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4-06-25

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共7篇)

篇1: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从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组织村级防疫员参加社保、医保、意外伤害保险,组织村级防疫员参加培训3个方面介绍了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作 者:郝金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县畜牧兽医局华阳畜牧兽医站,安徽,望江,246230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年,卷(期):31(3)分类号:S851.633关键词:村级动物防疫员 队伍建设 措施

篇2: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调研报告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建设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免疫标识佩戴、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状况,我中心于2013年5—6月组织人员对全县26个乡镇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采取了交换意见、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调查

(一)古蔺县基本情况

古蔺地处川黔交界、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69个行政村。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2012年养殖业情况,全县生猪存栏60.8万头,出栏88万头;牛存栏14万头,出栏5.48万头;羊存栏7.58万只,出栏11.89万只;家禽存栏258.9万只;出栏家禽368.9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7.87万吨,禽蛋产量7915吨。全年实现畜牧总产值14.3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

(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构成情况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原则上是按照行政村的个数来设置的。即,全县共有269个行政村,按一村一名防疫员配备,全县应该有26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但是,目前我县只有249名村防疫员。其中,30岁以下28人,31—40岁56人,41—50岁98人,51岁以上67人;中专以下学历212人,中专(含同等学历)3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仅6人。全县249名村防疫员在各乡镇分布不均,多的村达2人,大部分村为1人,有少部分为2-3个村一个防疫员。

(三)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现状

2012年,我县生猪饲养量148.8万头,口蹄疫免疫91.24万头次(含春、秋防集中免疫及平时补免),猪瘟免疫89.13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39.53万头次;牛饲养量19.5万头,口蹄疫免疫8.3万头次;羊饲养量19.6万只,口蹄疫免疫9.5万只次;禽饲养量627.8万只(鸡567.3万只,鸭、鹅共60.5万只),免疫320.8万只次(鸡286万只次,鸭、鹅共34.8万只次);犬饲养2.3万只,免疫1.4万只。全县平均每人一年承担免疫注射猪8831头次、牛333头次、羊382只次、禽12880只次,犬56只次,填写免疫卡800张次,填写免疫档案400户次,佩带免疫耳标约3000余个。除动物疫病防控外,还要负责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场的情况等工作。

(四)村级动物防疫机构管理现状

现阶段,按要求村级防疫人员应由村级组织配备,乡镇统一管理,畜牧部门进行技术指导,但大多数乡镇对防疫员的管理上存在无人过问等现象;在村防疫员的选用上,尚未有明确的要求,乡镇做法不一;在考核上,均由各乡镇根据春秋防安排部署文件上制定本乡镇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在村防疫员的待遇上,我县目前仅按照乡镇小村每年2400元,大村每年36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全年共计补贴71.76万元。补贴以春、秋季动物防疫补助经费名义发放,在各乡镇的春、秋防工作通过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检查验收过关后,由县财政直接划拨到乡镇财政发放兑现。但平时的防疫工作目前未有相应资金进行补贴;在动物防疫员的安全上,目前为止,未有任何保障。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任务重,收入低

根据我县饲养量和可免疫的实际量,村级防疫员一年需要完成春、秋两季动

物集中免疫,任务相当重,每人每年平均要完成2.33万头(只、羽)次家畜(禽)的集中免疫任务。同时还要做好除集中免疫外的平时补免工作、当地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免疫档案管理工作以及上级布置的其他任务。虽然村级防疫员的工作任务很重,年人均收入仅在3000员左右。

(二)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不高

在现有的249名村级防疫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含同等学历)243人,占97.6 %。大多数村级防疫员是“半路出家”的学徒,部分防疫员未经过专业的短期培训,许多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作无法胜任。

(三)管理措施上未得到理清和完善

目前,在人员的聘用、考核、安全、辞退、养老保险等方面上还没有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管理比较散乱,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陷入“后继乏人”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对于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资源而言,不仅适应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短缺,而且在岗的也面临年龄和知识老化、整体素质偏低、队伍很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村级防疫员老了,年轻的村级防疫员补充不进来,由于工资待遇偏低问题,年轻的人员情愿选择外出打工。

