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应急值班工作制度

2024-04-08

地灾应急值班工作制度(精选6篇)

篇1:地灾应急值班工作制度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平桥镇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在南坪村百顺屋基胜利举行。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向莅临本次应急演练现场的同志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向参加本次演练的各位父老乡亲表示诚挚地慰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预防地质灾害,责任重如泰山。近年来,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范未然”的忧患意识,紧密结合地质环境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行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延伸到村(居)委会,落实到隐患点,落实到受威胁的村民,明确了村(居)监测员、预警员的职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网络。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是对我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一次很好的检阅,对于提高我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扎实做好这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希望参加演练的各位同志,认真对待,认真演练,真正做到“平时多流汗,难时少流血”。我坚信,通过这次演练活动的成功举办,我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预祝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篇2:电力运行中值班员应急措施探究

关键词:电力运行,值班员,应急措施

0 引言

随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各种新型电力技术加快应用的形势下, 电能供给量逐年增加, 电网在生产中发热、超负荷运转, 电力系统结构中暴露的漏洞缺陷不断增多, 同时, 由于电网稳定破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都会导致各种突发意外电力故障和电网的异常运行, 这些故障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储多不便, 因而深入探讨与研究电力运行中针对突发电力事故的应急措施处理变得异常重要,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电力运行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要求

1) 电力值班员要明确“应急处理”与“正常运营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概念, 切忌混淆弄乱, 两者无论从工作流程、方法, 还是对象范围、目的宗旨均有所差异, 因此工作人员在面临突发电力故障情况时, 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措施要与正常的生产管理有所区分, 以便处理起来更加及时合理有效。

2) 遭遇电力故障等突发事件时, 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内外工作的协调配合, 联合政府等相关机构部门做好公共应急处理, 尽可能将由此引发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遵循以人为本的控制管理理念, 进而更好地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减弱由于突发电力故障给人民群众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给电力企业造成的社会影响。

2 电力运行中对突发事件采取的有效应急措施分析

2.1 制定较为完善的电力运行故障应急制度

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促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然而由于社会对电力需求逐年增加, 电网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 设备发热、过负荷现象越来越多, 电网稳定性极易崩溃, 造成频繁的电力故障, 而相关部门已经对此种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积极设置预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 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处理, 往往是电力企业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关键环节, 其中包括了应急预案的拟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内容, 所以, 制定较为完善的电力运行故障应急制度是保障有效处理电力突发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电力企业人员, 尤其是值班员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管理要求。

2.2 及时做好电力故障汇报, 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当电力运行过程中遭遇突发故障事件后, 值班员作为现场第一见证人, 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迅速地向调度汇报发生电力故障的相关情况, 并注意汇报内容的准确合理、简明扼要, 有利于调度最终做出正确的指挥与处理, 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例如:在值班员发现电力运行出现异常故障时, 首先要及时汇报故障的时间、地点、发生位置, 并说明保护电路动作、跳闸开关以及由此引发的电力设备损坏及人员伤害状况, 同时依据监控系统的后台预警信息、位于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显示屏上面的内容等有效信息, 确保汇报的情况准确无误, 以便管理人员合理做出决定和控制。

2.3 提高值班员安全意识, 合理制定并运用应急预案

值班员作为维护、保证电力运行稳定、安全的重要岗位, 需要提高自身的电网安全意识, 充分认识电力事故的危害性, 综合全面考虑与电力企业相关的各个企业、部门机构的利益, 进而有意识地时常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以防故障形成, 同时, 针对电力故障所实施的应急预案制定十分必要, 值班员作为基层员工, 要积极参与讨论研究, 提出合理意见,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 并在电力故障发生后, 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流程, 依照应急预案中方法予以解决和处理, 及时、科学地运用, 以便让事故的处理效率更高, 避免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2.4 做好人员组织配合, 准确检查判断故障

