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2024-05-24

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精选9篇)

篇1: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见习、综合实训的要求及内容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见习、综合实训的要求及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见习

1、专业见习的要求 专业见习主要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内容,通过对某企业或单位的物流过程分析,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流程,了解该企业或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企业的物流环境、企业物流的一些基本活动和物流业务,结合所学的物流专业基本知识,对物流的定义、基本 功能、物流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专业见习报告。

2、综合实训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能力的训练。目的是对所学的专业知 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可结合专业课程,安排学生到物流企 业或物流管理公司进行综合实训;或安排一定时间到有关岗位的上岗综合实训,增强从 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 学生在专业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学校实践基地或物流企业等进行实 训,撰写综合实训报告。或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模拟软件自动生成成绩。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见习、综合实训的要求及内容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见习、综合实训的要求及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见习

3、专业见习的要求 专业见习主要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内容,通过对某企业或单位的物流过程分析,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流程,了解该企业或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企业的物流环境、企业物流的一些基本活动和物流业务,结合所学的物流专业基本知识,对物流的定义、基本 功能、物流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专业见习报告。

4、综合实训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能力的训练。目的是对所学的专业知 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可结合专业课程,安排学生到物流企 业或物流管理公司进行综合实训;或安排一定时间到有关岗位的上岗综合实训,增强从 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 学生在专业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学校实践基地或物流企业等进行实 训,撰写综合实训报告。或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模拟软件自动生成成绩。


篇2: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1.系统化管理

虽然专业市场整体上都是经营同类商品,但是各个店铺都属于个人经营,不同品牌、不同商品间的竞争引起的“自我主张”,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给人以杂乱的印象。这种不良印象,不但直接减少了商主的利益,不利于专业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会影响物业管理公司,乃至开发商的声誉,而且会造成城市宏观规划政策的失调。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连锁性的反应链。故必须重视系统化的管理。也就是说,各个店铺的宣传特色无论如何夸张,都必须以专业市场的建筑特点、风格和文化氛围为基调,不能影响到专业市场这个主要的舞台。这就要求,专业市场在建设之初,就要邀请物业管理公司介入,在建设过程中就渗入物业管理公司的诸多管理经验,使建设既注意所建市场的整体统一性,又注意塑造稳定的文化特色。另外,各个商铺在装修时,要求其必须配合所在市场的文化主色调,使市场形成一个“分而不散”的有特色的实体。即通过统一化的视觉识别系统和统一的文化氛围,来塑造物业统一化的商业形象,以扩大市场的知名度。

2.行政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商业市场人多事杂,要搞好管理,不仅需要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管理,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管理。特别是物业管理公司,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市场经营的好坏也对城市环境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这将促使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就管理方面不断沟通,促进市场的运营和发展。

3.管理过程要始终贯穿经营思想

物业管理公司的微利性,决定了它要有所发展,就必须重视经营,提高声誉。最主要的是,物业管理公司要抛开以往物业管理就是单纯劳动服务的思想,把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对于各业主、租赁商主,除了提供按照合同约定的日常服务以外,还要充分分析业主、租赁商主的特点,在一切为了业主,兼顾公司利益的原则下,也可对其增加几项有偿性服务。比如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市场,联合商主开办各种促销活动;为了提高和规范商户的经营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经营类讲座;为解决商户的后顾之忧,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针对商户建造食堂、休息场所等。还有,产权的多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会造成业主、商户的频繁更替,给管理造成很大难度,如合同未到期的商铺转租等。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成立有偿性的转租、策划等工作。这不但使物业管理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更主要的是使物业管理公司能够较早地获得业主或商户人员变更的信息,便于了解商户经营中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再者可以通过调查,在经营商户自愿的情况下有偿为商户提供接送孩子上学服务等。

这样的一系列做法既方便了商户,又增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物业管理公司走向正规,不断树立经营理念的一个标志。

4.管理中,对人体现服务为本、对事体现依法为准

首先,专业市场物业管理属于商业物业管理,较之住宅小区等的物业管理,对于服务性的要求更高。因为服务对象是以经营为目的的商户,在为商户提供管理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协助商户一起为顾客打造一个整洁、舒适而且具有统一商业形象的规范化的购物环境。因而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更贴切的服务群体不是商户,而应该是顾客。物业管理公司从长远的目标着眼,应该把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与广大商户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商户的发展和利益。只有商户有利益,有发展,才能促进市场整体的发展,提高市场的知名度。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也才会稳步提升,因而也是物业管理的成功。

