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2024-06-02

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精选5篇)

篇1: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前言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围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用于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局部通风设计、研究、安全评价及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对局部通风的技术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宏海 陈宜华 张兴凯 程厉生 吴冷峻 王云海 贾安民。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含伴生氡及其子体矿山)在安全评价、设计、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对井下局部通风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含伴生氡及其子体矿山)的安全评价、设计、建设和开采。亦适用于深凹露天矿采用地下井巷开拓的部分。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矿、煤矿、煤系硫铁矿及其他与煤共生矿藏的开采。

本标准也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液态或气态矿藏的开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YSJ019有色金属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3.2

矿井局部通风

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井下独头巷道进行通风的方法。

3.3

压入式局部通风

主风流上风侧的新鲜空气用局扇和风筒送入独头巷道工作面,并将作业产生的污浊空气经独头巷道排出至主风流下风侧的通风方式。

3.4

抽出式局部通风

主风流上风侧的新鲜空气经独头巷道进入掘进工作面,而产生的污浊空气用局扇和风筒排出至主风流下风侧或直接排至回风井巷怕通风方式。

3.5

混合式局部通风

主风流上风侧的新鲜空气用局扇和风筒送入独头巷道掘进工作面,而产生的污浊空气经另一套局扁和风筒排出至主风流下风侧或直接排至回风井巷的通风方式。

4局部通风

4.1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部扇风机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

如果独头工作面距进风巷不超过7m时,宜采用自然扩散。

4.2掘进长距离独头巷道,当一台局扇提供的风量不足时宜采用局扇串联通风。

4.3局部通风的风简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lOm;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m;混合式通风,抽出式风筒的入口应滞后压入式风筒的出口5m以上,且压入式风筒出口吹出的风量应小于拙出式风筒入口吸入的风量。

4.4压入式通风进风口应设在新鲜风流处,并防止产生循环风;抽出式通风出风口应设在主风流下风侧处,入下风侧风流会污染其他作业点,则应将抽出的污风用风筒直接引入最近的回风井巷内。

4.5局部通风风筒应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

4.6采用支柱法掘进天井时,风筒口应伸出保护台,并加保护罩,采用吊罐法掘进天井时,宜扩大中心孔加强通风(孔径300mm以上),或使风筒随吊罐上下移动。

4.7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待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后,人员方可进入。

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应连续运转。

4.8局扇应指定人员管理、维护,保证正常运转。

4.9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和独头巷道,应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进入,应进行通风和分析空气成分,确认安全方可进入。

篇2: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下矿山通风是保证向井下连续输送必要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为矿工创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的根本措施。矿井实行机械通风、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正确布置局部通风机及风筒是控制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前提。加强通风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是杜绝中毒窒息事故的保证。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以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在通风安全管理、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促进了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是,由于部分地下矿山企业存在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中毒窒息以及因盲目施救导致死亡人数增加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高度重视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把加强机械通风作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研究、部署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地下矿山企业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深入分析本地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对策措施,建立有效机制。要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尤其要严肃查处中毒窒息事故,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地下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各部门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要实行通风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将通风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中,并定期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通风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通风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通风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地下矿山企业必须设立通风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全矿日常通风安全管理以及通风检测、粉尘测定工作。要按要求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和测风、测尘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测风、测尘仪表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从事井下局部通风机安装、井下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操作、矿井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和挡风墙等)操作及维护,以及从事井下防尘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三)切实加强机械通风工作。地下矿山必须安装主要通风机,建立和完善机械通风系统。正常生产情况下,主要通风机应连续运转。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并通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实施相应停风应对措施。每台主要通风机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应设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装置。要有保证主要通风机在10分钟内使矿井风流反向的措施。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台通风机都应满

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主要通风机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主要通风机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每班都应对通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有自动监控和测试的主要通风机,每两周应进行一次自控系统的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立即停产整改,补充完善有关设备设施、工程及管理制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四)加强建设项目通风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坑探的地质勘探企业,必须编制勘探期间通风安全设计,按设计要求安装局部通风机,严禁采用扩散通风方式和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实行机械通风,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建时期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井下作业场所获得足够的新鲜风量,在矿井通风系统形成前严禁投入生产。