(五)工作风险大

通过访谈得出,现阶段,防疫员的工作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直接接触动物的群体,他们的生命健康直接受到各种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威胁。第二,畜禽在免疫时总会挣脱、逃避,易致损伤身体,同时由于我县是山区县,大多数防疫员在对动物进行免疫时均是骑摩托车等前往免疫,这些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

任风险较大。如果责任区发生动物疫情,村级动物防疫员难辞其咎。而每年的工作补贴不多,从事防疫工作也没有意外伤害险等保障措施,一旦发生意外,生活将出现困难。同样影响着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六)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月月补针不到位。由于免疫注射工作量大,有些村级动物防疫员只做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导致在除开集中免疫外的长达4个月的免疫空档期中,平时的月月补针不能及时到位,存在应免未免、补栏不能及时补免等现象。

2、不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村级动物防疫员一般都是当地的土兽医,个人素质、文化程度差异都很大,个别还有的是村长或支书的亲属,甚至根本不懂专业,对科学的免疫程序不能理解和熟练掌握,更谈不上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

3、不能保证免疫质量。由于免疫注射工作量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能不规范,打飞针、免疫剂量不足、免疫部位不正确、免疫注射深浅不准确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免疫质量无从保证。同时,从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来看,个别地区的免疫抗体偏低,甚至不能达到有效保护状态,更加说明存在免疫不到位、不确实的现象。

4、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水平有限,有的完善文字书写有些困难,因此,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三、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阶段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仍然是我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事业的主力军,是工作在疫病防控的第一线人员,担负着广大农村地区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畜禽标识佩戴、防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监测等工作,当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他们更是不计个人得失,认真履行职责。因此,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对保证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但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加强队伍建设。

(二)建立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管理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村级动物防疫的核心力量,而良好的制度是保障队伍建设的基础。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6]17号)中提到:畜牧业具有一定规模、动物防疫任务重的村,由村级组织聘请1名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动物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在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指导下,协助做好本村动物免疫注射、消毒和疫情观察。县(市、区)视其财力情况和防疫工作的需要给予村级组织一定的补助;《动物防疫法》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1、建立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根据上级布置的动物防疫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防疫;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承担该片区的动物防疫诊疗工作,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场的情况;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村级防疫员应该与其所在的乡镇政

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防疫工作的任务。

2、建立完善村级防疫员的选用,考核。按照川府发[2006]17号和《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由村级推荐,乡镇根据本辖区畜禽饲养情况和地域管理大小,按照“一村一防疫员”的原则,结合养殖量的规模合理配置防疫员,负责选用和具体考核,畜牧局对村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工作。同时乡镇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制度,根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进行量化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人员要及时撤换,触犯动物防疫法的人员应依法处置。

(三)解决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和养老问题

1、建立工作风险相关保障,落实相关安全措施。针对防疫员的安全保障,建议为其购买意外伤害险,同时要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因现阶段,大多数村级动物防疫员为乡村兽医,若出现意外伤害,责任书要明确指出其是因动物防疫公益性工作还是乡村兽医收费性工作。

2、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建议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800元的水平,而且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物价上涨因素和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标准。同时,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各项待遇,包括为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交纳养老保险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人力资源上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1、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培训。畜牧局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以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动物疫情报告和兽医公共卫生为重点的免费集中、轮流相结合培训。

2、选配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较高的年青人员任村级动物防疫员。以大村职高畜牧兽医班为基础,选任业务、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村防疫员。

篇3: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为了更好地探索适合经济发达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运行模式, 近年来, 我市在部分乡镇 (街道) 率先进行试点。近期, 我局又组织相关人员, 制定调研方案, 选择调研对象, 深入基层调查, 总结分析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运行过程中的经验与利弊, 并就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1 基本情况分析

温州市现辖11个县 (市、区) 、292个乡镇 (街道) 、5907个村 (居、社区) , 人口790.1万, 另加外来人口约200万。全市年生猪饲养量181.02万头, 家禽饲养量3 724.16万羽, 山羊饲养量33.12万头, 牛存栏4.85万头, 其中奶牛存栏0.82万头;兔饲养量398万只。除生猪、肉鸡、蛋鸭规模养殖达到70%外, 其他畜禽的规模养殖还不足40%。

