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背景

2024-04-19

社会问题的背景(通用6篇)

篇1:社会问题的背景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3月,北京市政府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表述,到2012年形成约500个租赁点,2万辆以上租赁规模,到2015年要形成约1000个租赁点、5万辆租赁自行车的规模。争取在2015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23%。

(2)洛杉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今,素有“汽车之都”的洛杉矶也要改弦更张了,设想打造成“自行车之都”。不久前,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格萨在该市举行的“自行车峰会”上表示,洛杉矶计划将在未来30年里修建256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并严防机动车与自行车“抢道”,以确保自行车在洛杉矶畅通无阻。

我国的广东省也表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可供骑行、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分别穿过珠海、惠州、中山等9座城市,方便居民的出行、休闲和体育锻炼。

(3)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骑车了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路不好走。有人也许要问,北京是个位于平原上的城市,道路平坦,不少马路都有宽阔的自行车道,路怎么会不好走呢?可您再亲自上街瞧一眼,自行车道基本上都成了汽车的停车场,一字排开的汽车把自行车道挤得就剩井盖那么宽。堵车的时候,着急的司机们还死乞白赖地往自行车道上拐,把自行车挤得没辙没辙的。有的十字路口位于立交桥下,汽车想怎么拐就怎么拐,自行车却非得攀天桥或者钻地道,才能如愿前往自己想去的方向。

(4)北京是较早开始做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也是最早把自行车租赁形成网络化的。2年8月26日,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座谈会。市交通委称,要力争在2015年内,完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达65%。市交通委副主任李建国也表示,5年后,北京将建成3000个自行车换乘网点。

“自行车租赁市场衰败的原因不是什么经营理念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政府的支持。要一个民企去协调包括工商、税务、水电、市容市政等系统是几乎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愿骑自行车,觉得骑自行车寒酸、没面子,很多人还把开车作为一种身份的标签和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适合北京,还是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国外的模式拿到北京来不一定适合,上海、杭州的模式拿过来也不一定适合。

公共自行车租赁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逐渐普及之后,可以吸引到其他商业形式或通过服务外包模式获得相应收益。

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内将在三大区域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目前确定的试点区域包括文保区东城区5号线沿线、通州区八通线北苑至土城沿线、4号线中关村综合商务区周边地铁站两侧3公里范围内。试点区域中,每隔500米将建设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主要依托商务区、地铁周边以及大型公共设施设置。

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陈燕凌,在“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座谈会上介绍:“这几年,北京也不断地在地铁周边尝试自行车租赁,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原来是公司在操作,商业性比较强,而且网点太少。”她表示,此次试点会是政府行为,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管理,同时采用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实名制、“免费+收费”的模式。

有知情人士透露,政府此次招标规划是在对杭州、武汉、上海等地的调查基础上提出的,招标将公开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时间还不确定。

无人管理的自行车,第一年是新车,第二年是旧车,第三年便是烂车,第四年就是垃圾了,还是必须收取一定押金的,靠自觉会难以为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将推动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5)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行两年多,公共自行

车已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自行车,发展到现在的2000个服务点、5万辆自行车。目前,在市中心区域,大约每隔300米就可以找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七成以上服务点可以24小时自助服务。

(6)如果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约可节油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公斤;排气量为1.3升的车与2升的车相比,每年可省油29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7公斤;骑自行车、步行或坐公交车出行代替开车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油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公斤。【核心观点】

(1)低碳“转型”过程应行政、市场、技术手段三管齐下。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首先公务员团队带头推行低碳出行,除了骑自行车外,其实更多地选乘公共交通,同样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在宣传上,采用多种方式使人们了解低碳出行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对低碳环保行业要给予政策倾斜;在资金上,对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

