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问卷介绍

2024-06-29

人格测验问卷介绍(精选6篇)

篇1:人格测验问卷介绍

人格测验问卷介绍

人格也称个性。人格的定义繁杂,理论众多,内容各异。最简明的定义就是,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或是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心理特质的总和。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

、内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是大多定义公认的人格特性。

人的一生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评价他人或自己的人格特点,如,内向、外向,沉稳、冲动,热情、冷漠等等。心理学家对人格的测量是从个体差异的评定开始的。很多人格测验以特质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测量行为深层次下的心理特质。所谓特质,就是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殊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的许多情绪障碍、行为问题都与人格特点有关,因此,人格的测量是心理评估的重要内容。

人格测量的工具之一是人格测验。由于人格的内隐性和儿童青少年人格的相对不稳定性,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的人格测验其发展相对落后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等的发展,人格测验的信、效度一般也低于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分为投射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投射性测验是利用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易于引发多种反应的刺激,鼓励被试暴露出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思想、情感、欲望、动机等,以此推断它的人格结构。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和绘画测验。对测验结果的解释技术性很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客观性测验通常是用经过

精心编制的一系列问题调查表,让被试按照一定的要求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作出反应。结果一般可以参照常模作出解释。广泛使用的人格问卷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适于儿童青少年的人格问卷相对较少,这里仅介绍几个有影响的儿童青少年人格问卷。

一、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 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夫妇编制的,1975年发表了最新修订本。问卷分为成人版和儿童版,分别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和7~15岁儿童,施测仅需要10~15分钟。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编制是以特质论为理论基础的。在早期的研究中,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抽取出两个维度,即神经质(Neuroticism,又称情绪性)N和内外倾性(Extroversion)E,以后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又增加了第三个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m)P或称心理变态倾向。艾森克认为,神经质、内外倾性和精神质是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的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现在广为流行的“大五”人格结构理论中仍包含神经质和内外倾性两个维度。

艾森克人格问卷共90个题目,被试以“是”或“否”作答。然后,按E、N、P、L四个量表记分。内外倾性E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强度有关;神经质N因素与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有关;精神质P因素与某些易发展为行为异常的心理特质有关;L为测谎量表,是后来加进去的效度量表,用以测定被试者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倾向,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关于各维度典型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中也有明确的描述。

E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这种人往往好交际、健谈,渴望寻求刺激和冒险,回答问题不假思索,乐观、好动。分数低则表示人格内向,这种人表现安静,不喜过多交往,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冒险,偏保守,情绪比较稳定。

N分数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表现出高焦虑、忧心忡忡,易激动,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易感情用事。与此相反,分数低的人,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容易平静,善于自控,稳重,性情温和,不易焦虑。

P为精神质,并非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具有突出精神质的人性情孤僻,对他人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常表现出攻击性。如果是儿童,则表现为古怪、孤僻,对同伴和动物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人等。

目前,艾森克人格问卷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心理学家龚耀先和陈仲庚先后修订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的中文版。陈仲庚修订的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最后修订本为85个项目。

二、儿童人格调查表

儿童人格调查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PIC)是美国心理学家沃特(R.D.Wirt,1997)等人编制的,被誉为“儿童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与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MMPI)所不同的是儿童人格调查表是由父母或其他照料者报告所观察的儿童行为,反映的可能是成人观察者对儿童行为的态度和知觉。调查表由600个项目组成,用真或假二择一方式作答,描述了儿童的行为、态度与家庭的关系等,可用于3~16岁儿童。1990年沃

特等人发表了儿童人格调查表的修订版(PIC-R),有三种形式,分别包括131、280和420个项目。420个项目的修订版仍为16个分量表,其中3个效度量表,12个临床量表,1个筛选量表。

1.效度和筛选量表撒谎(L):评估否定儿童行为的倾向。

频次或偏差反应(F):区别夸大问题或过少反应倾向。

防卫(DE):评价父母对儿童行为评价的自我防卫倾向。

适应(ADJ):筛选量表,评价一般的心理健康适应状况,以决定儿童是否需要作心理评价。

2.临床量表

成就(ACH):揭示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

智力筛查(IS):确定儿童有无智力功能受损问题。

发展(DEV):对智力或身体发展迟滞作出评估。

躯体症状担忧(SOM):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包括躯体症状主诉的频次、严重性、疾病及其适应。

抑郁(D):评估各种抑郁行为。

家庭关系(FAM):评价家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确定家庭和父母性格在儿童精神病理发展中的作用。

过失行为(DLQ):评估过失违法行为倾向。

退缩(SDL):评价脱离社交接触的程度。

焦虑(ANX):测量各种焦虑表现。

神经症(PSY):区分有精神病的儿童与正常儿童、行为失调儿童和发展迟滞儿童。

活动过度(HPR):区分活动过度与正常儿童。

社交技能(SSK):测量在社交活动中的适应技能的有效性。

儿童人格调查表的常模乃是60年代建立的,被试来自美国明尼那波斯(Minneapalis)地区,2390名5岁半到16岁半的正常男女儿童,200名3~5岁的正常男女儿童。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7~0.86。因素分析抽取出5个因素:过失/行为失调/外化行为问题;认知发展;心理病理/内化行为问题;活动水平;躯体症状忧虑。

