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讲

2024-06-24

古代汉语第二讲(精选6篇)

篇1:古代汉语第二讲

第二讲 古代代希腊教育

(一)填空题

1、“三艺”是辩证法、文法、_____。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_、角力。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____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____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三艺”为_____所创。

(二)选择题

1、“三艺”为_____所创设。

A.柏拉图B.智者派C.亚里士多德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____办理。

A.私人B.企业C.国家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____。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三)改错题

1、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2、斯巴达的学校都由私人办理。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

4、古代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文雅教育性质。

5、“三艺”是算术、文法、修辞学。

6、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国家办理。

7、“三艺”为柏拉图所创设。

8、在古代雅典,女孩七岁以后不再在家中读书、习字。

(四)解释概念题

1、古代雅典的“教仆”

2、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五)简答题

1、试述斯巴达教育体系。

2、试述雅典教育体系。

3、试概括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5、试概括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六)论述题

1、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第二讲 古代代希腊教育

▇ 答案

(一)填空题

1.修辞学2.投标枪3.要求身心和谐发展4.奴隶主5.奴隶主6. 1 智者派”“

(二)选择题

1.B2.C3.A4.D

(三)改错题

1.将“斯巴达”改为雅典或将“要求身心和谐发展”改为“军事体育性质”2.将“私人”改为“国家”3.将“军

事体育性质”改为“要求身要求身心和谐发展”或将“雅典”改为“斯巴达”4.将“文雅教育”改为“军事体育”5.将“算术”改为“辩证法”6.将“国家办理”改为“私人办理”7.将“柏拉图”改为“智者派”或将“三艺”改为“四艺”8.将“不再”改为“仍”

(四)解释概念题

1、“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2、“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五)简答题

1、在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的,检验合格、体质健壮的婴儿在国家监督下由父母教养到手岁,不合格的即被抛弃。男孩7岁起就被送入国家公有机关,过半军营式的生活,一直到18岁。在这里,儿童从小过着集体生活,以年龄分队,由20—23岁的青年担任小队教导员。其上,设有总监,另有一批助手,称为“鞭打者”。为了养成艰苦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给予儿童的饮食起居条件极端简陋、苛刻,使之习于忍耐饥寒,还用残酷的鞭打和野兽的扑咬作为训练的手段;这培养机警性和仇恨儿童的心理,他们要求儿童到附近希洛人居住的村落偷盗食物和柴米,甚至在夜间举行捕杀奴隶的“实习”;为了对儿童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他们通过教官或来访的社会上层人士,采用讲述或谈话的方式使儿童了解斯巴达人的风俗习惯、传统、宗教仪式和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法律、行为标准。在这里,智育不受重视,文化知识极端落后,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军事体育活动,除五项竞技运动(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外,还有骑马、肉搏、游泳、射箭等军事游戏。儿童也接受音乐与舞蹈教育,不过是与军事体育结合进行的,含有军事和宗教的意义。儿童唱宗教赞美歌儿战歌以激励尚武和爱国的情感,跳舞则是军事体育动作的模拟和敬神的表示。

斯巴达青年满18岁,就被送到埃弗比(Ephebia,士官团,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到20岁止。入团前,青年必须接受当众鞭打的考验,能忍受者为合格,哀号求免者则被剥夺入团资格。埃弗比团由精干的军事家领导,学习地形和进攻、防御的战略。军事训练还包括经常对奴隶进行空袭和捕杀。

斯巴达还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在体力方面和道德方面也受到同样的教育,以便适应斯巴达的社会生活,成为体格健壮的母亲,在男子出征时还可负起保卫的职责。

2、雅典儿童7岁前在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主要是在户外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如投骰子、玩小马、雕刻等等,成人还给他们讲故事、童话和神话,注意培养他们各种礼貌行为。这些工作往往由“教仆”承担。女孩7岁以后,仍在家中读书写字,学做家务,这是因为雅典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甚至不能参加雅典的民主生活,所以不受学校教育。

男孩7岁起由教仆陪送到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没有官定的章程与课程,这一点也与斯巴达不同。儿童在文法学校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在弦琴学校学习音乐、吟诵荷马史诗、演奏七弦琴。所有教学内容都含有宗教、道德教育性质。此外,儿童还经常参加奔跑、骑马、投枪等体育活动。学校教师地位很低,有些还是获得自由的奴隶,加之当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教与学都很困难,教师经常使用体罚,教学方法简单粗暴。

男孩到了13、14岁,可以进入私立的体操学校,重点进行体育训练,如五项竞技活动、体操和游泳,但也辅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并经常请官吏与有名望的长老到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性和道德性的谈话。在这里,体育还与美育相结合,非常重视发展儿童的体型美和动作美,并不像斯巴达那样单纯发展膂力。

三两年的体操学校生活结束之后,一般平民的子弟大多就业谋生,显贵者的子弟继续入国立体育馆。在这里,年在16岁左右的青年除进一步接受体操、骑马、射箭、和音乐的训练外,还学习政治、法律和三艺(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便为将来参加国家行政工作做准备。国家除委托专职人员负责体育馆工作外,还常派上层人士到这里和青年谈话。由于体育馆也是成年人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所以青年在与成年人的接触中受到政治和社会的教育。此外,青年还参加公民集会,上戏院或到法院旁听,以熟悉奴隶制的生活。

年满18岁的国立体育馆毕业生可升入埃弗比团。这种军事政治性质的学校在当时可算是高等教育了。青年以一年时间深入学习军事技术、军事知识和战争艺术,同时还要学习政治和参加社会活动。一年满,国家授予给他们以矛、盾两种武器,要求他们誓死保卫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并送他们到边防地区的军队中去见习一年。雅典青年20岁以后始成为享有完全政治权利的正式公民,可任国家的军事职务和官吏。

3、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4、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六)论述题

1、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除了上述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差异外,还有下面几个不同点:斯巴达的学校只有军事体育一种类型,而雅典除进行军事体育的体操学校和军事学校外,还有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斯巴达的学校都由国家办理,实行免费教育,而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私人设立,收取学费;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雅典则相反。

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它们的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统治服务的。