近年来, 通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全市核定全额编制乡镇畜牧兽医员427名, 已到位在岗370人, 但真正从事本专业的不足三分之二。全市虽然在每个村设置村级动物疫情测报员1人, 但因大部分为村长兼任, 无法胜任动物免疫和疫情测报工作。此外, 由乡镇聘用的临时专职动物防疫员82人, 但这批专职动物防疫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多数人员只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忙上岗, 难以真正胜任。

2 运行模式实践

目前, 我市试行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运行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4种:

2.1 社区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 将本身由政府承担的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职能转变为企业服务职能, 由乡镇政府选择动物诊疗服务企业, 设立畜牧社区服务站, 在县 (市、区) 畜牧兽医局和乡镇政府的共同监管下从事公益性的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畜牧社区服务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 在政府的指导下, 根据计划免疫要求, 实行企业化运行。畜牧社区服务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双方签订合同, 明确职责任务, 由乡镇政府对其进行量化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下拨动物防疫经费。该模式的最终结果是将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以转让的形式委托给有一定资质的社会技术服务机构, 从而解决了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力量不足的问题, 也相对减轻了政府对吃“公饭”人员的负担, 同时, 也便于当地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有效监管。但实行畜牧社区服务模式后, 该企业人员相对固定, 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工作量及政府给予的适当经费补助, 企业就会难以生存;另外, 此种模式是将所有的畜禽场 (户) 的防疫任务也交给企业完成, 一方面可能养成养殖场 (户) 在防疫方面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了乡镇政府对动物防疫购买服务费的支出。此种模式适宜于财力较好的乡镇, 但在山区, 由于饲养量相对较少, 生存空间几乎没有。

2.2 临时聘用模式

该模式也是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 其实质是将本身由政府承担的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职能转交给乡镇临时聘用人员。这种模式普遍适用于春秋季的集中免疫或某个时段的突击免疫 (如免疫周) , 人员在集中免疫前进行临时聘用, 报酬按免疫实际数量结算。一般情况下, 以免疫牲畜支付1元/头、免疫家禽支付0.2元羽计算或按日付给50~80元不等的工资。该模式具有管理简单, 机制灵活, 操作方便, 经费支出较少等特点。但由于是随时随地临时组织, 有时防疫人员难以找到, 技术与质量也难以保证, 责任制难以落实, 考核办法也难以实施, 加上从事该模式的防疫员来去自由, 责任心相对不强, 免疫效果难以保证。虽然目前不少乡镇采用该种模式进行操作, 但从长远来看, 不宜提倡推广。

2.3 专职兽医模式

此种模式是将本身由政府承担的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职能依然由政府来承担, 暨政府在乡镇畜牧兽医专职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 根据相对稳定的畜牧生产现状, 测算年度动物免疫任务的轻重和工作量的大小, 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招聘人员的工作能动性,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目标, 向社会招聘乡镇合同制临时工1~2名, 以月支付工资1 200~1 500元的形式, 来专业从事动物防疫工作。该模式人员固定, 责任心强, 工作开展有序, 质量密度能保证, 政府负担也不是很重。但对防疫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符合入选人员比较少;同时, 对于招聘的人员, 今后政府还要为之承担一定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等, 且劝退也有一定的难度, 招聘时还难免会出现一定的人情安置现象。

2.4 联合防疫模式

此种模式政府只需提供强制免疫的疫苗及派出人员监管, 其他工作任务基本上在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有序运行,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企业行规约束, 达到动物防疫的目的。该模式只在经济相对发达, 规模养殖程度相对较高, 畜禽散养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实施。该模式主要适合于专业合作社或农村合作组织、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直接挂钩基地场 (户) 或大型养殖企业, 一般都由企业、合作社或养殖场内部配备或派出专职兽医, 原则上不对外服务。这种模式将政府的部分工作任务转由养殖企业内部完成, 既减轻了政府的工作量和经济负担, 又通过企业自律达到强制免疫的目的。但由于纯粹的企业行为, 政府在监管方面可能缺乏长期性和有效性, 特别是对于一些快速型的家禽, 有可能导致不免疫或假免疫。在实施这种模式的过程中, 企业必须诚信, 政府必须有效监控。

