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演讲稿三分钟集

2024-06-07

读书的演讲稿三分钟集(共12篇)

篇1:读书的演讲稿三分钟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的乐趣》。我觉得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并发现读书的乐趣。

好书能让读者感受到场景,充分理解书中的情节,对另一个世界的主人公有喜有悲有怒有感动有同情。它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引领我们在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读书不需要规定。书和人之间有缘分。如果这是一本好书,情节和故事都不错,但是不适合你,或者你读书没有那么投入,那么最好不要精读,只看一点执行摘要。但是那些你不小心看到的书,可能对你来说是最好的。不是所有的都要读名著。那些面向青少年的报刊杂志,也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而那些精选美国文学的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有内涵。

你会偷偷欣赏主人公的笑话很久,你会因为楼主把他赶出去而同情他,你会因为他在一场灾难中致残而感到非常难过,你会被他做事的毅力所感动,你会因为他最终拥有一个完整、幸福、幸福的家庭而激动、激动……这些都是书籍带给我们的。

喜欢书的人是快乐的人,他会永远快乐。同学们,享受阅读,我们都会很开心。

篇2:读书的演讲稿三分钟集

清代贪官和绅家财万贯,不知贪污了国家多少钱财,纵然他的生活极致奢华,穿锦缎料子的衣服,有千万人伺候,可他最终也被查处,革职抄家,留下了让世人唾弃的一个罪人的身份。他的瞬间浮华是暂时的,千古骂名才是永久的。那一瞬间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最终都会过去;而他精神上的肮脏,却使他臭名昭著,被千万人唾弃。

文天祥誓死不降元,不被元朝忽必烈的优越条件所诱惑,“臣心一片磁石针,不指南方誓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虽然身受迫害致死,可他这两句诗却留芳千古,成为往后多少爱国志士的信条,又成为今朝多少人为国奉献一生的热血与动力源泉!暂时的是他受的苦痛与磨难,永久的是文天祥的爱国心。这是大爱,这是民族大义,这才是永久,这才是永恒的精神。

回到当代,纵然如今太多的人过着春风得意的浮华生活,而有的人只是处在社会底层,处处受他人歧视、白眼,甚至饱受欺凌,可他还在奋斗,不停地努力。

试想,当老了的时候,曾经过着春风得意的浮华生活的人,一生精神上挣了什么财富?他们留给儿女的就只有那万贯家财吗?除了这个,他们能说什么呢?难道,他只会告诉儿女他的春风得意的浮华生活过得多么好吗?还是告诉儿女们他不必自己奋斗,如何贪污国家财产吗?

而那些曾经的蚁族,他们可以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他们有着高尚的品质,他们可以告诉儿女要奋斗,要自立,不管受了多少打击和委屈,都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还可以说,要坚强,不管受世人多少白眼与欺辱,都要努力向前飞。

瞬间的浮华与虚荣是暂时的,永不停息的奋斗才是永久的。

再看高中生活,或许,如今的你并不优秀,比不得当年的万众瞩目,也无法与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相比。他们有着老师的宠爱,势利小人的巴结,他们每日春风得意,在班里,他们的地位比你高,他们说话有份量。而你,人微言轻,饱受白眼与欺凌。

可你在不停地努力啊!且看古往今来,有哪个成大器之人没受过人的白眼,没受过小人的势利,没受过排挤与欺凌。纵然如此,他们不也挺过来了。,当今的第一夫人,可谁知道她当年的困难,当年的不易呢?纵然如今处于人生低谷,如今不得志,可你依旧有一把古筝,可以用筝曲诉说,用高山流水、雁过莺啼来找寻内心的快乐,倾诉心中无限事。这如此高雅的情趣,不就是你的快乐吗?迷信地说“风水转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不得志,只要永不停息地奋斗,就一定会成功,只是时间的早晚。只要能够提升自己的素质,充实自己的精神,一样可以比那些分数高的同学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提升自己的素质,莫要在意瞬间的繁华与虚荣,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停息地奋斗。不必报怨生活的不公,不必颓废于如今的伤口,更不必在意他人的冷落与白眼,他人的势利与嘲笑。因为那一切都是暂时的浮华,荣华与富贵也只是暂时的物质,终究不会成为永恒。