其次,管理中还要事事体现法治原则。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的中后期阶段,市场经济本身又是一种法律经济,因此,在经营管理中贯穿法治和法律意识尤为重要。特别是经营商户中,有的是业主,但很大一部分是租赁商户,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人多事杂。如果不坚持法治,不细化规则,将是一盘散沙,很难运营。具体来说要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视管理服务的合同文本,详细注明双方的责权利,以免日后引起纠纷。

第二,通过《业主手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市场管理规则》、《装修管理规定》等文件,对业主及商户进行规范管理,明确业主、物业管理公司、承租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第三,在市场内对业主和商户不断宣传法律知识,使之不断地渗透给商户,以约束和监督其经营合法。如在市场内义务宣传《产品质量法》、《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教育和促进商户树立法治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使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和成熟的做法。5.安全管理

在日常的服务中,因为是商业物业,人多事杂的特点决定了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车辆管理和业主、商主的档案管理。这其中又数档案管理最为重要。下面就业主、商主的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性略展开分析。

篇3: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信息化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来对各类管理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管理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管理职能, 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目的是为了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 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自然也就偏向于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不同,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那么该如何向他们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呢?一些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贺盛瑜和赵卓宁[1]强调了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滕佳东[2]在确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模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信息化管理思想、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朱恒民等[3]强调了教材内容要符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 并指出国内的信息类教材内容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他们选用了国外的《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张晴和金荣学[4]则从有效教学的角度, 从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师生关系等4个方面, 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问题。

应该说, 目前业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 在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应该偏重于管理。但在该课程应该讲授哪些内容, 从而实现偏重于管理的问题上, 依然在探索和总结之中。

纵观目前国内的典型教材[5,6], 基本上还是以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索。在向管理方向倾斜时, 如果不注意, 很容易变为降低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比例, 而增加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造成主线索不清晰, 重点不突出。尽管学生不再觉得这是一门单纯的计算机课, 但却成为了一门大杂烩。

下面, 就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问题, 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看法。

1 教学目的

要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 首先得明确教学目的。

在笔者讲课时, 有同学认为, 既然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不是自己开发系统, 那就是学习如何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了。笔者则明确向学生指出, 现在软件系统的客户操作界面一般都设计得很友好。一个大学毕业生在经过简短的培训之后, 一般都能够很好地操作具体的管理软件。而且, 针对不同的企业, 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种类很多。因此,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教会学生使用某种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在各种管理活动中, 都需要使用信息。一些管理活动 (如物资采购) 会产生数据, 一些管理活动 (如财务处理) 既需要数据, 也能把原始的数据加工为更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 一个管理活动, 会涉及数据的输入、输出、加工、传输、存贮等处理环节, 而计算机具有数据处理的很多优势。如果在一项管理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 可以认为该项管理活动实现了信息化。如果一个企业中的大部分管理活动都实现了信息化, 则可以认为这个企业实现了信息化。

信息化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应该是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应该是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尽管信息化非常重要, 但是从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目前的效果还很不理想, 成功率并不高。以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产品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为例, 企业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上ERP是等死, 上ERP是找死”。

导致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 参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负责系统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知识, 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参与系统开发和具体使用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 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不能提出好的建议。要弥补这样的知识结构缺陷, 相应地也有两种方式:一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管理知识, 二是管理人员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

因此, 向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 应该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 以后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 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改进, 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结合实际, 我们可以发现, 因系统开发人员缺乏管理知识或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给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设计的数据流程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也就是引入信息系统之后, 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达不到企业的管理要求;二是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停留在存贮、传输、检索等简单的层次, 不能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企业感觉管理信息系统的用处没有预想的大。此外, 企业自身管理的不规范, 以及业务流程的频繁变更等, 也会造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难以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迪, 应该把数据流程的分析和如何利用数据来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

2 两个重点内容

2.1 分析数据流程,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 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新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是由业务流程来具体体现的。因此, 分析信息化之后的业务流程应该如何进行, 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一分析工作的进行和新业务流程的最终确定, 应该是由系统开发人员和委托开发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的, 既要体现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处理的优势, 又要符合企业具体业务的实际需要。

在引入了信息系统之后, 原有的业务流程往往会发生变化, 这实际上已经构成目前企业管理中热门的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流程重构) 的重要内容。