一旦电力运行中发生故障, 值班员要充分组织调动人员,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将故障的汇报和处理安排得更加井然有序, 避免职责混乱、配合不当的现象发生, 首先一面与工作人员商讨处理对策, 一面向调度汇报情况, 等待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定, 得到正确指导后, 对故障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 并记录下相关产生原因和数据信息, 尽可能在处理方案中细化每一步骤的做法。同时, 在故障应急处理中, 值班员还要对电力设备各个部分项目进行细致的检查, 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 如对跳闸开关的外观、构造、位置以及保护装置的损坏等环节的检查和识别都是必不可少的。

3 结语

电力运行是否安全、稳定关乎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针对极易发生的各类电力运行突发故障, 以值班员为首的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发生电力事故后, 采用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进行检查、识别和处理,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管理人员汇报情况, 注重人员的组织合作, 依据应急预案的内容及时加以控制和管理, 避免或减少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 提升电力运行中处理突发故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慧春.探究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通讯世界, 2014 (19) :107-108.

篇3:地灾应急值班工作制度

关键词:档案管理方法 海上应急救助值班 文档管理

海上应急救助是海上安全保障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障涉海经济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海上“一路一带”海洋发展战略的提出,海上应急救助工作也必然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海上应急救助值班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文档资料,如何对这些文档进行甄别区分、科学归档,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海上应急救助值班工作,提高海上应急救助工作成效也是从业者迫切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规范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是专业单位履行海上应急救助职责的重要履职文件,是应急救助事件处置工作的客观真实反映,也是指导后续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海上应急救助值班存在文档存档标准不统一、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导致救助值班文档存档不规范、不及时等情况,规范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工作很有必要。

一是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海上应急救助工作事关重大,对于处置的工作效率要求非常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快应急响应和处置。规范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对救助值班文档进行合理分类,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办公的优势,快速检索所需要文件档案,为应急处置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非常必要。

二是有利于总结评估分析。海上应急事件千变万化,处置工作一般都没有现成的范本可供参考,经常要借鉴以往的应急处置案例,规范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有利于总结评估分析,发现事故规律和特点,以更好指导类似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出现。

三是有利于规范档案管理。采用合理的档案管理方法对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进行规范管理,尤其是在一定范围实现全面覆盖,有利于救助文档的存储和调取使用。

二、常见档案分类管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常见档案分类管理方法有四种,具体如下:

(一)年度分类法。年度分类法以形成和处理文件的年度为标准,将档案分成各个类别。适用于使用文书档案逐年归档工作制度的单位。

(二)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是根据文件的承办单位将档案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档案分成若干类别。适用于内部机构稳定、机构设置不多的单位。

(三)问题分类法。问题分类法是以文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为标准,将档案分成若干个类别。适用于存在时间不长,组织机构模糊不清、档案数量不大的单位。

(四)复式分类法。以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为基础,由年度和组织机构、年度和问题灵活组合形成档案分类方法。具体包括: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年度-问题分类法、问题-年度分类法以及组织机构-问题分类法、问题-组织机构分类法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卷宗中文书构成的复杂性,单纯采用一种分类方法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相对比较少,通常都会根据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分类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来进行档案管理。

三、档案分类管理方法在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考虑海上应急救助值班的文档管理具有时效性强、分类标准缺失、涵盖问题复杂、检索要求高等特点,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拟采用“年度-问题分类法”对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如下:

(一)确定主线。以年度为分类主线,将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按照年度顺序进行分类,详见组织结构图1:

(二)明确问题。在年度工作目录下,将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按照问题分类法,归结为四大类,即:救助工作、日常值班、专项任务、岗位工作,详见组织结构图2:

(三)细化问题。同时,为更好归类和存档管理,将涉及救助工作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类,包括:救助报告、救助影像、救助统计、案例评估、其他问题等内容。