朋友,坚持吧!坚持永久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停息地奋斗,坚持“蚁族”的品质,追求永世的芬芳,永久的快乐,永恒的精神,永远的幸福。待到老时,我们可以大声地说:“我没有虚度年华,我奋斗过,我永不停息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有意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浮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骛骛皇皇;“纵有千古,横有人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朋友,一起抛弃暂时的浮华,追求永久的精神,永不停息地奋斗吧!

篇3: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意义

一、介绍作者事迹,开展课堂内容

教材上的文本时间跨度大,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但毕竟很多作者学生没听过,或者即使听过也不甚了解,巧妙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最终走进文本。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提供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但若是有学生对某个作者感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演讲的学生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关事迹、人物品性,既可以让这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自信心,也可以使班上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演讲资料,将自己备课中与之相重复的内容去掉,节省上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幽静悲剧》的作者季羡林,学生不太了解,班上某个学生演讲了季羡林先生的“看管入学新生行李”的感人故事,还深情朗诵了季先生“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听了他的演讲,对季羡林先生产生了深深的赞叹、敬仰之情,也了解了文革期间季羡林先生的遭遇和做学问的精神,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学者,所以,在学习《幽静悲剧》的时候,学生们学习这篇文章就很投入,对文中体现的“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种民族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觉得很实在,不空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堂文本内容,又接触了一位“大师”。后来,很多同学向之前演讲的学生借季羡林的作品阅读、讨论,班级掀起“季羡林热”。在这种演讲主题的带领下,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去接触茅盾、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的情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体味平凡小事,关注身边美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同学们一到写作文就抱怨没什么好写。三分钟演讲的题材选择里,我和班上同学讨论,有学生提出既要接触大师,也要贴近生活,因此,写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写在班上和同学相处的故事,学习、活动、竞争、压力、收获等都可以,可以写和老师、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点滴,甚至是和早饭店的摊主、公交车司机等社会群体的接触。这样,从早到晚,从校到家,从学习日到休息日,从城里到乡下,从熟悉的到陌生的,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材料。于是,同学们眼神明亮了,心思细腻了,情感丰富了,发现了生活中以前不关注的美。例如同样是散步,我班上就出现了同题材不同角度的演讲,某同学休息日和父母散步,演讲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内容:“回家的时候,左手牵着妈妈,右手被爸爸的手掌包着,都是温暖的感觉。夕阳是艳丽的红色,把我们连起来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那天晚上,我梦见我们在一片林子里笑得灿烂。你们像是夏夜里巨大的夜幕,覆盖着我,整个星球温柔得无声无息,就像我心壁上最美好的花纹。”另有两个同学一起在城郊交接的路上散步,于是写出《左手农村,右手城市》的演讲稿。第三个同学散步中调皮地跟爸爸说:“你们真慢。”爸爸回答:“是呀,女儿长大,越来越青春,做父母的只能望着女儿的背影喽。”女儿听了,心里酸酸的,想了很多,于是,《牵着你们,一起慢慢走》的演讲让台下学生潸然泪下。文中青春期孩子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可比上班会课更有感染力!散步中如果没有真情投入,怎么能写出如此真挚的文字?如此平凡的一幕,因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素养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便有了百花齐放的美。

在各次阶段测试中,《慢慢读懂你》《你是我的阳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这些作文练习,许多同学都选自己的或别人的演讲材料。这些贴近生活,感悟平凡的人带给自己温暖的回忆,真实而细腻!