3 社会绩效评估

近年来, 我市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或多或少地作了一此有益的探索, 总结出不少成功的事例, 形成了不少可行的经验, 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上采取不同的形式, 但最终的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 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印象

无论是推行何种动物防疫模式, 政府都能最终将公益性服务职能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并较好地加以完成, 使养殖场 (户) 在中得到受益。这既有利于畜牧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又树立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为民服务印象。

3.2 顺应了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

将强制性免疫任务委托给有一定资质的社会技术服务机构或聘用临时兽医人员来完成, 这既符合国务院和省政府提出对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 又促使动物防疫体系更加完善, 动物免疫效果更加明显。

3.3 提高了基层动物防疫的能力

当前动物防疫任务相当繁重, 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也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过去, 各乡镇在动物防疫上的主要作法是搞计划性突击免疫, 在突击免疫时, 政府往往要全线出击, 手忙脚乱, 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较大。而推行了畜牧社区或聘用兽医等一系列服务后, 改进了政府在动物防疫上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解决了基层动物防疫力量不足的问题, 真正发挥了政府的监管职能。

3.4 确保了动物免疫的密度和质量

过去, 不少乡镇采取发放疫苗作为免疫的依据, 但到底免疫质量如何, 难以确定。而推行了畜牧社区或专职兽医服务后, 免疫程序相对科学, 免疫档案记录齐全, 免疫密度也大幅度提高, 不但畜禽的免疫数量上去了, 而且免疫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了。

3.5 节约了动物防疫经费的支出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各地普遍反映动物防疫经费开支明显减少。以龙湾区海城街道为例, 该街道生猪饲养量4 200头, 禽饲养量28.5万羽。按生猪强制免疫1次0.8~1.5元, 家禽0.15元, 生猪耳标配挂费每头1.0元计算, 年需经费5.1万元, 再加上其他工作经费, 年约投入动物防疫经费近10万。而推行畜牧社区服务后, 投入到政府购买的服务经费仅需5万元左右, 比原先减少了近一半。据苍南县龙港镇测算, 按照龙港镇的畜禽饲养量和免疫程序, 套用省物价局浙价费[1995]63号文件计算, 该镇全年动物免疫经费需要63.8万元, 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承包后全年只需要支付18万元, 节支了72%。

4 相应措施探索

村级动物防疫员处于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线, 是最基层、最基础、最实在的动物防疫队伍, 是农村实施动物强制免疫、疫情测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体力量。当前动物疫病日趋复杂, 危害性突出, 防控任务更加艰巨。沿袭以往的运动式、阶段性的防疫方式, 已难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与防疫任务相适应的村级防疫员队伍, 常年做好以小规模和散养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村级动物防疫工作, 已迫在眉睫。根据近年来我市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发现, 这只队伍远未能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 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4.1 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摆到突出位置,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制定本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各级农牧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参谋, 努力争取财政、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主动协调乡镇政府做好该项工作。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指标, 逐级进行考核。

4.2 必须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以县 (市、区) 财政投入为主, 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在中央出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 建立相对稳定的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机制, 认真测算村级动物防疫的任务量和工作强度, 把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当年县 (市、区) 和乡镇财政预算, 切实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要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配备必要的疫苗冷藏设备和防疫器械, 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装备水平。要适当增加培训经费投入, 着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水平。

4.3 必须科学合理配置人员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由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选聘, 具体承担责任村范围内小规模和散养户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等防疫工作的专业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可由乡镇政府和县 (市、区) 畜牧兽医局按确保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位为原则, 综合考虑小规模和散养户畜禽饲养量、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配备。一般一个行政村配置1人, 工作量小的村可以几个村合并配置1人, 防疫工作任务重的村可适当增加人数。同时, 要建立合理的劳动报酬与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量,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年均收入等因素确定基本报酬标准, 并按实际完成强制免疫工作量及其他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后给予考核奖励。对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养殖户进行非强制免费服务按规定向养殖户收取的免疫注射费, 其有偿服务收入应当归其本人所有。