篇2:古代汉语第二讲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兴起、发展

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由中国古代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孕育的。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肇始于尧舜时期。在当时,就有关于羲和、羲仲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说明一方面我国很早就有了熟悉天文制定历法的专职人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战国时期,激烈的变革、频繁的战争,谁拥有足够的粮食,谁就具备了战胜对手的法宝,所以“农本”思想也就成为统治者驾驭天下的治国思想。此后,历代统治者皆以农为天下之根本:汉文帝曾下诏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坏,维系着国家、王朝的命运。于是农学发展起来了,有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意识。因此,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天文历法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的命运,《易》曰:“天垂象,见吉凶„„”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历法的准确与否,被看作是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在长期靠天种地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起步早、成就显著的原因。要制定精确的历法,就要准确地测天,就得精于计算,于是数学伴随着天文学发展起来;中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中央政府为有效地管理国家,发展了地理学。古代自然经济螺旋式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技术的改进,商业、城市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政治制度、措施,对科技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战国、隋唐、北宋等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重视文化。战国时期,正如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是“古今一大变革”。诸多矛盾纷纭复杂,思想界空前活跃,各国君主为战胜自己的敌人,广揽人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业水利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安邦治国的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乐业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科技的各个领域硕果累累:保存至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本草》;以及僧一行的天文成就;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雕印的《金刚经》长卷,是世界上保存最早的有图画的雕版印刷品,此卷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字体浑朴厚重,墨色均匀,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北宋建立至公元979年,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以隋唐经济为基础,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北宋造纸业的发展给印刷业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宋代的雕版印刷业进入了全盛时代。一些富于实践经验的劳动者尝试改革,毕昇创造了活字的印刷术,对世界印刷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朝发明了火药,北宋将火药应用在军事上,火药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北宋时期,对外贸易较前代更为繁荣,这时的造船业已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不断扩大,由于航海的需要,我国重要的发明之一——指南针,从此时起就在海船上得到普遍应用。北宋《萍州可谈》记载,公元1098—1106年间在广州“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不久,阿拉伯人从中国人这儿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传入欧洲人手中。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在古代,尤其是唐宋,知识分子能真正起到社会头脑的作用。隋朝开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形成了官僚一定的社会流动性。魏晋北朝时期的士族阶层已经腐朽,出身卑微,有真才实学的庶族地主阶层,逐渐取代了士族的地位。科举制给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定的竞争机会,以满足更高的需要。科举制在初建时,给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积极参与政事,发挥自己的专长,潜心研究,所以唐宋时期,科技成就辉煌。

在古代,中国人较西方人要自由。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魏晋时期的人有放达之风;科举制度实施前期竞争较为公平。虽然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但是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下的人,相对于西方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下的人而言,要自由得多。正因为有人的自由,有创造的空间,才可能有超越存在的意识,并将之物化为存在。

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宗教神学意识形态一统天下,扼杀了人性和创造力,孕育了中世纪西欧“片面的道德型人格”。恩格斯说:“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这种单一的意识形态,“片面的道德型人格”,使得西欧的中世纪成为科技发展的阴霾时代。因而,也使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卓然鹤立,璀璨夺目。此外,中国地广人多,各民族间的交往频繁,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素质,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造。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再者,历朝的开放政策,在传播中国文化成就的同时,又注意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泽被东西的中国文化圈。在西方,虽曾有过灿烂的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然而由于地质的变迁,外族的入侵,日尔曼人潮水般的涌入,摧垮了一切。中世纪的西欧是在文化的废墟上重建的,缺乏坚实的文化基础。所以,中国古代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西方在中世纪末、新时代到来之际以及在整个近代史上,科技生机勃勃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科技发展却迟滞了。

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在苏州等地资本主义萌芽正在“孕育”之中,可是历代统治者依然倡行“重农抑商”的思想、政策,使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扼制,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粗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即将走到尽头的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束缚生产力的桎梏。在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下极端的皇权制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到明清时代的八股取士,极端野蛮的文字狱的出现,也使知识分子只能“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鲁迅曾说:“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出现了一股死气沉沉的学风。封建文化专制下的知识分子,成为驯服工具,已毫无创造力可言,已不能起到社会头脑的作用了。

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期,中国人行为取向的重实际性,极大地推动着古代科技的发展,然而过于讲究实用便忽略了理论的研究。当科技在经历一定的发展之后,由于缺乏雄厚的基础理论作铺垫,因此很难跃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技成果被统治阶级占有,使得科学技术的研究陷入了政治学的轨道,而没能进入哲学推理、科学抽象的殿堂。尽管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天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是普适型的,被应用于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它笼统地、模糊地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强调共性,缺乏对自然现象具体的、个别的、有分析的探讨,传统科学擅长综合,从总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充满了朴素的辨证法,但忽略对个别物质实体、物质内部深层结构等独立的研究,容忍思想的朦胧性和认识的不精确性,缺乏科学的实证、分析的基本方法,最终成为人们深刻认识事物本质、形成科学的专门理论的障碍。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中的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限制了中国科技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封建社会利用儒生阶层组成官僚机构管理国家,使得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一体化。所以中国成为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儒家文化熏陶下的知识分子,读经书,考科举,将踏仕途、登龙门作为最佳的人先选择,而实际上这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这种文化导向,使得知识分子对仕宦趋之若鹜,各种与安邦治国无直接关系的学问,都被视为无用之辨,不急之察,弃而不治,因此造成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无人问津,束之高阁或流失。重政轻技的观念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统治者用人重德不重才。曹操曾说:“有事赏功能,治平尚德明。”司马光称才过于德者为小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又有重“道”轻“器”的传统。就学术而言,则是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就自然科学而言,中国古代贤哲对于自然界大量敏锐的观察和新颖的见解,最终总是一致地导向对人心的启迪。知识分子崇尚政治人伦之“道”,天地万物之“理”,轻贱具体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艺的趋向,无疑也是阻碍中国科技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性的缓慢发展,造就了普遍的“萎缩型人格”。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特征,即“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不作抽象的玄思。其整个思想中心是“克己复礼”,企图通过人们道德力量的发扬,造成一个“天下归仁”的理想社会。因此,在人格上强调道德力量,在意志品质中,那种对抗权威,反对传统的“独立性”和“果断性”强调不够,至于强调要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必需的“竞争性”更是极为罕见。统治者用人重德不重才,否定人的个性。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儒家文化的政治化,促使中国知识分子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驯服工具,对具有创造型、开拓型人格的人才从精神上进行扼杀和遏制。鲁迅认为:不满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一个种族只有不满的人多了,才能前进,否则就会没落。社会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一要能够自我批判;二要有开放的教育。然而封建的文化专制统治,给知识分子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培育了物质文化氛围。恩格斯曾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束缚人们头脑的封建神学受到冲击,使得中世纪普遍的归属性“道德型人格”转向“自尊型人格”。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新兴的资产阶级学者鄙弃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心于研究人和自然,肯定人和人性,强调要发展个性。人在这时从宗教神学的迷惘中复归本源,回到自然,得到了自由。启蒙运动的先进思想家们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冲击着传统的迷信、信仰,他们对知识的力量和作用,充满了乐观和信心。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愈来愈呈现出明显的外倾性,强调外在的超越;西方科学家们研究星辰、人体、杠杆、化学物质,强烈要求改变外部环境,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内倾文化,强调内在的超越。中国的读书人大多热衷于研究订正古学音和文字,离科技——第一生产力太远,不具有改变外部世界的特性。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经济落后,国力衰竭,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科技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及必要的人才结构,所以,在封建社会末期直至近代,中国的科技领域逐渐丧失了独占鳌头,生机盎然的风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重大成就