三、选择应景节日,营造节日氛围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同学们可以在节日来临前,选自己喜欢的节日介绍给同学们,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既渲染了了节日氛围,也帮助同学们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来历、故事。

四、讨论社会热点,开阔社会视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报纸、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都会报道很多新闻,如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遇上跌倒的老人到底要不要扶?”“社会上要不要见义勇为?”同学们选择这样的话题作为课前演讲的主题,既贴近社会,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的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辨识能力,不至于遇到情况不会处理。

当学生把目光伸向更广阔的区域,那么演讲就可以打开一扇更大的窗。

佳祥同学在《日本,自以为是的无奈》一文中阐述:“在非洲资源争夺战中,日本不仅没有体力与中国对抗,就是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家,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劲头。日本想在非洲打一个翻身仗,太难!”

同学们借助演讲了解了最新的国际时事,演讲的学生努力去搜集资料,听新闻评论,加入自己对时事的看法,他们看问题的想法会逐渐全面、深刻、有见解,班上其他同学也可以借助三分钟演讲了解国际新闻,增加自己的见闻。

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明确指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正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一项训练。

篇4:课前三分钟演讲

【关键词】三分钟演讲;提升;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在这四项技能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中考又不考它,只要写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写”的能力,我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全班有40名学生,准备40张字条,在每张字条上面写上1——40的数字,学生来自我抽签,按照抽到的先后顺序安排好演讲的名单,这样就保证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一轮演讲完,再循环。讲完以后,由班级学生就朗读技巧、语音、感情、选材优劣等方面予以点评。演讲内容是由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的主题演讲,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写作兴趣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不会害羞,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更有一些学生,特别是有些女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低得像蚊子哼一样,平时就很少讲话,遇到生人一讲话就脸红,遇到考试心里更紧张得不得了,难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吗?我认为,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当他们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学生们善意的掌声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一位胆小腼腆的学生在日记上写道:“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老师也很少提问我,但这‘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使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好,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是“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表现口才的平台,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2-3次,大家都非常珍惜。有位学生这样说,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于是,心想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第二循环又轮到了,内心自信多了,当成功地演讲了《没有不可能》,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后,他激动得哭了,他说演讲让他有了成就感,竞争让他看清了自己,自己俨然成了胜利者,使他有信心做一个成功者。

演讲这块“砖”引出了“玉”,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学生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精心创作。是“三分钟课前演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准备稿件及演讲展示的过程中去。

2.积小流成江海——积累写作素材

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显而易见,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写作也在于积累。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圈子太窄,不外乎家庭和学校,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生活单一、枯燥,也很平凡,这一部分营养学生先天不足,这份“铁锌钙”如何补上?除了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外,阅读和听取,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另一途径。而“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涉及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等,这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演讲的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听讲的同学在听取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累积了鲜活的素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素材库丰富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3.他山石巧攻玉——借鉴写作技能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原创,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一个人首先要有模仿能力,然后才能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

而我们的学生要么不喜欢阅读,要么被繁忙的功课压得没时间阅读,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在课前被动听取演讲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阅读渗透,通过师生的点评不断接收写作技能技巧,进而在练笔过程中借鉴模仿思想以立主旨,借鉴演讲稿以用素材,借鉴思路以定结构,借鉴警句以炼语言,模仿训练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可以进入到创造阶段让学生丢掉“拐杖”,摆脱模仿,按照自己的情况自由写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训练能使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潜移默化修正果——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我也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有家长惊异地感慨:“这学期不知怎么了,以前有作文总是要拖到星期天的晚上才痛苦地开始写,现在倒好了,周五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资料,更怪的是,现在说起话来居然比我们大人还圆满,不伤人,又让人心服口服。”

最可喜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连字数也写不满的竟也能洋洋洒洒长篇阔论了,原来总是素材老套的竟也会将他人的经历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原来语言苍白的竟也会用描写细心描摹动人心弦了,原来总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竟也会用心构思周密布局了。于是,一篇篇考场佳作诞生了,一篇篇优秀习作纷纷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灵活、规范、中肯。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灵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使三分钟演讲成为真正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2.形式规范。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题教学。必须事先整理好演讲内容,不打无准备的仗,另外,上台演讲要求脱稿,实在背不出可以放在第一排学生手中,可以为演讲因紧张而中断起提示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结集成书,更刺激学生创作佳作的欲望。