4.4 必须规范组建有效管理

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市农牧部门制定相应的职责和聘用的条件, 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组建、统一管理, 接受县 (市、区) 畜牧兽医局的业务指导和养殖户的监督。乡镇政府要直接或通过动物疫病诊疗服务组织与选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服务协议, 明确服务范围和工作职责。选聘村级动物防疫员应坚持公开、公平和择优的原则, 采取本人报名、所在村推荐、乡镇政府审核、县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培训考核与审批、与乡镇政府签订服务协议等程序后录用。协议服务期一般1~3年, 到期经考核合格后再续签。

4.5 必须强化培训严格考核

县 (市、区) 畜牧兽医局应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工作的指导。应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素质适应当地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要强化考核与奖惩工作, 乡镇政府每年至少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一次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续签协议及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并报县 (市、区) 畜牧兽医局备案。对工作业绩突出的, 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服务质量差、完不成规定任务的, 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未履行或无法履行服务协议约定职责的, 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或在动物免疫工作中弄虚作假或不按规范操作或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及时解除聘任协议。

相关链接

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意义

篇4: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我国也先后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践证明,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兽医工作队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项工作整体上进展还很不平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极不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不断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

(二)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要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择优选用、注重素质、创新机制”的原则,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立起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三)科学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置,要与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相适应。要确保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畜禽饲养量、养殖方式、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免疫程序等因素综合测算。科学合理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可按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

(四)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标识加挂、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公益性任务。各地要进一步量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指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具体、要求严格。

(五)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制度。村级动物防疫员要优先从现有乡村兽医中选用。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掌握选用条件,严格选用程序,严把进人关。要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明确其权利义务。

(六)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各地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七)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各地要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村级动物防疫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要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考评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本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九)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保障机制。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在中央出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制度。要认真测算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强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要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配备必要的疫苗冷藏设备和防疫器械,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装备水平。要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技术水平。

篇5: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队伍不稳定

目前, 许多地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的是聘用制, 属于临时工性质, 做一天拿一天工资。同时, 相比地方的平均收入水平,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普遍较低 (每年的工资一般在1万元以下, 多数只有几千元) , 且没有养老、医疗等福利。由于没有正式编制且福利待遇较差,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人员不足以往的、老年化严重、流动性较大。

1.2 工作任务重

由于农村散养猪不断减少、空圈率越来越高, 有的村养殖户已经不足以往的20%。以前1名兽医负责1个村, 服务范围方圆几千米, 承包200~300户的防疫工作;现在1名兽医至少要负责2~3个村、多的4~5个村, 服务范围方圆几万米, 有的要承包近1 000户的防疫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1.3 业务水平差

以前的一些懂技术的乡村兽医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年龄偏大已经退休。由于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没有正式编制且工资待遇较低, 专业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该工作, 即使是一些无专业技术但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也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该职业, 上述许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由于受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等的影响, 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普遍较差, 要想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难度较大。目前某些地区现有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已经显示出不能胜任的现象, 如许多地区开展的溯源工作对动物防疫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且要求动物防疫员需掌握办公自动化等技能, 而某些动物防疫员还达不到这些要求。

1.4 责任心不强

由于没有正式编制且福利待遇不好, 大多村级动物防疫员没有归宿感、更没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许多防疫员仅把该工作当成副业或存有“可干可不干”的想法, 从思想上就没有重视过该工作, 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加之, 主管部门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跟不上、约束力不够, 即使防疫员防疫不到位或工作不尽力, 最多也就是给予一点经济处罚。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2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牧业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虽然该项工作早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但是各地的实施情况却不尽相同。多数地方政府采取的是给予一定的防疫经费补助, 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 由于防疫经费有限, 还是不能有效巩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笔者认为, 要想搞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 必须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对于有条件的地区, 可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编制, 将农村防疫人员的工资纳入地方财政, 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员, 迅速组建一支懂技术、负责任、肯做事的队伍。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地区, 可将现有的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重组, 重点从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等方面对其进行专项考核。将不符合要求的动物防疫员予以辞退;同时, 公开吸收懂技术的知识青年加入动物防疫员队伍。地方政府要拨付一定经费对新组建的队伍进行扶持, 并与新录用的防疫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同时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即不低于地方平均工资) , 通过落实合同、提高待遇等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2.2 科学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置要与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相适应, 确保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还要根据本地区畜禽饲养量、养殖方式、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免疫程序等因素综合测算, 科学、合理地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可每500户配备1名正式的村级动物防疫员 (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设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对于畜禽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 可按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

