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丢失的作文

2024-06-22

不可丢失的作文(精选16篇)

篇1:不可丢失的作文

不可丢失的作文

人的嘴巴所表达出来的都是最迷人的字眼,倾吐的是最真挚的情感。而这“最迷人的字眼”,“最真挚的情感”全产生于做人最基本的诚信血液。书上解释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收信义。在我看来,诚信就像一股血液,是我们做人之根本!

沈阳市有一位女会计,大学学历,却下岗了。为了生存,她同一群下岗的职工搞起了编织,引起了外贸部门的重视,并为她们争取来了一份韩国订单――编织毛线帽。客户把价格压的很低,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时间也很紧。为了赢得信誉,进而获得更好的订单,她们宁肯吃亏,还是答应了下了。可是,当她们交第一批货时,客户又改变了图纸,从原材料到花色都要调整,交货时间却不能托持一天。她们狠狠心,豁出去了,签约!她们知道这个承诺的风险有多大,搞不好人人都要倾家荡产。她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了订单。苛刻的韩国女老板被感动了,向下岗女工们鞠躬致敬。接着,一批又一批订单接踵而至,竟发展成浩浩荡荡的万人大军了!上万名下岗女职工打开了新的就业之门,生活有了着落。或许,从创收的角度可以计算出它的经济价值,然而,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一夜之间改变了模样,实现其社会价值,这一切都来自于当初那背水一战的慨然一诺。

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青少年讲诚信,祖国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商人讲诚信,祖国的经济就有了提高;高官讲诚信,祖国的发展就有了保障!

在此,我又不得不提当今社会上那些丧失诚信血液的事件:皮革奶事件,是继“三鹿”奶粉后又一因经营者贪图小利而做出的伤天害理之事;假造民族身份,成为中考状元事件,也是因贪图名利而置诚信于不顾的恶劣行为。如果人人都没有诚信的血液,人人都贪图蝇头小利,这股不正之风将把社会吹得多么歪斜扭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那么诚信将飘的很轻很轻。国家是由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组成,如果公民和企业都丧失了诚信,那么国家又谈何诚信?我把诚信比作维持人类生命的血液,但如果个人丧失诚信,便会成行尸走肉一般,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丧失诚信,这将是一个多么没有重量的社会。所以,诚信的血液不可流失!

人类社会需要诚信,因为它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是维护国与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诚信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而我们青少年也应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真诚待人;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良好环境尽自己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只有在一颗诚信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只有一个诚信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人人诚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诚信血液在心中流淌,让股股诚信血液汇聚成振兴中华之江河!

现在很多人认为坚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可是谁想过,坚强的背后是多少的隐忍,是多少的难过,是多少心里的煎熬,强迫自己不让自己的泪水流下来,这是很“残忍”的事情,现在人们患上同一种“自虐症”――坚强。

从前,我认为坚强的女生是有特殊内心,所以,毫不犹豫的变成了不会哭的女生,可是,每回就在泪水要冲破堤坝时,心里的声音就呼唤我:不能哭,你要坚强,如果哭了,别人会看不起你。我硬生生地把眼泪压了回去,只留下泪水沁湿的红红的眼眶,慢慢的,“哭”的 本能似乎退化了一般,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只能疼在心上,可是疼在心上谁看得到?没有眼泪的证据谁会相信?我后来直接把“伤心”一起“赶”出了我的生活,在他人的面前强装微笑,别人问起来一定回答,我不难受。巨大的空洞在我内心形成,一个人的时候,回想起那些伤心的事,仿佛旧的伤疤又重新被人揭开,生疼生疼的,可是无法发泄的痛苦有无疑是雪上加霜,我终于知道坚强的后果了,假装的坚强太累,还不如流着泪自己安慰。

我决定揭开不真实的.自己,可是那已故的泪水是否还能回来呢?

我从来不曾想过,今年的七月是一个那么恐怖的季节,所有的悲剧一同诞生在了我的身上,快乐被它所埋藏,我终于忍受不了这突如其来巨大的痛苦而哭了起来,眼泪像决堤的水,汹涌地溢出了我的眼眶,久违的眼泪又回到了我的身边,那天,我哭完后有一种泪水枯竭的感觉,因为太过于伤心,所以哭的时间很长,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真的是心中忧郁的化身,再逃出我的生命后,压抑的心情好像有些舒服,我真的很像一条鱼,急需眼泪的浇灌。

人们真的不应该丢失自己的眼泪,眼泪是我们心灵的源泉,有它,我们才不会干枯,希望所有人都不要遗失它。

篇2:不可丢失的作文

好奇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对某种事物特别关注;有人说是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里状态。居里夫人也曾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当然,好奇心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根源。

莱特兄弟因为好奇鸟儿是怎样飞上天的,加以实践,所以发明了飞机;富兰克林因为好奇雷电是不是神灵的怒火,加以实践,所以解开了雷电之谜;而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等科学家,从小也是因为好奇心,想弄懂一切,从而成为了科学家,发明家……种种迹象表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是靠好奇心,那么这么说来,好奇心是最好的了?

在西方,有关好奇心语录有这么一条:好奇心害死猫。其实猫指的`就是我们自己,有时好奇心也会使我们丧命。即使不会丧命,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好奇心会引领你误入歧途,比如吸毒、犯罪等都是好奇心驱使的。这么说来,好奇心又是坏的了?