将日常值班相关问题进行细分,包括每日交班、船艇油水、补给动态、应急物资、日常工作影像、值班基础文件、节假日专用、恶劣气象防抗、其他问题等。

将专项任务相关问题进行细分,包括专项保障、专项演练、实战训练和其他问题。

将岗位工作相关问题按照值班人员岗位进行细分,包括岗位1、2、3、4等等。详见组织结构图3。

(四)归纳汇总。通过对年度救助工作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归纳出“救助工作”四大类问题,对四大类问题进行逐级细化,形成了18类小问题,并对每一个小问题命名方式和存放要求进行细化完善,基本覆盖了海上应急救助值班的主要问题,具体见下表:XX单位XX年度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分类一览表。

四、加强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的工作建议

(一)要准确理解文档归档时间

使用年度分类法经常会遇到由于成文日期、签发日期、发布日期不尽相同,无法进行合理归类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参照该文件的文体种类细分进行科学分类:

1.法规性的文件以批准日期为依据;

2.指导性的文件以签发日期为依据;

3.会议记录以开会日期为依据;

4.计划、总结、预算、决算、统计报表以该文件针对的时间为依据;

5.跨年度的计划以开始年度为准;

6.跨年度总结以最后年度为依据。

(二)要合理设置归档问题

使用问题分类法对救助值班档案进行文类管理时,由于救助值班工作内容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加上值班人员的对问题认识局限性和差异性,且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因而对类目的设置往往难以做到准确规范,使分类有失准确。建议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一是要对救助值班工作相关问题的概括应当尽量准确并且明确范围,各个同级类目应当互相排斥,类目之间尽量做到互不相容。二是分类层次和类目不宜过多和琐碎,否则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三是如果一份文件同时涉及几个问题,应研究并确认其中的主要问题,将文件归入相应类目。四是应设立一个综合类以包容一些综合性文件和数量过少问题的文件。

(三)要加强对文档的日常管理

考虑值班人员对问题理解差异性和文档管理相对的固定性,建议:一是尽量安排具有一定文档管理能力的人专门负责对救助值班文档进行管理,避免分类不清的情况出现;二是要规范对文档命名工作,例如在前面列举的“救助报告”命名上,可以采用“年度+任务次数+任务概述”方式进行命名,即15-XXX:“XXX”轮(施救单元)救助“XXX”轮(被救对象)。三是要定期对文档存放情况进行复核。在文档管理过程中,根据文档生成数量大小,定期对文档存放情况进行复核,避免未及时存档造成大量积累进而导致管理混乱。四是要对文档及时归档。考虑到电子文档保存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每半年采用移动硬盘和光盘同步备份的方式对救助值班文档进行归档处理,避免因电脑瘫痪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海上应急救助值班文档管理是海上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只有不断规范管理、夯实基础,才能逐步地实现科学决策、科学施救,不断提高海上应急处置工作成效,更好地保障海区安全形势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S]

[2]吴淑贞.运用复式分类法中的立体维度编制多级目录[J].创新科技.2014,01

篇4:二十载地灾防治风雨路

从无到有的“地质灾害”概念

最开始并没有地质灾害这个概念,以前都把地质灾害的现象叫做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一般在一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察过程当中加以研究,通常把它作为一种叫做边坡工程地质稳定性的现象进行讨论,而非灾害类型。一直到1993年才第一次提出地质灾害这个概念。

1996年以后,伴随着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地质灾害防治被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议事日程。1996年12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132次常务会议通过《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7年2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78号令正式发布,这在全国算是比较早的。

在此之前,对于地质灾害最多就是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灾害,一般是成灾了之后由民政厅去救灾。防灾的概念很淡,因此这项工作,是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一步一步提高,而逐渐引起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1998年全国区域性的大洪灾,强降水过程引发了很多灾难性事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并造成了群死群伤事件,各级人民政府对此予以了高度关注。

2000年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成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职能到了省厅。而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则整建制转到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技术支撑单位也相应明确由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

意义重大的1∶10万调查项目

1999年左右,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下达了一个项目:湖南省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最初由水文一队在桑植和澧县进行试点,2000年省地环总站在郴州北湖、苏仙两区进行该项目的试点工作。项目完成之后,在2001年国土资源部项目审查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14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20万元一个县,280万元的专项。这对总站来讲,应该说是多年以来最大的一个系统性项目,也是意义非常深远的一个项目。那年开始,我被任命为总站的地质灾害室主任。