目前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结构化方法是面向过程的, 对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即画出数据流程图是其主要手段。面向对象的方法则把系统功能的实现看作是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在近年来的软件开发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在后期的程序编写阶段有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支撑, 但是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他们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开发系统, 而是从具体业务岗位的角度, 对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及与系统开发人员一起确定引入信息系统之后的新业务流程。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中的数据流程分析既能充分反映引入信息系统之后具体业务流程的情况, 还能与BPR这一管理理念很好地结合。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 将数据流程图作为重点。

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是比较简单的事,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阅读别人画的数据流程图, 而要自己动手画, 从简单的业务流程直到稍微复杂一些的小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学生深入下去之后, 就能对信息系统中数据的输入、输出、运算、传输、存贮等环节有较深的认识, 进而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数据传输的路径、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各个业务流程之间数据的共享、原有业务流程和新业务流程之间的比较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到参与设计业务流程、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后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构造等。

以一个医院的门诊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学生在画比较详细的数据流程图的过程中, 从最开始对信息化模糊的认识, 逐渐过渡到思考这样的问题:病人是否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挂号?如果可以, 那么挂号的凭证又该如何处理?病人缴费数据是否该直接传给财务部门?划价和收费的环节是否可以合并?医生是否可以开电子处方?如何开电子处方?开了电子处方之后病人的病历又该如何处理?病人取药的信息能否及时地进行统计并通知药房?对这些以及类似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表明学生已经开始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这一问题。

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 对于管理工作如何信息化问题的认识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就能结合实际工作的业务流程, 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已经信息化, 那么其数据流程是否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如果所在的工作岗位尚未信息化, 那么引入信息系统的时候, 该如何设计数据流程?

如果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 定能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2 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相结合, 以解决更多管理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 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数据,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包括运算、存贮、检索、传输等。从目前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是计算机的数据存贮和数据检索功能, 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 而对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运算功能, 实际上使用得并不多。要使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 就得为解决管理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 然后再使用计算机来对模型进行求解或根据模型来进行运算。也就是说, 只有把管理模型和计算机结合起来, 才能够解决更多的管理问题。

在教学中, 可以ERP系统为例来向学生阐述以上理念。

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典型, 它是在MRP (Material Required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RP产品的种类较多, 但一般都包括生产控制 (计划、制造) 、物流管理 (分销、采购、库存管理) 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这三大模块。其中, 生产控制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生产控制是一种以计划为导向的生产、管理方法。企业首先确定一个总生产计划, 然后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 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 即生产部门据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

那么, 主生产计划又该如何来制订呢?企业可以按订单、按库存、按预测的市场需求等来制订主生产计划。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 如果先后接到了多个订单, 对交货期的要求也不一样, 那么该如何来安排生产和采购呢?如果企业根据预测的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 那么该如何预测呢?主生产计划下达后, 采购部门又该如何采购 (采购批量、每次采购的间隔等) 才最经济呢?这些问题的解决, 都要用到具体的管理模型。而且, 面临不同的情况, 管理模型也会有所差别, 一些还需要做近似处理。只有在有了具体的管理模型之后, 计算机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

在教学中, 可以假定具体的企业情况, 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管理学知识, 通过适当的管理模型来具体计算企业应该如何制订主生产计划, 又该如何将主生产计划分解之后下达到生产和采购等部门, 生产和采购部门又该如何去组织生产、采购物资等。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既了解了ERP的结构, 又明白了管理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还巩固了已学的管理学知识。最主要的, 是要让学生明白, 该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去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

3 总 结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之后, 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其余内容的组织就显得相对比较容易。图1是我们进行教学时的课程内容框架图。

图1中的“管理信息化”模块即上面所介绍的两个重点内容。“系统开发”模块则包括“开发方法”和“项目管理”两个子模块。“开发方法”可以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法来组织内容, 即将系统的开发按照生命周期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等5个环节, 同时适当介绍其他系统开发方法如原型法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适当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 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保证前面论述的“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两个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其余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来进行增减。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上机、课堂讨论等结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探讨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以后的管理工作岗位上, 能够更好地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改进, 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此, 将数据流程分析和管理模型与计算机的结合列为两个教学重点。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数据流程,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贺盛瑜, 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9 (7) :42-45.

[2]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0 (10) :95-97.

[3]朱恒民, 翟丹妮, 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3) :69-72.

[4]张晴, 金荣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1 (19) :101-103.