那我们应不应该将好奇心丢弃呢?现在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好奇心使坏,不让孩子对任何新生事物好奇,这也就剥夺了孩子钻研的精神,使孩子成了一个只学知识的机器人。其实,家长不用那么担心那么害怕,古今中外,被好奇心培养出的科学家有很多,虽然也有坏人,可是科学家为人类造福了,只要有好奇心,将它用在正道上,将来加以实践,就一定会有不小的成就。

篇3:学生作文不可忽视的三个方面

一、写前列提纲

不少学生作文时都没有写提纲的习惯。有的不懂得写提纲的重要性, 怕耽误时间, 会写而不写;更多的是不会写或不会写合要求的、有用的提纲。作文前应该写好提纲这是保证作文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 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 后来可省事。”由此可见, 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 应该是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任务, 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提纲本身有详略粗细之分。时间充裕, 写的内容也比较多, 提纲就可以列得细一点并加以修改完善, 改出一个理想的蓝图;如果时间仓促, 文章也短, 提纲不妨粗一点, 描出一个大体的层次框架, 就可开笔行文了;即使在紧张的考场上, 同学们也不必乱了手脚, 至少也可以在心里作一个全盘筹划, 以确保中心不乱, 层次井然有序, 结构完整统一。

我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方法是:布置好作文提好要求之后, 先给学生很短的时间列提纲, 然后让学生传看他们写的提纲, 或者让学生朗读他写的提纲, 老师给以评论修改, 让全班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然后再给很短的时间修改自己的提纲, 这样写前学生能做到成竹在胸, 下笔就有东西写了。

二、写中从仿写练起

所谓仿写, 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 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的范围很广, 可以仿内容, 可以仿写作方法, 可以全篇仿写, 可以局部仿写, 各种文体都可以仿写。

我们很多老师学生写作中忽略了这一点, 往往是老师出题目、划范围, 学生搞创作, 其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非常好的仿写的范文, 因为能入选我们的教材, 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 当然就是我们仿写的最好的范文。我在教学过程中, 每学一篇课文, 都想法让学生仿写一些小文章:

我们的学生写议论文时, 总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写下来, 其不知议论文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 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 重点讲解本文“先破后立”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先否定一个错误观点, 然后再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布置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来仿写一篇议论文, 没有其它要求, 结果有的学生不但学会了写作方法, 个别学生连鲁迅的语言风格都学着用了, 真让人欣慰。

在学习莫言的《忘不了吃》一文时, 我布置的作文题有《忘不了玩》、《忘不了睡》、《忘不了读书》……等等, 学生还可以自己定题目, 学生的写作情绪可高涨了, 写这样的文章学生有材料写, 文章不空洞, 而且还提高了写复杂记叙文的水平。

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 我让学生模仿写景状物, 我们的学生写景往往都是写白天的景色, 学习这篇课文, 我要求学生写《我们的校园》, 但要写夜晚的校园、早晨的校园、雨中的校园等等, 这样的练习多了, 学生的写作思路就开阔了, 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了。

实践证明, 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 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 学生掌握了它, 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写后自行修改

我们知道, 著名的作家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 而我们的学生却恰恰忽略了改这一步骤。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 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 可以说,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 才算得上具备了完整的作文能力。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不能忽略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那么, 怎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行修改呢?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 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 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 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 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 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 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 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 (1) 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 使主题鲜明。 (2) 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上。 (3) 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 结尾是否深刻, 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 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 (4) 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 描写是否生动, 抒情是否自然, 议论是否辨证, 说明是否准确。 (5) 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 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当然, 上面说的这些要求, 不可能要求学生每一条都做到, 学生只要是改了, 而且改得比以前的好了就是成绩, 不在于多与少, 我在操作过程中, 用的方法是每次作文都要检查草稿, 当然是干净利落的不符合要求, 有增的删的说明他用心改了。

篇4:课堂导语不可丢失

导语决定一节课的基调。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师一味地教,学生机械地学,忽略了语文自身的韵味和学生鲜活的主体地位,因此无视导入的重要性。清水素面的课堂,直接就是知识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却少构思和设置。猛地在学生面前端上几碗知识的面条,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很难提起精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况下必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其主体对知识的渴求或探索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限制了他们学习的激情,以至于往往出现语文课沉默不语,缺乏生机的现象。

导语决定一节课的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就不得不在每个环节都要关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向学习知识的主动者,如何实现教师应从知识的讲授者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这些都从导语开始。导语的设计关乎一节课的设计理念。

那么一节课导语的设计关乎哪些因素呢?