一、主要的科学成就

(一)天文学

中国有着悠久深远的农业传统,由于古老的农业对日月递昭,四时交替的自然节律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历代官方皆十分重视对天文的研究,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早熟和辉煌。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一开始便以“历象日月星辰,敬援民时”为目的,去观测物候、天象,制定历法,排定节气。中国古代所用历法最早创始于夏朝,故称夏历。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相传记载夏代历法的《夏小正》,是中国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它按夏历十二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商代的历法,在夏历的基础上,把我国最早实行的阴阳合历加以调整,使它逐渐趋于完备。依据卜辞所记,这时,人们已测出一年分四季,共366天,并有闰月的安置。年有平闰,年终置闰,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大约在西周初年,我国已知用土圭观察日影,测定冬至和夏至的时日。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法,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十九年共二百三十五个月,为了调整年与月的差距,采用十九年七个月的置闰方法,这又名四分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改进制定了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在无中气的月份,插入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使朔望晦弦较为正确,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唐朝和尚一行制定大衍历,测定四季日行规律,立法整齐,为后世效法。宋代是颁行历法最多的朝代,两宋共颁布18部历法,平均17·8年改历一次。元代制定授时历,这是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与现行的格列高里历法相等,但比它早出现三百年。明代大统历,基本沿袭旧制,行用364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为了让历法更好地把握天象和自然季节变化,我国古人还区分了二十四节气。在西周时期,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名称。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中又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至西汉初年,《淮南子。天文训》中更是出现了全部的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与顺序已与今天完全一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之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历法的制定和完善,主要以天文观测的逐步精确为根据,如郭守敬所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观测),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创制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天文仪器。根据文献记载表明,中国早在虞舜时代,就在长期观察日月星辰方位与四季变化的基础上,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仪。战国时期齐国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国人石申著《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叫《甘石星经》。他们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这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甘德已发现木星的三号卫星,比意大利伽利略和德国麦依耳的同一发现早近两千年。甘德、石申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希腊依巴谷的星表早约二百年。这当中,尤其是浑仪历经东汉张衡、隋朝耿询、唐李沱风、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改进和发展,结构日趋完善。到元代,郭守敬又在前人基础上创制了简仪,使除了北极天附近外,全部天区一望无余,这使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此外,在浑仪创造后不久,西汉武帝时期,落下闳、耿寿昌创造了浑天仪,用以摹拟天体视运动。东汉初年的张衡在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水运浑天仪,以漏水转动,其中星宿出没,与灵台观象所见完全符合。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人,吸取前人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和齿轮应用技术上的成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结构复杂、自动运转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充分体现了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水平及机械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由于有了不断创制改进的工具和仪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得以对多种天体进行世界上最早且最精确、系统和详尽的观测和记录。殷墟卜辞中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还有世界最早的新星观测记录。西周时期,人们就为肉眼可见的星辰、星座确定了名称,将黄道带和赤道带两侧的恒星划分为28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由太阳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便可知道一年的季节,这比观测昏旦星象以观察太阳所在位置而定季节的方法要精确。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有五大行星运行的记载,测量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现今测值只大0·48日。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大明历》规定一年的时间为365·24281481天,与近代科学测量的日数相差不到五十秒。隋代刘焯创制《皇极历》,最早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并测定岁差为七十六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随着天体观测准确度的提高,使我国历法也日趋精密。北宋沈括主持编修的《奉元历》,以365·24358日为一回归年,比当时通行的历法要精密得多。元代郭守敬测定一年为365·2425日,与实际地球绕太阳一周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的格列高里历相等,但比它早出现三百年。在天象的观测中,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记录日食和彗星及太阳黑子现象的国家。春秋鲁太史引《夏书》有“辰不集于房”的记载,就是说在某年某月朔日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殷墟甲骨文中也有日食的多次记载,据统计,自春秋至清末,流传至今的日食记录,就多达1100多次。至于对哈雷慧星的观测,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彗星的观测记录久远、详尽,非其他任何国家可比。《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实际上,我国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也以中国最为丰富,如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日中有踆乌。”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日中有王字。”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从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当中,我国共有100多次翔实可靠的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确切日期,而且对黑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乃至分裂、变化等,也都有很详细和认真的描述。这是我国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丰硕的成果,直到16世纪许多数学分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强国。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

古代的数学成就,首推十进位制、筹算和珠算的发明。我国自有文字记载开始,就用十进位制来记数和进行计算。在商代的甲骨文乃至西周钟鼎文中,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①

到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的数码体系进行计算的方法——筹算。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1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代美洲2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 ①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第323、333页 算筹记数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确实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珠算和算盘是在筹算和算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记载珠算的书是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著的《数术记遗》。在书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即便到了今天的电脑时代,算盘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由于使用它具有强化脑力、培养计算能力之功用,因此,在日美国家都普遍开展珠算教学。

其次,中国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精确值并发明了割圆术。圆周率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对它的计算,可以作为显示出一个国家古代数学发展的水平的尺度之一。而我国古代数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古代最初把圆周率取作3,这虽应用起来简便,但太不准确。在求准确圆周率值的征途中,首先迈出关键一步的是刘徽。他创立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无限逼近圆而求取圆周率值。用这种方法他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也有人认为他得到了更好的结果:3·141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继者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得出了正确的小数点后七位(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而且他还给出了约率(305/113)与密率(22/7)。密率的发现是数学史上卓越的成就,比德国奥托,荷兰安托尼兹早了一千多年,被人称之为“祖率”。

此外,我国古代还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和数学专著,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据统计,全部数学著作约有2500种左右,流传下来的就有2100种,成为世界数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资料。其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和《缀术》等合称《算经十书》,是汉至唐一千年间重要的数学著作,尤其是前两部著作对我国古代数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数学著作,约在公元前一世纪成书。它虽然是一本关于“盖天说”的天文学著作,但是包括两项数学成就——(1)勾股定理的特例或普遍形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句,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书面记载);(2)测太阳高或远的“陈子测日法”。《九章算术》 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经过许多人整理而成,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并且提供其解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问题。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九章算术》标志以筹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形成。这部书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像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是很大的。它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影响到朝鲜、日本,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三)医学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枝奇葩,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风格傲然于世,与西方医学同时并存。

早在商代甲骨文卜病辞中已有对疾病的部位、病因等多方面的“诊断”表述。《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令”,有食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等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的文献记载。春秋时,诊断病人的方法已有切脉、望色、听声、写(观)形等。战国时期,医学家已懂得人体解剖,知道内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情况。诊断方法已懂得望、闻、问、切。医疗器械有“针”、“石”、“烫”等。齐人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不仅精通内科,而且熟悉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秦汉时,诊断表述走向系统化,建立起了中国医学的完整体系。《难经》首次阐述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即通过望五色、闻五音、问所欲之五味,切脉等外部症候来诊断疾病。东汉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强调以“四诊”分析病情,对伤寒诸症分析病理,提出疗法,确定药方。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他的著作,“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是后世医家的重要经典。晋代名著《脉经》又总结脉象二十四,主张切脉要配合四诊,全面观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器官及疾病都与五脏有联属关系,有“诸内必形诸外”,并“视力应,以求其内”,故在诊疗过程中,皆由四诊开始,尤以望诊和初诊为重,讲求辨证(症)施治。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汉族医学的历史最悠久,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最为丰富。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唐代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瘟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篇3:第二讲“:真”是射门之道