(2)对于低碳出行,很多回想到应该由政府扶持,以大力发展“自行车租赁”。但是,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从政府角度看,确实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但不应完全用政府力量来发展自行车租赁。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政府确实有足够的财力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长远来看,很多事情不应该是政府做的,而应由行业本身的努力来完善,才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这种交通方式的“效用”,而不仅仅是价格因素。这里面包括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是不是方便准时、是不是舒适,不只是一个费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选择。而这些因素,单纯的政府“经济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3)我们应该从低碳发展城市规划出发,街道应该更加紧凑,服务设施密集,利于自行车和步行。城市中心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规划开始减少能耗,改善城市“郊区化”的外貌,拉近人们和街区的距离,也让城市人“行走”得更健康,更环保。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推广低碳技术”的各项“政策工具”,比如碳交易、低碳技术转让、低碳投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税收优惠等。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只有建立足够的、具有针对性的“低碳制度”,才能使“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使之进入千家万户。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提要]每年的申论考试都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公务精神。精心收集近年来社会涌现出的热点问题,结合当前国内政治方向、民意舆论关注度,挑选2011年热度最高的16大申论热点,呈现给大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继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每年的申论考试都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公务精神。精心收集近年来社会涌现出的热点问题,结合当前国内政治方向、民意舆论关注度,挑选2011年热度最高的16大申论热点,呈现给大家。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008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形成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产业

结构调整。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粗放型发展模式仍未根本转变。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是“十二五”调整经济结构的突出重点。

2.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增加了我国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如果农村发展不起来,农民不能致富,就不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期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4.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发展方针。事实证明,依赖引进和买来的技术而不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只会牺牲企业长远发展和民族竞争力。

5.城镇化发展

截至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从中国的城镇化规模来看,不论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已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现阶段围绕城市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进程农民的社会保障、社会权益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城镇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

6.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我国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7.建设服务型政府

2010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服务型政府建设今年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8.人才强国

随着今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确定了“世界人才强国”成为我国未来10年人才工作的核心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继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9.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话题不仅百姓关心,媒体关注,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2010年6月21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10.就业问题

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呈增长的趋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中国如何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以及1.83%的国际资源,来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是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的大事。

11.财富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在多个不同的场合表示出推进分配改革的决心。

1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经过2年多时间的制定、修改、完善,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各个方面尤其是普通群众的建议,新医改方案最终定稿。

13.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

14.住房问题:“住有所居”

住房问题关乎社会根本,温总理“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2010年“两会”期间,住房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15.发展文化产业

2009年,我国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这部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发布,表明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6.抵制“三俗”文化

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呈现出愈演愈烈、愈演愈滥之势,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容忍,是新形势下制约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净化文化市场、抵制“三俗”之风已迫在眉睫。

篇2:社会问题的背景

一、Education 关于教育背景的问题

4. Why did you select your major area of study? 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

问题分析: 外国面试官更喜欢提“为什么”的问题, 他希望申请人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回答示范1: I was quite good at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back in high school so I chose a related major, Telecommunications. I also applied for the major of computer science. You know, these two majors are the hottest these years.

点评1: 实话实说。

回答示范2: As a matter of fact, I didn’t select the major of Geography Education at all, because I have never wanted to be a teacher. I had chose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conomic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when I appli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 but unfortunately I failed to get into these hottest majors. The score I got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as about ten points less than the minimum requirement. The school allocated me to a cold major, Geography Education, hehe. Luckily, I could select a second focus. I chose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to be my minor area of study. What was that saying? “When God closes the door, he opens a window.” Hehe.

点评2: 这个回答似乎很长, 但是却不得不这么长。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 如果你的.分数够不上第一志愿, 学校就把你打入某一个“冷宫”专业去, 而你为了进入这所一流的大学不得不屈服。这种怪现象制造出很多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的“冤男怨女”, 学着“地理教育”却痛恨从事教师职业, 学着“国际政治”却连国际新闻都懒得看!这个回答的优点在于: 第一, 向外国面试官普及了一下中国特色; 第二, 强调了自己对商业和管理一贯的热诚; 第三, 告诉对方其实自己高考只差10分才没进去最热门的专业; 第四, 自己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 主修学不成用辅修来弥补; 第五, 把上帝拉进来, 显出你的幽默。

回答示范3: I selected Business English as I was quite good at English back in high school. Apart from this, my high school teachers recommended that I select a major related to business, since I showed some good qualities for business management at a young age. So, I chose this major, business plus English, two in one, hehe.

点评3: 这个回答强调了自己的两大优点: 第一, 英语好; 第二, 早在高中就已经是老师心目中适合从商的人。自夸而不着痕迹, 实在是高哇!