当年这14个县,聚集了8个地勘队伍,总站承担了其中6个县的调查。从2001年到2008年,省厅每年相继都安排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2008年是最后一批,安排了27个县。

从2004年开始,这项工作的调查基本上全部都由总站来完成。在这将近10年的调查过程当中,湖南省全境123个县市区被归纳到108个项目当中,到了2009年全面完成。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1∶10万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省国土资源厅对涉及全省地灾重点防治区的27个县市区安排实施了1∶5万全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并计划之后2-3年内全面完成100个县市区详查任务。在这项重大基础调查项目中,总站将主要承担技术综合管理工作。随着该项成果的完成,湖南的防灾基础将更加夯实,但形势也将更加严峻,责任将会更加重大。

不断完善的地灾防治链条

调查仅仅是地质灾害最基础的部分。伴随着地质灾害的基础调查和老百姓对防灾减灾需求的不断增长,从2000年开始,随着省国土资源厅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越发重视,法律法规也不断地建成与完善。总站相继开展了从地质灾害预防到治理,再到事后的一系列整个防灾减灾链条上的工作。

从主动性预防来讲,我们每年都要编制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1999年之前叫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从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颁布以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就变成了地质灾害的年度防治方案。包括现在湖南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起草,都是总站进行的。

在编预案、编方案的同时,总站在每年的汛期前要进行地质灾害的巡查。当进入汛期的时候,要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应急排查。汛期过后,我们要对一些隐患点进行一些汛后的核查,等等一系列这方面的工作。

从预防角度来讲,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最先开展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预报,这是总站地灾防治工作的一大亮点。

根据湖南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诱发的因素85%以上跟降水有关。只要降水量足够大的时候,湖南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概率就高很多。基于湖南这种地质灾害在汛期广发、频发、易发的特点,2004年4月29日,省国土资源厅跟省气象局就预报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省国土资源厅全权委托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气象局委托省气象台开展双方合作。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开展,可以说为湖南的灾前预防工作安上了明亮的双眼,插上了翅膀。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这项工作进行得都非常顺利,而且效果越来越好。预警的准确率和精度、工作的规范都在不断地提高。成功避让的案例90%以上与总站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及时传递发布有重大关系。

总站的这项工作,可以说为国土资源厅在服务社会公众的公益性防灾减灾行动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道路

2011年底,湖南省编委批准同意省总站加挂“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牌子,应急中心也随之筹建。应急中心的核心是应急指挥系统——以各类地质环境基础信息为基础,涵盖地质灾害气象数据采集、专业监控、预警预报、数据集成、应急管理协调、移动设备定位跟踪、三维动态分析、信息后台发布、数据查询检索、手持终端联线等功能,实现监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突发事件远程应急视频会商和调度决策等多项功能,同时还可以全面构建天地一体的应急实时传输体系。实现国土资源部与湖南省市县各个节点和野外多点交叉、互联互通远程会商。

从成立的背景上来看,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和能力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从云南、四川的抗震救灾,从甘肃的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应急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把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抢险能力和灾前预防能力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实际上,政府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我们在地灾应急方面担负更重要的角色。

地质灾害工作的未来,空间极其广阔,挑战极其巨大,困难也极为大。随着湖南入选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总站将面临着重要的机遇。

现在来看,这个即将建成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还缺了很多东西。湖南全省目前只有一个省级应急中心,市、县都没有。未来两到三年,湖南不仅要建设省一级的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还要成立14个市州、94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这些中心的建设意味着要有人、资金、装备,否则就是虚的。

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总站无疑将会伴随着这个体系的建设成长壮大,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总站更多的是参与综合防治体系的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其他具体直接参与,如工程治理、调查评价等是不太可能参与那么多,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市县国土资源局、各类地勘队伍都要加入到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行列当中。

应该说,随着湖南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实施,我省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事业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能抓住机遇,谋求更稳更实更快更高的发展,我们总站人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篇5:地灾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