●人生境界真善美。真, 不仅是作文要求的第一要义, 更是立身处世的原则之首。

●达·芬奇说,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其实, 写作就是用时间在真理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

●若要作真文, 先须做真人。

●作文有三“真”:抒发性灵的“真诚”, 描写生活的“真实”, 阐释思想的“真知”。

●写作文, “真诚”的态度最重要。善待自己的文字, 就像善待自己的尊严一样重要。但凡对作文缺乏“真诚”乃至“虔诚”态度的人, 是写不出“真”的文章的。

●如果一篇文章充满了故意的且恶意的谎言, 即使它文字的外表再鲜丽, 也终将会受到时间的审判。一篇优秀的文章, 情真意切比什么都重要。

●写真文, 其实就是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话, 说出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话。不要担心自己说出“错误”的话, 只要你足够“真诚”, 你就没有偏离“真理”的道路。谁能保证自己说的话就代表真理呢?

●爱因斯坦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 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就是这样, 如果你的每个文字都尊重事实, 你就步入了写作的正道。

●写作的“求真”, 一定是从观察和记录开始的。即使你仅仅记录了生活的细节, 那样的文章也一定是无比感人的。

●不得不说, 千万不要以为作文的“真”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你无穷的想象力可以营造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出来, 这其实就是虚构。你读过的许多童话故事就是这样, 我们觉得它们就像真的一样, 且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真知灼见”。

●最后还要说, 有时候, 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但我们有的, 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佳作双娇】

佳作1:

尘封的记忆

徐跃玮

吃完晚饭, 我摸着圆滚滚的肚子, 背起书包, 满足地打了几个饱嗝, 一摇一晃地爬上楼去。

到了书房, 我放下沉甸甸的书包, 坐在桌前的椅子上, 想小眯一会儿。谁知, 松懈下来的身子顿时感到了疲惫, 于是, 我立刻睁开眼, 制止了想要眯一会儿的欲望。我想起英语老师吩咐我们要准备7年级至9年级的课本, 便从椅子上“艰难”地直起身子, 走向放着书本的大抽屉。

很快, 我便翻出了已经破了相的英语书, 正准备推上抽屉, 目光不自觉地移到了一张压在数学书下的照片上。我小心地抽出它, 呵, 原来是小学毕业照。“找找我在哪。”我心里想着。我大略看了一遍, 人呢?对照照片下面的名字, 终于找到了。

照片中的我稚气未脱, 正使劲地憋着笑。左边是我的死党范均, 你看他一脸严肃, 让人相当无语, 紧挨着他的是一脸无辜的季超;右边紧挨着我的, 是班里脾气最好也最容易欺负的朱静伟, 他的旁边则是如雕像般站着的陈志鹏。哈哈, 剃着一个小光头的张富洐真可爱, 在他右边站着的严翔辉, 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奇怪表情……看着这张毕业照, 往日的那些身影一个个地在我眼前闪现, 令我回味, 嘴角泛起微笑。

放下照片, 我又看见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打开盒子, 首先看到的是一把没有尺码的钢皮尺, 还有一辆已经锈得动弹不了的小车, 我依稀记得, 这是几个要好的同学送给我的礼物。在盒子里, 我又翻出来两本成绩报告册, 一本幼儿园的, 一本小学的。我很有雅兴地翻看着老师们给我写的评语, 从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直到六年级。看完后, 我发现眼角湿润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所谓的被感动……

我正准备放下它们, 接着找寻我的那些美好回忆时, 嗓门粗大的老爸在楼下喊我, 让我赶紧去他房间拿包烟。于是我只能恋恋不舍地推上了抽屉, 拿了包烟, 匆匆下楼递给老爸, 老爸还很见外地说了声“谢谢”。我幽怨地看了他一眼, 迅速上了楼。

之前的疲倦已全然消失, 我翻出作业本, 开始了今天的“奋斗”……

佳作2: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乔君奕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 我走进了三毛, 走进了《撒哈拉的故事》。在三毛的笔下, 生命是一朵云, 它的绚丽, 它的灿烂, 它的变幻, 都是如此的自然, 如此的真实。

因为爱上了沙漠, 所以在撒哈拉, 三毛虽然过着平淡而艰苦的生活, 但粗茶淡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浓浓的爱:她和哑奴成了朋友, 在茫茫沙漠中建起爱的小屋, 在小小的屋子里开设女子学院……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自然而然地体现着, 让人羡慕。

三毛的母亲廖进兰曾经这样评价三毛:“三毛是个纯真的人, 在她的世界里, 就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 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 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 她勇敢地面对人生。”这或许也是我爱上三毛的原因。一个女子, 置身于没有水、没有商店, 就连开车去最近的医院都要几个小时的恶劣环境中, 却活得有滋有味, 甚至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着实令我钦佩。

三毛这样的个性, 也让我学会了乐观。

这个学期, 我没能通过竞选连任班长, 尽管表面上装得很洒脱, 但心里却记恨每一个人, 觉得很委屈, 甚至哭湿了好几个枕头。烦闷了几天后的一个下午, 我在读书时突然想到了三毛, 想到了她在撒哈拉的生活。一瞬间, 我似乎明白了:摔倒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连爬起来的勇气也没有, 只要你想拥抱阳光, 那么阳光就会永远陪伴你。正如妈妈对我说的, 任何时候都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步, 不管成功与失败, 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满怀希望和信心, 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每一个文字, 都充满了爱, 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 给阅读它的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希望。合上这本书, 宽容、洒脱、乐观的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是的, 只有拥有了这些, 我们才会以足够好的心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说文论道】

《尘封的记忆》在轻松愉快中蕴藏着“微感动”,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则在诚挚温婉中律动着生命的震撼。下面, 我们就从“真诚”“真实”“真知”三个角度, 剖析这两篇文章。

首先, 对待作文要有“真诚”的态度。

《尘封的记忆》的作者徐跃玮是一名初三学生。从文章第二段“到了书房, 我放下沉甸甸的书包, 坐在桌前的椅子上, 想小眯一会儿。谁知, 松懈下来的身子顿时感到了疲惫, 于是, 我立刻睁开眼, 制止了想要眯一会儿的欲望”可知, 他学习很辛苦, 但他依然写下了这篇近800字的文章。原因就在于, 他写的是真事, 抒发的是真情。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的作者乔君奕竞选连任班长失败, 她选择了用文字来祭奠这一挫折。不, 与其说是祭奠, 不如说这是她重新站起来的宣言。正因为如此, 她变得更加强大了。