[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篇4:专业出版社的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

不容乐观的内容资源管理现状

1.手段落后、水平低下

不论是出版单位,还是教研机构,目前对自己拥有版权的内容资源都进行了一些数字化处理的尝试,但是绝大部分仅仅局限于文件格式的转化、低水平的知识展现、毫无互动的粗放型的知识产品提供,与国际出版的数字化水平的差距还很大。此外,对已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管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进行的“二次制作”,期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大量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资源的价值被埋没

受传统纸质出版和相关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束缚,通过网络发表的学术成果还没有纳入一定的评价机制里面去,从而影响更多优秀学术成果在网络上的传播,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的教研机构只是把少量、符合出版单位选题要求的内容资源出版成为图书、期刊或电子音像出版物等,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资源被废弃或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其中第一手调查资料、珍贵的照片和音视频、原始的数据等都是不可再生的珍稀知识资源。而同时,据研究显示,世界上95%以上产品技术的情报来源于灰色文献。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大量的智力产出,其中就含有数量可观的灰色文献。

3.与国际数字化知识传播渠道难以对接

这种现象阻碍了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高,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识成果存储、编辑和发布的平台建设不规范,不遵守国际技术标准,开放性不高、与其他系统无法实现不同层面的应用整合,平台设计没有适度的前瞻性、没有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等。

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方案

1.内容资源梳理和版权商务洽谈

数字出版业务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内容资源的积累与整合,缺乏海量内容资源的支撑,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就无法实现。长期以来,出版单位一直坚持一种想法“我们有内容资源,我们有积累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海量内容资源”,但是,如果这些内容资源没有保存好,或者保存了但是无法再利用,或者保存好了也能再利用但是版权已经不在出版社手中了,那么内容资源再多也是无价值的。出版社做数字出版,第一项工作就是梳理清楚自己的内容资源的家底,然后对他们进行收集和保存,只有这样,日后才能整合开发利用。

2.数据加工

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从2001年开始对图书进行数字化存档,成为全球第一个自行将已有图书数字化的出版公司。国内大多数出版社自主发展数字出版业务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结构化的内容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数字出版对海量内容的重组和多方面应用的要求。在数据加工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哪些资源要加工、按什么标准加工、加工成什么格式以及成本控制等问题。

第一,目标:有价值的内容资源拥有数字化文档,并不断结构化和碎片化。

第二,加工程度:依据内容资源学术价值、版权和市场需求等确定程度策略。

第三,加工方式:独立加工,外包服务,两者兼具。

第四,加工原则:模块化、可扩展、统一化、需求化和互操作。

第五,加工之前的准备:正确性和完备性检查。

第六,元数据:数据梳理及其形式限定。

元数据(Metadata)是美国著名的电子文件专家戴维·比尔曼首先引进电子文件研究领域的,最初的定义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的使用首先要确定描述什么,另外根据使用的用途和应用环境不同,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的元数据也不尽相同。元数据所指的对象可以分为三层:单体元数据,元数据组和元数据系统。不同的元数据方案之间如果需要进行信息互换,一般需要在不同元数据方案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来实现互操作,例如:人们在图书馆领域建立了MARC数据与Dc(都柏林核心元數据元素集)的映射关系,从而使利用MARC数据编目的图书馆能够与利用Dc编目的图书馆之间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内容、受众、运营”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社元数据梳理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具体工作计划是:数据梳理方面,要依据内容资源种类,综合考虑内容本身学科知识属性、受众的需求和今后被使用的情况等,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 Core Metadata)的框架下,参照Docbook等已有的字段和规范,遵从DTD或Schema的元素定义标准规范。同时,考虑到今后内容资源的电子商务交易,也需要参照国际上的在线信息交换标准(Onix),国内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图书产品信息格式”。专业社要充分依靠传统编辑和数字内容编辑,通过至少两个月的集中讨论、分析和汇总,拟定两三套元数据及其结构的规范。可以通过七个方面对元素进行定义:标签、名称、定义、必备性、可重复性、注释和示例。此外,语种引用标准、时间引用标准等可参照ISO的相关标准文件。

3.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

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应该是基于XML技术的面向专业学术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协同编辑、灵活管理和多媒体发布平台,是一整套具有高度扩展性和开放性的业务运营基础支撑平台。该平台实现资源采集加工,资源归类,拆分、存储,文本语义分析与挖掘,基础文件管理,元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协同编辑与考核,智能分词与检索,自动化排版和多媒体发布,并与出版社已有的ERP系统、CRM系统和发行专家系统等无缝对接。