5. What subjects were your favorite? Why? 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为什么?

问题分析: 与中国面试官一样, 对于应届毕业生, 外国面试官经常问问有关学业方面的问题,

面试官喜欢的申请人, 是对自己专业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人。

回答示范1: I liked Marketing Principles and Sales Management because the two courses provided us with the most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marketing and sales, includ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ome famous brands, Pepsi, Nestle, and the local brands, Lining, Wang-lao-ji and so on. I felt that I already stepped into the business world when studying these courses. They were fantastic!

点评1: 喜欢的专业和自己申请的职业有紧密关联, 而且提到知名品牌的名字, 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回答示范2: I like the subjects that include lots of experiments, for example, CAD and Circuit Design. I found that I can learn more quickly by doing experiments than only studying the theories. I guess it’s partly because I am good with my hands, and doing experiments gives me a chance to learn in a creative way.

点评2: 利用课程说到自己“善于动手”和“有创造力”的优点, 不错。

回答示范3: My favorite courses are mostly in my minor area of study, Public Relations, as my major Geography Education is not really my interest. I like the courses of PR Crisis, Corporate Image and Media Relations not only because their content is interesting and useful, but also because they are taught in a very interactive way. Most teachers have an overseas MBA degree so they taught us as MBA students. It’s really cool, you know, we usually did the case studies on our own first, and then presented our opinions in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 I loved those subjects!

点评: 的确有很多同学并不喜欢自己的主修课程, 那么, 请像这位同学一样, 告诉面试官你真正的兴趣在哪里。

6. What subjects were your least favorite? Why? 你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分析: 外国面试官往往更加辨证, 在问完成功经历后一定要追问失败经历, 问完喜欢什么科目之后也要问问不喜欢什么科目。

回答示范1: My least favorite courses include Marxism and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a. I don’t like these subjects not because I am not a patriot─actually I love my country and I am fascinated by its revolutionary history. However, these subjects turned out to be disappointments as the textbooks and the ways they were taught were nothing but a repetition of the history subjects in our secondary school.

篇3:社会问题的背景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问题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程。中国社会学者对于社会转型的理解可分三个方面: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形态变迁。社会转型从本质上讲应该是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 这种变迁包括很多层面: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转型等。社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期大致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起点, 从那时起, 正是基于对市场经济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优的判断局势下, 选择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目标。

中国学者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 认为社会转型期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 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 正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在此过程中,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怎样适应社会的转型, 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其自身的吸引力, 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

在社会经济转型期, 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缓解就业压力, 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与经济联系最直接和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必定会受其影响, 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有效性、吸引力、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适应性问题

职业教育对社会具有适应性,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社会经济转型带来产业、行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这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提出要求。在适应性问题上, 职业院校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 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度不高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之间, 尤其是与产业结构之间并未形成一种良性的相适应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了产学研合作在职业院校中作用的发挥。产业调整包括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 相应地, 人力资源也应随之实现合理化和高级化, 也就是对人才培养的结构进行调整, 具体到职业院校就是在专业结构的设置上进行调整。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其专业设置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 走“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和服务地方”之路,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与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 通过科学预测和论证来设置专业, 才能更好地争取地方支持。而目前不少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新的产业集群形成不断壮大、产业链逐渐延伸等特点不相适应。

2. 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企业需求的适应度不高

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应与企业的需求密切相关。现在有些职业院校不了解企业的价值链和价值趋向, 不清楚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与企业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化和形式化现象, 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培养的学生专业不对口, 通过2~3年的学习, 毕业出来不能学以致用。除了一些品牌企业, 更多企业对职业院校一无所知, 用人标准等信息更多靠行业协会、教科院等机构来传递。久而久之, 学校抱怨企业不热心, 企业埋怨学校不主动, 校企合作不能“遍地开花”。

二职业教育有效性问题

长期以来, 因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使然, 很少谈论效率和效益。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也应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所谓职业教育有效性, 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要求的满足程度。职业教育有效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指向职业教育效率本身的有效性;指向职业教育效果的有效性;指向职业教育过程方式方法的有效性, 这里主要指职业院校教学的有效性。

从生存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社会成员温饱问题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 私人物品短缺已成为历史,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原来的成长型需要过渡到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在经济的推动上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部分学校由于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观念、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错位和越位现象, 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不高。