关键词:地灾边坡;稳定性;治理对策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将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还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公路的发展却影响到了地灾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常情况下,边坡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的实际条件、地形地貌、新结构运动等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自然因素。与此同时人类的各种活动也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影响地灾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新构造运动、地面因素、气候因素等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地质条件

岩土体本身具有力学性能,该性能严重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如果边坡的性质不同,那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控制。尽管有一些条件也会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但是我们可以忽略这些条件的影响,在對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要充分考虑到边坡结构面的实际状态与边坡面这两者间的关系。

(二)水文地质条件

所谓水文地质条件指的是地下水的实际活动情况以及实际活动状态。边坡的稳定性与地下水的实际活动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地下水的运动比较活跃,此时地下水与坡体结构会相互运动,这就会增加坡体的下滑力,还大大降低边坡的稳定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治理边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以此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三)人类的工程活动因素

在削坡的时候,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计划来进行,这就会减小坡体滑动面的抗滑力,此时假如坡体的下滑力不能得到增加,那么这就会大大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在实际削坡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增加坡体下滑力这一因素。坡顶加载是指给坡体施加了下滑力,但是却没有严格按照下滑力来增加坡体的抗滑力。除此之外,坡顶加载会导致坡脚的剪应力集中起来,还会增大坡顶的张应力,最终促使坡体的失稳几率得以增加。如果加载物较为松散,那么当遇到雨水之后,这些加载物就会被冲入到坡体,从而影响到了边坡的稳定性。

二、地灾边坡所带来的危害

(一)滑坡

人们经常会听到“滑坡”这一地质灾害,此地质灾害往往出现在大雨之后。通常出现滑坡的原因在于斜坡的岩体或者土体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等因素,这些斜坡的岩体或者土体会慢慢松动,并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坡面松动的部分开始下滑,此种现象被称为滑坡。在划分滑坡的时候,依据引发滑坡的力学特征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牵引式滑坡;第二类,推移式滑坡。所谓牵引式滑坡指的是有一些滑坡所呈现出来的阶梯状,此种滑坡被称为牵引式滑坡。引起牵引式滑坡的原因如下:刚开始先从坡体的下部滑落,这就导致坡体的上部也开始慢慢滑动,但是上部滑动的时间较慢,因此牵引式滑坡所持续的时间较长。推移式滑坡呈现出波状起伏的形状,引起推移式滑坡的原因如下:下部岩体在受到上部岩体挤压之后,这就导致下部岩体发生了变形,同时此类滑坡的滑动速度远远超出了牵引式滑坡的滑动速度。

(二)崩塌

所谓崩塌指的是整块的岩块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沿着陡坡猛烈跳跃,最后掉落下来。崩塌这一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崩塌是很难被注意到的。当发生了崩塌后,所带来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三、治理边坡稳定性的对策

工程地质、支挡防护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治理边坡稳定性的措施。

(一)准确分析工程的地质条件

在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众多因素中,工程的地质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准确分析工程的地质条件。在设计边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工程地质的条件,又要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现实因素导致设计师无法准确分析地质资料,这就大大增加了设计的难度。要想制定出准确、具有可行性的边坡施工设计图,那么必须要有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但是如何获得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呢?一般在开通了施工便道后,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准确的分析地质情况。

(二)确定不同的支挡结构

抗滑挡墙、抗滑桩是经常用到的稳定边坡的方法。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仅仅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时间久了,采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稳定边坡也会带来推移现象与被推移现象。尽管施工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推移现象、被推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当大雨过后,边坡的岩土层会发生松动,表面层的岩土层具备了流变力学这一特点,这就大大增加了侧向压力,最终推翻了抗滑挡墙。所以,从防滑上来讲,被动的防守是不可行的。要想真正达到维护边坡稳定性的目的,这就要对坡体本身进行加固,还对坡体的力学性能进行改善。其中锚杆预应力锚索点就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现阶段国内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锚杆预应力锚索点。