2.3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

定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集中培训, 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教育培训、实践学习等方式, 全面提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科学防疫水平, 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同时, 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 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 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此外, 还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4 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机制

篇6: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1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体制不健全

村级防疫员由村民担任, 未纳入乡村干部管理范畴, 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考核机制。防疫员工作责任不明确, 奖惩制度不健全, 主观性大、去留随意, 常常是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 导致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极不稳定, 管理上处于虚悬状态。

1.2 设施不到位

(1) 无固定的办公场所。村级防疫员大多数都身兼多职, 但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当发生疫情时, 养殖场户无处及时反映, 防疫员不能及时了解, 延误上报时间, 造成疫情蔓延;或动物出栏时, 由于无固定报检点, 养殖场户无处报检, 产地检疫工作难以真正地开展。 (2) 设施设备差, 村级防疫体系中缺乏冷链设备, 疫苗的贮存、运输只有冷藏包, 疫苗随意储存、运输, 严重影响疫苗效价, 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多数已挂牌的动物防疫室无资料柜及办公用具, 也无消毒锅、电热炉, 更无小型冰箱、保温瓶, 疫苗保管和使用存在隐患, 质量难以保证。

1.3 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结构不合理

(1) 绝大多数防疫员年龄偏大, 专业技术水平低, 很多职高和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打工, 也不愿担任防疫员。对疫苗贮藏、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不能充分掌握, 且大多数体弱, 工作中出现的人为事故屡见不鲜,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防疫工作的要求。 (2) 动物防疫员人数太少, 工作量大、面广, 时间紧、任务重, 一村一员定制很难保证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规范填写、整理、保存等的同步完成。

1.4 防疫意识淡薄

(1) 养殖场户防疫意识淡薄, 存在侥幸心理, 对“防重于治”的原则理解不深, 不积极防疫或者配合防疫工作。 (2) 防疫员防疫意识淡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来, 动物佩戴免疫标识就意味着该动物已经免疫, 通过产地检疫是健康的, 可顺利进入流通领域。但有部分防疫员责任心不强, 图省事, 只给动物配戴免疫标识, 而不注射疫苗, 造成佩戴免疫标识的动物也发生疫情, 使免疫标识的作用和意义受到质疑。

1.5 村级防疫员待遇低

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强度大, 工作风险大, 待遇低, 队伍难以稳定。永靖县村级防疫员的工资财政预算1000元/人年, 与其它行业相比较, 工资待遇极低。而本县的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 动物基础免疫、产地检疫量大而广, 这就提高了防疫员的劳动强度, 但劳动量与劳动报酬极不相符, 造成防疫员积极性不高, 队伍不稳定, 流失现象严重。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2.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的领导责任制, 将动物疫病防控纳入到对各级政府的总体目标考核。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搞好本村动物防疫工作, 做到预防为主、全面防疫, 有效防范重大动物疫病, 确保本地畜牧业健康安全发展,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2 建立完善村防疫员的考核细则, 增强防疫员的责任

村防疫员是村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力军, 其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免疫的密度和质量。因此, 要制订和完善《村级防疫员考核细则》, 进一步明确村防疫员的工作职责, 签订工作责任书, 将防疫经费补助与工作任务挂钩, 增强村级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村级动物防疫目标考核, 使防疫措施步步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组织、部门参与的动物防疫目标考核机制, 制定考核办法, 加强督促检查, 通过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将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到村级。

2.3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素质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技能素质建设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针对村级防疫队伍的现状, 采取多种形式, 从以下6个方面对村级防疫队伍进行系统培训: (1) 动物防疫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工作制度、职业道德。 (2) 兽用疫苗保管、动物免疫接种技能、动物免疫标识使用、动物免疫档案规范化填写。 (3) 疫情观察和报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和要求。 (4) 动物疫病的诊断知识和诊断技术、阉割技术。 (5) 动物产地检疫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处理。 (6) 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