第一,内容资源数字化存储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成品资源库、非成品资源库、图片库以及音视频和动画库、合同资源库(管理出版合同、版权授予合同和其他与产品有直接关系的合同)、人物资源库(管理作者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信息)、机构资源库(管理专家学者所在工作单位的信息)等。

nlc202309011758

第二,内容资源数字化编校平台。该平台主要基于XML技术,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内容进行编校,承担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文件解析和展现,内容本身的二次编校、标引,对词典资源库的管理,语义分析与文本发掘,知识关联等。

第三,内容资源数字化发布平台。“多元化发布”是前期的数据加工和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编校的延伸,这样内容资源就可以实现多媒体形式的复合出版,为产品选择其适合的出版形式。多元化发布也是基于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细分,遵循“专精特”的道路,为有不同需求的受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样式管理,实现样式和内容独立,单个样式表中支持Web、打印、PDF和HTML等多种输出类型,样式可重用,能够完美地协同传统纸质出版等;二是发布管理,可配置发布规则,支持多渠道、多格式、跨媒体的信息发布,自动从XML来源中将内容发布到Web和无线设备等,支持信息推送、变更推送,自动从CRM等业务系统中提取和嵌入数据(例如用户数据、销售数据、学科发展情况的分析数据等)。内容资源数字化发布平台是出版社由内容资源提供商向内容资源集成运营商转变的重要路径,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他方运营平台的依赖、受各种运营商挟持的可能。基于明确的目标人群、特色的内容资源,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版社可以更好地发展成为自营式专业内容资源集成运营商。

第四,其他。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应该包括自身运营管理的模块(日程安排、任务管理、工作统计、进度管理、日志管理、用户管理等),还应该包括系统管理模块(业务流程定制、数据安全和备份等)。

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第一,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当下专业出版单位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作用,全面整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顶级教研机构历史和当前的知识内容资源,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智力成果全面数字化并全方位多渠道传播。实现学术研究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助力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国民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的提高。与国际知识内容资源传播渠道良好对接,极大地促进中国学术研究成果“走出去”,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浯权!

第二,增强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地位和作用,协助重塑新型出版产业链。当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主要推动力量是技术提供商和平台运营商,而不是内容提供商(即传统的出版单位机构)。专业出版社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以内容资源为核心競争力,就有利于将出版单位从传统的内容提供商转变为内容资源集约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从传统的物流转变为信息流,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互动,使传统出版单位变为知识信息服务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这也有利于传统出版单位更多地参与数字出版标准、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的制定中来。谁在标准和政策中占据主动,谁就将在产业发展占据得利优势。

(作者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资源运营中心副主任)

篇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内容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

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

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

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

第三、行为守则

篇6: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

财务管理用来分析财务,进行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为财务决策服务。会计负责记账出报表,所记的账证表数据是财务管理决策所依据的资料的一部分。

篇7: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答:专业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结合科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并结合专业具体情况有必要的补充与延伸,本科目的目的是考核建造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级建造师』如何复习一级建造师专业项目管理的内容?

这一科目与综合科目的配合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如果综合科目中的管理学得再好,但不会实际应用,也不能担负建造师的责任;实际经验很多,没有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弄清其基本原理,在工作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则建造师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阅读专业管理内容时,必先学好综合科目中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然后结合专业实务,进行综合运用,以丰富、完善项目管理的水平。

篇8: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大,尤其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时,众多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服务型和操作型人才,采用实践教学的良好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和传授较为重视,而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还亟待调整。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完善合理。很多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较为重视,而针对其中需要培养的服务技能还有所欠缺。院校中并没有设立较为专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管理项目,学生无法在专业的技能课堂中学习相关的技能,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工作效果。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的指导教材不够完备,针对专业技能的内容不够齐全。

(二)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滞后

酒店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给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同时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现实需求,学生在接受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教学之后,也无法应对酒店方面的相关工作。教学课程内容设置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脱离了市场需求,与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不相符,没有体现出酒店管理行业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

(三)教学课程内容不够创新

很多院校选择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都较为陈旧,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想要积极应对当前的市场变化和酒店行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教学课程和教材之中必须具有相应的创新思维。但是当前很多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都是没有时代创新思想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一)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不利于酒店行业的良好发展。针对酒店管理行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为完善的课程内容,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教学意义的知识和理论,为学生真正从事酒店管理行业,提供良好的指导。在酒店管理行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教学课程,比如专门锻炼学生服务技能的课程。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不同的顾客进行交流和服务,让学生体会酒店管理行业运作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并且给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进行相关理论方面的学习时,能够更加认真用心。