(五)强化通风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地下矿山企业要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并绘制全矿通风系统图。要建立主要通风设备设施技术文件、通风系统图、日常检查维修记录以及通风系统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隐患排查治理、通风管理安全措施投入、特殊工种培训考核等记录档案资料。通风管理基础资料不完善的,要立即停建、停产整改,补充完善后方可恢复建设、生产。

(六)加大通风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对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的运转及维护保养情况,风质、风量、风速检测情况,炸药库、机电硐室通风情况,通风构筑物的建筑和维护情况,采空区、废弃巷道密闭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和整改期限。发现主要通风机、通风系

统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加大通风安全投入。地下矿山企业必须安排通风安全工程、通风设备设施更新和技措专项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应当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技术力量进行通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装备,提高通风系统的科技含量。

三、严防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一)加强废弃矿井的安全管理。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废弃矿井、采空区等有关情况进行彻底排查,建立档案,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所属的资源枯竭矿井、废弃井巷等实施闭坑、封堵;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关闭标准对关闭矿井进行验收,确保关闭到位。对关闭和废弃矿井井筒要封闭、填实,平整工业场地,四周设置明显的永久性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废弃矿井和矿洞。

(二)加强采掘工作面和独头巷道、采空区通风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严禁采用扩散通风的方式。局部通风机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杜绝漏风,降低阻力,严禁使用非阻燃材料的风筒。人员进入掘进工作面、采场进行作业前,必须用仪器进行检测,确保风量和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并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部通风机应连续运转。暂时或永久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

风流的采场、独头上山、天井及独头巷道,应及时用栅栏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先进行通风和空气成分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采场回采完毕后,要将所有与采空区相通、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及时密闭。

(三)加强爆破作业安全管理。爆破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爆破作业单位必须按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进行爆破作业。起爆前应认真检查爆破作业地点的情况,确认作业通道和撤离路线安全畅通、爆破后能有效通风、现场其他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实施爆破。爆破后必须先开动局部通风机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前,要由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作业面有无盲炮、支护是否破坏等情况。井下炸药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爆炸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

(四)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设施,并要有足够可靠的消防用水;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硐室、机修硐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均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硐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井下各种油类必须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必须有严密的封盖;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一旦出现漏油,应及时处理。井下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材料,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新。新建矿井井下严禁使用木质支护材料,生产矿井要逐步淘汰木质支护。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在井下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采暖。在井下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企业主管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实施。

四、强化应急管理,严防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一)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地下矿山企业要制定停电、反风、中毒窒息、火灾事故等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预案,绘制井下避灾路线图。要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建立健全井下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井口和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并经常检查维护,及时更新。

(二)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和现场应急演练。地下矿山企业要对所有下井人员进行专门的预防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知识培训,使下井人员了解通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了解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分布及防范措施,熟悉所在作业场所的逃生路线、基本救生逃生方法、事故处理措施,并定期组织现场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施救制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建立完善并强制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施救程序以及施救奖惩制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要迅速报告矿调度室,有关区域人员要迅速撤离;在救援队伍到达前,抢救人员要按照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救援;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测空气质量、保持危险区域局部通风机正常开启;严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盲目施救。对不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等防护用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以及违章指挥盲目进行施救的要从严进行处罚,造成事故

扩大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制止盲目施救,没有造成事故伤亡人数增加的人员要给予奖励。

(四)加强救援能力建设。各类矿山企业都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专业救援队伍签定救援协议。同时,要加强装备建设,配备必要的、先进的、专用的、特殊的救援装备。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有力、有效施救。

五、严格执法,强化安全监管

(一)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履行“三同时”审查时,要依法依规对矿井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情况严格审查。凡新建地下矿山初步设计中没有设计机械通风系统的,掘进工作面以及无贯穿风流的回采工作面没有局部通风设计的,没有要求制定炮烟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律不得通过安全专篇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没有按初步设计安装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等设备设施,或者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的,现场没有配备通风检测仪器仪表以及自救器等防护用品的,通风效果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均不予通过验收。未通过“三同时”审查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运行。对未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的地下矿山企业不得颁发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现场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查清辖区内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的基本情况,督促企业完善通风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制定检查计划,突出检查重点,科学作出安排。要重点检查地下矿山通风管理机构、通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情况,通风检测仪器和自救器的配