(三)边坡植物防护措施

1、种草防护。种草坡面防护的适用范围如下:边坡稳定、边坡高度较低、土质适宜种草等。种草坡面防护不适于岩石边坡防护,如果要在岩石边坡中适用,那么就要根据岩石边坡来研发出新的生物防护技术。种草坡面防护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较低、保护环境的好处。

2、土工网植草防护。所谓土工网植草防护是一项将坡面加固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边坡防护措施。在此技术中所使用的土工网是一种防护边坡的新材料,此种材料是经过特殊工艺后所产生的三维立体网,其具备了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刚开始的时候,其还具备了防止冲刷的功能,确保草籽的正常生长。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植物慢慢覆盖了坡面,此时植物已经与土工网共同防护边坡,并且也可以达到绿化边坡的目的。由于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每秒四米以上的流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干砌片石护坡被土工网植草护坡所取代。现阶段,在边坡防护工作中用到的最好要属土工网植草护坡。通过采取种草防护、土工网植草防护这两种措施来达到保护边坡稳定性的目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到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其还要到实地进行考察,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状况来寻找防治边坡稳定性的措施。

篇6:衡山萱洲:地灾治理让古镇重生

萱洲为千年古镇,位于衡山县城南20公里,靠山面水,在地理上属南部南岭上升与北部洞庭湖下陷的过渡地带,丘陵地貌。2001年,萱洲古镇地面出现裂缝,多栋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并变形。2004年8月受台风“圣帕”影响,滑坡出现明显变形,引起当地居民恐慌,之后,陆续搬走10户,占总人口的1/7。

2011年至2013年,衡山县国土资源局通过“萱洲古镇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期、二期项目,实施了滑坡治理、道路平整、护岸工程、台阶整修、山潭治理等工程。

“通过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恢复治理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效地保护了较危险的22户村民住房及100余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对160余米古镇街道、刘绵公祠和观潭寺等名胜古迹也提供了安全保障,让古镇获得重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衡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建龙说。

地灾治理

10月23日,站在萱洲古镇的红石板路上,在衡山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股股长文余成的指引下,可以看到,一条条护坡相互交错呈网格状,“深入山体达二三十米,非常坚固有力”;一排排水泥灌注的圆形护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三两两的游客倚着护栏,眺望湘江,显示出古镇的勃勃生机。

“萱洲古镇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二期项目共投资505万元,其资金利用率达到了80%,这在很多内行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张建龙说。

衡山县国土资源局的确是做实事的。

第一期项目自2011年2月24日到5月24日,历时3个月,总投资140万元。“重点放在滑坡治理上,”具体负责实施此项目的衡山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黄岳林介绍说,“具体包括拆除、削坡、截排水、格构锚杆、道路修缮、监察等工程,共完成截排水沟117.8米、栏板169米、红石路面288.9平方米、锚杆118个、格构1252.3米。”

这项工程后来为耒阳市同类地灾治理提供了范本。

第二期项目自2012年8月10日到2013年2月9日,历时6个月,总投资365万。重点是完善滑坡治理,实际修缮了两条道路,新增1条硬化路,维修2处台阶,增设4处护栏,修建7条排水沟,治理了3处山塘,修建41个抗滑桩,格构1484米等。

走到河边,文余成指着地下说:“这里有地表看不到的抗滑桩,深入地下几十米,全部用二指粗的钢筋跟水泥浇灌而成,可以有效防止山体滑坡。”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因为地处河边,地下水丰富,需要打洞、抽水、浇灌水泥一气呵成;如果抽水和浇灌水泥的速度赶不上地下水浸入的速度,那么,工程就无法实施。

同时,因为地处滑坡地段,地质脆弱且情况复杂,增添了工程实施的难度。其中有个小插曲,某个标段的承包商因打出来的洞体曾遭遇过滑坡,洞壁布满裂缝,浇灌的水泥瞬间流逝,成为无底洞。最后,因技术不成熟,只得放弃。