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导语设计必然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存在的,这种预设必然是教师有意指向本课所学的教学内容的,正如前文于漪老师所说是为“演奏者或歌唱”奠定基础的,但我们也应注意,这种预设必须是指向学生的,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是唤醒他们对本课知识探求的渴望的。因此,这样的预设可以说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舞台,而真正的“演员”是全体学生。譬如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在一年四季中,同学们喜欢冬季吗?如果喜欢,你都喜欢什么?这样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从而为阅读文本创造条件。

其次,导语设计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说平。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的习得水平,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只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样的预设是不够的。在预设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学生的生成情况,对其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当学生们产生各种生成之后必须引导他们的有意注意,把他们形成的意识观念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文本的内容,或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当他们从课文中寻找到与自己已有的知识成果或情感体验相接近时,便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发挥才能。

再次,应当看到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导语设计。于漪老师认为:从母语的重要性来讲,要让学生产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以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比如,作文课的导语,应设计一些具有文学性的语句,或是以真切的情感流露来感动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生动的表达情境,那么就会使学生受到语言上的熏陶,有利于发挥他们表达的欲望和积极性。

篇5:丢失的友谊作文

小梁曾经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有一张白亮亮的脸,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显示充实内涵的近视眼镜。那时的我们总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那年六一,我却仅仅因为一支钢笔,彻底失去了那份难得的友谊。

六一节的前一天,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我和小梁一起到商店互挑礼物,我们都看上了一支钢笔。这支钢笔是深蓝色的,有天空般的感觉,它还可以伸缩。

我很喜欢那一支钢笔,就连睡觉也会把它放在我的枕头边。有一天,我四处寻找却不见它的踪迹,我很伤心。当我来到学校想告诉小梁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却在他的桌子上面看到了那支钢笔。失而复得,我兴奋不已。哪知小梁从外面回来后,盯着我手中的钢笔说:“这支钢笔是我的!”

“你的?你什么时候买的?商店不是没有这种钢笔了吗?”我根本不听小梁的解释,拿起钢笔转身走了。

篇6:丢失的友谊作文

它没有形状,没有味道,可是却有许多种感觉,而它也就深深地住在我内心的深处。它曾激励着我,使我不断进步;影响着我,驾驭我每天的心情;亲近着我,使我与它难舍难分。

也许它的丢失源于一次争吵,源于我脾气的暴躁,源于我不肯说一声“对不起”。源于我一时的冲动。它的丢失使我的心情出了多云,没有了昔日的阳光灿烂,没有了像滚烫的小茶壶冒着泡泡的快乐,总而言之它的丢失使我失去了一切快乐。所以我一定要找回它,因为在我脑海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不该丢失。

在默默中拥有了一个找回它的计划,我找到丢失它的地方,可我却无法将它找回,因为我张不开口,我心里像有两个不同想法的人在打斗着,不分胜负,可最终是选择了找回。我利用课下时间,传了一张纸来给她,约她出去,刚开始她还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出去了,我把她拉到了一边,很严肃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说完之后,我俩的眼睛都模糊,眼泪在眼里不停地打转,最后四颗晶莹的泪滴掉在了地上,我获得了她的接受,完成了一直以来的计划,也终于说出了“对不起”这三个字。

就这样它又回到了我身边,陪伴着我,跟随着我,它就是友谊,是我与同桌最真诚的友谊,最难忘的友谊,最舍不得失去的友谊。

篇7:丢失的友谊作文

那是二年级的时候。“你怎么又走错班了?”老师问得很严厉。“两个班里的近嘛。”“这个不是理由!你每次都用这一个,也不知道换换吗?”我还没说完,老师便打断了我的话。回到我的班级,老师已经到了“刘佳琳,怎么又迟到了?”解释也是多余的耳边全都是老师的斥责。

下课了,你跑过来安慰我,安抚我的心灵。因为你总是管我,像妈妈一样,所以我教你“老妈”。可你总说这个名字太老土,可我不愿意换,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含义。

又一次交钱,我交了,可你没交,但念完名字后,剩下的同学里只有我,“老妈”小心翼翼地举起手,“老师,是我没交。”这句话让全班鸦雀无声,接着同学们哄堂大笑,就连一向以“铁面老师”著称的数学老师也忍俊不禁了。

我们一下课就飞快的`跑到操场上,你追我赶,忘掉烦恼,尽情玩乐。

我们的友谊直到小中考时出现了裂痕。那是我考上了双语,你没有,在二中和双语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双语。下一次我碰到你时,你没有看我就走了。这时候,我希望你是没有看到我。

当我看到你以前给我的生日卡片时,平淡的情绪不再简单,我生日时,缺少了你的生日祝福,心情像嘴里的柠檬汁一样,酸涩了起来。

篇8: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

一、善于作文——巧用“下水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让学生喜欢作文的一种方法就是自己喜欢作文, 善于写“下水文”。他认为, 语文教师适时写“下文水”指导作文, 一是对提升自己文化内涵, 研究如何教学有很大帮助;二是对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 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消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也有很大帮助, 可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下水文”进行教学。

老师在习作指导前, 都会结合指导的重难点写好“下水文”, 使自己心中有数, 指导时能有的放矢。这样能很好地突破写作指导的重点、难点, 避免指导中泛泛而谈的说教, 而要达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教师更应发挥“下水文”的功效。

1、鼓励性“下水”。语文教师首先应是善于写作的老师, 教师在完成指导后, 与学生一起写, 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现场竞写。这是一种鼓励性下水, 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榜样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好胜之心, 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若此时教师写出让学生为之喝彩的美文, 学生必然迫不及待希望写出同样的好文章, 这样既激发了写作兴趣, 又消除了畏作之心理。