备情况及检测记录,通风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隐患整改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职工应急演练及培训记录情况,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地下矿山企业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情况等。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薄弱环节、重大隐患等要重点跟踪,进行专项和定期督查。

篇3: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1 地下矿山系统的基本内容

矿山通风系统主要由通风网络、风向控制设施、通风动力三方面组成, 在建立矿山通风系统的过程中, 还要对通风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确定, 包括通风机的电能消耗、多风机联合运转功率等, 以判断不同工况下系统的通风效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在调查过程中, 调查的内容主要分布在进风巷道、回风巷道、需要风的作业点等内容。本文简单统计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调查内容, 具体资料见表1。

2 井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分析

井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价在地下矿山生产中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传统评价中, 主要会采用一套完整的定量、定性指标衡量设备运行情况。但是, 定性指标缺乏固定性 (无计量单位) , 但通风系统的功率判定却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这就导致两者存在一定矛盾。现阶段的用于评价通风系统的主要内容为: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等内容,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相关标准的实际内容会被进一步拓展。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通常采用征集专家评分的方法评价具体内容, 该方法的主要内容为:将适合本矿山开采企业的“矿井地下生产通风专家评价意见表”分发给各个专家, 在评价过程中减去物理意义 (或与之相同的指标) , 再结合不同专家的工作经验, 对通风系统进行打分。一般情况下,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的基本模式如图1。

3 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评价标准的应用分析

3.1 A企业简介

A企业属于金属矿山开采企业, 年工作日为246日, 矿山采取多平硐联合盲斜井的开拓方式, 边生产边基建, 截至2013年年底, 盲斜井开拓水平已延伸至3800m。现阶段, A企业正在进行深部开拓, 共有4083m、3980m、4000m、3800m、3860m等若干中段。A企业在通风系统管理中, 主要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 主扇运行效率低, 其工作效率为57.6%, 小于国家风机装置效率不能小于60%的要求, 后经检测发现, 导致主扇功率较小的主要原因是主扇能力与通风网络的供给能力出现偏差; (2) 主扇运行稳定性较差, 运转过程中出现明显振动; (3) 矿井生产区的实际进风量为23.6m3/s, 小于设计初期的31.6m3/s的供风量, 难以满足生产的基本要求, 影响工作人员安全。

3.2 解决方案

根据矿井通风学的相关内容, 从“通道”、“动力”两方面条件入手, 分析解决方案。

方案1:针对3880m中段端口未设置回风巷道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采场污风循环能力, 可在矿山施工中通往侧翼3980m盲风井, 并作为后期所有中段的总回风天井。同时在4000m平硐内建设一条盲竖井, 并将其延伸至3760m处。建成之后, 新鲜风流可从4000m平硐进入, 并沿着盲竖井到达作业区;在对作业区的空气进行更换之后, (下转第193页) 污风会沿着另一端人行天井到达上部中段主运输巷道汇入东翼盲风井, 并在3980m的新建平硐处由主扇抽出。同时, 另增设一主扇, 将西翼采场污风排除。其排除流程为:更换西翼采场污风, 污风经另一端人行天井到达上部中段主运输巷道汇入西翼盲风井, 并由新建的4076m平硐主扇抽出。这种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当前通风系统中污风更新速度慢的问题,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方案2:充分利用现有巷道, 依然采用传统的盲斜井送风方案。经调查发现, 3980m主扇距其平硐出口的距离约为48.3m, 直接沿地3980m中段处, 水平开设平硐, 连通原有通风口, 并将该平硐作为回风平硐, 正确安装3980m平硐主扇位置。经过这种处理, 3980m平硐可完全用于进风, 不受原有系统污风循环的影响。新鲜风流经3980m平硐进入井下, 并到达各个作业区, 污风会沿着上端回风天井排除。

3.3 两种井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分析

采用征集专家评分的方法评价两种方法, 根据“矿井地下生产通风专家评价意见表”的相关资料, 统计相关数据, 专家对两种解决方案的态度如下:

(1) 两种方法均有效解决了传统生产中井下作业通风效果差的问题, 但经数据模型发现, 方案1中的进风量为32.9m3/s。满足设计风量的要求, 风量合格率、有效风率等均达到我国金属矿山开采作业的标准。