如此看来, 真诚地对待你的文字, 你的作品也同样会给你真诚的回报。

其次, 要让生活真实再现。

《尘封的记忆》里, 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修饰语用得非常好, 例如“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打了几个饱嗝”“一摇一晃地爬上楼去”“嗓门粗大的老爸”“恋恋不舍地推上了抽屉”等。最经典的当数对毕业照上那些个性各异的同学的点评。这就是真实。真实是由细节组成的, 而细节, 就是在描写对象时能加上准确的修饰语而已。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 其中有对细节的捕捉, 更多的却是对典型事例的筛选和概括。亲爱的同学们, 如果有一件事打动了你, 那么请把你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 这样的文章也就具有了真实的震撼效果。

再次, 要认真思考观点并表达“真知”。

这里主要说说《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尽管表面上装得很洒脱, 但心里却记恨每一个人, 觉得很委屈, 甚至哭湿了好几个枕头。”这段文字, 告诉了读者自己伪装、埋怨甚至消沉的过程, 很真实。文章最后, 作者迅速地从挫折中走出, 并认识了挫折的意义,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令人鼓舞。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真知”。强调一点:作文的“真知”, 需要我们避免表达或流露那些明显消极、荒唐乃至低俗的观念。

【前车之鉴】

求医记

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拉着妈妈的手, 低着头来到了位于塘桥的——— (想想看,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上这个破折号?“蒙蒙细雨”或许是真实的, 但怎么与下文的人、事、情、理一点关联都没有呢?) 第三人民医院。

要知道, 塘桥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了, 我从小就是在这儿长大的。这儿的医院我也不知来过多少次了, 可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对医院的恐惧感。 (这两句话, 表面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却经不起推敲:这两句话是为了突出强调自己对医院的恐惧感, 可是, 熟悉不熟悉塘桥这个地方, 与对医院的恐惧感似乎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去医院的次数好像与恐惧感也没有必然关系。) 要不是因为身上过敏, 打死我也不会来这儿的。 (不生病, 谁会去医院呢?除非医生上班, 或者是去看望病人。你的这次“过敏”似乎并不可怕, 但为什么一定要去医院呢?这背后的隐情, 是多好的可写点啊!)

“女儿, 给医生看下, 没大碍的……”

妈妈把我带到了儿科。我发现, 儿科原来人爆满啊!要是这样等下去的话, 至少要等一个小时!于是, 我便摆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 坐在了长椅上。妈妈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 也体谅我还有许多作业要做, 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回去买药! (你妈妈怎么敢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呢?)

回到家, 我便狂奔到书桌前, 开始奋笔疾书。吃了药后, 我的过敏症状总算得到了缓解。

但是, 没过几天, 身上又开始过敏了。这天刚好是星期天, 妈妈就又带我去了一次医院。这次总算见到了医生, 配了几服药, 吃下去以后, 身上才算有了好转。 (这次不再恐惧了?为什么要这样简单地一笔带过呢?)

话说起来, 这次求医真辛苦啊! (辛苦在哪里?谁辛苦?前文哪些地方是写求医辛苦的?写这辛苦又与主题或故事中的人物之间有何联系?)

[总批]这篇小文, 整体看来还算不错。首先, 没有胡编乱造, 没有出现类似“妈妈深夜背着孩子像刘翔一样飞奔”的情况。其次, 文章的一波三折也营造得不错。但在“真实”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文章还有许多“真”需要呈现。例如“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没有在后文再次渲染;妈妈的表情、心理必然是最具“真实”的写点, 但在两次就医时均未重点体现。当然, 文章中还是有一点破绽显现出了不真实:既然“总算得到了缓解”, 说明妈妈买的药是有效果的, 那怎么“没过几天, 身上又开始过敏了”呢?

【深度对话】

问:作文之“真”的敌人是什么?

答:“真”的对立面就是“虚假”。诚然, 初中生写作时存在大量的“虚假”“虚伪”“虚无”的现象, 但这主要不应该是同学们的责任, 而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 老师需要同学们写出“像样”的作文来, 这其实是按照大人们的标准写作文, 从而导致了同学们在写作时, 自觉不自觉地用大人们的标准制约了自己的表达。无论如何, 你们都要记住语文大家叶圣陶先生的话, “能够写出自己的意思”“不虚浮, 不夸张, 老老实实, 诚中形外”。自由写作、自主写作最重要, 我们要多写自己想说的话, 个性的率真是写作的首要前提。至于观点正确与否, 可以先放一边, 我们看待事物或许片面, 只要我们不去故意说谎就行。

问:如何做到记叙文中的“真”?

答:文章有很多评价标准, 除了“真”, 还有“善”“美”“趣”“情”“理”等, 它们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记叙文的“真”, 首先要忠实于事实, 做事实的记录者。要能够用感官去捕捉生活的真实, 眼耳鼻舌都是真实信息的捕手, 当然眼、耳最为重要。那些以故事性为主的优秀文章, 没有不把细节的真实展现得出神入化的。然而, 仅仅靠这些又是不够的, 因为这些只能捕捉到生活的表象。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表象都具有迷惑性, 许多“言外之意”“画外之音”要靠我们的思维去分析、判断。例如“你好啊”可以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语和赞美词, 也可以是一句恶狠狠的讽刺和诅咒。真实, 是和语言的丰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问:作文“真”和“假”的区别是什么?

答:有时, 真的很难区分, 因为作文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 区别“真”和“假”还是有一条最为重要的标准的:违背生活常识的是“假”, 尊重生活常识的是“真”。写作, 历来强调来源于生活, 这是有道理的。我们还是要先把纪实类的文章写好, 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锻炼对生活的判断能力, 这样, 即使我们虚构一段故事, 也可以把它讲述得就仿佛生活中真实发生了一样。

【写作有约】

1.以“心”为话题, 进行系列写作, 如“伤心”“开心”“忧心”“悉心”“舒心”“甘心”“精心”“惊心”“亏心”等。请结合自己的故事, 写完整的文章或片段。

2.“真心有约”:与好友分享你的作品, 请同伴们点评哪些有“真味”, 哪些还需改进。

【相关链接】

龙应台的文字被人们赞誉为“龙旋风”。何以至此?大概也是因为多样的“真”吧。下面这篇《烧死一只大螃蟹 (节选) 》, 你读出了多少“真”呢?

烧死一只大螃蟹 (节选)

龙应台

台北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新动物园去进行“课外教学”。记者报道说, 孩子们恣意玩弄小动物, 追逐孔雀、丢石头等, 缺少“爱生”观念, 呼吁学校加强教育。我不禁叹息:在一个不“爱生”的社会里, 你要学校怎么教导孩子“爱生”呢?