三、青年人格调查表

青年人格调查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Youth,PIY)是评价9~19岁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适应、学校适应、家庭特征和相互作用,以及学业能力等状况的,由美国心理学家莱查(D.L.Lachar)和格仑伯(C.P.Gruber)1995年编制。该量表以儿童人格调查表(PIC)的题库为基础,增加了一些新项目,且采用了自我报告法。

问卷包括4个量表:内化/外化行为、认知缺损、社会退缩和社会技能缺失。与这些因素量表有关的分量表如下。

冲动与分心:轻率、鲁莽、分心和活动过度、冲动。

过失或犯罪:反社会行为、失控、不顺从。

家庭机能失调:亲子冲突、父母适应不良、婚姻失调。

现实扭曲:疏离感、幻觉和错觉。

躯体忧虑:身心症状、肌肉紧张和焦虑、过分关注疾病。

心理不适:恐惧、忧虑、抑郁、睡眠失调。

认知缺损:学业成绩差、记忆差、能力不济、学习问题。

社会退缩:社交内向、孤立。

社交技能缺失:低同伴社交地位、与同伴冲突。

常模分别提供了正常与临床不同性别被试的T分数。常模样本由美国5个州的接受正规教育的2327名青少年组成,被试的分层取样符合美国统计总署有关种族、父母教育水平、社区规模等统计指标,并考虑到父母的婚姻状况。此外,还有1178名被试作为临床常模,他们来自50个医疗诊所,既有住院病人,也有非住院病人。

四、NEO人格问卷

NEO人格问卷(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P.T.Costa)和麦克雷(R.R.McCra)

(the Big Five)结构理论编制的人格五因素问卷。作者从1978年开始编制问卷,最初只用于测量人格的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和对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后来于1985年又增加了两个新维度,即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谨慎性(Conscientiousness)的成人。

在不断对问卷进行修订和改进后,作者于1992年出版了NEONEO。该问卷仍包括自我报告和他人评定两种形式,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每种问卷由240个陈述句组成,如,我经常感到无助,并希望他人能解决我的 进行评定记分。

问卷包括了“大五”理论所提供的五个大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包含六种成分,每种成分用八个项目测试,具体如下。

1.神经质,此维度上得高分者可能有出现某种精神问题的危险性,低分者具有情绪稳定、冷静、放松等特点,并有能力面对紧张压力情境。六种测量成分是焦虑、愤怒、敌意、抑郁、自我意识清醒、冲动性和脆弱性。

2.外向性,此维度得高分的特点是合群、喜欢刺激、精力充沛且乐观。测量成分有热情、合群、果断、活跃、寻求兴奋和积极情绪。

3.对经验的开放性,开放的个体对自身和外界都充满好奇,他们生活经验丰富,思想充满新意,价值观念不保守。测量成分有想象力、审美能力、感觉、行动、思想和价值。

4.宜人性,高分者是亲社会的,他们乐于助人,信任他人;低分者具有怀疑他人,不愿与他人合作等特点。测量成分有信任、诚实坦率、利他、顺从、谦逊和善心。

5.谨慎性,高分者的特点是做事有目的、有计划,可靠,低分者缺乏原则性。测量成分是能力、秩序、责任心、努力成功、自律和谨慎从容。

目前,NEO人格问卷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领域。过去研究仅涉及成人,自1986年迪戈曼(J.M.Digman)将人格大五理论用于儿童青少年人格研究后,许多研究者都开始了对儿童青少年人格五因素结构的探索。为与成人的人格五因素相区别,有研究者将儿童青少年人格五因素称为“小五”因素(O.P.John等,1994)。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NEO人格问卷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现在NEO人格问卷中文版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五、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个人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也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自我概念一直是人格测验的重要内容。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维观点而编制,主要依据是临床经验。有两种格式,一种供咨询及辅导用,一种供临床治疗及研究用,题目完全相同,都是在5点量表上作答,只是记分方式不大一样。适用于12岁及12岁以上被试。

量表共有100个自我描述的句子,其中90题描述自我概念,另外10题选自(ME)、个人自我(PER)、家庭自我(FA)、社会自我(SO)以及总体自我。每部分的内容又从三个方面测查:自我认同(ID)、自我满意(SA)和行为(B)。现详述如下。

身体自我:即受试者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的感觉。

道德伦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等的看法。

个人自我: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

家庭自我: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一分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

社会自我: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

自我认同:反应受试者对自我现状的描述。

自我满意:对自我现状的满意程度。

行为:受试者在接纳自我或拒绝自我后,实际所采取的应对行动,或表现在外的行为。

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是应用广泛的人格量表之一。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20世纪70年代末曾出版了该量表的中文修订本。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篇2:人格测验问卷介绍

R现实型(与物打交道)1-10;61-70;121-130;181-182

A艺术型(情感表达与创作工作):11-20;71-80;131-140;183-184 I探究型(思考和解决问题):21-30;81-90;141-150;185-186 S社会型(与人打交道):31-40; 91-100;151-160;187-188