2、“柳暗花明”式“下水”。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后, 对学生作文中的思路不通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写出有说服力的“下水文”让学生比较, 就可打通他们二次作文的思路。如, 在《献爱心》一文中, 为孤寡老人擦玻璃的片断, 擦玻璃的同学动作很快, 他们认真地擦, 不一会就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这是一项艰辛而细心的劳动。学生无从下手, 寥寥数语交代完了。这是明显的思路不通问题。这时, 教师可出示“下水文”。“班长分工完毕, 李红快速来到窗前。‘哇, 可真够脏的。’李红自言自语道。只见她蹭地一下上了窗台, 用湿抹布一遍又一遍擦着玻璃, 再用卫生纸擦干玻璃上的水珠。不久, 玻璃便擦得透明清亮。李红跳下窗台, 歪着身子看个不停, 发现还有不少的小黑点。立即爬上窗台用指甲刮。终于, 小黑点被刮掉了, 她还是有点不放心, 拉着别人的手帮忙看。我过去表扬她。她笑了, 嘴抿得紧紧的, 两眼变成了一对月牙, 她身边的刘明听了, 擦的动作加快了。”这样一对比, 学生自会看出自己的毛病, 悟出修改方法, 打开写作思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

二、变革批改——重视眉批

一直以来, 教师批改作文习惯总批, 批改多了, 难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出现一些比较空洞的评价, 久而久之, 学生对总批也不感兴趣, 所以作文批改中, 教师应把重心放在眉批上。眉批具有其独到的好处。

1、鼓励、启发兼备。眉批不是简单、生硬说教, 而是一种和学生交谈的渠道, 老师几句赞美、真挚的话, 会给学生带来欣慰和欢乐。每个孩子的作文都有闪光点, 也许是一句话、一小节或是一个词用得好, 都可以用眉批的方式给予鼓励。如:这句话写得真好, 充分表达了胜利的喜悦, 用词准确, 这是平时积累的结果, 继续努力。这样的眉批给学生以肯定, 对学生进行鼓励,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 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或句意表达不清、标点使用错误等现象, 教师可适当加些思考性的批语, 体现老师增删改的用心所在。对学生粗枝大叶出现的错误, 用上“还有没有其他语句”能更好表现此时难过的心理的眉批。启发学生动脑筋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2、“因材施教”而动。学生的写作基础有差异, 批改时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要因人而异,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 我们可以设计好眉批“因材施教”, 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对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 他们往往自认为写得不好, 有自卑感。对于这类学生作文, 就可用眉批方式, 降低要求, 找出他们习作的闪光点, 即使整篇文章不佳, 可在某一段, 某一句用眉批加以表扬。如:作文《爸爸真好》, 文章写得很平淡, 在文中却提到一件让他感动的事。我受了伤, 爸爸骂完之后, 发现他眼角流出了微微的泪水, 体会到爸爸心疼自己, 说明这孩子感悟到爸爸的爱。对这类学生, 教师可放低要求。补上眉批:你很善于观察, 表面上爸爸生你的气, 但你却能通过发现爸爸眼角的泪水, 体会出你爸爸是爱你的。写作文就是要善于观察, 希望你做一个细心的孩子。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评语, 却能调动学生写作热情, 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逐渐爱上作文。对一些基本功较好的学生, 我们就可从文章的立意、层次安排、开篇、收尾、写作技法、语言表达等方面批注, 引导他们向更高要求发展。

三、运筹帷幄——强化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阅读量越多对写作就越有帮助。古人治学自幼时起就以背诵为主, 而明清时期规定了非读不可的多达几十万字的经典史书。科举制度虽有他消极的一面, 但科举制度下涌现的响当当的人物、脍炙人口的诗篇, 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他们走了强化积累之路。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安排, 严格落实, 强化学生背涌积累。现行教材中除古诗词外, 还有很多文章。像一些短小精美的叙事、写景、抒情的短文。如:《荷花》《背影》《春》等, 这些教材中的文章语气规范优美、生动形象, 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比较接近, 对他们作文是很有示范性的。让这些名家美文融入进自己的语言, 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当然, 背诵的文章除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以外, 一些时代性强的语言表达好的现代短文也可推荐学生背诵, 现行报刊杂志上充满时代信息。“学文如积沙”, 作为语文教师,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强化他们积累是一必行的路径。强化积累后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呢?

1、学特殊语言形式。优秀诗文的语言都是精辟优美的。这正是我们学生在作文中所欠缺的。文章的灵魂是思想观点, 文章的语言是血肉, 语言文字承载和表述着思想观点。所以, 积累中要取他人语言之长。像语言的特殊形式, 常常是作者表达的精彩部分。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觉察她爱我们.......”句中“狡猾”是贬义褒用。用上这词, 表现儿童的聪明机灵。同理《藤野先生》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是“实在标致极了”其“标致”在这是褒义贬用, 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背影》中:“唉, 我现在想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太聪明”的用法也是一样的。《春》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文章大量使用了修辞手法。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通过拟人的修辞, 写出春天的悄悄来临。“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也是运用了拟人修辞, 描绘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的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即使用了比喻又使用了排比, 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春雨图。在《皇帝的新装》中则可学习其扩大夸张的用法。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 也不喜欢去看戏, 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是一个极度的扩大夸张, 把皇帝换衣服之勤的特点强调到极点。而在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则可学习其缩小夸张的句式用法。如“雕刻家一边研究, 一边想, 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 面目应该怎样, 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 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 他都想好了”。作者用缩小夸张的手法, 强调雕刻家思考的细致、周密。这就是语言特殊形式的表达效果, 积累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对作文语言表达会大有裨益。