最早的记忆, 是邻居毛毛家的母狗生了一窝小狗, 就生在畚箕里头。我们几个小萝卜头兴奋地挤去观看, 皱皱软软的乳狗还闭着眼睛, 努力地在吸母狗的奶头;那一向凶悍的母狗居然温柔得像蜜糖似的, 伸着舌头舐怀里的小把戏。我们每几个小时就摸进去偷看一下。

第二天再去的时候, 毛毛的父亲正在诅咒:母狗讨厌, 老是生狗仔。他用手把乳狗狠狠地从母狗奶头上扯下来, 一手一只, 像丢石头一样, 往高高的墙外扔出去。扔了一只又一只。我们跑到墙外去找, 石头堆上几条摔烂了的小狗, 血肉模糊的。

有一天, 家里开杂货店的女孩儿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讲故事:“有一只猫, 好肥哦, 常到我家来偷吃鱼;我们每次拿扫把打它, 都被它逃掉。昨天晚上, 我阿爸把它抓到了, 四只脚用麻绳绑起来, 然后塞进饲料袋里面……”女孩儿眼睛发亮, 尤其得意她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注意。“然后我阿母和我还有我弟妹四个人, 一人抓着麻袋的一角, 把猫按在地上, 那猫咪呜咪呜叫个不停———然后我阿爸用力坐下去, 坐在猫身上———就像这样———”

她从桌上跳下来表演, 翘着屁股, 重重地摔坐在椅子上, 把全班的小孩都逗笑了。

“那只猫, 没坐几下, 就没声音了……”

长大一点, 去参观同学家的养猪场。同学的父亲, 一脸慈眉善目, 很热情地为我们做课外教学:这是肉猪, 这是公猪, 这是母猪。到了母猪寮, 一笼一笼的初生小猪正叽呱叽呱地吸奶, 庞大的母猪心满意足地横躺着。主人指着一笼猪, 说:“这十四个小猪昨天半夜才出生———啊, 这个有病!”

他捡起一只瘸脚的仔猪, 皱着眉端详了一刻, 然后高高举起来, 用尽全身力气把它往水泥地上摔去;我匆匆跑出去, 不敢再往地上看。不是因为我怕看死猪, 而是因为那只小猪并没有被摔死, 只是拖着流出来的肚肠在地上抽搐、蠕动, 慢慢地在血水中爬。

高中的时候, 有位国文老师, 正讲课间, 摇摇晃晃踱进来一只老黄狗, 气定神闲地就在窗边趴了下来。同学们捂着嘴笑。捧着《论语》的老师一面念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一面走向黄狗, 到了它身边, 对准狗的肚子, 狠狠地一脚踢过去, 狗哀叫一声, 跳起来, 冲出教室。

三年前回到台湾, 欢天喜地地赶到夜市, 想享受一下人挤人的热闹。活的蛇, 钩在架子上, 小贩拿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刀, 插入蛇的喉咙, “咝”的一声划下, 沿着蛇的身体, 把肉与皮剥开。剥了皮的蛇, 还是活的, 钩在架子上蠕动。

蛇贩的旁边, 是卖烤虾的。担子上几个大字:“生猛活虾, 活烤活吃。”炭火烧得红通通的, 连铁丝架子都烫得发红。小贩捞起几只正在游泳的草虾, 放在火上, 扑滋扑滋, 好像触了电一样, 虾在火网上颤动, 不一会儿, 透明带点青绿的虾也变得和火一样红了。

笼子里关着一只小猴子, 满眼惊惧地看着围观的人群, 细细的手紧抓着铁栏杆。一个小孩仰头对他的母亲说:“妈妈, 它跟人长得好像哦!”话没说完, 一个嘴上叼着烟的少年郎抽出嘴里的烟, 用烧红的一头伸进笼里去烧猴子的屁股。小猴子痛得吱吱叫, 惊慌地想躲, 可是笼子太小, 它只能在原地打转, 一手捂着被烧痛的地方, 很像个跌了一跤的小男孩。

旁观的人轰出一阵笑声。

在淡水的海边游泳。几个年轻的男女在沙滩上嬉戏, 大概是专科的学生吧!一个女孩子娇娇地笑着说:“你好残忍哟!你要下地狱呢!”

我突然发觉了他们在做什么:一个男孩子抓到一只螃蟹, 丢在一个纸杯子里, 然后点燃打火机, 把杯子烧起来;四个男女围坐在沙滩上, 快乐地看着一只螃蟹在火里挣扎, 慢慢地死亡。

我的心很痛, 走过去对他们说:“这只螃蟹是属于这个海滩, 属于大家的, 你们怎么可以破坏?”

年轻人讪讪的, 觉得没趣。正在找另一只螃蟹的女孩假装在玩水。我匆匆收拾了东西, 匆匆地离开了海滩。不, 我没有说出百分之一我想对他们说的话。我想说:螃蟹也是这个地球村的原住民, 如果它不曾妨碍你的生存, 你就没有资格剥夺它的生存权利。我想说:“弱肉强食”或许是生物界的常态, 人吃牛羊猪狗草虾螃蟹;但是“大地反扑”也是自然界的常态, 强食者的滥杀滥捕最后会造成自己的枯竭。我想说:你只是地球村的过客, 住了你的一生就要离开, 换下一代来生活, 你没有权利烧死一只螃蟹。如果人人到了海滩都去烧死一只螃蟹, 那么我的孩子, 当他到海边嬉戏的时候, 就没有螃蟹可看;在清浅的水中发现一只横行的螃蟹, 是在地球村中成长的快乐。你, 没有权利剥夺我的孩子的快乐。

可是这些话, 我都没有说;我觉得无力。这些年轻人是怎么成长的呢?难道不是和我一样, 从稚嫩的年龄开始, 看着小狗被抛出墙外, 看着小猪被摔得肚破肠流, 听着杀猫的故事, 闻着烟蒂烧燃猴毛的焦味?他们不是那样长大的吗?不管课本里怎么写, 如果整个社会给他们看的都是人对生物的肆虐, 沾沾自喜、毫无罪恶感的肆虐, 谁能要求他们了解“爱生”呢?“爱生”的观念从哪里开始呢?

(选自《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龙应台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有改动)

【下讲预告】

篇4:第二讲:初为人母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越来越关心“吃”了,但是你是否发现“吃”出来的毛病却越来越多了?

以现代的眼光反观我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再以传统的饮食习惯反观现代人的健康问题。现代人,包括孕妇、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该如何吃得营养呢?人们在“吃”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荣幸地请到了我国目前营养界泰斗,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70年的著名临床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在本刊独家开辟“李瑞芬讲坛”,介绍营养缺乏症、营养过剩导致的“现代社会文明病”、饮食宜忌、饮食与美容、饮食与疾病、食疗食补等现代营养学热门话题。从第一期开始每月一讲。

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我们将根据读者的需求选出有价值的选题请李瑞芬老师详细讲解,或针对你个人的健康问题专门指导。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给读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帮助。

乳汁是怎样生成的?