篇3:大学生人格问卷因素结构分析

本研究使用基于二项分布的因素分析方法对UPI的因子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更好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识别,提高心理健康普查的有效率与准确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 2012 年、2013年大一年级学生的新生全体学生样本的心理健康普查数据,共12 718名,其中64%为女生,平均年龄为( 19.10±0.95) 岁。心理普查由该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分别在2012年9月和2013年9月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进行,由各学院组织在计算机中心通过联网计算机统一施测。

1.2工具UPI于1966年由日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是为发现早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10,11]。1996年由我国樊富珉教授修订后,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时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推广使用。UPI问卷评估一个人在过去1 a中是否感觉到或经历了所描述的症状,作“是”或“否”的回答,二级计分。UPI问卷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办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是测伪题; 其余56个是反映学生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的项目,其中25题“想轻生”为评估自杀意念的关键题。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了解学生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需要或接受过心理咨询。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归为第一类需重点关注学生: ( 1) UPI总分在25分及以上者; ( 2) 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 3) 辅助题中至少同时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 ( 4) 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该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诊断并持续重点关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 1) UPI总分在20~25分者; ( 2) 第8,16,26题中有1题做肯定选择者; ( 3) 辅助题中只有1题作肯定选择者。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归为第三类心理健康的学生。

1.3统计方法为了确定UPI潜在的结构,将12 718名学生分成两组,2012年施测样本为探索性样本( n =6 129) ,2013年施测样本为验证性样本 ( n = 6 589) 。对探索性样本进行基于二分变量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并在验证性样本中对探素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传统的因素分析法假设外显变量与潜在变量都是连续型变量,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而当外显变量为二分变量时,这两项前提假设都有所违背。Muthén[12,13]提出了适用于二分变量的因素分析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潜在特质模型将每项二分变量对应转化为连续型变量y,再使用连续型变量y作为外显变量建立因素分析模型。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因素模型根据统计陡坡图和理论解释拟合,拟合指数指标如下: RMSEA≤0. 05 ,SRMR≤0. 08,CFI≥0.95,TLI≥0.95,χ2/ df< 2。再删除低因子负荷( <0.4) 或交叉负荷( 即项目在两个或更多的因素中因子负荷相差不多) ,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直到结构趋于稳定与每个项目保持高的独立的负荷项目[14,15]。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生成的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使用Mplus 7.0和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探索性因素分析初始因素分析是在大学生人格问卷的55个二级计分的题目上进行的。根据常规的拟合指标发 现五因素 模型最优: 特征值总 额的52%,RMSEA = 0. 02,SRMR = 0. 04,CFI = 0. 98,TLI =0.97,χ2/ df = 1.88。

进行进一步探索性因素分析,并在每个因子项目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经过6次探素性因素分析,逐步删除交叉负荷或低负荷的题目,最后剩余27个题目。在模型竞争中五因素模型再次被评估为最佳的模型拟合。经过进一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方差解释率从原来的52%上升到64%,每个项目的因素负荷均大于0.5,并没有交叉负载的情况,因子间相关性在0.23和0.53之间,UPI的测量学指标均有所提高。见表1 ~ 2。

如表3所示,因素1均涉及食欲、头痛、恶心等身体状况,因此命名为躯体症状; 因素2涉及认知能力下降和负面的自我形象,命名为认知症状; 因素3主要包括失去与外界联系的兴趣与妄想,涉及各类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命名为严重症状,鉴于第25题在评估自杀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将第25题也归类到该因素; 因素4涉及负性情绪的各种表现,命名为情绪症状; 因素5涉及在与他人交往时存在的不自在感,命名为人际关系。

躯体症状、严重症状和人际关系等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中等( α值分别为0.61,0.59,0.61) ,情绪症状和认知症状维度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α值分别为0.70,0.81) 。

2.2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验证性样本探素性因素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27个题项的五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模型拟合指数: χ2= 1 073. 07,df = 314,RMSEA = 0.03,CFI = 0.97,TLI = 0.97。

2.3 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 4 显示,女生在躯体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 3 个方面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3 讨论

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了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存在5个因素的稳定结构,优化模型后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五因素模型的结构,验证了UPI问卷是多维度的构想,表明过去利用总分来判断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合适的,使用单一标准的指标区分不同种类的心理或精神健康问题存在明显的误导效应。UPI问卷优化后的五因素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在躯体症状、认知症状、严重症状、情绪症状和人际关系上的心理状况。

本研究使用Muthén ( 1989) 提出的适用于二分变量的因素分析法进行维度划分,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优化模型过程中所删除的低因素负荷或存在交叉负荷的题目,反映了这些项目在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很可能是过时的提问或是重复的。经过优化后的问卷对原问卷进行了简化,保留了因素负荷值较高的题目。经过优化后的五因素模型的特征根总值均有显著上升,其他拟合指数也显示更优,说明优化后的五因素模型 更能解释 来自总体 的方差变 异。Burisch[16]比较长问卷和短问卷的效度研究发现,短问卷在测量学上更加有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躯体症状、认知症状、情绪症状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关注躯体的反应,在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心理困扰要显著多于男生,与刘东台[17]、王建中等[18]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在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特点,对女生在躯体、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发生与引导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4:人格测验问卷介绍