2、学习如何选材。通过积累背诵, 作文时可受到选材的启发。如魏巍《我的老师》, 作者截取了与老师相处的七件事, 多方面展示蔡老师的教学生活及性格特点。郑振择的《猫》, 作者在选材时, 不单单写一只猫, 而是选用家里养过的三只猫。对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道出这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 有辛酸, 有愤恨, 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这是一面多点式的选材方法。《桃花园记》作者以发现挑花园, 进入桃花园, 做客挑花园, 离开挑花园, 再寻挑花园。通过这么一个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 寄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梦想。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通过三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再如《背影》一文, 用背影作铺垫叙写事件, 父亲在车站送儿买橘, 表达出伟大深沉的父爱。

3、学习如何立意。在积累过程中, 可以结合语境得出其立意的方法。如布封的《马》, 作者叙述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对比, 再用野马的身体结构跟其他动物进行对比, 流露出作者对天然野生马的欣赏。牛汉的《华南虎》, 作者用诗的语言, 对动物园中一只深陷铁笼的老虎刚毅的背影, 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的描述, 使用象征手法, 表达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对人格独立的渴望。而《陋室铭》一文, 作者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的人、所做的事情, 以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出作者“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的高雅之趣。引用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自己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气和抱负。从而引发出“何陋之有”的文眼。《石壕吏》则是通过所听:老妇人对官兵叙述家里三个儿子当兵情况、家庭生活情况、自己的想法, 反映了常年战乱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莫怀戚的《散步》结尾, “好像我背上的和他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形象揭示中年人应担负的重大责任使命。在积累过程中能借鉴其立意方式, 阐述观点的独到, 会为作文增色。

篇9:丢失的记忆作文

回忆如流水,涓涓细流,缓缓流淌,一次陌生的画面突然重现在此。

在一个了无生趣的下午,无意之间,撞倒了放于书柜上的一本泛黄厚重的相册,一声巨响,却打开了我的好奇之门。我一页一页地翻着,年代久远的相片,一块一块似染上油的黄斑,许多相片已然模糊不清了,只能依稀辨认出相片上人的各种表情。

第一张相片是幼时的我,那时候的我,没有什么小女孩的审美观,混迹在龙丰的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店铺主人都认识我,我留着男孩子头,也不穿什么花花绿绿的裙子,清一色的,全是衣服裤子类的简单搭配。

我的眼神犀利,盯着镜头,脸上脏兮兮的,手里抓着一把泥,大约四五岁的模样,很显然,我并不喜欢拍照。

噢,突然从相册里掉落一张相片,是年轻时候的父亲,他穿着一身豆绿色的军装,眉眼俊朗,颧骨高突,从相片上看,父亲那时应该是比较高的。

含着笑把相片放回相册,继续往下翻,猛然发现一张兄长孩提时代的相片,他咧开了嘴笑,嘴巴里留有几颗牙齿,眼睛弯弯的,手里把玩着一个小积木,约莫是三四岁,实在是可爱。

然后又惊喜地发现了母亲年轻时候的相片,母亲那时候是极其漂亮的,眼睛传神,留着棕褐色的长发,一阵微风拂过,母亲就如画中翩翩的窈窕淑女。在那个年代,母亲算是很高的了,微微一笑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好似天上仙女般优雅知性且美丽。

篇10:丢失的记忆作文

所以,也有一段时间,就是每当遇到一些事情,心里有一些感想的时候,也会告诉自己说,可以把这些感想留在心里,然后等自己想写得时候,再拿出来写。

那个时候,自己的想法就是,大脑就像一个硬盘一样,可以储存着一些自己想要的记忆,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可是,后来自己才发现,原来不只是鱼有七秒的记忆,人的记忆好像也是很短暂的,当时的一些想法。一些感受,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忘的一干二净了。

记得之前在老妈家的时候,甚至整个正月在家里的时候,好像自己遇到了很多事,也有很多的想法。但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就是想着,可以把这些想法先留在记忆中,等自己想写作文了再用。

可能是自己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今天,当自己重新开启写作文之路的时候,自己却发现,自己能够提取出来的,可供写作的话题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有的也只是当天的一些事情的想法和感慨罢了。至于之前存储的那些记忆,真的都不知道在哪一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个时候,自己就真的有些遗憾了,也有些后悔,就是当初自己没能将这些想法及时的写下来。因为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哪怕是再小的写作文,一些珍贵的记忆都是弥足珍贵的。

而自己却没有及时记下来,而是让那些想法都遗忘在不知名的地方。

篇11:丢失的诚信作文

他的灵魂在星际间飘拱荡荡,他俯视地面,看见许多很体面的人参加他那十分隆重的葬礼,他感到十分满足。

离开人间后,A君被带到了上帝的面前。“亲爱的孩子,”上帝说,“你在人间有没有丢失什么东西?”“没有,上帝。”A君自豪地说,“我在人间得到了许多我要的东西。”上帝不再说什么了,他让A君好好想想到底丢了什么。

A君开始回顾往事……

他经商三十载,在商场上他无所不能,他会运用各种手段使自己立于不致之地。他用自己的金钱和地位,挤垮了一些企业,也帮助了一些企业,从而换来了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地位,他也将别人对他的信任作为商业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上大学时,有一个女孩爱上了他,而他则看中了那女孩有钱的老爸。那个女孩就是他的前妻,她爸爸的钱就是他创业时的资金,为此,他曾得意过很长一段时间。

上中学时,他的学习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他还是班长、“三好学生”。那时的他工作认真,学习努力,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这是我吗?A君对自己有些陌生了。

上小学时,他是受老师表扬最多的学生。他经常做好事,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那时他的座右铭是:诚信。诚信,想起这两个字,A君哭了。

他已经失去它很多年了。

他来到上帝面前,说:“上帝,我丢了我的诚信,它曾经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我能把它找回来吗?”