乳汁生成是人体多种内分泌作用的结果,这还得从青春期说起。从青春期开始,在雌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的腺管增生、生长、分枝;当排卵周期开始,体内分泌黄体酮,促使腺管正常发育,形成成熟乳腺,乳房结缔组织增生,使脂肪沉着;妊娠早期,雌激素、催乳激素与黄体酮联合加强了乳腺小叶、小泡的发育;妊娠4个月乳腺小泡已分泌初乳。当初乳分泌渐渐增加时,小泡也充盈扩涨,乳房组织的血管增生,流量增加,乳房增大。产后最初1~2回乳汁很少,到第3~4日逐渐增加,也有迟到一周才增多的。

妊娠后期黄体酮浓度增高,抑制催乳激素的作用,故在孕期不分泌乳汁。当分娩时,胎盘剥离血浆内黄体酮浓度迅速下降,乳汁生成。但只有在婴儿吸吮乳头时,泌乳才正式开始。婴儿有力地吸吮乳头,同时又刺激脑下垂体前叶和后叶,前叶产生催乳激素,后叶产生催产激素,使乳腺小泡周围的平滑肌收缩,释放出乳汁。一个健康的孕妇会自然产生乳汁的。

初乳不可丢弃

乳母从分娩到产后12天内分泌乳汁为初乳,乳色黄白,质稀味淡,看上去不像乳汁,常被误认为奶不好不给乳儿吃。其实,它含有大量的多种免疫物质。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特殊免疫球蛋白,可以在体内抑制微生物和病原菌繁殖,使新生儿6个月内不易生病。初乳还有轻泻作用,能帮助新生儿排出胎粪。

乳母奶水不足怎么办?

奶水不足,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主要是乳母的气血不足。因为母体在怀孕期和生育时耗气血太多,形成了“产后多虚”的体质,可以采用有补气养血、温经通络作用的温性食物作汤,促进乳汁分泌。如鲫鱼、猪蹄、母鸡、丝瓜、红糖等。忌吃生冷瓜果和冷饮等耗气血的食物,也不要吃太咸的蔬菜和含碱多的面食。还要解除精神上的不利因素,如情绪紧张,焦虑及忧郁,做到心情愉快信心十足。

向乳母推荐两款催乳汤:

猪肉丝绿豆芽汤

做法:锅热放油,倒入绿豆芽,加水,烧开后,再倒入肉丝烧开。绿豆芽和猪肉丝的比例为1:1。

作用:这是民间常用的下乳方。能补五脏,促进泌乳。绿豆芽的作用主要是通经脉,消热解渴,猪肉为动物蛋白质,绿豆芽为植物蛋白质,动植物蛋白质搭配也有利于产妇营养吸收。

全葱鲫鱼汤

做法:葱留须根,打成结,中火烧热油后,下鲫鱼两面煎黄,如产妇太胖,可不用油煎过,加黄酒、葱结和水,慢火炖1个小时。

作用:鲫鱼性温味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葱须属于温性,因产妇生产后体质虚弱、属寒性,需要食用温性食物。

怎样判断娃娃吃奶饱与不饱?

从娃娃的表现可以判断娃娃的吃奶状况。

吃饱时:娃娃小脸上会有满足感,或慢慢地睡觉了;或自动放开乳头,能安睡3~4个小时;体重增加得快。

未吃饱时:娃娃不到喂奶时间就哭或者睡后不久就哭醒;有时在吸奶时突然放掉乳头大哭不止;有时娃娃小嘴向四周找奶头,开始有劲地吸奶,但咽得却少,没有连续咽奶声;大便量少;体重增加得慢或不增加等,说明娃娃吃不饱。

人工喂养十分重要

新生儿的喂养以母乳最为理想。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改用牛、羊乳、奶粉和其他代乳品喂养者称人工喂养。乳母在患有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乳腺类、重症心脏病、肾脏病,精神分裂症与消耗性疾病等情况下,方可采用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常用牛乳,牛乳与母乳供给的热量虽然大致相当,但营养成分差异较大,牛乳与母乳的比较如下表。

给高龄初产妇的食谱

一个瘦弱的高龄产妇,担心自己仅有40公斤的体重,承受不了妊娠生育的负担,我根据她年龄大、胆子小的特点,先解除她情绪上的惊恐焦虑感。给予莲子、桂圆、红枣、松子煮成糯米粥安神安胎,使她先镇静下来。产后五天,我用饮食养生的传统方法,给她吃老母鸡加姜片清热,吃江米酒卧鸡蛋和红糖、芝麻、小米粥等热性食物。尽管她坚持自己喂奶,一年以后,她的身体不仅复原,而且比产前还结实健康。相反,鸭子、绿豆、藕、荸荠等食物则属于寒冷之物,产妇不宜多用。

乳母在分娩后5天内不宜喝鸡汤

有人认为母亲生完孩子后第一需要补的就是鸡汤,其实错了。为了尽快恢复乳母的身体健康,保证母乳的质量,妈妈生完宝宝不能马上喝滋补的汤,因为汤里含雌激素,会影响乳汁分泌,乳母需要先喝的是小米粥、红糖水。

妇女产后,身体多瘀,八脉空虚,而小米能够败火,红糖能够起到补血、活血、通瘀、排恶露之功效。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红糖属于温性,故温而补之,温而通之,可以将产后身体中的恶露排泄干净。这样,妈妈身体恢复的速度会比较快,质量也会比较好。而且红糖属于甘味食物,甘入脾,脾脏具有造血的功能,所以摄入红糖有刺激机体造血的作用,有补血之功效。在100克红糖中,含钙900毫克,含铁100毫克。

乳母菜谱

1.羊奶炖猪蹄

羊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 、维生素B 、尼克酸,具有补虚弱、润肌肤的作用。猪蹄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具有补血、催乳的作用。适于产后血虚贫血、乳汁少的妇女食用。

原料:猪蹄1000克,羊奶250克,精盐30克。

制作:

(1)将猪蹄除净毛,洗净,切成两半。

(2)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锅加盖,改用文火将猪蹄炖烂,加入羊奶、精盐煮沸后即可食用。

特点:猪蹄烂熟,奶香味浓。

2.花生煮鸡脚汤

此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 、尼克酸、维生素C等,具有养血催乳,活血止血、强筋健骨的功效。妇女产后食用,能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子宫康复,促进恶露排出,防止产后出血。

原料:鸡脚10只(约重200克),花生米50克,料酒5克,姜片、精盐3克。味精1克,鸡油10克。

制作:

(1)将鸡脚剪去爪尖,清水洗净。

(2)将花生米放入温水中浸泡半小时,换清水洗净。

(3)把锅洗净,加入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用旺火煮沸,放入鸡脚、花生米、料酒、姜片,锅加盖,煮2小时后,将盐、味精放入,文火焖煮一会儿,淋上鸡油,即成。

特点:此汤清淡可口,花生、鸡脚软烂。

3.猪蹄金针菜汤

此汤具有养血生精、壮骨益骨、催奶泌乳的功效,对产妇乳汁分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原料:猪蹄一对(约750克),金针菜100克,冰糖30克。

制作:

(1)将金针菜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去蒂头,换水洗净,切成小段,待用。

(2)把猪蹄洗净用刀斩成小块,放入沙锅内,再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加入金针菜及冰糖,用文火炖至猪蹄烂时即可食用。