(2) 针对主扇运行效率较差的问题, 两种方法均重视巷道方式的转化, 提高了主扇运转效率。

(3) 方案1的施工周期较长, 且成本高, 但能够一劳永逸, 有效解决A企业当前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方案2施工周期较短, 施工成本低, 更适用于解决当前问题, 满足“针对性施工”的需要, 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对金属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扩大, 实现金属开采中的安全生产已成为社会的共同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 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是进一步提高通风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在未来的系统评价体系研究中, 应结合相关关键技术, 不断优化通风系统抗灾能力, 为实现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以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 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内容, 再结合实际案例, 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做简单分析, 旨在提升矿山开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 切实维护广大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矿山开采,通风系统,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基于AHP的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矿业, 2011, 2 (02) :76-79.

[2]叶巍巍, 等.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网络结构优化分析[J].矿冶, 2014, 23 (02) :40-48.

[3]王中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评价专家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4]田长顺, 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3, 4 (01) :67-71.

篇4: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刻吸取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教训,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加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严密防范中毒窒息事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下矿山通风是保证向井下连续输送必要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为矿工创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的根本措施。矿井实行机械通风、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正确布置局部通风机及风筒是控制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前提。加强通风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是杜绝中毒窒息事故的保证。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以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在通风安全管理、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促进了地下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是,由于部分地下矿山企业存在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中毒窒息以及因盲目施救导致死亡人数增加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地下矿山企业要高度重视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把加强机械通风作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研究、部署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地下矿山企业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深入分析本地区地下矿山通风安全管理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对策措施,建立有效机制。要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尤其要严肃查处中毒窒息事故,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通风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地下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各部门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要实行通风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将通风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中,并定期检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通风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通风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通风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地下矿山企业必须设立通风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全矿日常通风安全管理以及通风检测、粉尘测定工作。要按要求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和测风、测尘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测风、测尘仪表和气体测定分析仪器。从事井下局部通风机安装、井下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操作、矿井通风构筑物(风门、风桥、风窗和挡风墙等)操作及维护,以及从事井下防尘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三)切实加强机械通风工作。地下矿山必须安装主要通风机,建立和完善机械通风系统。正常生产情况下,主要通风机应连续运转。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并通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实施相应停风应对措施。每台主要通风机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应设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装置。要有保证主要通风机在10分钟内使矿井风流反向的措施。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台通风机都应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主要通风机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主要通风机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每班都应对通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有自动监控和测试的主要通风机,每两周应进行一次自控系统的检查。不符合规定的,要立即停产整改,补充完善有关设备设施、工程及管理制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四)加强建设项目通风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坑探的地质勘探企业,必须编制勘探期间通风安全设计,按设计要求安装局部通风机,严禁采用扩散通风方式和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实行机械通风,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建时期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确保井下作业场所获得足够的新鲜风量,在矿井通风系统形成前严禁投入生产。

(五)强化通风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地下矿山企业要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并绘制全矿通风系统图。要建立主要通风设备设施技术文件、通风系统图、日常检查维修记录以及通风系统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隐患排查治理、通风管理安全措施投入、特殊工种培训考核等记录档案资料。通风管理基础资料不完善的,要立即停建、停产整改,补充完善后方可恢复建设、生产。

(六)加大通风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对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的运转及维护保养情况,风质、风量、风速检测情况,炸药库、机电硐室通风情况,通风构筑物的建筑和维护情况,采空区、废弃巷道密闭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和整改期限。发现主要通风机、通风系统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加大通风安全投入。地下矿山企业必须安排通风安全工程、通风设备设施更新和技措专项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应当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技术力量进行通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装备,提高通风系统的科技含量。

三、严防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一)加强废弃矿井的安全管理。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废弃矿井、采空区等有关情况进行彻底排查,建立档案,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所属的资源枯竭矿井、废弃井巷等实施闭坑、封堵;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关闭标准对关闭矿井进行验收,确保关闭到位。对关闭和废弃矿井井筒要封闭、填实,平整工业场地,四周设置明显的永久性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废弃矿井和矿洞。