1. 教学目标定位有失偏颇

在目标定位上, 部分学校存在偏差, 仍然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主, 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 与普通学历教育雷同, 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无精湛和熟练的技术, 又缺乏职业竞争力, 在后续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潜能的挖掘上较困难。

2. 教学观念落后

在传统教学观的支配下, 不少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观表现出诸多诟病:一是对教学价值缺乏全面的认识, 忽视实践操作, 以知识理论为价值中心。使学生不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不具备应有的职业岗位能力。二是教学效率、教育效益等观念不强, 一味强调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 忽视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的反思和优化, 一些职业院校还是依靠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不能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引路人的重大使命, 故其教学观念的落后陈旧限制了学生积极能动性的发挥, 拖曳了教学变革的步伐。

3. 教学质量不高

对教学中理论知识部分而言,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缺乏适应性及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等问题, 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脱节、与企业用工需求脱节, 学生的理论学习长期局限于旧概念、老知识, 与社会劳动力市场发展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而对教学中实际操作部分而言, 实践教学设备更新速度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的生产设备升级速度, 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

1. 职业教育社会声望不高, 学生、家长不愿就读职业院校

社会学的大量调查数据显示,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会考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因素, 而人们对职业的集中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职业的吸引力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财产层的分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社会分层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以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流动为前提的, 人们渴望通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进入一定的社会阶层, 获得或改变某种职业以向更高的阶层流动。也就是说,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获得某种职业的吸引力。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工人, 越来越多的社会调查数据表明, 当前各大阶层的收入差距在加大, 产业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 职业教育的社会声望不高。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受“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观念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对普通高等教育重心倾斜的影响, 加之学历仍然是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法宝和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基本标准, 许多家长对职业院校“另眼相看”, 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不如读高中上大学体面。由于职业院校招生制度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院校录取的学生成绩偏低, 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院校的社会评价相对较低。有研究者指出很多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并非出自志愿, 他们对专业认同度不高、学习动机不强。

2. 生源质量下降, 从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 “重普教, 轻职教”的观念使很多学生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前途, 是不得已的选择, 与此对应的问题就是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 毕业生从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世纪末, 职业学校分配制度实行全面改革。鉴于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 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职业学校也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坐等生源的局面。

一方面, 社会上熟练掌握新技术的一线劳动者严重缺乏, 俗称“技工荒”,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生源缺乏及培养的学生是否瞄准了产业发展方向也有很多疑问, 供需似乎陷入了矛盾的怪圈。

3. 高职毕业生回炉, 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更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加剧, 不少技校为了增加招生吸引力, 这几年纷纷改成高等职业学院。可高职的课程设置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不少学生毕业后, 还得去中职学校“回炉”才能找到工作, 这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

职业教育在纵向上分为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关于职业教育体系问题, 尽管许多学者各抒己见, 但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目前在职业启蒙教育重技能、轻意识, 重单一技能、轻广泛职业探索;职业准备教育除初、中、高职层次外, 缺乏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构建, 不能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文凭;职业继续教育体系缺乏;横向上普职沟通不够, 学生缺乏多次选择的机会。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属于从教育内部, 且以职前教育为主来构建的体系。

可以看出, 适应性和吸引力属于外部因素, 主要是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层面提出的, 适应性侧重于职业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 更倾向于被动层面, 吸引力侧重于职业教育自身魅力, 更倾向于主观层面;有效性和体系构建属于内部因素, 有效性是指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度, 侧重于教学的有效性, 体系构建也是有效性的主要方面。

就本人看来, 研究从这四个方面来构建社会经济转型期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问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从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探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国际办学理念确立等面临的问题;从职业教育现代化方面研究课程、装备、信息化等面临的问题, 这样有助于研究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2]阴祥.转型期职业教育有效性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 2012 (4) :19

[3]欧阳芬、欧阳河.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讨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J].职教论坛, 2010 (12)

[4]谢红、吕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来自重庆的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 :26

[5]李顿.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政策选择——以娄底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篇4:官员自杀传言的社会背景

自2003年8月江西上饶市原市委书记余小平自杀以后,被媒体报道的自杀的官员有四川雅安原公安局长、江苏省射阳廉政办公室主任、湖南省衡东县教育局长、原吉林省公路建设局局长等。而2005年以来,先后又有河南省新郑市市长、甘肃泾川县县长自杀事件被报道。