特点:猪蹄烂,味香汤浓。

4.鲤鱼煮枣汤

此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维生素A、维生素B 、维生素B 、尼克酸,具有养血催乳、补益五脏,健脾行水、和胃调中、开胃增食之功效,非常适合妇女产后食用。同时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产后水肿,实具补益治病双重功效。

原料:鲤鱼一条(约500克),大枣30克,料酒、盐各适量。

制作:

(1)将大枣去核,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2)把鲤鱼去鳞、鳃,清水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1600克、大枣、料酒、盐后,置于火上,煮至鱼肉熟烂,即可食鱼喝汤。

特点:鲤鱼肉嫩,汤味鲜,略有甜味。

乳母的膳食搭配原则

(1)搭配原则一:油腻搭清淡

产后妇女要多喝汤汤水水,如老母鸡汤等,但由于这类食物味道浓郁,比较油腻,建议加入比较清淡的小菜配合食用,以增进食欲,如拌豆腐丝等。

(2)搭配原则二:酸性食物搭碱性食物

酸性食物一般包括:牛肉、羊肉、猪肉、蛋、禽类、鱼虾类、米面类等;碱性食物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菌类、杏仁、栗子等。所有饮食中酸性食物要与碱性食物搭配。比如木须肉,这个菜中的肉、鸡蛋为动物蛋白质,属于酸性食物。黄花、黄瓜、木耳等含有微量元素,属于碱性食物。

(3)搭配原则三:主食搭副食

主食和副食二者缺一不可,不吃主食只吃副食,容易发胖,只吃主食不吃副食,主食中多余的淀粉在体内分解成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一样会长脂肪。

(4)平衡原则一:寒与热的平衡

乳母生完孩子后,身体非常虚弱,属于大寒,在饮食上需要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米酒、姜、葱、羊肉等。

(5)平衡原则二:摄入与排出的平衡

摄入食物,如不能正常排出,就会形成便秘。乳母在饮食上要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增进膳食纤维的摄入,改善便秘状况。

(6)平衡原则三:动与静的平衡

篇5:古代汉语第二讲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①荒,荒凉冷落;瘦,贫瘠。(字的本义)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月,瘦瘠之至。(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③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准确解读诗歌(借助注解),按老师平时所教方法来对炼字型题目进行答题,与答案应该没有多大出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和炼字综合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开头两句要抓住“高

卧”“仰看”的描写来体现悠闲自得的心情,炼字的题目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几方面分析,此题是景物描写,应从“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分析,写出山峰的特征。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注]暮亦行。

[注] 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刮眼明”,指令人眼界明亮、开朗。一个“刮”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景色清新明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云锁朱楼”一句的诗眼是哪个?请分析这个字妙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的诗眼是“锁”。“锁”字含义丰富,除了给我们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意味。

解析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古代填词,有个基本写作方案,那就是上片描叙景色,下片状情。以景带情,定好调子。起句开门见山,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春日迟迟,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一个“弄”字,形象生动鲜明。良辰美景,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春天多么美好啊!第三句开始转折。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是阴霾的日子,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往事不堪回首。“锁”字,除了描绘云雾压楼的阴霾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喻意。

题组二 炼句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构思精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解析 赏析诗句主要的切入点是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创设以及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其中手法的运用往往伴随“炼字”而出现。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赏析诗句的切入点一般为意象的选取,手法的运用,此题主要的就是“花须落”“柳絮行”“蜂抱”“鱼吹”的结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运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首先理解两句诗的基本含义,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每句诗对诗歌主旨及结构方面的作用。第一首诗的结句与“怪来诗思清人骨”句形成因果关系,也是诗人情感凝结处;第二首诗的结句存在理解的多向性,可以理解为诗人从正面展现自己的情态,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从侧面衬

④②

托隐者的生活状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表达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解析 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作用在于借景抒情,理解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竟”和“空”来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

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借景抒情、想象、虚写、对偶,词人想象自己夜间独宿孤馆,借雁声、残月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

解析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文揣想着笔,身未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题组三 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②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豪放派的特点,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角度分析。“大鹏”“丹凤”“北海”“太阳”都体现了开阔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前面的意象结合又形成了刚健有力的意境。

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首先,考虑诗人的风格,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首诗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明快、清新。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朴素自然。

3.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朴素自然。整首诗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平易通俗,感情真挚。不论是前两联交代自己对灯孤坐,还是后两联遥想家人,都是如此。

篇6:第二讲成语

一、下面的成语都得了病,请你帮它治治病吧!

再接再励()走头无路()迫不急待()改斜归正()天翻地复()坚难险阻()南辕北撤()座井观天()克舟求剑()义不容词()毫言壮语()胜气凌人()守珠待兔()拨苗助长()无是生非()望文生意()张冠李带()振耳欲聋()心急如梦()宠然大物()

二、寓言成语故事选择。

1.讽刺整天毫无根据地忧心忡忡、怕这怕那的庸人,可以用()的故事来形容。

A、揠苗助长B、滥竽充数C、杞人忧天D、井底之蛙

2.讽刺那些舍本逐末、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人的成语是()

A、刻舟求剑B、郑人买履C、盲人摸象D、买椟还珠

3.讽刺那些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的人,可以用()的寓言故事来形容。

A、杯弓蛇影B、螳螂捕蝉C、滥竽充数D、郑人买履

4.比喻人们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的寓言故事是()

A、画蛇添足B、自相矛盾C、对牛弹琴D、愚公移山

5.比喻人们意志不坚定,经常改变主意的寓言是()

A、利令智昏B、朝三暮四C、南辕北辙D、自相矛盾

三、你知道下面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吗?

纸上谈兵()才高八斗()负荆请罪()入木三分()闻鸡起舞()卧薪尝胆()

鞠躬尽瘁()四面楚歌()三顾茅庐()背水一战()洛阳纸贵()指鹿为马()

四、在下面括号里填上《三国演义》中两个字的人物,使其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

各组成一个成语。

(1)千疮百()目张胆(2)咬紧牙()扇纶巾

(3)指鹿为()群出众(4)信口雌()心耿耿

(5)完璧归()消雾散(6)孝子贤()宜之计

五、成语之最。

最细小的针——最大的差别——

最难做的饭——最大的变化——

最短的季节——最大的手术——

最远的地方——最长的腿——

最昂贵的稿费——最绝望的前途——

最彻底的美容术——最荒凉的地方——

六、请判断下列成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狼似虎()寸步难行()口若悬河()虚怀若谷()一日千里()闭月羞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代汉语第二讲】相关文章: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04-22

古代汉语06-02

古代汉语重点04-07

古代汉语传媒06-20

古代汉语习题06-22

古代汉语教学06-27

古代汉语2复习05-22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05-11

古代汉语论文提纲11-15

古代汉语代词分04-14

上一篇:课题申报指南1下一篇:期待的作文:时间与凝望的期待_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