关键词父亲缺失;MMPI;大学生

分类号B848

1前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母亲的精心呵护,更需要父亲的参与。因为“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与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弗洛姆,2002)。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失去,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父亲成了家庭中的“影子”,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人。父亲淡出家庭,甚至是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对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在现代家庭中,我们呼唤父亲的参与,没有父亲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家庭,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是不健全的家庭教育。

当前,父亲缺失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父亲缺失一词源于英语的“Father Absence”,《与爸爸和好吧》一书中将“Father Absence”翻译为父亲缺席,并认为父亲缺席是指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由于父亲去世、离弃家庭,或者父母离异,家中的确缺少父亲;第二,有些父亲,因为自身的問题,和孩子在情感上很疏远,实际和家中没有父亲一样;第三,有些父亲认为抚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对孩子撒手不管,远离了孩子的生活;第四,有些父亲虽然在家,但是抚养孩子的方式不当(斯托普,2005)。因此,父亲缺失应该分为生理缺失与心理缺失两种情况,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还应包括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

本研究中,排除了第一种情况,另外还加上第五种情况,也就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父亲缺失的情况。研究的重点在心理意义上父亲的缺失。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大学生445人,研究对象中排除父母离异或死亡的个案。

2.2工具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MMPI)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查。

MMPI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宋维真等(1989)修订的MMPI1989年版,选用前399题版本,包括10个临床量表(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病态Pd、男性化/女性化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和四个效度量表(不能回答Q、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校正分数K),各量表原始分换算成中国T60分(不加K)。其中原始分Q≥22分或L≥10分定为废卷。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学生性别、留守经历、与父亲关系等情况。

2.3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3结果

3.1双亲外出组、父/母亲外出组与非留守经历组MMPI比较

按父母外出的类型分为双亲外出组、父亲外出组和母亲外出组三种。表1显示,双亲外出组的D、Si分量表得分高于母亲外出组,说明父亲外出对子女的抑郁、悲观和内向、交际退缩影响更大;双亲外出组的D、Pd、Mf、Sc分量表得分高于非留守经历组;双亲外出组Sc分量表得分高于父亲外出组;父亲外出组Si分量表得分高于母亲外出组,说明相比于母亲,父亲外出更容易导致子女内向、胆小,不善交际。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0期 (总第26期)

邱小燕父亲缺失大学生的MMPI人格测验分析

3.2不同身份父亲的大学生MMPI比较

按父亲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养家者型、教育者型和粗暴者型三种。表2显示,养家者组D、Pd、Pa、Sc、Si分量表得分高于教育者组;粗暴者组D、Pd、Mf、Pa、Sc、Si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教育者组;粗暴者组Mf、Sc分量表得分高于养家者组。这说明父亲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经常对孩子非打即骂,简单粗暴的方式,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抑郁悲观、人格障碍(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妄想猜疑、精神分裂、内向胆小,而且会导致男生女性化或女生男性化;即使父亲很少打骂孩子,但是父亲只负责赚钱养家,对孩子漠不关心的子女也更容易出现抑郁、病态人格、妄想偏执、精神分裂、内向胆小等人格问题。

3.3与父亲情感关系不同的大学生MMPI比较

按与父亲情感关系的不同分为权威、亲切、平淡疏远和不满四种类型。下页表3显示,父亲亲切组的大学生Pd、Pt、Sc分量表得分低于跟父亲关系平淡疏远组,并且Si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父亲不满组。

4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对子女的抑郁、内向退缩、不善交际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经常与父亲接触玩耍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更高的生命激情。那些与父亲接触并保持良好关系的儿童比那些与父亲关系不良或者父亲处于其生活边缘的儿童在逆境中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Zigler,1982)。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打闹游戏中,孩子与父亲的游戏,使孩子逐渐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诱发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能勇敢地面对陌生的情境(杨丽珠,董光恒,2005)。

但父亲的缺失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功能的缺失。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父亲的言行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父亲缺失的孩子个性中可能会有害羞、孤僻、多愁善感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自卑、攻击性等负面人格品质也表现更明显。根据海兹灵顿等人的报告,父亲缺失的青少年情感障碍尤为突出,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等缺陷,并有攻击性行为,甚至成年后还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陈小萍,张海钟,2008)。本研究发现,无论父亲在与不在,只要心理上缺少父亲的关心、关爱,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抑郁、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nlc202309011723

Priffner, Meburnett和Rathouz(2001)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孩子们往往认为父亲更强有力,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亲比母亲更容易终止它。本研究也发现,父亲很少或不参与子女教育,特别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在儿童性别化的过程中,父亲比母亲所起的作用更重要。父亲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较大的差别,父亲为儿子提供榜样,同时也训练女儿的女性化行为表现。男孩可以通过对父亲的性别角色认同和模仿发展出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女孩也能在与父亲的相处中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心理,并且从父亲身上获得关于异性品质的参照,父亲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使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Bussey & Bandura, 1999)。儿童心理学家赫瑟林顿研究发现,缺少父亲抚养的男孩相比其他男孩更缺乏男子汉气概,一个男孩没有了父亲,就没有了方向,就没有人带他走过从儿童到成人的陌生地带,而缺少父亲抚养的女孩则很难与男性相处(西林,2005)。这也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父亲对孩子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使得男生的男子气较低,甚至表现出部分女性特质,做事被动,不愿参与挑战及竞争性的活动;而父亲缺失的女生常表现出男子气的一面,原因可能是在缺失父亲的家庭中,母亲倾向于依赖女儿。