“官员自杀”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丁淦林认为,“官员自杀”引起广泛关注,是出于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和政府本身的公共性。

统计局长自杀

2月18日10点30分左右,安徽省蚌埠市政府行政综合楼内和往常一样,紧张而又忙碌着。突然,正在办公的公务员们听到一声巨响,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出办公室,往综合楼的天井里探望。

一人躺在了天井里,经查实,死者系蚌埠市统计局局长刘敏。

刘敏自杀前,最后看到他的是蚌埠市计生委法规宣传科的一位姓黄的工作人员,当时黄正要出门,抬头望见对面9楼,统计局局长刘敏正抓住楼沿栏杆,把身子探在外面。黄立刻高声尖叫:“你要干吗?”刘敏朝黄挥手,示意她别声张,然后身子往外一纵,跳了下去。

刘敏,安徽宿州人。2002年2月从蚌埠市物价局副局长升任统计局局长,48岁的他正当壮年,孩子在北方上大学,妻子在卫生部门做行政工作,在外人看来,无论是仕途还是家庭,刘敏都算圆满。

“精神焦虑症”

刘敏跳楼后,当地公安部门立即控制了现场,并将统计局的工作人员叫到一起,进行了详细询问与调查。

2005年2月20日,也就是刘敏自杀的两天之后,蚌埠市公安局公布了调查结果:刘敏坠楼身亡的原因系“精神焦虑症”。蚌埠市公安局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刘敏周围一些同事和亲友的证实。

安徽一家媒体驻蚌埠的记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2005年初当地电视台的一个宣传节目中,“刘局长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精神,讲话完全照本宣科。”

一位和刘敏在政府机关大院共事10多年的干部,也认为刘敏最近有点不大对劲,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一次我在蚌埠街头遇到刘局长,感觉他气色很差,当时我跟他打了个招呼,他居然愣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居然问我是谁。”

刘敏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蚌埠市物价系统工作,从普通干事做到物价局副局长,曾先后多次获得过全国、全省级别的荣誉。作为蚌埠市政坛的知名人物,刘敏坠楼身亡之后,关于刘敏为什么会得“精神焦虑症”,民间形成了多种说、法。

流传最多的说法是“腐败说”——刘敏可能涉嫌腐败,当地纪委对他已介入调查,造成他精神上的抑郁不振。但这种说法很快遭到反驳。

蚌埠市委宣传部新闻办副主任祁学信表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蚌埠市纪委则拒绝接受采访。

“老实做人宽厚处世英名永存,勤恳敬业忠于职守风范长驻”,这是刘敏追悼会的挽联,而讣告对刘敏的评价是:“刘敏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勤勉廉洁,团结同志,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官方对刘敏的盖棺定论也否定了“腐败说”。

一位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的人士也不认为刘敏有腐败问题,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刘敏任统计局局长之前是物价局副局长,有一定实权,但却是副职;而统计局是公认的清水衙门,两个职位都不是肥差,腐败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一种说法则把刘敏的精神焦虑症与其在统计局的工作联系起来。就在刘敏自杀身亡前夕,蚌埠市的经济数据创造了奇迹。

据蚌埠市提供的公开资料,2003年,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而在蚌埠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了“3461”计划,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2003年至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07年突破300亿元”。6.4%的增长数字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而2005年1月,蚌埠公布的蚌埠市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数据飙升到了16.5%,预计达到260.99亿元。另外,该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增长了32.5%,是全国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为35%,而全国的第一产业发展速度近年来一直在5%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敏自杀之前,蚌埠民间就流传着“统计局长难当”的说法。刘敏的前任任期也不长。

对于把刘敏自杀与当地经济数据激增联系起来,蚌埠市委宣传部新闻办副主任祁学信也以“无稽之谈”给予回应。

关于“腐败”的集体无意识

刘敏的焦虑症,究竟是因为腐败还是因为虚高的数字,或是其他原因,都无法得到证实。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个人中,他们对官员自杀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认为与腐败有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张涛甫是安徽人,对于统计局长由于“数字虚高”而引起焦虑从而自杀的说法,他表示不太可信——在官场浸淫了这么多年的人,一般情况下应该可以承受这种压力。他从而判断,自杀可能因为腐败。