3.点评中肯,师生共舞。为了一次演讲,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对学生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老师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一起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演讲写作能力。

篇5:三分钟读书的演讲稿

从幼年起,书就悄悄进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成长的必需品。就像古人说的那样: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回想以前,时间开始倒流,我似乎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那是我四五岁的时候,我看见别的小朋友都有一本崭新的书,向我炫耀,我却没有书。

回到家里,我让妈妈给我买一本书,妈妈答应了,给我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很高兴,犹如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

第一次的阅读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从此,我便爱上了读书。

每次写完作业后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社区图书馆,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汲取甜美的营养。

我的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科普书、文学书、作文书等都是我的最爱。尤其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更是情有独钟:《骆驼祥子》、《茶馆》、《阿Q正传》等都令我百读不厌。

通过读书,我有了许多收获: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还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了手机为什么能打电话、发短信,小猫小狗为什么不能说话等知识。

通过读书,我不再畏惧写作了,作文水平逐渐提高了。现在,我的作文经常在班级里宣读,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爱好······这都是我多读书的成果。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读书是让你和高尚的人交流的最好渠道。所以,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到书的海洋里寻找乐趣!

篇6:读书的快乐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

我是来自x年级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读书我快乐》。

同学们,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多读课外书能够让我们增长见识,扩宽视野,能够让我们知道更多的在课堂上想不到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会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应该要多读一些课外书的,让自己能够知道更多的知识。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课余时间是非常的丰富的,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这些时间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把这些时间都用来打游戏的话自己又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呢?我也并不是要同学们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课外书,只是可以从这些时间当中抽出一些来,看一些书,做对自己有用的事,不要全部都浪费在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读书是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的,当你在书中知道了很多的东西的时候,当你因为多看了书所以比别人多知道一些知识的时候,当你因为喜欢读书而受到他人的夸赞的时候,这些时候都会让你感到快乐,而这些快乐正是通过读书而获得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多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你们真正的懂得了读书的快乐的时候,相信你们也会喜欢上读书的。所以我觉得同学们真的可以去尝试一下,去找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让自己去体会到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之前我也是不喜欢读书的人,在写完作业之后我更愿意把时间都花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上,但是我有一次看到了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后,就喜欢上读书的感觉了。从书中我能够知道更多的知识,也能够了解更多的事情。我现在每天写完作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我几乎一个星期就能够看完一本书。

我并不是要同学们为了读书而耽误自己的学习,多读书的前提是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是在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同学喜欢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这中行为是不对的。我们不管想做什么事情,看电视、看课外书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都是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才去做的,如果为了这些事情而耽误了学习,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同学们,读书是一件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要多读书,读课外书,读各式各样的书。同学们,现在行动起来吧,多去读书。

篇7:读书的快乐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

特别的荣幸,我能在这儿跟大家演讲,而今天我想要讲的是“我读书,我快乐”的一个主题,读书,是我们学生的本职,也是我们能更好成长和进步的一个方法。在读书中,我们也是能找到很多的快乐。

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读书有什么快乐的呢,我们自己的课本知识都学得有些难,而且感觉一点都不好玩,其实那只是我们没有找对好的学习方法,没有真正的在书本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像我们学习的古诗词,如果我们代入里面,其实可以感受很多,像冬天的雪,春天的花,当我们看着这些美景,然后想着诗词的时候,我们就更能体会到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也是能更好的在读书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只有把读到的东西到生活中真的体验了,那么我们更好的理解,也能明白这书中的道理,懂得快乐。

读书的快乐在我们喜欢的书籍里面能找到更多,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是会看课外的书籍,我也是特别的喜欢看课外的书籍,我最喜欢的就是历史类的课外书籍,在历史的书籍中,我又是最喜欢三国的故事,而在阅读之中,我也是找到了很多的乐趣,从故事中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同时也是让我明白一些历史的知识,从这些读书之中,我也是感受到,不同的书,不同的见解让我明白,多思考,多去看书,那么自己的思维也是能更加的开阔。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部分。