2.4 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村级防疫员承担动物计划免疫或强制免疫注射、佩带耳标、填发免疫证、填写免疫档案、协助动物产地检疫、消毒、疫情报告、掌握畜禽饲养情况以及畜牧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而对产地检疫工作人少、面广、线长的实际问题, 又要切实、有效地全面开展, 必须充分发挥村防疫员 (协疫员) 的作用。在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和消毒工作的职责后, 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 明确责任、科学实施、做好落实。保证将疫病消灭在产地, 外疫不传入。要建立和完善《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检疫员动物检疫工作责任书》等管理制度。要实行报检和巡检相结合的检疫管理工作机制。

2.5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1) 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 从而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 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增加村级防疫员财政补贴预算。各市 (县) 人民政府在财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应逐年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费纳入以钱养事支付范围, 补贴经费必须进入县级财政预算, 实行每月发放1次。畜牧部门应主动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积极落实和兑现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 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 增强村防疫员的服务能力。业务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 使其成为动物健康服务能手, 增加服务项目, 通过阉割服务、医疗服务、常见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服务、兽药饲料的经营和配种服务等增加收入。 (4) 开展保险。各地要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规定, 为村级防疫员买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逐步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5) 建设村级防疫员办公场所。村级防疫员办公室可单设, 也可设在村委会院内, 应设疫苗冷藏室、消毒药品、器械贮藏室、值班室、休息室、照明、通讯等必需的办公设施。实行全日制上班, 必要时24h有人值班, 为报检、免疫全方位服务。

2.6 建立定期考核机制, 实施奖惩制度

县 (市) 级畜牧部门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应按照《村防疫员管理办法》等规定, 完善细化考核办法, 配合有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选聘合格人员。本着绩效挂钩和多劳多得的原则, 采取指标考核方式, 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质量, 对不合格者不予兑现工作补贴。

2.7 积极探索建立村防疫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7: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问题,对策,建议

福建省漳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 全年光照充足, 夏长冬短, 年均气温20℃, 山地多, 平地少, 发展畜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 畜牧业的发展,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主体力量, 是各项防控工作落实的主体, 动物防疫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成败。目前, 漳平市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250名, 存在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思想懈怠、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有利于各项防控工作措施的落实, 保障漳平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1 调查现状

1.1 漳平市概况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 地处闽西东大门, 全市面积2 975 km2。辖2个街道、14个乡镇、25个居委会, 173个行政村, 全市人口28.4万人。2015年漳平全市出栏生猪307 938头、牛1 080头、羊13 600头、兔161 640只、家禽1 680 164羽;期末存栏生猪184 763头、牛6 230头、羊12 955头、兔117 852只、家禽1 150 629羽;肉蛋乳总产量26 867.64 t, 畜牧业产值6.13亿元。

1.2 漳平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

1.2.1 文化素质

漳平市250名村级防疫员中, 小学文化有11名, 占总人数的4.4%;初中文化有153名, 占总人数的61.2%;中专 (高中) 文化有82名, 占总人数的32.8%;大专文化有4名, 占总人数的1.6%。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素质比例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漳平市250名村级防疫员中, 20~30岁有6名, 占总人数的2.4%;31~40岁有30名, 占总人数的12.0%;41~50岁有99名, 占总人数的39.6%;51~60岁有89名, 占总人数的35.6%;61岁以上有26名, 占总人数的10.4%。其中年龄最大的72岁, 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结构比例见图2。

1.2.3 工作年限

2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从事兽医工作20年以上的有10名, 占总人数的4.0%;工作10~20年的有143名, 占总人数的57.2%;工作5~9年的有55名, 占总人数的22.0%;工作5年以下的有42名, 占总人数的16.8%。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年限比例见图3。

1.2.4 工资待遇

漳平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资金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支付, 补贴标准为每人150元/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每半年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 考核由乡镇 (街道) 和市农业局联合组织。其中考核等级设优秀、称职、不称职, 并对考核优秀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1.2.5 工作内容