“不行!”上帝就是上帝,他不会有任何私情。“不过,……”上帝想了想,又说,“现在还有很多人正在抛弃他的诚信,虽然你已经回不去了,但可以让你变成一个天使,去提醒人们别再丢弃诚信了。”

篇12:话题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自命题

一. 什么可以作标题

话题作文既不限定文章的立意选材, 也不规定表达方式、体裁的运用, 且题目自拟, 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 从而让考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 展示写作个性, 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创新, 让学生获得抒写个人情致感悟的自由。话题作文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中考、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有道是“题好一半文”。因此, 按话题要求拟好文题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什么可以作为标题呢?

从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文可知:

1.以所写物为题:《枣核》《一件珍贵的衬衫》《鞋》《小麻雀》《七根火柴》。

2.以所写人为题:《我的老师》《傻二哥》《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石壕吏》《老杨同志》。

3.以所写事件 (情节) 为题:《刘胡兰慷慨就义》《挖荠菜》《杨修之死》《第二次考试》《分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

4.以时间为题:《海滨仲夏夜》《春》《济南的冬天》。

5.以地点为题:《故乡》《山的那一边》。

6.以感情为题:《同志的信任》《白杨礼赞》《乡愁》《敬畏生命》《父子情》。

7.以典型特征为题:《背影》。

8.以文中人物能集中反映主题思想的语言为题:《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9.集多个要素于一体为题:《夜走灵官峡》《春夜喜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以论点为题:《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俭以养德》。

11.以论题为题:《论求知》《怀疑与学问》《谈骨气》。

二. 怎样才能使题目更加精彩

简单易行的拟题方法就是在话题前后加适当 (你确定的写作重点) 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但要使题目精彩, 务必讲究一定的技巧:

1.借名作效应。如《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关于诸葛亮职称报告的回函》《孙悟空的职称申请书》《李逵考研》、《新快乐王子》。

2.借名句俗语效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写对诚信的追求;《赤橙黄绿青蓝紫》写对生活的感受;《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对春天的渴求;《三个男生N台戏》化用“三个女人一台戏”。

3.借流行歌词、广告词和其他时髦语效应。如《快乐老家》回忆家庭的温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向往外界生活的缤纷多彩;《纯天然诚信口服液》、《诚信拍卖行》、《本届诺贝尔奖空缺》。

4.借修辞效应。如《耳朵“挑食”》连同三个小标题:“吃软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或拟人或比喻, 讽刺官僚作风、马屁作风、金钱至上、欺上瞒下等不良现象。《别让单薄的青春感冒了》拟人手法, 表达了对少年朋友应有轻松愉快生活的希望。《蚊子的微笑》以独特的视角, 表现乐观的精神。

5.借公式、符号效应。即以公式符号等的形式拟题。如有人写话题“规矩”作文时拟题为《多解的题:规矩=?》并有三个小标题:“答案一:规矩=原则”、“答案二:规矩=习惯”、“答案三:规矩=束缚”;这种方法可形象地表现文章内容, 引发读者的联想, 起到文字标题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6.借其他创新效应。拟题创新, 既要靠勤思又要靠灵感, 但最主要的是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态度;题不惹眼誓不休。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姓李的月亮》、《笑着死去的鸭子》、《2006年7月21日》、《八小时冷色》、《泣血的高原》、《换一个灯泡需要几个人》。

三. 总结

篇13:丢失的诚信作文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北京游玩。一天晚上,我们去北京一个十分有名的巷子——南锣鼓巷散步。在巷口,我看到一群人在围观一个人。我便拉着妈妈快速走向前去,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跪在地上,在他身前有一些字:他和儿女来北京玩,不幸走丢了,再也找不到他们了。而且这个人还是我们老乡呢,再仔细看看他的穿着,破破烂烂的,煞似可怜,于是我便拉了拉妈妈的衣角,说道:“妈妈,你看这个乞丐老头这么可怜,给他些钱吧!”于是妈妈从钱包里拿出十块钱放进了他的碗里,而周围一些好心人也给了一些钱。我和妈妈给过钱后,便走出了巷子,到处游玩。等我们再回到这里时,我发现那个乞丐不见了,我叹了口气,心里想:“那老头一定去别的地方要饭了。”我和妈妈接着便准备打车回去,突然我发现路旁的大排档里坐着一个老头。啊!竟然是刚才那个要饭的老头子,于是我便对妈妈说:“我们去看一看。”妈妈嗯了一声,我们便走了过去。当我们从他身边走过时,我看了一下桌子上的饭菜和酒。好家伙,大龙虾、烤鱼、猪耳朵、牛肉外加一瓶比较不错的酒,一桌下来也需要不少钱。