通过治理,萱洲古镇恢复土地5000平方米,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保障了22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古镇重点名胜古迹,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由于经费原因,对山塘的整改不彻底;同时,防滑桩、游路未很好地解决当地居民雨水排放问题。我们已经向省国土资源厅递交了第三期项目申请报告,目前已通过评审,只等指标下达了。”张建龙对萱洲古镇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第三期项目充满了期待。

古镇重生

萱洲古镇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二期项目的实施,避免了这座千年古镇走向落寞。

衡山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刘东山是这个变化的见证者。他住在山下河边,2006年开始担任地灾群测群防员。在2011年以前,每当汛期下雨时,他每天晚上都会打着手电,提着铜锣,到村里巡视地灾情况,并整宿开灯睡觉,以便随时观看情况,及时督促村民搬家。

2001年,因多次暴雨,古镇地面出现裂缝,多栋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并变形,这是第一次出现地灾。2004年8月,受台风“圣帕”影响,观潭寺发生滑坡,碎石、泥土和树木深入湘江河床50余米,以前的古码头全部被毁,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但村民还是吓到了,很怕下次会全部陷进去。

此后,村民发现房子和水泥地面都开始开裂,缝隙一年年增大。

村民开始陆续搬家。据统计,2004年至2009年,陆续搬出去10余户居民,占整个住户的1/7,房子都被贱卖。古镇村民聂德淼的哥哥就是其中一户,他回忆说:“2004年的那次滑坡,我哥哥的榨油房因滑坡倒塌了,他很伤心,也很怕,说住不成了。2006年,搬出去另外建房子了,原来的房子2000块钱就卖了。”

2009年6月,衡山县国土资源局在古镇树立了地灾警示牌,因资金原因,只陆续进行了小型的地灾治理。同年,向衡阳市国土资源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地灾专项治理资金,直到2011年开始,资金拨付到位,开始大规模治理。

“如今这里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搬出去的人家,都想搬回来住了。但现在房价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几千块钱卖出去的房子,现在至少都是十几二十万了,涨了几十倍。”刘东山高兴地说。

刘东山的邻居因为对地灾的恐惧,2009年委托刘东山将其房子8000快钱卖了。到2011年,萱洲古镇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后,又要把房子买回来,但买主不同意。最后,通过刘东山做工作,以16000元的价格买回去了。“现在如果他再卖,起码值20万块钱。”

以前被刘东山劝着留下来的人,当时有怨言,现在则变成了感激。

旅游新秀

萱洲古镇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一开始就考虑了旅游的因素。

最开始,修整道路打算用麻石铺路,但最后决定搞红石板路——因为为了和古镇整体风格协调,古镇路面都是用当地盛产的红石板铺路。但实际上,这给工程增加了很多成本。因为麻石只要从外地买进就可以,红石板还得现场开采,成本成倍增加。

“包括危房改造,我们也是这样考虑,保留和修缮了最完整的700年以上的刘锦公祠;另外,民居也设计为明清风格,老百姓也愿意,改建了二三十户,可以带动旅游。”文余成说。

萱洲古镇的旅游果然如最初设想的那样,蓬勃发展起来了。镇人大主席王辉介绍时,有点眉飞色舞:“以前,几乎没有人来这里旅游,大家都担心地灾,怕危险。近两年,经过治理后,安全了,整体环境好了,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这里了。尤其是在每年四五月,油菜花节时,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最多的一天,接待了一万多名游客,车子都堵到了107国道上了。去年古镇人均收入较2010年的3000元要翻番。”

刘东山也进一步印证了王辉的说法:“现在,除了周边游客外,美国、匈牙利、加拿大等欧美游客也来了,在油菜花节的旺季,镇上有个饭店开了60桌,都坐满了食客。”旅游业兴旺后,也带动了当地的土特产的销量,“靠水吃水,我们镇上的干鱼都卖到了80块钱一斤。”

村民聂德淼也在去年开了家小饭店,“生意还不错,去年多赚了一两万。”

上一篇:公安领导干部党风廉政下一篇:经典诵读兴趣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