在上海市司法局新闻办工作的冯铉,也与张涛甫持近似观点。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被频频报道。香港《文汇报》曾引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邵道生提供的一个数据是:2003年上半年,中国有1252名党员干部自禾。

官员自杀,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涉及腐败——已经被审查或,6知难逃被审查的命运。比如剁、平,江西省纪委的结论是:“身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品质败坏,生活作风糜烂,最终自绝于党和人民,所作所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也有官员的死最后被定论为因病自杀。比如,四川雅安市公安局原局长李海自杀,结论是“因为病痛折磨,对战胜疾病、搞好工作缺乏信心,心理素质脆弱”;江苏省射阳县廉政办公室主任王勇自杀,被公安部门鉴定为“患抑郁病症”。

但是不管官方结论如何,舆论总是难免把官员自杀与腐败相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邵道生就公开对媒体表示:“我的看法,对位高权重的官员自杀,不能混同于普通人的自杀,恐怕他们的自杀与整个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有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丁淦林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分析说,在腐败成为一种默认值时,官员一出事,对官员的道德怀疑几乎成为公众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他认为,知情权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最基本的渴求,官员的死之所以遭到集体无意识怀疑,很大程度上是笼罩在“官员之死”中的神秘色彩被人为地模糊化所致。

在江西上饶原市委书记余小平自杀事件发生一年之后,“自杀报告”才姗姗来迟,官方对四川雅安市公安局原局长李海自杀原因的解释也被质疑:一个干了20余年的老公安,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不可能少,为什么到了新地方才一个月就“心理素质脆弱”。

“对官员之死的怀疑,如果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传统宣传模式中的惯性所至。”丁淦林说,中国传统的宣传模式中,轻言自杀是被人唾弃的,尤其是共产党员,他们不怕死;更不轻盲死,轻易结束生命至少是对党的事业不够忠诚。现在,在“腐败”一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今天,媒体以及公众把这个词加载在他们得不到充分信息的“官员自杀”事件上,不可避免。

“官员之死”与”普通人之死”

在全国反腐败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官员自杀引起的“兴趣点”往往也集中在这些官员的行政级别,以及这些官员之死身后的腐败故事。

公众鲜有以人本的心态、以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理解官员之死。2003年,香港特区警务处助理处长张之琛跳楼自杀,很多媒体从临床心理学方面解释了原因。反观对内地官员,自杀的报道,不能不引人深思。

同样是官员自杀,为什么关注点不一样?公众的反映也不一样?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专业教师谢岳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分析了原因。他说,当前,不少官员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道德意识蜕变,官德坍塌。公众对官员自杀的疑问,集中反映了对官员的道德形象的疑问。而香港公务员自杀没有引起公众的疑虑,相反从心理学方面得到了纯人本化的解释,一方面说明了香港公务员在市民心目中的道德形象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说明官员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理解。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焦虑症的病历至少并不是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可面对官员之死,公众却众口一词说“腐败”,这绝对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谢岳说,只有等官员的道德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得到充分正视,官员的自杀才会被作为一个平常的事件。

蚌埠四局长“落马”

朱国栋

2005年2月18日,蚌埠市统计局局长刘敏在市政府综合楼跳楼自杀。一时间,蚌埠市内各种版本的传言四起。熟悉当地情况的分析人士认为,老百姓的猜测并不为怪,在刘敏出事之前,已有4名“实权派”局长涉嫌经济问题。

这4名局长分别是蚌埠市检察院反贪局原副局长孟小虎,市财政局原局长谢有字,市粮食局原局长张桂义,交通局原局长、李锁安。

他们均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被捕,有的已进入审判阶段,其中一案已审结。一个地级市在1年多时间里,先后4名局长“落马”,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蚌埠市落马的四局长中,市财政局原局长谢有宇和粮食局原局长张桂义是窝案。他们都栽在了一个叫陈五星的个体经营者手中。

现年62岁的谢有宇曾于1992年7月至2001年7月担任蚌埠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01年7月改任蚌埠市财政局调研员,2003年8月退休。2004年4月10日,谢有宇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拘,同年4月20日被依法逮捕。

