程祥临公路的关键时刻上任的。工程建设中难免涉及拆迁、征地和劳务纠纷,字文源就经常和龙进品交流沟通。“公郎镇民族众多,却从未因矛盾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字文源坚定地说:“龙进品和他的法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

“老百姓不是爱打官司,而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就是要通过和谐司法的理念去指导群众息诉,告诉他们如何不打官司也能解决问题。”龙进品这样解释自己的做法。

法官可以清贫,但不能不清醒 ——龙进品的幸福观

工作17年,龙进品所在的乡镇和村庄日新月异,而他的“经济状况”却是十年如一日的“赤贫”。

“他的‘清贫’让人心酸,可他的‘富有’又让我羡慕。”法庭同事介绍说,在今年搬到新办公楼之前,龙进品一家三口一直蜗居在法庭不足20平方米的顶楼。屋顶浸着雨渍,墙角长着青苔。他8岁的儿子只能睡在阳台搭建的小床上,只有薄薄的一层玻璃阻挡外面的风雨。

有几次,龙进品在家中洗衣机旁、炉灶边发现过几百上千元的现金,他都想方设法一一找到当事人退还。对于妻子开的童装店,龙进品也是一再叮嘱“薄利即可”,如果有人愿出高价购买,绝对不卖,“因为那是不正常的行为”。

“法官可以清贫,但不能不清醒,守住信仰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这是龙进品多年来的坚守。

作为法律专业人才,龙进品不乏升迁调动的机会。县法院多次想调他到院机关工作,但都被他拒绝了。“我熟悉这里的情况,百姓也信任我。”龙进品拒绝的理由很简单。

然而,在这去留之间,龙进品失去了很多。他错过了单位的福利分房,失去了给儿子创造更好教育环境的机会。

李晓华是公郎镇党委书记,与龙进品是同龄人。他回忆说,当时能够在县里工作的本科生都很少,到乡镇去更是微乎其微。十多年来,公郎镇出了四五百名大学生,可回来的不足20人。李晓华感慨地说:“基层缺人才,年轻人怕苦都不愿到乡镇上工作。尤其是在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山区,这个矛盾很突出。能够安心扎根基层17年,全心全意默默奉献,这正是龙进品的难能可贵之处。”

党委政府的倚重、四方乡邻的尊敬、乡土社会的认可,这就是清贫的龙进品多年积累下的宝贵财富。

翻阅南涧县人民法院提供的材料,记者提炼出这样一组数据:扎根基层17年,承办案件1000余件,平均调撤率70%以上,零上访、零投诉、零改判;获得各级表彰25次,2010年,当选为“云南省十佳少数民族法官”。

篇7: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阅读答案

⑴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 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⑶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 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 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⑷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⑸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 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选文有改动)

34.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2分)

答:

35.选文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

36.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分)

答:

37.选文第⑴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8.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答:

参考答案:

34.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2分。)

35.举例论证(1分)(举了莫泊桑在福楼拜教育下,专注于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1分)论证了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这一分论点。(1分)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1分)(共计4分)

36.王羲之一生专注于书法,在书法上造诣极深,被后人誉为“书圣”。 (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历史研究,完成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3分)

(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即可)

37.举李国修的事例(1分)引出中心论点,(1分)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共计4分)

38.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做好一件事需要毅力与恒心;做好一件事要有兴趣;做好一件事需要有一颗淡泊之心;做好一件事需要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提出感受,(1分)结合自身生活实际。(2分)(共计3分)

示例一: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集中注意力专心做那件事。例如:我学了五年围棋,但棋艺一直不理想,原因就是我同时又参加了书法、乒乓球特长班,分散了注意力。

上一篇:烟草专卖(公司)车辆管理制度下一篇:电子商务个人的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