读书让我明白,光看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多去阅读,多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我们在面对问题,面对老师给我们的题目,我们也是有更多的思考方式,同时通过读书,也是让我们的收获变得更大,也是在阅读之中感受了快乐,读书的快乐不但是让我们是有收获的,同时也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了解世界不同的方面,除了历史的书籍,我也是喜欢看其他不同的书籍,通过读书,我对世界也是有了更多的了解。

篇8:读书的演讲稿三分钟集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升其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五个尊重”的原则。

一、尊重认知原则

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的原则, 也是做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依据。在刚开始的实践中, 我很期待学生能展现内容丰富、观点深刻、表达通畅、富有表现力的演讲, 结果碰壁了。总结失败的教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恰当的起点, 是保证学生演讲兴趣的前提, 是开展好这项教学活动的基础。

依据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 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我摸索出以下教学序列:

以上序列依据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 从简到难, 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二、尊重个性原则

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因为学生个体水平参差不齐, 其演讲风格不可能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般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也不可能如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般冷静清峻、感人肺腑。在学生演讲时, 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能口若悬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可能语调不准、用词不当、甚至一时语涩。这时, 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紧张, 或让同桌提醒, 这对演讲者是一种鞭策和尊重, 对其他同“级别”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 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教学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

三、尊重实践原则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 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把生动活泼的演讲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演讲,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如果手拿讲稿, 念完为止, 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 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 情绪全无, 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每次演讲结束都要给演讲者打一个等第, 由语文课代表记录, 以备期末口语交际考评时做参考。同时还要做好阶段性的小结, 比如一轮演讲结束后, 评选一下最佳表现奖, 最佳口才奖, 最佳机智奖, 最佳创意奖等, 不时地进行激励,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平时注意积累的话, 期末的时候还可以把优秀演讲稿汇编成册, 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时刻。

另外, 按标准班容量计算, 每个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仅为2-3次, 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 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让每个学生珍惜每次演讲的机会, 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实践。

四、尊重激励原则

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 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 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 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声调的抑扬, 情感的起伏, 情节的波澜, 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 使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 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 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次成功的演讲, 使学生对下一次演讲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激发了“听众”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 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活动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 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蜂般嗡嗡两句, 要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活动不理解, 认为纯粹是走形式, 消磨时间, 持不大情愿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 一再启发和鼓励。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 所以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的肯定, 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 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 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 如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 一个精当的比喻, 一段整齐的排偶, 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等, 让演讲者体会到小小的鼓励, 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当然, 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 教师应及时指正, 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 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 在感激中进步。

五、尊重课堂教学原则

课前演讲教学环节容易演变成为讲而讲, 无目的的讲、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讲的过程。我们应充分树立以常规教学为根基的思想, 坚持其他环节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立足于教学实际, 精心策划演讲内容, 将讲与学紧密结合起来, 并形成课前演讲与授课内容的良性互动。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 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如学完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我们安排了“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演讲。再如, 教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 我们开展了“我最崇敬的名人”的故事演讲。

篇9:读书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的故事。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孙权有一个叫吕蒙的将军。他是东吴继周瑜之后的第一个军事统帅。然而,吕蒙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士。很难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孙权敦促梦露多读书。接受建议后,吕蒙逐渐成长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名人。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伟人和名人都会对书籍有深深的热爱,因为书籍是他们成功的基石。因此,我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我就像一条小鱼,跳进书海,尽情地畅游。渐渐的,我发现,这片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深远。感觉自己在这大海里是那么的自由快乐。在这里,我与宋武打虎,与诸葛亮借箭,与孙悟空降魔,与刘姥姥逛大观园。在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又高又可怕;古代人钻木取火……哦,世界真奇妙!