妈妈叹了口气,说道:“现在的人啊,越来越不诚信了。现在社会上经常有一些人装扮成乞丐,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通过不劳而获来获取一些不义之财。”我突然觉得这个丢掉诚信的“老乞丐”不是可怜而是可悲,他将永远被我们所鄙视。

篇14:丢失的诚信作文

诚信,折射你的灵魂。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令人值得回忆的事,这些事像一颗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点点星光。在这些往事中,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时候。一次,数学老师进行了一次模拟测试。试卷刚发下来的时候,我拿着草草地看了一下。嘿,好简单!我暗自庆幸,拿起笔做了起来。可做到最后两道应用题的时候我犯难了,这类题型我不会呀。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忽然,我想起来这两道应用题上次讲过呀,我把它抄下来了!我眼睛盯着试卷,手在桌子下面摸索起来。我的心跳加速得十分快,脸色也涨得十分红。找到了!我将它小心翼翼地拿上去,真的一模一样,我飞速地抄下来,又将它放了回去。我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认真”地检查起试卷。

大约过了五分钟左右,耳边响起了清脆的铃声。我第一个奔向讲台,把试卷交了。第二天,老师拿着卷子走进来,翻开卷子念起分来。“叶美霞98,金铸耀95,吴斌92……”明明考了这么好的一个分数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同学用十分鄙夷地目光望向我,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听着十分难受,下课后我鼓起勇气向老师说明了事实。老师非但没有批评我,还说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其实我在做一件只有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你的诚信与否,将折射出你的灵魂的崇高或卑劣。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唯有在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篇15:丢失物品的作文

我叫罗敏,上四年级。刚从村校转到中心校,我想让老师喜欢我,一力的展现自己。终于,我得到了老师的许可,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中队长。可以后的日子却让我后悔我的选择。

刚开始,我挺有成就感的,毕竟中队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一想起,心里就喜滋滋的,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中队长是一种包袱。

那天,顾老师让我们从《英英的早晨》为题写一段话,我很快就写完了(当时我的写作水平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老师拿我的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哪知我把“早晨”写成了“草晨”,老师当时就给我揪了出来,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这也成了同学们课后谈话的话柄。

从那以后我走在走廊上总觉得后面的人指着我议论纷纷,让我感觉好没面子。

记得期中考试,那是我有史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尤其是数学。顾老师把卷子给我时,那个眼神,简直让我窒息,我都不敢相信那是我的卷子,我呆住了,我不敢相信。还有一次,我收到来自新疆的十几封信,可是爸妈竟不给我,让我弟弟在我不再的时候拆开读给她听,还不告诉我,我简直是崩溃了。

之后不知怎么了,我竟迷上了网络。从前端正、整齐、漂亮的字迹变得潦潦草草,不堪入目;从前一丝不苟的作业精神,变成了应付,5道数学题竟然错上了3、4道,而且还是上课讲过的。

就这样,时间被我一天一天的应付过去,直到那天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不知是谁把我的聊天记录,以短信的方式发给了老师。我以为顾老师会训我一顿,可是顾老师只问了一句为什么。我的心一下子就像被洋葱熏了眼睛,我把所有的都告诉了顾老师。顾老师的话让我至今难忘:“老师当众说出你的错误是想让你改正,不是让你像现在这样。面子什么的,那些都是浮云,就像玩具一样,不可能永远守着你的。罗敏,你是个好学生、好孩子,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地位和面子,它会让你一事无成,知道吗?”

走出办公室,顾老师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响起。这时,后面传来说话声,是四(8)班的几个学生在说我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2分的事,我当时很愤恼,非常想去和她们理论,我又想起顾老师说的“不要太在乎地位和面子”我忍着,走回了教室。

以后的日子,我努力的尝试不去在乎地位和面子,慢慢的我学会了别人说我的糗事,我都不会说什么,也不会感到愤怒了,反而和他们一起笑。我不再沉迷网络,字又变得漂漂亮亮,作业不再潦草。终于,在期终考试时,我又考上了全班第一,而且三门功课都是,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不在乎地位和面子,别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篇16:不可丢失的作文

本来, 老师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作文, 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己学会修改作文的能力。可实际情况却是, 学生并没有通过、借助、依循老师的批改学会、掌握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方法, 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依然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于是, 老师们批改学生作文的负担仍然很重, 花费的精力依旧很多, 可惜, 效果总是“涛声依旧”。原因何在?我以为, 是教师的批改与学生的自改之间缺少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促进“消化”。

所谓“消化”, 是指学生依据老师在作文上所作的批改符号、所写的眉批和总批, 对老师批改作文的意图进行体会、理解直至融会贯通。学生应该如何“消化”老师对作文所作的批改呢?