5结论

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在于父亲的教育观陈旧,意识不到自身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于母亲的。所以父亲应当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建立和子女之间的亲密联系,加强和子女之间的互动。新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如何施加对子女有益的影响,如果不在子女身边如何和子女保持亲密沟通,以及对自己的子女的期望目标等。

父亲要主动参与到子女的成长生活中,承担自身的责任。父亲应该保持和母亲良好的沟通,可以就养育和教育子女多做深入探讨,保持一致性态度,父亲也应该在养育和教育子女方面向母亲学习。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和品质是家庭教育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父亲需要作出努力:首先,父亲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行;其次,父亲应对孩子适当施以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强健的精神;最后,父亲应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父亲对孩子精神上的关心才是最重要的,物质的补偿不能代替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沟通,父亲要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优先安排一些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有效的沟通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陈小萍, 张海钟. (2008). 父亲缺失研究评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 99-103.

弗洛姆. (2002). 愛的艺术(刘福堂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斯托普. (2005). 与爸爸和好吧(李丽波 译). 北京: 九州出版社.

宋维真, 等. (1989).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使用指导书. 北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西林. (2005). 家有仙女初长成——如何做女孩的父亲. 家长, 2-3, 5-8.

杨丽珠, 董光恒. (2005).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13, 260-266.

Bussey, K., & Bandura, A. (199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gender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 676-713.

Pfiffner, L. J., Meburnett, K., & Rathouz, P. J. (2001). Father absence and familial antisoci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9, 357-367.

Zigler, E. F. (1982). Socializa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 Analysis of MMPI in College Students of Father Absence

QIU Xiaoyan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Zhejia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Shaoxing 312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father absence. Methods: 445 stud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tested by MMPI. Results: Si on MMPI in fatherout were higher than motherout. D、Pd、Mf、Pa、Sc and Si in rudenesstype were higher than teachertype. Pd、Pt and Sc in kindness were lower than alienation. Conclusions: The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on students sex role develop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ven schizophrenic personality are senious.

Key words: father absence; MMPI; college student

栏目编辑/丁尧终校/王抒文

篇5:心理测量复习表(人格测验)

[ 作者:中华心理教育网 转贴自:中华心理教育网 点击数:503 更新时间:2006-2-1 文章录入:林富贵 ]

部分内容预览: 名称 ……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用户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篇6:人格测验上的项目位置解读

摘要:尽管人格测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才选拔,但仍然有人担心这种测评是不可靠的。一种被应用于最小化作假因素的程序通过随机化项目来误导真正的人格测量意图。在本研究中,我们检验了项目位置是否会影响人格测量的作假能力和心理属性。研究被试分为两种模式作答(随机作答和项目分组作答),人格测试又分为三种情境:诚实作答、根据指令作假以及表现的像一个求职者。结果显示项目分组位置模式对于神经质和尽责性的人更可能作假。项目随机安排的测试更拟合诚实情境和求职情境。这些结果表明项目位置问题应该在人格测试前被谨慎考虑,因为不同的项目演示可能影响测量中的作假行为和心理属性。

基于人才选拔目的而使用人格测试有很多益处。特别是这些测试已经被发现可以用来预测许多职业的重要性能标准(Ones,Viswesvaran,&Reiss,1996)。人格测试通常还产生更少的负面影响(Barrick & Mount,1991;Day & Silverman,1989;Hough,Eaton,Dunnette,Kamp,& McCloy,1990),这意味着用传统选拔测试(如认知能力测试)观察到的大种族测验分数差异在人格测试中没有被发现(Bobko,Roth, & Potosky,1999)。这对于许多试图区分他们的劳动力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有效的人才选拔测试,使其结果在测试分数中拥有更少的种族差异,这些组织更可能雇佣多样化群体中的合格申请者。这种特征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格测试越来越称为选拔工具(Hogan & Hogan,1995)。

然而,有人认为这些测试的效度可能会被部分求职者故意作假而影响(Douglas,McDaniel,& Snell,1996)。也就是说,求职者可能在他们回答人格测试问题的时候试图通过说谎或夸大事实使他们自己显得更加积极。这可能恶化这些测试的心理属性和预测效度或改变选拔决策,从而减少该组织雇佣最合格人才的可能性(Dunnette,McCartney,Carlson, & Kirchner,1962;Ellingson,Sackett, & Hough,1999)。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几个程序已经可以最小化求职者在人格测试中的作假行为(Anastssi & Urbina,1997;Ellingson,Smith, & Sackett,2001)。例如,人们已经发现,包含在人格测试之前的测谎量表可以警告求职者以减少求职者的作假行为(Doll,1971;Hiscock,Layman, & Hiscock,1994;McFarland & Ryan,2001;Vasilopoulos,Reilly, & Leaman,2000)。另外,告诉求职者他们的答案将会被验证,这可以减少自我报告测验中的作假行为(Lautenschlager,1994)。