(二)创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

院校在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不断地创新相关的教学内容。首先需要选择具有创新形式和创新内容的教材,教材中需要包括先进的酒店管理理论和知识,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酒店管理中出现的经典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其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课堂上,需要针对当前的市场变化进行研究,并根据市场变化中的酒店发展方向进行说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增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性和时效性。在教学课程的设立中,还可以针对酒店管理行业中要求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培养。某院校在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时,组织学生到大型酒店进行实习,将学生分配到酒店的一线岗位,让学生亲身体验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定期上交实习报告和心得,该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

酒店管理行业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各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时,需要紧紧抓住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脉搏,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实践教学融入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可以从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创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两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静,金倩.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0-81.

[2]郭琳.关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239.

[3]向延平.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4):121-123.

篇9: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容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合作教育 物业管理 教育模式

一、前言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职业学院走产学研的道路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内容又是什么,一直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的课题。随着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高专教育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在这样一种形式下,我们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要打出物业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品牌,这需要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开拓进取,不断开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新局面。

二、物业管理专业与物业管理公司产学合作教育开展的方式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产学结合的途径与内容,并且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作为新开办的高等职业学院,我们除了向别人学习已有的经验外,还要摸索出适合我们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方法。物业管理专业与物业管理公司产学合作教育开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学交替方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我们学院本身具有的将一年分为四个小学期这个特定条件下,每一学年中,把四个小学期作为理论教育学期,二个小学期之中见习期作为学生到物业管理公司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

2.预分配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将学生的毕业分配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校前二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教学,第三年上学期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预分配单位,学生到预分配单位实际工作半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半年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并做毕业设计。

3.中后期结合方式

这种方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安排一次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年不等。这种可以称为“厚三明治”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一般都在国家规定的学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延长学制,这是它与预分配方式的区别。

4.结合实际任务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学校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等,到物业管理公司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方式由于任務的大小和时间多少的不固定性,实施需要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制。

三、物业管理专业与物业管理公司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

我院的物业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物业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所设的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大量急需的、实践能力较强的物业管理人才。今年首届招生就突破计划招生数,为物业管理专业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物业管理专业如果要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一些办学成绩,最关键的问题是本专业的教师要对高职办学模式进行理解,在以学院制培养模式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下,开发出学院与企业单位进行产学合作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学院与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制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计划

由学院负责物业管理专业的领导、物业公司的主管、物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比如,怎样培养与学生职业岗位直接相关的能力,在每种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即实践(认识实习)——理论——再实践(综合实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2.学院与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实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计划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六个学期内完成:

第一阶段: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

第一个学期重点是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特征不是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学生向大学专业学习的过渡。这一阶段主要由学院专职教师来完成;

第二学期逐步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全面的基础,最后一周是实训。这个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意识。比如,聘请专门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给学生上课。

第二阶段:实施专业课程教学

第三学期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安排实训,共计五周,这个学期是培养期,是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阶段。第四学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组织及协调能力。第五学期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策划能力,安排“物业公司的运作”实训,共计七周。这三个学期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期,是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由学校教师和物业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但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是要有工作实践经验,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课程学习阶段,主要课程由学院教师来完成。由于课程基本全是围绕物业管理能力来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程学习阶段,互相连贯,可以加快学生物业管理能力的形成。

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训阶段。这个阶段是对前期两个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团结合作的能力;具有熟练管理与规划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独立或分组完成一个小型的规划、设计及实施,最终形成一个物业公司的正常运作。并以此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本段学习为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在校内完成,由学院教师和物业管理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但需要提供相应的综合训练实训环境。

第四阶段:毕业环节

第六学期主要进行毕业设计。这个阶段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进一步综合运用的阶段,也是产学合作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过程。

四、结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由物业管理专业与物业公司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产学合作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教育,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就具有明显的产学合作教育特色。从世界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合作教育也在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数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我们才能打出我们学院物业管理这个专业品牌。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房地产司.《物业管理概论》.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12.

[2]刘喜英.《物业管理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3]廖宗明.《日本“产学合作”的几种形式》.《中国高等教育》.

上一篇:软件工程学第二次作业-答案(中山大学2017本科)下一篇:漂亮的贴画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