1.看看

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看看:自己本次作文的等第是什么, 哪些同学的等第比较高。这样做, 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起学生“消化”教师批改的情绪。看完等第, 要着重看看老师为作文写了什么批语, 知道老师肯定了哪些方面, 还指出了什么问题, 从而大致把握教师给定等第的依据, 学会如何评判一篇作文的优劣。还要看看哪些地方做了纠偏, 哪些地方增补了内容, 哪些地方有所删减。

2.想想

如果学生只是眼睛看看, 不去用心想想, 那么, 老师的批改很可能会如同过眼的烟云, 稍纵即逝。所以, 在学生对老师的批改有了印象之后, 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静下心来, 认认真真地想想:老师的批语是什么意思, 讲得有没有道理;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认为不足之处又差在哪里;添上了增补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不加又是为何不行;被删减处为什么被删去, 不删行不行等。

3.问问

学生看了, 想了, 有的问题弄明白了, 有些地方还不太清楚,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可以先让学生组成小组, 互相讨论, 互相启迪, 共同受益。学生解决不了的, 再问老师。比如, 有些学生作文中的某些语句写得很好, 老师加了连圈儿或是波浪线以示赞许。学生看到表示赞美的符号很满足, 可究竟好在哪里, 自己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问了同学, 大家也说写得好, 但同样说不出好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共同赏析。

4.读读

古人说:“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意思是通过“读”, 可以掌握丰富的词汇, 学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 积累生活的材料, 培养观察、分析、推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 “读”对于学生“消化”老师对作文的批改, 同样是大有裨益的。不但要读老师所写的眉批和总批, 而且要读老师修改后的作文。通过“读”, 学生可以加深对老师批改内容的理解, 体会老师批改的良苦用心, 从而真正在“消化”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5.批批

就是要求学生将老师所写的眉批和总批遮盖起来, 凭借老师

在作文本子上所作的批改符号, 以及初步“消化”老师的批改所获得的教益, 自己给作文加上眉批和总批。当然, 没有必要力图与老师所作的批语相同, 只要大致抓住了主要意思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已经通过看看、想想、问问、读读等途径较好地“消化”了老师的批改, 所以, 再给自己的作文加上相应的批语, 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巩固学生对老师批改的深度“消化”, 又有益于训练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 学生大多能及时、顺利、真正地消化老师对作文的批改, 但因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表达能力、学习态度、个人理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所以, 学生们“消化”老师批改的效果, 自然也会各有差异, 有的甚至会不尽如人意。为了避免上述“消化”过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来检查、了解学生的“消化”情况, 引领、促进学生认真、积极地“消化”老师的批改。

(1) 重作。清代唐彪认为, “文章不能一做便佳”“一次做不佳”, 可“将此题再为之, 必有胜境出矣”。学生重作时, 应根据原作的训练要求, 老师的批改情况, 扬其所长, 删其累赘, 添其不足, 纠其错处, 使作文完善创新。学生重作后, 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将原先的作文和重写的作文一并送交老师。老师应当通过与原作对比, 清楚地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 还有哪些地方并没有真正“消化”。在此基础上再促其“消化”未“消化”的地方, 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 填表。表格可分为“批改内容”“习作优点”“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几个部分。批改内容可依据“书写格式”“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四个大方面。每个大方面再依次分为若干小方面。比如“篇章结构”包括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是否一致”“次序是否合理”“条理是否分明”“段落划分是否正确”“过渡是否自然”等。填写过程中, 要求学生抓住作文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着重解决, 不必面面俱到, 全盘填写。表格填写结束后,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互阅互查, 而老师则有针对性地重点抽查。

(3) 提问。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后, 及时将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 以最简洁的文字, 记载在作文批改备忘录上。在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后, 可根据批改记录向学生提问。每个学生自然不愿意因回答不出来而“当众出丑”, 于是, 在老师提问之前, 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认真“消化”老师的批改。因此, 这种检测方法比较奏效。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方法不宜滥用。因为如果用多了, 一是有单调枯燥之嫌, 二是耗费的时间比较多, 三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问的面不够宽, 不容易做到面向全体。

(4) 展示。展示的途径可以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原作、重作, 让同学们在参观、评点中受到促动和启发;二是要求将相关材料展示在座位上, 学生走下座位参阅同学的作文, 特别是要看看好朋友的、作文写得好的或进步明显的同学的作文;三是直接将材料展示在“作文角”或展板上, 让学生参观、评点。老师有必要提示学生, 在参观的过程中, 主要是学习同学成功的做法。对还不够完善的地方, 要善意地指出来, 不能总是去找碴、挑刺。

(5) 检测。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消化”老师批改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试卷”进行检测。通过检测, 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消化”作文批改的情况, 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毫不含糊地“消化”老师批改的内容。为操作方便, 检测的内容不宜复杂繁琐, 分为这样三个板块: (1) 订正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别字, 可以让学生用容易混淆用错的多音字、形近字分别组词, 让他们听写容易出错的字词。 (2) 修改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病句。 (3) 提供典型片段, 让学生尝试批改。

也许有人会认为, 为了促进学生“消化”老师的批改, 采取如此多样的举措, 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似乎不太值得。我们认为, 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第一, 本文所述促进学生“消化”老师批改的举措,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可不必一股脑儿地照搬照用, 应该根据学生作文、训练重点等实际情况, 择其一二, 灵活运用, 所以, 不会花费老师和学生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当然也就不会加重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

第二, 增添、抓实了促进“消化”这一环节, 看上去有些“没事找事, 自寻烦恼”, 但通过如此切实、扎实的训练, 使学生养成自己批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以老师“一阵子的辛苦”赢取学生“一辈子的收益”, 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第三, 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消化”老师的批改, 开始时确实需要老师付出比较艰辛的劳动, 但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老师自然会越批改越省心、省力、省时, 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班级演唱组合教学设计下一篇:全市大走访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