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地方要求, 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负责4种动物病种的强制免疫, 分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内容包括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及村每月定时补免相结合、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疫情处置、动物疫病诊疗、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

1.2.6 管理方式

2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由16个乡镇 (街道) 通过村干部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推荐至市农业局, 由市农业局审核, 通过考核、培训合格后确定防疫员人选。日常管理工作由村级防疫员所在乡镇 (街道) 政府和市农业局双重负责。

2 漳平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积极性低, 工作流于形式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是一项长期、重复的工作, 一些防疫员容易产生思想懈怠、麻痹等问题, 认为免疫与否, 临床上没有显著区别, 特别是近几年来, 畜禽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 抱着侥幸心理, 对工作内容弄虚作假, 敷衍了事, 往往达不到国家要求;春、秋防集中免疫期间, 正是农活最繁忙期间, 部分防疫员注重农活而忽视动物免疫工作的开展, 一些防疫员甚至长期外出打工, 常年没参加防疫工作, 部分乡镇负责人反映对于这些防疫员无法进行统一管理。

2.2 文化水平低, 工作开展困难

图1统计结果表明, 250名村级防疫员中, 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加上年纪偏大, 接受新知识能力有限, 市农业局每年培训内容较多、专业性强, 因而不能很好掌握, 部分防疫员对培训内容不重视, 导致防疫知识陈旧, 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防疫要求。曾经发生过动物防疫员给鸭免疫注射后, 出现鸭大部分瘸脚的现象, 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又无法及时对免疫注射后畜禽出现健康问题进行补偿, 一些农户对防疫员免疫注射产生抵触心理, 免疫工作开展困难。

2.3 年龄老化, 无法胜任工作

统计结果显示, 40岁以下人员数量少, 仅有32人, 占总人数的12.8%;大部分年龄为40~55岁, 共有155人, 占总人数的62.0%;55岁以上共有63人, 占总人数的25.2%, 老龄化严重。动物免疫注射是一项需要体力、耐力的工作, 随着年纪的增大, 部分防疫员手脚不方便, 视力不好, 注射大型牲畜, 比如猪和牛, 往往无法胜任。

2.4 管理体制不完善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用, 一般由乡镇 (街道) 业务部门推荐, 经初步审核后报送至市农业局, 市农业局根据乡镇 (街道) 政府文件, 直接登记录用, 缺乏系统的准入机制;市农业局每年分春秋两季对村级防疫员进行考核, 虽与选用、续聘挂钩, 但执行力度不强;部分村级防疫员不是来自畜牧相关专业, 专业不对口, 部分乡镇村干部换届选举之后, 村级防疫员就重新选聘, 存在做人情的情况。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 落实责任制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 是动物强制免疫、牲畜耳标佩戴、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等重要防控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思想状态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成败。各级政府及兽医主管部门应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到工作议事日程上, 确实提高对动物防疫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资金投入, 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文件, 加强监督管理, 落实防疫员工作责任制, 对于由于工作疏忽导致动物疫病大面积发生或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财产健康安全损失的, 要追求其责任。

3.2 强化知识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一方面,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可通过发放小册子、书籍、视频光碟等有关动物防疫知识, 督促防疫员学习, 或者每月定期推送短信、小视频信息,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市兽医主管部门每年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培训、考试, 及时巩固更新动物防疫员知识, 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防疫要求, 对于考试不合格的防疫员, 建议解聘处理, 全面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与水平。3.3科学规划, 提高效能根据“一村一防疫员”的原则, 优先选择本村有防疫知识基础的群众当村级动物防疫员, 如没有合适的人选, 应从邻村选聘, 然后根据实际畜禽情况进行分配。有些村庄养殖量较少, 可一起合并进行管理, 养殖量较大的村庄, 可适当增加防疫员数量, 分片包干管理, 原则上不超过2人,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各乡镇可选择业务能力强、操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防疫员成立专业队, 在春秋防免疫期间及月免疫日集中开展“拉网式”强制免疫, 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 实现“真苗、真打、真有效”。

3.4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上一篇:小学教育论文投稿地址汇总下一篇:三年级口语交际大全下