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减少求职者作假的程序是在整个测验中随机化项目顺序(Anastasi,1976)。也就是说,项目在测试的分量表中分散分布。例如,神经质的项目1安排在宜人性的项目1后面,接着开放性的项目1安排在神经质的项目1后面,依次进行下去。五因素人格量表和霍根人格量表(经常应用于人才选拔情境的两种人格测量)使用这种随机化项目位置(Costa & McMrate,1992;Hogan & Hogan,1995)。有证据表明项目分组可以使得应答者对于识别评估结构更加容易(Mumford & Stokes,1992)。研究已经证明应答者越容易识别评估特质,他们越会频繁给出理想的反应(Bornstein,Rossner,Hill, & Stephanian,1994;Mael,1991)。这意味着当项目的性质很容易识别时,更容易去作假(例如,更透明的项目更会作假;Jackson,1971;Lautenschlager,1994;Mael,1991;Mumford & Stokes,1992)。因为人们认为随机化项目可以使得应答者觉察测量的真实性质更加困难,这个测量将更难以去作假。或者,有一些证据表明项目分组可能导致更加精确的反应而不是更多的作假。关于记忆检索过程的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为了使人格测验更加有用(例如,预测行为表现),求职者就像他们所认识的自己一样表现自己应该更加容易(Knowles & Byers,1996;Tourangeau & Smith,1996)。这可以通过使项目透明化来做到,这样求职者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每个项目所要测的是什么(Johnson,1981)。如果项目分组可以对于正在进行的结构评估有更好的理解,那么求职者更精确的表现他们自己应该更加容易,从而增加测量心理属性的质量(例如,对于一个试图进行评估与衡量的人能进行更好的评估)。这显然与随机化项目位置可以减少作假行为的理论相冲突,这可能提高心理属性测量的质量。

然而,没有研究证明如果随机化人格测验项目导致更少的作假行为或者如果进行项目分组将导致更合理的心理属性。因此,一个关于这些争议假设的实证研究将会有相当大的价值。如果随机化导致更少的作假并且对心理属性的测试没有负面影响(例如,因子结构),那么项目应该被随机化。或者,如果项目分组被发现可以用来提高心理测量的质量并且不便于求职者作假,那么这种测试格式最好被使用。我们现在讨论有关人格测试作假方面的研究,接着讨论相关的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

作假的影响

“作假”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有意识的呈现假信息来创造对于别人来说最好的个人印象。因此,当有意识的参加选拔测试的求职者并不选择最准确的答案(一个最能描述他们的答案),而是选择那个他们相信会使使他们看起来最好的答案,他们作假以便看起来不错。

有好几个原因可以解释求职者在做选拔情境下的人格测试时的作假反应。Leary 和 Kowalski(1990)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建立的印象与他们要实现的目标相一致并且这些目标有极大的价值时,人们会被激励着进行印象管理。一般来说,当一个求职者做选拔测试时,他或她都渴望得到这份工作。人们作假以得到更高的分数,这样可以增加他们被录取的机会。

显然,也有几个原因解释求职者可能在做选拔情境下的人格测试时做出扭曲反应。下一个可能会被问道的问题是作假怎样影响人格测试结果。一些研究已经显示作假怎样扭曲测试结果(Dwight & Alliger,1997;Frei,Griffith,Snell,McDaniel, & Douglas,1999)。比如,有越来越多的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田野研究得到的证据显示作假可以影响谁会因为提高平均分和选择求职者等级顺序而被录用(Christiansen,Goffin,Johnston, & Rothstein,1994;Ellingson et al...,1999;Hough,1998)。

另外,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作假实际上通过改变因子结构和构成这些测试的信度估计来改变人格测验的测量属性。比如,Schmit 和 Ryan(1993年)对求职者和未求职者(学生)使用了大五人格简化版(NEO-FFI),这是一种用于测量传统五因素结构模型的人格测试。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后,他们发现五因素模型拟合学生样本的数据,但是六因素被要求拟合求职样本的数据。研究者提出求职样本中的第六个因素(理想员工因素)可能是由于求职者作假引起。从那以后,其他人提供了相同的证据证明作假确实不利于通过改变因子结构、等级相关性以及内部一致性估计来改变人格测量的属性。

鉴于作假可能扭曲人格测试的结果,这样就有很好的理由去使用策略以减少求职者作假行为。许多用于选拔情境的人格测试使用随机化项目位置结构,他们认为这种程序将减少求职者作假。虽然没有研究可以发现项目位置怎样影响作假,但仍有一些研究发现了项目位置和其他反应心向间的相关。例如,人们已经发现,在领导的选拔测量中,当项目分组而不是随机分布在整个测验中时,宽容的得分更高。(Schriesheim,1981a,1981b;Schriesheim,Kopelman, & Solomon,1989)。这些发现表明当项目分组后反应心向可能更普遍。