我爱看书。书教会我如何冷静做事,如何与困难作斗争。每次长大,因为有书,总能释怀。当我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她说“上天会减轻对斯里兰卡人民的责任,所以我们首先要从他们的内心和痛苦中煎熬……”,于是在书本的指引下,我学会了挑战困难。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时候,她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于是,在书的鼓励下,我学会了认真思考,为自己选择,为自己承担。当我有很多烦恼和沮丧的时候,她接着说:“但是既然水还在流,虽然我们用剑砍了它,还是多举杯解忧,多担忧。”于是在书本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用剪刀把烦恼剪掉,重新准备。读书让我享受到苦难后成功的喜悦。

蜀山有路,登山有爱。在日复一日的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书籍对人的真正价值。她能带领我从一个小小的世界走向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我的眼界;她可以连接古今,渗透中外,丰富我的生活;她记录历史,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磨砺我的思想。和书在一起很有趣。

我相信我会沿着这条爬山的路歌唱。

篇10:读书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我小的时候不识字,想象着书上的插图。长大了,对书的感受越来越深。每天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只要手里有一本书,就很容易忘记时间和自己。每买一本书,每次都是越来越重。我和我的好朋友——有过一次又一次有趣的事情。当然,中间也有一些不幸的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这是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当我还抱着我亲爱的大床时,一阵“叮,叮”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梦想。就在我要发火的时候,我看到了手表上的数字——9: 45。“啊,”我家传来杀猪的叫声。“哦!这该死的书,我的脚,我的腰!好痛!”原来昨晚书看多了,全放地上了。我太激动了,没注意,就“倒立”了。几分钟后,我已经梳洗完毕。突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我爸妈呢?怕坏人,赶紧打了我妈的手机。“嘿,彬彬,爸爸妈妈今天有事。好好在家!”嘟嘟嘟嘟。“喂,早餐吃麦片吧,还早呢!读一会儿书。十点,十点半,十二点,十二点半,两点钟。我在胃的抗议下离开了书海。看我的表,是杀猪的叫声。早餐免费,午餐也免费。让我们喝西北风。在非常勉强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选择有毒食物——“孔师傅方便面”。

据说开卷有益。经过长时间的阅读,我的课外知识和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11:三分钟读书主题的演讲比赛稿

大家好!我是一年(3)班的林家澍!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让我快乐起来》。当你们听到题目时,一定会想“读书真有那么神奇吗”?能让人快乐起来吗?“能”我告诉你,只要用心的看书,就一定能体会到每本书里的意义与乐趣!

在我还未认识字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喜欢读书,经常给我讲故事,还买了许多有图片的故事书让我看,一个一个字叫我认着读,我一点也不喜欢,因为太累了。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认识了拼音,发现读书是件快乐又轻松的事情。现在换成妈妈是“观众”了,听我讲故事。每次讲完都得到妈妈的表扬和掌声,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快乐呀!

书,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安抚着我的心灵。自从我扭伤了脚,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参加课外活动。每次教室只剩下我一个人,能陪伴着我,不让我孤单的是我的好朋友“书”。

我看了一篇《热闹的动物运动会》,里面说了各种小动物都一起参加了跳高、跑步、举重、游泳……等等,每个小动物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故事让我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当发现别人短处时,不能小看或取笑他,或者他有的长处,自己是没有的。

格林童话里的一篇《母亲的故事》令我很感动。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死神带走,她不惜瞎了自己的双眼,换去满头的黑发,但当知道孩子的未来充满灾难,为了不让孩子痛苦,她又请求死神带走孩子,宁愿自己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每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都愿意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这故事让我领悟到妈妈平时背着我上学、放学……对我的照顾都是在无私的付出!天下的母亲也一样在默默地为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我们该好好珍惜生活所拥有的一切!

学校为了培养同学们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惜费尽心思开展各种各样《书》的活动。无论在学校哪个角落,都有“书”的味道,都有“书”的存在,在这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更让我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就让我们的投入书的海洋,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让书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好书伴我们一起成长!