根据蚌埠市检察机关的指控,2000年5月22日,与人合伙开发五河县浍河路改造项目的陈五星,因为缺乏资金,找到时任蚌埠市财政局局长的谢有宇,要求帮助借300万元财政资金给其作为启动资金,并许诺事成之后按所借资金的10%给予酬谢。后因工程需要,陈五星又要求追加借款100万元。谢有宇违反有关财政资金用途的规定,擅自分四次以借款和正常财政资金调度的方式,将蚌埠市会计学会100万元预算外资金、市财政局350万元预算内资金出借或追加拨付给五河县财政局。后五河县财政局分别于2000~V6月至2001年6月间分6次将450万元转入陈五星的合伙人王某为经理的蚌埠市兴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用于浍河路改造项目。

谢有宇涉嫌挪用财政资金并不只给了陈五星。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1999年初,谢有宇违反有关规定,擅自签批同意向某玉器公司借款100万元。1999年春节前,该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某送给谢有宇一个仿古玉器“童子拜观音”。案发后,该玉器有限公司已向蚌埠市财政局还款本金80万元,尚欠20万元没有归还。此外,谢有宇还接受了陈五星分2次送的现金2万元。

此案还涉及另外一个局长,粮食局原局长张桂义。他曾于1999年1月至2003年3月任五河县县长,于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任五河县县委书记。他涉嫌受贿的事实,也是发生在任县委书记期间。张桂义案于2004年11月30日交由蚌埠市禹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禹会区检察院以被告人张桂义涉嫌受贿、挪用公款犯罪,于2004年12月24日向蚌埠市禹会区沫院提起公诉,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2003年4月,陈五星为了用开发的房子抵借五河县财政局的借款,前往北京找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五河县县委书记张桂义,要求其帮忙协调。张桂义表示同意。陈五星在宾馆楼梯口送给张桂义现金1万元,并从北京燕莎商场给张桂义及女儿购买了价值1.4万余元的西服、女套装、皮鞋、皮夹等物品。

早在财政局原局长和粮食局原局长“落马”之前,已发生了曾受全国关注的蚌埠市反贪局原副局长孟小虎案,该宰已在2004年8月11日终审,孟小虎犯虚报注册资本罪、偷税罪、行贿罪、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200万元。

篇5:鲁迅生活的时代的社会背景

鲁迅1881—1936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中日关系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后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条件。

2、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3、19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4、19,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中国的《二十一条》。

5、19,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序幕。

6、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7、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使东三省成为其殖民地。

8、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反动派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9、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风暴在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19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于1910月10日在武昌首先发动,占领了武汉三镇,组织了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的皇帝年号。12月2日,革命军占领南京。

19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篇6:入职前背景调查的问题

回答:1浏览:1279提问时间:2008-06-29 10:42

我应聘到一家外企做客服,已经给了offer,但新单位要原单位的离职证明才能签约,而我原来的单位是个体工商户,没有公章(行政章和财务章也没有),出不了有公章的离职证明,而且我与之前那家公司也没有签任何的劳动合同,单位也没有给买保险,薪水都是每月付现金的,总之就是出示不了有法律意义的书面离职证明。

跟新单位的hr说了这个情况,她让我复印原单位的营业执照和一份有老板和经理签名的离职证明给他们,但是原单位老板说签名可以给我签,但是营业执照复印件是不能给我的,就是现在的在职员工要他们也不给的。

我这样跟新单位的hrmm说了之后,她说那就要做背景调查了,要2-3周时间,让我等通知。

我想问问,这种情况是能签约的机会大还是最后不要我的机会大啊?因为整个招聘流程都很正规的,从笔试——群面——经理一对一面——体检,最后连签约时间都跟我说了,就因为这个离职证明的问题说签约时间要另定,等他们通知。现在过了快一周了,我不知道是否需要打电话过去hr那边问问还是再继续等待?

另外补充一下,我原单位的工作地点有两个,我在新写字楼上班(新单位入职表上写的也是这个地址和那里的联系电话),但网上能查到的原单位的地址写的是旧写字楼的,电话也是旧写字楼的电话,这样有没有影响啊?

2008-06-30 21:52 提高悬赏100分

共0条评论...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 举报

虚竹

上一篇:我飞过,所以我快乐下一篇:军训工作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