进一步关于作假可以通过随机化项目位置而被避免的证据来自于已经检验了项目透明度的文献。已经一致认为项目透明度很容易被作假(Alliger,Lilienfeld, & Mitchell,1995;Furnham,1986;Jackson,1971;Lautenschlager,1994)。人们发现当项目被分组,应答者更容易识别项目所要测量的是什么(例如,项目更透明;Bornstein et al...,1994)。因此,当项目被分组而不是随机排列时,求职者可能更容易作假,因为测量的真正目的太明显了。

除了这些发现外,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项目分组可能增加发应的准确度而不是导致作假反应的增加,因此在心理属性的测量上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发现了这种思想的下一个证据。

记忆检索和项目位置

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显示当项目随机化后注意难度增加了。例如,有研究发现人具有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Harrison,McLaughlin,& Coalter,1996;O’Donnell & Eggemeier,1986;Tourangeau & Rasinski,1988)。相比于项目随机化来说,对项目重复连续的反应代表单一的、线性的构建位置而不是应答者的认知负荷。回答一系列测量同一个概念的问题会增加有关信仰、情感以及行为的可访问性。当回答项目的时候这种位置会减少应答者的负担(Knowles & Byers,1996),允许应答者提供更精确的答案(Tourangeau & Rasinski,1988)。

已有研究考察过应对调查或测试项目时使用的认知过程,发现当个体被要求指出他或她怎样才会强烈的同意或不同意一个项目,比如“我总是干净整洁的”,个体会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的信念、态度以及过去的行为。因为评估相同概念的项目涉及相似的信念和行为,通常的情况是回答这些项目将会从相同的记忆中枢检索信息(Budd,1987;Steinberg,1994)。因此,如果应答者按次序回答几个测量相同概念的项目,个体应该能够反应更快,并且能够更准确的回答,因为相关的记忆已经被促发。这意味着应答者在检索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很多他或她的认知资源。当一个人必须切换问题,回答尽责性项目后回答宜人性项目时,例如,个体将需要使用不同的记忆中枢检索这样的情感、信念以及行为,因为这些概念包含不同的情感、信念以及行为。个体在这种位置上更大的认知负荷可能导致应答者不会准确或一致的回答。降低应答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将导致对一个人试图评估的概念的测量更不精确,从而恶化心理属性的测量。

本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人格测验中项目位置对作假行为和心理属性的影响提出两种相对的假设:那些关于作假文献的陈述以及那些关于记忆检索程序认知文献所做的预测。作假文献认为当项目被分组测验将更容易作假,从而可能改变心理属性的测量(Celler et al,1996;Ellingson Et al,1999;Schmit & Ryan,1993)。另外,记忆检索文献预测项目分组将会使应答者提高他们反应的准确性——这样就可以产生更健全心理属性的测量(Tourangeau & Rasinski,1988)。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以下两种相对的假设。

1、作假假设:项目分组将会导致更多的作假行为,在人格测验中,相比于项目在整个测验中随机排列,项目分组会产生更不合意的心理测量属性(例如,更糟糕的拟合模型)。

2、记忆检索假设:在人格测验中,相比于项目在整个测验中随机排列,项目分组将会产生更好的心理测量属性。

为了检验这两种相对的假设,我们检查人格测验中项目随机和项目分组在三种实验情境下的平均差异以及心理测量属性的差异(例如,因子结构):根据指令来作假、指引着其表现得像个求职者以及要求诚实作答。作假情境被用来检验如果项目分组是否会使应答者更容易作假。求职情境被用来检验真实情境设置中项目位置怎样影响作假和心理测量属性(例如,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会作假还是他们作假的程度不同)。最后,最诚实的反应的产生有两种原因:第一,我们想要确定当应答者完全诚实回答时项目位置是否影响心理测量属性。第二,我们需要一条基线来确定当要求参与者作假或表现得像个求职者时他们怎样增加他们的分数(确定当项目分组时是否更容易作假)。

方法

样本

被试选自大型中西部大学的368名大学生。81%的女生;82.2%的白人,8.6%的非裔美国人以及8.4%的其他人种。平均年龄是19岁(标准差=1.97)。三个人没有指出种族或性别。

测量

人格测验。大五人格简化版(Costa & McCrace,1989),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的测量工具,被用来对人格进行评估。这个测量是Costa 和McCrae 的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这个测试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被频繁的用于人才选拔,并且有相当多的研究支持这个测试用于预测工作绩效的效度(Costa & McCrae,1992)。这五个因素测量的是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以及尽责性。每个因素都是通过12个项目来测量,这12个项目采用利科特反应模式,从0(完全不同意)到4(完全同意)。参见表1——五个量表中的每一个在六种条件下的α系数。