(二)加强采掘工作面和独头巷道、采空区通风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设备,严禁采用扩散通风的方式。局部通风机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杜绝漏风,降低阻力,严禁使用非阻燃材料的风筒。人员进入掘进工作面、采场进行作业前,必须用仪器进行检测,确保风量和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并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部通风机应连续运转。暂时或永久停止作业并已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的采场、独头上山、天井及独头巷道,应及时用栅栏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先进行通风和空气成分分析,确认安全后方准进入。采场回采完毕后,要将所有与采空区相通、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及时密闭。

(三)加强爆破作业安全管理。爆破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爆破作业单位必须按爆破说明书和作业规程进行爆破作业。起爆前应认真检查爆破作业地点的情况,确认作业通道和撤离路线安全畅通、爆破后能有效通风、现场其他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实施爆破。爆破后必须先开动局部通风机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前,要由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作业面有无盲炮、支护是否破坏等情况。井下炸药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爆炸物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必须符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

(四)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地下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设施,并要有足够可靠的消防用水;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硐室、机修硐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均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硐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井下各种油类必须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必须有严密的封盖;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一旦出现漏油,应及时处理。井下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材料,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新。新建矿井井下严禁使用木质支护材料,生产矿井要逐步淘汰木质支护。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在井下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采暖。在井下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企业主管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实施。

四、强化应急管理,严防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一)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地下矿山企业要制定停电、反风、中毒窒息、火灾事故等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预案,绘制井下避灾路线图。要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建立健全井下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井口和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并经常检查维护,及时更新。

(二)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和现场应急演练。地下矿山企业要对所有下井人员进行专门的预防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知识培训,使下井人员了解通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了解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分布及防范措施,熟悉所在作业场所的逃生路线、基本救生逃生方法、事故处理措施,并定期组织现场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施救制度。地下矿山企业要建立完善并强制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施救程序以及施救奖惩制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要迅速报告矿调度室,有关区域人员要迅速撤离;在救援队伍到达前,抢救人员要按照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救援;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测空气质量、保持危险区域局部通风机正常开启;严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盲目施救。对不佩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等防护用品擅自进入危险区域,以及违章指挥盲目进行施救的要从严进行处罚,造成事故扩大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制止盲目施救,没有造成事故伤亡人数增加的人员要给予奖励。

(四)加强救援能力建设。各类矿山企业都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专业救援队伍签定救援协议。同时,要加强装备建设,配备必要的、先进的、专用的、特殊的救援装备。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有力、有效施救。

五、严格执法,强化安全监管

(一)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履行“三同时”审查时,要依法依规对矿井机械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情况严格审查。凡新建地下矿山初步设计中没有设计机械通风系统的,掘进工作面以及无贯穿风流的回采工作面没有局部通风设计的,没有要求制定炮烟中毒窒息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律不得通过安全专篇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没有按初步设计安装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等设备设施,或者规格型号不符合设计的,现场没有配备通风检测仪器仪表以及自救器等防护用品的,通风效果检测检验不合格的,均不予通过验收。未通过“三同时”审查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运行。对未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的地下矿山企业不得颁发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现场检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查清辖区内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的基本情况,督促企业完善通风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制定检查计划,突出检查重点,科学作出安排。要重点检查地下矿山通风管理机构、通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情况,通风检测仪器和自救器的配备情况及检测记录,通风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隐患整改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职工应急演练及培训记录情况,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地下矿山企业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情况等。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薄弱环节、重大隐患等要重点跟踪,进行专项和定期督查。

(三)严格行政执法。对地下矿山企业通风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检测记录不完善,检测仪器和自救器配备不符合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中毒窒息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机械通风系统不完善,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以及未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严肃调查处理每一起中毒窒息事故,对通风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事故发生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违章指挥施救,以及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有关责任人,要严厉追究责任。要监督指导地下矿山企业认真分析每起中毒窒息事故的技术和管理原因,及时修订相关作业规程和工作制度,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严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篇5: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 煤矿和非煤矿开采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威胁员工的人身安全。局部通风机是改善矿山井下劳动条件的重要设备, 是井下掘进过程中最主要的通风设备, 是实现安全开采的必要安全设施[1]。目前, 金属非金属矿山使用的局部通风机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 风机的启停不能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而改变, 因此常常会出现气体已经排出, 但风机还在运行的情况, 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结合PLC控制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对传统风机启停进行自动化设计, 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 并通过监测数据反馈对通风机的启停和通风量进行控制, 能够大大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 减小能源的浪费, 降低开采成本, 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1 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特点