篇12: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理论与实践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诞生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四星级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少部分则来自市区和城镇。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差异很大。每一新学期开始,对于刚刚组合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同时,这种地域差别也导致学生出现了“划区划片”交往的现象,即市区的学生一起玩,农村的学生一起玩,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是有限。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经常以“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少,那么,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更无从谈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前三分钟演讲: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机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研究能力。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

1.专人负责组织协调

为了让课前三分钟演讲常态化、规范化,我专门让语文科代表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语文科代表按照学号,提前三天通知即将演讲的学生,以便他们把握出场时间,进行充分准备。另外,要求电教科代表给予技术支持(如需要制作课件、下载视频、音乐)。

2.演讲内容、形式不限,题目自拟

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演讲形式不限,演讲、朗诵、唱歌等形式均可,其目的是不让三分钟演讲流于“演讲”形式。例如,学生可以自己撰稿,或者针对某一时事、新闻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对一些素材进行甄选、理解、吸收时,也就巩固和提升了自己的语文能力。

3.灵活掌握演讲时间

一般来说,演讲需三到五分钟,用时过多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如果涉及有价值的问题,应让学生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如果完全受时间限制,草草了事,一方面会给学生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么课前三分钟演讲就失去意义了。我们既然给学生创设了舞台,就要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而不要过分追求课堂讲解时间,因为有时教师的讲解还不如学生的展示或争论更有效果。

4.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完成课前三分钟演讲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点评。这种点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激励指导的作用。同时,对他人演讲的点评,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教师可先进行引导,再由学生发表观点。每次请两位同学点评演讲者的优点及不足,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如果提出的问题能引起争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充分思考,以得到更多收获。对于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点评,一方面能给点评者提供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给演讲者以改进的帮助。教师的点评要客观、要巧妙,要能使听者深受启发,实现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教育目的。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成效

1.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随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推进,学生越来越踊跃地参与活动了,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班里曾有一名内心胆怯且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在第一次轮到他演讲时,由于害怕和紧张他放弃了,要求推后演讲。但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他又主动要求上台演讲。虽然那天他很紧张,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但在他走下台后,我看到了他如释重负的神情。后来,他在周记中写道:“我将永远记住这次的演讲。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虽然我的表现与其他同学还有很大差距,但对我来说能够站上讲台就是胜利,我很紧张,但也很开心。”据我观察,凡上过讲台,参与过演讲的学生,他们课上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变得响亮了,回答问题的频率也提高了,自信心和勇气也增强了。

2.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十年来,我几乎都是跟班走,无论是在高一初期,还是在高三紧张的学习阶段,我都坚持每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推进,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刚开始时,学生对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活动并没有充分认识,多数同学仅限于“上台干讲”,形式单一。但随着活动的推进,我发现学生能够主动制作课件、下载视频、图片和音乐了,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了,把课前三分钟演讲真正当成了展示能力的舞台。他们或是介绍诗词《永远的纳兰性德》;或是配乐诗歌朗诵《雨巷》;或是下载漫画片段,介绍《宫崎骏与〈千与千寻〉》,并演唱日文主题歌;或是展示自创的诗歌;或是与同学合作说相声……学生用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示着自我风采,极大地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课前三分钟演讲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果,首先,要求学生演讲时脱稿,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识记能力,又能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其次,要端正学生态度,避免演讲内容缺乏现实意义、流于形式、讲解结构烦琐,时间控制不好等问题。第三,点评虽然以鼓励为主,但涉及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时,教师必须做出正确判断,要引导学生认真、公正地点评,而不能信口开河。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任何一项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这种效果,对于语文学习,更不可一味追求课堂内容,追求高分。20世纪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这样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循序渐进、多轮次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学生的每一步尝试都会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哪怕演讲失败了,但敢于暴露就是成功,只有把错误当成财富的人,才会有更大的作为。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语文能力。

当代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富有主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作为教育者,素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永远主题。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过分地追求分数、上线率,逼着学生学习的做法是有悖教育宗旨的。教师应着眼于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创设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经历成长。

摘要: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上课正式讲解之前给学生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演讲,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研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能力,活动,演讲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态文明知识竞赛题库下一篇:销售目标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