程序

被试被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两种模式作答大五人格问卷。一组使用项目分组模式(例如,测量相同结构的项目被分在一组;n=184),一组使用想随机模式(例如,测量同一结构的项目是随机分布在整个测验中的;n=184)。另外,所有被试是在两种实验管理条件下进行人格测验的,这两种实验条件进行了平衡顺序处理。所有被试都要求按照指导语诚实作答(n=368)。在这种实验条件下的被试被要求尽可能诚实的回答人格测量的问题,记住他们的答案将会完全保密并匿名。接着,大约一半的被试在人格问卷中按照指导语作假(n=178)。他们被特别告知每一个问题他们都应该选择最好的反应(这个反应将会得高分)。剩下的被试被要求他们做这个测试的时候表现的好像他们是一个求职者渴望得到这份工作(n=190)。那些在求职条件下的被试被告知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好像他们真的在参加求职时的人格测验,他们想得到这份工作。在这两种作假和求职条件下的被试都被告知在测验中的得分在前15%的人将会得到15美元。这样做事为了鼓励被试按照指导语来操作,也是为了模拟选拔情境。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被试表示这种激励是鼓舞人心的。

表一 人格测验中三种项目位置模式——诚实、求职以及作假的信度

项目随机

诚实.89.82.77.81.82

求职.86.85.62.76.84

作假.79.74.63.74.88

诚实.84.84.74.73.70

项目分组 求职.77.69.65.62.77

作假.76.78.71.85.93 测量 神经质 外倾性 开放性 宜人性 尽责性

注:呈现的是内部一致性信度(α)

被试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在指导语下完成测试(诚实和作假或者诚实和求职)。值得注意的是被试作答的模式一直是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进行的。

概述分析

这个人格测验在两种项目位置模式下的心理测量属性被检验了,来确定项目位置是否影响这个测试的测量属性。为了检验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MGCFA)。下面概述Jöreskog和其他人的研究方法(Drasgow & Kanfer,1985;Jöreskog,1971a,1971b;Jöreskog & Sörbom,1993),所有的分析都是使用LISREL8进行极大似然估计。五个常用指标被用来评估模型的拟合情况:卡方(chi-square),非范拟合指数(NNFI),相对拟合指数(CFI),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以及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NNFI和CFI的值均在0到1之间,如果其值大于.90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比较好(Bentler,1990;Bentler & Bonett,1980)。SRMR是测量平均标准化残差的,也就是说,它是预测到协方差矩阵的元素与观察到的协方差矩阵的元素之间的差异。如果SRMR的值小于.10,说明数据拟合非常好(Jöreskog & Sörbom,1989)。RMSEA的值为.05或者更小被认为是数据拟合好,其中其值在.05到.08之间时说明模型拟合数据(Brown & Cudeck,1993;Steiger,1990)。

鉴于每个因子有大量的项目(每个因子有12个项目),Schmit和Ryan(1993)以及Schmit、Ryan、Stierwalt、Powell(1995)所使用的项目分配程序被用来减少指示变量的数量。大五人格量表(NEO-FFI)中组成的每个量表的12个项目被随机分布在三个子集,每个子集平均包含这个量表的4个项目。这将总共产生15个项目集(5个人格量表都有3个项目集)。因此,每个组将要估计一个15×15的协方差矩阵,并将在分析中使用。

在项目随机化的人格测量和项目分组的人格测量之间,一系列多个组进行心理等价测试(对这个程序将会有更详细的讨论,见Bagozzi & Edwards,1998)。为了评估组间的测量等价性,接着会进行模型的比较,这个程序与其他研究者所使用的相似(Bollen,1989;Byrne,Shavelson,& Muthen,1989;Cheung,1999;Cheung & Rensvold,1999;Meredith,1993)。这个模型比较程序开始于每个组各自的因子结构的特殊形式。在本研究中,这种等价形式模型(模型0)评估各组的测量模型,这些组是已经给出的项目随机模式和项目分组模式分别在三种指导条件下进行实验的被试。如果五因素模型拟合每一个组,我们就可以接着进行下一个步骤,在这一步里我们将检验各量表项目位置模式在三种指导条件下的心理测量等价性(模型1)。值得注意的是模型1不同于模型0,模型1同时估计两组的测量模型但允许所有的参数估计是跨组的自由估计。因此,模型1检验的是相同的因子结构存在的条件是否可以进行比较。(项目分组和项目随机模式)。如果发现这两个组有相同的因子结构(例如,每一个都有5个因子),我们将继续检验整个样本的因子负荷是否等价(模型2)。不变的因子负荷说明这个测量评估的是相同的因子(项目是被同样的方法解释),并且以平等的方式进行(项目在所有测验模式上有相似的因子负荷)。模型1和模型2之间的差异是用卡方差异检验,也就是比较自由估计因子负荷模型(模型1)与固定因子负荷模型(模型2)的卡方。如果卡方检验是显著的,那么这两个测试不会有相等的因子负荷,并且他们测量的是不同的结构。常规标准建议固定因子负荷(模型2)是等价的最低要求(Cheung,1999)。

结果

顺序效应

我们用重复测量的差异分析检验了顺序效应(ANOVAs)。发现在求职条件下尽责性有弱序效应,这样那些首先诚实作答的被试在求职条件下更能够提高这个测验的分数。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测的作答经验会使被试更容易扭曲反应(例如,Hough et al,1990;Klein & Owens,1965),这与以前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保守估计,我们把顺序作为一个协变量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例如)。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上一篇:初中班情学情分析报告下一篇:初中化学化学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