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浓度参数, 并在气体浓度超标时发出语音、声光报警, 提醒现场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域, 能够实现对局部通风机的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的切换, 保证在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时实现手动的方式进行控制。现场的各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PLC控制器, 运用上位机上的组态画面进行历史曲线、实时数据等的显示和分析。

该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系统组合方式多样, 可以通过以太网与矿井其他系统无缝结合, 实现信息共享;传感器报警点可以在传感器上设定, 也可以通过组态软件设定;智能型总线传感器即插即用, 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的监测[2,3,4]。

2 系统的整体设计

为了实现该系统上述的功能要求, 本文设计了基于PLC控制器以及各种气体传感器的局部通风机闭环控制系统, 以气体浓度值为输入参数, 接入PLC的模拟量输入端, 以局部通风机为控制对象, 通过变频器对局部通风机进行变频调速和启停控制, 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2.1 系统硬件设计

矿井局部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由PLC控制柜、变频器、局部通风机和各类传感器组成, 各传感器监测到的气体浓度值反馈到PLC控制器, 当有任一传感器浓度值超过设定参数时, 发出语音、声光报警, 该信号经PLC处理后控制就近的变频器对风机的启停和转速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控制通风机的启停和通风量, 在一定时间内驱除有毒有害气体, 当环境参数达到设定要求后, 即无报警提示时, 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工作区域[5,6,7]。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2所示。

2.2 系统软件设计

局部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基于上位机组态软件组态王6.55 版本, 实现对CO气体浓度的显示, 监测浓度超过设定值时发出语音和声光报警, 并伴随画面闪烁警示, 其中语音报警和画面闪烁警示通过组态软件编程实现。PLC编程采用西门子通用编程软件STEP7 Micro WIN V4.0 版本, 系统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 包括控制主程序、模拟量采集程序、手动控制程序和手自动切换控制程序等。

3 模拟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该系统的可行性, 本文以CO气体浓度的监测为例, 在实验室搭建了控制系统演示平台, 并通过组态软件对CO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显示, 浓度超过设定值时发出语音和声光报警, 通过PLC采集监测数据处理后控制继电器从而控制通风机的启停。

本实验采用的PLC为耐特公司生产的LT-200系列CPU224-XP型, 该PLC采用直流24 V电源供电, 集成2AI/1AO和14DI/10DO功能;采用天地公司生产的GTH1000 矿用一般型一氧化碳传感器, 该传感器用于连续固定检测金属非金属井下环境空气中的CO含量, 本实验中该传感器用于监测CO含量, 并通过RS485总线将检测到的浓度信号通过频率转换电流板, 转换成模拟信号输送给PLC的模拟量输入端, 浓度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发出语音和声光报警, 模拟系统连接图如图3 所示。

上位机采用组态王组态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显示和记录, 并对监控画面进行显示, 组态王监控画面如图4所示。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PLC控制器、CO气体传感器、继电器等能够实现局部通风机的自动控制, 通过组态软件能够对气体浓度和报警信息等进行实时画面监测, 并实现语音和声光报警, 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

4 结论

该系统在保证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开采的同时, 达到了降低功耗、节约成本的目的, 并实现了自动控制, 运行安全可靠, 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员工的安全, 在能源相对紧缺的现状下,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建新, 张兴凯, 刘晓宇, 等.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金属矿山, 2007 (4) :1-5, 18.

[2]王淑芳, 王剑波, 张丽, 等.局部通风机调速控制系统的研究[J].煤炭学报, 2006, 31 (6) :813-818.

[3]余跃, 李新, 何元新.局部通风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2, 39 (1) :43-45.

[4]王前进, 马小平, 张守田.PLC冗余在通风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 2014, 40 (1) :93-96.

[5]华满香.矿用通风机监控系统中PLC控制和组态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13, (11) :69, 70.

[6]孙传余, 肖林京, 孙慧, 等.煤矿通风机变频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工矿自动化, 2009, 35 (11) :72-75.

上一篇:申办鼓楼区永业世纪幼儿园申请报告下一篇:绘画小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